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素描教學工作創新論文
摘要:素描作為美術專業入門的基礎科目之一,對于提升個人繪畫能力、夯實專業基礎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素描在高校的美術專業中也是一門重要的基礎性科目。高校的教學工作一定要重視創新態度和創新能力,只有創新,藝術才有蓬勃的生命力。同時,我們要認識到素描不僅是一種技藝和表現手法,更是人文思考和審美取向的反映。該文從素描的原理入手,通過分析當前高校素描教學的現狀,探究素描教學的創新方法和實踐應用。
關鍵詞:素描教學工作創新實踐
隨著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的飛躍式發展,人們對各種新鮮事物的接受程度空前提高,同時衍生出各種新的想法,社會包容度大幅度提高,文藝思潮不斷涌現,藝術也進入蓬勃發展的時期。高校作為藝術孕育和發展的重要陣地,其教學態度和教學方法不僅影響在校學生對藝術的認識,同時也對藝術領域的未來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素描作為美術專業的基礎科目,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有著重要的作用。如何引導學生在充分認識素描重要性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對學科的認知,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掘自身的創新能力,這是擺在高校美術教師面前的現實課題。高校教師必須轉變思路,積極開發創新性的教學手段和教學方法,在實際應用中不斷完善、不斷發展。擁有創新態度和創新能力對美術專業的發展而言十分重要。創新的教學手段不僅能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創新能力,而且對學生的整個藝術生涯也有積極影響。
一、關于素描的重要性
素描作為一種基礎性、訓練型科目,對于個人提高繪畫水平具有重要作用。素描看似是簡單的基礎訓練,卻是整個美術專業的基礎。任何后期的形式創新,都離不開基礎能力的訓練。素描可以培養學生對畫面的整體把握能力。學生通過合理布局、刪減添加等素描練習,訓練造型能力。這種能力的培養對后續的美術專業學習具有奠基性的意義。此外,素描可以培養學生對藝術的審美感知能力。素描這門課程相對枯燥、重復的練習讓很多學生望而生畏。但縱觀西方藝術發展史,美術大家所取得的成就往往離不開前期素描積累的深厚功力。學生從日常的練習中感知美術之美,在一遍遍的練習中明白什么是比例,明白明暗如何處理。在細節的把握中不斷增強自身的審美感知能力,這對學生之后的專業學習具有很大幫助。
二、當前高校教學工作存在的問題
1.源頭把控不當
一些高校在錄取模式上存在一定的.弊端。以往高校的專業考核往往是固定題型,由于題型相對固定,一些繪畫水平較低的學生經過針對性的題型訓練,也可以快速提升個人的繪畫水平。通過這種方法招收學生,在生源質量上難免良莠不齊,對后續的教學開展具有一定的負面影響。
2.日常教學重技輕藝
在素描的教學工作中,一些教師依舊采用固有的教學方法,過于重視技能,輕視對藝術感悟能力的培養。課堂上往往采用題型訓練的模式。這種模式雖然在短期內確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繪畫水平,但是這種模式存在諸多的弊端。學生難以從根本上感受繪畫之美,只是單純將繪畫作為一種技法甚至一種升學途徑,不能激發自身的熱情。這種功利性的練習無法引導學生進行長久的藝術深造。
三、高校素描教學工作創新方法的應用措施
1.調整錄取模式
追本溯源,高校應該在入學這一關就把創新性納入考核,不能一味采用固定題型,而應針對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發散性思維進行重點考核。素描考試除了保留基本功考核外,還應該重視考核學生對造型的把握能力和創新能力。只有從源頭做出改變,才能在高校的教學工作中,針對教學方法和實踐做出創新性改變。
2.提高審美能力
藝術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教師要轉變思路,全面釋放學生的天性,包容更多的創作形式和創作行為。只有擁有包容的心態,才能孕育出豐碩的思想果實。教師要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學生對美的感悟,多鼓勵和組織學生對優秀作品進行觀摩,提升學生對專業的認識。同時,教師要注重對學生進行良性引導,提升學生的抗壓能力,鼓勵學生培養多種愛好,如樂器、運動等。這些健康的愛好不僅能幫助學生調整身心,疏導壓力,還能引導學生獲得良好的心理感受,激發學生的創作靈感。教師要倡導學生多走進自然,感受美好的事物,提升學生的心理滿足感。
3.將速寫的方式作為輔助
在教學工作中,教師可以將速寫作為輔助素描教學的一種方式。速寫相比素描而言,更加快速、精簡,但對學生的繪畫能力具有重要的鍛煉作用。將速寫與素描這兩種練習形式互相搭配,既能緩解素描課的壓力,又能進一步提升學生的繪畫水平。
結語
素描作為美術教學工作中的一門重要學科,在美術專業的教學中具有基礎性的地位和作用。教師和高校必須轉變思想,從源頭上把控,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以應對社會對創新能力越來越高的要求。
參考文獻:
[1]徐少年.高校美術基礎素描教與學的思考.設計,2016(7).
[2]郜剛.素描教學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研究.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3(23).
[3]李洪震.動畫專業的素描教學策略初探.科技資訊,2016(29).
[4]張靜.素描在中職藝術設計專業中的作用探析.才智,2017(12).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