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言 → 毅力格言
六年級上冊數學教案 一年級上冊數學教案人教版
日期:2023-03-04 11:49:11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网络资源
數學優秀教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數學優秀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
为你推荐:
  • 祝早安的圖片唯美動
  • 數學優秀教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編寫教案是必不可少的,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那么你有了解過教案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數學優秀教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數學優秀教案

    數學優秀教案1

      分數的意義 總42(電36)

      教學目標:使同學了解"分數"發生的原因,理解分數的意義,弄清分子,分母,分數單位的含義。

      教學重點:使同學理解"分數"的意義,弄清分母,分子和分數單位的含義。

      教學難點:使同學理解"分數"的意義,弄清分數單位的含義。

      教學課型:新授課

      教具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創設情景,溫故引新

      1,提問:A,大家知道分數嗎 誰能說一個分數

      B,你能舉個實例說說這個分數的意義嗎

      2,述:說得好,對不能用整數準確表示結果的問題,我們可用分數來解決。即:把一個物體或一個計量單位(或者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它的一份或幾份來表示。

      3,揭示課題:分數的意義

      二,聯系實際,探究新知

      自主學習,整體感知分數的知識。

      (1)相互交流:① 關于分數我已經知道了什么請把已知道的講給同學們聽。

      (2)自學理解:① 關于分數,自學后我又知道了些什么

      ② 我還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呢

      ③ 關于分數我還想知道什么

      2,探究深化,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

      (1)用分數表示下面各圖中的陰影局部。[課件1]

      (2)填空。[課件2]

      ① 把一條線段平均分成5份,1份是它的( )/( );4份是它的( )/( )。

      ② 把一塊餅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 )/( )。

      ③ 把一個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 )/( );3份是它的( )/( )

      (3)用一張長方形的紙,折出它的1/4,并涂上陰影。

      用一張正方形的紙,折出它的3/8,并涂上陰影。

      (4)搶答。 [課件3]

      ① 把8枝鉛筆平均分給2位同學,每位同學得到的鉛筆數是( )

      ② 把10枝鉛筆平均分給2位同學,每位同學得到的鉛筆數是( )

      ③ 把這個文具盒你所有的鉛筆平均分給2位同學,每位同學得到的鉛筆數是( )。為什么是1/2 若平均分給5位;10位;50位同學呢

      ④ 假如這個文具盒里只有6枝鉛筆。現在把它平均分給2位同學,每位同學得到的鉛筆數還能用1/2表示嗎 誰來說說這里的1/2所表示的意義

      ⑤ 假如把8枝筆平均分給2位同學,每位同學得到的鉛筆數還能用1/2表示嗎 誰來說說這里的1/2所表示的意義 假如是100;1000枝呢

      (5)說說下列分數所表示的意義。[課件4]

      5/7 3/8 3/( ) ( )/9 ( )/( )

      3,小結。

      我們可以把許多物體看作一個整體,比方:一堆蘋果,一批玩具,一班同學,一個計量單位或是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都可以用自然數1來表示,通常我 把它叫做單位 "1"。

      板書: 一個物體

      單位"1" 一個計量單位

      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者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三,加強練習,深化概念

      競賽:請兩位同學站起來。

      提問:A,這兩位同學是這組人數的幾分之幾

      B,這兩位同學是兩組人數的——————— 這兩位同學是全班人數的———————

      四,家作

      1,P88 。1,2

      2,P89 。3

      板書設計: 分數的意義

      一個物體

      單位"1" 一個計量單位

      許多物體組成的一個整體

      把單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這樣的一份或者幾份的數,叫做分數

    數學優秀教案2

      活動目標

      1、能認真觀察物體并比較物體的大和小。

      2、了解物體的大小是相對的。

      3、激發幼兒對數學活動的興趣。

      4、體驗數學集體游戲的快樂。

      5、初步培養觀察、比較和反應能力。

      活動準備 1、大大小小的皮球若干。

      2、大小不同的球形操作圖卡。

      3、小兔的頭飾。

      4、記號筆一只。

      活動過程 一、教師戴頭飾展示皮球寶寶,引發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1、師:今天,小兔給小朋友們送來了很多很多的皮球寶寶,你們開心嗎?我們快一起看一看吧!

      2、教師帶領幼兒玩皮球,鼓勵幼兒嘗試不同的玩法,體驗皮球帶來的快樂。

      二、引導幼兒觀察、比較皮球的大小。

      1、師:這些皮球寶寶一樣大嗎?我們來做一個“我舉你說”的游戲,我拿兩個皮球,小朋友們告訴我哪個大,哪個小?

      2、教師與幼兒做若干組“我舉你說”的游戲,讓幼兒能正確的比較大小。

      三、引導幼兒發現物體的大小是相對的。

      1、教師準備大、中、小三個皮球寶寶,先讓幼兒比較大、中兩個皮球寶寶的大小。

      2、教師:請你告訴我,這兩個皮球寶寶哪個大?哪個小?讓我們在小的皮球寶寶身上做上標記吧。

      3、教師展示中、小皮球寶寶:請你看看這兩個皮球寶寶哪個大?哪個小?

      4、教師:為什么同一個皮球寶寶一會兒變大一會兒又變小了呢?(幼兒自由回答)。

      5、教師小結:物體的大小是相對的,當一個物體與比它大的物體比較時,它就顯得小;當這個物體又與比它小的物體比較時,它又顯得大了。

      四、游戲《舉皮球》。

      1、教師:今天我們請皮球寶寶來做游戲,現在請你在操作盤中選兩個皮球寶寶卡片。

      2、教師:和身邊的小朋友說一說,你手中的皮球寶寶,哪個大?哪個小?

      3、教師:請小朋友聽口令選皮球寶寶,請把大(小)皮球寶寶舉起來!

      活動延伸 教師準備兩個顏色不一樣的筐,一個用來盛放大皮球寶寶,一個用來盛放小皮球寶寶,讓幼兒把自己手中的皮球寶寶按大小放入不同的框里。

      家園共育 請家長引導幼兒觀察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物品,如路上有大汽車和小汽車、有大樹和小樹、有大人和小孩,家里有大桌子和小桌子、有大碗和小碗等等。在讓幼兒比一比、說一說的過程中,家長有意識的向幼兒滲透大小的相對性觀念。

       教學反思: 數學活動對于小朋友來說是個很愉快的課程,因為整節活動中游戲的時間多,而且小朋友動手操作的機會比較多,但是要讓孩子們能真正的理解這節教學活動的內容,并做到熟練掌握、靈活運用卻不是那么容易。

    數學優秀教案3

      活動目標

      1、知識方面: 理解和體驗“7”的守恒

      2、技能方面: 掌握用不同變換方式,感知“7”的守恒

      3、情感方面: 激發幼兒對數學學習的樂趣,發展幼兒的思維想象力

      重點難點

      1、活動重點:通過物體不同大小,不同排列方式,不同顏色來理解“7”的守恒

      2、活動難點::學會用不同的方法來驗證“7”的守恒,并明白數是否一樣多和大小,排列形狀,顏色沒有關系

      活動準備

      1、準備3幅圓點圖畫

      2、準備一些一塊錢的硬幣和一些五角錢的硬幣

      3、分別準備7個小的魔方和7個大的魔方

      活動過程

      一、直接導入 (情景導入)

      教師充當魔法師,用魔方給幼兒展示變魔術。首先擺出兩組魔方,告訴幼兒兩組都分別有7個魔方,再讓幼兒閉上眼睛,教師就排出不同形狀的圖形,讓幼兒睜開眼,仔細觀察作比較,猜猜這兩組魔方是否一樣多。教師先不急著告訴幼兒答案。

      活動過程

      二、展開部分

      在變魔術的環節中,幼兒可能帶著疑問,接下來老師也將帶著這些疑問帶領著幼兒一起探討,一起尋找正確答案。

      (1)、觀察圖畫并進行比較

      展示一幅不同大小的圓點圖。讓幼兒觀察它們

      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它們是否一樣多。再通過老師帶領幼兒一起點數驗證

      小結:7個小圓點和7個大圓點,都是各有7個,所以它們是一樣多。我們發現,看東西的數量是否一樣多,和大小沒有關系。

      再展示一幅不同排列,相同大小的圓點圖讓幼兒觀察它們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它們是否一樣多。再通過老師帶領幼兒一起點數驗證。

      小結:雖然它們的排列方式不同,但它們都是有7個圓點。我們發現,看東西的數量是否一樣多和排列方式沒有關系。

      最后展示一幅大小相同,排列相同,顏色不同的圓點圖。

      讓兒仔細觀察它們有什么不一樣的地方,它們是否一樣多,再通過老師帶領功兒一起點數驗證。

      小結:紅色圓點有7個,紫色圓點也有7個。它們是一樣多,所以我們又可以發現,看東西的數量是否一樣多和顏色沒有關系。

      (2)回顧活動前的變魔術環節

      通過觀察圓點圖的學習,再讓幼兒觀察老師排列出的魔方,它們有大的,有小的,和顏色不一樣的,通過再一次的觀察,回答老師它們是不是一樣多。(讓幼兒回顧活動時變魔術的環節,聯系剛才觀察圓點圖的學習,再貝思考留下來的問題,這是一種對幼兒學習掌

      握情況的檢驗方法,看看幼兒是否真的理解了數的守恒。)

      (3)幼兒動手操作

      老師將硬幣分配給每個小朋友,使每個小朋友手里都有7個一塊錢和7個五角錢的硬幣。讓幼兒用手里的硬幣任意擺出兩組形狀,請幾個小朋友來給大家分享他擺出的形狀,

      并且點數驗證兩組硬幣是否一樣多。

      (4)結束部分(游戲環節)

      老師組織一個游戲,叫做“隊形變變變”游戲場所是在課室的空曠位置進行,老師在地上圈出3個大圓,要求每個大圓只能站7個小朋友,當老師開始播放音樂時,小朋友自由

      找搭檔在大圓里任意排隊形,音樂一停,讓還沒有站在大圓里的小朋友來驗證每個大圓里是否都有7個小朋友。可循環玩幾遍。

      總結:通過觀察圓點學習,排列硬幣和玩游戲,小朋友現在對觀察數量是否一樣多都有一定的認識啦,小朋友們要記住,看東西的數量是否一樣多和大小、排列方式、顏色,都沒有關系喲。

      活動延伸:

      其實在我們身邊還有許多大小不一,排列不同,顏色不同

      的相同數量的物體。在課余時間,老師可以帶著幼兒

      到戶外觀察,一起找找。

      活動總結

      1、通過本次教學活動,大部分幼兒能理解“7”的守恒并能用不同的變換方式來進行自由排列。

      2、情景直接導入,幼兒動手操作和玩游戲,都比較有利于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使幼兒更好的參與活動學習。

      3、在學習過程中,還有利于發展幼兒的觀察能力和思維想象力。

      4、在今后的科學活動中,還可以運用各種感官,動手動腦,引導幼兒一起探究問題。

    數學優秀教案4

      課程目標:

      1,認識測量工具,掌握測量的方法,粗略學會測量物件的長短。

      2,學會測量結果與長短之間的關系,長物件用長工具測量則次數少,長物件用短工具測量則次數多。

      3,小伙伴之間合作,測量比較難測量的工具。

      4,培養幼兒比較和判斷的能力。

      5,發展幼兒邏輯思維能力。

      課程準備:

      1,測量工具準備,測量物件,尺子,繩子,盒子,記,記錄本等。

      2,事先把小朋友按人均數分好組。

      課程開始:

      1,老師引導小朋友們講出高矮,長短,胖瘦等等相對的東西,讓孩子們先從自我認識的概念入手。再引導到小朋友們有沒有興趣自己親自測量一下物件,看到底是長的還是短的。

      2,老師把工具分發給每一組小朋友,老師在臺上先事先給小朋友們示范一下,測量一根繩子的長度,讓小朋友們看到繩子到了什么刻度,就是什么長度。

      3,孩子們開始用手中的工具測量物件,并把測量的結果告訴老師。

      4,老師若是發現孩子的測量方法有錯,則需要及時更正并指導。

      5,對于測量正確的小組的孩子,表現好的孩子,則給予大聲的夸獎。

      6,測量錯誤的孩子,應該鼓勵再測一次,老師可以再次給予示范。若是一直無法掌握技巧的孩子,則可以讓測量正確的小朋友幫助示范。

      課程結束:

      小朋友們是不是已經掌握了測量的方法,那么以后會不會測量東西的長短呢?還有小朋友們的表現都特別棒,老師也希望小朋友回家后,可以用家里的測量工具和爸爸媽媽一起做這個測量的游戲,好不好?

      課程總結:

      通過測量課程,不僅讓小朋友們掌握了測量的工具,而且也學會了測量的方法,對于小朋友們培養數學興趣是有極大幫助的。

      教學反思:

      整個活動下來,發現幼兒之間在能力上還是有差異的,大部分幼兒能很好地進行比較,但在表達方面上就有所欠缺,部分幼兒不能表達出自己的觀點。在這點上還需要進一步思考,思考如何在數學活動中引導他們大膽講出自己的想法,并幫助他們梳理總結。

      在活動之前也看過一些關于“比長短”的文章,和同行的活動反思,所以在準備學具和提要求時更謹慎了。引出“一端對齊法”的概念,對幼兒能較快地理解還是有幫助的。相信對將來三個以上的物體進行比較有一定的幫助。

      整個活動讓幼兒在魔術中開始、游戲中結束,整體感覺孩子們能盡快地融入整個活動的氛圍,都還挺開心的。

    數學優秀教案5

      教學要求:

      1.通過生動有趣的數學樂園的活動,使學生加深對10以內數的認識,進一步鞏固10以內的加、減法,充分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練習,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培養數學意識。

      2.通過走數字迷宮,使學生經歷多角度、多途徑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從中感受同一問題答案的多樣性。

      3.以小小郵遞員游戲,主要使學生經歷根據答案選擇算式的過程,從中感受與人合作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愉快。

      4.數學投擲游戲。主要滲透統計思想。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和不確定性。

      教具準備:

      鈴鼓,信箱,小球,筐子,卡片,數字迷宮圖,方格圖,課件,小旗。

      教學難點:送信、跳方格。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談話:同學們,前一段我們已經學習了10以內數的有關知識,今天老師想帶大家到數學樂園去玩一玩,你們想不想去?(想)不過老師需要從中選出三個小助手,誰愿意?(挑人)好了,咱們出發吧!

      二、介紹游戲規則

      1.出示數字迷宮圖。(課件:數字迷宮彩虹圖。)

      這個數字迷宮圖是通往數小學數學第一冊《數學樂園》教案|人教課標版作者:Siny文章中國教師站cn-teacher點擊數:42更新時間:20xx-3-314:04:14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第82~83頁。

      教學要求:

      1.通過生動有趣的數學樂園的活動,使學生加深對10以內數的認識,進一步鞏固10以內的加、減法,充分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練習,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和認識周圍的事物,培養數學意識。

      2.通過走數字迷宮,使學生經歷多角度、多途徑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從中感受同一問題答案的多樣性。

      3.以小小郵遞員游戲,主要使學生經歷根據答案選擇算式的過程,從中感受與人合作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愉快。

      4.數學投擲游戲。主要滲透統計思想。感受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和不確定性。

      教具準備:

      鈴鼓,信箱,小球,筐子,卡片,數字迷宮圖,方格圖,課件,小旗。

      教學難點:送信、跳方格。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談話:同學們,前一段我們已經學習了10以內數的有關知識,今天老師想帶大家到數學樂園去玩一玩,你們想不想去?(想)不過老師需要從中選出三個小助手,誰愿意?(挑人)好了,咱們出發吧!

      二、介紹游戲規則

      1.出示數字迷宮圖。(課件:數字迷宮彩虹圖。)

      這個數字迷宮圖是通往數學樂園的必經之路。走出迷宮的規則是:按照從1~9的順序走,而且必須是相鄰的兩個數字。迷宮分左右兩個出口,分別通往兩個游戲去,順利通過的同學可得到一張精美的門票。(出口處有兩個同學發票。)走錯的需停下,回答一道口算題,再繼續往前走。

      2.介紹對口令的游戲規則。(課件)

      這個游戲是以擊鼓傳花的形式來完成。小隊長拿出一張寫有數字的卡片說:我說幾,鈴鼓傳給另一個同學,這個同學說:我對幾。再把鈴鼓傳給下一個同學說:幾和幾組成幾。依次類推往下傳。如果有說錯或重復的,小隊長要他給大家表演個節目,再往下繼續進行。

      3.介紹投擲游戲的方法。(出示課件。)

      首先小隊長從參加活動的同學中選出兩名記分員和三個拾球的同學,并將剩余人員分成兩組排好隊進行投擲。(紅星隊與紅花隊)邊投邊記錄,每進一個球,就用磁性黑板上貼上相應的標志。最后根據進求的多少,決定勝負。

      4.小小郵遞員。

      小隊長在參加此項活動的人員中,選出2個檢信員和2名監督員,將其余同學分成兩組進行比賽。每人拿一封信。小隊長一聲令下,兩隊同學同時跳方格,每跳一格,就用前一格算式的得數與下一格相加或相減,邊跳邊說。跳完后將投入與其信中得數相同的信箱中,無法報到的信可以投進沒有編碼的信箱中。優勝隊,每人可得到一面小紅旗。

      師:同學們,今天在數學樂園里大家玩得開心嗎?

      師:咱們下次再來玩。

      注:以上活動均由小隊長負責實施、輪流進行。

    數學優秀教案6

      活動設想:

      本活動取材來源于生活,以探索橘子的瓣數為主線展開活動。活動有兩個環節,第一環節是幼兒探索用多種辦法點數橘子的瓣數,然后把結果記錄在統計表中。幼兒通過觀察統計表,了解橘子的瓣數并不相同。第二環節是利用統計得出的數據,讓幼兒猜測是大橘子瓣數多還是小橘子瓣數多,然后提供大、小橘子讓幼兒驗證。

      活動目標:

      1.探索橘子的大小與瓣數的多少是否有必然的聯系;

      2.能清楚地表達探索的過程與結果;

      3.學習不受物體排列方式的影響計數,探索多種計數的方法;

      4.嘗試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問題。

      活動準備:

      1.剝開的橘子人手一個、沒剝開的橘子人手兩個;

      2.筆、記錄紙、卡片等。

      活動過程:

      1.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幼兒思考與操作。

      (1)幼兒想辦法點數橘子的瓣數并進行記錄。

      師:我們班的小朋友都喜歡和大家分享東西,今天我們來分享橘子,分享之前老師要考驗小朋友,如果你們挑戰成功就可以分享橘子。挑戰的問題是:如果你和大家分享一個橘子,每個人吃一瓣,可以有幾個人吃到你的橘子,想一想可以用什么辦法知道。

      幼:數一數。

      師:橘子是圓的又可以掰開,那可以怎樣數呢?小朋友動腦筋想一想,可以跟旁邊的小朋友商量,想好了拿一個橘子用你的辦法試一試。數完了不僅要把數字記在心里,還要記在記錄表上。 反思: 用表來記錄全班幼兒計數的結果。運用統計表既有利于引導幼兒總結規律,讓幼兒的知識系統化,增進幼兒處理信息的方法和技能,也有利于幼兒之間的相互交流,同時還能夠有效控制探究的方向,有助于探究目標的實現。 教師提出的第一個問題是啟發幼兒用數學的方法解決問題。第二個問題是提醒幼兒在數的時候要充分考慮橘子的特性。讓幼兒與旁邊的小朋友商量,主要是想讓幼兒在操作前先進行理性的思考,避免活動中的盲目性?幼兒討論激烈,紛紛把自己的想法告訴對方。 (2)幼兒交流數的結果和計數的方法。

      師:剛才小朋友都數了橘子,誰愿意告訴大家你數的那個橘子有幾瓣?可以分給幾個人吃?你是怎樣數的?

      幼1:我數的橘子有9瓣,可以分給9個人吃,我把橘子掰成一瓣一瓣,然后數一數。

      幼2:我數的橘子有10瓣,可以分給10個人吃,我是用手指按住一瓣,從這一瓣開始數,數到它旁邊就停下來。

      幼3:我數的橘子有12瓣,可以分給12個人吃,我的橘子有一瓣很小,我記住這一瓣的樣子,然后從這一瓣開始數,數到它旁邊就知道有幾瓣。

      幼4:我數的橘子有9瓣,可以分給9個人吃,我把橘子的一瓣摳個小洞.然后從這一瓣開始數,數到它旁邊就不要數了,最后是數字幾就是幾瓣。

    數學優秀教案7

      設計意圖:

      利用橡皮筋在釘板上拉出各種有趣的圖案這一做法,既可以加深幼兒對形狀的認識,又可以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創造力,增強對數學的興趣。

      當然,如果該活動僅僅讓幼兒學會用橡皮筋來表現物體的主要特征,便成了單純的智力游戲。因此,該活動還有一個要求,即讓幼兒用語言來描述自己的造型作品中蘊含的形狀及其數量,幫助幼兒掌握有關數學概念。

      目的:

      1.能用橡皮筋在釘板上拉出各種幾何圖形或表現某些物體的主要特征。

      2.學會用比較確切的語言描述物體的形狀及其數量。

      準備:

      1.每個幼兒一塊釘板,顏色不同的橡皮筋若干。

      2.在數學角里放置釘板、彩色橡皮筋,讓幼兒利用這些材料進行直線、斜線和各種形狀的造型練習,并讓幼兒相互觀摩、討論。

      3.掌握各種幾何圖形的主要特征。

      過程:

      一、復習鞏固幾何圖形的主要特征

      教師出示各種幾何圖形,讓幼兒分別說出它們的名稱及主要特征。

      二、用橡皮筋造型

      1.鼓勵每個幼兒自由造型,或幾個幼兒合作,共同拉出想象中的物體的圖形。

      2.教師重點指導那些有豐富的想象力但在造型上有困難的幼兒,幫助他們回憶、分析物體的主要特征,指導他們運用點、線、面互相重疊的表現方法來進行造型。

      3.提醒幼兒在制作過程中注意造型物體中蘊含的形狀及其數量,各種顏色橡皮筋的使用數量,從而為描述自己的作品作好準備。

      三、描述作品

      1.啟發幼兒說說自己作品中使用了幾種顏色的橡皮筋,數數共用了多少根橡皮筋,有多少種圖形,每種圖形各有幾個。

      2.請個別幼兒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用完整、清晰的語言描述自己的作品。如:“我用紅色、黃色和綠色的橡皮筋在釘板上拉出了熱帶魚和水草,共用了20根橡皮筋。”對描述得好的幼兒,教師予以表揚,以增強幼兒講述的信心和興趣。

      3.讓每組幼兒互相交流,介紹自己的作品。

      活動延伸:

      1.將幼兒作品擺放在數學角展覽,激發幼兒繼續創造的欲望。 2.在數學角活動中,教師可用命題方式鼓勵幼兒進行造型活動,例如要求幼兒用10~20根橡皮筋拉出某一物體,或用1~2種顏色的橡皮筋拉出某一物體,看誰拉得好,并用競賽形式讓幼兒講述作品中包含的形狀及其數量,看誰說得又快又準確。

    數學優秀教案8

      活動目標:

      1、正確感知和判斷7以內的數量。

      2、復習鞏固5、6、7這3個數。

      活動準備:

      數字卡5-7,圖片蘋果、梨、桔子樹,蘋果、梨、桔子各一盆,五只小兔圖,六只小貓圖,七只小狗圖,幼兒操作材料,筆。

      活動過程:

      (一)小猴摘水果

      1、小猴家里有一個果園,他在果園里種了很多果樹。秋天到了,他種的水果都成熟了,小猴想請我們小朋友一起到他的果園里去參觀,看一看果園里有些什么水果?你們想不想去?(幼兒:想)那我們就一起去吧!(出示圖一)

      2、小朋友你們看梨樹上有幾只梨?蘋果樹上有幾只蘋果?桔子樹上有幾只桔子?

      幼:蘋果樹上有5只梨;梨樹上有6只蘋果;桔子樹上有7只桔子。

      (二)給水果排隊

      1、果園里的水果都成熟了,小猴把它們一個一個摘下來,摘了三盆水果。(見圖二)

      師:第一盆是什么水果?第二盆是什么水果?第三盆是什么水果?

      幼:第一盆是蘋果。第二盆是梨。第三盆是桔子。

      師:第一盆有幾只蘋果?五只蘋果可以用數字幾表示?(出示數字5)

      幼:第一盆有5只梨,五只梨可以用數字5來表示。

      師:第二盆有幾只梨?六只梨可以用數字幾表示?(出示數字6)

      幼:第二盆有6只梨,六只梨可以用數字6來表示。

      師:第三盆有幾只桔子?七只桔子可以用數字幾表示?(出示數字7)

      幼:第三盆有7只桔子,七只桔子可以用數字7來表示。

      2、小猴請小朋友幫他把這三盆水果按數量順序從少到多排好隊,應該怎么排呢?

      幼:這三盆水果應該5只蘋果排在第一、6只梨排在第二、7只桔子排在第三。

      (三)分水果

      1、小猴非常高興,摘了那么多的水果,他想把這些水果分給他的好朋友吃,讓大家一起來嘗一嘗。看!小猴先來到小兔家,他想把水果分給小兔吃。(圖三)小朋友看看有幾只小兔?

      幼:有5只小兔。

      師:小猴請小朋友幫他想一想,該把哪一種水果分給小兔,才是正好每只小兔分一只,不多也不少呢?

      幼:小猴把蘋果分給小兔吃,才是正好每只小兔分一只,不多也不少。

      師:為什么把蘋果分給小兔呢?

      幼:因為蘋果和小兔一樣多,都是5。

      小朋友你們分對了,小兔和小猴高興得跳了起來。

      2、看!小猴來到小貓家,他想把水果分給小貓吃。(見圖四)小朋友看看有幾只小貓?

      幼:有6只小貓。

      師:小猴該把哪一種水果分給小貓,才是正好每只小貓分一只,不多也不少呢?

      幼:小猴把梨分給小貓吃,才是正好每只小貓分一只,不多也不少。

      師:為什么把蘋果分給小貓?

      幼:因為梨和小貓一樣多,都是6。

      師:小朋友你們分對了,小貓和小猴高興得跳起了舞。

      3、瞧!小猴又來到了小狗家,他想把水果分給小狗吃。(圖五)有幾只小狗?

      幼:有7只小狗

      師:小猴該把哪一種水果分給小狗,才是正好每只小狗分一只,不多也不少呢?

      幼:小猴把桔子分給小狗吃,才是正好每只小狗分一只,不多也不少。

      師:為什么把桔子分給小狗

      幼:因為橘子和小狗一樣多,都是7。

      小朋友你們分對了,小狗和小猴也高興得跳起了舞。

      (四)分組練習:

      1、小猴感謝小朋友幫他分水果,他還帶來一些練習題,考考小朋友。

      第一題:添、去點子。按照題目上給的數字添圓點或去圓點。

      第二題:按順序填空格。按照題目中圓點多少的順序在空格里印上相應的圓點。

      第三題:連線。按題目中給的數字和動物一一對應起來。

      小猴還說如果哪個小朋友全做對了,就邀請小朋友到他家里去做客。

      2、幼兒操作,教師及家長巡回指導。

      (五)作業評價

      (六)活動結束:

      活動反思:

      《摘果子》這一活動以小猴與小朋友做游戲的形式展開并貫穿始終,讓孩子們在游戲的情境中進行思考和學習,在活動中運用了我自行設計制作的多媒體課件和操作貼畫輔助教學為幼兒創設了極佳的教學環境。在展開過程中,主要使幼兒能進行數物匹配,明白每個數可以表示相同數量的物體,并且能根據數量的多少把物體按順序排隊。讓幼兒在進一步正確的感知數群的基礎上,能將相同數量的物體一一對應起來。本節活動也可結合按數取物,按物取數的知識點,讓幼兒運用智慧盒進行動手操作,也能取得更佳效果。

      在本次活動中采用的的教學方法有啟發式談話法(如在小猴給朋友們送水果環節,教師利用談話引導孩子們進行觀察比較從而達到數物匹配。)、觀察法、對比法、操作法、比較法(如教師讓幼兒給水果排隊環節,通過幼兒親手操作感知5、6、7這三個數的實際意義,了解他們的多少關系和排列順序,為后面的分水果做準備。)等。無論采用什么教學方法,都是為了提高幼兒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輕松自如,饒有興趣的學習,取得最佳教育效果。

      經過這一活動的展開,我發現多媒體的運用是幼兒園數學教學打破傳統的教學方法、處理難點的有效途徑,再加之動手操作的配合使個活動節奏緊湊但不單一死板,使幼兒在動眼、入手、動腦與動口的進程中掌握知識,穩固記憶,發揚了幼兒在學習中的主體位置。

    數學優秀教案9

      活動目標

      1、初步掌握分類方法,知道把同類物品歸放在一起;

      2、能夠運用不同方法對物品進行分類;

      3、積極參與互動,感受數學游戲的快樂。

      4、體會數學的生活化,體驗數學游戲的樂趣。

      5、積極參與數學活動,體驗數學活動中的樂趣。

      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物品的不同分法

      2、活動難點:物品的二維分類

      活動過程

      (一)開始部分

      1、今天,老師給大家請來一位新朋友(P2,點人,"大家好,我叫嘟嘟"),和他打個招呼吧!

      2、天亮啦,嘟嘟起床了,可是,你們看看他的房間,他的房間怎么樣啊?

      3、他的房間亂七八糟,衣服到處都是。

      (二)基本部分

      1、嘟嘟把這些東西收集出來,可是他不知道該怎么整理,你們愿意幫幫他嗎?

      2、(P3)我們先來看看他的衣櫥,數數看,一共有幾層?(從下往上,第一層...)看看衣櫥旁邊的標記,這些東西該怎么整理呢?

      (幼兒上臺操作,引導幼兒說出"xx和xx放在一起",強調襪子要一雙一雙放)幫助嘟嘟整理-帽子、上衣、褲子、襪子

      3、媽媽正在整理房間,她呀,一不小心把這些東西混在了一起,看看都有些什么呀?(P4認識并說出剃須刀名稱或課前預設)有這么多的東西,我們和嘟嘟一起幫助媽媽把這些東西整理整理好不好?

      4、你想怎么整理?(P5衣服標記淡入)剩下來的東西呢?(重復幼兒回答"鞋子和鞋子放在一起",鞋子標記淡入)我們把爸爸的剃須刀、媽媽的發卡、嘟嘟的水壺放在一起,它們都是用品。

      幫助媽媽整理-按照功能、用途(方法一)

      5、你還有什么別的方法嗎?還可以怎么分?

      (P6引導:這件西裝是誰的?這件裙子是誰的?這件球衫是誰的?)幫助媽媽整理-按照所屬(方法二)

      6、那你們現在知道這些衣服應該放進哪個柜子里了嗎?

      (P7遮擋板從上而下,幼兒操作,強調一一對應,爸爸的衣服對準爸爸)剩下的東西誰來幫媽媽整理好?

      二維分類

      7、(P8)整理完房間,嘟嘟來到小區的公園里,他看到小朋友們正在草坪上做游戲。他們想要分成兩排,可以怎么分?(P9弟弟妹妹分)還有什么好辦法?可以用你喜歡的方法來分一分。

      (引導:這些小朋友的衣服有什么不一樣的呢?還有哪里不一樣?)集體操作

      (三)結束部分你們真棒,都用了自己喜歡的方法給小朋友們排好了隊,我們回到教室里,把這個新本領分享給教室里的小朋友們吧!

    數學優秀教案10

      活動目標

      1、幼兒進一步練習10以內數的分解和組成。

      2、幼兒認識減號,幫助幼兒理解減法的含義。

      重點

      幼兒進一步練習10以內數的分解和組成。

      難點

      掌握10以內數減法的運算技能。

      活動準備

      掛圖《加法和減法》,蠟燭,橡皮泥,數字卡,我的數學操作材料,加減法操作材料,附加題操作材料。

      活動過程

      1、集體活動。

      用橡皮泥做一個10根蠟燭的蛋糕。

      ——這是一個神奇的蛋糕,我們可以對它許下心愿。

      請一個幼兒先許愿,再吹滅蠟燭。

      ——數一數還剩幾根沒有吹滅。

      寫出算式10—1=9。

      再請一個幼兒吹滅一根蠟燭。

      ——數一數還剩幾根。

      寫出算式9—1=8。

      2、小組活動。

      第一、二組:我的數學材料。

      第三、四組:加減法材料。

      第五、六組:附加題材料。

      3、活動評價。

      請幼兒口述作業單,師生共同評價。

      請幼兒看掛圖,做一做上面的數學題。

      鼓勵幼兒多參與操作活動,提高幼兒操作的能力。

      教學反思:

      數學來源于現實,存在于現實,并且應用于現實,數學過程應該是幫助幼兒把現實問題轉化為數學問題的過程。教育活動的內容選擇應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

    數學優秀教案11

      活動目標:

      1、根據不同的畫面進行講述,并列出相應的算式,從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達的數量關系。

      2、理解交換規律,懂得運用互換規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活動準備:

      1、教具:城堡圖一副(分為三層,每一層分別有表示7的加法的三副圖,用紙覆蓋)、水果單一張。

      2、學具:城堡圖人手一份、水果單人手一張。

      活動重點:

      看圖學習7的加法

      活動難點:

      能根據不同的畫面進行講述,并列出相應的算式

      活動過程:

      一、開火車:復習7的組成

      師:城堡王國的國王邀請我們去他的國家玩,你們愿意嗎?那讓我們快點乘上7次列車(出示數字7)出發吧。

      師:嘿嘿,我的火車X(1)點開,你的火車X 點開?

      幼:嘿嘿,我的火車X(1)點開,我的火車X(6)點開。

      二、情境感知——登城堡:看圖學習7的加法

      1、師:看,城堡王國已經到了,國王說了,他在城堡里藏了許多的問題

      想考考我們小朋友,那我們就先去這座最大的城堡去看看好嗎?

      2、師:我們先登上城堡的一樓,原來這層樓上有三幅圖,誰愿意來講講呀?

      國王想考我們的是看了這三幅圖誰能列出一道算式?回答出來后就可以上二樓、三樓。

      3、幼兒操作

      師:那我們每人都去一個城堡回答問題吧,速度慢的呢,可以只在一樓回答,速度快的可以去二樓三樓。別忘了把你的答案寫的'清楚一點。

      4、總結:

      師:你剛剛碰到了什么問題?。(用三句話表達三幅圖)你是怎么回答的?(幼兒列的算式)老師記錄

      請幼兒觀察這些算式“它們有個小秘密,看誰能先找出來?“

      師總結:這些算式的得數都是7,而且都是加法,那么這6道算式就是7的加法算式。

      師:象1 6=7、6 1=7這兩道算式數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數不變,所以看到1 6=7馬上就想到6 1=7,我們把他們稱為朋友題,同樣我們看到2 5=7就會想到什么呢?看到…

      三、內化遷移——游戲:買水果

      1、師:城堡國的國王夸我們都很聰明,送了我們每人一張水果券(出示水果券),我們先來看看水果的價錢。

      2、國王又想考我們了,他說,7元錢只買兩樣水果,你會買什么?為什么?還可以買哪兩樣?

      3、 幼兒操作

      4、講評:你有幾種方法?買的是什么?

      5、師:如果7元錢買三樣水果呢?

      四、結束:

      6、好我們一起去水果店選購吧。(結束)

      活動反思:

      只有在充分了解數學理論、科學全面地理解數學概念,及在充分了解幼兒的思維特點、學習規律的基礎上,才能將數學概念正確地運用到教學活動中去。才能有效地引領孩子們在生活中學習、理解、運用數學。

    數學優秀教案12

      一、 教學目標:

      1、理解銳角的正切、余切概念,能正確使用銳角的正切、余切的符號語言。

      2、通過探究活動,培養學生觀察、分析問題,歸納、總結知識的能力;通過題目的變式,培養用轉化思想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通過不同題型的訓練,提高學生的通試能力;通過探索題的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通過不同題型的訓練,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素養,通過學習形式的變換,孕育學生的品質。

      4、培養學生間良好的互動協作精神和對知識強烈的求知欲。

      二、 教學設計的指導思想:

      貫徹“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練為主線”的原則,引導學生自始至終地參與學習的全過程,讓學生在探索過程中學得愉快、扎實、靈活,學會學習,發展能力。

      三、 重、難點及教學策略:

      重點:銳角的正切、余切概念,探究能力的培養

      難點:理解一個銳角確定的直角三角形的兩邊的比是一個確定的值。

      策略: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四、 教學準備:

      U盤,電腦,一副三角板,一塊三角形模型,網格紙

      五、 教學環節的流程簡圖:

      創設問題情境 ——→ 問題的研究 ——→ 講授新課 ——→ 歸納小結及布置作業

      六、 教學過程:

      一) 創設問題情境:

      1、引領練習:

      ① 在Rt△ABC中,∠C=90°,當∠A=45°時,

      隨著三角形的邊長的放大或縮小時,上面的比值是否發生變化?

      ② 在Rt△ABC中,∠C=90°,當∠A=30°時,

      隨著三角形的邊長的放大或縮小時,上面的比值是否發生變化?

      2、提出問題:

      在Rt△ABC中,∠C=90°,一般情況下,

      當∠A的大小確定,三角形的邊長的放大或縮小時,上面的比值是否發生變化?

      二) 問題的研究:

      1、幾何畫板動畫演示:

      2、運用定理證明:

      得出結論:在Rt△ABC中,∠C=90°,一般情況下,

      當∠A的大小確定,三角形的邊長的放大或縮小時,上面的比值不變。

      三) 講授新課:

      課題: 29.1 正切和余切

      1、基本概念:

      ① 在Rt△ABC中,∠C=90°,

      正切:tgA==

      (tangent) (tanA)

      (tg∠BAC)

      余切:ctgA= =

      (cotA)

      ② tgA=

      ③ 若∠A+∠B=90°,則tgA=ctgB ,ctgA=tgB

      2、例題講解:

      例1:在Rt△ABC中,∠C=90°,AC=12,BC=7,

      ①求tgA的值.

      ②求tgB的值.

      ③過C點作CD⊥AB于D,求tg∠DCA的值.

      3、鞏固練習:

      ① 選擇題:

      1.在Rt△ABC中, ∠C=90°,若各邊的長都擴大3倍,則∠B的正切值( )

      A.擴大3倍 B.縮小為原來的 C.沒有變化 D.擴大9倍

      2.在Rt△ABC中, ∠C=90°, ∠A和∠B的對邊是a,b,則與 的值相等的是( )

      A.tgA B.tgB C.ctgA D.ctgB

      ② 解答題:

      如圖,△ABC是直角三角形,∠C=90°,D、E在BC上,AC=4,

      BD=5,DE=2,EC=3,∠ABC=α,

      ∠ADC=β,∠AEC=γ,

      求: ①tgα。

      ②ctgβ。

      ③tgγ。

      4、探索題:能否在網格紙中畫一個Rt△,使其中一個銳角的正切值為 。

      四) 小結:(略)

      五) 思考題:已知:在Rt△ABC中, ∠C=90°,tgA、tgB是方程 的兩根,求m.。

      六) 布置作業:

      七、 板書設計:(略)

      八、 教學隨筆:(略)

    數學優秀教案13

      教學目標:

      ●讓學生通過對具體數量的感知和體驗,幫助學生理解數的意義,建立數感。

      ●通過學習、交流,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培養向他人學習、與他人溝通和交流的習慣。

      重點:

      理解大數的意義,建立數感。

      難點:

      結合具體的量獲得直觀感受—1億有多大。

      教具準備:

      一疊紙張(1000張)、直尺等。

      活動過程:

      一、提出問題

      老師:我們已經認識了許多大數。今天,老師想問同學們一個問題—你能想象1億有多大嗎?引發學生猜想。學生根據不同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可能會結合不同的量進行猜測。

      學生回答的內容可能有:1億大米能裝滿一間房子、一整車吧;1億米在體育場上要跑一萬圈,10萬圈吧;1億本書摞起來有一座山那么高吧。

      二、探究活動

      1.首先確定研究方案,教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研究選擇測量“1億張紙摞起來的高度。”

      2.思考如何進行測量。

      提問引導:找出1億張紙摞起來直接進行測量行嗎?不能直接測量怎么辦?

      學生想到,可以先測量一部分,再推算出整體是多少。

      “一部分應該取多少張呢?學生:100張、1000張、10000張。

      教師:有沒有想到取115張、1021張呢?接著說明,為了計算方便,應該取整百、整千、整萬的數量。

      3.分組進行實驗操作。

      分別用100張和1000張紙的高度為基數進行測量。

      ⑴教師取幾份100張紙給部分學生測量高度,然后學生分小組推算1億張紙的高度;

      ⑵教師把1000張紙給其他的學生測量高度,讓他們也分小組去推算1億張紙的高度。

      由于學生測量時的誤差,得出的結果也不相同,另外部分學生對推算的方法、過程也不一定理解、掌握,所以,教師有必要進行全班講演。

      以100張為例。測量高度:約1厘米。(為了計算的方便,預備的紙張要有所選擇)

      提問引導:1000張呢?——10厘米

      10000張呢?——100厘米——1米

      100000張呢?——10米

      1000000張呢?——100米

      10000000張呢?——1000米

      100000000張呢?——10000米

      ⑶推算結果。

      1億張紙的高度是1萬米。老師:你知道1萬米有多高嗎?

      你記得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瑪峰”有多高嗎?這里學生感受到1萬米比珠穆朗瑪峰還高,也就是說如果有1億張這樣的紙摞起來,它的高度將超過珠穆朗瑪峰。

      以1000張為例。測量高度:約9厘米。照此推算:1萬張的高度為9000米。

      老師:為什么選擇不同的基數進行測量,推算的結果就不同呢?

      為了讓學生理解“基數越大,誤差越小”的道理,教師可以打個比方;如果取1億張還有誤差,還有誤差嗎?

      三、自主活動:

      讓學生自己選擇不同基數的物品進行測量、推算,進一步感受1億有多大。

    數學優秀教案14

      幼兒區別和理解10以內數的單雙數,一般要經過以下過程:第一對單和雙的概念的了解,即知道一個物體為單,如人身上的嘴是單個的。兩個物體是雙,如一雙手,一雙眼睛。第二形成區別一組物體是成雙的還是成單的技能。即知道一組物體如果兩個數為一對,數到最后正好數完的是雙數,數到最后還剩一個的是單數,并能進行實際操作。第三運用上面的技能區別10以內數的單雙數。

      區分10以內數的單雙數是大班初期孩子的基本要求,傳統的數教學方法比較枯燥。我就想如何將枯燥的數學活動與孩子的游戲相結合,并利用農村的一些鄉土資源材料配合教學,激發孩子對數學活動的興趣。因此我設計了這個“誰是單數誰是雙數”的數活動,讓孩子在玩竹簽、兩個、兩個數竹簽、找圖片上的竹簽數等游戲來感受單雙數的概念,并區分10以內的單雙數。

      活動目標:

      1、運用已有的數經驗探索區分單雙數。

      2、能運用單雙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感受同伴間相互交流的樂趣。

      活動準備:竹簽、數卡、房子2幢、圖卡若干

      活動過程:

      一、你爭我奪(在鞏固幼兒已有數知識經驗的基礎上發現單雙數)

      1、 幼兒兩人一組玩竹簽,用數卡紀錄每次游戲結果。

      2、 幼兒交流:你和誰玩的?你們玩了幾次?誰贏了?贏了幾根竹簽?

      3、你們剛才上用什么方法知道自己贏了幾根竹簽的?還有什么其他的方法嗎?

      4、請幼兒用兩個、兩個數的方法借助竹簽,數手中贏取的數卡,把能兩個、兩個數完的數字送到紅家,把不能兩個、兩個數完數字送到藍家。

      5、和幼兒一起檢查送的數字是否正確。

      6、師小結:能2個、2個數完的數字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雙數,2個、2個數到最后還剩下孤單1個的數字叫單數。

      7、除了這些數字你還知道哪些數字是單數或雙數?

      二、分辨單雙(聯系操作材料進一步區分單雙數)

      出示圖片,讓幼兒判斷圖上的物體是成雙的還是成單的。

      三、尋單覓雙(在生活中分辨和運用單雙數)

      1、請幼兒尋找自己身上或教室里的單雙數。

      2、看PPT,尋找生活中的單雙數。

    數學優秀教案15

      活動目標

      1.能對應畫面的釣魚的數量轉換成數字。

      2.練習多少關系的比較以及10以內的減法列式計算。

      活動準備

      圖畫紙、回紋針、磁鐵、竹筷子、蠟筆、毛線、大盆。

      活動過程

      一、引起興趣

      1.教師:小朋友,你們有沒有看過釣魚?

      今天我們要自己來做一些魚,進行釣魚比賽好嗎?

      2.教師示范制作釣魚道具

      (1)用圖畫紙畫魚,并用剪刀剪下來,再用回形針夾在魚的嘴巴上,一只魚就完成了。

      鼓勵幼兒制作不同種類的魚。

      (2)利用竹筷子、毛線、磁鐵制作釣竿:

      將毛線的一端綁上竹筷子,另一端綁磁鐵。也可用膠帶固定,不要纏太厚的膠帶即可。

      二、游戲活動

      1.將幼兒制作的魚,全部放在一個在盆里面,讓幼兒可以盡情地釣魚。

      2.教師限定時間,時間到后,請幼兒收竿,記錄釣到的魚。

      三、數學活動

      1.教師隨意舉兩個人為例,

      提問:這兩個人誰釣得多?誰釣得少?多多少?少多少?

      并問幼兒怎么判斷多多少?少多少?

      2.引導幼兒以算式表達數學概念,教師用數字卡、減法卡、等于卡,進行示范。

      3.在磁板上,以圖卡排出表達式,并用口語表達。

      例如:強強釣了五條魚,珊珊釣了兩條魚,誰釣的比較多?多多少?

      幼兒可以用自己的方式找出答案,

      教師表達數學式,強強比珊珊多釣了三只魚,五減二等于三:5-2=3

      4.讓幼兒運用上述方式,任選兩位同伴釣魚的數量做比較。

      四、請幼兒將自己練習的成果與同伴分享。

    【數學優秀教案】相關文章:

    大班數學優秀教案04-01

    大班數學優秀教案《抽獎游戲》04-02

    大班數學優秀教案及教學反思04-08

    大班數學教案優秀5篇03-16

    初中數學因式分解教案優秀范文03-15

    小班優秀數學公開課教案(精選5篇)04-21

    數學二年級上冊優秀教案02-17

    《勸學》優秀教案02-17

    高二年級數學優秀教案(五篇)04-06

    大班數學教案曬小魚教案04-25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愛意洶涌的文案(充滿
    • 本类最新
    • 精品图文
    • 时尚
    • 新闻
    • 生活
    • 视觉
    • 微爱
      栏目ID=88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头条推荐

    热门推荐

    特别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