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拿我的父亲来说吧。年轻时,很绅士气,潇洒,沉稳。年过古稀后,便变得越来越孩子气了,常常和孙儿们玩得乐不可支,他常和孙儿们一起上山放风筝、捉蝈蝈,和孙儿们“疯”得尽兴;笨手笨脚地和孙儿们“藏猫猫”,一会儿躲进门角落,一会儿爬到桌子底下;有一天,他不知从何处找到了一个被我丢弃的手机,竟把它别在腰上,四处炫耀……
对儿女们的言辞举动,他十分在意。有时他会为我们的一句话、一个眼神或一个手势而产生许多想法,从中品味儿女们的心思,对他是否尊重,心中有没有他,从而,或感动不已,或长吁短叹。
现在,父亲已没有了当年的风度翩翩,完全似个“老小孩”。为了顺应父亲变“小”的心态,我们做儿女的也就换用了一种新的孝顺方式----“爱父如子”。
生活中,我们细心体察父亲的感情,顺着他的心意,想办法化解他的不快,变着法子让他心情舒畅。有时也免不了把对待孩子们的那一套用上,逗着、哄着老人高兴。
老人的心理与孩子颇为相似,很容易满足。我抓住这一特点,常给父亲戴“高帽”,夸夸他洞明世事,夸夸他人情练达,夸夸他菜做得好,饭煮得香,甚至把许多功劳都记在他的“功劳簿”上,使他“得意忘形”,乐在其中。
老人大多都有恋旧情结,常爱追忆过去光荣的“历史”。我们做儿女的就常提父亲的“当年勇”,与他一起分享逝去的快乐时光。
其实,爱父如子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大孝道。
清代大清官、大孝子郑板桥,曾在山东潍县任知县,因为民请命,赈济灾民,得罪了豪绅权贵而被罢官。他离开时,“一肩明月,两袖清风”,仅一个书童为他挑着两箱子书同行。他的清廉、他的孝悌,深深地感动了潍县百姓。百姓倾城出动,绵延十余里哭送。走到城门,只见几个年轻人,跪在他面前,他立即上前,一一扶起,问他们有什么冤要申。其中的一个年轻人说:“大老爷,您要走了,请给我们留句话吧!”郑板桥略加思索,随口说道:“你们要把父母当儿待。”说完便走了。
年轻人一愣,觉得这句话初听起来有些不顺耳,进而思索才慢慢悟出,这是希望他们孝顺父母的一句精辟独到的告诫,一句经验之谈,是教育他们怎样做孝子。从此,潍县人听从这一教诲,十分孝敬父母,全县孝风盛行,成为有名的孝子县。尊老敬老之风流传至今。
若问何为孝顺,其实很简单:满足老人孩童般的需求,理解老人充满童趣的世界,把老人当儿善待,爱父如子,这,便是最好的孝顺!
猜你也喜欢:在否定之否定中领悟特劳特精髓(定位,教条,理论,品牌,战略目
在否定之否定中领悟特劳特精髓(定位,教条,理论,品牌,战略目标) 大师特劳特卓越的定位理论在火热的市场经济时代,以一种“投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般的姿态来到了中国大地。
理想状态下,理论是为了解释现象并指导实践而存在的;然而遗憾的是,很多大师理论,由于它过于耀眼的光环,往往令初学者迷离了理性的双眼,陷入盲目的崇拜而成为教条。教条和理论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不屑于解释现象,而总是驱使人们去改变现象以适应教条。理论远离了它的初衷,这恐怕是治学严谨的大师门始料不急的尴尬。
而目前在中国,伟大的定位理论正在遭到这种“教条式”的误读。
很多人手持《定位》红宝书宣布,中国的本土品牌要想取得成功,也必须像西方品牌那样(如可口可乐、宝洁等),严格遵守定位法则,一个品牌旗下只能有一种或一小类产品,生产新产品,就一定要推出新品牌,否则会令“消费者的想法失去焦点”,对品牌的认识发生模糊,而另竞争对手有机可乘。而对于已经实施了品牌延伸的企业,这些教条主义者则无视人家的成功,将品牌现状与延伸前的定位做一番比较后称,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定位已经不再清晰。
笔者认为,这种观点至少包含了以下几点疏漏之处:
一、对“定位”的定位有待商榷。
任何一种营销理论,无论它产生与什么年代,无论它拥有多么辉煌的实践历程,它都仅仅是一种解释市场现象,指导时常实践的方法论,而决不是市场营销的战略目标本身。
但大师理论的耀眼光辉往往令人双眼迷离——有人就不断鼓吹,要求企业将定位做为企业宏伟的战略目标来实现,要毕生以在消费者“心智”中获得数一数二的“地皮”而奋斗,只差没有要求对“定位”顶礼膜拜。
到沙漠寻找石油的人会先找到绿洲作为基地,但决不会将绿洲本身作为“战略目标”。谁都明白,绿洲只是跳板,石油才是目标。美国人把萨达姆统治下的伊拉克定位为“邪恶轴心”国家之一,但傻瓜都看的出来,定位根本不是美国的战略目标,他的目标是倒萨,是获得石油。可见,定位应该是一种先进的营销方法论,而企业的战略目标永远只能着眼于更完美的投入产出比。 猜你更喜欢:心忧贼偷愿贼安(正阳,官员,窃贼,小偷,办案) 唐代著名大
心忧贼偷愿贼安(正阳,官员,窃贼,小偷,办案) 唐代著名大诗人白居易的诗《卖炭翁》中有这样两句: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意思是可怜的卖炭老人,天气这么寒冷,身上衣服却那么单薄,可他心中却担忧炭卖不上好价钱,希望天气再寒冷一些。
卖炭翁这种矛盾心情,与时下一些贪官心理十分相似。套用诗中“心忧炭贱愿天寒”,用“心忧贼偷愿贼安”形容这些贪官,可谓形象贴切。
有资料显示,河南驻马店市所辖9县3区,至少有5个县的多名县处级干部家被盗过。一位纪检干部说,王胜利盗窃团伙摸准了贪腐官员心理,官员发现家中被盗,一般很少报案。他们既害怕家中赃款被偷,又担心被偷后,窃贼供出自己隐藏巨款问题,暴露贪污受贿犯罪,引来纪检检查机关调查,希望盗贼能够平平安安。
老百姓对小偷盗窃行为都恨之入骨,巴不得早一天将其绳之以法,严惩不殆。可正阳的小偷在驻马店官员家行窃多年,盗走财物无数,却相安无事。主要原因是被偷官员们非但不敢报案,案发后还隐瞒案情。即使有人报案,也是走走过场,在丢失财物上遮遮掩掩,在数字上大打折扣,有意无意地“保护”了窃贼。正阳一县委书记家丢了一百万元,居然通过关系,让办案人员把讯问笔录改为六千元。
偷盗财物数额,关系窃贼量刑,也涉及官员命运。如实记录,载入券中,人们就会怀疑,你家哪来这么多钱?就会由盗窃案牵出腐败案。
贪官“愿贼安”心理成全了盗贼,也给了办案人员以可乘之机。县委书记多次授意办案人员,把涉案数额改小。依照法律规定,偷盗财物要如数收缴,数额改小,多盗少退,“愿贼安”的恐怕就不止县委书记了,办案警察私分赃款赃物的丑剧,便堂而皇之地上演了。
当年年底,盗窃团伙成员被逮住后,因被偷官员与办案警察都互有“软肋”,使原本简单的盗窃案,又衍生出了系列“小偷反腐案”。老百姓戏称,正阳小偷真可谓“盗亦有道”,小偷深谙县处级官员的矛盾心理,专偷身居要职、手握实权的县委书记一级官员,而且还有点儿“劫富济贫”意味。所不同的他们济的不是贫苦百姓,而是自己永不满足的贪欲。
小偷在正阳频频行窃多年,不仅演绎出了“盗贼新观念”,还创造出了现代版的小偷反腐生态链??窃贼频频得手数年??官员瞒报被盗实情??警察私分赃款赃物??窃贼逃避应有打击。
官场雾霾重重,盗贼四处横行;官员不清不白,执法部门胡来。屡屡发生的系列盗窃案,曝出了官场特大丑闻,发人深思,使人警醒。人们不禁要问:窃贼为何不盯别人,专盯县委书记一级官员?当地执法部门在办案过程中,县委书记一发话,案情就可以随意改动,到底权大还是法的?办案警察胆大妄为,私分赃款,执法犯法,底气何来?
小偷反腐的悲哀话题和传奇故事,绝非河南正阳一县专利。听说某地一县委书记家被盗,街坊邻居前来探望,以示安慰,还没进门,就听见书记老婆大哭“可惜我那些金子呀!”见家里来人,书记忙踢老婆一脚,哭叫声顿失。邻里问损失情况,书记说没丢什么。
小偷反腐系列案件,看似笑话,实为讽刺。白居易“心忧炭贱愿天寒”,是同情贫苦百姓。县委书记“心忧贼偷愿贼安”,是怕罪行暴露。它警示官员:除纪检检查机关和老百姓,还有窃贼们一双双眼睛暗中盯着你呢!
|
- 上一篇:草履虫图片,草履虫是什么梗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