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言 → 正能量文章
農民工轉型與人力資源開發淺析論文
日期:2023-02-14 07:30:44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互联网
農民工轉型與人力資源開發淺析論文  摘要:  農民工的轉型過程也是人力資源的開發過程,表現為一種積極性和創造性,都是知識、技能和經驗等的挖掘過程。用人力資源開發的思路
为你推荐:
  • 朋友圈正能量句子人
  • 農民工轉型與人力資源開發淺析論文

      摘要:

    農民工轉型與人力資源開發淺析論文

      農民工的轉型過程也是人力資源的開發過程,表現為一種積極性和創造性,都是知識、技能和經驗等的挖掘過程。用人力資源開發的思路去探討加快農民工轉型的出路,提高全民的人力資源素質水平,促進我國由人口大國向人力資源大國乃至人力資本大國的轉變,是實現現代化的理性選擇。

      關鍵詞:農民工轉型; 人力資源開發; 現代化建設

      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但還不是一個人力資源的強國,農民工在完成轉型之前,嚴格意義上說還只是屬于勞動力資源,還不能成為人力資源,更談不上人力資本。農民工的轉型和人力資源的開發是相互關聯的。中國的農民工占據著中國勞動力的最大份額,但卻處在人力資源開發的邊緣,在當前轟轟烈烈的社會轉型中使其面臨著諸多的困境,困境之一就在于政府對農村的財政投資總量不足,農村教育、社會保障落后,企業在職培訓難以落實等所導致的農民工自身素質低下,難以適應新的工作新的環境,成了實現社會轉型的最大障礙。為此加大對農民工人力資源的開發,增強其人力資本屬性,不僅是以人為本的內在要求,也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需要[1 —3]。

      一、二者都屬于我國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現實問題。

      1、農民工轉型的迫切性在于農民工問題已經成了中國現代化發展的障礙,并影響到了社會的和諧。

      首先,從現代化發展的需要來看,中國農民工的轉型是和工業化發展相互聯系在一起的,而且是同步的不可割裂的。當前我國現代化建設日新月異,知識化、信息化時代已經向我們走來。20xx年我國GDP 總量已經名列世界第二,對世界經濟的影響力在逐步加強。但與現代化發展不相適應的是中國農民工的半轉型狀態,工人的職業、農民的身份、邊緣化的處境不僅是對農民的不公平,也必然會對中國經濟和社會的健康發展產生負面的影響。

      農村曾經是農民工世世代代的居住地,很多的農民工甚至打工前從來沒有進過大城市,從務農到務工,從鄉村到城市,對傳統的農民本身來說,不僅是一場巨變,也是一場思想和文化上的革命。從傳統的小農生產方式延續下來的小農意識極大地束縛了農民工的思維方式的轉變和自身素質的提高,面臨新的工作,新的環境、新的習慣,一切都需要從頭開始。現代經濟的增長最終是和人的進步所提供的技術和思想創新聯系在一起的,經濟的增長又反過來促進著國民素質的現代化進程。只有加快農民工的轉型使農民工在新的環境中產生新思想、新觀念等,才能源源不斷地向現代化建設與發展輸入越來越多的熟練工人和技術工人。因為具有新的理念的技術工人必然是現代化條件下的勞動力主體,人力資本的增長也不只是技能的提高,更是勞動力的思想、文化和各種知識的積累和增長,是勞動力自身的不斷升級。

      另外,農民工的轉型過程也是社會不斷擴大對農民工人力資源的需求過程,是不斷提高農民工的收入和加快我國產業結構升級換代的過程。產業結構的優化與升級為人力資源的整體配置提出了新的要求,只有加快農民工轉型才能讓他們真正成為中國的產業工人,才能穩定地增加他們的收入,提高他們的生活水平,改善我國居民的消費結構; 才能迫使資金從低成本、重污染的制造業向技術水平較高、污染較輕的'制造業轉移,甚至向無污染的第三產業轉移,向勞動力資源極其充足的農村和小城鎮轉移; 并推動農民工的就地轉型,從而降低打工者的流動成本,促使城市化跟得上工業化的步伐。否則,必然需要加大資本的比例來適應工業化的升級和發展,就會拉大技術資本結構和勞動力結構的距離,影響現代化的發展進程。

      其次,從社會和諧與穩定的角度看農民工的轉型也尤為迫切。改革開放以來,農民工經歷了一個從“盲流”到“轉移”再到“轉型”的過程,其中的每一個環節不僅滲透著農民工的心酸和巨大的付出,也伴隨著社會的巨大變革。農民工轉型是任何國家工業化過程中不可逾越的,但農民工成為問題卻是中國特色的,這個問題主要表現在其轉型的艱難,已經影響到了社會的發展與和諧。農民工作為中國數量眾多的低收入群體,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從事著艱苦繁重的勞動,受到來自城市各方的歧視,必然會使社會矛盾突出。當前相當一部分農民工已經失去了他們在農村賴以生存的土地,而在城市又沒有取得合法的生存地位,還要受歧視,這是有悖于和諧社會建設的。機會均等、社會公平是和諧社會追求的理念,一個有活力和創造力的社會,應該給予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通過積極的努力改變自身命運的機會,否則必然打破他們融入城市獲取美好生活的夢想。加上社會貧富差距拉大,造成社會地位的落差,很容易使部分農民工產生失衡心理,使他們感覺這個城市與他們無關,這個社會也和他們無緣,就會萌生出對城市對社會反感、甚至仇視的心里,產生出很多的不和諧因素。

      12、人力資源開發的迫切性在于人力資本的短缺已經成了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是以最大挑戰。

      長期以來我國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是以消耗物質資源來促進經濟增長的方式已經到了“增長的極限”。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讓資源的消耗由物質資源向人力資源轉化成了必然的選擇。根據“中等收入陷阱”理論,我國已經進入了世界中等收入偏上國家的行列,低廉的勞動力成本階段行將結束,工資成本開始上升,勞動密集型產業逐步走向衰落,經濟要發展只能要求以無形的、邊際效益遞增的知識和技術資源來代替有形的物質資源,所以通過人力資源的開發消耗人力資本成了拉動經濟增長的必然選擇。因此有知識、懂技術的勞動力將出現短缺,而這些短缺是不可能在短時期內及時地得到補充的,從而人力資本將成為制約中國經濟發展的瓶頸。

      曾經大量低廉的勞動力是中國最大的資源優勢,似乎給人一種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感覺。這也大大地造就了我國眾多的勞動密集型產業,導致了中國的“世界加工廠”的地位,而奠定“世界加工廠”的地位的就是中國的農民工。改革開放初期,在粗放型的經濟發展方式下,相對來說知識的優勢表現得不是十分明顯。面對龐大的農村剩余勞動力群體,并沒有把人力當做一種重要的社會資源去看待,更多的時候是把他們當做一種包袱或者負擔,“盲流”之稱就是社會對他們的一種態度和認識。但在現代化發展的今天,經濟的發展開始由消耗物質資源向消耗知識轉變,發展的動力越來越需要智力來推動,這就離不開對人力資源的開發。通過對人力資源開發的投資,使人力資源轉化為人力資本,雖然從當前勞動力供給來看我國還處在過剩狀態,但人力資本匱乏,合格勞動力不足,農民工只能從事體力和技術含量不高的的工作,很難成為現代化發展的推動力。所以在人口素質低下的情況下即便有龐大的人口數量,也會因為人力資本的匱乏出現人力資源的短缺,或者用工荒。 。同時,用工荒也會促使企業提高工人工資和福利,使得整個社會開始正視長期被忽視了的農民工的正當權益,正視不同群體之間巨大的、不合理的收入差異,呼吁社會公平,注重可持續發展逐步成了當代社會追求的理念。

      二、開發人力資源和農民工轉型應協調推進,共同發展。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人力資源豐富而人力資本稀缺。開發人力資源就是通過對人力的投資增強其人力資本的屬性。人力資本包含在人力資源的范圍內并作為人力資源的精華而存在,是人力資源中偏重于知識、技能或者智力的那部分,表現為人的能力增強和素質的提高,是知識、技能、勞動經驗和勞動熟練程度的總稱。

      目前,我國的人力資本投資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教育投資不足,物質資本和人力資本投資比例失衡,低素質勞動力的大量存在嚴重制約著產業結構的轉型升級和產品質量的提高。而中國的農民工已經接近2.5個億,成為人力資源中最龐大的群體,因此,重點開發農民工人力資源,加快農民工轉型的速度就成了我國的當務之急[4]。

      1、政府要更新觀念,要把人力資源開發的理念融入到農民工轉型的過程中。

      農民工的轉型和人力資源的開發是一種新的理念,離不開制度創新的推動。人力資源開發的主要目標就是通過開發活動提高人的知識和技能,增強人的活力或積極性,這特別有助于我國農民工的轉型。但這屬于社會的責任和使命,不能僅靠農民工個人的努力,沒有政府和社會的主導作用和積極的行為是難以完成的。而這些行為主要是培訓和引導,培訓過程就是對人力資源的開發過程。通過對農民工的培訓加強農民工人力資本屬性的轉化。

      人們知道,人力資源并不是都能夠成為重要的社會資源的,只有通過對他們投資進行培訓,使他們掌握了一定的知識和技能,才能成為重要的社會資源。近幾年來,各級政府對農民工培訓的政策和計劃也層出不窮,比如教育部的“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計劃”、扶貧辦的“貧困地區勞動力轉移培訓計劃”,“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還有各個地區針對農民工的培訓政策等,大都是免費的。

      但實際上進城的農民工接受政府培訓的比例并不大,主要原因還是政府沒有注入更深層次的人力資源開發的理念。通常人們把人力資源的開發只作為企業的行為,對勞動力的培訓認為只是企業的事情,人力資源的開發主要在企業內部和城市進行,似乎與農村與農民無關; 政府的重心主要放在正規教育,對職業教育重視不夠,沒有合理分配教育資源,城鄉分割的管理體制長期以來是把對農村人力資源的開發排除在外的。正因為這種狹隘的認識,阻礙了中國農民工的順利轉型,也導致了農村人口的文化素質低下,難以跟得上城市化和現代化的步伐。

      2、政府行動要主動,要在城鄉之間統一規劃,協調運作。

      長期以來,正是因為人們把人力資源的開發主要認作是企業的行為,各級政府對本地區的人力資源也就缺少充分的調查、分析,從而也就難以形成開發人力資源的整體規劃。而現代社會是一個開放的社會,需要在城鄉統籌的背景下統一規劃,發展的也不只是城市化和工業化,更需要農業的現代化,這些都離不開對農村人力資源的開發。企業因為追逐利潤的目標驅使,很難重視對勞動力的培訓,即便培訓也是針對“在編人員”而開展。因為農民工極具流動性,企業也就缺乏對農民工培訓投入的積極性,而靠農民工自己投資參加培訓,由于觀念和經濟條件的不足也很難進行。

      這就需要政府積極主動的介入,因為受益的不僅是農民工個人,還有整個社會。為此政府要健全農民工資源開發的宏觀機制,從戰略高度去認識農民工人力資源開發,在城鄉之間進行統一的規劃,建設和完善統一的人力資源市場和多元化的農民工培訓網絡; 既要進行面向就業的職業和技能培訓,也要幫助農民工樹立新的就業觀念,讓他們了解城市的生活常識和規則; 還要完善農民工的職業培訓體系,把農民工就業培訓納入民生工程,針對農民工的特點,健全覆蓋農村的職業教育和培訓網絡,調整各類職業培訓學校的專業結構,改善辦學條件,提高培訓質量,增強農民自主創業和自謀職業的能力; 要發揮政府、企業、中介組織等各方面力量,根據勞動力市場供需變化、企業生產和社會發展的需求,有針對性的培訓農民工,促進勞動力供需銜接,形成暢通的勞動力供需鏈,不斷拓寬農民工的就業渠道。尤其是流出地和流入地政府部門應通過政策支持和財政支持,借助遠程教育、綠色證書等多種途徑為農民工創造各種職業培訓機會,實現人力資源的開發和農民工轉型的完美結合。

      總之,農民工的轉型與人力資源的開發是一個相互促進的過程,農民工作為一般的人力資源,文化素質較低,也不可能通過培訓變成高技術人才,那么就要以開發“熟練工”為目的,培養他們的實踐動手能力,幫助他們能順利地進入技術性技能型崗位,適應新的環境,改變那種讓你干什么你就得干什么的理念,以人為本,確立你想干什么,你能干什么,我能幫助你干什么的新理念,這樣才能加速推進農民工的轉型。

    【農民工轉型與人力資源開發淺析論文】相關文章:

    1.淺析農民工養老保險問題論文

    2.農民工養老保險論文

    3.學會轉型高中作文

    4.戰略轉型的方向

    5.淺析斷路器的畢業論文

    6.人力資源開發工作建議

    7.人力資源開發

    8.CFO如何轉型為CEO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感悟人生的經典語錄
    • 本类最新
    • 精品图文
    • 时尚
    • 新闻
    • 生活
    • 视觉
    • 微爱
      栏目ID=88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头条推荐

    热门推荐

    特别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