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人们会回答:房地产啊、教育啊、汽车啊、能源啊、IT数码产品啊。显然这样的回答毫无意义,因为绝大多数商人既然已在船上,就不大容易改行跳上另外的贼船;何况这些“最赚钱的生意”仅仅是使从业者更有可能赚钱而已。
我们要的是这个问题的现实意义:怎样才能让商人在他们所从事的行业中赚到比别人更多的钱?因为,这是每个生意人的毕生梦想。
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应该是:“资金周转快的生意最赚钱。或者说,在同行业中你的资金周转比别人更快,你就最赚钱。”其实生意无不如此,一旦从事了某个行业,目标客户群就固定了,此时你日思夜想、视同生命般重要的核心问题就应该是:如何将东西卖得更快?因为每周转一次,你才能达到企业经营的根本目的——赚钱。你周转得越快,赚的钱才越多。
快速周转,时代使然。商品短缺时代,“囤积居奇”发大财,然而今天谁这样做,谁就是“傻根”;在商品过剩现金为王的今天,最重要的发财手段就是在产品更新换代之前“快速出手,多多出手”,其中最有效的是:低价格。
过去,最有效的赚钱手段是卖高价——提高利润率。今天,最显著的赚钱手段已变成卖低价——提高周转率。过去利润高但是最终赚钱少,因为卖得少;今天利润低但是最终赚钱多,因为卖得多。价格战曾经备受责难,那是因为它损害了尚未开窍的、遵循传统利润模式的别的厂商的利益,但毫无疑问却受到了钞票最热烈的追捧。
“转=赚”,这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商业特征。
“赚=转”,是这个时代越来越多暴富者遵循的商业准则。
当然,不同行业有不同的周转方式和周转周期。房地产几年才能交差,保暖内衣以一年为期,餐饮业则要求每天达到多次翻台率,以月为周期的行业更是数不清楚。你可以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加快周转如格兰仕;可以提高品牌含金量刺激购买实现周转如海尔;你可以扁平化如美的;可以零库存如戴尔;也可以像联想用ERP.总之在这个“快鱼吃慢鱼”的时代,你必须殚精竭虑,必须食不甘味,必须为改变资金周转率有所作为。
猜你也喜欢:只为卖掉产品 把树立品牌机会抛弃了(品牌,产品,市场,想
只为卖掉产品 把树立品牌机会抛弃了(品牌,产品,市场,想到,时机) 中国企业基本的发展历程都是为了把产品卖掉,结果把树立品牌的机会丢掉了。按理说把产品卖掉的做法也没错,有产品机会可以赚钱,没有哪个商人不会这么做。但是中国的现状是,市场一有机会,所有的人都蜂拥而上,并没有认真考虑将来:万一哪天产品卖不动了怎么办?有需求的时候大家都争着去卖产品,到了必须提升品牌的时候,大部分人却都没有这种意识。直到实在赚不到钱的时候,才终于想到做品牌。提前想到做品牌的企业,它先走了一步,结果可以把规模做大,市场网络等各方面都很健全。这时你再想把别人打下去或者挤进这个市场,难度非常大,前面赚的钱有可能全部投进去。
急功近利往往丢失品牌机会
从卖产品的角度来看,我们的行为没错,但在把握机会和时机这一点上,我们出现了问题。这里的时机指的是什么呢?很多企业对营销到底有几个环节并不清晰,比如在产品的需求大于供给时,这是产品市场的高速成长阶段,这个时候需要做品牌认知,让消费者提前识别你。因为市场的成长最后总会减慢的,如果企业之前没有意识,到市场快成熟的时候才想到要做品牌,这时你就只能做有区隔条件下的产品细分品牌,而不是高度地把所有的区隔人群网罗在一起的大品牌。就像古时候打天下,先统一中国的占有绝对的地位,你想闹独立,你只能先占住一个局部地区,然后再一个一个区域地打。你没办法一下把全中国拿下,想做大很难,要耗费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别人抓住时机,先占有市场并迅速发展,从品牌认知和品牌忠诚上都有先天的优势,你作为抢夺者,自然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品牌价值和社会的整体生活水平的提升有关
这里涉及到卖产品和卖品牌的问题。很多人卖产品可以赚钱,却没想到品牌也可以赚钱。如果知道品牌本身也可以产生利润,他肯定会去卖品牌。大家并没有分清产品价值和品牌价值,所以在卖产品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品牌的那块价值。也就是说你将来准备做品牌的时候,品牌的价值空间却事先没有预留,结果就没有机会了,无论你再怎么做,你的产品价格已经摆在那儿了。 猜你更喜欢:对你(不愿,对你,希望,醉意,睡意) 我深情对你
对你(不愿,对你,希望,醉意,睡意) 我深情对你
我不愿成为你的醉意
只希望成为你的睡意和醒铃
我真心对你
我不愿成为你的过往
只希望成为你的现在和将来
|
- 上一篇:80 90年代的歌曲,90年代歌曲经典老歌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