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言 → 哲理美文
恶缘,恶缘恶业
日期:2018-11-30 18:15:00    编辑:曾中    来源:互联网
痛苦是自己招来的恶缘(自己的,就会,人生,烦恼,你可以)待人处事,必定要
痛苦是自己招来的恶缘(自己的,就会,人生,烦恼,你可以) 待人处事,必定要“声色柔和”,不可夸耀自己的才华或骄傲自大。若不谨言慎行,往往会招来他人的嫌怨,明明在群众中,却会被人排斥、距离拉得很远,因此觉得孤单寂寞。像这样实在是很不快乐的人生,也是失败的人生;而这都是因为自己的过失,所招惹来的众怨。
  
  爱自己并不是指放纵自己。大部分人并不真正爱自己,因为他们有一些不太好的习惯。每个人都有无数的反应——喜好或厌恶。我们在喜欢某些事物的同时,也会讨厌某些事物,而且会压抑它们,不想承认。以这样的方式对待自己,会妨碍我们对真理的追求。
  
  人生中难免遭遇痛苦,生起烦恼,但我们不必为此自我折磨。如果一直盯住白墙上的几个墨点不放,黑暗就会占据你的视野。同样的道理,如果总是粘着于生命的某些片段,就会让你失去完整的人生。放过自己,不折磨自己,也是一种放生。
  
  你是否还在为追求优越的生活而苦恼?是否还在为体型不苗条而忧虑?是否为脸上的痘痘而担忧?是否为自己的样子不好看而灰心丧气?放下烦恼真的很难吗?其实真的不难!阳光不会因为这些而不洒在你的身上的!抬起头,美丽的天空一直都在你的眼前!
  
  真正珍惜生命的人,应当懂得享受自然,享受清新的空气、和煦的微风、温暖的阳光,而不是在盲目的占有、比较、竞争中消耗生命。在忙碌中保留一份闲暇,使心灵获得更自由的空间。只有活得简单,才能活得轻安自在。
  
  面对强大的烦恼,很多人会觉得“我不行”。其实,人心是可塑的,你可以亲自培养出烦恼和习气,自然也能培养出正面的!克服和改掉习气,勤修善法,正面的力量就会不断增强,自然不会被负面的情绪和行为牵着走。你的人生,你可以做主。
猜你也喜欢:知世故而不世故,是最得体的成熟(世故,而不,成熟,知世,得
知世故而不世故,是最得体的成熟(世故,而不,成熟,知世,得体) 罗曼·罗兰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真正得体的成熟,不是世故,不是圆滑,不是经受挫折之后的苟且。成熟是内心真正变得宽厚,而得体的成熟是:知世故而不世故,历圆滑而留天真。

知世故不代表讨好,不代表八面玲珑,更多的是尊重,尊重对方的同时,更尊重自己。

生活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这才是得体的成熟。

知世故而不世故,处江湖而远江湖。

《晋书·阮籍传》中记载,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虽位居高官,明理知世故,但生性洒脱,不受拘束。

他遇见那些附庸风雅,严守礼俗之辈,从来不会正眼相看,只是简单的斜眼一撇,这就是所谓的“白眼”。

只有遇见他的知音,才会高兴地抬起头,用正眼去看人,所谓“见青眼”。

阮籍母亲病故,嵇康的哥哥嵇喜前来吊唁,阮籍翻着白眼,致使嵇喜不快而去;嵇康知道后,由于了解阮籍的性情,就干脆提着酒坛抱着琴,前去看望他,阮籍果然变得很高兴。

知世故而不世故,明世俗而不受世俗浸染。小隐隐于山,大隐隐于市。

《菜根谭》中有句话:“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

在这个纷杂的社会,我们要生存,就必须要和人、和事打交道,这个过程中,把握好尺度的同时也要保留真实的自我,也就是所谓的知世故,而不世故。

这不是轻而易举做到的,而是走过千山万水去感悟和修炼的结果。

苏轼在63岁穷困潦倒之时,还写下这样的诗句:

寂寂东坡一病翁,白须萧散满霜风。

小儿误喜朱颜在,一笑哪知是酒红。

先说自己衰老,又借小孩子之口调侃,酒后的潮红被误认为脸色红润,用自嘲来排解晚景凄凉的失意。

一个人未经世故,容易在逆境中沉沦,也容易苛以待人,而饱经世故而不世故的人,见过生活凌厉,依然内心向暖。

才能像苏轼这样,深谙“沉舟侧畔千帆过,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道理,更显得曲折坦荡,情趣风生。

周国平在《灵魂只能独行》里说:

许多人所谓的成熟,不过是被习俗磨去了棱角,变得世故而实际了。那不是成熟,而是精神的早衰和个性的消亡。真正的成熟,应当是独特个性的形成,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

如果你的心能够容纳无限的经验,虽然饱经世故,却又能维持单纯,才能发现真实的自我,获得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愿我们都可以做一个不卑不亢,不忘初心,内心向暖,知世故而不世故的人。

因为知世故而不世故,才是最得体的成熟。

愿你我共勉! 猜你更喜欢:街头的笑(老人,袋子,我也,一笑,那人)

在我家的
街头的笑(老人,袋子,我也,一笑,那人)

在我家的街头有一家副食店,每当我路过那家店总有一个人会冲我微微一笑,我也习惯性的回那人一笑。每每此时那人嘴角向上弯起的弧度更大了,笑意一直延伸到眼角。那人眼角的皱纹像淋漓在雨中的花瓣,重叠在一起很难分开。

忘了从多久开始我养成了那样的习惯,也许开始于几年前的一天。

还记得那天我早早的出了门,我需要帮妈妈到堂姐那里取东西。拿到东西后为了奖励自己的勤快,我便坐公交车回家。也许太早,公交车上人烟清潦,空座很多。我坐在后排靠窗的位置,无聊时便打量着公交车上的陌生人。我发现在靠近下车位置的座位上做了一个老人。老人看上去已经年过半百,她身材臃肿,她仿佛被挤压在两排座位之间。她的皮肤像是揉皱的纸,而且是一张泛黄的纸。她的脚边放着一个大黑袋子,袋子的一角被里面尖锐的物品划开,仔细一看才发现老人的袋子里装着零食和一些孩童喜爱的玩具。

到站了,我走到下车的位置,老人和她的大黑袋子将车门堵了个严实。原来老人和我一个站下。老人移动着笨重的身体,枯叶般的手紧提着大黑袋子,骨节分明,她的步伐十分沉重。司机大叔不耐烦的吼了句:“下快点!”老人便大步跨走险些跌倒。

随即我也下了车。我站在老人的不远处,心中泛着些许涟漪。我快步追上老人,提过袋子的一端,笑着对她说:“我帮你提。”她望向我,混浊的目光里有数不清的迷惑,但她仍和蔼的对我说:“谢谢了,我自己提吧!”大概是老人怕被骗吧,所以婉拒我。我假装没听见,固执的帮她提着。

到了街头的副食店,她笑着对我说:“我到了,孩子,谢谢你!”她展开笑颜,尽管不是那么美,但它却充满着暖意。“不用谢”,我放下袋子,“你家在这里啊”我笑道,“我家在那里”我指向街尾,随即又说,“你瞧,哪里就是我的家。”“原来我们这么近啊!给。”老人取出一个芭比娃娃给我,“这是给你的报酬。”“我不会玩,我不要。”我摇着头,说完就急忙跑向街的另一端。

后来,每当我路过那个街头,老人总会冲我一笑,我也渐渐习惯了回她一笑。偶尔我会和老人寒暄几句,此时老人总显得很满足。不知不觉间我与老人成了好朋友,尽管许多时候我们的交流方式只有一个微笑。

“人并非为获取而给予,给予本身即是无与伦比的快乐!”德国精神病学家弗罗姆曾这样说。街头的笑是最美好的给予,这一生都忘不掉了。

  • 本类最新
  • 时尚
  • 新闻
  • 生活
  • 视觉
  • 微爱
    栏目ID=88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头条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