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读书的时候,一位国内有名的小说家来学校开讲座。
提问环节一位观众问:普通人应该如何成为一名小说家,当我们的经济收入无法支撑理想时,应该如何平衡?
小说家给他的答案是这样的:
“今天回到宿舍,打开电脑,双击一个叫word文档的东西,敲下第一个字,你就已经是小说家了。”
这句话很简单,简单到深刻。
那些我们所认为的遥不可及的东西,其实离我们无比之近。
那些我们以为要百转千回才能望见的路,其实随时能被我们踩在脚下。
03年夏天,我想和几个同学搞一个校园的水果外卖平台,犹犹豫豫了半个学期,各方面条件不成熟,还是没开始弄。最后快憋死了,几个人达成共识:不管了,先搞起来再说。
经过一连串折腾,借教室通宵开会,写创业策划书,找便宜的场地,到处拉人投钱,还申报了本地大学城的创投项目。
最后项目失败,无人问津,不了了之。
结果很惨,但我爽了。
毕竟做过了,知道怎么回事,输了也认。
这件事给我的“执行力”带来巨大的提升,当时我就给自己的人生行为准则里加了这四字真言:
先搞起来。
每一次折腾的过程,有无数使我增益的部分。
不少人在想做一件事之前,会经历漫长的心理挣扎期。时间在挣扎期中溜走,起初的热情也死于慢性消耗,最后被磨得一丝不剩。
很多人没意识到,只想不做,是一笔稳亏的买卖。既投入时间成本和精力成本,却毫无收益。甚至你所做的其他事,也会被这种心理挣扎所影响。
那你不如去把它给做了,成不成不是关键。
关键的问题是,你上路了。
你在路上,而不是只能眼睁睁地在跑道边看别人跑。
《亮剑》里有个情节。李云龙同赵刚商量搞一个特别小队,挑选会武功的战士,赵刚说:“那好,这事你尽快去办!”李云龙说:“不用尽快,我马上就去!”…… 共产党人,说干就干,不整虚的。
有时候总纠结中午吃什么,后来想明白了:其实吃麦当劳是对的,吃吉野家也是对的,但在二者间摇摆不定就是不对的。做大事者不纠结,成大器者不磨叽。
“先搞起来”这个行为,在99%的情况下都是稳赚的。
多数人会陷入思维黑洞,即“做”还是“不做”。
整天纠结在这一种矛盾的二元情绪中,似乎错一步就是毁灭。
其实只要我们切换思维方式,一切都能得到改观。
不要去想“做”还是“不做”,只想着“做”。
因为我们能够被我们纠结着反复去想的,一定是我们真正意义上想做的事,不然它不会存在。
一旦我们把思维聚焦在“做”上,大脑便开始切换路径,不再纠结,而是转向“怎么做”的流程化思考。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有十个想法,不如落实一个想法。
只要做了,就已经能干掉50%以上的竞争者。
先搞起来再说,这些年我始终在训练自己的这个思维。
能花1分钟做完的,不花2分钟。
自己想做的事,立马找具体的,可实现的方式。
对于内心混沌,目标感弱的人来说,这一点更为重要。
当你做着做着,你就会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猜你也喜欢:上ERP要有正确的认识(企业,模块,公司,各部门,领导人) 在众多过份夸大以及报喜不
上ERP要有正确的认识(企业,模块,公司,各部门,领导人) 在众多过份夸大以及报喜不报忧的宣传之下,ERP成了能治百病的妙药,走上了能普度众企业的神坛,致使很多人认为ERP能让好的企业锦上添花,差的企业走出困境。因此很多公司上ERP是因为公司陷入了发展困境,并不是自身真的需要,认为ERP能改变公司目前困顿的状况,使公司突出重围,走上快速发展的康庄大道。当发现ERP投入大(包括财力、人力、物力)、实施周期遥遥无期,企业更是雪上加霜时,有了上当的感觉,使企业领导人谈ERP而色变,甚至开始抵制ERP。
深圳的一家电子制造企业,由于行业竞争激烈,再加上内部派系争斗、管理混乱,致使企业连年亏损。那时正赶上ERP炒做高峰期,公司领导人以为抓住了救命的稻草,决定上ERP。买了服务器,找来软件公司,开始实施ERP,一切准备好后,开始录基础数据。这时,由于各层领导认识不到位,以及各部门利益揪扯不清,各部门天天扯皮不做事,过了一年了,基础数据连一半都没录完。时间一长,人心已疲,人心已散,公司领导人对这事也不上心了,各部门也不理这事了。钱花了,要有人顶着啊,IT部门成了替罪羊,开会时总经理经常说:“你们IT部门浪费资源!”IT部门的人觉得无比委屈,一个个出走了事。
ERP实施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各部门利益,当受到损害的部门的领导人是企业的重要人物时,就是考验公司领导人智慧的时候了,很多的公司会选择让ERP供应商修改软件,以求息事宁人。到最后,ERP实施大多是彻底失败,也有一部分只是实现了由手工作业变成了简单的电脑操作,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反而增加了员工的工作量。
也有一些企业领导人往往会认为ERP会解决企业目前所有主要的瓶颈问题,这一认识本身就不正确。比如:资金短缺、质量不稳定、技术含量低、市场销路差、人员流动大、产能不足、产能过剩、利润低等等问题,使用了ERP软件的银行模块、质量模块、产品数据模块、销售模块、人事模块、生产或能力模块就能解决问题吗?果真如此的话,ERP软件可真是个宝贝,使用了ERP的企业也都早早的X强了。 猜你更喜欢:一个基督徒的情感日记【2018年1月16号】(恩典,自己的,父亲,我在,赞美诗) 2
一个基督徒的情感日记【2018年1月16号】(恩典,自己的,父亲,我在,赞美诗) 2018年1月16号:
吴江今天的天气,早晨与晚上不相同,早晨,吴江的天气是雾蒙蒙的,而到了晚上,房外就下起了雨了。快到放年假的时间了,父亲打工的厂里决定辞退一些年龄大的工人,父亲今年有六十岁了,故,也在辞退的名额之内,方才,父亲打电话给母亲,说了这件事,而父亲与厂里的老板好言相说,才得以再在厂里上两年的班。如此我就知道,到西安去的日子近了,两年以后的今天,也许,我与母亲就要开始谋划以后,父亲在西安安度晚年的事情了。我就更加清楚的了解了,人的一生所经历的事情该开始的时候总会开始,该结束的时候总会结束,这,就是规律,上帝设定的规律,人,又能怎样呢?无论谁都是无法避免已结束之事,无论谁都不能阻挡将开始之实,其中经历的过程,我们只当以淡然的态度来处之,在此过程中无需焦急,不需害怕,当无为为之,努力向前,并选择以智慧方式来应对,并自强不息,以此好实现我们在这世界里短暂的自身价值。
今天早晨,我在微信里基督徒灵修公众号里看到了一篇讲述牛顿与他创作的《奇异恩典》这首赞美诗的故事:
1772年12月最后一天,牛顿在日记中用这样的词句总结自己的情感:
1772年12月31日。在这些日子里,我经历了多少事!主用着怎样的方式来带领我啊!他向我显示了何样的神奇!这本笔记马上就写完了,我要为明年预备另一本笔记了。主啊,请悦纳我在以往岁月中对您的赞美,让我将未来的一切托付给您,祝福所有可能阅读这些文字的人们,让他们从中看到您的恩慈和我自己的罪恶。阿们。
牛顿为奥尼教会预备的元旦布道讲章,也是对12月31日日记中同一主题的拓展。在讲章开篇,他重点谈及上帝对他过去行为的怜悯宽恕,他对此的感恩;随后,他借用大卫早在3000年前的那句修辞性反问「主啊,我是谁?」也发出了同样的询问。
他在刚刚创作的赞美诗中以自述的口吻清楚地回应了这个问题。因此,他声称公开显明的罪人「被这个世界的王弄瞎了眼睛」,直到「主的怜悯临到我们这群既不配也不寻求的人身上……但在他恩典的力量胜过我们之前,我们的心门一直紧紧地向他关闭着」。
在《奇异恩典》这首赞美诗中找到更多圣经的依据并不困难,诗歌的灵感源起于牛顿用《圣经》旧约历代志上17:16-17的内容预备的元旦讲章。而诗句开篇的「昔日迷失,今被寻回,盲眼重又得见」与福音书有清晰的联系。在浪子的故事中,那位父亲说:「因为我这个儿子是死而复活,失而又得的。」(路15:24)在《圣经》新约约翰福音9:25,一个被耶稣治愈了的盲人告诉法利赛人说:「从前我是眼瞎的,如今能看见了。」
融入个人真实的信仰见证
牛顿经常以自己强有力的见证来形象地说明上帝的恩典之大,甚至早在1758年他第一次在约克郡教堂布道时就这么做了。如今,在创作《奇异恩典》时,他开始运用一种新的媒介??圣诗创作??在6段简短的诗句中,把圣经的真理与自己的灵程经历形象化地融合在一起。
这首诗歌中有牛顿真实的个人见证。在诗作原稿中,第一人称??我、我的??出现了15次,这些人称代词并不能表明牛顿是一个自我中心主义者,他如此使用它们,是为了以自己的信仰与得救的经历,形象化地表现历史上无数个从起初到现在获得上帝拯救的信徒的经历。
赞美诗《奇异恩典》对个人性维度的表现,可以在牛顿大量的私人书信和日记中得到进一步的证实。比如他在1752年8月9日写道:「我不知道上帝为何要施恩于我,但有件事我知道,从前我是瞎眼的,如今能看见了。」
后来,他在自述时认为自己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你的怜悯之深竟然能够宽恕如朱红丹颜之罪,你的恩典之大竟然能够柔化铁石心肠,胜过最顽固的恶习」。
约翰?牛顿:「我不是应当成为的自己,我不是想要成为的自己,我不是盼望成为的自己,但感谢神的恩典,我不再是曾经的自己。」
同一年,他给友人书信的末尾处这样写道:「我曾经深陷绝望的邪恶与惨境之中无力自拔,却被奇妙地释放拯救。我在思考他的作为时,似乎只能满怀惊奇地强调说:『一个罪人竟得着如此浩大的恩典!』」
文/景山少爷/微信1327835231
|
- 上一篇:有其父必有奇子的意思,赞父奇爱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