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ERP的前身,传统MRP对于产能的知觉是不敏感的,由电脑计算出来的生产计划,往往无法满足车间对于细部排产的需要。因此,有些用户在选择ERP时将电脑细部排产列为重要的需求,部分软件也号称在电脑细部排产方面有完整的解决方案。但是,用户真实使用的情况如何?
深入调查发现,有不计其数的因素影响ERP细部排产。如果没有人工介入或操控,电脑很难完全胜任细部排产的工作。可以说,ERP应用中,细部排产是道坎。
多因素影响排产效果
机器与细部排产息息相关,虽然电脑可以管理加工种类(诸如车、铣、刨、钻、磨、搪等)和机器的数量等硬性指标,但是机器在运作过程中的能力水平、故障率及产出不良率等无法量化的信息,很难被电脑记载,而人工处理时则可以很容易地将其列入排产考虑因素。
一般来说,许多加工行为还会用到模具,如冲压、锻造、塑料射出等。用到治具、夹具的加工行为也不少,如板金点焊、轮焊、金属焊接、弯管等。可以看出,模具、治具、夹具都是生产中必须具备的要素,它们应该也是细部排产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在实际生产中,用一副模具与多副模具投产的产出效率是不一样的,用不同工具生产同一个零件,产出效率也是不一样的。另外,一个零件的生产,需要使用不同的加工组合才能完成。这些因素需要通过人工依照实际情况调整。
此外,机器与模具间的匹配也会影响电脑细部排产效果。一般来说,模具在设计时有匹配机器的限制,工件的大小不同,能够匹配的机器也不同。同一副模具装在不同机器上,所需要的装设时间、生产时间是不同的,这也增加了细部排产的复杂程度。
但是,多数软件忽略了这些因素,因此只有人工依据实际情况进行弹性调整,才可能排出合理的计划。
猜你也喜欢:一根钉子的成功哲学(钉子,尖锐化,产品,东山,中央电视台)
一根钉子的成功哲学(钉子,尖锐化,产品,东山,中央电视台)
一根钉子的成功哲学
经常有国内的朋友通过手机或者QQ向我请教尖锐化营销的理论,邵珠富也常拿一根铁钉的例子来诠释尖锐化营销的道理。而说到底,尖锐化营销理论离不开“点”“线”“面”三者的有机结合和外力作用的施加。
“点”:我们将钉子钉进墙里,是因为钉子的前端有个尖锐的“点”,导致压强增大,所以同样的力量,进入墙体就相对容易一些。而产品营销要想切入市场,有突破“点”或卖“点”同样也更容易些。像餐饮行业的老憨猪蹄、感冒药中的白加黑、海尔家电的防电墙等,均因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卖“点”,所以在进入市场后均有上佳表现。
“线”:线代表着产品的品质,好的产品不一定卖得好,是因为缺少突破“点”,但不好的产品即使有突破“点”,可能会火爆一时,但肯定长久不了,如前两年一度非常流行的土渣渣烧饼、馋嘴鸭、奶油麻花之类的;诚如一根钉子,即使尖端锋利,但如钉子本身钢质不好,第一锤打下去,或许能打出一个不大不小的坑,但第二锤下去,十有八九钉子的杆就会弯曲变形没法再砸了。这方面是有一些教训的,邵珠富去年曾给位于山大路北头一家不足40平的餐饮小店出过一个思路,帮店老板找到一个了突破点“东山老鹅”,当时在济南时报一篇不足600字软文竟然接到了285个电话,有的读者甚至从土屋路、段店等地打的过来,目的只为吃一口他们的东山老鹅,一时间店里人满为患。但后来终因店小及种种原因最终关门大吉。这说明一个没有品质做保障的产品,即使偶尔因策划到位、找到突破点,可能会出现短暂辉煌,但最终难逃昙花一现的命运。
“面”:有的产品有卖“点”、品质也不错,但如果没有好的宣传载体,往往也只能囿于一域,做不大。诚如一根铁钉,光有好的“尖”、也有好的“杆”,但如果没有一个好的着力“面”推进,往往也难深入。众所周知的例子:王老吉在走向全国前,只是偏安一隅的普通饮料,知之者甚少,后来借助了中央电视台一飞冲天,一度超越“两乐”,价格还是原来的价格、产品还是原来的产品、厂家还是原来的厂家,只因有了中央电视台这一“面”,所以王老吉缔造了辉煌。
猜你更喜欢:「《爱默森文?芬胝咝颉(是一个,他在,都是,一八,波士顿)
「《爱默森文?芬胝咝颉(是一个,他在,都是,一八,波士顿)
爱默森(RalphWaldoEmerson)是十九世纪文坛的巨人。他的作品不但在他的本土传诵一时,成为美国的自由传统的一部分,而且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文化遗产,溶入我们不自觉的思想背景中。
爱默森的作品即使在今日看,也仍旧没有失去时效,这一点最使我们感到惊异。他有许多见解都适用于当前的政局,或是对于我们个人有切身之感。他不是单纯的急进派,更不是单独的保守主义者;而同时他决不是一个冲淡、中庸、妥协性的人。他有强烈的爱憎,对于现实社会的罪恶感到极度愤怒,但是他相信过去是未来的母亲,是未来的基础;要改造必须先了解。而他深信改造应当从个人着手。
他并不希望有信徒,因为他的目的并非领导人们走向他,而是领导人们走向他们自己,发现他们自己。每一个人都是伟大的,每一个人都应当自己思想。他不信任团体,因为在团体中,思想是一致的。如果他抱有任何主义的话,那是一种健康的个人主义,以此为基础,更进一层向上发展。
他是乐观的,然而绝对不是一个专事空想的理想主义者。他爱事实??但是必须是“纯粹的事实”。他对法国名作家蒙泰恩的喜爱,也是因为那伟大的怀疑者代表他的个性的另一面。
他的警句极多,大都是他在日记中几十年来积蓄下来的,也有是从他的演辞中摘出来的。他的书像珊瑚一样,在地底缓慢地形成。他自己的进展也非常迟缓,经过许多年的暗中摸索。他出身于清教徒气息极浓的家庭,先代累世都是牧师,他早年也是讲道的牧师,三十岁后方才改业,成为一个职业演说家,兼事写作。那时候的美国正在成长中,所以他的国家观念非常强烈。然而他并不是一个狭隘的“知识孤立主义者”,他主张充分吸收欧洲文化,然后忘记;古希腊与印度文化也予他很大的影响。
他的诗名为文名所掩,但是他的诗也独创一格,造诣极高。我们读到他的情书与他追悼幼子的长诗,可以从他的私生活中看出他的为人。他对那夭折的孩子的感情,是超过了寻常的亲子之爱,由于他对于一切青年的关怀,他对于未来的信念,与无限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明白了这一层,我们可以更深地体验到他的悲恸。
爱默森在一八○三年生于波士顿。他早年是一个严肃的青年。他的青春与他的天才一样,都是晚熟的。他的姑母玛丽是一个不平凡的人,他很受她的影响。无疑地,她对于他的成功有很大的帮助。
他自从在哈佛大学读书的时候起,就开始写他那部著名的日记,五十年如一日。记载的大都偏于理论方面。他在一八二九年第一次结婚,只记了短短的一行。在一八三五年第二次结婚??对象是丽蒂亚。杰克生??也只记了一行。
他三十岁那年,辞去了波士顿第二礼拜堂的牧师职位,随即到欧洲旅行。他在苏格兰会见了卡莱尔。他发现了卡莱尔的天才,同时卡莱尔也发现了他的天才。这两个人个性完全相反,然而建立了悠久的友谊,在四十年间继续不断地通着信。
回国后他在各地巡行演说。这种生活是艰苦的,因为当时的旅行设备相当简陋,而且他也舍不得离开他的家庭。但是他相信这职业是有意义的,所以能够有毅力继续下去。
他的第一部书《大自然》(Nature)在一八三六年出版,此后陆续有著作发表。他在一八四七年再度赴欧的时候,他的散文集已经驰名于大西洋东西岸。
爱默森的写作生活很长。但是在晚年他尝到美国内战时期的痛苦,内战结束后不久,他就渐渐丧失了记忆力,思想也不能集中了。他在一八八二年逝世,有许多重要的遗作,经过整理后陆续出版。英国名作家麦修。亚诺德曾经说:在十九世纪,没有任何散文比爱默森的影响更大。
本书各篇,是从马克。范。道伦(MarkVanDoren))编辑的《爱默森集》(ThePortableEmerson)中选择出来的,共分“计划”,“生活方式”,“诗”,“人物”,“书信”五章,每章前面都有节译的“编辑者言”,以为介绍。
(一九六四年)
|
- 上一篇:意识的目的性,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