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沉默的人,往往能迸发出让人震撼的力量。人生,在黑夜沉默里安睡,又被光的呼唤打破夜的沉默,周而复始年复一年。当生命永远沉默在自己的世界里,也许你已经脱离凡尘,等待下一次蜕变。沉默,是一种灵魂,因为心在沉默中净化,在沉默中穿越梦想;沉默,是一道风景,因为这世界许多时候需要沉默。留一份沉默给自己,在别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时默默地坐下来读一本心爱的书;在别人沉迷于灯红酒绿狂歌劲舞时,关起门听一首柔和的钢琴曲,让那和谐的曲调从心间温柔地抚过。一个人的夜,习惯在夜的黑里沉默,在宁静的空间聆听自己心的诉说。如果有一天真的沉默,那个时而忧郁时而活泼,年纪大了却又童心未泯的人,你是否也会偶尔想过这人生?
沉默,是一种力量,因为善良,因为责任,因为深深的爱。沉默,并非无言,并非卑微,并非懦弱,它是美好的姿态,它是深度的内涵,是生命的自我。在别人高谈阔论时,守着自己窗内的世界给朋友回一封简短的信,相信自己的真诚足以抚慰一颗孤寂的心。沉默是一种境界,是一种面对厄运处惊不变的坦然和镇定,是一种无所畏惧的宁静和自信。看惯人世情愁,懂得一场游戏一场梦,珍惜拥有才是最真的快乐,沉默,并非不懂,而是相信懂得的人自然懂,不懂的人不值得诉说;走过生命悲喜,懂得及时行乐,活在当下,因为明天永远是未知的。
沉默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剔除我们思想中浮躁和不健康的东西。思想乱需要梳理;灵魂蒙蔽了需要洗涤;头脑嘈杂了需要静寂,留一份沉默给自己。而有时候沉默真好,可以假装什么都不知道,心里明镜似的。如果有一天真的沉默,我会默默祈祷,深深为你祝福,愿你能快乐无忧的生活。知道言多必失的厉害,但更知道不能把心里这种反感说出来,神情中更不能流露,于是,便用沉默来防患未然。如果有一天真的沉默,你会不会像我一样伤心难过,偶尔也有一阵子心情低落。沉默,是一种包容,是一切的豁达和从容。沉默,是一种尘世无怨无悔的爱和投入。让我们留一份沉默给自己!
留一份沉默给自己,生命自有独特的美丽,属于你的不会无缘无故失去,不属于你的再强求也无无济于事。沉默,也会让你的生活里出现奇迹。如果语言是树,沉默就是根须;如果语言是花,沉默就是种子;如果语言是泉水,沉默就是流深。花开花落,阐释的是一种轮回;季节流转,蕴藏的是一种力量;时光流淌,诠释的是一种唯美。沉默,在你失败之际,不必在乎别人的说三道四,因为你自己心里有底,下次会加倍做得更加具体。留一份沉默给自己,你不必理会别人怎样评论你,亮出真实的自己,在别人争名夺利时,只须澄清自己的心灵,别让浑浊的污垢沾上你。沉默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魅力。
请允许我沉默。有时,沉默是一种表达,说太多,不如沉默。学会沉默,是一种优雅的气质;懂得沉默,是一种淡然的情怀。如果有一天真的沉默,我会坐在电脑前静静守候你灰白的图像,不知所措。你,无须诠释什么,只要留一份沉默给自己。沉默,在你无聊孤寂,独想心事的时候,心中泛起一丝感情的涟漪,会让你感动不已;沉默,在别人高谈阔论时,你无须旁征博引,这样会显出你有内涵,你的魅力;沉默,在你兴奋至极,不妨拿起笔来,挥写心中的豪情志向,你会觉得生活更加有意义。如果有一天你真的沉默,我的心事、我的烦恼、我的快乐要向谁诉说?
没有沉默,就没有孕育,也没有震撼和跨越。沉默不是麻木,不是藐视。如果有一天真的沉默,我会偷偷把你装进我心里,看你灰白的头像有一天会散发出动人的光彩;如果有一天真的沉默,你的思念会不会像我一样强烈而执着?留一份沉默给自己,不要急着用华丽的外表装饰你自己,来显示优秀的你,那样会让你心底发虚。留一份沉默给自己吧,因为沉默会让你的生活更富有诗意,也许是因为忙碌而无暇顾及。有时,沉默是一种隐忍。留一份沉默给自己,诺大的世界终究有一块地方是属于你的,没有哪一个人能代替你特定的生命位置。不要喧哗,不要吵闹,没有人因为你的喧哗和吵闹而改变对你的看法。
猜你也喜欢:员工危机意识的培养亟待强化(危机,企业,不忘,管理,危
员工危机意识的培养亟待强化(危机,企业,不忘,管理,危机意识) 当今世界很多国家最为关注和耗费人力、物力、精力最多的领域是“危机的处理与决策”,正如美国国防部原部长麦克纳马拉所说的,“今后的战略可能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将是危机管理。”这说明了危机管理对于现代社会各个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
什么是“危机”?目前说法众多。“危机”源于医学用语,一般指人濒临死亡,生死难料的状态,有生的可能,又有死的威胁,后被演绎成人们不可预期、难以控制的局面。比较权威的定义是美国危机学家罗森塔尔(UrielRosenthal)提出的:危机通常是指决策者的核心价值观念受到严重威胁或挑战、有关信息很不充分、事态发展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需要迅捷决策等不利情境的汇聚。
现在我们的一些企业管理者都能意识到危机如同人总要死亡一样,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事,在面对危机时也能从容应对,最大限度的避免企业受损。可是也有不少企业把危机处理仅仅当成是决策层、管理层和个别部门的事情,而忽略了对员工危机意识的强化与培养,造成不少管理者和员工满足现状,以致在危机来临时反应迟钝,延误了“转危为安”的时机。
古语云:“安而不忘危,治而不忘乱,存而不忘亡”。尽管这是治国安邦之策,可对于企业的管理同样适用。日本著名企业家松下幸之助在总结其企业成功的经验时,特别强调:长久不懈的危机意识是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的基础。在这方面很多成功企业是极为相似的:无论是国外那家名牌公司模拟“公司倒闭”的做法,还是江苏宏大集团的“失业危机日”,以及80年代后期松下、IBM、福特等世界著名厂商推行的“重新设计”的管理方式,可口可乐公司的“末日管理”,海尔的“追求卓越”和红塔的“视今天为落后”,三星电子的经营秘诀:永远抱有危机意识等等。其核心内容都是通过“人为”地制造“危机”,使企业树立忧患意识,产生危机感和责任感,居安思危,不断进取。
危机是客观存在的,难于控制,而预防危机却是主观能动部分,是决策者完全可以掌控的。预防危机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强化员工的危机意识,并把它作为一种战略纳入企业的发展规划中。 猜你更喜欢:岛崎藤村先生(东京,这是,东亚,昭和,我所)
岛崎藤村先生(东京,这是,东亚,昭和,我所)
今天午前看报,忽见中华社东京二十二日电云,岛崎藤村氏于本日午前零时三十分在大矶逝世,享年七十二岁。突然看见,也还不怎么惊骇,却是很迫切的觉到一种寂寞之感。月明文库里的一小册《雪天的纸窗》正放在手边,拿起来翻看,心想能写这样文章的人于今已没有了,很是可惜又仿佛感觉自己这边阵地少了一个人,这寂寞便又渐近于心怯了。
我们最初听见藤村先生的名字,还是在东京留学的时代,这大约是明治四十年丁未,长篇小说《春》开始在东京朝日新闻上登载,其时作者年纪还只是三十六岁,想起来也正是三十六年前的事了。但是与藤村先生相见,却一直在后。第一次是民国二十三年甲戌秋间,利用暑假,同内人到东京去住了两个月,徐耀辰先生也在那里,承东大的中国文学会发起,在山水楼饭庄招待我们,其时来客中间有一位是藤村先生。这是八月四日的事,徐先生因为翻译《新生》,曾屡次通信,便去拜访一次,后来藤村先生差人来约小饮,邀我同去,于二十日晚在麻布区六本木的大和田,这是第二次的见面。那天在坐的,除徐先生和我外,还有和仕哲郎、有岛生马二氏,连主人共计五人户藤村先生带来一本岩波文库中的陶仓觉三著《茶之书》送给我,题曰,赠周作人君,岛崎生。还客气说,是一本旧的,很对不住,其实我倒是比新的更觉得喜欢,饭后,主人要了几把折扇,叫大家挥毫做个纪念,详细记不得了,只就我所分得的一把来说,中间有岛氏用水墨写了一片西瓜,署款十月生,即是“有”字的字谜。右边藤村先生写短歌一首云:
□□□□□、
□□□小竹□
□□□□□、
□□□□□□□、
□□□□□□□。
(以上均为日文)
署款藤字。案此系西行法师所作,见《山家集》中,标题曰题不知,大意云,夏天的夜,有如苦竹,竹细节密,不久之间,随即天明。在《短夜的时节》文中也引有此歌,大约是作者所很喜欢的一首,只是不可译,现在只好这样且搪塞一下。徐先生写了两句唐诗云:“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和迁氏与我只简单的署名,各写两个字而已。。第三次见面又在七年之后,即民国三十年四月,我往日本京都出席东亚文化协议会文学部会的时候。开会后我于十四日由京都到东京,住在帝国旅馆,十七日中午应日本笔会之招,至星冈茶察。晤见好些旧相识的文人,其中最年长者便是藤村先生。这回又承以大著《夜明前》二册见赠,卷售题字曰,呈周作人君,昭和十六年四月,于东京曲叮,岛崎生。附有信笺一,纸云:
“此拙著稍经执持,已略旧,唯系留置家中之初版木,因不复顾及失礼,持以奉赠,如承收纳作为纪念,幸甚。四月十六日。”藤村文库定本《夜明前》,我早已有了一部,但是重版后印,今得到作者持赠的初版本,回来以后便把原来的一部送给了别人了。总计我见到藤村先生,最初是在甲戌,那时他六十三岁,最后是辛已,那时七十岁了,因此我所有的印象仿佛是一个老哲人,《夜明前》第一册在昭和十年乙亥出版,上边的照相觉得最与我的印象相合。藤村先生是东亚文学界的大前辈,文章与智慧远出我们之上,见面时只是致敬,并未多谈,但我们直感得这是和我们同在一条线上的,所以平时很感到亲近,因此对于逝世的消息也就会觉得有一种近于恐慌之感了。
藤村先生在文学上的绩业,自有日本文学史家会加以论定,我不能说什么,这里只是略述自己的印象以及感叹之意而已。藤村先生的诗与小说以前也曾读过好些,但是近年爱看杂文,所记得的还是以感想集为多,在这里我也最觉得能看出老哲人的面影,是很愉快的事。《雪天的纸窗》中还有几篇随笔,反覆的读了很是喜欢,再去查原书,在昭和五年庚午出版的《在市井间》一册里找到了几篇,如《小诸的回忆》,《短夜的时节》,《养生》,儿回想起要翻译,却终于不曾下笔,因为觉得这事情太难,生怕译不好反把原文弄坏了。创作中富有思想的分子,而这又有空间的与时间的博大性的,这是我所尊重的作品,藤村先生的感想随笔,就是小篇也多有此特质。而今已没有这样的人了,在这里正可谓之东亚的一损失,没有方法可以弥补的。中华民国三十二年八月二十三日。
(1943年8月作,选自《药堂杂文》)
|
- 上一篇:沉默不是低调,生活中那些沉默而低调的野生果树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