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 → 文章
员工的什么比加薪更重要,升职跟加薪哪个更重要
日期:2018-11-30 16:24:03    编辑:郑柏诒    来源:互联网
比加薪更重要的10大心愿(员工,老板,他们的,希望,工作)和流行的看法相反,和拿到手的工资相比,员工
比加薪更重要的10大心愿(员工,老板,他们的,希望,工作) 和流行的看法相反,和拿到手的工资相比,员工们更看重其他一些事情。如果他们得到了适当的对待,他们愿意拿更少的钱,做更多的工作,而且他们在这样做的时候会感到更快乐也会更富有成效。
  
  对于员工来说,满足以下这些基本需求往往比赚大钱更重要。
  
  1.感到自豪
  
  当我问他们以什么为生的时候,员工们希望能够夸耀而不是感到抱歉。他们希望自己碰到的人会对他们有一点印象,哪怕他们仅仅是在做一份吃力不讨好的工作也行。
  
  2.得到公平的对待
  
  虽然几乎每一个人都意识到生命是不公平的,可是员工们并不希望他们的老板在现有的不公平上雪上加霜。员工们痛恨偏袒。他们希望得到津贴和提升的是那些努力工作的人,而不是那些马屁精。
  
  3.尊重老板
  
  当然,员工希望得到老板的尊重,但是同样需要感到老板得到了尊重!员工需要相信他们的老板是值得他们效忠的领导者。
  
  4.被倾听
  
  员工痛恨没有时间或者兴趣倾听他们说什么的老板。员工并不指望老板能够总是采纳他们的意见,但是如果老板连听都不愿意听他们在说什么,那么他们就会觉得老板根本不关心他们(他们这样想是对的)。
  
  5.有个人生活
  
  对于很多老板(特别是企业家)来说,工作就是一种生活方式。但是,员工通常会认为朋友和家庭才是他们“真正的”生活。即使他们全心全意地努力工作,可是如果工作让他们远离自己的朋友和家庭,他们也会觉得不适。
  
  6.被指导而不是被微观管理
  
  员工们希望老板能够在1)他们要求的时候,或者2)他们挣扎得太厉害以至于不敢要求的时候提供帮助。员工们不希望老板时时刻刻都盯着自己。
  
  7.看到混蛋被解雇
  
  在几乎每一家公司里,都有那么一个或者两个混蛋,让每个人的生活都变得苦不堪言。员工们希望老板解雇这些混蛋,这几乎比什么都重要。如果老板不这样做,员工们就会认为老板是个弱者,或者是个傻瓜,甚至有可能自己就是个混蛋。
  
  8.感觉压力比较小
  
  人们痛恨那种觉得自己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可是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完成的感觉。老板们必须仔细规划,预见到问题,并且设定合理的目标,这样他们就不会给员工的生活增加不必要的或者是意外的压力。
  
  9.有一点安全感
  
  没有哪一个头脑健全的员工希望终身雇佣。即使如此,当他们觉得利剑悬于头顶的时候还是很难集中精力。员工们希望知道自己竭尽全力工作不是在浪费时间。
  
  10.在竞争中获胜
  
  最后,永远不要低估团队合作的力量,尤其是当团队合作意味着将其他的团队碾进尘埃的时候。员工们不是想成为团队的一员;他们希望成为胜利的团队的一员。
  
  为什么金钱没有出现在这份心愿列表上呢?嗯,因为事实确实如此,我很少听到有人抱怨他们的工资本身,除非这种抱怨结合了上面的心愿。
  
  满足上述十个愿望,你的员工将会保持忠诚并且会勤奋工作,即使你给他们的报酬低于(甚至可能是远远低于)他们在别的地方能够得到的报酬。
猜你也喜欢:向诸葛亮学十堂课!(力量,无以,沂南县,精简,著名)
向诸葛亮学十堂课!(力量,无以,沂南县,精简,著名)

诸葛亮字孔明,琅玡(今山东省沂南县)人,是中国三国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及军事家,也是古代著名的智者。

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信,只用了短短八十六字,但是对于为学做人有精简而且具体的忠告。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智能,在今天的科技时代,原来仍然有其参考价值。年青时听人说:“真正的智能,可以超越时空,历久常新。”初时不知所以,现在觉得所言甚是。

让我们一起向诸葛亮老师学习十堂课,在变局中安身立命,在逆境中找到力量:

第一课:宁静的力量

第二课:节俭的力量

第三课:计划的力量

第四课:学习的力量

第五课:增值的力量

第六课:速度的力量

第七课:性格的力量

第八课:时间的力量

第九课:想象的力量

第十课:精简的力量

诸葛亮给子书

夫君子之行,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

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 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猜你更喜欢:山里篾匠(篾匠,板车,父亲,山里,景德镇) 农民们的生活方
山里篾匠(篾匠,板车,父亲,山里,景德镇) 农民们的生活方式相当简单,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不依山傍水的便凭着自己的汗水在那红土地、黄土地、黑土地上播洒着年复一年的希望。“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低头晒背、起头晒脸”便成了他们一天、一年乃至一生的旋律。我的祖祖辈辈就是这样弓着腰延续着一代又一代的生命。到了父亲一辈,由于人口猛增,仅有的一丁点儿土地根本无法满足一家数口的需求。加上自然灾害,我的细祖父、大伯、父亲、细爹等人便相继走上了出外谋生之路。
在当时,学手艺最有保障的莫过于木匠和石匠,因为他们都是基本建筑不可或缺的部分,往往被雇主请到家中,贯以师傅之称,好烟好酒待如上宾。但我家及至我村的大多数长辈们学的都是篾匠,跟其它手艺相比,篾匠有着许多迥然不同的特点。几乎所有用刀的手艺活刀口一律是向外的,唯有篾匠们的刀口是对着自己用力,因此每位篾匠学徒要学会这门手艺除了流汗还非要流上几两鲜血不可;篾匠也不象其它工匠是人家堂而皇之请来的,他们基本上是在深山老林找一户有竹园的作为“落家”,借他们大厅之一隅,蹲在墙角便忙活着一家人的生计,如与“落家”没什么嫌隙,一蹲便是几年。因为长年蹲着做事,有时他们便自嘲是“落家”的一只狗。当然,做篾匠也有一些令人歆羡的地方,在景德镇的瓷器盛行用竹篾包装时,篾匠也就成了铁饭碗。再者长年在外落家,时不时便传出一段风流韵事。
在景德镇附近有两个地方能容纳大量的篾匠,一是波?、一是浮梁。我族人都是在浮梁山里找的“落家”。他们在深山里把竹子破成篾,然后扎成捆,卖到景德镇的各大瓷厂。起初他们是一担担的挑,一担篾,百余斤,往返路程两百里;结过帐,几十元,除去本钱剩无几。后来他们就联合起来,用板车拉到山底,然后用手扶拖到集镇,再搭客车运往景德镇。这虽然少了徒步之艰辛,但每一个环节又多了几份风险。用板车拉时,走的都是山里的羊肠小道,路窄得仅能通过一辆板车,又多陡坡急弯,拉着几百斤的篾几乎是呼啸而下,拉车的人唯有凭着口中不时的呼喝来提醒上山的人及早回避,稍有不慎便是一场惨剧。我初中毕业那年,曾跟父亲学过一个月篾匠。拉篾下山时,父亲叫我踩着板车后面的拖地棍,以增加与地面的摩擦,减缓奔跑的速度。但一路下来,我吓得早已忘了自己的职责,只用双手紧紧抓住板车,似乎是抓住手中唯一的救命稻草。用手扶拖篾时,因为篾堆得特高,山路又颠簸,人坐在上面,一不小心就可能摔下车来。搭客车是要安全多了,但当地是不允许拉篾出山的,经常有人在路上设置关卡,一旦被发现,这一车篾花费的工夫(大概一个月)就全打了水漂。
篾匠们最苦恼的日子是江南的梅雨季节,因为多雨和潮湿,破好的篾若不经几个太?是很容易发霉的;最开心的日子也是这个时候,碰上雨多,反正开不了工,干脆大家聚在一起,喝喝酒、玩玩牌,一年到头难得这样轻松。虽然钱少了,但大家苦在其中、乐在其中。时间也就这样不紧不慢的过着,尽管苦些、累些、担些风险,若不出什么意外,一家人的生活还是可以勉强维持。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由于瓷器开始采用盒式包装,山里的竹子也日益匮乏,山里的篾匠们似乎一夜之间迷失了方向。年轻点的转行倒快,可他们绝大部分都是人到中年,无奈之余,有的回家守着几亩薄田度日;有的踏上了南下的列车;有的在家干些篾匠的零活;还有的挂起了“算命打卦”的招牌。那时我正读大学,父亲只好南下汕头干起搅拌沙浆和搬运钢材的粗活,还要经常忍受一些后生小子的欺凌。有一回,父亲被几个年轻人逼着在臭水沟里站了半夜。没过几年,父亲便因患病永远离开了我们。
作为一个群体,山里篾匠们的后半生大多是辛苦辗转;作为篾匠的后辈,我真想再去那深山当中,看看那纯朴的山里“落家”,寻找父亲一代跋涉的脚印。真想再一次踩在父亲板车的背后看他月下飞车的矫健身影……
别了,我的父亲;别了,山里篾匠们!

  • 本类最新
  • 时尚
  • 新闻
  • 生活
  • 视觉
  • 微爱
    栏目ID=88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