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车,生活禅修:许多人在塞车时都会不耐烦或者易怒。其实这个时候你能做的,是把这段时间变成正念修行。塞车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解压时间,让我们回归内心的镇静之岛,从而焕然一新。吸气,我随着入气。呼气,我循着出气。吸气,我知道所有人都努力奔向某处。呼气,衷心祝他们旅途平和并安宁。
鱼有两种,一种在海里,一种在网里。人与鱼之间,只有网的距离。人有两种:一种是迷惘之众,一种是开悟之佛。众与佛之间,只有心的距离。时间有两种:一种是过去,一种是未来。过去与未来之间,只有当下的距离。结果有两种:一种是失败,一种是成功。失败与成功之间,只有汗水与心智的距离。
为什么我们总是觉得痛苦大于快乐;忧伤大于欢喜;悲哀大于幸福。是因为我们总是把不属于痛苦的东西当作痛苦;把不属于忧伤的东西当作忧伤;把不属于悲哀的东西当作悲哀;而把原本该属于快乐、欢喜、幸福的东西看得很平淡,没有把他们当作真正的快乐、欢喜和幸福。其实,知足就是幸福。
人生没有十全十美,如果你发现错了,就重新再来;没有机会重新来过的,就让它永远沉入时间的大海。千万不要用一个错误去掩盖另一个错误。总是浸泡在注满过错的池子里,只会让自己越来越虚弱。只有放过曾经的自己,才能享受今天的快乐。别人不原谅你,你可以自己原谅自己。
打开心灵之窗,照见真理之光。破除颠倒梦想,洞明本源故乡。滴水融入海洋,心同大宇宽广。忘我包容一切,何处不是天堂?
当遇到合适的人,彼此可以融合生活,不管简单也好,复杂也好,就不要犹豫,犹豫之间,他或她就有可能成为她或他的人。不要贪图物质的享受,也不要贪图精神的高尚,世间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十全十美的生活,贫贱富贵,开心就好。
我想每个人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都是单纯而善良的。不是我们不能坚守最初的纯净和美好,只是更多时候没有任何掩饰和防护的我们,被伤害了,知道痛了,才发现原来不是所有的微笑都能够换得尊重和拥抱。于是我们学着去适应,或者说学着改变,变的不再单纯,变的学会伪装,变得不再是最初的自己。
生命如花,素颜最美,无须刻意装扮。笑傲浮世,淡看流年,花开花落,只留清香在人间。
15岁觉得游泳难,放弃游泳,到18岁遇到一个你喜欢的人约你去游泳,你只好说“我不会耶”。18岁觉得英文难,放弃英文,28岁出现一个很棒但要会英文的工作,你只好说“我不会耶”。人生前期越嫌麻烦,越懒得学,后来就越可能错过让你动心的人和事,错过新风景。
澳大利亚老板帕尔默,他说:人每次只能睡一张床,吃一顿饭,驾一辆车,跟一个女人一起,所以我决定分一些给大家。为了感谢员工帮助他将企业扭亏为盈,他送给员工55辆奔驰,让750名员工出国度假,宴请2000名员工及家属。员工们兴奋的说,这样的老板,令我倾120%力量去工作。
猜你也喜欢:品味晚年(晚年,自己的,人到,能在,橙黄橘绿) 岁月
品味晚年(晚年,自己的,人到,能在,橙黄橘绿) 岁月有春、夏、秋、冬,人生有幼、青、壮、老(晚),这是自然规律,谁也无法抗拒。有人把晚年称作垂暮之年或风烛残年,这多少有几分伤感和无奈。其实,晚年有晚年的风景。它宛如一泓清水,虽无涟无漪,却微澜万象,成岭成峰,耐人寻味。
用情去品味,晚年是温馨平静的港湾。抖落人生征程中的艰辛,甩掉尘世间的污泥浊水,追忆青丝流云之雅趣,体会忘年之交的真挚,享受子孙绕膝之欢乐,在爱情、亲情、友情中陶醉自己,也陶醉别人。
用心去品味,晚年是广阔深沉的大海。少了呼啸奔腾、一泻千里之气概,却有“静观万物皆自得”的怡然和从容;敞开胸怀,广纳百川,用自己的身躯承载着百舸千帆驶向光明的彼岸,而留给自己的依然是蓝天白云。
用智去品味,晚年是绚丽多姿的历史画卷。纵揽雷霆电闪之奇变,含纳烟云日月之伟观,展现风情万种之情愫,演绎行程不定的轨迹。一生中既有事业成功的喜悦,也有遭遇挫折的沮丧;既有执着的义无反顾,也有思量时的反复比较。有所为有所不为,平平淡淡,无悔无怨,彰显生命的永恒魅力。
用美去品味,晚年是一首“高山流水、珠落玉盘”的乐章。虽无黄钟大吕之雄伟,但有丝竹咏物之细腻。能在熙熙攘攘中保留一份清醒,能在热闹躁动中求取一份清静,能在大红大紫之时存有一份淡泊,能在众说纷纭中坚守一份纯真。人生中的经验教训开始沉淀,人性中的哲理与智慧开始升华,那种成熟美、智慧美和风华美,是宝贵的精神财富,让后人终身受用。
人到晚年,会有更多的时间去剖析自我,认识自己。往日东奔西走劳碌奔波,此时才如梦初醒,自己竭力想去改变的不是别的,恰恰是自己。于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就有可能达到“耳顺”、“从心所欲,不逾矩”。
人到晚年,才开始明白。“最美不过夕阳红”。青春虽然亮丽,但那只不过是人生的一个阶段,它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流逝,而青春的心境才是生命中一道不变的风景。
人到晚年,才更体会到要珍惜身边的缘分。善待平凡的感情,认真对待生活中丝丝缕缕的细节。春花秋月皆是缘,一草一木总关情,善待父母、爱人和亲人,珍惜朋友的友情,也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
人到晚年,才会对理解别人和尊重别人有更深刻的认识。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站在新的起点去回首如烟往事,别有一番风味。过去所谓的口角、争端、摩擦、恩怨,统统如过眼烟云,一挥而逝,于是感到一身轻松。
人到晚年,不一定人人都有“悠然见南山”的旷达,却不乏“采菊东篱下”的怡然。此时才真正懂得,人生一世,无论成功与失败,欢乐与痛苦,盛衰与荣辱,都如自然流水,从哪里来再回到哪里去,于是,宁静致远……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晚年,正是“橙黄橘绿”的丰收季节,应该十分珍惜。要充分发挥晚年所具有的种种优势,克服自卑心理,做到“发已千茎白,心犹一片丹”(宋·汪元量),“生年纵贫犹可过,风情虽老未全消”(唐·白居易),继续为国家、社会、家庭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这样,才能拓展生命的宽度,延伸生命的长度。
猜你更喜欢:年画(年画,三星,父亲,春联,墙上)
年画是年
年画(年画,三星,父亲,春联,墙上)
年画是年的标记,没有年画,年的味道儿就没了。买了、贴了,家才是家,年才是年,日子才有了奔头和盼头。在每年买年画、贴年画的轮回中,我渐渐长大,也渐渐悟出了许多年画无法表述的人生哲理,更深深地感受到亲情的可贵。小时候,年画在乡村集市上卖,卖年画的摊位一字排开,一幅幅年画弥漫着浓浓的乡间情调,《五谷丰登》色彩丰富,《合家欢》鲜艳明快,胖娃娃形象逼真,戏曲故事等刻划细致,是腊月农村集市的一道风景线。
年画,墙上的风景,岁月的记录,人生的轨迹。红红火火,花花绿绿的年画,表达了主人的新年心愿,又烘托了节日气氛,还承载了美观和育人的功效。那时乡村住的多是泥木结构房,墙壁不破也黑,过年时拿年画往正中墙壁一贴,立时旧貌换新颜,喜庆吉祥。年画上印有日历,农村人俗称“黄历”,记载着农耕社会的节日节气。看时辰瞅日头就靠这“黄历”,过日子踏实,忙而不乱。连环画式年画,内容多为戏曲故事如《李二嫂改嫁》等,图文并茂,颇具教育功能。购买回的年画,父亲连同春联卷起来放在高处,担心我给小朋友们炫耀展示时折损了年画。对于老百姓来说,过年贴年画是件非常讲究的大事。记得大年三十,吃过午饭,母亲熬上一大盆的糨糊,父亲就领着幼小的我贴春联和年画。我在父亲身边,跑来跑去,争先恐后地跟着端盆,给父亲打下手,父亲拿着对联,从大门贴起,然后再贴屋门,最后屋里贴年画。父亲拿着年画在墙上比划,让我在远处看高低、歪正。贴年画要讲究协调一致,不仅画的高低要一样,画与画之间的间距要一样,画与画之间整体的形状要协调。正墙上的画可以是竖型或横型的,而两侧墙上的形状必须一致。年画贴在什么位置也都是有讲究的,正墙一般贴“年年有余”或者是“福禄寿”三星图样的年画。两侧墙上的年画,内容也要一致,要是风景都是风景,要不就都是人物画。父亲贴年画春联的样子很虔诚,好像他不是在贴年画春联,而是在把自己来年的希望和丰收全部贴在那一扇扇的门上,一面面墙上。贴年画不仅贴出了喜庆,也贴出了浓浓的年味,父亲的笑容自皱纹密布的眉眼间汩汩地流淌出来。正像母亲常说的:“只有贴上年画春联,才算真正过年。”
家家过年都换年画,看年画成了童年时拜年的一项重要内容。正月里,走亲访友时,孩子们将每家每户的年画都要看个遍,看个够才回家,每家的年画都透着新鲜,大家会互相比划着,指指点点,与自家的年画作着比较。那时节,再破旧贫寒的家,过年也要买张年画来贴,花花绿绿的,顿时蓬荜生辉。贴年画,“读”年画,年画的记忆清晰如昨,有年画渲染的新年,才叫一个喜气洋洋。人们买年画买来了愉快的心情,贴年画贴出了过年的气氛。贴过年画的屋子,顿时洋溢着新春的气息,流淌着合家团圆的幸福和美满,在火红春联和花花绿绿的年画映衬下,简陋的房里屋外,瞬间被渲染得温馨美满。
春节的年画像消失在乡村田野上的风。如今,很少有人家在年三十的时候贴年画了,年画曾经固有的那样一种质朴与生活韵味已经随着时代变迁荡然无存。作家冯骥才先生说过,一个时代像一只只历史的大鸟,大鸟飞去,只有那些美丽的羽毛散落四处。是的,年画像一块钟表停在了过去的某段时光,而我永远记住了年画以及与年画有关的那些点滴岁月。
|
- 上一篇:总是很在乎别人眼光和想法活着很累,人活着不必在乎别人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