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與叛逆的孩子溝通
很多家長都會為孩子的叛逆心理而發愁,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很多時候,孩子的叛逆期恰逢母親的更年期,這個時期的母親往往變得多疑、心煩意亂、好發脾氣,而孩子則非常叛逆,于是母子之間開始戰事不斷。母親很痛苦,但又不知該怎樣處理此事……事實上,叛逆期的家庭教育不是一門簡的學問,敏感、復雜,需要認真對待。家長是家庭教育的關鍵,家長的方法和態度直接決定了能否和孩子融洽相處,能否使孩子順利、健康、快樂地度過自己人生中的特殊時期。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家長如何與叛逆的孩子溝通,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父母如何與叛逆期的孩子溝通
3-4歲左右,由于自我意識的發展,幾乎每個孩子都開始出現了反抗父母的叛逆行為,只不過表現出來的程度不同而已。如:寶寶越來越不聽話了,懂得頂嘴;還會說反話,大人越阻止,小孩越不聽。心理學上把這一時期稱為“第一反抗期”。
為什么小孩子會出現叛逆期呢?
據心理學家分析,孩子在3-5歲和12-13歲這兩個成長階段,容易出現逆反心理。但孩子的任性和逆反更多的是后天教育不當造成的。在幼年時期,爺爺、奶奶、姥姥、姥爺及父母對孩子的溺愛、嬌慣、放任、遷就,過度的關愛,很容易造成任性的心理。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他們慢慢學會了自己吃法、穿衣服、做游戲,于是,他們的自我意識慢慢覺醒,自主獨立的意志也越來越強烈。其實,“叛逆”并非壞事,而是自我意識獨立、自我主導、自我開竅的可喜表現。此時的叛逆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必經階段。
面對叛逆期孩子,親子之間往往容易出現沖突,父母如何和孩子溝通呢?
1、多給孩子幾個選擇
在和孩子發生沖突對抗的時候,父母不要急于將自己的想法堅決執行。比如,到了睡覺的時間,可孩子還興奮的睡不著覺。這是,父母不要粗暴地強迫孩子睡覺,你完全可以試試這樣的溝通方法:“寶貝,現在是睡覺的時間了!如果你現在還不想睡覺,你可以選擇讓爸爸媽媽給你講一個故事,或者再玩十分鐘,你選擇哪一個?”多給孩子些選擇,孩子就會有一種自己拿主意、做決定的成就感,往往也容易接受。因為是孩子自己選擇的方案,所以執行起來也很容易。
2、太“看重”孩子
當孩子哭鬧時,父母很快就妥協了,實際上就是在縱容孩子,一但孩子意識到通過拿“不吃飯”、“大哭大鬧”、“滿地打滾”為手段要挾家長,能夠如愿以償,就會變得越來越任性,越來越叛逆。
3、激將法
孩子都有好勝心,巧妙地運用激將法,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和孩子去公園,孩子賴著不肯走路,父母這時如果說:“你看前面那個小朋友跑的多快,咱們家孩子肯定跑不過他。”這時,孩子往往會“呼”地一下站起來向前跑。
4、角色扮演法
有趣的親子游戲能讓孩子明白應該做什么。比如父母可以裝成懶惰又不聽話的孩子,讓孩子扮演家長的角色,看著他是如何來對待你的。有的孩子會用你常用的方式對你,也有的孩子會用他心目中期望的你對待他的方式對待你,你需要細心觀察。通過角色扮演,親子之間的溝通就會很容易。
親親寶貝小編溫馨提示各位家長,遇到叛逆期的孩子,只要對孩子多一點耐心,多一點溝通的方法,父母就能和叛逆期的孩子和諧相處了。
5、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
家長要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想問題、考慮問題、處理問題,同時也讓孩子做做當家長的角色,讓他體驗一下做家長的難處,角色的互換就很容易贏得相互的理解和信任。相互之間的理解和信任是家長與孩子之間進行交流和溝通最重要的前提條件。不妨試試和孩子輪流做家長,讓孩子體驗一把做家長的感覺,負責整個家庭某一段時間的日常事務。到時候,他不和你們溝通,恐怕也不行了。
6、順勢方法化解孩子情緒
這是一種心理學方法。當孩子對家長產生強烈的逆反心理時,他會故意做一些事情來氣家長,目的是激怒家長,如果家長被孩子牽著鼻子走,就會陷入非常被動的局面,使親子關系陷入僵局。但是家長出乎意料地接受了他的行為,平靜地接受他的反抗情緒,孩子就會感覺一拳打到棉花上,使不出力,從而轉變態度,達到與家長溝通。
7、避免長篇大論的說教
批評孩子就事論事,不算舊賬,不對孩子發出過多的指令。溝通的問題要具體化。家長有一種習慣就是容易語重心長,但是說出的話卻又特別空洞。比如“你可得努力學習”,這種語言表達是無益的。因為這些話缺乏明顯的可操作性,孩子把握不住,反倒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緊張焦慮。積極的方式是要以一種具體的問話,通過鼓勵的方式漸進式地與孩子溝通,這樣就比較容易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而且能夠把握住孩子思考、行動的方向。
8、給孩子做好表率
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嚴以律己,在孩子的心目中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要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家長是最棒的,并為有這樣的家長而引以自豪。這就給家長與孩子進行正常的交流和溝通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不要把工作和夫妻間的壓力發泄到孩子身上,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不要隨便對孩子發脾氣,不要喜怒無常。如果家長自身在情緒處理上有問題,先要解決好自身的情緒問題。
第一叛反期:兩歲半到三歲左右,自我意識萌發
孩子的第一個逆反期出現在自我意識萌發的時期,一般是在兩歲半到3歲左右。不過現在的孩子大約1歲前后就開始表現的“叛逆”了。就這一點,我的分析是:一方面現在孩子的確越來越聰明了;另一方面是父母們養孩子更加小心,也因此對孩子更早、更多說“不”。孩子們說出的第一個“不”,就是從父母這里學來的。
這個時期的孩子,行動上,常常會用“打人”來表達自己不同意、反對的態度;語言上,則開始說“不”,什么都是“不”,做與不做都是“不”。這是孩子從意識上最早開始的與父母的分離。在這個過程中,孩子開始形成自己的想法和態度,感受與他人分離的快樂,并由此建立和派生出孩子優秀的個人品質。
第二叛反期:7-9歲,準大人期
這個階段的孩子不同于嬰幼兒時期的寶貝,他們認為自己已經“是一個成人,是一個小大人了,不再是孩子”了,如不愿意讓家長拉手,不讓父母叫自己“寶貝”或小名了,要求叫他的全名;凡事都喜歡跟家長對著干,大人說東,他偏往西;另一方面,他們又非常依賴大人、不講道理,愛哭、比較嬌氣等。
第三叛反期:12-15的青春期
青春期的孩子身體已發育成熟,覺得自己已經很“強大”了,而心理發育尚未成熟,常常遭遇到各種挫折感,這樣,在身體與心理矛盾的自我糾結和成長中,孩子開始有了更多樣的情緒體驗。對女孩來說,會變得內向并體驗到自我懷疑、愧疚或抑郁等情緒;對男孩而言,則更多地體驗到暴躁和憤怒。正如這位父親所說,青春期的孩子大都處于“煩著”的狀態。
與叛逆期孩子溝通的三大原則
(一) 避免兩極教育誤區
家長應辯證看待孩子的青春叛逆期,該階段是孩子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其個性和創造性都恣意升騰,侍機張揚;同時,由于孩子身心發展、所受教育的局限,他們形成的諸多想法并不成熟甚至偏激,這就需要靠外界教育正確引導孩子。但在現實的教育中,一些家長卻很容易陷入教育兩極分化的誤區。
誤區一:全面打擊。有的家長面對孩子的叛逆言行,如頂嘴、不聽話等,大為惱火,覺得不把孩子的這股“邪勁”壓下去,孩子就有可能變壞。于是家長采取了強硬的措施,非打即罵。漸漸地,孩子表面上恢復到以前那個言聽計從的“乖孩子”,實際上,已關上心靈深處那扇與父母交流的大門。
誤區二:放任自流。在現實中,一些家長面對難教的孩子,在幾度管教而無多大起色后便失去了信心,開始對孩子放任自流。此時,無論孩子的言行、想法怎樣,家長都不再過問、指導。久而久之,孩子受到不良影響,行為發生偏差,待家長懊悔時,才發現已耽誤了孩子的一生。
(二)下放權利給孩子
孩子進入青春叛逆期后,格外渴望得到外界的認可和尊重。所以,家長要注意對他們下放各種權利,以幫助孩子從不諳世事向成熟過渡。
自主權——“你應該”、“你必須”、“你懂什么”諸如此類的話是不少家長的口頭禪。建議家長們面對叛逆期的孩子盡量少說這樣的話,內心深處認為自己已是大人的孩子是不會接受這種命令的口吻的。
發言權——“考不上大學就去掃馬路”等話語,不少家長都對孩子說過,雖然是為了孩子好,但他們的耳朵已經長繭,叛逆期的他們對這些話可以說是“百毒不侵”了。這時家長應少說多聽,了解孩子到底在想什么。
時間支配權——這個時期的孩子渴望擁有自己的'小天地,所以,家長不要自作主張,將孩子的時間按自己的意愿排得滿滿的,要將時間交由孩子自己去安排,對安排的不合理處,家長再以商量的口吻提出建議,千萬不要全盤否定孩子。
表決權——家中的一些大事,如搬家、買房之類的,不妨同孩子商量一下,考慮一下孩子的感受,征求孩子的意見,有著民主氛圍的家庭,孩子一般能主動向父母靠近。
隱私權——孩子在進入初中后,一些家長發現,以前經常跟自己說心里話的孩子變得不太愛搭理自己了,孩子開始有了自己上鎖的日記本、私人信件。如果孩子實在不愿同家長交流,也不必過于強迫,尤其是不要偷窺孩子隱私,尊重孩子的同時也為自己贏得了尊重。
(三)親子溝通有技巧
對于叛逆較明顯的孩子,家長會感覺到與之不好溝通。下面介紹幾條比較實用的親子溝通技巧。
尊重孩子——家長不要老是盯著孩子的弱點,不要拿孩子的短處同別的孩子的優點比較。在與孩子接觸時,家長應盡可能多找孩子的優點,并多鼓勵,減少孩子對家長的抗拒心理。
換位思考—— 家長也是從青春叛逆期走過來的,只是沒有現在的孩子表現得明顯,所以面對孩子令人不解的行為,不妨換位思考,想想孩子為什么會這樣。有了共鳴后就會理解孩子,能找出問題的癥結。
忌從學習入題—— 同孩子交流,家長不要老以學習成績入題,這樣只會讓孩子心有壓力,懷疑家長交流的動機。交流時,家長可以從家事入手,將孩子的情緒穩定下來后,再談正事。
穩定情緒—— 家長帶著情緒去教育孩子,肯定是不理智的,會導致孩子愈加抗拒。所以,家長在急躁、心煩、不冷靜的時候,不要教育孩子。待冷靜后,再去同孩子交流。
允許孩子犯錯—— 這個階段正是孩子形成主見的關鍵時期,小錯肯定難免,所以,家長應該允許孩子犯一點錯、吃點虧,不要過分束縛孩子的手腳。同時,家長是孩子最好的榜樣,叛逆期的孩子模仿能力強,家長的良好言行能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如果父母的教育能做到這樣,再叛逆的孩子也會和自己的父母成為朋友。
家長如何和小升初階段的叛逆孩子溝通
“孩子最近這一階段感覺性格有點叛逆,跟他說話都聽不進去。不愛學習,晚上做作業還有些拖沓。”不少家長對階段孩子的反常十分苦惱:大人為孩子上一所好的學校到處奔走,但感覺孩子不能理解家長的苦心。
不少“小六”家長發現,“叛逆、難溝通、做事拖沓”成了家長們訴苦時口中出現較高的詞。說話孩子聽不進去,讓孩子寫個作業說了七八遍還是沒動靜。不少家長在為奔走辛勞之下,對孩子的“叛逆”甚至有點上火。
孩子叛逆?家長注意溝通方式
教育專家表示,孩子即將進入初中階段,這個時期,孩子開始進入青春期發育階段,心理開始有所變化,其實就是開始思考問題了。“孩子的自我意識不斷加強,知道家長和老師說的不一定全部都是對的,所以會表現得比較叛逆,也難以溝通。”
此時,家長不應盲目的否定,即使孩子的觀點是錯誤的,家長也應重視方式的使用,以一種孩子容易接受,尊重孩子的姿態,給予引領。
家長首先要改變自己的溝通方式。“孩子很多時候抗拒的不是家長的溝通內容,而是家長高高在上的溝通態度。”溝通的效果不取決于家長到底說出去了多少,而是取決于孩子聽進去了多少。因此,這個階段的家長一定要少言、慎言、多聽、多看。
做事拖沓?家長需考慮是否人為導致
至于做事拖沓,這個問題也是因人而異,有些孩子拖沓,可能是性格習慣;有些孩子,可能是存在抵觸情緒,所以才人為的拖沓。所以家長對待這個問題,還是得靈活,多考慮下拖沓的原因。
“孩子進入小學高年級,對于學習已經有點疲了,對于家長和老師的要求,已經形成了自己的一些應對方式,所以比較拖沓。”孩子的拖沓可能是學習興趣的問題。如果有興趣了,就有自主性了,有自主性了,就不會拖沓。
同時,家長還應考慮孩子的拖沓是性格使然還是人為所致。如果是孩子故意拖沓,那家長就得思考為什么孩子有抵觸情緒,解決根本。
和孩子溝通:不嘮叨,忌說教
階段,孩子的心理由于面臨著升學或者擇校,變得細膩而敏感。與這個階段的小孩子進行溝通,不論是生活上,還是在學習上,家長都應該關注孩子細微的心理變化。
做好溝通準備
為了讓溝通更有效果,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不要太隨意。在溝通之前,家長必須有所準備。比如,就溝通事項,家長雙方之間的意見要先統一,同時還要考慮孩子的承受度,比如擇校問題。
選好溝通場合
有些家長在吃飯的時候心血來潮,直接對孩子在學習中的問題進行責難式的溝通,這可能會讓溝通的有效性大打折扣。家長在階段,對孩子的教育盡量是單獨的,談話性的,避免公開的訓斥。孩子在十幾歲的年齡,最好面子,自尊心很強。所以對孩子的教育盡量避免在公開場合,尤其是在他的老師和同學的面前。
用好溝通典型
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少家長都喜歡用同齡人成功的案例和自己的孩子進行比較。溝通切忌不要總是在孩子耳邊講,自己怎樣為他付出,拿自己小時候與他對比或拿別的孩子與他對比。這樣做,只能招來孩子的逆反心理。要就事論事,具體的分析問題,幫助孩子解決問題,而不是埋怨、比較。
語言精煉別說教
和孩子溝通要把握談話的時間,切忌嘮叨。在溝通的過程當中,直接簡潔地和孩子說明溝通內容即可,過度嘮叨反而會讓溝通失去效果。同時家長需要改變只說不做的教育方式,盡量避免蒼白的說教,而是身體力行,為孩子做出表率。
【家長如何與叛逆的孩子溝通】相關文章:
如何跟叛逆孩子溝通07-09
孩子與家長如何溝通12-20
如何看待小升初孩子叛逆難溝通07-10
孩子叛逆不聽話該如何溝通07-10
孩子應該如何與家長溝通05-09
家長應當如何與孩子溝通07-09
家長應該如何與孩子溝通07-10
家長如何與自家孩子溝通04-18
家長孩子之間如何溝通05-12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 上一篇:美麗鄉村主要建設成效 美麗鄉村省級中心村建設單位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