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家效益相当好的公司,决定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高薪招聘营销主管。广告一打出,报名者云集。面对众多应聘者,招聘工作负责人说:“相马不如赛马。为了选拔高素质的营销人员,我们出一道实践性的试题:想办法把木梳尽量多卖给和尚。”问题一出,应聘者深感困难,都相继退缩,最后只剩下三个人:甲、乙、丙。负责人对三个人说:“以10天为限,届时请各位将销售成果向我汇报。”
10天期限到。
负责人问甲:“卖出多少?”答:“一把。”“怎么卖的?”甲讲述历尽的艰辛,以及受到众和尚的责骂和追打的委屈。好在下山途中遇到一个小和尚一边晒太阳,一边使劲搔头皮。甲灵机一动,赶忙递上木梳,小和尚用后满心欢喜,于是买下一把。
负责人问乙:“卖出多少?”答:“10把。”乙说他去了一座名山古寺。由于山高风大,进香者的头发都被吹乱了。乙找到住持说:“蓬头垢面是对佛的不敬,应在每座庙的香案前放把木梳,供善男信女梳理鬓发。”住持便买了10把。
负责人问丙:“卖出多少把?”答:“1000把。”丙说他到一个久负盛名、香火很旺的深山宝刹,对住持说:“凡来进香朝拜者,多有一颗虔诚之心,宝刹应有所回赠,以做纪念,保佑其平安,鼓励其多做善事。我有一批木梳,你的书法超群,可先刻上‘积善梳’三个字,再做赠品。”住持大喜,立即买下1000把,并请丙一起出席“积善梳”首赠仪式。得到梳子的香客很是高兴,一传十、十传百,朝圣者更多,香火更旺。这还不算结束,好戏还在后头。住持希望丙能多卖给他一些不同档次的木梳,以便分层次地赠给各种类型的施主与香客。
把梳子卖给和尚,听起来荒诞不经。但梳子除了梳头的实用功能,有无别的附加功能呢?在别人认为不可能的地方开发出新的市场来,才是真正的营销高手。
猜你也喜欢:刻意择侣的危险(丑陋,男人,女人,相貌,自卑感)
刻意择侣的危险(丑陋,男人,女人,相貌,自卑感)
女人在选择恋爱的对象时,经典的要求有两个:谈吐幽默风趣,外表成熟可靠。据说,新近又增加了一条,相貌丑的男人更可爱。日本最近流行一种时尚,女明星专门寻找丑陋的男人作伴侣。据说国外有人把英俊男人和丑陋男人身体分泌的气味作了对比,发现丑陋的男人体味更有吸引力。这似乎为女人的第三种选择找到了科学的依据。其实,这只是科学滥用主义的又一个事例。
如果稍微想一想,我们会发现以上三条理由中都隐藏着危机。
一个能让女人开怀大笑的男人,的确能触动女人的心扉,尤其是那些恋爱经验缺乏的女性。然而,同时这也意味着他所面对的女人在他心目中还没有重要得让他感到在意,他仍然有足够的轻松空间来施展他的机智幽默而自如地与女人周旋。如果是面对一个钟情的女人,再雄辩、幽默的男人也会显得笨嘴拙舌。再则,一起欢笑固然难得,一起分担痛苦却更难能可贵。有句话这么说:“我们很快会忘记那些和我们一起欢笑过的人们,却永远会记住那些和我们一起哭泣过的人。”如果一个女人过分地要求成熟的男人———尤其是情窦初开的少女,那么,这就意味着她在他成长和发展的道路上将没有多大发挥作用的空间,也就是说,女人对这个男人已经没有太大的价值,除了做装饰和发泄的工具。不能和自己的伴侣并肩走过风雨,一同成长,不仅是人生的缺憾,还是婚姻脆弱的根基。
女人以为选择一个丑陋的男人便可以终生不遭受被抛弃的危险,事实恰恰相反。丑陋本身虽然不是什么生理缺陷,但通过社会比较产生的自卑感却难以抚平。心理学的常识告诉人们,源自于生理上的自卑感终其一生也无法真正弥补。因此,相貌的丑陋促使他们不断地追求补偿,而丑陋所导致的自卑的鸿沟却永远不能填满。在恋爱上,一次的成功远远不能使丑陋的男人放慢补偿的脚步,自卑感暂时被遮盖所带来的愉悦转瞬即逝。曾经有个相貌令人生厌的男人不择手段地追求到一个相貌出众的女人之后,很快将之抛弃,又去寻求下一个猎物。
猜你更喜欢:如果我么也老了(老人,女孩,越来越,看着,孩子们
如果我么也老了(老人,女孩,越来越,看着,孩子们)
昨日下班在公交车上目睹了这样一个场景:汽车在一个中间站停靠时,一位头发花白的奶奶蹒跚着爬上了车,年龄大概有七十多了。司机见老人行动迟缓,不停催促老人“搞快点!”车启动了,颠簸着,老人双手紧紧拉着靠窗边的扶手。司机有点不耐烦地催促着“往后边走,不要挡在路口。”老人顺从地往里艰难地挪了两步,而此时的车内已人满为患,座位上的人们打着电话或是玩着手机,或是疲惫的浏览着窗外的风景。突然间的急刹车,老人的一只手滑落扶手,一位背着书包的女孩第一时间搂住了老人。害怕之余,老人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是用感激的目光看着女孩。车到了下一个站,女孩站靠的座位有人下了车,她搀着老人稳当地坐了下来。老人再次感激地用微弱的声音说了声谢谢!女孩礼貌的微笑。
再下一个站,下车的人很多,终于几个位子,老人扭过头向女孩示意,让她过去坐。看着陆续有人上车,女孩说她马上要下车了,不用坐。老人快下车的时候,再次对女孩说“你来坐我这里吧!我要下车了,今天谢谢你!”女孩也刚好在这一站下车,她轻轻地扶着老人下了车,老人连声说谢谢,女孩微笑着渐渐消失在雾都朦胧的夜色中。透过车窗,看着女孩的背影,有些感动。
想起前两天给爸妈打电话,除了叮咛嘱咐以外,突然提到买房子的事情。老妈说,等你们以后结婚了买了房子一定要把他妈妈接过去和你们一起住,好好照顾她,不用考虑我和你爸,等我们老了就回老家去住,交通方便、空气好,种点菜也新鲜。我知道爸妈是不想拖累我们,想尽量地减少我们的负担,于是告诉他们,等我们有了大房子要把他们接过来一起住。
年轻人为了生活在外打拼,老年人怕拖累了孩子们而甘愿独自生活着。在老人们的眼里,只要孩子们过得好他们也就满足了。尤其是在农村,年轻人都外出打工了,只剩下年迈的老人,孤独地守候着一个个焦灼的夏日和寒栗的冬天。
随着孩子们的渐渐长大、离开,老人们的身子越来越小了,看东西越来越模糊了,听力越来越差了,说话越来越不清楚了,脑袋越来越糊涂了,生活越来越简单了,行动一天不如一天了。操劳了一生的老人们,越来越需要帮助和关心了。
在家里,孩子忙碌之中捎去的几个电话;在异地,偶尔陌生人的一次搀扶,我想,这应该是最让老人们欣慰和感动的了。
我在想,我们现在还年轻,可是总会有老的那一天,我们偶尔的举手之劳是否可以让老人们更温暖一点?
如果我们也老了,应该也和他们一样,需要爱和帮助。他们不是我们自己的老人,而是四十年、五十年后的我们自己。
如果我们也老了,还有什么所求?我想,莫过于在我们需要的时候有人关心,有人照顾吧!
|
- 上一篇:好朋友刻字应该刻什么,给好朋友刻字刻什么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