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已经担任商务部部长两年多了,但薄熙来的名字却永远地和辽宁、和东北联系在一起。
3月5日下午,在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辽宁团全体会议上,闻世震、薄熙来、李克强、张文岳,两任省委书记和两任省长,前任和接班人坐在了一起。薄熙来这样评价他的继任者、现在的辽宁省省长张文岳:他很有思想,很敬业。
薄熙来此前已经在辽宁工作和生活了二十余年。他对《第一财经日报》说:“大连山美水美,可是他们说大连人说话有海蛎子味儿,你觉得我说话有海蛎子味儿吗?”薄熙来用一句幽默话拉开了他对辽宁的回忆。
说到大连,薄熙来充满了深情:“直到现在我还很怀念大连。在商务部,看到有大连的项目,我都会在心里感到高兴。”同样,他也留恋沈阳,因为在当省长时,他几乎走遍了沈阳的角角落落。
薄熙来回忆起2001年的元旦,他一边说,一边难过地摇着头:“我到铁西区视察,工厂都在停工,厂房都是空的。我到群众家里去,真是困难得不得了,不得了,让我们非常同情。”
“你们知道吗?这些贫困群众,他们有的曾经是全国劳动模范,曾经参加过‘群英会’,可是当时却处在那么贫困的状态,我看了,心里真是很不是滋味。”薄熙来的语气低沉了。
2002年,中央开始在东北搞改革试点,将沈阳列为重点地区。到了2004年,第三产业创造的大量就业机会,将铁西区很多下岗职工的出路解决了。今天的沈阳已经走出了当年的困境,这让薄熙来感到欣慰,感到高兴。他由衷地说:“能走出阴影,实现振兴,这是沈阳人民发挥了创造性。”
薄熙来对沈阳的未来寄予希望:“改革开放,利用外资来发展经济,进一步使沈阳成为一个外向型城市,是沈阳的一个正确选择,也是沈阳经济向更高层次的一个迈进。”
猜你也喜欢:如何提高你的个人素质(的人,气愤,就不,改变,意见)
如何提高你的个人素质(的人,气愤,就不,改变,意见)
如何提高你的个人素质
——傲不可长,欲不可纵,乐不可极,志不可满
一、静
少说话,多倾听。因为爱说话的人,本就失去了一分宁静的美。而且,言多必失。有句话是,三思而后行,我这里要说的是,三思而后言。即使是网络这个靠语言交流的平台,多言也会让人讨厌的。想说话了,就对自己说,不要对别人说,因为现在几乎没有人愿意听。
二、缓
有句训诫是,讷于言而敏于行,而我认为,在某种情况和某种环境下,应该是,讷于言而缓于行。做事,你太快了,有时候,你刚做好,领导认为不需要做了。而且,你太热心,一种微妙的心理,他又会不那么舒服,以为里面是不是有什么特别之处。缓,还有个好处,就是可以在别人失败的基础上,走成功的捷径。但这样往往又会错失过很多的机会。反正不是做生意,不需要抢市场。关键是太能干的人,会成为嫉妒和防备的对象。
三、忍
面对不公,别气愤,别宣泄。一来气愤伤身体,二来气愤不解决问题。“有肚量去容忍那些不能改变的事,有勇气去改变那些可能改变的事,有智者能去区别上述两类事。”这是成功者要具备的三个素质。既然有些事情不是个人能力所能作为的,何不冷眼旁观呢?宣泄不满,只会让旁人看戏。
四、让
大是大非,涉及到原则问题,不能退让,要由个人来做出决定;但小事情,尽量听别人的意见。能按别人的意见办的,就不坚持己见。退一步,海阔天空。而且如果是按别人的意见办的,错误也就有所分担。
五、淡
一切都看淡些。对名利,对金钱,对感情。没有什么是离开了,就不能有活了的东西。得失也是辩证的,你在这方面损失了,你的心灵会得到释放,会有机会去尝试别的选择。经济学里的机会成本用在这里比较适合,越是看得淡,就越是心灵平静,就越能体会平凡的幸福。
猜你更喜欢:我写高考作文全国卷:放下顾虑(使人,不求,幸福,自己的,我只)
我写高考作文全国卷:放下顾虑(使人,不求,幸福,自己的,我只)
放下顾虑,意味着专注。
专注于什么呢?不求腰缠万贯,穷奢极欲;不求权倾一方,呼风唤雨;不求声名显赫,妇孺皆知;不求美色相伴,神魂颠倒。名利散尽,浮华褪去,我只愿体味面朝大海的淡泊宁静和春暖花开的美好温馨。
从前读书基于一个简单目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车马多如簇。”房子、车子、票子这三大件儿使N多人为之拼命奋斗,当然也包括我。不过后来发现金钱使人满足也使人迷惑,权力使人得意也使人心膨胀,名声使人为名所累,美色使人置身其中,难以自拔。曾经的所谓理想不过是基于声色犬马的YY,不能不令人汗颜。可以说,我从来没有过什么宏图伟志,从前没有,今后也不会有。有人说我天赋异禀,我也不敢苟同。我只相信天道酬勤,灵光一现是长期积累的结果,所以幸福,哪怕是小小的幸福,也来自于日常的汇聚。我的签名档里写“但尽人事,莫问天命。”天命有穷有通,难以捉摸,而勤还是能把握的,所以我一直在努力--为自己的内心而努力,为幸福积累一点一滴。简单、幸福是我的专注,我想要的不多--能对自己满意,能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足矣~~
如同有舍必有得,有得必有失。可以说有专必有博。博爱是一种美德,所谓“予人玫瑰,手有余香。”所谓“但做好事,莫问前程。”同时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充实,让幸福更近在咫尺。
或许还有一个更高的境界:“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论是在菩提下的顿悟,还是漂泊不定的苦行,抑或是慈悲为怀行于布施,都是为了达到自性清净的彼岸。心无挂碍,故无有恐怖,无有欢喜,无有顾虑,无有专注。
|
- 上一篇:创富神话,比特币创富神话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