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个暂时没有积极的心态,不是消极地等待有了一个好的心态后再去行动,而是先按照一个心中的榜样去行动,照着榜样的样子去做,有了积极的行动,必然反过来促使积极心态的形成。要知道,心态是紧跟行动的。
(二)怀着必胜信心运动
心存疑虑,必然失败。相信胜利,方能成功。相信自己能克服困难的人,在他身上必然会产生强大的力量。当你用积极的心态、必胜的信念去创业的时候,你就已经开始成功了!
(三)对人、对社会心存感激
在日常生活中,凡是心态不好的人常常在抱怨:父母抱怨孩子不听话,孩子抱怨父母不关心,丈夫抱怨妻子不温柔,妻子抱怨丈夫不体贴,领导抱怨下级不尊重,下级抱怨领导不理解。这些人对生活、对社会、对他人不是感激,而是抱怨。实际上,若换一种心态,你就会发现,身边的人、身边的事都是非常美好的。要知道,一个流泪的人是看不见星火的,要想改变别人,首先得改变自己。
(四)学会称赞别人
莎士比亚曾讲过这样一句话:“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的阳光。没有阳光,我们就不能生长。”心理学家威廉姆.杰尔士也说过:“人性最深切的需求是渴望别人的欣赏。”邱吉尔也说过:“你要别人具有怎样的优点,你就要怎样地去赞美他。”当然,我们对人的赞美,是实事求是的,而不是夸张的;是真诚的,而不是虚伪的。这样,由于大家相互赞美,慢慢地,大家都有了一个积极的心态。
(五)学会微笑
微笑是上帝赐给人类的专利,面对一个微笑的人,你会感到他的自信、友好。同样,这种自信与友好也反过来感染自己,使自己也产生自信与友好。正如英国谚语说的“一副好的面孔就是一封自荐信。”如果我们想获得一个积极的心态,获得创业的精神力量,就学会微笑。
猜你也喜欢:跨越高考,收获成功(高考,审题,题目,收获,分步) 终
跨越高考,收获成功(高考,审题,题目,收获,分步) 终于到了要收获的季节,此时高考带给我们的不应只是压力,而更多的应是即将收获的喜悦,高考将是我们辛勤和汗水转化成的巨大能量的释放,也将是我们每个人超越自我的勇气的回报,我们向往高考,我们将在高考中收获欣喜,收获成功。
几点特别提示
一、充分准备(考前知识技能、方法策略、心理物质等准备)
1、全局智慧,对症下药;(高屋建瓴、运筹帷幄,不与别人攀比)
2、计划用时,忙而不乱;(临近高考,你做的应是最重要的)
3、扬长避短,学会放弃;(要果断放弃“第三类问题”,抓住第二类问题)
4、动笔思维,集中注意;(多动笔,勤思考,注意力集中才是高效的学习)
二、沉着应考(应考提示)
1、提前到场,带齐物品(以免慌乱)
2、净化思维,排除杂念(不想与本科考试无关的事情,也不要把注意力放在某些具体的知识点或题上)
3、从容入场、融入考试(进入考场熟悉一下环境或向外远眺,发现亮点,稳定情绪)
4、浏览试题,心中有数(按程序做好每一步,不要因为题目出乎意料影响情绪)
5、易题铺路,三轮解题(第一轮稳答容易有把握的题目;第二轮查漏补缺;第三轮变换思路,策略得分。总体先易后难,不断扩大战果)
6、控制节奏,合理用时(有效地利用时间、克服错误的心理指向,不求草草答完)
7、认真审题,注意隐含(强化审题意识和警觉意识,克服定势,领会意图、分析隐含、找准题眼、看清要求和说明)
8、类比联想,突破障碍(要做到平时学有所用,联想原型,合理迁移)
9、重视分解,分步得分(强化得分意识,对于自己不会或不全会的题目分解为小问题,分步解答)
10、科学检索,战胜遗忘(利用学科知识体系或相关的知识点进行检索)
11、立足常规,规范解题(卷面整洁不乱划,突出要点宁多勿少、常规解法)
12、一次成功,注意复查(立足一次成功,重点涂卡错位、笔误等低级错误)
13、适时调整,集中注意(敢于休息30秒钟,放松调整,不要在乎别人)
14、尽快离场,勿对答案(善于及时遗忘,全力以赴准备下科)
15、听清要求,以防犯规(防止无意犯规,因小失大)
16、总揽全局,坚持始终(不要因为某一科或某一两个题目没有答好而影响高考,坚持就是胜利。)
特别提示:审题、涂卡、演算、复查。 猜你更喜欢:道士塔(2)(斯坦,经卷,中国,文物,敦煌)
道士塔(2)(斯坦,经卷,中国,文物,敦煌)
蒋孝琬长得清瘦文弱,湖南湘阴人。这个人是中国十九世纪后期出现的买办群体中的一个。这个群体在沟通两种文明的过程中常常备受心灵煎熬,又两面不讨好。我一直建议艺术家们在表现中国近代题材的时候不要放过这种桥梁式的悲剧性典范。但是,蒋孝琬好像是这个群体中的异类,他几乎没有感受任何心灵煎熬。
斯坦因到达新疆喀什时,发现聚集在那里的外国考古学家们有一个共识,就是千万不要与中国学者合作。理由是,中国学者一到关键时刻,例如,在关及文物所有权的当口上,总会在心底产生“华夷之防”的敏感,给外国人带来种种阻碍。但是,蒋孝琬完全不是这样,那些外国人告诉斯坦因:“你只要带上了他,敦煌的事情一定成功。”
事实果然如此。从喀什到敦煌的漫长路途上,蒋孝琬一直在给斯坦因讲述中国官场和中国民间的行事方式,使斯坦因觉得懂这些比再读几个学位更重要。到了莫高窟,所有联络、刺探、劝说王圆?的事,都是蒋孝琬在做。
王圆?从一开始就对斯坦因抱着一种警惕、躲闪、拒绝的态度。蒋孝琬蒙骗他说,斯坦因从印度过来,是要把当年玄奘取来的经送回原处去,为此还愿意付一些钱。王圆?像很多中国平民一样,对《西游记》里的西天取经故事既熟悉又崇拜,听蒋孝琬绘声绘色地一说,又看到斯坦因神情庄严地一次次焚香拜佛,竟然心有所动。因此,当蒋孝琬提出要先“借”几个“样本”看看时,王圆?虽然迟疑、含糊了很久,但终于还是塞给了他几个经卷。
于是,又是蒋孝琬,连夜挑灯研读那几个经卷。他发现,那正巧是玄奘取来的经卷的译本。这几个经卷,明明是王圆?随手取的,居然果真与玄奘有关。王圆?激动地看着自己的手指,似乎听到了佛的旨意。洞穴的门,向斯坦因打开了。
当然,此后在经卷堆里逐页翻阅选择的,也是蒋孝琬,因为斯坦因本人不懂中文。
蒋孝琬在那些日日夜夜所做的事,也可以说成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破读,因为这毕竟是千年文物与能够读懂它的人的第一次隆重相遇。而且,事实证明,蒋孝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广博的知识、不浅的根底。
那些寒冷的沙漠之夜,斯坦因和王圆?都睡了,只有他在忙着。睡着的两方都不懂得这一堆堆纸页上的内容,只有他懂得,由他作出取舍裁断。
就这样,一场天下最不公平的“买卖”开始了。斯坦因用极少的钱,换取了中华文明长达好几个世纪的大量文物。而且由此形成惯例,其他列强的冒险家们也纷至沓来,满载而去。
有一天王圆?觉得斯坦因实在要得太多了,就把部分挑出的文物又搬回到藏经洞。斯坦因要蒋孝琬去谈判,用四十块马蹄银换回那些文物。蒋孝琬谈判的结果,居然只花了四块就解决了问题。斯坦因立即赞扬他,这是又一场“中英外交谈判”的胜利。
蒋孝琬一听,十分得意。我对他的这种得意有点厌恶。因为他应该知道,自从鸦片战争以来,所谓的“中英外交谈判”意味着什么。我并不奢望在他心底会对当时已经极其可怜的父母之邦产生一点点惭愧,而只是想,这种桥梁式的人物如果把一方河岸完全扒塌了,他们以后还能干什么?
由此我想,对那些日子莫高窟里的三个男人,我们还应该多看几眼。前面两个一直遭世人非议,而最后一个总是被轻轻放过。
比蒋孝琬更让我吃惊的是,近年来中国文化界有一些评论者一再宣称,斯坦因以考古学家的身份取走敦煌藏经洞的文物并没有错,是正大光明的事业,而像我这样耿耿于怀,却是“狭隘的民族主义”。
是“正大光明”吗?请看斯坦因自己的回忆:
深夜我听到了细微的脚步声,那是蒋在侦察,看是否有人在我的帐篷周围出现。一会儿他扛了一个大包回来,那里装有我今天白天挑出的一切东西。王道士鼓足勇气同意了我的请求,但条件很严格,除了我们三个外,不得让任何人得知这笔交易,哪怕是丝毫暗示。
|
- 上一篇:贵州企业家创始人,怎样夸企业家成明星了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