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泡妞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我们为什么而读书
日期:2018-11-30 01:28:13    编辑:熊底昱    来源:互联网
我们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为什么会这样    文/陈向东    我们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有其固定的形态,
我们为什么会这样

  我们为什么会这样
  
  文/陈向东
  
  我们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有其固定的形态,但却是习惯的集合体。有现实生活的习惯、感性生活的习惯、还有思维习惯,这些习惯系统化地构成了我们的喜怒哀乐,让我们走向自己的命运。不管最终命运如何,我们都无法抗拒。
  
  习惯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不同人的理解会有不同,回答也自然会不太一样。但大凡做出来一些事情的人的回答都会有些类似。近年畅销的《罗马人的故事》提及的古罗马著名政治家西塞罗说:“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对力量的描述更加深入人心,沁人心脾,脍炙人口。“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也就是说,决定我们每个人命运的真正的王者居然是我们身上的习惯。坏习惯多,就会有糟糕的运程和痛苦的生活;好习惯多,就会有亨通的前程和幸福的生活。
  
  我相信我们都能够意识到习惯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每天都会读到不少关于习惯的“心灵鸡汤”,我们也会对我们的孩子进行很多关于如何养成习惯的教育。不过,我想有三个困惑我们的问题:第一,既然我们都知道习惯的重要,为什么人和人之间仍然会有差异?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有人优雅,有人懦弱?第二,对于企业而言,习惯是否同样重要?有的企业成功?有的企业失败?有的企业发展,有的企业挣扎乃至消亡?第三,对于社会而言,习惯是否仍然重要?有的社会和谐,有的社会动荡?有的社会祥和,有的社会不安?
  
  读完了查尔斯?杜希格的《习惯的力量》后,我找到了对上述三个困惑的解答,同时,这本书可以给我们不少的力量,让我们更加懂得习惯的力量,让我们更加懂得我们自己,让我们更加懂得企业,让我们更加懂得这个时代和这个社会。
  
  我们自己如何改变
  
  我们之所以会是我们目前的样子,全是因为习惯的力量。我们每个人似乎都懂得习惯的重要性;似乎都懂得良好的习惯会有好的美德和成就;似乎都懂得要想做得更好,就得在好习惯的养成上下足功夫。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总会有两组斗士,另一组斗士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好习惯,一组斗士是人们通常认为的坏习惯。我们成长的衡量和评判标准就是能否要更多地训练、指导、培养、激励、留引拥有好习惯的那组斗士,同时能否要尽可能地打击、呵斥、阻止、隔绝、消灭染上了坏习惯的那组斗士。每个人都会有偷懒的时候,每个人都有被激怒的时候,每个人都有失态的时候,有所不同的是,优秀的人总会迅速地从偷懒中走出来,更多的时间去努力和发奋;总会迅速地从愤怒中走出来,更多的时间去感恩和感激;总会迅猛地从疯癫中走出来,更多的时间去反省和思考。
  
  “每天有数百种习惯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指导着我们早上如何穿衣,如何与孩子说话,晚上如何入睡。习惯影响着我们午餐吃什么,如何工作,是否锻炼或者下班后是否喝啤酒。”当我们感觉到我们做了一件特别棒的事情时,要知道是因为这个成功的背后的好习惯;当我们感受到我们做了一件受人尊重的事情时,要知道这份尊重的背后的好习惯;当我们感受到我们的生命特别有意义的时候,要知道这份有意义的背后的好习惯。我们每天的工作与生活都需要我们做出很多选择,而这些选择其实都是习惯的结果。以至于有人甚至鼓吹说,如果你的习惯对了,你就会无所不能。我们可以静下来好好观照一下自己:早上醒来后,我们是继续在床上迷糊一会,还是会立即起床?起床后,我们是直接回复邮件,还是先洗脸、刷牙,还是先到厨房吃一个甜点?吃完早餐后,我们是发呆,还是看会儿报纸,还是和父母、孩子聊会儿天,还是去健身,或者去上班??不少人可能认为这些都是很小的事情,不少人也可能认为这些只不过是小小的决策,殊不知这些都是习惯,而恰恰是这些貌不惊人的习惯,累加累积、聚集聚和,从而决定着我们后来要走的路。如同英国古戏剧家德莱顿所说:“所有的习惯以不可见的程度积聚起来,如百溪汇于川,百川流于海。”如同英国法律史学家梅茵所说:“习惯是一条巨缆,我们每天编结其中一根线,到最后我们无法弄断它。”
  
  如果我们自己想要改变,我们就得从我们的习惯开始,就得从我们的习惯着手。习惯一旦形成,就会非常强大,因为它会促生神经渴求。作者在书中写道,习惯之所以出现,是因为大脑一直在寻找可以省力的方式。习惯的诞生有三个重要的步骤:第一,暗示。存在一个暗示,能够让大脑进入某种自动行为模式,并决定使用哪种习惯;第二,惯常行为。存在一个惯常行为,可以是身体方面的,也可以是思维或情感方面的;第三,奖赏。存在一个奖赏,让大脑辨别出是否应该记下这个回路,以备将来之用。慢慢地,这个由暗示、惯常行为、奖赏组成的回路变得越来越自动化,线索和奖赏交织在一起,直到强烈的参与意识和欲望出现。所以,如果我们要想改变旧有的习惯,描述起来很简单,但实际改变起来却往往非常艰难。比如说,戒烟、戒酒、戒掉暴饮暴食和其他顽固的习惯是“小菜一碟”,但真正的改变需要我们去了解驱动自己产生这样行为的神经渴求,并且改变任何习惯都需要决心才行。
  
  朋友们,你想做出改变吗?你要做出改变吗?你会为改变而舍得付出吗?那么请记住,需要决心。只有决心才行!1994年哈佛大学对大幅改变自己生活的人进行了研究,发现不少人的改变是因为遭遇了个人悲剧,比如遭遇离婚、失去父母、丧子之痛、身患重病等。我们要改变,就得拿出改变的行动计划和方案才行,然后就是坚持、坚持、坚持!
  
  最后,我们还要记住的是,习惯不能被消除,只能被替代。只有当好的习惯足够对我们有奖赏,足够有神经渴求时,好的习惯才能被塑造出来。如果我们保持一定的暗示和奖赏,就会慢慢植入一种新的惯常行为。不过这还不够,我们还要相信这种改变。如果有可能,最好融入一个社团或组织,形成信仰,改变就会真正成为现实。
  
  企业如何改变
  
  《基业长青》中探讨了不少优秀的企业,我们不难发现这些企业有很多的共性,而不少的共性与企业的核心习惯有关。核心习惯具有引起连锁反应的能力,当它们扩散到整个企业时,会引起连锁反应,导致其他习惯随之改变。也就是说,核心习惯在重塑商业形态和生活方式上更有影响力,影响着人们的工作、饮食、娱乐、消费和沟通方式等。所以,如果一家企业要想做出改变,第一步必须要找出自己企业的核心习惯,然后在改变核心习惯上着手,其他习惯也就会受到影响。也就是说,企业不需要做对每一件事情、解决每一个问题,而是要辨别出最重要的优先因素,并将其作为有力的杠杆。比如,不少人减肥多年没有成效,但却在自己的工作效率提高,同时又能够准时下班回家和家人共进晚餐的情况下,发现自己居然不知道从什么时间开始体重在下降,居然减少了40公斤。作者写道:“研究发现,当人们开始养成运动的习惯时,即使一周一次的运动,他们也会不知不觉地改变其他与之无关的行为模式。通常说来,做运动的人们吃得更香,工作更有效率,更少吸烟,对同事和家人更有耐心,而且更少使用信用卡,压力也更小??运动就是引起广泛变化的核心习惯。”同样,对于企业而言,找到最重要的核心习惯,就是找到了改变企业的最好着力点。
  
  优秀的企业需要激发让自律成为习惯的特质。“当被要求去做一些需要自我克制的事情时,如果参与者认为这是个选择或者因为可以帮助别人而让自己开心,那用到的意志力就会少很多。如果他们感到自己没有自主权,只是单纯地接受命令,他们意志力消耗的速度就会加快。”赋予员工多少支配感,员工就能够在工作中表现出多少自律性。也就是说,仅仅赋予员工一种有所掌控、拥有真正决策权的感觉,就可以使员工将更多精力和心思投入到工作中。当自律变成习惯时,员工才可能静静地倾听顾客的要求,接受顾客的抱怨,用行动来解决问题,向他们致谢,然后耐心解释问题的原委。这样,企业才能够打动顾客,提供更好的服务。
  
  优秀的企业会把危机当作转机,会把危机当作机会。来自外部的尖锐的批评都不是坏事,而是企业提升自我的一个开始。很多时候,企业内部清楚这些问题的存在,也在尝试解决这些问题,但总是失败。很多时候,人们需要逆境的鞭策,而企业的这些危机就是巨大的逆境,却能给企业一个机会重新审视这一切。
  
  最好的营销是能够预测、计算甚至操纵消费者的营销,而这所有的一切也是基于对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洞察。在《习惯的力量》里,有让我感兴趣的两个案例:第一个案例说的是20世纪40年代处于二战中的美国政府游说本国民众接受动物内脏的故事;第二个案例是DJ说服听众喜欢听《嘿呀》的故事。我想说的是,完全可以说,读懂、读透这本书,你也就掌握了真正的营销秘籍。
  
  社会如何改变
  
  社会的任何可能的改变都孕育在可能的社会习惯的改变之中。在当今中国,民众的社会交往习惯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历史巨变,特别是微博和微信这两个具有媒体属性的载体的出现,使得人和人之间的联系、沟通、交往和交际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不妨回顾一下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对于运动的三个过程的描述:运动的起因是友情或者亲密的熟人之间的牢固的联系所形成的社会习惯。运动的发展在于群体的习惯,以及社区与党派之间的脆弱的联系。而运动的持续在于运动领袖让参与者形成了新的习惯,树立了新的认同感和主人翁感。
  
  作者在书里详尽描述的蒙哥马利公交车抵制事件的确发人深省。“研究表明,当看到一个陌生人受伤时,人们可以冷眼旁观,但是当一个朋友受到屈辱,我们心中的愤怒就会战胜内心的惰性,让抗议行动顺利地组织起来。”同时,“当友谊的强联系和同伴的压力的弱联系相融合,它们就能够创造出惊人的能量。这时候,大范围的社会变革就发生了。”而今天,微博和微信很容易构建强联系和弱联系,如果政府相关部门在处理一些投诉和恶性事件时把握不好标准和尺度,后果就可想而知。基于这些考虑,我想这也是一本政治家或者政客们值得一读的书。
  
  最后,我还想说的是,《习惯的力量》确实是一本好书,无论对于个人习惯的改进,对于企业文化的优化,还是对于政府进行社会管理服务的提升,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借鉴和参考价值。在这里,我还是想引用书里的两段话作为本篇文章的结束。
  
  我们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有其固定的形态,但却是习惯的集合体。有现实生活的习惯,感性生活的习惯,还有思维习惯。这些习惯系统化地构成了我们的喜怒哀乐,让我们走向自己的命运。不管最终命运如何,我们都无法抗拒。
  
  2005年,作家华莱士在对一群毕业生演讲时说:“两条小鱼在游泳,恰巧看到一条大鱼在朝着另一个方向游去。这条大鱼对小鱼点头致意说,早上好,孩子们,今天的水怎样啊。两条小鱼继续往前游了一点,最后其中一条看着另外一条说,水是什么东西啊?”??水就是习惯。我们每天都被不假思索的选择和无形的决定包围着,而你只要看看它们,你就会发现它们。

    为什么你至今还是小职员 你为什么一直没有成就 为什么你不够优秀

猜你也喜欢:内部反腐:企业家要
内部反腐:企业家要找到吹口哨的那个人(微软,的人,上市公司,法案,软件) 内部反腐

  发现问题并及时揭露企业内部腐败问题的人就是“吹口哨人”。企业家要找到那个吹口哨的人

  微软内部的窃案

  你知道谁是比比尔.盖茨和鲍尔默更聪明的人?至少,芬兰人芬尼.康缇宁应该算一个。

  2005年1月28日,微软前雇员康缇宁向法院认罪,承认与其他三人组成大规模盗版软件的团伙,在2001年4月至2002年11月期间,通过偷窃软件赚取了数百万美元的犯罪事实。现年36岁的康缇宁承认犯有一项邮寄诈骗罪和与洗钱有关的四项罪名。

  康缇宁原来是微软一个部门的助理。他在微软工作一年多的时间里,通过销售价值700万美元的软件为个人谋利230万美元。这些软件包括零售价为1.5万美元的“SQLServer2000”服务器软件。他利用微软内部定购计划获得了这些软件,然后销售给俄勒冈州和佛吉尼亚州的不法批发商。这个犯罪团伙修改了订购系统防止交易通知单送到他们的上司手里。

  康缇宁也很懂得投资,他把从微软骗来的财产很多用于购买房产、金条、银条,以及一辆2003年款丰田Highlander汽车、一辆2002年款HONDACIVIC汽车。他从这些有眼光的投入中获得了不小的收益,现在则是最多15年的刑期。

  这个案子是2002年以来微软雇员滥用内部订购系统进行犯罪的几个案件之一。微软虽然已经雇用了调查人员并且升级了内部订购系统以防止再发生类似的诈骗案件,但也很难完全防止类似事情再次发生。成百万美金的公私财产还会因为公司内部职员超脱于内部监管系统之上而流入私人腰包。

  2000年,由于接连爆出安然、世通和其它公司的丑闻,美国政府通过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要求对各上市公司进行全面治理。这已经使得各个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系统费用逐年高起,令很多上市公司不堪重负。通用电气于近日宣布,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致使它在执行内部控制规定上花费了3000万美元。美国Foley&Lardner律师事务所2004年5月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超过100家接受调查的上市公司中,约有20%的公司因法规负担加重而考虑退市。该调查还指出:“自《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出台至2003年底,因实施公司治理改革,一家年收入在10亿美元以下的公司,其作为上市公司的平均成本增加了130%。” 猜你更喜欢:奔逐(自己的,鼻涕
奔逐(自己的,鼻涕,的人,的是,方向)

中考的体育考试曾经是不少人的噩梦,我依稀记得,为了拿到那微不足道的一两分而奋不顾身的场景。

不巧的是,考试前的一周,我患上了严重的感冒,挥之不去的鼻炎也复发了,但还是得每天早起晨练,掩着鼻子,吸着鼻涕,一晃一晃的跑着。

考试的天数越来越近,流鼻涕的现象还是如蛆附骨,纸巾成为了我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考试前,我尚抱着博一下的想法,拒绝了缓考的选项。

我的同学特意带上一罐红牛,三四个人争着要上去蹭一口,我也略带期望地等着。轮到最后的我时,我高举着红牛罐,几点液体滴入我的嘴里。我叹了口气,一声不吭地把垃圾收到自己的袋子里。

一千米赛跑如期进行,偌大的运动场,蜂拥的人群,十六个在跑道上紧绷神经的学生,上演着一副几年来相同的场景。

第一圈的时候,我的鼻涕已经无可遏制地流了出来,我不时用手用力地抹一下。可是没有用,更多的粘稠物从发红的鼻子中流出。那时候,班里的女生纷纷地在终点处加油,每一次经过那里,我便忙乱地用手掩住鼻孔。

第二圈的时候,我的手沾满了恶心的鼻涕,更多的鼻水遏制不住地如洪流般挂在鼻尖下,双腿的麻木和不通畅的呼吸已经让我顾及不了过多的东西。我已经是处在队伍的倒数第二了。

再一次路过女生加油处,我听闻见他人的鼓励,有对我的,格外响亮的是对我身后的那人。于是乎,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背后的人拼命一般超越了我。

我听到教官在面前读报秒数,女生在大声加油,我知道还有机会,哪怕已经是最后一名。教练大叫:“快跑还有三秒。”是的还有三秒,体育就能完美收官。身前的那一人抵达终点,猛地,加油声就停止了,留下最后还在奔逐的满脸鼻涕的我。

我没有达到满分,气喘吁吁地跑到终点时,不偏不慢地超过了两秒。唯一一个没有达到满分的人。我的手上,脸上,衣服上,显得肮脏不堪。

顷刻间,难以忍受的鼻涕如蜈蚣般爬出,源源不断,不能制止。我听到有人在指责我:为何不再跑快点,那样我们这一组便全是满分了。

我知道他在关心,但对象不是我,而是整组的综合成绩。我嘲讽地想:如果现在不断地从鼻子里冲出来的是鼻血,你还能这么大义凛然吗?

大家都一哄而散了,我佝偻着腰,眼睛充红,蹒跚地趴在洗手盆上,花费了五分钟把脸上、手上清理干净。出来的时候,我还是能够听到有人嘲弄我:“嘿,你的鼻屎还粘在手上呢。”

我却无以应之。这样糟糕的状况,是谁的错?谁都有错。我这样灰暗地想:但同时,谁也没错。

我弯着腰,驼着背,一瘸一拐地走回学校,鼻涕还不能自已地流着。我听到别人在热议,在欢呼,在分享自己的喜悦,但没有一个人靠近我。

时光如白驹过隙,我们从操场上脱离,转而投身到冗杂沉闷的教室中。有的时候,我会那么一瞬间地反应不过来,明明一个月前还在奋力奔跑,现在却仿佛不再需要般地把我们拘束在教室里。我很明白,因为我们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奔跑而奔跑。

我看了看在黑板前大费口舌的老师,仿佛看到那个一千米跑的教官在朝我吼叫,又看了看周围的忙碌的同学。现在,我们也不是为学习而学习,只是为了成绩罢了。

我觉得,人们从出生那一刻就开始在奔逐,往人聚拢的方向拥挤着。每个人都是这样,因为周围的人都在往那边跑,因为有人在指着那里,于是就把那里定为方向。

其实,我感觉这无异于夸父逐日。夸父向往太阳的温暖,所以他拼命朝那个方向奔逐。夸父为此而喝光了渭水与黄河,足见其跋涉之远,但最后,还是因为那个子虚乌有的目标而痛苦地渴死。

说实话,在教官大喊的时候,我尚存的力气足以坚持我最后的冲刺。但那一刻,当我从人群中脱离出来时,周围发喊的声音都消失时,我平静地盯着我的前方,那里究竟有什么呢?我看不到。于是,我的腿开始发软,迷茫地放弃了。

我还是要跟人群往那个方向走去的,我自己深刻地明白这一点,但我改变了自己的目标,不再是那么笼统地奔跑。我会拿出纸和笔积累所思所想,至少,我不会去追逐太阳,而是看到沿途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时,便自顾自地停下来,享受自己的方向所带来的生活。

  • 本类最新
  • 时尚
  • 新闻
  • 生活
  • 视觉
  • 微爱
    栏目ID=88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头条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