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有了这些素质的人,却往往不是最后的成功者。也许,美国著名管理学专家彼得·得鲁克说得好:“管理是一种实践,其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果。”
这是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谁会相信成功的人并不聪明?但事实真的如此。
知易行难———
90%的企业家智商并不突出
我们先来界定一下聪明的含义,聪明是指一个人的智商高出普通人的正常值。这样的人就是我们生活中常说的聪明人。顺着这样的逻辑,我们会发现很多成功人士,也包括成功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他们的智商并不突出,所以说并不聪明。
看看很多成功企业家的个人简历,你会发现,他们中间最多只有不超过10%的智商超群,其余90%的智商绝对就是普通人水平。但是,他们成功了。
而另外,我们也能够看到很多很多的聪明人。我们或许还能够回想起中国企业界一些流星般的人物,他们嗅觉灵敏,脑筋活泛,他们甚至可能是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企业界最聪明的一类人。
比如说,他们能够在美国的“伟哥”尚未进入中国之前率先抢注中文商标并推出号称功能相似的产品,以此赢得市场轰动;他们能够迅速洞察中国消费者的心理需要,精心包装各种概念性的保健产品并迅速形成市场规模,然后又迅速消失;他们也能够在中央电视台的广告招标会上豪情万丈,一掷亿金,然后仔细算计“奥迪”变“奔驰”的戏法。
但是,这些号称“金点子”、“白金头脑”的人物今何在呢?或者失败了,或者很失意。
猜你也喜欢:儒家的因革损益与中国特色管理理论的探索(儒家,继承,创新
儒家的因革损益与中国特色管理理论的探索(儒家,继承,创新,管理科学,管理思想) 继承、革新、创造是文化发展的规律。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前提下继承,没有继承就不能创新,没有创新就没有真正的继承。孔子提出来的“因革损益”就包含着继承(因)、革新(革)、扬弃(损)和创新(益),创新就是不断增加新的东西,扬弃、减少过时的、个别的、没有普遍意义的东西。任何文化都是在因革损益的过程中发展的,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科学也必然是这样,因此,要发展当今的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同样需要困革损益的过程。我们应该从儒家的“德治”思想中吸取有益的东西。我国的管理科学,只有扬弃旧的东西,创造出新的东西,才能有所发展。
一、儒家学说在管理理论上的贡献
研究儒家管理思想的目的,是为了继承和弘扬儒家管理思想的精华,为建立、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服务。长期以来,对儒家思想进行阶级分析,认为儒家思想是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利益的”,是为“封建主义”、“专制主义”服务的,因而无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可言。在今天,仍然有人一说起儒家思想就愤愤然地把现实生活中的贪污受贿、卖官鬻爵、官僚特权、以权谋私、结党营私、权权交易等腐败行为都归罪于是儒家思想的作祟。这种左的观点不利于科学地、辩证地评价儒家思想,从而不利于弘扬儒家管理思想的精华。但是,为了创立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必须要对以儒家为主流的传统管理思想采取因革损益的态度和方法,加以继承和弘扬。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一些学者不顾“左”的思想的干挠和非难,开展对儒管理思想的研究,取得一些初步的成果,这些成果为建立、创新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管理科学提供了很有价值的借鉴。
1997年12月上旬,香港城市大学与华南理工大学联合组织召开了“97华夏文化与现代管理国际学术讨论会”,我为大会提供了《儒学文化在管理理论上的贡献》一文,拙文对儒家在管理理论上的贡献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猜你更喜欢:天上,人间(豆豆,当我,银河,我说,一遍)
每当
天上,人间(豆豆,当我,银河,我说,一遍)
每当我想起你的脸,就辗转难眠,我们之间的距离太遥远,即使相见也隔着十万光年。
曾经是我说的再见,却想我们重来一遍,当我回想的瞬间,我们已分隔在银河两边。
泪水掉落在地面,雨水模糊了双眼,是我曾经的诺言,创伤了你的心田,我愿用我的誓言,重铸我们爱的明信片。
当我回头再看你的脸,却发现,你已在天堂,留我孤单在人间。
水水,想你了,想你吃饭睡觉打你最可爱的豆豆
——豆豆
|
- 上一篇:第一个小时,第一个24小时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