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解說詞靈谷寺(通用9篇)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用到解說詞的地方越來越多,解說詞是口頭解釋、說明事物的文體。那要怎么寫好解說詞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最新解說詞靈谷寺,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最新解說詞靈谷寺 篇1金秋時節,我們跟隨秋姑娘來到了靈谷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雖然靈谷寺的秋不像王勃寫的那樣,但依然很美。
那天恰逢南京舉行馬拉松比賽,那么,就讓我們跟隨一群奔跑的少年來參觀并了解它們吧!
第一段賽程的終點就在迎駕橋。迎駕橋有一個傳說,是關于皇帝的。據說,皇帝下江南的時候,來到了靈谷寺,寺里的住持帶著所有僧人站在迎駕橋的兩邊迎接,因此,就有了“迎駕橋”這個名字。
第二段賽程,是從迎駕橋到紅山門。最后,我們又從紅山門一直跑到了無梁殿。
無梁殿原名無量殿,是供奉無量壽佛的地方。你們知道無量壽佛是誰嗎?他就是笑嘻嘻腆著大肚子的彌勒佛。因為整座建筑完全是用拱券結構建造起來的,沒有一根房梁,所以,它又叫無梁殿。
從無梁殿出來,沿著郁郁蔥蔥的小路,我們來到了靈谷寺的門前。從門前的告示碑上,我們得知,靈谷寺,始建于公元515年,后來1381年朱元璋把它移到了現在的地方。何老師又跟我們說了幾個參禪禮佛的要點:進寺廟的時候,出入都要按順時針的方向;拜佛的時候不能跪在中間的蒲團上;閱經時,手一定要干凈,翻閱完經書要把它放回原來的地方;在寺廟里要保持安靜,不可大聲喧嘩;不能隨便觸碰法器。可以看出,寺廟是莊嚴肅穆的地方。
在每一個美麗的地方,都留存著古老的建筑,而這些古老的建筑,又蘊藏著怎樣的歷史呢?期待我們一點點地去發現吧!
最新解說詞靈谷寺 篇2各位游客,我們今天參觀的景點是靈谷寺。
【靈谷寺概況】
我在門口廣場向大家介紹一下靈谷寺的歷史概況。靈谷寺原來座落在紫金山的第三峰天堡山的獨龍阜,也就是現明孝陵的所在地。最初為南朝時寶志和尚的指定墓地。梁天監十三年(公元515年)12月寶志圓寂,梁武帝花20萬銅錢買下獨龍阜并葬寶志和尚于此。同時建開善精舍,這就是最初的靈谷寺。梁武帝的女兒永定公主出資在墓前建五級琉璃寶珠,稱"志公塔",獨龍阜也因塔上的寶珠而被稱為玩珠峰。其后不久改為開善寺。唐代稱"寶公院",南朝時叫"開善道場",宋太平興國年間稱"太平興國寺",慶歷年間改稱"十方禪院",明初稱為"蔣山寺"。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選孝陵墓址,相中蔣山寺這塊風水寶地,于是降旨遷寺。
靈谷寺原來坐落在紫金山的第三峰天堡山的獨龍阜,也就是現在明孝陵的所在地。最初為南朝時寶志和尚的指定墓地,梁天監十三年寶志和尚圓寂后,梁武帝蕭衍之女永定公主買下此地,為他在墓前建五層舍利塔,上置琉璃寶珠,稱"志公塔",獨龍阜也因塔上的寶珠而被稱為玩珠峰。其不久改名開善寺,為南朝四百八十寺中卓有聲名的大寺。唐代稱"寶公院",南朝時叫"開善道場",宋太平興國年間稱"太平興國寺",慶歷年間改稱"十方禪院",明初稱為"蔣山寺"。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朱元璋選孝陵墓址,相中蔣山寺這塊風水寶地,于是降旨遷寺。
洪武十四年九月動工,十五年九月完工,為了撫慰眾僧,親自賜名為"靈谷禪寺",書寫"天下第一禪林"匾額懸于寺門。當年靈谷寺規模十分宏大,占地五百畝,最盛時有僧人千余名,殿堂數百間。后因戰火遭到嚴重破壞,只有無梁殿因全部用磚石砌成,才得以獨存至今。
1928年北伐勝利后,南京中國成立后,改名靈谷公園,盡管這里是寺廟、公墓、公園的混合體,但人們還是把這一帶稱為靈谷寺,可見靈谷二字的魅力。它是朱元璋親自命名,來歷有多種說法,但都為山有靈氣,谷有合水之意。
【萬工池、紅山門、大仁大義坊】
各位朋友,我們面前的半月形池就是寺廟前常見的放生池。相傳朱元璋見這里有景無水,命一萬軍工挖筑而成,所以也叫萬工池。池的西端不遠有一小石橋,叫迎駕橋,傳說是眾僧迎接乾隆圣駕的地方。
繞過放生池就是靈谷寺的山門,其形式為三拱門,上覆綠色琉璃瓦,外墻為紅色,所以也叫紅山門。門額上原來刻著手書的"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現改為書法家錢松喦所書的"靈谷勝境"四字。門外的一對石獅是建造公墓時北平軍分會所贈。
進入紅山門,在42層臺階上聳立著一座五門十三脊的陣亡將士牌坊,斗拱托頂,上覆綠色琉璃瓦。牌坊上中門門額上刻有"大仁大義"四字,背面是"救國救民",都是元老張靜江書寫的。大家細看,上面的瓦當都是黨徽圖案,體現了設計者的良苦用心。牌坊前有一對石獸,名為貔貅。貔貅為古代傳說中的神獸,具記載"似虎、似熊;一名執夷,一名白狐,又稱白羆"。傳說"貔貅每臨戰陣,所到戰鼓便勇猛前驅"。把貔貅放在這里象征著國民革命軍的能征慣戰。這是由陸軍十七軍贈送的
【無量殿】
各位游客,前方就是靈谷寺最著名的景點無量殿。
重檐九脊,大屋脊正中有三個琉璃制喇嘛塔。殿東西寬50多米,縱深34多米,殿內頂部呈穹隆狀,高達22米。靈谷寺是禪凈雙休的寺廟,所以無量殿里原來供奉著西方三圣,即西方極樂世界(西方凈土)的主佛無量壽佛(又稱無量光佛,阿彌陀佛)和觀世音、大勢至兩個脅侍,祀二十四諸天,為藏經之所在。無量殿因當年其中供奉無量壽佛而得名。又因其通體是磚石拱券結構,不用一寸梁木,又稱無梁殿。正因為無梁所以它才得以在戰火中幸存,這是靈谷寺。
唯一基本保持下來的明代建筑,但僅殘留拱券。無量殿建于明洪武十四年,迄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它是我國最古老,規模最大的一座拱券結構建筑。比蘇州開元寺、寶華隆昌寺、峨嵋山萬年寺的無梁殿大得多。
請各位隨我進殿內參觀。1928年,政府把它改為陣亡將士公墓的祭堂,將原先供奉在中拱券中佛臺上的佛及諸天像被搬走。現在正中為"國民革命烈士之靈位",東為"總理遺囑",西為"國歌";祭堂四周墻壁上還嵌有110塊青石碑,上面刻著33224名北伐陣亡烈士的戰役地、軍階職務和姓名。共十六萬五千字,祭堂修復竣工后,定名為正氣堂。
1994年,這里辟為辛亥革命名人蠟像館,展示了辛亥革命前后57位名人的蠟像,共組成22組場景,蠟像形態逼真,栩栩如生,再現了中國近代歷史風云。
【一號公墓】
無梁殿后有一片半圓形的大草坪,這里原是一號公墓,后面東西各立一個紀念碑。東為"淞滬抗戰十九路軍陣亡將士紀念碑",西為"淞滬抗戰第五路軍陣亡將士紀念碑"。1932月28日,日軍突然進攻上海閘北,駐滬十九路軍奮起抵抗。不久,張治中率第五路軍赴滬抗戰,沉重地打擊了日軍。1933年1年,兩軍采用"代表葬",共有128位烈士葬入第一公墓,暗寓淞滬抗戰的時間為1月28日。原公墓現已改成花圃,中間是一株樹型巨大的桂花,人稱"桂花王",其間銀杏、桂花擁簇,有牡丹、月季、臘梅等四時花木,并且成為了南京靈谷桂花節的主會場所在地。
【松風閣】
花圃后的建筑膠松風閣,是1931年建造的,當時為革命紀念館,現已辟為茶室和小賣部。這里原是古靈谷寺律堂的舊址。這是一座鋼筋水泥結構的大型仿古建筑,屋頂為歇山重檐式,綠色琉璃瓦頂,重檐間懸掛有"松風閣"的匾額。閣后廣場中央,立有一石鼎,上刻"垂勛銘鼎"四個大字,是當時安徽省主席劉鎮華獻給公墓的紀念物,它是眾多贈品中存世不多的遺物。
【靈谷塔】
前方100多米處,就是靈谷塔,即陣亡將士紀念塔,于1931—1933年重新修建的,由美國著名建筑師茂飛和中國建筑師董大酉設計。塔為鋼筋水泥結構,仿照古典樓閣式建造,是我國造塔的"新式者"。塔基是直徑30.4米的八角形平臺,周圍護以雕花石欄,塔基正面有丹陛石階,中間是日照山河圖,長5.2米,寬2.8米,用的是白色花崗巖石料。底層外壁上刻的"精忠報國"四個楷書大字是所寫。正門額帽上的"靈谷塔"三個字是解放后陵園管理處第一任處長高藝林所寫。塔高66米,九層八面,鋼混及花崗巖結構,外形是樓閣式塔樣式。每層回廊筑有仿古石圍欄,供游人憑欄遠眺。塔中有螺旋形轉梯直通塔頂,共252級。
靈谷塔內外四壁上,嵌滿大理石碑,留下許多名人字跡。從第二到第八層,每層都有四方石碑,內部共有28塊碑。二、三、四層12塊上,鐫刻著孫總理北上時在黃埔學校告別辭,是于右任先生的手筆。第五、六、七、八層的十六塊碑上,刻的是民國13年6月16日孫中山先生在陸軍學校開學訓詞,剛勁的小篆是吳稚輝(敬恒)先生的書法第九層無碑刻,供遠眺山巒林海,有"高瞻遠矚"之意。
【寶公塔】
在靈谷塔的西面還有一座寶公塔,是南朝梁武帝用來安葬寶志和尚的舍利塔,寶公塔前嵌有一塊黑色的石碑,碑刻上刻有唐代畫家吳道子所畫的寶志和尚像,左側刻有李白的贊詞,字為唐代大書法家顏真卿所書,因此碑集唐代三位名家之絕技,故稱三絕碑。在東側,還有在原來龍王殿基礎上修建的小靈谷寺,后院內的大遍覺堂內供奉著三藏法師頂骨舍利和赴西域取經的有關資料。頂骨舍利供奉在木制鎦金的佛牙塔中,這是中國佛教界的至寶。
各位游客,靈谷寺的主要建筑我們已經基本參觀完畢。靈谷公園內還有譚延凱墓、鄧演達墓、八功德水等景點,各位可以自由參觀。謝謝大家!
最新解說詞靈谷寺 篇3靈谷寺原來座落在紫金山的第三峰天堡山的獨龍阜,最初為南朝時寶志和尚的指定墓地。梁天監十三年(公元515年)12月寶志圓寂葬于此,建開善精舍,這就是最初的靈谷寺。唐代稱"寶公院",南朝時叫"開善道場",宋太平興國年間稱"太平興國寺",慶歷年間改稱"十方禪院",明初稱為"蔣山寺"。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18年),朱元璋選孝陵墓址,相中蔣山寺這塊風水寶地于是降旨遷寺。現靈谷寺于洪武十四年九月動工,地處紫金山東南麓,十五年九月完工,朱元璋敕封"靈谷禪寺",山門親書"第一禪林"。1928年11月,成立了以為主任委員的國民革命陣亡將士公墓籌備委員會,改靈谷寺廢址為"陣亡將士公墓",用以紀念北伐陣亡將士。解放后辟為公園,幾經修葺,才形成現在的格局。
現在我們已經到入口處了,大家請看這座牌坊,它簡潔大方,是仿照南朝時候的式樣建成的前面有一座小橋叫"迎駕橋"相傳是眾僧為迎接乾隆圣駕的地方。由此進里,面前半圓型的水池就是寺院里常見的放生池,是供香客發生行善用的,靈谷寺的放生池有叫萬工池,這是因為朱元璋這里有山無水,動用上軍萬才掘成此池的。
繞過萬工池,我們就可以看到一座單檐廡顛式的仿古三拱文武方門,文武方門是建立在原靈谷寺金剛殿,門上面施以彩繪,頂上蓋著綠色的琉璃瓦。門外的一對北試漢白玉石獅,是從北京運來的肅順墓遺物,是由北平分會所贈,原門額上是手題"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現改為著名書畫家錢松巖先生書寫的"靈谷勝境"。
進入山門,步過青石甬道,倆側松柏參天,桂樹濃蔭,在甬道的盡頭大家就能看到一座六柱五門十一樓的大牌坊,頂覆綠琉璃瓦,柱石是二道四方須彌座,梁枋仿彩畫淺刻紋樣,斗拱挑檐,氣派不凡。五間坊門的上端石坊上都嵌有瓷質黨徽,中間夾枋上刻有四朵梅花圖案,正面梅花中間寫有"大仁大義"四字,背面是"救國救民"。坊前石臺上立有一對高檔漢白玉雕刻的貔貅。神話傳說貔貅是黃帝作戰陣前沖鋒陷陣的兇猛神獸,每至陣前,一往無前,所向披靡,此物放在這里象征陣亡將士的忠勇威武,是陸軍第十七軍所贈。
經過一條花木扶疏的小徑,我們就來到了一座古建筑前,這就是靈谷寺著名的無量殿了,無量殿因為當年供奉無量壽佛而得名,它通體是磚石拱券結構,不用一寸梁木,故又叫無梁殿。請大家跟我一起進去,殿內頂部呈穹隆狀,立面設有門窗,正面五開間,室內進深三間,實際上是三排筒子券,三個拱券試大門中一中券洞最大,橫跨11米,高14米,無量宮內原供奉西方三圣,即無量壽佛,觀世音菩薩和大勢至菩薩,在造公墓時,請走佛像,改為公墓的紀念堂,正中為"國民革命烈士靈位",東為"國父遺囑",西為"國歌",上有采光孔,有光透入。四周的墻壁上嵌有110塊青石碑,按戰役地點、部隊編制、軍階職務排列將陣亡將士刻于石碑之上33224人,。現在大家看到的無梁殿已開辟成辛亥革命名人蠟像館,展出了辛亥革命前后以孫中山為首的57位名人,組成22組帶有故事情節的場景,形態逼真,栩栩如生展現了一幅近代中國的歷史畫卷。
無梁殿后有一片半圓形的大花圃,這就是第一公墓,在它的東邊有二號公墓,西邊有三號公墓,一號公墓主要安葬在北伐戰爭和淞滬抗戰中陣亡的將士,現在的公墓已改為花圃,有牡丹,月季,臘梅等四時花木,并且成為南京靈谷桂花園的主會場所在地,大家看正中那株巨大的桂花,它就是有名的"金陵桂花王"。
在高大櫟樹的濃蔭覆蓋下,繞過墓墻,我們看到陡階高臺之上,有一寬闊恢宏的殿宇,它是一座大型仿古建筑,屋頂為重檐廡殿式,琉璃瓦頂,重檐間懸有松風閣的匾額。現在的松風閣已辟為茶室和小賣部。松風閣后廣場中央有一石鼎,上刻"銘鼎垂勛",是當時安徽省政府主席劉鎮華贈給送公墓的紀念品。
在松風閣后100多米處,是一座造型完美的現代寶塔——靈谷塔。靈谷塔原名陣亡將士紀念塔,是南京地區最高的塔,塔基是個大平臺,整個塔九層八面,高約60米,用鋼筋水泥和蘇州花崗石構筑。塔底層直徑14米,向上逐層縮小,頂層直徑9米,每層都以綠色琉璃瓦做披檐,外有走廊,圍以石欄,外側圍以雕花石欄,底部外壁四面刻有手書"精忠報國",塔的正面有石階,石階正中是一幅白色花崗石浮雕"日照山河圖"。塔內中立巨柱,螺旋扶梯盤旋而上,共252級。二至四內壁刻有監察院長于右任的草書,孫中山先生在黃埔軍校北上告別辭,字體灑脫遒勁,五至八層是民國元老吳敬恒的纂書"孫中山黃埔軍校開學訓詞",嚴格工整。便于游人憑欄賞景。大家如果想一睹靈谷寺的全貌,待會兒一定要登上這座幽美的寶塔。
在靈谷塔的西面,還有座寶公塔。它是安葬寶志和尚舍利的搭。還有其他景點如靈谷寺、鄧演達墓、以及寶公三絕碑、譚延闿墓等等,大家如果感興趣可以游覽一下,接下來我們就自由活動吧,一個小時后我們在門口集合,我們不見不散......
最新解說詞靈谷寺 篇4靈谷寺位于南京市玄武區紫金山東南,中山陵以東,是南朝梁武帝為紀念著名僧人寶志禪師而修建的,初名開善寺。現在是國家AAAAA級風景名勝區。
一大早我們便來到了靈谷寺,進入靈谷風景區我們首先去了無梁殿,這里是辛亥革命蠟像館,館內陳列著許多栩栩如生的蠟像,每一幅蠟像都在敘說著一個歷史故事。比如:虎門銷煙、甲午海戰、南京條約、火燒圓明園、孫中山留洋.....令我印象最深的是虎門硝煙。林則徐在廣東虎門當眾銷毀那么多鴉片,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尊嚴。林則徐真是個了不起的中國人!
走過無梁殿,我們又來到了松鳳閣。可惜松風閣正在整修,我們只好轉移觀賞目標去了靈谷寺。靈谷寺里有許多神仙、佛祖的雕像,看起來威武極了。但是,靈谷寺主要是燒香拜佛的地方,我和弟弟一點兒也不敢放肆,我們覺得太拘束,很快便離開了。
走出靈谷寺,我們便去爬了靈谷塔。盡管上午十點多鐘已經有點兒酷熱難耐了,但是也許因為媽媽為我和弟弟買了雪糕的原因,我吃了一口就感覺渾身充滿了力量,一口氣爬到了第三層,不一會兒就爬到了頂層。我們站在十層高的地方吃著雪糕,欣賞著四周的美景,覺得真是爽極了。下來的時候我才發現每一層的塔檐上都雕刻有老虎、獅子、麒麟的圖案。每一層的地面上都有用繁體字書寫的數字,是在告訴游客到達了第幾層。
爬完靈谷塔我們就去尋找飛來剪了,我們順著指示牌找來找去,一直很好奇飛來剪到底是什么東西。后來才知道,原來就是像剪刀一樣的大鐵塊。
在回去的路上,弟弟吃了鳳爪里的泡椒,沒想到竟然辣出了火眼金睛,居然看到了草叢里的一條蛇。不知怎的,蛇突然竄出來,嚇得我和弟弟飛一般的逃出了靈谷寺。來靈谷寺,我們不僅收獲了知識,得到了快樂,還有些刺激的事情發生。此行真是有趣!
最新解說詞靈谷寺 篇5進入景區,我看到林海松濤,巨木參天;我聽到蟲兒輕吟,鳥兒淺唱;空氣中漂浮著淡淡的桂花香。
我們漫步來到無梁殿。無梁殿全部用磚石砌成,無梁無椽,結構堅固,氣勢宏偉,令我不禁贊嘆。在殿堂里,我還看到了許多革命名人的蠟像,栩栩如生,再現了歷史的場景。
接下來,我們來到靈谷塔。靈谷塔塔高九層,塔身八面,在蒼松翠柏的簇擁中,顯得端莊秀美。靈谷塔的樓梯很奇特,塔中央有一根很粗的柱子,一直到頂,臺階象蛇一樣繞著柱子盤旋而上。
我們開始爬塔。爬到第六層時,我已經氣喘吁吁了;爬到第八層時,我實在沒有力氣,想放棄了。這時,媽媽說:“加油!堅持就是勝利!”我又拼命繼續爬。啊!我終于爬上頂層了!雖然累得站不穩,但我還是成功了!
我們站在塔頂,憑欄遠眺,美麗的秋色盡收眼底。真是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啊!
最新解說詞靈谷寺 篇6“往日出門去,蕭森十里松。
梅花因太祖,香水自神龍。
煙雨窯城暗,霉苔輦路封。
興亡無限恨,消得一聲鐘。”
——《靈谷寺》
屈大均生于明清易代的社會鼎革時期。知識分子生活遭際十分復雜,他們的思想觀念變革也是空前的。面對異族統治集團的對本民族的侵略和屠殺,他們只能走向反抗異族侵略,力圖恢復故國河山的斗爭道路,即使斗爭失敗,他們也能保持操守,誓死不降。屈大均在順治四年(1647)參與廣東高明陳邦彥的抗清起義斗爭。失敗后,順治七年(1650)清兵再陷廣州,他便在番禺園岡鄉雷峰海云寺削發為僧,法名今種,字一靈。此后,他斗志不減,以僧人身份,四處奔波,視死而歸,為匡復明朝而戰斗。
順治十六年(1659),永歷帝被清兵追趕,逃到緬甸;屈大均在江南一帶參加抗清斗爭也遭到失敗,暫避在靈谷寺。靈谷寺位于南京市東郊紫金山東南坡下,中山陵以東約1.5千米處,靈谷寺初名開善寺,是南朝梁武帝為紀念著名僧人寶志禪師而興建的“開善精舍”,明初因興建孝陵,將開善寺從獨龍阜遷過來,明太祖朱元璋親自賜名“靈谷禪寺”,并封其為“天下第一禪林”因而改名“靈谷寺”。因為靈谷寺風景幽雅,朱元璋親筆題寫“天下第一叢林”圣匾;自此,靈谷寺與孝陵在明朝曾經是金陵重要景物,人們不時前來參拜。而易代之后,這些景物呈現出荒蕪衰敗之態。詩人屈大均此時面對靈谷寺四周景物,觸景傷情,寫下這首《靈谷寺》詩。
南京曾是朱明王朝開國首都,有明太祖的陵寢,南明弘光朝亦建都于南京。南京無疑是故國的象征,此處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會引發遺民詩人的興亡之恨。這首詠“靈谷寺”的詩,詩人顯然是借題發揮。
詩的開首兩聯主要寫景。首聯寫自己常常出門所見,靈谷寺周圍古木參天,歷來有“靈谷深松”的美譽。近處十里幽深的松林,寧靜之極。
頷聯寫遠處,梅花因為明太祖得決定,花開得特別得絢麗;靈谷寺得泉水潺潺,芬芳香味來自神龍得恩賜。靈谷寺得東邊是孝陵,這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皇陵,其附近有三國時孫權的墓地梅花山。起初,興建孝陵時,有大臣提議將孫權墓地搬走,但朱元璋慕孫權威名,沒有同意。所以,梅花山因明太祖朱元璋的決定,在孝陵內的梅花開放得特別茂盛。
詩歌表面寫寺外的靈谷深松、梅花山的梅香,實質是抒寫山河變易,景物已非的感慨,從而表現出南明舊都金陵的肅森景象。詩中特別強調“梅花因太祖,香水自神龍。”這是因為靈谷寺的東邊是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皇陵,其附近有三國時孫權的墓地梅花山。起初,興建孝陵時,有大臣提議將孫權墓地搬走,但朱元璋慕孫權威名,沒有同意。所以,梅花山的梅花是因明太祖朱元璋的決定,才開放得如此特別燦爛。
詩人接著寫靈谷寺旁邊泉水潺潺,其芬芳香味,這是孝陵內神龍的恩賜。接著,詩中借物擬人,表現靈谷寺已呈現出煙雨彌漫,窯城昏暗;連發霉的苔鮮也將道路封閉了,怪不得皇上的車馬不能來參拜了。這里詩人以“霉苔輦路封”著意渲染昔日的氣氛,暗示著現實中南明舊都金陵的肅森景象。詩意顯得辛酸含蓄,悲涼凄楚,抒寫了江山易主之際詩人異常悲痛的民族情感。詩歌為了突出詩人自己雖然棄俗從僧,但是仍然不忘記匡復明朝的決心和斗志,沒有從正面描寫,而是運用逆筆從反面寫“興亡無限恨,消得一聲鐘”,辛酸含蓄地將詩人堅強斗志表達得更加真切感人,藝術上達到了深邃含蓄的境界。
這里詩人著意渲染往日的氣氛。從另一側面反映現實中南明舊都金陵的肅森景象。
詩歌的后兩聯則是抒寫詩人內心的深情和感受。頸聯寫詩人遙望四周,窯城煙雨昏暗;皇上的車子很久沒有來過,道路被發霉的苔蘚封住了,走不得了。易代之后,靈谷寺已經不再有過去的那種繁華興旺景象了。往日的景物依然歷歷在目,但人的心境卻大不相同。靈谷寺的肅森景象,正是南明舊都金陵肅森景象的真實寫照,也是詩人心境的反映。
尾聯,詩人寫自己棄俗從僧之后,已經不問凡間之事,超脫得很。興亡之恨,在一聲聲晨鐘暮鼓中消失了。鐘,金屬制成品。佛教徒以擊鐘來警悟自我。據《百丈清規。法器章》云:大鐘“曉擊則破長夜警睡眠;暮擊則覺昏衢疏冥昧。”
然而,興亡之恨真的能夠在這聲聲晨鐘暮鼓中消失掉么?不可能。詩人其實是運用了逆筆的`表現手法。正面不寫,寫反面,使得詩歌顯得更加含蓄,更加深刻。屈大均歸隱空門,并非逃避現實,而是一種保持操守的斗爭策略。
這首詩表面寫寺外的靈谷深松、梅花山的梅香,實質是表現出南明舊都金陵的肅森景象。山河變易,景物已非,顯得悲涼凄楚。辛酸含蓄,反映了江山易主之際詩人異常悲痛的民族情感。詩歌為了突出詩人自己雖然棄俗從僧,但是仍然不忘記匡復明朝的決心和斗志,沒有從正面描寫,而是運用逆筆從反面寫“興亡無限恨,消得一聲鐘”,辛酸含蓄地將詩人決定斗志表達得更加真切感人,藝術上達到了深邃含蓄的境界。
錢謙益在論詩時曾經提出易代之際詩歌的美學思想。如他在《馮定遠詩序》中稱,“悲憂窮蹇”之情“詩人以為美”。這首詩正是體現了易代之際“悲憂窮蹇”之情的美學思想。
最新解說詞靈谷寺 篇7車子駛入靈谷寺的紅墻,緩緩停了下來。才下車,濃郁的桂花香就撲面而來,又慢慢地將我們包裹起來,大家仿佛一下子就融就進了桂花香,融進了夜晚的靈谷寺。
一行人沿著石板路向桂林深處漫步,白天游人如織、熱鬧非常的靈谷寺,現在是這樣的安靜,連自己的足音都清晰可聞,所謂空谷足音,說的就是這種感覺吧。沒有月光,路燈也越來越暗,直至沒有。不知是誰打開了手機的照明燈,這才發現,路的兩旁密密排著的都是桂花樹,昏暗的燈光下,依稀可見黃色的白色的金色的紅色的米粒大的小花簇擁枝頭。
不知不覺,我們來到了靈谷寺的中心地帶——金陵桂花王的所在地。雖然月色朦朧,但依舊可以看出,一棵枝干遒勁、枝繁葉茂的古樹靜靜地挺立著,巨大的樹冠倒影在空曠的草坪上,黑沉沉的一大片。站在樹下,香氣似乎更濃。聞著這香味,我的腦袋里一下子就蹦出了桂花糖、桂花鴨這些南京的美食。“這棵樹年齡好像很大了呢。”一旁的小姐姐說。“那是一定的。”我接過話頭,又問站在我身邊的小姐姐的奶奶:“奶奶,您小的時候見過這棵樹嗎?”奶奶是個老南京,今年都快八十歲了。“嗯,我記得年輕的時候這棵樹就好大的。”“這樣算下來,這棵樹總該有一百多歲了。”大家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
“時候不早了,我們往回走吧。”有人提議,大家就踏上回去的路。回去的路和來時的路構成環狀,依然是石板路,依然是一路依然是濃密的桂花香,只是嘰嘰喳喳的聲音沉寂下來了分,或許是大家有所思?或許是大家舍不得離開?不經意間,我扭回頭,身后是無邊的黑暗,天上的星星不算多,卻格外的亮。
忙碌的生活中,能有個時候慢下來,體會這屬于夜晚獨有的黑暗,聞聞純粹的桂花香,這就是一種幸福。
最新解說詞靈谷寺 篇8靈谷寺風景區位于鐘山東麓,總面積兩千余畝,是六朝名勝古跡薈萃之地,六朝古剎開善寺始建于梁天監十四年,明朱元璋建孝陵時遷壽于此,更名靈谷寺,號稱天下第一禪林。這里萬斛松濤,取經通幽,古稱“靈谷深松”,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
來到靈古寺門前,映入我們眼簾的是紅山門,前面兩只老虎十分逼真,仿佛在跟我打招呼說:“歡迎你來到靈谷寺風景區來游玩和參觀!”
過了紅山門,就是無梁殿臘像館,里面許許多多的臘像:如孫中山、林則徐、周恩來……這時候,看著少年時,青年時,中年時孫中山,仿佛他在我們面前展示著他的一生,林則徐威風凜地站在我面前,仿佛一場虎門銷煙即將開始了。還有清政府被迫簽訂了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時的情景,使我們成一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走過無梁殿蠟像館,我們又來到了靈谷塔,我們一口氣爬到了9樓,拿著軍用高倍望遠鏡眺望南京,一切盡收眼底,真是太棒了!
接下來,我們還參觀了松風閣、靈谷寺廟……
不知不覺,一天一晃就過去了,我卻意猶未盡,直至現在我還沉浸在歡樂之中,真希望能經常出去走走,這一天可真開心啊!
最新解說詞靈谷寺 篇9各位游客:
大家好!歡迎來到國民革命歷史沿襲景區靈谷寺,我是今天的導游xxx。接下來讓我為大家介紹這里的美景。
【景區概況】
1、靈谷寺的歷史沿革2、御賜“天下第一禪林”
3、“國民革命陣亡將士公墓”的由來
各位游客,現在呢我們已經來到了靈谷寺風景區。靈谷景區歷史悠久,早在南朝梁代,高僧寶志圓寂后,梁武帝的女兒在紫金山下獨龍阜玩珠峰修建了一座寶公塔安葬高僧寶志,后來又建了寺廟。明初朱元璋看中了玩珠峰這塊風水寶地,決定遷寺為自己修建陵墓,幾經輾轉后,寶志的靈塔和寺廟就被搬到了現在的位置。朱元璋為寺廟賜名靈谷禪寺,并題寫“天下第一禪林”的匾額。可惜的是,寺廟在清咸豐年間毀于戰火。1928年,政府為紀念北伐犧牲的將士,選定靈谷舊址為陣亡將士公墓。新中國成立后,改為靈谷公園,1981年改名靈谷寺。
【萬工池、文武方門、大仁大義坊】
1、“萬工池”名稱及其由來
2、文武方門的建筑特點、門匾和題者、以及門前石獅的由來
3、大仁大義坊的建筑特點、正面和背面的匾額、貔貅的作用和來歷
現在入口處的這座牌坊,是仿南朝時期的樣式,前面的小橋名為迎駕橋,是清朝時眾僧迎接乾隆圣駕的地方。迎駕橋旁這個半圓型的水池,原為寺廟的“放生池”,供香客行善放生之用。相傳是朱元璋建寺時看到這里有山景無水景,下令一萬軍工在此筑池,所以也叫“萬工池”。
前方我們看到的大門就是靈谷寺的正門—紅山門。這里原是寺廟金剛殿舊址,民國時期,被修建成為公墓大門,門為朱紅色,單檐歇山頂,上覆蓋綠色琉璃瓦。原先門上是蔣介石手書的“國民革命軍陣亡將士公墓”,現在門額上懸掛有我國著名書法家錢松喦先生所書寫的“靈谷勝境”四個大字。門前的這對石獅,是建公墓時北平軍分會贈送的。
過紅山門,穿過青石甬道,在42層臺階的原天王殿的舊址上,有一座六柱五門十一脊高10米的大牌坊。它是仿照北京十三陵的大牌坊修建的,牌坊的瓦當上有黨徽的圖案,滴水上則采用了梅花的造型,牌坊上方同樣也鑲嵌著瓷質黨徽,牌坊兩面均有元老張靜江所書的題額,正面書有“大仁大義”四個字,所以這個牌坊被叫做大仁大義坊,坊的背面寫的是“救國救民”四個大字。
牌坊下有原陸軍十七軍贈送的一對神獸,通體用漢白玉雕刻,乍看起來象虎,又有點象豹子,可是仔細看來,卻又都不是,其實,它是傳說中黃帝的陣前猛獸—貔貅。據傳,在黃帝和其他部族的戰役中,貔貅沖鋒陷陣,勇往直前,十分英勇。將貔貅立于陵前一來是為陣亡將士守靈,二來也是贊揚陣亡將士如貔貅一樣威武英勇。
【無梁殿】
1、建造時間、規模、特色
2、內部陳設:中供佛臺、四壁所嵌110塊青石碑及辛亥革命名人蠟像的內容
前面這座古老的建筑就是無梁殿。殿東西長54米,寬38米,高22米,通體采用磚石結構,沒有動用一根木頭和釘子,所以得名無梁殿。又因為原先殿中供奉著無量壽佛,所以,我們也稱它無量殿。它建于公元1381年,從明代保留到今天,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是我國現存最大,最古老的一座無梁殿。大家抬頭往上看,無梁殿上方重檐九脊,正脊上還有三個喇嘛塔,雖然是磚石修筑,但卻仿照了木結構建筑的造型。
步入無梁殿,可以看到正面有三個券龕。這三個拱券高臺最早是佛龕,分別供奉有西方極樂世界教主阿彌陀佛和觀世音、大勢至菩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西方三圣。現在我們看到的券龕里鑲嵌的是三塊石碑,正中是國民革命烈士之靈位,左側是總理遺囑,右側是民國時期的國歌。在祭堂的四周,還有110塊青石碑,刻有33224位在北伐戰爭中陣亡將士的名字,以示紀念。九十年代初,這里開辟了“辛亥革命名人蠟像館”,館名由陳果夫先生題寫。共展出了22組以孫中山先生為首的57位名人的英姿,真實地再現了辛亥革命的人物和歷史。
【一號公墓、松風閣】
1、一號公墓的位置
2、公墓的主人
3、墓地的建造特點及周邊綠化
4、松風閣的建筑特點及名稱演變
無梁殿的后方是一個大草坪,原是民國時期陣亡將士公墓的一號公墓舊址。這里原有墓穴1624個,葬有烈士1029名。我們現在看到的是一號公墓的中心墓區,葬有128位在淞滬戰爭中犧牲的烈士。1932年1月28日,日本侵略軍侵犯上海,當時,駐守上海的國民革命軍第五路軍和第十九路軍英勇抗戰,給予侵略者以迎頭痛擊,徹底粉碎了日本妄圖三個月消滅中國的野心。在一號墓東西兩側的紀念碑下,分別葬入了50名第五路軍的烈士,78名第十九路軍的烈士,共為128人,以示不忘“1.28”事變。墓園中心花壇中有一棵高大茂盛的桂花樹,被稱為金陵桂花王。
繞過西式公墓圍墻,我們現在看到的是“松風閣”,采用重檐廡殿頂,外觀古樸典雅,內為走馬樓形式。明代這里是寺廟的律堂,清代是觀音殿,民國時期改建為“陣亡將士革命紀念館”,由蔣介石親題館名。1937年南京淪陷后,烈士的遺物遭到破壞,后無法恢復,現在已經變成了游客駐足休憩的場所。前方在廣場的中央還有一座石鼎,鼎身上有“銘鼎垂勛”四個字,是當時安徽省主席劉振華贈送給公墓的。
【靈谷塔】
1、原塔和現塔的用途
2、現塔的建筑時間、層數、高度等
3、塔基座簡介
4、塔內二至九層石碑及內容
在公墓中軸線的頂端,就是造型精美的靈谷塔。它修建于1933年,九層八面,高60米,原為“陣亡將士紀念塔”。在塔前丹陛上刻有是“日照山河”圖。在塔的門楣上,有“靈谷塔”三個字。外墻壁有蔣介石所書“精忠報國”四個字。塔內有螺旋式石梯252級,可拾級而上。在2—4層的內壁上,刻有元老于右任所書的孫先生在黃浦軍校北上時的告別詞。5—8層,是吳敬恒所書的孫先生黃浦軍校開學訓詞。登臨九層,鐘山氣勢,盡收眼底。
A.【其他(東線)】
1、靈谷寺及玄奘頂骨舍利、八功德水
2、鄧演達墓(二號公墓址)
3、譚延闿墓及墓園
景區的東側是今天的靈谷寺寺廟所在地,我們看到廟前有建有大照壁,照壁上書“普濟圣師應化真身道場”,普濟圣師是以后的皇帝賜給寶志大師的封號表明了靈谷寺與寶志的源脈關系。廟門橫額上是于右任所書“靈谷寺”三個字。進了山門,里面有大雄寶殿,大遍覺堂等建筑。
這里是玄奘法師紀念堂,堂內有一尊玄奘法師的半身像,還有一座十三層的木制密檐塔,塔內藏有唐玄奘的頂骨舍利,被奉為佛家至寶。1988年臺灣玄奘大學了中法師向大陸申請分供,取出了2.8863克一粒,用水晶匣盛放,由兩岸僧眾,護送臺灣,是兩岸交流促進統一的盛事。
各位游客,除了我們剛剛參觀的那些主體建筑外,在靈谷寺的東側景區還有八功德水,據說此泉水有八種功能,人飲用后可驅除百病,延年益壽。正北是譚延愷墓,他是原政府行政院院長,死后蔣介石為他舉行了國葬。鄧演達墓位于原第二公墓舊址上,鄧演達是中國農工民主黨的創始人,1931年被蔣介石秘密殺害,1957年遷葬到這里。
靈谷寺景區,歷史淵源深遠,山水形勝優美,希望通過我的介紹,能給您留下美好的印象!
B.【其他(西線)】
1、至公殿及寶至簡介
2、寶公塔及三絕碑3、西部三號墓址
在無梁殿的西側密林中,還有南朝時高僧寶志和尚的舍利塔。說起寶志大師,很多朋友不一定很熟悉,但說起濟公和尚,大家一定不會陌生,相傳,寶志禪師就是濟公和尚的原型。
寶志大師生于南朝,除了精研佛法,據說大師還能夠預知吉兇,通曉未來,這樣一位神通廣大的人物,自然受到了世人的推崇。梁代的菩薩皇帝梁武帝將大師奉若上賓,而梁武帝的女兒永定公主更是拜寶志大師為師。大師圓寂以后,梁武帝將他安葬在今天明孝陵的風水寶地上,永定公主捐錢為大師修了一座“寶公塔”以安放靈骨。后來由于朱元璋看中了原靈谷寺也就是今天明孝陵這塊風水寶地,就把寺遷到了現在這個地方。當然由于歷經輾轉遷移,此刻我們眼前的這座寶公塔已非當年原物,是后來修建的。塔前還有一塊石碑,上有唐代吳道子所畫的寶志像,李白題的贊詞由顏真卿書寫,人稱三絕碑。
參拜過寶公塔,繼續向南走,不遠處是志公殿前,里面供奉有寶志大師的塑像,殿內兩塊石碑記載了兩次遷葬的經過。殿前有兩件明代遺物,一是飛來剪,二是蟠龍石。從志公殿向西就是民國時第三公墓舊址,現在已經不存在了。
今天的講解到此結束,謝謝!接下來大家可以各自游玩,注意安全!
【最新解說詞靈谷寺】相關文章:
關于靈谷寺導游詞大全08-30
南京靈谷寺導游詞范文11-08
最新解說詞:蘇州寒山寺08-14
少林寺解說詞11-15
解說詞:懸空寺08-10
獨樂寺解說詞201711-13
明孝陵解說詞最新11-15
最新莫愁湖解說詞11-15
最新越秀公園解說詞11-14
菩薩頂解說詞最新08-14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 上一篇:異地違章如何交罰款 異地違章如何交款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