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言 → 名言短句
課程活動設計模板 課程教學活動形式一般有哪些
日期:2023-02-28 12:33:53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网络资源
課程教學活動設計方案(通用6篇)  為了確保活動有序有力開展,常常需要預先制定活動方案,活動方案是從活動的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方面進行安排的書面計劃。活動方案
为你推荐:
  • 關于搞笑逗人的說說
  • 課程教學活動設計方案(通用6篇)

      為了確保活動有序有力開展,常常需要預先制定活動方案,活動方案是從活動的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方面進行安排的書面計劃。活動方案應該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課程教學活動設計方案(通用6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課程教學活動設計方案(通用6篇)

      課程教學活動設計方案1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針,以新課程理念為導向,以提高教師業務能力、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和學生綜合素質發展為宗旨,以校本教研制度建設為中心,以課程改革實施過程中學校所出現的各種具體問題為對象,以課堂教學研究為主陣地,深入開展教育理論研究和實踐探索,解決新課程改革中的實際問題,深化我校課程改革實驗,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努力打造教育名校。

      二、目標任務:

      1、通過開展教研工作,努力把學校建設成為學習型學校,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和行為,促進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提升教師的教育教學和教育科研能力,努力建設一支有較強科研能力和教育教學水平的教師隊伍。

      2、通過開展教研工作,解決新課程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困惑,探究適合我校的教育教學模式,全面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合作”能力、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促進我校教學質量的進一步提高,提升學校品味,再塑學校新形象。

      3、通過開展教研工作,建立適合我校發展的校本教研制度,完善教育教學管理機制,把我校建設成為有濃郁學習風氣和教研氛圍的學習化組織,實現校本教研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達到校本教研的全面創新,全面促進新課程改革。

      三、工作思路和活動形式:

      開展教研工作的目的是推進新課程實驗的實施,促進師生發展,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因此,校本教研的出發點必須放在課堂教學改革和課程改革實驗中所遇到的實際問題上;突破點必須放在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上;生長點必須放在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發展和教師專業自我提升上,推進新課程實驗。

      我校教研工作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專業引領”基本教研模式,以理論學習、案例分析、教學反思、結對幫扶、經驗交流、調查研究、說課、聽課、評課、教師間交流、專業人員與優秀教師教學指導、教學研討觀摩等基本形式,為教師參與校本教研創設平臺,以“發現問題——建立課題——行動研究——反思總結”為方式,開展校本教研活動。

      開展教研工作以教研組、備課組為教學研究的實體和中心,要通過開放式教研活動、促進式教研活動、針對式教研活動等形式,努力提高校本教研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四、重點工作與具體措施:

      (一)建立教研工作運行機制,保障教研工作有序開展,逐步實現我校教研工作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

      1、加強領導,明確責任。

      為加強學校教研工作的組織領導,成立以校長王天杰為組長,段永雄、韓德余為副組長,其他領導班子為成員的學校教研領導小組。負責我校教研的督導;制定發展規劃和學期校本教研計劃。另設學校教研指導組,由王天杰校長為組長,其他領導班子和全體教研組長為成員。負責我校教研的指導;與校外教研人員的協調;過程管理與措施落實,保證校本教研的有效實施。

      2、建立和完善學校教研管理機制。

      確立教研室——教研組(備課組)——教師三級教研網絡。設八個教研組,21個備課組。由教研組長、各年級備課組長具體負責校本教研的組織、協調和管理,在教研室的統一指導和協調下,正常有序地開展教研活動。

      逐步建立完善的我校教研管理體系,整合教研室、學科教研組和年級備課組的力量,形成教學、研究、培訓密切結合的教研系統,加強對教學研究的管理。以教研室為中心,逐級推進,層層落實,為學校教研工作的順利開展提供有力的組織支撐和保證。學校領導要實行包級包組責任制,深入教學第一線,參加教研活動,發現并解決校本教研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指導性意見和建議。定期組織檢查,通過學校三級教研活動,保證我校教研工作扎實有效地開展。

      實行教研組長例會制度。每月一次會議,各教研組、備課組每月采取書面形式集中或分散匯報教學研究、課題研究進展、取得的效果、存在的問題等各方面情況。學科間相互學習、共同交流、相互取長補短,使教研工作不斷進步。

      課程教學活動設計方案2

      一、指導思想

      為了貫徹落實教育部《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江蘇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施方案》和《江蘇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實驗方案》精神,根據高中新課程的目標和宗旨,結合我校的實際情況,以《鹽城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學質量提升三年行動計劃》為依據,以學生的素質教育和個性發展為核心,逐步實現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構建良性互動的師生關系、教學關系,重視對學生科學精神、人文精神、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以校本培訓和校本研究為主,加強高中新課程師資隊伍建設,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建立和完善適應于課程改革時代要求和學校發展需要的管理機制,進一步提高辦學水平,豐富我校“有效+特色,高質+特長”的辦學特色的內涵和外延,為我校創建江蘇省四星級高中奠定堅實的基礎。

      二、工作目標

      1、通過新課程理論的學習與實踐,教師全面掌握現代教育理論,引導教師建立科學的教師觀、教學觀、學生觀,創新教學方式,優化教學過程,探索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能。

      2、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轉變學習方式,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培養學生獲取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交流與合作的能力。

      3、開齊開足課程,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課程體系。結合學校師資現狀,開設校本課程,以適應學生不同方向與不同層次的發展需要。充分結合我校特點,堅持面向全體學生,既承認差別,又為學生自主選擇創造條件。既注重弘揚科學精神、介紹現代信息,又注重發揮人文教育功能、繼承優秀傳統。

      4、逐步改進課程評價,發揮課程評價促進學生發展,改進教學實踐的功能。

      5、建立和完善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培養學生科學的人生觀、價值觀、審美觀,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審美情趣,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6、以我校在實踐中形成的三大教學策略(面向全體,個性發展;學法指導;單元章節過關)為基礎,繼續加強相關課題研究,力爭取得具有較大影響的成果。

      三、具體措施

      1、加強校本培訓,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1)加強與新課程實施相適應的教師隊伍的建設工作,要按照“先培訓,后上崗;不培訓,不上崗”的原則,通過多層次、多形式、多樣化的培訓,將通識培訓、學科課程標準培訓和實驗教材培訓等結合起來,促進教師盡快適應新課程教學。

      (2)以青年教師和骨干教師的新課程培訓為切入點,以全員培訓、整體提高為目標,結合學校實際,以此作為校本培訓作為師資培訓的重要途徑。

      (3)建立以校為本的教研制度和教師專業發展機制。重視和加快建立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組織和鼓勵廣大教師密切結合教學實踐,積極開展富有針對性的教學研究,不斷提高教研能力和水平,使新課程的實驗過程成為教師自身不斷成長的過程。

      2、創建高效課堂,提高課程實施水平

      (1)學校課程設置科學、合理、規范。學校課程設置方案符合國家新課程方案的剛性要求,體現新課程的多樣化、個性化的特色,能夠開設課程標準要求的所有選修課,形成具有特色的校本課程和研究性學習項目;充分開發利用學校、社會等課程資源。

      (2)高度重視通用技術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技術課程要著重提高學生的技術素養和創造力,加強技術與社會和科學之間的聯系。強化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設置、實施、考核、評價和學生校外活動的管理,保障學生活動安全。

      (3)按照新課程理念和各科課程標準的要求,規范、高效、創造性地實施課程,探索高效課堂教學模式,努力提高教學質量。積極轉變教學方式,倡導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在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探究知識的意義。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的組織管理方式、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習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

      3、規范教學常規,創新教學管理機制

      (1)進一步加強教學常規管理,督促教師教學環節落實到位。

      (2)創新教學管理機制,促進新課程順利實施。

      4、有效開發課程資源。

      (1)充分利用圖書館、閱覽室、實驗室等場地和設施設備,用好教材、報刊、網絡等素材性課程資源,發掘社區社會資源和人力資源,為學校的新課程實施提供豐富的課程資源支撐。

      (2)建立課程資源管理數據庫,拓寬校內外課程資源及其研究成果的分享渠道,提高使用效率。

      5、探索評價機制改革,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

      (1)創建發展性評價體系。研究開發切實可行的高中學生學業成績與成長記錄相結合的綜合評價方案,構建發展性評價制度與科學有效的教學質量監測體系,特別是關于學生成長記錄評價的操作與管理方法,保證學生成長記錄的真實性和可信性,充分發揮評價機制的激勵功能。

      (2)建立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評價制度,全面、科學、準確地評價教師教學工作,將教師教學工作評價與教師專業發展評價統一起來,通過評價促進教師課程執行能力、課程開發能力的形成和提高,發揮評價對新課程實施的促進作用,努力營造實施新課程的良好氛圍。

      四、實施步驟

      1、第一階段(20xx年3月-20xx年7月)

      (1)啟動學校課程改革工作,制訂學校課程改革實施方案以及一系列配套的操作性制度。

      (2)開齊開足國家課程、地方課程,規劃學校校本課程的開發。

      (3)結合綜合實踐活動課、通用技術課程的研究與實施,探索本校特色的課程體系。

      (4)開展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和學生成長檔案管理的研究與實施,完善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的教育網絡。

      2、第二階段(20xx年9月-20xx年7月)

      (1)完善新課程改革方案。

      (2)擴大計算機信息化與學科整合的課程范圍。

      (3)每門學科開發1-2門校本課程,編寫相關教材,初步構建有學校特色的拓展型課程和研究型課程框架。

      3、第三階段(20xx年9月-20xx年2月)

      全面總結課程改革的經驗教訓,廣泛開展交流,形成有影響的課改成果。開展新一輪課程改革。

      課程教學活動設計方案3

      一、指導思想

      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為綱,以各科《課程標準》為標尺,以省教育廳、合肥市教育局《課改實施方案》為依據,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

      二、總體目標

      1、科學設置課程開設方案,加強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建設,注重學科整合,形成具有一六八中學特色的課程開設體系。

      2、開展教育教學改革,促進教師教學方式和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建立與高中課程方案相適應的教學管理制度。

      3、建立以校為本的教師培訓和教學研究制度,形成與新課程實施相適應的教師專業發展機制,全面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

      4、建立與新課程相適應的綜合評價體系,充分發揮評價功能,促使學生教師和學生積極、主動、全面、健康發展。

      三、組織領導

      為切實加強對新課程實施工作的管理,學校特設課程實施工作領導小組,新課程實施辦公室和課程指導小組,學生課程實施活動小組。

      (一)學校新課程實施領導小組

      組長:

      副組長:

      成員:

      其主要職責:承擔課程實施的領導和協調工作,把握課程實施方向,提供后勤服務保障。

      (二)學校課程實施辦公室

      主任:

      副主任:

      職責:負責組織新課程的具體實施工作,制定實施方案,組織實施指導,經驗交流,成果推廣驗收,與上級課改管理機構保持聯系,接受指導并獲取信息,制定教師培訓計劃,負責對課改材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和總結。

      (三)課程實施指導小組

      組長:

      成員:

      職責:負責組織課程實施的具體研究和操作工作,制定切實可行的工作方案,組織各科教師進行課程的實踐活動;總結經驗教訓,收集課程個案,做好課程實施成果的收集、分析和整理,與第一線參加課程實踐的教師保持聯系,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及時提出調整意見。

      (四)學生課程實施協調和聯絡小組

      組長:學生會主席

      副組長:學生會副主席成員:各班級班長、團支部書記、學習委員

      職責:負責學生在課程實踐中的意見和建議的反饋;收集學生對課程的有關信息,及時組織學生參加有關課程的實踐活動;向參加課程的教師提供課程個案,協助教師做好個案的收集、分析和整理工作。

      四、具體措施

      新課程改革涉及面廣,是一項牽動學校整體的全面改革,更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工程。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我們要堅持以理論為支撐,以專家支持為依托,以實踐研究為主軸,創造性地開展教學及管理工作,提高課堂教學效益和學校教育教學質量。

      1、加強制度建設,強化管理保證新課程的實施

      (1)建立例會制度。在課改領導小組領導下,具體負責課改實驗的研究,組織管理、協調和實驗,利用每大周一次的備課組教師例會和教研活動,總結課改中出現的問題,共同商討解決問題的對策與措施。

      (2)建立教學研討制度。在課改領導小組的指導下,教育教學部、年級管理委員會定期組織教學研討課,積極探索新課改理念下的有效課堂教學模式。

      (3)建立家校聯系制度充分發揮家長學校的載體作用,加強與學生家長的聯系,組織家長聽課、座談會、交流會、咨詢活動等,使家長最大程度地參與到課程改革中來。

      (4)完善教師培訓制度,切實轉變教學觀念,提高教師教育教學水平和業務能力。

      (5)完善教學獎勵激勵制度。課改領導小組組織形式多樣、內容廣泛的教學評比活動,對課改中成績突出的教師予以精神嘉獎和物質獎勵。

      2、抓好教學研討,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1)深入開展課題研究,將課題研究與“課改”實驗結合起來進行。確立課程觀念,切實改變課程功能。

      (2)理清課程結構,實施課程整合。著力于培養和發展學生適應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綜合能力,增強學生對自然環境和人類社會的責任感、使命感,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促進學生和諧全面地發展。

      (3)開發課程資源,從學生的經驗出發,聯系社會生活實際,增強學生終身發展所必備的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

      (4)優化課堂教學師生關系和教學關系。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置疑、調查、探究。積極引導學生從事實驗活動和實踐活動,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學會學習,學會創造,使學生在“差異發展、體驗成功”中,學有特長,發展個性。

      3、完善評價和考核機制

      (1)完善對學生的評價和考核機制,促進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成功的體驗,都能在原有的基礎上獲得不同程度的提高。

      a、在評價過程中,把對學生的智力因素評價與非智力因素評價相結合起來,不僅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更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

      b、實現評價主體多元化,改變單純由教師評價學生的狀況,把教師評價、同學評價、家長評價及學生的自評結合起來;采取課堂觀察、課后訪談、作業分析、書面考試、口頭測試、動手操作、實踐活動等多種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實現評價形式地多樣化;堅持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充分發揮評價的診斷、激勵、導向功能,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2)改革對教師的評價方式,完善教育教學評價機制。充分調動廣大教師參與教學改革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鼓勵教師在教學中對新課程的內容、結構、實施方式、操作途徑等提出自己的意見和建議,努力做到課課有反思,周周有回顧,月月有積累,期期有總結。堅持平時考核和集中考核相結合;結果考核與過程考核相結合;教師自評、同事互評、學生評價、家長評價與領導評價相結合。實現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和評價方式的`多樣化。

      (3)教育教學部、教研組、年級管理委員會應及時收集處理教師、學生的反饋信息,周期性地對學校課程執行的情況、課程實施中的問題進行分析評估,調整課程內容,改進教學管理,形成具有一六八中學特色的課程評價機制。

      4、完善保障措施。

      (1)實行經費傾斜政策,選配文化素養較高、業務素質較好、教學水平較高、年齡結構合理的教師承擔課改任務。

      (2)確保學校經費優先用于開展活動,師資培訓,課題研究、設備添置,教學獎勵等,保證課改工作順利推進。

      課程教學活動設計方案4

      為深入貫徹教育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xxxx—20xx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及《鄭州市教育局關于加強課程建設工作的意見》等文件精神,豐富課程體系,激發校園活力,為學生提供更多可供選擇的特色課程,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結合我校育人目標和辦學特色,制定我校校本課程規劃方案。

      一、課程背景

      (一)學校基本情況

      鄭州市第四十四中學創建于19xx年,坐落于鄭州市慶豐街12號,是鄭州市教育局直屬的一所完全中學,鄭州市示范性高中。學校以“厚德博學,勵志篤行”為校訓,追求“尚德尚能,惟勤惟績”的共同價值,形成了“和諧向上、求實創新”的校風,“敬業樂群、誨人不倦”的教風,“志存高遠、學而不厭”的學風。學校遵循“特色促發展,師生共成長”的發展思路,彰顯“空乘”為主的藝術特色,推動了學校素質教育的蓬勃發展,整個校園校風正,學風濃,和諧而富有生機,得到了廣大師生、家長和社會各界的一致認可。

      培養目標:努力把學生培養成德才兼備、溫文爾雅、充滿自信、勇于擔當,具有創造力的現代公民。

      (二)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基礎

      學校占地面積33畝,建筑面積15315平方米;有實驗室6個,功能教室約40個,操場正在建設當中;有42個教學班,其中初中18個教學班,高中24個教學班;2100余名學生,150余位教職工,均具有本科及其以上學歷,其中高級教師39人,中級教師46人,大學本科以上學歷151人,省、市級骨干教師和學術技術帶頭人31人。可見,學校不僅具備開發與實施校本課程的物質與環境基礎,還具備開發與實施校本課程的師資力量。

      (三)校本課程開發與實施的期待

      1、開發與實施校本課程是落實國家課程改革的必然要求

      2、開發與實施校本課程是實現學校辦學特色的需要

      3、開發與實施校本課程是提高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4、開發與實施校本課程是實現學校培養目標,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有效抓手

      二、校本課程的目標設定

      根據國家、地方教育主管部門的指導性文件和學校的培養目標、學生需求,兼顧特色發展和學校實際,構建適合學生主動和諧發展的課程體系,培養勇于擔當、自信、陽光,有創新精神與公民意識的現代人,確定現階段我校校本課程的目標與定位。

      (一)學會交往與合作。懂得平等與尊重、寬容與理解、關心與互助、擔當與合作,講究現代文明禮儀,提升團隊素養與領導力,實現合作共贏。

      (二)學會認同與認可。認同自我,認可他人,講究規則意識,提升堅韌、健康的心理品質。

      (三)學會探究與創新。學習一門探究性課程,動手操作,由轉變、改變到創新,不斷培養窮究物理、格物致知的科學精神。

      (四)學會生存與生活。有安全意識并掌握安全技能,掌握一至兩項健身技能,發展一項健康休閑興趣愛好,培養志趣高雅的生活情趣,保持自信與個性,實現個人價值。

      (五)具有國際視野。不僅熱愛中國傳統文化,有民族文化自信,又能夠在世界多元文化的視野下審視傳統,主動融入又保持自我尊嚴,理解國際文化與規則,具有國際視野。

      三、校本課程結構

      學校校本課程規劃三類課程:探究實驗課程、學科發展課程、特色發展課程。同時,結合創客教育,將學校校本課程納入創客課程建設。課程呈現形式可以是校本課程,也可是社團形式。以社團形式呈現的校本課程,必須有完備的社團章程和社團成員招募書,常規性開展社團活動。

      (一)探究實驗課程:設置“拓展探究課程”與“融合探究課程”。以理科探究創新、學科融合課程為主,強調研究性、探究性、自主性、動手操作等深度學習方式。側重培育理科見長的創新型人才,使參與學習的學生獲得親身參與的體驗與探索的樂趣,發展問題意識,創新思維與實踐能力。

      (二)學科發展課程:設置“語言文學類”、“社會科學類”、“自然科學類”和“國際理解課程”。關注興趣與愛好,學會分享、尊重與合作,增強責任意識與使命感,開闊視野,突出個性與品質的培養,側重學科素養、學科拓展、合作交往、心理健康、個性發展、國際文化交流、國際融合、國際規則理解等素養的培育。

      (三)特色發展課程:設置“德育特色課程”、“空乘特色課程”和“藝體特色課程”。充分發揮“弟子規”、禮儀教育等特色德育課程的影響力,以德促智,以智養德,德智相融;彰顯“空乘”、美術、播音主持、“藝體”特色,讓整個校園浸潤在美育的河流中,讓每一個學生都能綻放出多彩的人生芳華。

      課程教學活動設計方案5

      校本課程是學校自主開發的一門課程,是相對于國家課程和地方課程而言的。實施校本課程將對培養學生的興趣特長、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的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發現和培養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意義。我根據實驗中學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特制定此方案。

      一、課程目標

      1、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發展學生個性特長。

      2、陶冶情操,增進身心健康。

      3、拓展學生的知識領域,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4、培養學生的科學態度和精神,學習和掌握科學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和方法。

      5、培養學生的團結協作和社會活動能力,使學生熱愛學校生活、適應社會。

      二、基本理念

      1、學生是校本課程的主體。一方面學生是課程開發的依據;另一方面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在課程實施中創造課程。

      2、“生活世界”是校本課程內容的范圍。

      3、課程是學生通過反思性、創生性實踐而建構人生意義的活動,校本課程為學生提供反思和創造的環境、對象。

      4、校本課程的學習活動方式以理解、體驗、反思、探究和創造為本,旨在改變學生的單一學習方式。

      5、教師和學生不是校本課程的簡單執行者,而是校本課程的創生者。

      三、教學原則

      校本課程與其他必修課程一樣,都是由學生全員參加的學校教育活動,在遵循一般教學原則的同時,還必須考慮到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在教學中應注意以下原則:

      1、自主性原則。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自主活動為主,教師講授、指導少而精,盡可能讓學生多練、多動,多給學生以盡可能多的時間與想象、創造空間。

      2、自愿性原則。學生在“自選”科目時,教師應尊重學生的意愿,報名后按各自選擇編組活動,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

      3、靈活性原則。教學內容、方法應以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教師應從學生的能力、效果等差異出發、因材施教,靈活地做出內容形式上的調整,使全體學生都得到發展。

      4、開放性原則。體現在目標的多元化、內容的寬泛性、即時性,時間空間的廣域性、可變性,評價的主體性、差異性。

      四、教學形式

      作為一門以學生實踐為主的課程,校本課程的教學方式要打破課堂教學固有的模式,教師要盡可能給學生更大的自主活動余地以及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機會。在教學上擬采用以下形式:

      1、個體式。如書法、計算機、剪紙、舞蹈、音樂、美術、體育項目訓練、棋類等。

      2、集體活動式。如班團隊活動、社會實踐、體育競賽、藝體節、科技創新大賽等。

      3、團隊式。如合唱、舞蹈、球類選項、學科競賽等。

      五、課時安排

      校本課程每大周5課時,安排在下午3、4節公共自習課上。

      六、教學內容及目標

      我校實施校本課程,要遵從我校以“為學生終身發展奠基”為辦學理念,構建學校豐富的課程體系,旨在充分整合和利用校內外教育資源,為師生創造良好的教學情境和條件,構建學校教育人性化、個性化的課程,促進教師素質的提高和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七、教學評價

      1、學生評價

      (1)校本課程不采用書面的考試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評價記錄。

      (2)教師根據每個學生參加學習的態度進行評價,可分為“優秀”、“良好”、“一般”、“較差”記錄,作為“優秀學生”的評選條件。

      (3)學生成果可通過實踐操作、作品鑒定、競賽、小組評比、匯報演出等形式展出,成績優秀者可將其成果載入學生成長檔案。

      2、教師評價。

      (1)教師從教必須有計劃、有進度、有教案、有考勤的評價記錄。

      (2)教師應按學校整體教學計劃的要求,達到規定的課時與教學目標。

      (3)教師應保存學生的作品、資料及在活動、競賽中取得的成績資

      料。

      (4)教務處通過聽課、查閱資料、調查訪問等形式,每學期對教師考核,并記入業務檔案。

      八、師資培訓

      教師能否適應與承擔新課程的教學任務,已成為提高校本課程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師是承擔校本課程的主體,依據學校在職教師的現狀,結合各地的教研情況,目前師資培訓應采用以下方法。

      1、走出去——參加市內外有關部門組織的培訓,回校后積極輻射。

      2、請進來——聘請校外有關專家,對我校教師進行培訓。

      3、老帶新——通過名師帶教,“一幫一”結對互助,培養青年教師。

      4、自學——通過提供書籍、資料、器材,讓教師自主學習,以掌握一門或幾門校本課程教學能力。

      九、教材建設

      教材建設是校本課程的基礎。任課教師要以豐富的實踐為基礎,參考有關資料,務實鉆研學習,自己動手編寫教材,學校資助教材的刊印,通過實踐,反饋調節,最后形成有特色的褡褳學校校本課程教材。教師開發教材,要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1、調查收集學生現階段的發展基礎和差異。掌握學生現有知識、技能素質的水平,收集適應技能高低和知識多寡不同的各種活動材料,為課程選材的提供依據。

      2、提供反饋資料,特別是向學生指出學習中的差錯并分析原因的反饋材料,可以很好地幫助學生找出課程學習中的難點。

      3、組織學生從事課外實踐活動。

      4、總結和反思教學活動。教師要不斷地提高通過自我總結和積極借鑒他人的反饋來分析自己的學習需要和學習風格的能力。

      5、發揮網絡資源的作用。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特別是北大附中等名校資源,促進課程資源的廣泛交流與共享。

      在我看來,校本課程開發的過程是學校不斷學習、發展、成長的過程。學校領導和教師應該繼續努力,積極投身于課程改革的洪流中,去開拓、去創新,用智慧和汗水譜寫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新篇章,開發學生的潛力,使他們能夠找到最優秀的自己。

      課程教學活動設計方案6

      為推進素質教育的發展,扎實穩妥地推進新課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根據上級主管部門文件精神,結合學校實情,特制訂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為依據,按照市、縣主管部門要求,積極組織課改培訓,更新教育觀念、手段,改革單一評價模式,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積極穩妥地探索課程改革的新路子.

      二、課改組織機構

      課改組長:張延成副組長:竇興民、聶炳法、段連學成員:曹林、叢臨香、馬玉明、教研組長

      三、目標任務

      1、領會課程標準的精神內涵,能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

      2、了解新教材的內容,體例結構、特點、使用策略等問題。在此基礎上開展校本研究,開發鄉土課程資源,為教育教學服務。

      3、開展教學方式的研究。科任教師要改變傳統教學觀念,摒棄一支粉筆“滿堂灌”的現象,積極探索教師的角色意識,當好課堂的“導讀”,而不是“演員”,研究課堂教學結構、流程,教師要形成個性化的教學風格。

      4、開展學習方式的研究。積極培養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引導學生發展個性潛能,轉變被動接受的學習方式。

      5、開展形成科學的評價觀,建立一套適合本校的評價體系。

      四、措施方法

      1、大力開展學習培訓活動。任何改革,先要過思想關,即是思想觀念要先行,這是改革的保障。我們組織的三級培訓,第一級即上層培訓,選派優秀教師到省、市參加骨干培訓,第二級即組織全體教師的通識性培訓和學科培訓;第三級是由學校組織培訓,定時間反復強化學習,特別是觀摩實驗區的示范課例。通過三級培訓,要使全體教師徹底轉為思想,杜絕“穿新鞋走老路”的現象。

      此外,學習培訓分階段推進,即分批分期選送科任教師參加省、市、縣組織的培訓、課程研討活動等;分批培訓教師,即還在擔任老教材教學任務的教師也要讓他們進行培訓,讓他們運用新理念、新方法進行課堂教學,跟蹤培訓;對起始年級的教師,在后續階段仍要進行教材培訓,真正實現綜合培訓、全員培訓的目標,

      2、落實集體備課活動,各科、各年級成立備課組、年級組跟蹤監督。各備課組要有指導性的教學計劃,時度安排表、活動安排表。備課組要開展集體備課活動,每次備課要有中心發言人,備課組成員積極參與討論,發揮集體智慧,探索課改的新路子,備課組還應定期開展看課、說話、評課活動,真正做到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共同進步的目的。

      3、健全課改相關制度。推進課改還應從制度方面進行約束,我們決定研究制訂課改學習制度,課堂教學評價制度,課程評價制度等,讓教師的全部身心和精力指向課程改革,讓長沖中學師生能在最短的時限內融入課乞討的洪流。

      4、學校領導、中層干部、教研組長、備課組長經常進行課堂聽課、研討、研究教師的教學行為、學生的學習行為。加強實驗過程的管理與監控,杜絕老套的教學方法行為,運用新教材采用老教法的作法。

      5、探究教師教學方式的變革。

      教學過程是教師的教與學業生的學雙方互動的過程,它決不是教師教學生聽,或者學生專注聽教師講的單向傳輸。課堂的互動性決定了教師在課堂上角色地位的改變,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宰者、知識的壟斷者、教材機構的傳授者,而應該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平等的參與者,學生探究疑難的積極引導者與促進者。課堂的結構模式也將發生徹底的改變,不再是以教論學,而是以學論教。教師出色地教是為學生更好地學提供服務的,因此教師在課堂上一定要擺正自己的位置,給自己的課堂角色進行重新定位,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教與學的和諧,學與教的統一。

      變革教法還表現在教材的解讀與處理上,很多教師總習慣于傳統的教學的思維,因為過去的教材的處理有固定的模式,易操作、簡單,不需動腦筋,而“課改”的課堂教學重視精神性的教育,讓學生在生活中在實踐中來感悟體驗所學的知識,這種教學沒有定式,非常靈活,不易把握,特別是備課要求高、難度大,尤其如“問題探究”,教師不能只憑自己過去的經驗,更要深入為教師對學生在課堂上置凝提問的“估計”,過去備課有一本“教參”便可高枕無憂,現在備課要閱讀大量書籍,查閱大量資料,廣泛搜集有關信息,此外,還要通過自己的真切感受,進行刪選、加工、處理,在課堂上教師要隨時給學生釋疑、答疑。“課改”課堂教學的這一系列變化對教師來說將意味著不輕松,難度大,這就要求教師要不斷地錘練自己,加快自己對這種課堂教學的“磨合”、適應,要潛心研究,不斷探索,只有這樣,教師才能在自己的教學中真正為學生制作出豐盛、營養豐富的“課堂大餐”。

      6、探究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

      新課程標準有一個重要的理念就是: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但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也非易事,如果我們在引導學生進行課堂學習時操作不當,即使我們在課堂上留給了學生一定的學習時間,但學生卻感到無所事事,無所適從。這樣學生非但沒有成為學習的主人,反而成為課堂學習的冷漠的旁觀者,學生在課堂肯定是收效甚微。那么教師如何引導學生有效地課堂學習呢?其一:體驗學習。在課堂上要設法引導學生置身于教材學業習的情境,讓

      學生在這種特定的教材情境中來感悟、來體驗,從而激發學生思考問題的動機,來喚起他們解決問題欲望,不斷地升華學業生思想情感,點燃學生的智慧火花,如:數學課引導學生學習圓的知識,首先讓學生置身于教材情境,生活中哪些圓的現象,圓對人類有何作用,讓學生在這種特定的情境中萌生探求圓的奧秘的欲望。其二,“對話學習:就是讓學生多與教材對話,多與作者對話,與生活對話。在課堂上多創設特定的話題情境,讓學生通過討論,在群體交流中,各個學習體體思維不斷碰撞,從而迸發出智慧的火花。

      7、積極推進課題研究。我們要在各學科中大力研究、實驗,不惜花費財力、精力、人力投入實驗研究,用堅強組織領導,充足的科研經費,扎實的實驗研究,優秀的實驗成果向市教科院匯報結題,在全市占據市示范學校的地位。

      8、注重資料的整合和成果的總結、轉化。各學科教師在實施新課程中要收集一手資料,適用資料進行分析,研究、歸納,在課改方面有在全縣仍至全市有一定地位和影響,特別是要推出一批課改名師、論文、材料等優秀成果。

      五、注意的問題

      1、防止個別教師不愿改,不敢的情況發生,從思想上武裝教師的頭腦。對學生應注重學習方法的指導、養成訓練,切忌隨遇而安,畏難情緒。

      2、課程評價的缺位現象。課程評價本沒有一個統一的模式,學校要制訂適應課改對教師的評價機制,教師也應當用科學、發展的觀念評價學生,多元評價、發展評價、過程評價是應當貫徹的評價原則。

      3、杜絕“懶人”“懶思想”的現象,教師要站在時代的高度,與時俱進,同時代同步,與思想同步,超前發展,在課改中有所作為。

    【課程教學活動設計方案(通用6篇)】相關文章:

    教學課程設計方案(通用11篇)04-23

    教學活動課程設計方案(精選14篇)04-22

    教學實踐課程設計方案04-22

    大班教學活動設計方案(通用15篇)03-07

    小學教學活動設計方案(通用12篇)03-03

    中班教育教學活動設計方案(通用17篇)02-25

    幼兒園教學活動設計方案(通用15篇)03-23

    體育游戲教學活動設計方案04-22

    中班體育教學活動設計方案12-09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搞笑說說幽默
    • 本类最新
    • 精品图文
    • 时尚
    • 新闻
    • 生活
    • 视觉
    • 微爱
      栏目ID=88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头条推荐

    热门推荐

    特别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