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我的朋友教學設計
她是我的朋友課文通過對阮恒獻血時神情、動作的細致描述,生動地展現了他為救朋友而無私奉獻的優良品質。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她是我的朋友教學設計,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⒈深入閱讀課文,進一步理解課文主要內容,通過抓住阮恒獻血時動作、表情的語句的理解,體會阮恒無私奉獻的品格。
⒉能感情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指導學生用自己提問題、自己解決問題和合作交流的方法讀懂重點語句,進而讀懂課文。
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深入學習課文,感受朋友真摯的友誼,樹立正確的友情觀。
二、教學重、難點:
體會描寫阮恒獻血時的動作、表情的語句,了解他當時的`復雜心情。繼續練習抓住課文的主要內容。
三、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四、教學過程:
㈠復習導入
⒈師:今天我們繼續來學習27課《她是我的朋友》(板書課題,齊讀)
⒉師: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誰能來說說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一件什么事?
(復習課文的主要內容,板書)
⒊抓關鍵詞,了解危急
師:在第一部分中,我們知道了什么事情“迫在眉睫”?為什么會“迫在眉睫”呢?(結合課文的句子復習)
(理清事情起因和所面臨的嚴峻情況,明白給小姑娘輸血是救命的關鍵,是刻不容緩的。)
⒋、(過渡)師:情況萬分緊急、輸血迫在眉睫,在這緊要關頭是誰挺身而出,主動獻血?——阮恒。
㈡探究體驗,朗讀感悟
⒈學習阮恒獻血前的動作表情的語句
①師:對,他就是阮恒,他獻血前是什么樣的動作表情呢?誰來找出這句話?
(出示課件“一陣沉默之后,一只小手顫抖地舉了起來。忽然又放下去,然后又舉起來”)
②師:全班同學把這句話齊讀1遍
③質疑。師:讀了這句話,你們有什么疑問嗎?
(學生可能會提出這樣的問題:他為什么“顫抖”地舉起手?為什么“沉默”后再舉?他為什么舉了又放下去,又舉?等)
④師:同學們真會提問題。提了問題之后咱們必須來解決。小組合作先把這句話讀一讀,邊讀邊想一想,小組交流。
⑤誰來說說,你剛才讀懂了哪個問題?(小組匯報,解決學生提出的問題)
⑥指導把阮恒矛盾、緊張的心情讀出來。
⑦(小結)師:剛才我們通過讀發現了問題,又通過朗讀、思考、討論、交流解決了問題。接下來,我們再來看看阮恒輸血時又發生了什么事。好嗎?
⒉學習阮恒獻血時的動作表情的語句
①師:找出描寫阮恒輸血時的部分(8——11自然段),大聲響亮地把它讀一讀。
(學生讀課文)
②師:你能找出描寫阮恒動作表情的句子嗎?(課件出示學生找到的句子)
③通過朗讀、思考、討論、交流,小組合作探究感受悟描寫阮恒獻血時的動作表情的語句
課件:出示學習方法:⑴讀:讀出你想交流的描寫阮恒表情、動作的句子;⑵想:從阮恒的舉動中,你讀懂了什么?⑶說:阮恒當時心里是怎么想的?⑷讀:再根據阮恒的心情好好地讀。
④分組匯報交流,指導朗讀感悟
⑤小結:剛才我們學習的這部分是描寫阮恒輸血時的部分,通過他的動作、神態,我們可以體會到他由開始的緊張、矛盾,變成后來越來越深的痛苦,最后又恢復平靜這樣的心情。我們把這部分連起來,有感情地讀一讀。(全班齊讀)(結合板書)
⒊精讀阮恒獻血的原因(12——14自然段)
①師:自由讀,用簡練一兩句話說說這段講什么。(阮恒說他獻血的原因是因為“他是我的朋友”。)
②師:這也是文章的題目。同學們,假如你是阮恒,遇到了相同的情況,你會這樣做嗎?生答略。(使學生明白這就是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
③把后三段多讀幾遍,深入體會阮恒無私奉獻的精神。(生讀)(指名讀)
④配上音樂,教師用語言進行熏陶感染:“小阮恒的鮮血流入了小女孩的身體內,她慢慢地睜開了眼睛,她第一眼看到的就是她的朋友。是朋友將她幼小的生命挽回,是朋友讓她感到了這世界的溫暖,是朋友使阮恒勇敢地舉起了手,是朋友使他有了戰勝面臨死亡的勇氣。他們的手緊緊地握在了一起。想一想,假如你是文中的醫生,是站在旁邊的的孤兒,是蘇醒過來的小女孩,你會對阮恒說些什么?
⑤結合實際,讓學生談談自己是怎樣對待朋友的?
⑥播放周華健的《朋友》,讓學生再一次在歌聲中領悟朋友真摯的感情。
㈢總結全文,升華感情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老師高興地看到了,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收獲,每個人都受益匪淺。我們不僅認識了一位可親可敬的小男孩阮恒,而且懂得了朋友的真正含義。另外,課文通過對阮恒獻血時神情、動作的真實描述,生動地展現了他為朋友而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今后我們再學習寫人記事的文章時,要注意抓住人物的語言和動作,從中感受人物復雜的心理活動,并把這種方法運用到今后的寫作當中去。
【她是我的朋友教學設計】相關文章:
1.《她是我的朋友》說課設計
2.她是我的朋友教學設計范文
3.語文三年級她是我的朋友說課設計
4.人教版語文她是我的朋友說課設計
5.人教版語文三年級她是我的朋友說課設計
6.英語作文我的朋友
7.我的朋友普通話測試話題
8.我的朋友普通話作文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 上一篇:有關春曉的優質教學設計案例 有關春曉的優質教學設計及反思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