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师们在讲悟道或者般若的部分时,常会引用到这两句话“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天上的月亮只有一个,可是照到地上的千万条江河,每条河里都有一个月亮的影子;万里晴空,如果没有一点云的话,整个天空处处都是无际的晴天,这是很好的境界,许多学禅者都是因此而悟道的。
唐代朗州太守李翱非常向往药山惟严禅师的德行,一天,他特地亲身去参谒,巧遇禅师正在山边树下看经。虽知太守来,但禅师仍无起迎之意,侍者在旁提示,禅师仍然专注于经卷上。
李太守看禅师这种不理睬的态度,忍不住怒声斥道:“见面不如闻名!”
说完便拂袖欲去,惟严禅师至此才冷冷说道:“太守何得贵耳贱目?”
短短一句话,李太守为之所动,乃转身拱手致歉,并问道:“如何是道?”
惟严禅师以手指上下说:“会吗?”
太守摇了摇头说:“不会。”
惟严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太守听了,欣然作礼,随述偈曰:“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
李翱顿悟,下山后随即解甲归田,去寻找闲云野鹤的生活,从此足不出户隐居山林。
惟严禅师形象地给太守点出了修道见道的境界,“云在青天水在瓶”,这是很自然的,天上的云在飘,水在瓶子里,摆在桌上,一个那么高远,一个那么浅近,这就是境界。青天上的白云,瓶颈里的绿水,它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拥有纯净的颜色。
但是生活在这个世界的我们,很多时候都丢失掉了云朵本来的颜色,清水本来的纯净。世界虽然是有瑕疵的,但是纯洁的云漂在天空中依旧很美丽,水在瓶子里仍然是它的味道。人也应该如此,无论童颜之时,还是鹤发之龄,都应保持一颗开阔的心。
智慧生活着的人们与非智慧生活着的人们的生活形态存在天壤之别。反映最突出的就是过日子的态度与情形不同。所谓“行云流水般的日子”,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种自然、真实和纯属自我的生活状态。
智慧生活着的人显然不是那种无所用心、无所事事地活着的人,他们会去时时点燃那一瓣心香。这盏灯如太阳,可以照破黑暗;如良田,可以滋长善根;如明镜,可以洞悉万象;如大海,可以容纳百川。灯光点亮人心,灯光照亮远方的道路,做一个宽心的人,在行云流水般的日子里时时点燃那一瓣心香。
心灵的智慧种子既在高僧大德的手中,也在红尘闹市里每个怀有智慧的人身边。很多人也许一辈子都不会走进庙宇之中烧香拜佛,但只要点燃那一瓣心香,开悟就在身边,心灯自会照亮前程。
猜你也喜欢:善变的肌肉训练法(训练,极限,提高,发力,采用) 许多健美
善变的肌肉训练法(训练,极限,提高,发力,采用) 许多健美爱好者在取得一定进步后,会苦恼地发现训练陷入了停滞,想进一步提高体格水平变得很困难。一些较高水平的人有时也自我安慰:“已经练到极限了!”真是这样吗?不!关键是你必须根据训练情况做出相应的变化,迫使肌肉为了适应变化而增长。正像前辈阿诺所说:“肌肉本身不会增长,你得逼迫它增长。”
以下就是关于训练变化的策略,你不妨酌情采用,以使体格发展达到更高水平。
一、尽力提高训练重量,打破原有极限
在训练中我发现许多已具一定水平者常年不提高极限负重量,卧推大多在120公斤左右停滞不前。他们并不是不能提高负重量,而是想一下提高很多,以致过度加重损害了自信心,自认到了极限。
训练负重达一定水准后,对关节、韧带的要求很高,想一下增加5~10公斤负荷是不符合实际的。而两边只加上0.5~1公斤左右的小铃片,不是不屑一顾,就觉得有损虚荣心。其实恰恰是这些不起眼的小铃片才能让你不断打破原有极限,取得切实的进步。训练证明,采用这种积少成多的方法,3~4个月卧推重量即可提高5~10公斤。按最低水准,一年提高10公斤左右,3年就能提高30公斤,显然,肌肉围度也会增加很多。如果你拒绝这种做法,那么从某种程度上说你就浪费了3年时间。
二、采用多种发力方式
除了变化极限负重量外,发力方式的改变也能提高训练效果。
大多数训练者采用的是有节奏的发力方式,时间长了肌肉就会产生适应性。为了避免这种负效应,应在训练中有意识地变化发力方式。
1.还原时采用控制法,速度较缓慢,使目标肌保持紧张状态。还原到位后以爆发力推起,速度要快。采用这种方法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负荷在极限重量的85%左右。极限负荷时不要采用这种方法,以免无谓受伤。
2.全程流畅的发力方式。在动作的两个端点均不做过多停留,全程动作让人感觉非常流畅,动作速度较快,幅度近似全程动作,但并不要求达到最大幅度。这种发力方式的好处是取消了还原时肌肉的”喘息“机会,整个动作过程肌肉都保持完全紧张,增加了训练强度。 猜你更喜欢:归宿(广宗,喇嘛,活佛,世达,拉萨) 在阿拉善,最广为人知的一座庙宇是南寺。南寺是俗称,正式名字叫做广宗寺。寺名得自大清乾隆皇帝御赐。
广宗寺位于贺兰山西麓山谷中,为群山环抱,大大小小的属庙高低错落,参差有致。寺庙总体规模并不算很大,但声望却居于阿拉善八大寺之首。因为传说中的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肉身灵塔当年就安放在这里,并曾保存多年,直到文革中南寺被毁,寺僧和附近群众才偷偷将它抢出焚化,将他的遗骨和舍利子保存了下来,并建造了一座黄塔??六世达赖喇嘛荼毗塔,安放他的骨灰。
一七四六年,六十四岁的仓央嘉措在承庆寺安详坐化,弟子阿旺伦珠达吉遵照师父遗嘱,赴西藏办理后事。
在拉萨,阿旺伦珠达吉拜见了达赖和班禅大师,得到了七世达赖喇嘛大悲佛海观世音灌顶,并接受了七世达赖喇嘛册封的“阿里路克散额尔德尼诺门汗”活佛称号,和一应赏赐、信物。七世达赖喇嘛以这种方式,算是秘密承认了仓央嘉措的真实身份。
此后,阿旺伦珠达吉与七世达赖一直来往密切,广宗寺修建过程中,阿旺伦珠达吉多次派人赴拉萨请安,汇报广宗寺的建设进度。想来,作为仓央嘉措转世灵童而高居布达拉宫的格桑嘉措,也是希望仓央嘉措这个大半生颠沛流离的前世活佛,能够尽早享有与他的功德相匹配的死后荣耀吧。
一七五七年,乾隆二十二年,这是一个重要的年份。这一年,广宗寺历时十一年终于建成。在阿旺伦珠达吉主持下,举行了盛大的开光仪式,仓央嘉措的转世灵童温都尔格根在南寺坐床,并将仓央嘉措肉身灵塔移至寺中供奉,人们将之尊为德顶格根,意即最尊贵的活佛。也就在这一年年初,七世达赖喇嘛格桑嘉措在拉萨圆寂。年底,阿旺伦珠达吉完成《秘传》写作。
属于塔布喇嘛、德顶格根、六世达赖的这一页历史翻过去了。然而,集活佛、诗人、情僧、苦修者、传道者于一身的仓央嘉措的传说,却刚刚拉开帷幕。
|
- 上一篇:铸就人生辉煌,直面磨难,铸就人生辉煌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