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門見山,奧迪A4 allroad是我在目前這個階段,最想擁有的一臺車之一。它不屬于我的夢想,而是屬于我的“現實”。
A4 allroad要賣給什么人?
人都有夢想,但都要面對現實。如果我惟獨夢想的話,我固然也想像老板那樣,買個兩座小跑車,白天沒事了就去跑跑山,晚上就和志同道合的群友們侃天聊地。但現實一,我這個人開車喜歡胡來,喜歡在各種下水井蓋和減速帶中追尋底盤的表現異同,喜歡在下雨天毫無顧忌地涉水而過,所以適合我的是一臺高底盤的SUV;現實二,我喜歡去宜家自提,我喜歡把折疊單車運來運去,所以我需要一臺尾廂地臺沒那么高、但尾廂拓展能力又要強的旅行車;現實三,我痛恨在狹窄的停車場停車,希翼我的代步車能小一點,盡量短一點;現實四,喜歡噴直線的我,不喜歡慢車,起碼新車加速能力不能弱過我那臺馬自達3。
以上幾點“現實”,A4 allroad完美契合。而且還只能是A4 allroad,不能是更大的什么A6 allroad之類的了。
奧迪在提到A4 allroad的定位和目標人群時還是有些模糊其辭,他們想賣給什么“在工作和生活中無縫切換的人”。其實吧,這車就是要賣給我這樣的,嫌SUV高,又嫌旅行車通過性不好的Trouble Maker。我知道我這類人不多,所以A4 allroad注定小眾。想買“大眾”的人,其實到這里就可以打住了,不過你們也可以繼續認真地,或者假裝認真地,看完下面的部分。
外觀:興許讓你拿筆畫一畫,你也能大概畫出這個樣
我的評語:新一代A4 allroad的外觀,比上一代看起來要精巧多了、精神多了。上代的A4 allroad,不知為何,看起來總有點灰頭土臉的感覺,感覺野性多過城市屬性。而新一代宛然撣掉了那一層多余的灰,容光煥發,打著領帶穿著西裝朝我們走來。這類車的中國用戶,其實主要還是城市用途為主,設計得太野、太背離奧迪的科技豪華感,是不明智的,所以我喜歡現在這一代的外觀。
可話說回來,奧迪由于長時間采取套娃戰略,而且這次A4從B8換代到B9,外觀變化本來就不大,所以如果沒見過allroad的人,你給他一支筆,讓它照著國產A4L的樣子去畫出一臺allroad版的草圖,估量他也能畫個八九不離十。潛臺詞就是:奧迪的旅行車,想也想得到是長著這樣的尾嘛,毫無新意,就醬紫。不要跟我辯解什么“旅行車大概都是這樣”,我就不說阿爾法羅密歐了,就連沃爾沃的旅行車,尾部設計都要獨特得多,經常會給人以新意。
那么如果只看正面,如何分辨A4L和A4 allroad呢?最直觀的就是看中網。A4L是橫條鍍鉻,A4 allroad則是和奧迪SUV一樣的豎條鍍鉻。
尺寸方面,和A4L類似,新的A4 allroad比上代長了、寬了,同時也矮了。但奧迪給出的數據,allroad版比一般 的A4 Avant底盤還是高了23mm,所以通過性肯定還是要強那么一些的。而最要緊的是,車身變矮、通過性保證好的同時,車內空間并未受到多大影響,我測量的前座頭部空間達到97cm,相當優秀,怪不得我坐進去毫無壓抑感。
車廂:注意新增的幾個小東西
A4 allroad的車廂氛圍,和國產的A4L幾乎完全一致:金屬質感的裝飾條,貫通式的空調出風口,新的MMI,手感一流的旋鈕和按鍵,電容式空調操縱按鈕、更加好的人機工學設計……車廂高級感,就是奧迪賴以與其它豪華品牌競爭的重要武器。插播一句:我喜歡這臺車,還有一個原因是我喜歡它的車廂,真是又高級又好用。
A4 allroad的兩個配置車型,我比較推舉買高配版,因為虛擬駕駛艙太炫,是新一代奧迪內飾的精髓,這個惟獨高配有;還有BO音響系統,音效相當好,高配版也是標準配置。倒車影像、導航,也是要高配車才有。
allroad版比A4L新增了一些小裝備,例如陡坡緩降。這個玩意在這里,管你用不用,反正它搞出了SUV的一點滋味來了。
還有在駕駛模式選項里,多了一個越野選項。在這個模式下,四驅系統的工作特性會有點不同,簡單理解就是脫困能力要增強一些。但要記住,A4 allroad沒有空氣懸掛,越野選項里可不能像Q7那樣把車身升高。
A4 allroad用的這套quattro系統,還是奧迪首套有ultra技術的quattro系統。這套東西,簡單講,就是除了變速箱之后的多片離合差速器之外,在后軸上還有一個差速器。這套東西的主要取向就是要在兩驅狀態減少后軸負荷,提高燃油經濟性。其實奧迪新車上的多片離合式差速器已經比以前的托森和冠齒差速器更輕巧、更節能了。為了證明A4 allroad還是有料到的,廠家這次還安排了一些越野器械給我們體驗。這車輕輕松松能搞定,就別擔心太多了。反正這種車你也不能真開去野地里豁對吧?要豁車,你買普拉多去啊。
嚴峻離題了,我們回到車廂內。由于采納原版軸距設計,A4 allroad的后排遠沒有A4L大。A4L那個后排真是大到夸張,連大哥A6L和A8L都要提防著它。而A4 allroad的后座呢?這么說吧,腿部空間就是一般 A級車的水平,不算擁擠但也沒多富余。不過和A4L一樣,A4 allroad的座墊長度也是有充分保證的,后排的乘坐舒適性比上代要進步很多。
尾廂:就差一點到完美
這種車型的尾廂一定要單獨辟一部分來講的。A4 allroad的常規尾廂容積有505L,而且是方方正正的505L,很好用。
放倒后座椅后,裝載容積直達1510L,尾廂深度也從107cm直飚到189cm,躺下我也沒問題。很惋惜的是,后座在放倒后和尾廂地臺是不能形成全平的,這在某些極限裝載場景是會帶來一些不便的。
尾廂內部的小機關不會缺少,明亮的LED照明燈、側儲物袋、放倒座椅的拉手、地臺上的鎖扣等等都有。地臺上的這些鎖扣多用來做固定網兜使用,以前長測江淮瑞風S5時讓我們明白這種網兜有多么重要。但在A4 allroad我們沒有看到網兜,不知是屬于選裝件還是試駕車未安裝。
作為歐系旅行車,把行李廂與坐廂隔開的網格自然不可少。我喜歡叫這玩意為“狗網”,因為一般是用來把乘客和尾廂里的狗狗隔開用的。
行李廂的遮物簾為可變式,與Q7上的相同。平時用車時,可以讓它與電動尾門聯動,尾廂門開遮物簾開,尾廂門關遮物簾拉上,不用你手動去拉。如果你要做大型裝載時,可以把遮物簾卷入簾管中,充分利用尾廂高度。與Q5那種固定式的遮物簾相比,這種可變式的遮物簾還可以利用卷簾管作固定物品之用,例如運載會左搖右晃的自行車時,可以用綁帶把自行車綁在卷簾管上。這是我目前見過的最完美的行李廂遮物簾方案。Audi,Vorsprung durch Technik!
駕駛:唉,也就是那樣……
奧迪車被很多人詬病,尤其是被Bimmer經常拿來當笑話說的,除了外觀長得都很像,還有就是開起來都很像。經常試駕一臺奧迪,開上一會兒,我心里就會默念:果然還是這個味……
但說兩個相對論:一,轉向確實很輕,而且仍然電子滋味超濃,對于熱愛開車的人來說,方向盤好像把你和車隔開了一般,但對于一般家庭用戶,這個轉向非常舒適且非常易上手;二,雙離合變速箱確實如阿卓所說反應(降擋反應)偏慢,不知是不是為了提高壽命,但平順性讓我中意。2.0T的高功率版發動機在爆發之后加速力度驚人,噴噴直線、跑跑分什么的絕對是優等生,這讓你在微信群、QQ群里不至于潛水、看別人曬成績。
針對allroad版的一個主要優點和一個主要缺點:優點是,尾廂被打通之后,車廂靜音表現仍然出色,完全能體現出豪華品牌的身價;缺點是,車身變高之后,車身側傾變得較為明顯,我在場地里做定圓繞圈時,這車坐在車內感覺,側傾就是SUV級別的。我想,A4 allroad某種程度上也是個“PLUS”的車,你用基礎的底盤懸掛方案去帶它,肯定是會有些弱勢出現出來的。就像14nm的神U驍龍625,帶FHD沒問題,但帶2K肯定還是會有些小拖累的。
但那又如何呢?為了通過性能和尾廂,我情愿犧牲這些。
購買:你要設定一個自己的心理價位
好,該夢醒了,要繼續搬磚去了。雖然A4 allroad是符合我“現實”的車,但毫無疑問我現在是買不起的,所以我還是鎮靜一點為大家提些購買建議吧。
從目前的官價來說,A4 allroad大概42-47萬這個價格,我覺得符合它的品牌影響力和自身產品力水準。但我明白,能去下決心買這種跨界旅行車的人,多是那種對有用、功能特殊在乎的人,而這種人,往往也特殊在意性價比。例如略低一些的40-43萬元,可以買到品牌弱了但空間大了的蔚攬Alltrack;同樣在40萬元(市場優惠會較大)左右,有車型偏老但旅行形象更深入人心的V60 CC。這些車都會搶走A4 allroad的客戶。
從購買層面,我認為要除了要選自己的喜好之外,還要設定一個自己的心理價位:我愿出多少錢買蔚攬,我愿出多少錢買A4 allroad?記住你的心理價位,找銷售磨,注意市場動向,這樣才有可能達成最高的性價比。
精打細算。沒辦法,因為這也是臺窮人開的車。
【奧迪A4 allroad(B9)首試印象】
突出優點:兼顧各方面需求的跨界旅行車概念;高品質的車廂;不錯的車廂隔音水準;
主要短板:外形賣相仍然顯得不夠吸引;轉向太輕太電子滋味;過彎時車身側傾明顯。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 上一篇:沃爾沃s90動力夠用嗎 沃爾沃s90t8動力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