男人最怕女人什么?不是任性不是其他,正是女人的唠唠叨叨。女人们的唠唠叨叨让男人们觉得像是唐僧念出的紧箍咒一样可怕。如何改掉爱唠唠叨叨的习惯做个男人们喜欢的甜嘴小女人呢?以下四个小经验尝试一下,看看你的唠唠叨叨的小毛病会不会改掉。
1.男人们面对不感兴趣的事情的注意力最多集中十分钟,如果你希望他听你说话的时候至少表面上看起来没有走神,把谈话控制在十分钟以内的时间。
女人们别对男人的注意力抱有幻想,如果你仔细观察的话,大部分的时候你看到的是这样一个画面:女人在唠唠叨叨,男人们看似专注地在点头表示认可,然后女人突然问一句“你听见我说啥了么”,男人们会忽然惊醒,“啊,啊...”。你看,你的唠唠叨叨有什么用呢,在你高谈阔论的时候,他的思维早就不知道跑到何处云游了。调查显示,男人对于不感兴趣的事情,只能维持十分钟的注意力集中,所以下次别做徒劳的事情了。并不是你说得越多,男人们就能听进去更多。
2.男人们害怕女人们珠连炮一样的逼问和唠叨,而且通常女人们在唠叨的时候说话显然缺乏逻辑,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每次只和男人讨论一个话题吧。
男人和女人天生才差别在于逻辑性,男人们习惯逻辑性和有条理的思维方式,而女人们更爱天马行空的想事情,并且大多数的女人在说话的时候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总是即兴发挥而且随时会增加、删减话题。这些也是男人们面对女人的唠叨崩溃的一大原因。他们往往压根不明白女人唠唠叨叨地说了一大堆究竟是要表达怎样的观点、陈述怎样的事情。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女人们可以尝试每次只和男人们说一个话题,而且尽量言简意赅,毕竟你唠叨的本意只不过是为了让他听得进去你的话而已。
3.女人的天性好像就爱唠唠叨叨,尤其是在面对男人的小毛病的时候,想要改掉唠叨的毛病,对男人们无伤大雅的小过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
猜你也喜欢:人生,本匆匆(时间,人生,的人,宇宙,昆虫)
花朵匆匆地开放,又
人生,本匆匆(时间,人生,的人,宇宙,昆虫)
花朵匆匆地开放,又匆匆地凋零。人生匆匆地到来,又匆匆地远去。我们仰望苍穹,看到流星从茫茫太空中一闪而过,而我们又何曾想过,我们在宇宙当中,也就像是一颗流星,过去了,一去不复返。每一次旅行,路过了多少景点,看过了多少花草,但是,我们又何曾想过,人生,本是一次旅行。
每一个人降生到世上,会有不同的命运,但上帝对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幸福与否,快乐与否,都取决于自己。
人生短暂,意义却长远。
“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这是朱自清先生在《匆匆》中的一句话。没错,不知不觉中,手中原本紧紧攥着的时间就慢慢地溜走。任凭你攥得越来越紧,时光还是在你的指缝里飞速地流去。就是现在,你的手指间溜走的时间越来越多,离你越来越远。而不甘心的你努力去抓取,却发现,你摸着的只是一片虚无,时光,早已飘远了。孔子曾经感慨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没错,时间不就像那“百川东到海”的长河一样,飞速流去吗?但是,什么时候才能让这已经离你远去的时间重又回到你的手中呢?
于是,你坐下来掩面叹息。但是,时光又在这掩面叹息时过去。你感慨那时间的飞速流转,望着那奔流的人生之河。
其实,人生可以说是一场游戏。但是,机会只有一次。于是,世界便变得匆匆。每一次相逢,匆匆地离去,告别了,下一次再见便遥遥无期。时光就是这样,不给我们喘息。人们匆匆地工作,匆匆地享受过往即逝的快乐,匆匆地实现我们人生的价值。随后,匆匆地老去,匆匆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纵观历史,有几个人没有卷进这无尽的狂潮?因为所有人都知道:人生匆匆,时间匆匆,宇宙匆匆。因为所有人都明白:如果无法用匆匆的人生来应对这匆匆的世界,那就会被它所抛弃,被人们所淡忘。因为所有人都懂得:人生,本匆匆。
我们嘲笑昆虫的生命短暂,但在宇宙的眼中,我们生命的八十年,与昆虫的几个周都像一粒尘土,极其渺小。世界万物皆匆匆,朝生暮死的蜉蝣一生都不会用嘴巴,因为它知道,它匆匆的人生当中,容不下时间让它咀嚼、吞咽。而比起它们,我们理应比它们更加努力,但事实上呢?每一天过去的时候都想一想,看看自己浪费了多少光阴,而将这些时间加起来,再与你刚刚嘲讽过的可怜的昆虫一对比,你还能用嘲讽的眼神对着它们吗?在你虚度的光阴里,时间又匆匆地从你的手心间流去,回过头,你望不见。
人这一生好像是赶一趟通往天堂的列车,所以,你匆匆地降生,又匆匆地老去;在你身边的人匆匆地到来,又匆匆地离你而去。世界在匆匆地变化着:工厂匆匆地运转着,汽车匆匆地开着,河水匆匆地流着,天在匆匆地变幻,海在匆匆地循环。而人,正在匆匆地衰老。
世界上的所有物质都经不起时间的敲打,你的肉体在千百年以后腐朽,最终化为灰烬,而真正亘古不变的,是心。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转星移几度秋。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你在变,宇宙不变。
人生,本匆匆。
作者:徐文轩
猜你更喜欢:写什么(题材,文人,有个,手法,阿妈)
有个朋友问我
写什么(题材,文人,有个,手法,阿妈)
有个朋友问我:“无产阶级的故事你会写么?”我想了一想,说:“不会。要么只有阿妈她们的事,我稍微知道一点。”后来从别处打听到,原来阿妈不能算无产阶级。幸而我并没有改变作风的计划,否则要大为失望了。
文人讨论今后的写作路径,在我看来是不能想象的自由??仿佛有充分的选择的余地似的。当然,文苑是广大的,游客买了票进去,在九曲桥上拍了照,再一窝蜂去参观动物园,说走就走,的确可羡慕。但是我认为文人该是园里的一棵树,天生在那里的,根深蒂固,越往上长,眼界越宽,看得更远,要往别处发展,也未尝不可以,风吹了种子,播送到远方,另生出一棵树,可是那到底是很艰难的事。
初学写文章,我自以为历史小说也会写,普洛文学,新感觉派,以至于较通俗的“家庭伦理”,社会武侠,言情艳情,海阔天空,要怎样就怎样。越到后来越觉得拘束。譬如说现在我得到了两篇小说的材料,不但有了故事与人物的轮廓,连对白都齐备,可是背景在内地,所以我暂时不能写。到那里去一趟也没有用,那样的匆匆一瞥等于新闻记者的访问。最初印象也许是最强烈的一种。可是,外国人观光燕子窝,印象纵然探,我们也不能从这角度去描写燕子窝顾客的心理吧?走马看花固然无用,即使去佐两三个月,放眼搜集地方色彩,也无用,因为生活空气的浸润感染,往往是在有意无意中的,不能先有个存心。文人只须老老实实生活着,然后,如果他是个文人,他自然会把他想到的一切写出来。他写所能够写的,无所谓应当。
为什么常常要感到改变写作方向的需要呢?因为作者的手法常犯雷同的毛病,因此嫌重复。以不同的手法处理同样的题材既然办不到,只能以同样的手法适用于不同的题材上??然而这在实际上是不可能的,因为经验上不可避免的限制。有几个人能够像高尔基像石挥①那样到处流浪,哪一行都混过?其实这一切的顾虑都是多余的吧?只要题材不太专门性,像恋爱结婚,生老病死,这一类颇为普遍的现象,都可以从无数各各不同的观点来写,一辈子也写不完。如果有一天说这样的题材已经投的可写了,那想必是作者本人没的可写了。即使找到了崭新的题材,照样的也能够写出滥调来。
①石挥(1915-1957),戏剧、电影表演艺术家。 (原刊1944年8月《杂志》月刊第13卷第5期)
|
- 上一篇:运行员工的命令来源,领导发布命令员工不执行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