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言 → 哲理美文
出版社 转型之路,奋斗之路什么意思
日期:2018-11-30 18:19:53    编辑:文颊橘    来源:互联网
城市出版社的战略之路(出版社,出版,企业化,城市,集团化)受我国传统出版体系的影响,我国出版社分布较
城市出版社的战略之路(出版社,出版,企业化,城市,集团化) 受我国传统出版体系的影响,我国出版社分布较为分散,除中央及各部委拥有自己的出版社外,各省也拥有自身的出版社,相互之间按专业和区域进行分工。1988年国家为推动出版业改革,由国家出版总署批准,在部分副省级城市和计划单列城市中成立了16家城市出版社。这些城市出版社主要负责推动地方文化事业的发展。从2002年开始,在“十六大”提出的“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思想的指引下,集团化、企业化渐次成为出版业发展的关键词。到2003年底,全国各类集团已经突破60家,其中出版集团15家,发行集团7家,报业集团、期刊集团、广电集团等20余家,进入出版集团的出版社逾百家。此外,还有许多地方纷纷成立由地方政府批准的出版集团或出版总社。出版行业的企业化和集团化,使得行业内竞争开始加剧,而作为原本主要以立足地方为主的各个城市出版社也开始面对更大的生存压力。

  一、城市出版社当前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对城市出版社而言,当前的市场总体情况应该说是机遇与威胁并存。当前出版市场机遇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1.市场总量持续增长。2003年中国人均GDP首次超过1000美元,以人均收入超过3000美元为标志的中产阶层正在形成和扩大,对文化消费的需求将会进入高速增长阶段。经济的快速发展将会大大推动文化产品的需求,图书市场将会有很大扩张。为中小出版社的发展提供更大的生存空间。

  2.市场细分仍未饱和。同国外相比,我国出版物市场竞争强度仍然不高,大量细分市场有待开发或仍未饱和。通过版权引进、市场运作而一夜成名的出版社屡见不鲜。

  3.市场竞争尚有空间。条块分割和政策准入对出版产业目前的不完全竞争状况具有决定性作用,整个出版市场集中度依然较低。虽然自98年来,集团化、企业化改制始终是出版行业的主要政策发展方向,但目前出版产业化进程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通过行政整合的各出版发行集团的内部企业化统一仍在运作当中。
猜你也喜欢:什么男人能成富翁(的人,都是,他们的,财富,很有) 通向财
什么男人能成富翁(的人,都是,他们的,财富,很有) 通向财富的道路有千万条,但条条道路都惊人地相似。而且令人诧异的是,拼命积累财富的男人也惊人地相似,他们在心理特征上就像是同一个模子压出来的一样。

  百万富翁的诸多特征绝大多数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都是出身贫穷的人,积累金钱对于那些一贫如洗的人有着不可抗拒的力量。这些男人是很有冒险精神的,他们敢于冒那些脚踏实地地、像苦工似地挣钱的男人所不敢涉足的风险。他们是精明强干的,他们很有远见卓识;他们的天才在于能知道如何利用别人的主意来赚钱。这是赚钱的真正秘诀───利用别人创造性的思想,并且把它们运用到实际中去。

  这样的男人很容易和别人打成一片。他们很有洞察力,他们会观察别人,知道如何通过与别人打交道来获得他们所需要的东西,也知道别人对他们的反应如何。追求财富的人内心深处有着强烈的孤独感,但他们并不因此而去追求政治上的名望和成就。赚钱是他们绝对全神贯注的追求。这给他们胜于一切的最大满足和快乐。

  获取财富一共有五条主要的“指南”:

  让金钱成为你的情人。别在性爱上浪费时间和精力,你会发现,从长远来看,赚钱比性爱更让人兴奋,这可不是空头支票。寻求需求,满足需求。追求财富者的最大天分是瞄准时机,预测所需。大众牌小汽车,美国快餐食品都是满足人们需要的例子。

  谨防从众心理。群众心理弊病多,即使它是正确的,追随它一般也没有什么利润。在一定情况下,摘取经济精华的都是带头人而不是追随者。

  当雇主而不是雇员。那些满足于雇主付给他们高薪的男人并不是真正追求财富的人,他们的目标仅仅是成就感或权力欲。你最好去当老板,即使雇员只有你一个,赚的钱也会比任何一个公司付给你的多。

  发展你的支配技巧。大多数人认为,支配别人,让他们去做你想让他们干的事情非常恶劣。然而,实际情况是,我们时时都在自己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支配着别人。 猜你更喜欢:分别的艺术(死亡,遗物,永别,丈夫,妻子)

毕淑敏
分别的艺术(死亡,遗物,永别,丈夫,妻子)

毕淑敏

近读一文,内有几位日本女性,款款道来,谈她们如何人到中年,就开始柔和淡定地筹划死亡。好像戏刚演到高潮,主角就潜心准备谢幕时的回眸一笑,机智得令人叹服。

有一位女性,从62岁起就把家中房子改建成3间,适合老年人居住,以用作“最后的栖身之所”。删繁就简,把用不着的家具统统卖掉,只剩下四把椅子,两个杯盘。丈夫叹道:这么早就给我收拾好啦!

一位女儿为父母收拾遗物,阁楼就像旧仓库。式样该进博物馆的服装、不知何时买下已发脆的布料、像出土文物一般陈旧的卫生纸、不起丝毫泡沫的洗涤剂……但房地产证、银行存折、名章等重要物件,却不知藏在什么地方。她想起母亲生前常说:“我是不会给孩子们添任何麻烦的……”她心想,人不能在死亡面前好强,还是未雨绸缪的好。

她把父母家中的家具、衣物、餐具都处理了,母亲的日记,她带走了。但每读一遍,都沉浸在痛苦之中。当她49岁时,先烧掉了自己的日记,然后把母亲的日记也断然烧光,从此一了百了。

风靡全球的《廊桥遗梦》,其实也是一部从遗物讲起的故事。一位妻子患病住进医院,后察觉到不是一般的病,便一再强烈要求出院回家。丈夫知她病情重笃。只好不断说“明天我们就办手续”,敷衍她。女人终于在一天夜里,睁大着双眼走了。丈夫整理妻子遗物的时候。发现了她与情人8年相通的记载,总算明白妻子最放心不下的是什么了。

读着这些文字,心好像被一只略带冷意的手轻轻握着,微痛而警醒。待到读完,那手猛地松开了,有新鲜蓬松的血,重新灌注四肢百骸。感到人间的温暖。

现在社会在种种进步之中,也使死亡奢华和复杂起来。你不在了,曾经陪你的那些物品还在。怎么办呢?你穿过的旧衣,色彩尺码打上强烈个人印迹,假如没有英王妃黛安娜的名气,无人拍卖无处保存。你读过的旧书,假如不是当世文豪,现代文学馆也不会收藏。只有车载斗量地卖废品。你用过的旧家具,假如不是紫檀或红木,或许丢弃垃圾堆。你的旧照片,将零落一地,被陌生的人惊讶地指着问:这是谁?

我原以为死亡的准备。主要是思想和意志方面。不怕死,是一个充满思辨的哲学范畴。现在才发觉,涉及死亡的物质和事务,也相当繁杂。或者说。只有更明智巧妙地摆下人生的最后棋子,才能更有质量地获得完整的尊严。

于是如何精彩地永别,就成了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日本女人的想法,像她们的插花。细致雅丽,趋于婉约。我想,这门最后的艺术,不妨有种种流派,阴柔纤巧之外,也可豪放幽默。或许将来可有一种落幕时分的永别大赛。看谁的准备更精彩,构思更奇妙,韵味更悠长。

唯一的遗憾,就是这比赛的冠军,不能亲自领奖了。

  • 本类最新
  • 时尚
  • 新闻
  • 生活
  • 视觉
  • 微爱
    栏目ID=88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头条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