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思阳:必须争分夺秒地去抢学问
纯粹的机会主义者往往从来没有想过要用知识的力量去武装头脑,而是蹲在树桩旁等着兔子来撞,顺手捡个便宜。我一直认为:机会是有的,关键是看你有没有实力去把握。
科技世界深如海,当你懂得一门技艺,并引以为荣,便愈知道深如海,而我根本未到深如海的境界,我只知道别人走快我们几十年,我们现在才起步追,有很多东西要学习。
有不少年轻人,特别是部分学生,总是希望靠着运气,寻找到若干个机会,就此功成名就。当然,机会总会有的。但机会是从天而降,还是凭借我们自身的努力、自身的表现去争取呢?
我们不妨这样设想:假如一个老板,手下有两位员工。一个热爱学习,喜欢向别人请教疑难,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而另一个却自以为了不起,厌恶学习,不思进取,以为自己的头脑已经是一个“百宝囊”了,不需要再去学习其他的知识。如果有个升职的机会,我可以断定:那位老板一定会提升那位勤学好问的员工。只有热爱学习的人,才能有更多的机会。
在上海时,曾经有个大学生问我:“你这么年轻就拥有如此多的财富与荣誉,靠的是什么?”
我毫不犹豫告诉他:“靠学习,不断地学习!”
我很喜欢看书,但是我很少看小说或娱乐期刊。这是因为我要争分夺秒抢学问。
年少时我在台湾读书,父母和爷爷总是给我买很多书,但我还是觉得不够,就用他们给我的零用钱买旧书看。后来在新加坡求学时边工边学,还参加了不少培训班,就更没有时间去看言情小说、娱乐杂志了。不过,我喜欢数学,小时候数学都拿高分的。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里,如果你有资金,但是缺乏知识,没有最新的讯息,无论何种行业,你越拼搏,失败的可能性越大,但是你有知识,没有资金的话,小小的付出就能够有回报,并且很可能达到成功。现在跟数十年前比,知识和资金在通往成功路上所起的作用完全不同。我们要把握机会,就不能与时代脱节,也不可以裹足不前。21世纪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时代的车轮不断地在滚滚前转,竞争日趋激烈,要在千百万人当中脱颖而出,成为出类拔萃的一类人物,是件不易的事。作为年轻人,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就是: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不断创新。这样,当机会来临之时,我们便可以在众多竞争者中夺取机会,进而发展我们的事业。
一个人倘若没有正确的学习观,不能够做到与时俱进,那他的事业也就不会成功。前些年,曾经有些人认为:读书无关紧要,一生没有读过多少书的人,同样能干大事业。这种观点显然是不对的,如果一生都没有读过书的人,虽然同样能够依靠自己的努力干出一番事业,但毕竟许多事物都需要足够的知识和较高的文化水平才可以应对。
我自始至终都认为,知识是充实个人头脑的最佳“补品”。我爷爷是第一批大学生,功底很扎实,但从医院院长退下来后还在不断学习。在他的影响下,我的父亲、母亲也从不放松学习。在这种注重学习的家庭环境中,我自幼就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创业之后,为了生意,我不得不花挺多时间去处理事情,但我还充分利用业余时间买书、买报,常常读到更深夜半,以此来充实自己。因为时间对于我们来说太重要了,时间就是生命嘛!一个消闲性的活动只能消磨时间,不会对事业有太大的帮助。
抢学问需要勤于向他人请教,学会虚心求问。书本上的知识固然可贵,但要想学到人生经验、工作经验以及技术经验,那就需要向人学习,将知识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以备后用。
学习是成功必经的过程。但如果仅仅是学习,不加思考的话,就会对书本中所讲的知识茫然无知,或者只不过是略知一二。做学问很多时候除了靠自己努力学习外,还要自己花费心思去不断思考,将书本中的概念化应用于现实当中,这正所谓理论联系实际,如果要真正地学到知识,学到有用的知识,就需要思与学同时并进。
学习是做一切事情的基础,年轻人将来要想在事业上有所建树就必须从做学问开始,并且抓住一切时间去抢学问。抢到了学问,你也就等于抢到了将来把握机遇的资本。
- 董思阳写给大学生的六条忠告 董思阳:凌晨三点当孤独遇到寂寞 潘晓婷:赢自己比赢别人重要
猜你也喜欢:如何挽留已提出辞职关键员工(员工
如何挽留已提出辞职关键员工(员工,企业,辞职,关键,管理者) 关键员工通常是指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中起着不可缺少作用的一些员工。他们可以是中高层管理人员,也可以是掌握公司核心技术的科研人员以及掌握重要销售渠道和客户的一线销售人员,甚至也可以是蓝领岗位上的特殊技术人员等,各个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来定义关键员工的范围。关键员工的辞职将对企业造成立即或潜在的中长期影响,有时候对企业来讲甚至是灾难性的。目前,公司的关键员工已成为众多企业特别是竞争企业争夺的对象。
而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间的购并、各种媒体的透明招聘广告、频频出击的猎头,许多本来稳定性较强的关键员工在各种诱惑下也纷纷跳槽。正像CYPRESS半导体公司的首席执行官T.J.RODGER所说,现在已没有一家公司能将自己密封起来来阻止外来竞争的侵袭,公司内的高质量的员工始终不断地收到来自外面提供的工作机会。
在辞职的员工中,有一部分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向企业提出辞职的(约占自愿离职的40%);也由一部分是相当盲目的(约占自愿离职的20%),他们只不过是一种从众效应、看看自己在市场上的身价究底有多少;但也有一部分是介于两者之间的(约占自愿离职的40%),即他们有辞职的理由和一定的动机,但并不强烈,辞职前后内心经常犹豫不定,很难下定决心,企业只要及时做出一些积极的反应,这一部分的辞职员工包括第一部分中的有些员工是很容易被留下来的。但事实上,目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不了解员工辞职时的心态和原因,不懂得如何做出及时的反应来挽留他们,这样,有相当一部分辞职员工在企业的“消极”“冷漠”和“迟钝”反应下,“被迫”最终下定决心离开企业,这其中也包括了相当一部分的关键员工。
那么,企业应如何来挽留已提出辞职的关键员工呢?
即刻反应
这一点在许多企业没有做到。企业管理者在收到员工尤其企业不希望流走的关键员工的辞职报告后,应在最短时间(建议5-10分钟)内做出反应(如中止会议及手头的日常工作和事务等)。任何延误将会使员工辞职的决心更强,企业挽回的可能性更小。企业管理者应认识到没有任何一件日常工作比对提出辞职的关键员工立即做出反应更为重要。这样做有两个目的,一是向辞职员工表明员工在管理者心目中比日常工作更为重要;二是在员工最后下定不可逆转的决心前,公司管理者有最大的机会去改变员工的想法。如果管理者能快速做出反应,那么主动权就掌握在管理者手中。 猜你更喜欢:我会一直在,纵使寂寞开成海(害怕
我会一直在,纵使寂寞开成海(害怕,青春,终究,让我,再也不会)
有些人,你以为可以见面的。有些事,你以为可以一直继续的。然后,也许在你转身的那个刹那。有些人,你就再也见不到了。
最近老是做梦,梦见回到校园的我,青涩依旧,神采飞扬,怀揣着年少的梦,奔跑,歌唱,没有野心,没有顾虑,没有尔虞我诈,没有自欺欺人。沉醉在琅琅的读书声中,把欢声笑语留在喧闹而又美丽的操场和花园……
当太阳落下,又升起来的时候,一切都变了,一不小心就再也回不去了。
醒来时湿漉漉的枕边,不知是梦中欢笑的泪水冲刷的年轮,抑或是感伤的心情肆意的宣泄!
手机里的电话号码越来越多,每天接的电话越来越多,每天发的短信越来越多。可是当我突然看到一片曾经在梦里反复出现的美丽的花海,我兴奋地拍照,大声地呐喊,可是过后却不知道要把拍好的照片传给手机里的谁,那一瞬间我突然明白,一路走到现在,一直没有人站在我身边,陪我看风景……
同学终究还是同学,太近了不自由,太远了渐忘记;他有他的红颜知己,她有她的如意郎君,就连我最好的几个狐朋狗友也在自己的朋友圈,为了生活努力着,陪着笑脸喝酒吃饭,吐着烟圈K歌聊天。我理解他们的酸甜苦辣,也衷心的希望他们能苦尽甘来,前程锦绣灿烂!
思念不重,像一整个秋天的落叶……
我希望在悠长而又寂寥的雨巷,碰到一位结着仇怨的丁香姑娘,最好我们相爱过,哪怕只是擦肩而过的一瞬间。
翻看青春的纪念册,在最美好的时光,有过最美好的记忆,我以为我害怕的,是告别的时刻,原来,我同样害怕重逢。甚至就连翻看与你相关的东西,我都在刻意的逃避,用力,缄默。如你所见,这是我的可悲之处。我以为终有一天,我会彻底将爱情忘记,将你忘记,可是,忽然有一天,我听到了一首旧歌,我的眼泪就下来了,因为这首歌,我们一起听过……
再也不会有熟悉的四季了,因为你不在我的城市了;再也不会有絮叨的关心了,因为我们都回不去了;再也不会有纯洁的喜欢了,因为岁月吹皱心灵了……
他们说,睹物思人的后半句,永远都是物是人非。
我又从西厢过,用一首水调歌头词写下当年的你和我,可叹百花还在人去已楼空,那花儿长开人却难留……
现在的我,开始害怕雨天,多像哭鼻子的你啊;开始害怕晚霞美景,多像即逝的青春啊;开始害怕春的美艳,夏的热烈,秋的惬意,冬的深沉,容易让我感物伤怀。
我落日般的忧伤就像惆怅的飞鸟,惆怅的飞鸟飞成我落日般的忧伤。
他们说,谁的青春不迷茫,我只想回到过去,放肆地再来一次,让我的青春少些遗憾,多些自然。
他们说,如果回忆像钢铁般坚硬,那么我是该微笑还是哭泣;如果钢铁像记忆般腐蚀,那这里是欢城还是废墟?
我始终坚信,我们终究都会过的幸福。不用担心,终究会有那么一个人,让我看到她笑,会轻扬唇角,看到她皱眉,欲以身代。无论我变得如何强大,她仍然会是我的弱点。
在岁月的宽恕下,成长却如期而至,回眸却已不知青春在转瞬间不见了。可是,天空依然有鸟飞过。所有的事情终究是有往后的……
|
- 上一篇:凌晨三点歌词,凌晨三点歌曲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