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哪!快浇点水吧!”小和尚喊着,接着去提了桶水来。
“别急!”老和尚说:“现在太阳大,一冷一热,非死不可,等晚一点再浇。”
傍晚,那盆花已经成了“霉干菜”的样子。
“不早浇....”小和尚咕咕哝哝地说:“一定已经死透了,怎么浇也活不了了。”
“少啰嗦!浇!”老和尚骂。
水浇下去,没多久,已经垂下去的花,居然全站了起来,而且生意盎然。
小和尚喊:“天哪!它们可真厉害,憋在那儿,撑着不死。”老和尚骂:“胡说!不是撑着不死,是好好活着。”
“这有什么不同呢?”小和尚低着头。
“当然不同。”老和尚拍拍小和尚:“我问你,我今年八十多了,我是撑着不死,还是好好活着?”
晚课完了,老和尚把小和尚叫到面前问:“怎么样?想通了吗?”
“没有。”小和尚还低着头。
老和尚敲了小和尚一下:“笨哪!一天到晚怕死的人,是撑着不死;每天都向前看的人,是好好活着。得一天寿命,就要好好过一天。”
老和尚笑笑:“那些活着的时候天天为了怕死而拜佛烧香,希望死后能成佛的,绝对成不了佛。因为他今生能好好过,都没好好过,老天何必给他死后更好的日子?”
猜你也喜欢:企业战略积蓄竞争势能(上汽,通用五菱,提升,企
企业战略积蓄竞争势能(上汽,通用五菱,提升,企业,产能) 可以说,上汽通用五菱通过整合国际国内资源优势、提升企业资源集成能力、改革与创新、打造人力资源体系,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升,构成了05年上汽通用五菱“超越式”发展的主线。在企业“四个轮子+一个方向盘”战略思想的带动下,本着“为用户创造价值”的精神,致力于搞好产品研发、优化精益生产体系、控制材料成本、加快物流运作、加强市场营销和品牌建设等,不断提升产品质量,积极培育可持续、超越式的综合竞争优势,确保企业长期埋头打造核心竞争力势能所积累能量的持续释放。
上汽通用五菱05年按照国际标准设计施工,奠基兴建新的发动机工厂。新工厂建成后将成为上汽通用五菱公司价值链中极具竞争力的一环,并进一步降低公司整车的制造成本。而11月18日“超越之路——SGMW合资三周年”庆典之际,西部工厂正式联动投产,不仅突破了产能局限,提升了企业规模优势,也使上汽通用五菱成为国内微车领域当中,唯一一家单厂产能突破30万辆的企业。与此同时,05年6月组建的青岛分公司在加紧工程改造后,也开始投入生产运营,其产品质量和制造体系的建设完全达到预期目标,并且通过企业强大、有序的物流运作体系,实现“东西联动”,大大提升了企业的市场反应能力,降低了企业的产品库存和销售成本。今天的上汽通用五菱已经拥有柳州和青岛两个整车生产基地,总产能水平大幅提升。这一战略布局为上汽通用五菱整合优势资源、取得快速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也为其实现明年销售任务奠定了基础。
正是在诸多因素合力的辐射作用下,上汽通用五菱从品牌到产品,从制造到品质,从营销到服务具备了国际化竞争优势,进一步促进企业综合竞争力的持续提升,推动企业更加快速、健康的发展。
品质提升树标杆
2005年,上汽通用五菱旗下的五菱6360、五菱之光、五菱扬光以及“小旋风”新单排和雪佛兰SPARK均取得了不俗的销售业绩,受到了众多消费者的支持和青睐,成为微车各细分市场的标杆。这其中,备受消费者称道的,当数上汽通用五菱良好的品质口碑。 猜你更喜欢:千年一叹 印度4:铁铸的觉悟者(伊斯兰,印度教
千年一叹 印度4:铁铸的觉悟者(伊斯兰,印度教,印度,王朝,清真寺)
我在新德里徘徊时间最长的地方不太有名,在城南十四公里处,那里有一座以十三世纪的帝王库都布的名字命名的高塔,可惜已经断下两层。塔旁有一座清真寺,可惜已经坍弛。
为什么会在功传里长时间地徘徊?因为我看到了在印度严峻对峙的三大宗教,在那里有一种隐秘而有趣的互融关系。
先看塔。从建造的王朝看,当然是伊斯兰建筑,不会有疑问,而且基本林淞确实是伊斯兰。但是,第一层人口朝北,这是印度教的要求;如果从飞机上看下来,它的横截面是葵花形,这更是印度教的标记。有两种可能,一是当年的伊斯兰统治者友善,特地在设计中融人了本土文化;二是本地的建造者利用统治者的不内行悄悄埋下了信号。但是,我没有读到当时统治者企图实行宗教融合的资料,因此更希望是第二种情况。不管什么原因,它留下来了,尽管塔下的宗教冲突长年不断,高塔自身却在申述着融合的可能。
再看清真寺。这是印度最早的清真寺,现已失去一个宗教场所的功能,只剩下几座高高的石门和无数精美的石柱。一切涂饰已全部剥落,没有涂饰的艺术构建一旦坍弛,必定会成为介乎天然与人工之间的存在,具有一种特别的力度。据介绍,这座清真寺是拆毁了很多印度教、佛教、者那教的寺庙建造的,其中仅印度教的寺庙就有二十多座。这当然是一种蛮横的宗教侵凌,但时间一久,侵凌和被侵凌已浑然难分,谁的语言都消灭了,谁的密码又都已贮存。
细看那些石门石柱,那些刻画、纹理,早已苍老得不愿唠叨谁胜谁负,只是表明人力所及、文明所至罢了,都已被时间的手轰丈抚得毫无火气。
站在这里我想,文明与文明之间的自相残杀,如能预想到共同消竭的一天,也许能变得互相客气一点?就像两个争斗了一辈子的对手都已老迈,步履艰难地在斜阳草树间邂逅,应该有一些后悔?如果让他们从头来过,再活一辈子,情景将会如何?
世纪之交,就像让各个文明重新转世,理应都变得比前世更清醒一点。
在这个院子里,人群聚合得最多的,既不是高塔,也不是清真寺,而是插在它们近旁的一根铁柱。六米多高,半米直径,黑黑地不见太大气势,却发出平静而悠远的金属之光。
它是伊斯兰王朝定都德里时从印度东部搬移过来的,这里的人都叫它阿育王柱。其实我在德里还见过另一个也被称作阿育王柱的石柱,高高地盗立在一个古堡之上,从资料说明上看似乎比铁柱更确切。当然阿育王热心佛教,在位期间到处立柱建塔,多几个阿育王柱是不奇怪的,但根据科学测定,铁柱铸造在一千六百年前,那就比阿育王晚了六百年。应该是岌多王朝时代。岌多王朝也弘佛,铸一个铁柱纪念阿育王是很有可能的。
断月与王本是一个相当强蛮的君主,听了佛理后蟠然醒悟,真可谓“立地成佛”,为佛教在印度的发扬光大作出了划时代的巨大贡献,结果也成了佛门伟人,广受崇拜。连我家乡浙江宁波,离印度那么远,居然也有一座阿育王寺,崇塔深院,古木森森,我在“文革”后期为躲避灾祸曾在那里停留过,感念殊深。不管是谁所立,为谁而立,这个铁柱属子佛教,应该没有疑问。
但仔细一想,它还是保留了太多的疑问。我围着它转了一圈又一圈,奇怪它一千多年裸露在日晒雨淋之下怎么通体没有一个锈斑?也许印度古代已有发达的铸铁技术,但如果说当时的合金构造已达到千年不锈的水平则难于想象。还有,它到底是被哪个伊斯兰王朝搬移到这里来的?它显而易见地保留着自己的宗教信号,为什么会被另一个宗教的统治者供奉?……
拿着这些问题问印度朋友,他们大多哈哈一笑,不作回答。我遇到的印度朋友都对历史抱有一种“传说化”的态度,不愿意作任何确证,这与我们习惯的历史观念有太大的差别。要他们解释一种传说的可信性,拿来解释的材料仍然是传说。因此在印度古迹间旅行,常常有一种飘忽感。
只有一件事可以不必存疑:在这个巨大的院子里,可看的古迹森罗万象,高接云天,它的形体最小、最瘦、最不起眼。但惟有它,毫无锈斑地闪着亮光。没有它,整个遗迹现场显得太凄凉、太寥落了;而有了它,一切都被提掣起来,在干年金属上牢牢地打了一个结,再也不会散落。因此,它成了印度宗教文化遗墟上的画龙点睛之笔。受委屈的是它,被搬来搬去的是它,被一时趾高气扬的其他建筑俯视的是它,当四周的巨楼高塔全都色彩缤纷时惟一毫无涂饰的也是它。谁料天地无常,一切都变了,只有它似乎早早地悟透了一切,不争夺,不声辩,不趋赶,却也不自卑自贱,定定地站立着,不仅没有颓败之相,而且越来越光洁鉴人,毫无疑问它还会站下去,没有年代。
说到底,它是个觉悟者。
|
- 上一篇:自信活出自己的说说,活出自己,不改变,坚定自信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