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言 → 哲理美文
在这个物欲纵横的社会,物欲化社会
日期:2018-11-30 11:19:37    编辑:廖纣构    来源:互联网
底线(底线,社会,自己的,物欲,基准)一次,一位在江南开锁厂的老板说他的买卖很是兴旺,日进斗金,很快
底线(底线,社会,自己的,物欲,基准) 一次,一位在江南开锁厂的老板说他的买卖很是兴旺,日进斗金,很快要上市了。我问他何以如此发达?
  
  他答曰:“现在的人富了,有钱有物,自然要加锁买锁;再有,我的锁科技含量高,一般技术很难打开,而且不断技术更新,所以市场总在我手里。”
  
  我笑道:“我的一位好朋友说这世界上他最不喜欢的东西就是锁,因为锁是对人不信任,是用来防人的。”
  
  锁厂老板眉毛一挑说:“不防人防谁?我赚的就是防人的钱。你以为这世上真有夜不闭户的地方吗?”
  
  我说:“五十年代真有。七十年代我住在一座房子的顶楼上,门上只有个挂钩,没锁,白天上班把门一关钩一挂,从来没被人偷过。”
  
  锁厂老板说:“那是什么时候,早没影儿了,不信你不锁门试试。”
  
  我笑了笑没再说,我信他的话。我承认,一个物欲的时代和一个非物欲的时代,人的底线是不同的。社会的底线也在下降。所谓社会底线下降,就是容忍度的放宽。原先看不惯的,现在睁一眼闭一眼了;原先不能接受的,现在不接受也存在了。在商业博弈中,谎话欺骗全成了“智慧”;在社会利益竞争中,损人利己成了普遍的可以获利的现实;诚信有时非但无从兑现,甚至成为一种商业的吆喝或陷阱。在这样的社会生态中,人的底线不知不觉在下降。
  
  可是这底线就像江河的水线,水有一定高度,船好行驶,人好游泳。如果有一天降到了底儿,大家就一起陷在烂泥里。我们连自己是脏是净是谁也不知道了。
  
  所以,人总得有自己做人做事的底线。其实这底线原本是十分清楚的。比如人不能“见利忘义”、“卖友求荣”、“卖国求荣”、“乘人之危”,不能“虐待父母”、“以强凌弱”、“恩将仇报”、“落井投石”,还有“不义之财君莫取”、“朋友妻不可欺”等等。
  
  这个古来世人皆知的底线,也是处世为人的标准,似乎现在被全线突破了?
  
  底线是无形地存在于两个地方。一在社会中,一在每个人心里。如果人们都降低自己的底线,社会的底线一定下降。社会失去共同遵守的底线,世道人伦一定败坏;如果人人守住底线,社会便拥有一条美丽的水准线——文明。因此说,守住底线,既为了成全社会,也是成全自己。
  
  然而,这两个底线又相互影响。关键是在你有时碰到低于你的底线时,你是降下自己的底线,随波逐流,还是坚守自己,洁身自好,坚持一己做人做事的原则?有人说,在物欲和功利的社会里,这底线是脆弱的。依我看,社会的底线是脆弱的,人的底线依旧可以坚强,牢固不破。
  
  底线是人的自我基准,道德的基准,处世为人的基准。
  
  人的自信是建立在底线上的。没有底线,一定会是一塌糊涂的失败的自我,乃至失败的人生。有底线,起码在“人”的层面上,获得了成功的自我与成功的人生。
猜你也喜欢:你的心总是关注什么?(美好,阴暗,关注,
你的心总是关注什么?(美好,阴暗,关注,光明,放大) 记得一部电影中的一段情节,一列老式火车行驶着,两边皆是广袤的田野,车窗全是打开的。一老人问身边眉头紧锁的年轻人:“你有闻到什么味道吗?”
  
  “闻到了,好大的浓烟,还有厕所的臭味。”年轻人厌恶地回答。
  
  老人微微一笑,说“我也闻到了,田野青草的味道,还有幽幽的野花香。”
  
  “看哪,就是那边,你看那树木青草多么茂盛,还有那边,一丛丛的野花,多美啊!”老人愉快地用手指着窗外,似乎他已经在那花丛中了。
  
  你呢,你此时闻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我们身处的世界有美好,亦有不好,正如每一天都必有白天和黑夜一样。事实上,只要我们的分别心存在,世间一切存在,便都有好与不好之分。当然,我们都是普通人,很难做到无有分别心。
  
  既然如此,有好有坏,有美有不美,我们应该多关注美好呢?还是多关注不美好呢?
  
  我们每个人,口口声声都说自己追求美好生活,但却总花了太多的时间纠缠于阴暗、负面、不美好的事物上面;我们人人都在追求幸福,却总是花气力于痛苦上,我们恨,我们怨,我们气,我们恼。
  
  却不曾想,面对阴暗,我们不是设法消灭阴暗,执着于解决阴暗,而是放大光明,当光明足够的时候,阴暗自然会退却。
  
  没有人能消灭阴暗,没有人能消灭不美好。但,我们却可以通过放大光明与美好,来一点点改善。
  
  生活中有很多美好、快乐、幸福的存在,同样也有很多丑陋、烦恼、痛苦的存在,那么,当我们多花心力去发现、放大生活中的美好、快乐和幸福,那些丑陋的、烦恼的、痛苦的事,影响我们就会越来越少。这就如,我们一点点挑亮自己内心的明灯,内心的阴暗便会一点点减少。
  
  生活总是这样,我们越试图消除什么,越纠结于什么,越痛恨什么,越逃离什么,就相当于我们越关注什么,而我们关注的东西便越会强大起来,无论我们以怎样的方式。
  
  所以,如果你追求生活更加美好、祥和、幸福,那么,无论你处在什么境遇下,多用心关注和放大其中美好、祥和的一面吧,这是通向美好祥和生活的捷径。
  
猜你更喜欢:哲理美文 活到老真好(我说,的人,老年,
哲理美文 活到老真好(我说,的人,老年,这是,当年)

活到老真好

○王鼎钧

这几年和大陆的老同学通信,知道他们早已退休,有人在退休时安排了第二职业,现在也交了出去。这给我一个感觉,我们这一代的确是过去了。

这就是老。人握拳而来,撒手而去,先是一样一样搜集,后是一件一件疏散,或者如某些人所说,只剩下老妻老狗老酒。我发现大陆的一些亲友对“老” 完全不能适应,以致心中沮丧空虚,难以聊生。“革命哲学”是假设人在三四十岁的时候战死了,或是累死了,不料还有一段晚景颇费安排。

我倒是写了许多信劝他们。我说老年是我们的黄金时代。人家说黄金时代是20岁,你想,20岁时我们懂什么?懂得茅台和汾酒有什么分别吗?懂得京胡和二胡有什么分别吗?懂得川菜和湖南菜有什么分别吗?我说到了老年,人生对我们已没有秘密,能通人言兽语。当年女孩子说“我不爱你”,你想了一整年也想不出原因来,现在她刚要张口你已完全了解。我说上帝把幼小的我们给了父母,把青壮的我们给了国家社会,到了老年,他才把我们还给我们自己。

我说年老比年轻好,一如收获比垦荒好,或和平比战争好。

年轻时我们和命运对抗,到老来和解了。成年以前的我们是“危机四伏”,门外一步都是不可知,正所谓“如暗夜行走”。到了壮年而行,手里有地图,心中有煎熬,天天“冰炭满怀抱”,灵肉冲突,义利冲突,群己冲突,哪有安宁?谢天谢地,总算老了,跳出三界,不列五行。还用得着自己拿鞭子自己的背吗? 还用得着自己拿刀割自己的耳朵吗?再也用不着一夜急白了胡子、三天急瞎了眼睛,再也用不着“为伊消得人憔悴”。不喜不惧,无雨无晴。这段话,我的同学少年也听不进,他们说我是酸葡萄。

老年最忌悔恨,悔恨伤身伤神。我有一篇短文劝人“不要悔”,流传颇广。悔恨的声音还是常听见,有人说他当年经手公款成亿成万,从未贪污,以致老来受穷。有人说当年官场争逐,他讲义气让一步,让他的好朋友升上去,结果“官大一级压死人”,一生受这朋友欺负,悔不当年把这厮一脚踹下去。有的老人后悔他以前做过的好事,往往变成很坏的人。中国民间有个词儿,谓之“老坏”,值得警惕。

美国做学问的人在这方面也有见解。据他们说,许多美国老人眼见老人的福利日减,年轻人对老人的态度也越来越差,社会的道德水准在下降,于是认为社会辜负了他,甚至认为社会欺骗了他。这等人觉得他以前对社会贡献太多,太不值得,竟想在有限的余年做些坏事来“平衡”一下,以致老人的犯罪率一再提高。这消息扫尽老人的面子,那天我暗暗立下“最后一个志愿”,但愿能做个“不太坏”的老头儿。

能活到老,真好。想想那些我喜欢的作家,曹植活了40岁,李商隐活了45岁,李贺不过27岁,徐志摩35岁,曹雪芹据说48岁。倘若举行民意测验,可以发觉人人嫌他们死得早。连曾国藩这样的人也不过只活60岁。我们的文章比曹雪芹差,寿命比他长,有时间多看几遍《红楼梦》,多些体会,有机会多看到有关的考证和发现,长些见识,这就是人生的福分。

值得看的景象越来越多,人所共喻。今天的电影拍得比当年精彩,今天的花也开得比当年灿烂,今天的年轻人比我们那一代青年漂亮,有照片为证。大概和营养、教育、风尚都有关系,说不定还加上遗传,这是写研究论文的题目。诸如此类,观之不足。

60曰老。70曰耆。80曰耋。90曰耄。活到耄耋之年,最怕有长年卧床的疾病,自己苦,家人也苦,连医生护士也跟着受罪。这是老年的大问题。有几个中年人谈论“你愿意怎么个死法”,一位女士说,她希望在70岁那年被争风吃醋的男人从背后开?打死。女人到了70岁还能使男人嫉妒得要死,这是何等抱负!被人从背后开?打死,死前无恐惧,死时无痛苦(痛苦十分短暂),又是何等设计!所以这个答案得了第一??可望而不可即。

活到老,真好,可是也别太老,别真的成了满脸皱纹、一把胡子的初生婴儿。老了要能“舍”,能像佛家那样,欢欢喜喜地舍,该舍就舍,包括生命。在以后的老年福利法里,应该有一条“安乐死”。

  • 本类最新
  • 时尚
  • 新闻
  • 生活
  • 视觉
  • 微爱
    栏目ID=88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头条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