烦恼,永远是寻找幸福的人命中的劫数。我赞同这种观念,我试着别人的经验,把心静下来,什么不去想,就可以没有烦恼。可是没有得预计的结果.但在一篇佳文<<站在烦恼里仰望幸福>>中找到了答案.
有人把寻找幸福的人分为两类。一类像在登山,他们以为人生最大的幸福在山顶,于是气喘吁吁,穷尽一生去攀登。最终却发现,他们永远登不到顶,看不到头。他们并不知道,幸福这座山,原本就没有顶,没有头。另一类也像在登山,但他们并不刻意登到哪里。一路上走走停停,看看山峰,赏赏虹霓,吹吹清风,心灵在放松中得到自足。尽管不得大愉悦,然而,这些琐碎而细微的小自在,萦绕于心扉,一样芬芳身心,恬静自我。这种比喻是有理伦依据的.
有的人本来很幸福,看起来却很烦恼;有的人本来该烦恼,看起来却很幸福。活得糊涂的人,容易幸福;活得清醒的人,容易烦恼。这是因为,清醒的人看的太真切,一较真儿,生活中便烦恼遍地;而糊涂的人,计较的少,虽然活得简单粗糙,却因此觅得了人生的大境界......人奋斗一辈子,是为了实现生命最大的价值,即挣得个终日快乐.
爱情,是这个世界永恒的让人永不厌倦的主题,泪也无悔,累也无怨。为爱牵肠挂肚,为爱吃醋酸心,为爱苦苦等待,而这些过程却是每个人都不愿意拒绝的幸福中的风景。当爱情在家庭的境遇里升华为亲情,老公/老婆的贴贴,包容,呵护,儿子/女儿的孝顺,乖巧,一个小窝里其乐融融,同甘苦、共患难,荣辱与共是一幅平淡平凡生活里、也是最真的幸福画面!
几乎所有的人都在追逐着人生的幸福。然而,就像卞之琳《断章》诗所写的那样,我们常常看到的风景是:一个人总在仰望和羡慕着别人的幸福,一回头,却发现,自己正被别人仰望和羡慕着。其实,谁都是幸福的。只是,你的幸福,常常感受在别人心里。
不能左右天气的阴晴,但是可以把握心情的好坏;不能预测生命的长度,但是可能拓展宽度的范畴。---载着梦远航......
幸福,是靠我们自己用心去感觉的,是靠我们自己用心去发现的。它存在我们生活空间的任何时候的任何的罅隙里,朋友,当你迷茫、当你怅惘、当你彷徨,当你踌躇的时候,不妨站在烦恼里仰望一下那些幸福的片段...
不知道当你看到身边那些或肢体不全、或大脑有缺陷的残疾人群时,他们无法过着正常的生活时,这样的一幕一幕,我总会感慨很多,感谢父母给了我健全的、健康的身体,其实这才是一个最基本的幸福的点。
从一个婴孩到一个有思想的儿童,走进无忧无虑的、不为吃、穿、住、用、行、而奔波、而忙碌、而筹划,心是白纸一样的空白,这样简单是成长阶梯里小小幸福所在。
渐渐地长大,有了自己的思维,有了自己的想法,在求知,求解,求识的天空里进取、拼搏、翅膀展开,热情如火,张扬的季节,青葱的年华里幸福像花儿一样绽放!
人的生命脆弱,短暂,我们不能左右天气的阴晴,但是可以把握心情的好坏;不能预测生命的长度,但是可能拓展宽度的范畴。所以当我们还可以去做、去说,去爱的时候,把那些烦恼抛在远处,让晴朗多一些,与人于己,让幸福一路漂流,无休无止.....
猜你也喜欢:人生的利器与僵局(的人,上司,人生,更有,下子) 这个
人生的利器与僵局(的人,上司,人生,更有,下子) 这个世界,有一类人的确嘴损,阴一句,阳一句,你还不好意思翻脸,怕显得小气,哑口无言,急在那里。若与这类人急赤白脸,就是赢了,也是输了。就这么一个陷阱,你“扑通”一声跳了进去,宽广的你,一下子便显得窄憋,而且你一认真,还会生一肚子气,重创自己。
对于这种情况,你只需冷眼冷颜,必要的时候,点上一句话,让他再不敢叨叨个没完。态度会比言语的回击更有意义,让对方丧掉气焰,灭了嚣张。看人下菜碟,本质上就是,对方摸透了你,从而无所畏惧。对方败在你的态度里,比败在你的回击里更有意义。因为,此后你会发现,你的原则和态度,才是人生真正的利器。
完美是一种包袱。
一篮子鸡蛋,你战战兢兢地守护。它若一个也不碎,就意味着你的人生要为此碎好多次,作为补偿。对这个世界太过用力,就会伤在用力上。得罪几个人,做糟糕几件事,其实没那么可怕。何必一辈子活得委曲求全?完美的危险在于,你一直在众人之上,突然有一天做坏了一点点,已失去了接受残缺的能力。这才是灭顶之灾。
完美,只会让人生陷入僵局。
有点瑕疵地活着,会让自己进退更自由。因为偶尔不完美,所以别人才会原谅你。也因为愿意追求完美,所以别人才会欣赏你。人生的轻松,有时候,就是看你为自己腾出来了多大的进退空间。
生活是一门遗憾的艺术。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原本就没有完美的生活。追求完美,但不要因此,让生命留下遗憾。
在上司面前,你拿出了什么很重要。
拿出能力是一种征服,献媚则是一种投降。有的人,觉得自己投怀送抱,是换一种方式征服上司。是的,可以这么理解。因为,在没有尊严的人那里,原本就没有投降。从本质上,上司会看不起这一类人,其他的人也会同感。问题是,这类人本身并不会在乎谁看得起看不起,从领导那里得到好处,胜过所有的品头论足。
实用主义哲学,一般不在精神层面上考虑问题。在他们看来,只要能得到,可以不惜动用一切手段。不要在这样的人面前谈崇高的东西,就像不能跟流氓谈感情一样。
无论是谁,都喜欢有完整人格尊严的人。上司也一样。所以,你最好用能力征服他。再不济,用踏实、勤奋或者实诚来安妥他。这样,不用巴结吹捧,在他的心底里,也都会有你的一席之地。一个人,呈现给上司最合适的感觉是:你是那么有能力,又是如此不浅薄。
人生如果没有跌落,就不会看清一些东西。只有什么都不是了,才可以彻底感知人世的冷暖。好多人一下子散了,好些面孔一下子陌生了。你发现,比生活变得更快的,永远是人心。你也许会伤心一阵子。但生活以这样的方式,为你留下了这一辈子最值得交往的人。得到一个最真的人,比身边簇拥一帮虚情假意的家伙,更有意义。
当然了,即便一个人也没有为你留下,你也没必要悲伤。一个势利的世界,自会豢养出势利的人心。如果,他在走的时候,没有在你身上踏上一脚,说明对方还有着最后的善良。人走茶凉不怕,怕的是还要落井下石。
去珍惜那个最后留下来的人。然后,平静地告知自己,这个世界,无论是谁,可以相帮,但绝不依赖。
猜你更喜欢:偈子(菩提树,万物,明镜,道德经,自己的)
身是
偈子(菩提树,万物,明镜,道德经,自己的)
身是菩提树,
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
勿使惹尘埃。
知道这四句话是因为一个佛教故事,后来才知道这个故事来源于《六祖坛经》,故事是怎样的我就不赘述了。有必要提一下的倒是另一个与之相对的偈子:
身非菩提树,
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
何处惹尘埃。
后者在境界上要高出前者很多,所以很自然地就把前者当成了一个嘲笑的对象——多少年来一直这样。只是近来常常梦见这前面的四句话,原因并不了然,只是猜想和自己的境遇有关。
想起了《道德经》中“有”和“无”的概念,前者说的侧重于“有”,而后者则侧重于“无”,世间万物都是“有”“无”的构筑,偏离了哪一方万物都不能再称之万物!
|
- 上一篇:内心纠结的图片 表情包,所有的烦恼,都是源于内心的贪婪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