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企业必须保持弹性,迅速回应竞争与市场变迁;
2.持续标竿学习以达到最佳表现;
3.积极采取外包方式以达到更佳的效率;
4.为了要在竞争中维持领先地位,企业必须培养自己的核心能力,等等。
以上这些想法是对的,但只对了一半。其原因在于:
1.随着管制放宽与市场的全球化,有些竞争障碍已经不复存在;
2.定位曾一度是策略的核心,现今则因为过于静态,不再适合今天生气蓬勃的市场与快速变迁的技术,遭到扬弃;
3.根据新的交战守则,竞争者能迅速模仿任何市场定位,定位所形成的竞争优势充其量只是暂时性的事。
许多产业出现所谓的超竞争,其实是企业的自我伤害,甚至走上相互毁灭的竞争道路,但它并不是竞争变迁之下无可避免的后果。
[效率与策略的差异正日益混乱]
问题就出在人们将作业效益(operationaleffectiveness,OE)与策略混为一谈。
企业为了追求生产力、品质和速度,而孕育出许多著名的管理工具与技术,虽然改善操作方式的结果通常很惊人,许多企业却因无法把这些进展转换成持续的获利能力而沮丧。
企业的主要目标是达成良好的绩效,而作业效益和策略则是达成优良绩效的重要组成部分。问题是,效益与策略的运作方式并不相同。
企业能在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前提是它能建立并持续与竞争者之间的差异。它必须给客户更高的价值,或以更低的成本创造相当的价值,或两者兼备。卓越获利能力的算法是:提供商品更好的价值,让企业可以要求更高的产品单价,或更高的效率可导致更低的平均单位成本。
企业在成本或价格上所有差异,都是源自数百项活动的最后结果。这些活动都是为了开发、生产、销售和运送产品或服务,能否取得成本优势,就看企业在特定活动上是否能比竞争对手表现得更有效率。同样,差异性来自企业选择哪些活动,以及如何进行这些活动。
猜你也喜欢:具备10种特质的男人更易事业成功(自己的,的人,事
具备10种特质的男人更易事业成功(自己的,的人,事业,成功人士,成功)
有事业心和上进心的人。对自己的事业前途都会具有比较强烈的欲望,尤其是男人,心中的理想就是事业的蒸蒸日上,就是可以得到别人的认可,就是可以出人头地甚至可以光宗耀祖,因此,男人有企图心是事业成功的开始,只有同时具备以下特质的人才有可能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毕竟,能够取得事业成功的人都有着其成功的必然性,而一个人是不是能够做到事业有成,从他的所具备的素质条件就可以看透。
1、擅长学习并注重知识更新。我们往往有这样一种体会,那就是书到用时方恨少。而成功人士不但有比常人更强烈的学习欲望,而且学习的东西能够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的知识库,贮备充足的知识以备创业使用。
2、勤于动脑并善于钻研精通。成功人士在看到某种现象或者某些问题时,通常会比其他人多一些问号,多想一下为什么或如何解决?因此,对于成功者来讲,穷追不舍以及想方设法解开这些问号才是他们考虑的问题。
3、能够吃苦并坚信决不言弃。吃得苦中苦,方能成为人上人,不经历风雨如何见彩虹,成功人士必定经历过超越常人想象的艰苦创业的历程,这是古训也是所有成功人士完全理解并成功诠释的问题。
4、能够发现并积极把握机会。成功人士往往有比其他人更加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及时发现身边瞬间即逝的机会,并且,当机会一旦出现的时候就可以千方百计地牢牢把握,决不让机会从自己的眼皮底下溜走。
5、具有卓越的领导协调能力。但凡成功者必定会有卓越的组织和指挥能力,这些能力有的是天生的,更多的是后天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努力培养出来的,而只有天生具备卓越领导才华的人才可以驾轻就熟。
6、具备超强出众的公关能力。要做成一件事情肯定离不开政府及专业技术人员的帮助,更是离不开团队成员的鼎力支持,而事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就是能够妥善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把各方力量拧成一股绳。
猜你更喜欢:奇书散文 禅声佛语一千年 1(观音,普陀山,东海,
奇书散文 禅声佛语一千年 1(观音,普陀山,东海,舟山,散文)
禅声佛语一千年
(本文入选中国散文学会•2012《中国散文大系•旅游卷》)
一千年是什么概念?我不知道。
有偈言:“洞中一日,世上千年。”,我深以为是始作俑者糊涂之观。
清平世界,郎郎圪坤,万物吸日月精气,聚天地浪漫,均匀而行,始有今天。如此,又何来偈言所道?
2012年的第一场雪悄然飘下时,蜗居的我有幸穿越大半个中国,来到东海之滨,于一片讶然凛冽中,踏着滚滚东海水,倘祥于禅声佛语的普陀山。
普陀山,舟山群岛1390个岛屿中的一个小岛,与舟山群岛的沈家门隔海相望。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素有“海天佛国”、“南海圣境”之称。
全岛面积12.5平方公里,形似苍龙卧海。2007年5月8日,舟山市普陀山风景名胜区,经国家旅游局正式批准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普陀山以其神奇、神圣、神秘,成为驰誉中外的旅游胜地。它还是全国著名的观音道场。其宗教活动可溯于秦。从山上原始道教、到仙人炼丹遗迹随处可觅。
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年),有梵僧来谒潮音洞,感应观音化身,为说妙法,灵迹始著。唐咸通四年(公元863年),日僧慧锷大师从五台山请观音像乘船归国,舟至莲花洋,触礁,以为观音不肯东渡,乃留圣像于潮音洞侧供奉,遂有“不肯去观音”。
后经历代兴建,寺院林立。鼎盛时期,全山共有3大寺、88庵、128茅蓬,4000余僧侣,史称“震旦第一佛国”。
每年农历二月十九观音诞辰日、六月十九观音得道日、九月十九观音出家日,四方信众聚缘佛国,普陀山烛火辉煌、香烟燎绕;诵经礼佛,通宵达旦,其盛况令人叹为观止。
每逢佛事,时有天象显祥,信众求拜,灵验屡现。
绵延千余年的佛事活动,使普陀山这方钟灵毓秀之净土,积淀了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蕴。观音大士结缘四海,有句俗语叫:“人人阿弥陀,户户观世音”。
而观音信仰,已被学者称为“半个亚洲的信仰。”。
踏上普陀,正午已斜。
没有预想中的古刹拙朴,琉檐隐角,却见满山葱郁,蜿路碧绿,一缕缕山间特有的清新迎面扑来,我伸开双臂深深呼吸。
立时,从朱家尖半升洞码头出发后,被跨海快艇憋闷了15分钟的大脑,变得清晰如故。驻足四望,身后东海涌动,身前苍翠如梦,一大片峰峦丌立,几条路捉迷藏似四下伸出。
略一细看,我逐踏着油化路面的公路,盘旋而上。
此时,明亮的冬阳高悬,映照山林一片金黄。徐徐沿路漫溯,细瞧着鼎鼎大名的普陀,心里有一种朝觐的感觉。
山不太高,仰视过去,却也层层叠叠;树不算密,细瞅进去,总是枝桠茂盛;水不太深,小驻戏耍,倒也涟漪泛滥;
草不太簇,随手拨冗,喜觉轻柔清新;花不太茂,风抚云动,丌自淡香入鼻;鸟不太多,啁啾一片,恍若铺天盖地……
|
- 上一篇:基于价值链的成本管理,价值链成本管理理论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