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您所卖的东西消费者并不需要。
这并不是说,您的产品消费者并不需要,而是您的品牌所提供的价值并不是消费者很需要的。品牌所包含的价值并不仅仅是产品价值,它还包括品牌的文化价值。品牌文化不同于企业文化或产品历史文化,它是指能给予消费者精神上的满足的文化内涵,包括消费者的个性、价值观、信念、生活方式等方面。
2、您的产品在市场中没有表现出自己的特色,结果您被声音大的和有特色的品牌淹没了。
品牌与品牌之间就像人与人之间一样,相互之间的区分靠的是特色,特色很明显,消费者很快就记住了您,特色不明显,除非您的声音大过别人,否则难有出头之日。
3、您的心里话太多,消费者不知您在说什么。
您总是觉得自己特点多多,迫不及待想把心里话都告诉消费者,可是您要明白,消费者并没有静下心来认真听您诉说的义务。他们总是脚步匆匆,每天总是面对太多像您这样的广告骚扰,他们在想方设法避开你们,偶尔才会瞥您一眼。所以,您一定要知道他们最需要的是什么,说他们最想听的话。只有这样,广告才会见效。
4、您的目标顾客并没有或很少看到或听到您的广告,而您却花了大把的钱。
您一味地在投放大众媒体,而忽视了广告到达每一个目标消费者单位成本。如果看大众媒体的人之中,一百个人只有一个人是您的目标消费者,那么您的广告到达率才1%,您说冤不冤哪!所以,在广告媒体的选择上要通过专业人员的分析权衡再作决定,避免无谓的浪费金钱。
5、昨天有效的广告,今天不一定有效。
品牌形象分类组合理论(BICC)研究表明,市场以及品牌的发展在营销表现上可分为五个发展阶段。品牌营销如果与营销发展阶段不吻合,例如太滞后或超前,均会使广告效果大打折扣。所以,今天奏效的广告明天就有可能不奏效。而今天不奏效的广告,明天也许很奏效。
猜你也喜欢:谈恋爱,谈什么?(的人,婚前,推卸,人生观,些什么) 和我同一个办
谈恋爱,谈什么?(的人,婚前,推卸,人生观,些什么) 和我同一个办公室的女孩儿新婚不久,向我抱怨对她老公的各种不满。我听了半天,问她一个问题:你结婚前都在干些什么?
婚前就是谈恋爱啊。女孩儿说。她所说的谈恋爱,也就是一周约会三四次,一起出去吃饭一起出去玩——那时候一起玩得挺高兴,女孩儿说。
那后来呢?
后来见过父母,父母都同意,他妈妈催,我妈妈也催,一直催我们结婚,然后就结了。
大概我的表情太过无语,女孩儿问我,那婚前应该干些什么啊?
婚前应该干些什么?婚前要干的事儿多了去了!
首先,你必须要足够了解他的人生观、价值观、消费观和道德观。
人生观不一致的,根本无法相处。比如一个想要儿孙绕膝天伦之乐,另一个却决定丁克到底;一个主张安贫乐道,另一个却讲究生活质量;一个热爱盛世浮华要身光颈靓,另一个却恨不得田园归隐淡泊明志——人生观没有对错,但是人生观不同还非要在一起,那就是自找的悲剧。
价值观不同甚至对立的人,很难互相理解。你觉得重要的东西他觉得没有意义,他坚持的东西你觉得没有必要。无法互相理解,是一种不可调和的矛盾。
消费观相悖,会让婚姻生活一地鸡毛琐碎无比。一说到钱就会有矛盾。看着是小矛盾,不是原则性的大事儿,可是会一次又一次、一桩又一桩的争吵不休。
道德观不同,也许看起来,平时生活不怎么受影响,但是它一定会在关键时刻,让你们彼此失望,甚至互相质疑。
除了要了解他的三观,更重要的,是要了解他的思维模式。人的思维模式有两种,一种是自省,另一种是推卸。自省模式的人,看待问题首先会自我反省,自己是不是哪里做得不够好,应该如何进行改进。而推卸模式的人,不管遇到什么事,首先是推卸自身的责任,错的永远是别人不是他,他就算是错,也是情有可原……如果他的思维模式是习惯于推卸的那种,那么,不管他看起来有多好,硬件有多完善,都不用考虑他了。因为不懂得自省的人,是永远不会成长、不会进步的。
另外,还要去了解他的家庭他的父母;去了解他的工作能力和对待工作的态度;去了解他面对顺境的态度和遇到困境的承受力……
女孩儿说,如果婚前就能知道这些问题,这婚我肯定不结了!那我现在应该怎么办?
中国有一句老话,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不过在现代社会,我觉得这两者都不是最可怕的,入错行,可以辞职改行;嫁错人,可以离婚改嫁。最可怕的,是明知结错了婚,还懵懵懂懂地糊里糊涂地生下孩子。
什么错都有改正的机会,唯独生孩子这件事没有。
我不能对她说,你应该去离婚;我只能对她说,如果可以,先不要急着生孩子。
如果你的能力,还不足以应付你现在的婚姻生活,如果你的智慧,还不能够让你看清未来的方向;如果你的成熟度,还无法让你知道你要什么不要什么,那么,请你先不要急着生孩子。请对你自己,也对你的孩子负责——尽管他尚未出世。
文/马雪琼
猜你更喜欢:迟到的年夜饭(客家人,都是,年夜饭,客家,这是) 迟到的年夜饭
迟到的年夜饭(客家人,都是,年夜饭,客家,这是) 迟到的年夜饭
这里没有春节,自然也就没有年味。多少年了,一直如此。如果没有人提醒,也就没有节日的意识和气氛,已经习惯了。
平时就很少在家里吃饭,年三十(除夕夜,客家人似乎不用这个词),年初一也不例外。年初二正好是星期六,就邀请侄子一家过来补年夜饭。重温一下春节的气氛。年初三利用送小牛上中文的机会去横浜中华街染一身春节的气息。马祖庙,关帝庙的熙熙攘攘,自然而然想起了那童年春节的点点滴滴。
我小的时候,那时客家地区和全国各地一样是很穷的。总是盼望着过年。平时很难吃得一肉类食品,在这时候肚子是最兴奋的,穿新衣服,拿压岁钱那都是梦中里的梦。
一到年三十,最忙的应该是父母亲。Ta们首先要到山里去砍松树枝配上平时家里晒好的一些草药(可能是菊花之类的)熬出一大锅水让全家人洗个干干净净的澡,换上准备了一年的新衣服。
客家人统称的\"三牲\"即猪、鸡、鱼,那是过年是必不可少的。而且除猪肉是事先准备好外,鸡和鱼必须是活的。
传统上鸡必定是筵席的第一菜。主要是因为鸡的谐音是吉,以此为好寓头。从古至今,客家人无鸡不成宴。鸡把鸡杀了后,把鸡血滴在草纸上,那是用来拜神用祭祖的。在大年三十太阳落山前会提着果品等去家族伺堂拜神祭祖。客家人历经千辛万苦,辗转迁徙,家族观念比较强,祖先是Ta们的精神支柱,人际关系的桥梁,所以客家人都会有自己族谱字辈。对祖先拜祭,我家都是母亲在主宰这些祭祀活动。这和鲁迅小说?祝福》中"祥林嫂"似乎不同。
祭祖后的鸡,常常做成白切鸡,香菇蒸鸡…各家有各家的特色。特别最爱吃的应该是白切鸡。将新鲜的整鸡浸入未开的水中,慢火焖至刚熟,再立即过下冷水,出锅的鸡保持着鸡的原鲜味,皮爽肉滑,味及骨髓,晶莹剔透。而那鸡汤用来煮蔬菜,也算是一绝。
鱼也是年夜大餐的主题,主要是因为鱼代表年年有余(鱼),我们家那时的年夜饭至少有两盘菜与鱼有关。一盘是油炸的鱼块,一盘清蒸的鱼。还有时加上一道?丸美汤。其实我一直认为鱼丸的味道,应该是这个家庭的食生活水平的反映。
当然猪肉是最常出现的荤菜,肉丸子,红烧肉或梅菜扣肉等,父亲最拿手的应该是红烧肉,多少年过去了,那味道还是一如既往留在我的味蕾里。父亲的红烧肉先用油将猪肉炸到金黄色,浓油赤酱却是鲜香软糯。色泽酱红色,更显肉酥鲜香,咸中带甜。
酿豆腐应该是猪肉菜中应用的精华。客家人的酿豆腐,绝对的经典与传统。如今是一般粤菜馆的菜单中不可缺少的项目。我常想这是客家人对中华食文化的贡献。在馅料方面这是每家下足工夫,加入虾仁或冬菇添鲜。过年的时候一般都是酿大盘,可以吃了几天的。吃的时候沾点辣酱其味无穷。小时候在我舅舅家吃过一次是这样的:从火锅里取出热乎乎的酿豆腐,包在一种叫油麦菜的生菜叶上,送进嘴里,那味道一辈子都忘不了。我觉得可以改良,用日本的味噌酱当成调味料,那酿豆腐一定是另一番风味。
年夜饭八菜一汤是最基本的配备,少了似乎不是过年,也对不起祖先。当然,只有菜是不够的,客家娘酒是客家人饮食文化的重要一节,这是一种用糯米制作的米酒。传统年俗中,客家人都喜欢逢年过节时喝上一杯香气四溢、甜润清纯略带酒味的客家娘酒(有的地方又叫水酒)。酿酒也是客家人每家的事情,很少有人去市场上买酒,都喝自酿的土酒。 客人来了,温上一壶热酒,端上下酒的腊味,比如腊肠、腊肉、腊鸭和腊鱼等那是待客的最高境界。其实日本过年(现在是元旦),也有喝一种叫甜酒的米酒。这应该来自中国客家食文化。
这是一顿迟到的年夜饭,虽然没有那么丰盛,但是客家人的\"三牲\"一个不少。鱼是日本人喜欢的?,意味是:おめでたい。也就是庆幸的,幸运的,幸福的好寓头。肉丸,药膳鸡也都是家里领导的心血。小牛,大牛也从父母亲及已经工作的堂哥那里拿到压岁钱。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记住他们的父母亲曾经的故事。
2018/02/18@横浜中华街
- 上一篇:宽容的心态素质稿,宽容素质内容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