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不论是男孩还是女孩,到了适当的年龄,都应该寻求心仪的另一半,结成夫妻。这不仅是社会最基本的关系构成,也是人类繁衍生息的根本。
而对于结婚的年龄,历史上各个时期都略有不同。据《周礼》记载,上古商周时期,早婚早育并不流行,“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这与现代社会的平均结婚年龄很接近。
不过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连年征战,需要大量的士兵和劳力,因此人口成了当时诸侯国强大与否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为了增加国内人口,诸侯国纷纷在国内推行早婚早育,甚至规定:“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
秦朝统一天下之后,继承了春秋战国早婚早育的思想,鼓励早婚早育。到汉朝时期,结婚年龄进一步年轻化,《汉书·礼乐志》记载:男十五,女十三,即可大婚。而实际上,汉朝的皇帝、百姓结婚比这规定还要早,例如汉文帝十四岁就已经成婚,如果按现在的周岁计算,仅仅是一个十三周岁的小孩子,可能小学还没毕业。
从汉朝开始,之后的历朝历代无不鼓励早婚早育,而男女结婚的年龄,一般也都维持在十四五岁之间,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前,这种情况都没有改变。
在封建社会,婚姻都是包办的,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对于婚姻,十三四岁的孩子根本无法自己做主,只能任由父母摆布。特别是女子地位低下,所谓“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自己没有丝毫的自由。
新中国成立之后,废除了古代的包办婚姻,提倡自由恋爱,并倡导男女平等,号召广大女性也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让广大女性同胞得到了解放。
俗话说妇女能顶半边天,新时代的女性受教育程度越来越高,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创造出的价值也不再比男性差,这让她们不再满足于当一个家庭主妇,她们开始追求自强自立,特别是在经济发达,思想超前的大城市,很多女性认为早早的结婚生子,会影响其实现人生价值,所以越来越多的年轻女性开始晚婚,甚至抵触结婚,其中以上海最为突出。
上海被称为“东方的巴黎”,是中国的经济中心,时尚中心,它的繁荣历史从清末一直延续至今,任由时代变迁,也没人能够撼动它远东第一大商埠的地位。在百年风云史上,上海的花花世界中诞生了很多粉红女郎和才女佳人,直到今日,上海仍然不缺霸道女总裁,高级女白领的角色,而正是这些巾帼不让须眉的女强人,顶起了上海的半边天。
不过在最新的民政调查中,人们也发现,上海的女强人、女白领大部分都还是单身,成了人们口中的“剩女”。据一位民政部门的职员介绍,上海的“剩女”大多是因为“主观意识”而剩下的,换句话说,她们的条件都非常优秀,外貌出众,受过高等教育,高素质高涵养,工作稳定,收入不菲,但却排斥结婚。
优越的条件,让“剩女”们在经济上可以完全独立,因此失去了对婚姻的向往,她们认为没有男人自己一样可以生活的很好,何必要结婚,如果没有遇到对的人,岂不是要徒增烦恼。
而且就算是寻找另一半,她们的要求也高的离谱,不仅要求男人一表人才,经济独立,还追求心灵上和思想上的高度契合,以保证在一起生活能够碰撞出火花,而不是柴米油盐式的普通生活。
结语:
正是由于上述原因,才导致了上海出现了大量条件优越的“剩女”。难道就没男人愿意娶她们吗?对此很多男网友表示,她们在各方面表现的都太强势了,简直可以用太“猛”了来形容。没有能力的男人娶不到,有能力的男人则更喜欢小鸟依人,贤妻良母类型的,所以就让这些女强人剩了下来。
对于这些大龄“剩女”,你有什么看法吗?
网友:许玺晨:尽量淡化他们个个的丑态,他们当然要摆出坦『荡』『荡』的模样来。网友:黄马: “听到没?玉帝旨意!”
网友:王挺宜:三祭司陡然恢复清醒。
网友:曾雕:
网友:龚杆:因为领域类的因为范围广了,对个体的威胁一般要小很多。
网友:李屉俄:随即,又摇了摇头。
|
- 上一篇:谢谢你!我最喜欢的棒棒糖,送给你! 7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