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程的意義》教學反思
身為一名人民老師,我們要在教學中快速成長,借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優秀的教學反思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方程的意義》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方程的意義》教學反思1《方程的意義》這一課的教學。難點是區分“等式”和“方程”,為突破這一難點我這樣設計了這節課的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設計充分關注了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結合具體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通過操作、實驗、分析、比較,歸納出了方程的意義。教學中教師沒有將等式、方程的概念強加給學生,而是充分尊重學生原有知識水平,結合具體情境,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間的相等關系,再用含有未知數X的等式表示出等量關系,并用天平平衡原理來解釋各數量之間的相等關系,使學生理解等式及方程的意義,尊重了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教學中為學生創設了多次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和小組合作研究。如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數量關系式,用含有x的等式表示數量變化情況等。
總之,本節課從學生認知規律和知識結構的實際出發,讓他們通過有目的的交流、討論,主動構建自己的認知結構,一方面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另一方面使學生借助集體思維,加深對方程意義的認識,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望,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們還要注意將“等式”和“方程”進行直接對比。以使學生理解和區分“等式”和“方程”。口算題引入鋪墊后,要再回過頭來充分利用。在講完“等式”和“方程”后再回到口算題上,將口算題通過變化由等式到既是等式又是方程,這樣進行對比使學生弄明白“等式”和“方程”的關系。
《方程的意義》教學反思2本節課從兩個學生比較熟悉的實際問題入手,通過對所列方程的觀察,并與一元一次方程類比,自然導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意義及其相關的一些概念,既滲透了類比的數學思想,又加強了新舊知識間的聯系,有助于學生對新知識的理解與接受,降低了知識點的難度,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
計過程中,不過于強調形式化的定義,也不要求學生死記硬背,只要能辨認一些概念即可,最后出示的一個實際問題,目的讓學生進一步體會一元二次方程學習的重要性及實際價值,同時也為下一節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及應用的學習設置懸念、埋下伏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習慣與能力。
本節課教學,注重知識與實際的聯系,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數學的重要性,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采取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學習方法,讓學生經歷思考、討論、合作、交流的過程,使學生始終處于學習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與人交流、與人合作的能力。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發展.
分層作業中必做題鞏固本節課的基本要求,體現了“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選做題密切聯系生活,體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創設了具有實踐性、開放性的問題情境,啟發學生思考現實生活中可能蘊涵某些數學知識的現象,初步學會“用數學”的意識。通過訓練,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就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探究現實世界,發現問題,通過自己的思考解決問題。
《方程的意義》教學反思3今天的第二節課,我執教了《方程的意義》一課,這是一塊嶄新的知識點,是在學生熟悉了常見的數量關系,能夠用字母表示數的基礎上教學,但理解起來有一定的難度的數學教學過程,首先應該是一個讓學生獲得豐富情感體驗的過程。要讓學生樂學、好學,讓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下面就結合我所執教的<>這節課,談談我在教學中的做法和看法。
回顧我的教學,我認為有如下幾個特點:
一、設置情景引導,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
在執教中通過天平的演示:認識天平,同學們說天平的作用、用法。讓他們對天平建立起一個初步的認識。
二、合作交流,總結概括
通過對天平的觀察得出等式的概念,接著應讓學生自己獨立思考。通過比較等式與方程,以及不等式與方程的不同,得出方程的概念,體現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而不應該替學生很快的說出答案,在將出方程的概念后,應該讓學生通過變式訓練明白不僅X可以表示未知數,其他的字母都可表示未知數。在此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當一個導游的角色,站在知識的岔路口,啟發誘導學生發現知識,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將有一定難度的問題放到小組中,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加以解決,逐步的引導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和解決向縱深發展,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和合作意識。
三、回歸生活,體會方程
在建立方程的意義以后,設計了根據情境圖寫出相應的方程,并在最后引入生活實例,從中找出不同的方程。這一過程學生在生活實際中尋找等量關系列方程,進一步體會方程的意義,加深了對方程概念的理解,同時也為以后運用方程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打下基礎。
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來看,他們會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數量,大多數學生知道等式并能舉例,向學生提供表示天平左右兩邊平衡的問題情境,大部分學生運用算術方法列式。但是,學生已有的解決數學問題的算術法解題思路對列方程會造成一定的干擾。對于利用天平解決實際問題較感興趣,但是,要求學生把看到的生活情境轉化成用數學語言、用關系時表示時可能存在困難,對于從各種具體情境中尋找發現等量關系并用數學的語言表達則表現出需要老師引導和同伴互助,需要將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相結合。
課堂上讓學生借助于天平平衡與不平衡的現象列出表示等與不等關系的式子,為進一步認識等式、不等式提供了觀察的感性材料,然后引導學生對式子分類,建立等式概念,并舉出新的生活實例進行強化。最后引導學生分析、判斷,明確方程與等式的聯系與區別,深化方程的概念。
本節課從課堂整體來看還可以,有大部分學生的思維還較清晰、會說;可還有部分學生不敢說,或者是不知如何表述,或者是表述的不準確,我想問題的關鍵是學生的課堂思維過程的訓練有待加強,數學課堂也應該重視學生“說”的訓練,在說的過程中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新課程的指引下學會自主探索,學得主動,學得投入。
不足之處還有很多,比如:課件制作的不夠精細,完美!所以應用起來不夠方便!
《方程的意義》教學反思4師出示天平,左盤放一茶壺,右盤放兩茶杯,天平保持平衡。問:這說明什么?如果設一把茶壺重a克,1個茶杯重b克,則可以用一個等式來表示:即a=2b(板)。
師:想一想,怎樣變換能使天平仍然保持平衡呢?待學生思考片刻,進而問:往兩邊各放一個茶杯,天平會發生什么變化?
教師演示加以驗證,在已平衡的天平兩邊同時增加一個相同的杯子,天平保持平衡。這個過程可以表示為a+b=2b+b 。
師:如果兩邊各放上2個茶杯,天平還保持平衡?兩邊各放上同樣的一個茶壺呢?
學生回答后,老師一一演示驗證。
師:想一想,怎樣變換能使天平保持平衡?天平兩邊增加同樣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如果天平兩邊減少同樣的物品,天平會保持平衡嗎?
生:平衡
在第三步的基礎上同時減少一個茶壺,天平保持平衡,用式子表示就是2a-a=2b+a-a 。因此天平保持平衡的規律概括起來可以怎么說?天平兩邊增加或減少同樣的物品,天平會保持平衡。(課件)
應用,進一步驗證。展示數學書p55頁第2幅圖的場景,1個花盆和幾個花瓶同樣重呢?該怎么辦?兩邊同時減少一個花瓶,天平保持平衡。
師: 通過剛才的實驗,我們發現了什么,誰來總結一下
生:(1)天平兩邊同時增加或減少同樣的物品,天平保持平衡;
(2)天平兩邊的質量同時擴大或縮小相同的倍數,天平保持平衡。
師: 我們可以發現,天平保持平衡時可以用一個等式來表示,當天平兩邊發生變化時,等式的兩邊也在發生變化,天平保持平衡,等式也保持不變。從天平保持平衡的規律,我們可以發現等式保持不變的規律嗎?想一想,四人小組討論。
生: (1)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相同的數,等式保持不變;
(2)等式兩邊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數(0除外),等式不變。
反思:本節課從看得見、摸得著的天平到抽象的方程,是學生認識上的一大飛越,要讓學生達到由具體到抽象的真正理解,就要在教學過程中把傳授知識變為滲透思想,教給學生學習知識的方法。本節課巧妙地把天平與方程中“相等”聯系起來,讓學生在不斷調整天平平衡的過程中,對方程的意義有了較好的理解。數學學習需要學生有一個主動探索的心態,有一個敢干質疑的精神。在本環節中為學生創設了一個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幫助解決的和諧的課堂學習環境,同時又讓學生在相互交流中深化了新知,在交流中提高了準確表達能力,這樣不僅使課堂有了活氣,學生放得開,學得活,而且從思想上給了學生一個思維的臺階,使得教學難點得以分解.
《方程的意義》教學反思5作為開學第一課,課本就將方程這樣一種重要的數學思想方法凸顯出來,可見方程的地位之大,的確,方程對豐富學生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數學素養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方程是一種特殊的等式,而等式的原型便是天平,可惜沒找到實物,但不妨礙學生通過已有經驗來自我構建。
首先出示5個式子,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標準分成兩類:等式與不等式,用“=”連接的便是等式,用其他如“﹥﹤≠≈”等不等號連接的式子是不等式。然后指出不等式需要到初中學習,今天我們研究等式。觀察這幾個等式,可以分為幾類?指出,已經知道的數叫已知數,不知道的叫未知數,等式里有未知數,便是方程,方程包括在等式里,是一種特殊的等式。這樣,算是新課內容結束了。接著根據關系式列方程。
從認知規律來看,本節課的設計完全符合標準,正本反饋,還是有些問題的。
一、學生生活經驗不足,導致找不準數量關系。
媽媽買一臺電話機,單價116元,付出x元,找回84元。學生的答案讓你意象不到,什么形式都有,他們會將這三個數通過一定的符號隨意地組合起來,讓我哭笑不得。在此之前有一個文具盒與筆記本共20元的問題,還引導學生編成了應用題加以理解,不想還是有問題。所以學校應該斥資建立一個超市,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情境中找到發展的可能,有些數學問題真的只是生活,根本就不是數學。
二、加強備課力度,任何小的問題都不能存在。
還是上面一道題,根據以往列算式的經驗,很多學生列成116+84=x,這是可以理解的,正因為我只是在課堂上強調:根據經驗,未知數不單獨放一邊,這樣跟算式的區別不大,但效果不很好。我想,將三種式子都板書出來,116+84=x,x-116=84,x-84=116,然后指出我們列方程習慣上不采用第一種,因為將x去掉,不影響答案,而選擇二、三兩種中的一種,
《方程的意義》教學反思6本節課的探究交流主要體現在“含有未知數的等式,稱為方程”的這一概念獲取過程中,在這個過程中我首先是讓學生通過觀察天平“平衡現象→不平衡到平衡→不確定現象”三個直觀活動,抽象出相關的數學式子,再通過觀察這些數學式子的特征,抽象出方程的概念,即由“式子→等式→方程”的抽象過程,然后通過必要的練習鞏固加深對方程概念的理解和應用,《方程的意義》教學反思。通過這一系列的觀察、思考、分類、歸納突破本課的重難點。在這幾個環節中有這樣幾個特點:
1.用天平創設情境直觀形象,有助學生理解式子的意思
等式是一個數學概念。如果離開現實背景出現都是已知數組成的等式,雖然可以通過計算體會相等,但枯躁乏味,學生不會感興趣。如果離開現實情境出現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學生很難體會等式的具體含義。天平是計量物體質量的工具,但它也可以通過平衡或者不平衡判斷出兩個物體的質量是否相等,天平圖創設情境,利用鮮明的直觀形象寫出表示相等的式子和表示不相等的式子,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式子的意思,也充分利用了教材的主題圖。
2、對方程的認識從表面趨向本質
(1)在分類比較中認識方程的主要特征。在教學過程中,學生通過觀察和操作得到了很多不同的式子,然后讓學生把寫出的式子進行分類。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再在組內交流,討論思考發現式子的不同,分類概括。有人可能先分成等式和不是等式兩類,再把等式分成不含未知數和含有未知數兩種情況;有人可能先分成不含未知數和含有未知數兩類,再把含有未知數的式子分成等式和不是等式兩種情況。盡管分的過程不完全一致,但最后都分出了含有未知數的等式,經過探索和交流,認識方程的特征,歸納出方程的意義。
( 2)要體會方程是一種數學模型。“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描述了方程的外部特征,并不是本質特征。方程用等式表示數量關系,它由已知數和未知數共同組成,表達的相等關系是現象、事件中最主要的數量關系。要讓學生體會方程的本質特征。在教學過程中,通過觀察天平的相等關系(如左盤中是100克的杯子和x克水右盤中是250克砝碼,天平平衡,解釋方程的具體含義),感受方程與日常生活的聯系,體會方程用數學符號抽象地表達了等量關系,對方程的認識從表面趨向本質。
3在“看”“說”和“寫”中體會式子
當方程的意義建立后,我讓學生觀察一組式子判斷它們是不是方程,通過判斷說明這些式子為什么是“方程”,為什么“不是方程”,體會方程與等式的關系,加深對方程意義的理解。再讓學生自己寫出一些方程,展示自己寫的方法。
《方程的意義》教學反思7這一次學校開展了活動,在活動中我們集體備課選定了《方程的意義》一課作為研討課。這課的難點是區分“等式”和“方程”,為能突破這一難點我們精心設計了這節課的教學過程。
新課前先是出示了口算卡:
接著在方程意義教學過程中為了使學生能明白什么是相等關系,我們先用了一把1米長粗細均勻的直尺橫放在手指上,通過這一簡單的小游戲使學生明白什么是平衡和不平衡,平衡的情況是當左右兩邊的重量相等時(食指位天直尺中央),緊接著引入了天平的演示,在天平的左右兩邊分邊放置20+30的兩只正方體、50的.砝碼,并根據平衡關系列出了一個等式,20+30=50;接著把其中一個30只轉換了一個方向,但是30的標記是一個“?”天平仍是平衡狀態。得出另一個等式20+?=50,標有?的再轉換一個方向后上面標的是x,天平仍保持平衡狀態,由此又可以寫出一個等式20+x=50。整個過程注重引導學生通過演示、觀察、思考、比較、概括等一系列活動,由淺入深,分層推進,逐步得出“等式”——“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方程”。
雖然整個教學任務好象是完成了。但從學生的練習中我們發現還有一部分學生對“等式”和“方程”的關系還是沒有真正弄清,例好在練習題中有一道討論題:“方程都是等式,而等式不一定是方程。”這句話對嗎?(答案是對的) 但是通過小組同學的合作學習和爭論,答案不一。雖然做錯的同學最后被做對的同學說服了,但這也說明了“等式”和“方程”的教學過程中還存在問題。其實我們是忽視了“等式”和“方程”的直接對比
我們的口算題引入本來是為這節課的學習進行鋪墊,但在第一次上課時,口算題我們做完后沒有再回過頭來再充分利用。課后經過大家的評課和科培中心老帥的指點,看起來是很簡單的幾道口算題,其中隱藏著等式和方程的關系。第二節課中我們通過改進,在講完“等式”和“方程”后又回到口算卡,將口算卡的題通過變化——只是等式| ,——既是等式又是方程,這樣進行對比使學生對 “等式”和“方程”的關系就弄得明明白白了。
《方程的意義》教學反思8《方程的意義》這是一塊嶄新的知識點,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理解起來也有一定的難度。這是一節數學概念課,概念教學是一種理論教學,理論性、學術性較強,往往會顯得枯燥無味,但同時它又是一種基礎教學,是以后學習更深一層知識,解決更多實際問題的知識支撐。因此,在教學中我通過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情境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使他們愿學、樂學,為以后進一步學習方程打下基礎。
在教學設計時,我把“方程的意義”作為教學的重點,方程意義的教學目標定位是,不僅僅是讓學生了解方程的概念,能指出哪些是方程;更多思考的是學生對方程后繼的學習和發展,注重知識的滲透.課堂上讓學生借助于天平平衡與不平衡的現象列出表示等與不等關系的式子,為進一步認識等式、不等式提供了觀察的感性材料,然后引導學生對式子分類,建立等式概念,并舉出新的生活實例進行強化.最后引導學生分析、判斷,明確方程與等式的聯系與區別,深化方程的概念.
本節課從課堂整體來看還可以,有大部分學生的思維還較清晰、會說;可還有部分學生不敢說,或者是不知如何表述,或者是表述的不準確,我想問題的關鍵是學生的課堂思維過程的訓練有待加強,數學課堂也應該重視學生“說”的訓練,在說的過程中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新課程的指引下學會自主探索,學得主動,學得投入。
《方程的意義》教學反思9《方程的意義》這節課與學生的生活有密切聯系,通過本節課的學習,要使學生經歷從實際問題中總結概括出數學概念的過程。讓學生初步了解方程的意義,理解方程的概念,感受方程思想。使學生經歷從生活情境到方程概念的建立過程,培養學生觀察、猜想、驗證、分類、抽象、概括、應用等能力。通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數學活動,激發學生的興趣,所以我在教學設計的過程中十分重視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用直觀手法向抽象過渡,用遞進形式層層推進,讓學生經歷一個知識形成的過程,并盡可能讓他們用語言表達描述出自己對學習過程中的理解,最后形成新的知識脈絡。下面就結合這節課,談談我在教學中的做法和看法。
一、復習導入,激趣揭題
該環節主要復習與新知識有間接聯系的舊知識,為學習新知識鋪墊搭橋,以舊引新,方程是表達實際問題數量關系的一種數學模型,是在學生熟悉了常見的數量關系,能夠用字母表示數的基礎上教學的,因此開課伊始我結合與學生有關的一些生活現象出示了一組題,要求學生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來。這些題的出現即能讓學生復習鞏固以前所學的知識也能讓學生體會到我們生活中有很多現象都能用式子表示出來,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出這節課的學習內容,這樣的開課很實際,很干脆,也很有用。
二、實踐操作,建立方程模型
1.用天平創設情境直觀形象,有助學生理解式子的意思
等式是一個數學概念。如果離開現實背景出現都是已知數組成的等式,雖然可以通過計算體會相等,但枯躁乏味,學生不會感興趣。如果離開現實情境出現含有未知數的等式,學生很難體會等式的具體含義。天平是計量物體質量的工具,但它也可以通過平衡或者不平衡判斷出兩個物體的質量是否相等,天平圖創設情境,利用鮮明的直觀形象寫出表示相等的式子和表示不相等的式子,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式子的意思,也充分利用了教材的主題圖。
2、自主操作,提高能力,激發興趣
在探究方程的意義時我特意給學生提供操作天平平衡的不同材料,讓學生分組實踐,通過操作、觀察天平的狀態得到許多不同的式子,由于材料不同,每個組所得的式子也不同,有的全是已知數的式子,有的是含有未知數的式子,多種多樣的式子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激發學生觀察興趣。
三、實際運用,升華提高
在練習設計中由易到難,由淺入深,使學生的思維不斷發展,使學生對于方程意義的理解更為深刻,特別使讓學生自由創作方程這一練習題,既讓學生應用了知識又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
本課時教學設計,改變了傳統學習方式,利用課本的靜態資源通過現代化教學手段,把數學情景動態化,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體現了以學生為主,讓學生獨立思考,不斷歸納,把學生從被動地接受知識轉為自己探究,為學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空間。在學習中體會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在獲取知識的同時,情感態度,能力等方面都得到發展。當然這節課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對等式與方程的關系突出得不夠,讀學生“說”的訓練不夠,應該給學生更多的表述的機會。
《方程的意義》教學反思10方程的意義這部分內容是學生初步接觸了一點代數知識之后進行教學的,重點是“方程的意義”。設計的意圖是想通過觀察天平“平衡現象→不平衡到平衡→不確定現象”三個直觀活動,抽象出相關的數學式子,再通過觀察這些數學式子的特征,抽象出方程的概念,即由“式子→等式→方程”的抽象過程,然后通過必要的練習鞏固加深對方程概念的理解和應用。因此本課設計了活動探索、自主分類、抽象概括、靈活運用4個環節,讓學生通過觀察、分析、抽象、概括,建立起方程的概念,明確方程與等式的關系。
根據兒童思維發展的遞進性,設計了三個層次的活動,一是通過學生觀察,抽象出相應的數學式子,建立起“平衡—相等、不平衡—不相等”的概念;二是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使不同能力的學生都得到有效發展;三是引導學生對“等式”觀察,將等式分為“含有未知數”和“不含未知數”兩類,然后抽象出方程的概念。最后通過判斷與獨立創作方程兩個學生活動,進一步理解了方程的意義,明確方程與等式的關系。教學實施中的不足之處:教師在教學中用語不夠準確精練,對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指導欠缺,對學生的發言教師傾聽程度不夠,未能很好把握課堂教學中生成的課堂教學資源。
【《方程的意義》教學反思】相關文章:
簡易方程教學反思12-26
簡易方程教學反思【薦讀】12-26
《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教學反思04-19
最新分式方程教學反思范文(精選12篇)12-24
實際問題與一元二次方程教學反思04-28
課后的教學反思04-12
iuü的教學反思10-21
松鼠的教學反思04-28
《加減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組》教學反思12-28
角的度量教學反思05-11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 上一篇:學期末自我總結800字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