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言 → 毅力格言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教案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教學實錄視頻
日期:2023-02-20 03:52:48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网络资源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教學設計(通用6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
为你推荐:
  • 年度工作總結教師簡
  •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教學設計(通用6篇)

      作為一位杰出的教職工,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那么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教學設計(通用6篇)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教學設計 篇1

      一、設計理念。

      意境與情感是詩歌的核心。體會意境與情感都需要學生自己的感悟,最好的方式就是復現意境,即站在作者角度描繪還原意境。本教學設計力圖使學生在品味這一首詞所蘊含情感的基礎上,走近作者,進行意境復現,想象詞境,最后再跳出文字,體會詞帶給自己的感悟與收獲。

      二、教學目標。

      1、初步了解詞的知識,在反復誦讀中讀出詞的韻律美。

      2、在反復誦讀、品味中,體會詞所表達的情感。

      3、在體會該詞的情感中,體悟應以樂觀積極的態度對待學習、生活乃至未來的人生。

      三、教學重點。

      在誦讀中體會詞的韻律美,品味其中蘊含的情感以及作者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

      四、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1、解題。

      (1)同學們,你們已進入小學階段的最后一年了,即將與老師、同學離別。離別意味著不能經常見面、共敘衷腸。當然,同學們的離別是要奔赴更美好的前程,那我們傷感中又會有為同學、朋友高興、為他們祝福的心情。說起離別,我們就不由得想起那些送別詩。同學們,你能回想起哪些呢?

      (2)今天,我們要學習一首有關送別的詞——《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這首詞與我們剛剛回顧的一首詩,題目有什么相似之處?從題目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2、了解詞牌,了解作者。

      (1)同樣是送別,李白、高適、王維寫的是詩,今天我們要學的則是一首詞。同學們知道詩和詞有什么區別嗎?

      (2)詞牌,表示詞的節奏,是古人的一種偉大創造。不同的詞牌,既有不同的字數、節奏、音韻,甚至還能表現不同的意境。當然,隨著詞的發展,不同詞牌一定代表著某種風格或意境的功能越來越淡化。既然詞牌代表的是不同的節奏、韻律,這么看來,詞牌就一定會有多種了。同學們能回憶原來都學過什么詞牌嗎?今天要學習的這首詞的詞牌又是什么呢?

      (3)介紹作者。

      (二)學習課文。

      1、行走詞閫,品味情感。

      師:這首送別詞讓我們穿越時空“觀看”了一場友人離別的話劇,體會到了一種離別帶來的傷感,也體會到了友人發自內心的囑托與祝愿。無論詩還是詞,字數都是有限的,都是極講究用字的。有限的文字,蘊含了作者無限豐富的感情。就讓我們到詞中去走一回,去品味這送別的味道,去體會作者的心情與感受!

      上片:傷離別——體會作者融于山水間的離愁別緒。

      (1)我們先看詞人送別友人的這段路程。大膽想象一下,一路上他們都可能看到什么風光?

      (2)是的,沿途一定會有很多的景物,可是作者為什么單單選取了山和水來寫呢?除了山、水,還寫到了什么?

      (3)你發現作者又是怎么寫這山、水的呢?這樣的表達有什么特點呢?

      (4)體會一下,作者為什么要把水和山比喻成美人的眼波和眉峰呢?

      (5)仔細想一想這句:“橫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這里的兩個動詞“橫”和“聚”的用法有什么精妙之處?

      (6)原本呢,水也好,山也好,都是沒有感情的一種存在。可是,在作者的筆下卻都變成了一種有情之物。這山水就是那個美人,她不僅眼睛含情脈脈、柔情似水,而且還眉頭緊鎖。為什么會眉頭緊鎖,而不是眉開眼笑呢?

      (7)你覺得這個美人是一位真實存在的美人嗎?為什么?

      (8)“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這句話你讀出了什么?想象一下,“眉眼盈盈處”是一個什么樣的地方呢。

      (9)這里的“眉眼盈盈”與前面寫到的“眉和眼”有什么聯系嗎?

      (10)結合前面的“眉”、“眼”兩句,想一想:這個人和前面山水所喻的美人是不是同一人。

      (11)在朗讀中體會雙關和設問的修辭手法。

      祝友人——體會作者情感變化與轉折的直接抒發。

      (1)我們來讀一讀下片,體會作者的情感是什么樣的,是依然這么的愁苦、傷感嗎?

      (2)你從“才始送春歸”一句中的“送春”二字了解到了什么?

      (3)春天的歸去給人一種光陰流逝不再來的傷感,而偏偏這時“又送君歸去”。這時,你又有什么樣的感受呢?你又是從哪里體會出來的呢?

      (4)你覺得作者用兩個“送”字有什么好處呢?

      (5)除了這兩個“送”字,還有兩個……

      (6)兩個“歸”,分別是誰歸呢?

      (7)這份離愁,因傷春再加離別而更加讓人“銷魂”。那么,接下來作者是描寫他的痛苦離情嗎,還是別的什么呢?既然阻擋不住友人離去的腳步,既然離別已是改變不了的現實,詞人又是怎么做的呢?

      (8)從這兩句詞中,你讀出了什么感受,體會出了詞人的什么情感?

      (9)這里“千萬和春住”的“春”是什么意思?有沒有什么特別的含義?

      (10)想象一下,鮑浩然回到家之后,會是一種什么景象。

      評析:上片,作者的情感是隱藏的,融情于景、寓情于景;下片,作者筆鋒一轉,開始直接抒發心中的感情。傷春卻逢傷別,愁苦壓在作者的心頭。但作者卻祝福友人、祝愿友人與春住!讓學生從一些重點詞語中去體悟這種不吐不快的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在朗讀中抒發這種情感。

      2、走近作者,想象詞鏡。

      (1)有時,我們形容一件美術作品,或者一個優美的風景勝地,會用“如詩如畫”、“如臨其境”來形容。那么,我們現在展開想象的翅膀,放飛思緒,隨著作者一起來欣賞一下這首詞,看看在你的腦海中會出現一幅什么樣的畫卷,什么樣的場景。你是不是也有一種“如詩如畫”、“如臨其境”的感覺呢?我們就跟著作者的思路,一步一步地在腦海中勾勒這幅圖畫吧。在前兩句中,你要隨著作者去送友人了,你這時就是作者,這一路上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的腦海里浮現出了什么樣的畫面?你的心里有什么樣的感受?

      (2)默讀:“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你想到什么?聽到了什么?是什么樣的心情和感受?

      (3)我們再來描繪下片的場景和畫面。聽完剛剛友人的回答,你又有什么話要說呢?

      還原情境,兩人配合,一人讀,一人回答;然后,兩人交換角色。

      (4)春去時分,偏逢與友人離別,這真是愁煞人呀!無論多么的不舍,多么的傷感與惆悵,友人都是要走的,這是無法改變的事實。面對這樣的離別,你要怎么跟你的朋友道別呢?是淚流滿面呢,還是痛苦萬分?還是其他的什么樣呢?你就是那作者,你的同桌就是你的朋友,跟他道別吧,把你的話說給你的朋友聽。

      然后互換角色說一說。

      評析:在角色扮演中體會作者與友人的道別場面與情感。

      3、走出文字,升華感悟。

      (1)體會詞的情感。

      ①友人要離別,已是事實。不舍、難過、傷感、愁苦,都是正常的情感流露。俗話說:人非草木,孰能無情?但,朋友還是得走。假如你的朋友也要離開你,你會怎么辦?只是啼哭嗎?還是……

      學生自由說。

      ②是的,是朋友,就祝福他吧,無論他將要去哪里。祝福他擁有美好的生活、幸福快樂!現在,如果你的朋友去國外讀書了,你們會用哪些方式交流呢?

      ③如果我們面對的不是離別,而是失敗、挫折呢,你會怎么辦?

      評析:學生聯系生活中可能會遇到的實現,感悟無論遇到了什么困難,我們都要學會面對現實,不要沉浸在痛苦之中,豁達地對待失敗與挫折,要看到未來、看到希望。

      (3)體會詞的藝術特色。 送別,如愛情一樣,是古往今來、大千世界一個永恒的主題。歷朝歷代的送別詩詞有很多,如我們開課之初回憶的那樣,寫法各異。有的以酒相送,有的以歌相送,有的以話相送;有的豪放,有的憂愁,有的豁達。

      ①今天學的這首送別詞的表達有什么特點與獨到之處呢?

      ②剛才我們說了那些送別詩的風格、特點,也歸納了這首送別詞的特色。雖然手法不同、風格不同,但它們都有一個共同之處,這也是一首詩、詞以及所有作品,能夠打動人之所在。你們發現是什么了嗎?

      ③從送別詩、送別詞特色的品味中,對你的寫作有什么啟發?

      評析:將原來所學的詩歌和這首詞的特點進行比較,讓學生體會這首詞借景抒情、構思精巧、比喻別致、語言風趣俏皮的特點。

      (三)作業。

      1、背誦這首詞。

      2、根據你對這首詞的理解,繪制一幅或多幅圖畫,描繪你腦海中的送別圖。

      3、推薦閱讀。 老師推薦幾首相同詞牌的詞,同學們課下閱讀。找出它們有什么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它們表達的內容、方法一樣嗎,然后總結一下。(課件出示:《卜算子·詠梅》;陸游《卜算子·詠梅》;蘇軾《卜算子·缺月掛疏桐》)

      五、板書設計。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借景

      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感受此種所描繪的浙東江南美景,以及詞中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2、了解比喻,寄情于景等手法在詞中起的作用。

      教學重點:這首送別詞的表達特點以及詞人的樂觀態度。

      教學難點:體會這首宋詞與其他送別詞在表達上的不同。

      教學過程

      導入:在面臨分別時,你們會有怎樣的感受?比如,你們的好朋友突然搬家了,是離你很遠的地方,你們之后不能再常常見面了,你會怎么想?(請同學回答)古人在與親朋好友離別時,會用詩詞的方式來表達情感,我們今天就來學一首送別詞。請大家翻開課本,到王觀的《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朗讀:個讀齊讀

      在之前已經學過詞的基礎上,進行常識問答

      1、解釋標題,詞牌名,題目。

      2、詞可以根據字數,分為哪幾類?《卜算子》屬于哪一類?

      分析

      1、第一句“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

      眼波橫:眼波橫流;眉峰聚:眉峰緊鎖。

      題目一:這里說眼波橫流,那你們想水有眼睛嗎?(沒有)那什么才有眼睛,而且眼睛會波光流動。(人)同樣的,人才有眉峰緊聚。是人的眼波橫流,是人的眉峰緊聚。

      題目二:一般的人會有眼波橫流的感覺嗎?你們想,如果一個眼睛很小的人,會有這種感覺嗎,那只有怎么樣的人會有這種感覺。(美人)

      問題三:請一位同學解釋一下這句話。

      (江水像美人的眼波橫流,山巒像佳人的眉峰緊鎖)

      問題四:翻譯出來之后,誰來說說這句話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起了怎樣的作用

      (用了比喻的手法,寫出了水的明凈澄澈,波光粼粼,和山的連綿起伏)

      在同學回答比喻之后,會對怎樣的作用有些疑問,這時候要說明眼波橫流是怎樣的一種情況,淚水是怎樣的,透明的,并為他們演示眉峰緊鎖的樣子,這樣,學生更能順利回答問題。

      問題五:我們已經知道了這山水的特點,有了這些形容詞后,請同學更加完整的翻譯這句句子。(明凈的江水像美人的眼波橫流,起伏的山巒像佳人的眉峰緊鎖)

      問題六:眼波橫流,眼里有淚水,熱淚盈眶,眉頭緊鎖。是在怎樣的情緒下會有這樣的表情(傷心)山水有表情嗎?那這個表情是誰的呢?(實際上是人,是此人寄托自己的感情在山水之上,這是一種寄情于景的手法,含蓄的表達自己的感傷之情)

      詞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情呢,我們來看下一句,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2、第二句“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欲:想要;行人:遠行的友人;盈盈:清澈美好的樣子

      問題一:這里的眉眼盈盈處是什么意思,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

      (提示:之前把眉眼比喻成了山水,這里同樣用了比喻的手法,意思是江南山青水秀的地方)

      問題二:這個話透露了怎樣信息,告訴了我們什么?(友人要去哪里)

      問題三:我們把上片學完了,有哪位同學可以告訴我,上講了什么,或寫了怎么樣的景色,表達了怎么樣的感情。

      (上片寫友人一路山水行程,間接含蓄的表達了詞人與友人依依惜別的情感)

      3、第三句“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

      始-剛剛;

      問題一:翻譯“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

      (剛剛才把春天送走,接著要送你回去)

      問題二:這里的君是指誰(鮑浩然)

      問題三:在這句話中,我們有可以得到一個信息

      (送別時間:春天剛剛過去,正是春末夏初之時)

      問題四:春天是美好的,美好的春天詞人剛剛送走,有送走了友人,你們認為這是詞人內心有怎樣的感受?(傷心,難過)

      4、第四句“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問題一:翻譯這句話

      (如果到江南可以趕得上春天,千萬要和春天一起居住)這句話讓學生多次翻譯,只要反應出要留住春天的意思就可以了。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了解詞人是喜愛春天的。表達了作者的愿望,希望友人和春天同住,留住春光。)

      教師作:友人同春光一樣,將要去江南,寄托了作者對友人的美好祝愿,希望友人留住繁花似錦的春天,享受江南的最后春光。

      問題二,上片是寫景,間接表達詞人情感,那下片呢?

      (抒情,下片直抒胸臆,直接斜對友人的深情祝福,淡化了離別的'感傷,進一步表現出送別人的一片深情)

      5、學生經過學習,體會到這首詞所包含的情感,這首詞在感情上是委婉含蓄的,像江南的山水美景,把自己的情感放在詞中,全班再齊讀一遍。

      問題:請同學來回答,這首詞寫的是什么內容,有了怎樣的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這首詞中描寫了浙東美景,用了比喻,借景抒情的手法,表達了作者對友人即將離去依依惜別的真摯情感)

      在時間充裕的情況下,詢問學生之前學過的送別詩,并用其中一首與本首詞作比較。

      6、板書

      上片水眼波橫(比喻)澄澈波光粼粼

      山眉峰聚(比喻)連綿起伏

      去那邊眉眼盈盈處交代目的地

      送春歸,送君歸春末送友圖

      下片

      千萬同春住詞人最后的叮囑,淡化了離別的感傷

      表達了作者對友人離別時的感傷,與友人依依惜別的真摯情感。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教學設計 篇3

      【教學目標】

      1.大致了解古詩詞的意思。

      2.能熟練背誦古詩詞。

      3.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熟練背誦古詩詞。

      【教學難點】

      感悟詩詞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課時目標】

      1.感受此詞所描繪的浙東江南美景,以及詞中作者所表達的感情。

      2.在反復誦讀中背誦這首詞。

      【教學重難點】

      背誦本詞,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由宋代詞人王觀寫的一首詞--《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2.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①解題:“卜算子”是詞牌名,它標明了詞的調子,詞牌的名稱有很多,如“漁歌子”“蝶戀花”“菩薩蠻”等等。不同的詞牌有不同的調子。

      ②“送鮑浩然之浙東”是這首詞的題目。

      浙東:浙江的東南部,鮑浩然的家就在那里。

      送別好友鮑浩然去浙東,題目點明了主要事件。

      3.簡介作者:王觀,宋代詞人,字通叟,如皋(今江蘇如皋)人。宋仁宗時中進士,在任時作《揚州賦》,宋神宗閱后大喜,大加褒賞。其詞構思新穎,用語佻巧,不落俗套。

      二、初讀詞,正確流利。

      1.自由讀。

      2.指名讀。(字正腔圓)

      3.指名讀。生評價。

      4.注意讀出節奏,注意斷句,押韻。

      三、理解詞意,品讀感悟。

      (一)“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

      1.眼波橫:眼波橫流;眉峰聚:眉峰緊鎖。

      2.意思:水像美人的流動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

      3.誰來說說這句詞用了怎樣的修辭手法?起了怎樣的作用?

      (用了比喻的手法,寫出了水的明凈澄澈、波光粼粼和山的連綿起伏。)

      4.眼波橫流,眼里有淚水,眉頭緊鎖。在怎樣的情緒下會有這樣的表情(離愁)?山水有表情嗎?那這些表情是誰的呢?(這是詞人的表情,是詞人寄托自己的感情在山水之中,含蓄地表達自己的感傷之情。)詞人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情呢?我們來看下一句,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二)“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1.欲:想要;行人:遠行的友人;盈盈:儀態美好的樣子。

      “眉眼盈盈處”指的是山水交匯的地方。

      2.上闋講了什么,或寫了怎么樣的景色?表達了作者怎么樣的感情?(上闋寫景,含蓄地表達了詞人與友人依依惜別的情感。)

      (三)“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

      1.才始:方才(剛剛才把春天送走,接著要送你回去)

      2.這里的“君”是指誰(鮑浩然)。送別時間:春天剛剛過去,正是春末夏初之時。春天是美好的,詞人剛剛送走美好的春天,又要送走友人,你們認為此時詞人內心有怎樣的感受?(傷心,難過)

      (四)“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1.這句詞的意思是什么?(如果到江南可以趕得上春天,千萬要和春天一起居住)。

      2.詞人是喜愛春天的,表達了作者希望友人和春天同住,留住春光的愿望。

      3.賞析:上闋寫景,間接表達詞人情感;下闋抒情,直抒胸臆,直接寫對友人的深情祝福,淡化了離別的感傷,進一步表現出送別人的一片深情。

      4.教師總結:

      友人同春光一樣,將要去江南,寄托了作者對友人的美好祝愿,希望友人留住繁花似錦的春天,享受江南的最后春光。

      四、引導背誦。

      1.自讀。

      2.引導背誦。

      【板書設計】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上闋:寫景

      下闋:抒情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誦讀感受古代詩詞之美。

      2、背誦《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3、了解婉約派與豪放派的風格特點。

      4、誦讀古代詩詞,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

      過程和方法:

      1、通過誦讀感受詞之美,并達到背誦的目的。

      2、通過賞讀比較、小組討論了解婉約派與豪放派的風格特點。

      情感態度價值觀:

      熱愛文學,熱愛中國古典文化。

      教學重點:

      背誦這首詞。

      教學難點:

      讓學生在誦讀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味和審美情趣,激發對文學的熱愛之情。

      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魯迅認為唐詩登峰造極,無人可以超越,面對唐詩的輝煌,宋代人沒有望而卻步,也沒有迎難而上,而是創造了另一種形式的輝煌——宋詞,宋詞與唐詩成為文學上兩座并峙的高峰,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首宋詞《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二.解題:

      1、題目中“之”是什么意思?這種用法以前見過嗎?

      (送孟浩然之廣陵、送杜少甫之任蜀川、至之市)

      2、從內容上看,這是一首什么類型的詞?你知道送別的詩句還有哪些?

      學生知道的詩句可能有:

      (1)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3)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高適:《別董大》)

      (4)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5)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廣陵》)

      送別詩詞,雖有好男兒志在四方的自信豁達,但大多是惜別之情,難舍難分,離愁別緒縈繞于胸,這首送別詞又會有什么特色呢?王灼在《碧雞漫志》里有對王觀的評價“新麗外和輕狂處皆是驚人。”下面我們一起來分析他的詞有何驚人之處。

      三、誦讀:

      1、自由讀,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

      2、齊讀。

      3、個別讀。

      四、分析詞作:

      1、找出詞中寫景的句子。分析其美在哪里?

      (1)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

      (2)眉眼盈盈處。

      運用了比喻的修辭,古人有“眼若秋水,眉似青山”以山水寫女子美麗的容顏,而詞中比喻反其意而用之,以女子來寫山水之美,不落俗套,別出心裁,讓人耳目一新。

      2、請展開想象和聯想,用形象的語言描繪出這些詞句所展現的畫面。

      (學生動筆描繪,然后班級交流。)

      3、一切景語皆情語,通過這些景你能感受到哪些情感?

      4、此詞有送別之愁,離情別緒嗎?

      “才始送春歸”與春相別,令人傷懷;“又送君歸去”,與友相別更令人斷腸。不言愁而愁緒滿懷。

      5、詞人在離愁別緒中迷失了嗎?從哪里可以看出?

      最后兩句走出悵惘,表達了對友人的美好祝愿,用一句歌詞“你的幸福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五、誦讀記憶。

      1、帶著對詞作感情的深刻理解和把握,有感情的誦讀這首詞。

      自由誦讀后個人展示。

      2、背誦這首詞,并當堂檢測。

      六、拓展:

      1、同類賞讀:

      (1)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虞美人》

      (2)梳洗罷,獨倚望江樓。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腸斷白洲。

      ——溫庭筠《望江南》

      (3)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李清照《一剪梅》

      2、異類賞讀:

      (1)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灸,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辛棄疾《破陣子》

      (2)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3、小組討論這兩類詞各有什么特點。

      小結:

      婉約派:

      內容上:寫兒女之情,離愁別怨。

      風格上:纏綿悱惻,凄惋哀傷。

      豪放派:

      內容上:寫壯志豪情。

      風格上:豪邁奔放

      4、有人說“柳永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東坡詞須關西大漢,銅琵琶,鐵綽板,唱“大江東去”。下面請有感情的朗讀這兩類詞,注意讀出不同的風格。

      (1)自由誦讀。

      (2)個人展示。

      七、總結:

      宋代詞壇名家輩出,佳作紛呈,群芳爭艷,春色滿園。走入詩詞,你會在美麗中迷失,在陶醉中收獲。同學們,熱愛文學吧,與文學為友,讓自己美麗飛翔。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教學設計 篇5

      令人期待的寶安區語文教學總決賽已告一段落。回顧備課、賽賽的整個歷程,心潮澎湃,諸多感動,幾分遺憾。現將幾點思索,記于文字當中,懇請前輩與同行們多多指教。

      一節好的語文課該如何上?這是所有有責任有良知的語文老師都應該思索的基本問題。在上課之前與賽課之后,我作了如下的思索。

      一、無論如何,也要努力讓學生在課里有真的收獲。

      著名特級語文教師于漪曾經說過:“每一節課,都會直接影響著學生的生命質量。”因此,在備課之初,我先思索的是這一節課究竟會給學生帶來怎樣有益的幫助,給他們的人生帶來什么樣的正能量與影響。因此,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如下三個方面:

      1、品讀詞句,感悟詞的意境與語言之美。

      2、學習吟誦,掌握“平長仄短”的基本吟誦技巧。

      3、積累送別詩詞,聯系生活,思考如何面對離別。

      新《語文課程標準》在《前言》中提到:語文課程致力于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好其他課程打好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的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肯終身發展打下基礎。語文課程對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里,具有不可替代的優勢。

      于是,本人將本節課的第一個目標確定為“品讀詞句,感悟詞的意境與語言之美” 。該目標主要旨在培養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縱觀課堂,學生基本上達成了第一目標。第二個目標為“學習吟誦,掌握“平長仄短”的基本吟誦技巧”。中國的古詩文字字珠璣,經歷了千百年仍能深深打動讀者的心,古詩文里的靈感、智慧以及音韻之美,是其它很多國家的文字所不能替代的。而“吟誦”在中國已有三千年以上的歷史,但現代的語文教師知曉其方法的并不多。對于中國傳統的文化,不單單要棄其糟粕,更要繼承精華。而“吟誦”一法,是每個語文教師與學生都應當了解與掌握的。在本節課當中,雖然嘗試用“吟誦”法來引導學生讀好詞,但由于學生已養成定性,再加之教師本身準備不夠充分,效果并不明顯。雖然如此,但“吟誦”一法,在今后的古詩詞教學中,還是應當多加堅持,這也是每一名語文教師應當相信與始終堅持的一種語文教學方法。語文課,應當尋“根”,追尋祖先優秀文化中智慧的“根”,追尋語文教學規律的“根”,追尋人生根本意義的“根”。這也將是以后本人語文教學的方向。

      第三個目標為“積累送別詩詞,聯系生活,思考如何面對離別。”美國教育家杜威認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長。”

      學習的目的,既為生存,也是為了更好的生活,讓學生的生命有所成長。因此,在本節課里,設計了第三目標,從學生的練筆當中可以發現,這一目標達成得很好。

      無論如何,每一節課的首先的立足點要在于學生。衡量一個教師的課的成與敗,首先要考慮的是學生是否有所收獲,有所成長。

      二、無論如何,也要體現自己獨特的語文教學風格。

      每一個語文老師都應當努力的尋找自己獨特的語文教學風格。語文特級教師王崧舟老師認為:“對語文教學的追求,向來存在三個層面上的東西。一是功利層面上的追求,學生的語文考試成績很好,學生的作文獲獎等等;二是科學層面上的追求,形成自己的理論主張,建構自己的教學體系等等;三是審美層面上的追求,按照美的規律和要求審視語文、設計語文、實踐語文、評價語文,讓語文成為生命的詩意存在。”因此,作為語文老師,應當不僅僅局限在第一層面,而更應將目光放在第二、三層面,教師要努力追求語文教學的美感,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然而,不管是王松舟老師的“詩意語文”,還是竇桂梅老師的“主題教學”法,都只是他人智慧的結晶,他人很難借鑒與模仿。即使是模仿,不是經過自己深思熟慮,任何學習都只是“邯鄲學步”。每一個教師要認清自己的優勢與劣勢來確定自己的教學道路,在教學中要大力發揚自己的優勢,同時也要認清自己的不足,通過種種途徑來克服自己的弱勢,讓弱勢也變得強勢。

      在本節課中,本人努力發揮自己在讀寫上的些許優勢,既抓住學生讀的指導,又注重抓住學生寫的訓練,旨在培養學生讀的興趣,同時想通過寫來激發學生內在的生命活力,讓他們的生命有所成長。但從整堂課的效果來講,學生在“讀”的方面略顯不足,這與本人“吟誦”的指導不到位有很大關系,但學生在“寫”的方面卻又十分精彩,這也充分說明本節課激發了學生的內在生命活力。

      在今后的教學教研中,本人會繼續努力學習,堅持閱讀,不斷反思,不斷成長,努力找準自己的優缺點,充分挖掘自身的智慧與潛能,力爭創造出與眾不同的語文課堂,從而擁有獨特的教學個性,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三、無論如何,也要啟發聽課教師有益的教學思考。

      每一次比賽,每一次教學研討課,都牽涉到諸多的學校、老師以及學生。因此,每一堂公開課,要考慮到其影響性。教師公開課,面對的群體既有每日時光像金子一般寶貴的學生,也有從百忙之中抽空來參加活動的教師。因為對語文共同的熱愛,才有了一次又一次的語文教學活動。所以,在公開課中一定要有能啟發聽課教師的思索的地方。

      在本節課的設計當中,從開課的兩首詞《蘇幕遮》、《雨霖玲》,到臨近結尾的《再別康橋》的引用,意在引導學生愛上宋詞與積累送別詩詞,培養學生對中國古詩文的熱愛,這都是對文本組合的一種探索,供大家思考與商討。在本節課里,在引用一些古詩文及現代詩時,可以非常明顯的感覺到學生對于引用文本的喜歡,并且能將引用的文本內化,運用到自己的練筆當中,收效不錯。葉圣陶先生認為“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本人認為,語文教材是一扇窗戶,一扇門。通過這扇窗戶,我們要引導學生看到更高遠深邃的天空;通過這扇門,我們要引導學生走出門去,真正走到語文的廣闊天地里去。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忘記語文課本這個“重要例子”。在我們建構大語文觀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如何去“微觀”語文。這也將是本人以后教學上努力的方向。

      在這次賽課當中,準備不夠充分,對教學設計還沒有做到爛熟于心,因此在教學中略顯倉促,特別是還有看教學流程的行為,應予多多批評。在今后的語文公開課或教研課、或比賽課中,本人會更加努力,力求讓公開課達到爐火純青,渾然天成的效果,不留遺憾。

      總之,雖然比賽已經結束,不論是成功還是失敗,是精彩還是平庸,這均屬于過往。未來那些難以確定的未知,我們很難預料。但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唯一能把握的是我們的現在。現在的每一天,教學與成長是我們永恒不變的主題,思考與創新是我們必須追求的境界。讓我們在語文的百花園里,如同蜜蜂一樣賞百花之美,釀人生甘露;讓我們在語文的燦爛星空里,如同百靈鳥一樣在斑斕里放歌,在夢鄉里沉醉!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教學設計 篇6

      在古詩教學中,我們經常發現學生在初讀文之后,學習了生字,背誦了古詩,就不知該做什么才好。這就要求教師要善于激活學生的知識和經驗,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精心安排教學環節,為學生搭建平臺,提供表現的機會,在平等,關愛,鼓勵中引導學生敏于發現,善于提問,把學習活動引向深入。

      我在教《卜算子送孟浩然之浙東》這首詞時,我首先提出問題,挑起矛盾,造成懸念,讓學生自己與課文對話,去感悟詞的特點。學生在一遍又一遍的讀文比較的過程中能把頭腦中已有的有關詩的知識和經驗提取出來,從而使學生從詩與詞的比較中產生頓悟,并在自己的頭腦中建構有關詞的一些知識我及時肯定了學生的發現,鼓勵學生積極思考‘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接著我引導學生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和理解課文內容,先自己獨立思考,主動探究,培養學生自己嘗試解決問題。教師有意識地讓學生匯報自己對課文的理解情況,不僅能有利于達成學生與課文,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對話與溝通,還能有利于教者知曉學生的認識狀況。對內容掌握后,我引導學生相互地把自己獨特的見解和感悟傾吐出來,并通過聲情并茂的郎讀來表達自己對詞的感悟。在教師的示范感染下使學生的吟誦熱情更高,吟誦的效果更好了。這樣就讓學生在熟讀成誦的過程中,加以理解和體驗。最后,我以這首詞作為生長點,引發學生去收集詞把學生的視野一下子由課內轉向課外,有效地擴展了學生的學習的時空體現了“大語文”的教學理念。

      當然本節課中也存在著不足的地方,課堂氣氛雖然十分活躍,但個別學生的注意力沒有集中起來,在教學中還可看出孩子們的知識面窄,在表達時,有些學生表達的內容不夠準確。今后應加強這方面的培養。

      【拓展】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

      王觀

      水是眼波橫,山是眉峰聚。欲問行人去那邊?眉眼盈盈處。

      才始送春歸,又送君歸去。若到江南趕上春,千萬和春住。

      譯文

      水像美人流動的眼波,山如美人蹙起的眉毛。想問行人去哪里?到山水交匯的地方。

      才剛送走了春天,又要送你回去。假如你到江南,還能趕上春天的話,千萬要把春天的景色留住。

      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詞。 起拍“水是”、“山是”兩句,含意豐富,啟人遐想。詞人把明澈的水流喻為美人的眼波,把青黛的山巒喻為美人的眉峰,極言浙東山水的漂亮可愛。同時,也可以理解為詞人對鮑浩然心事的設想:波光漾動的流水是他心上人的眼波,脈脈傳情;青黛的山巒是心上人的眉峰,因思念自己而滿懷愁怨,眉頭都蹙起來了。詞人通過這一設想來寫出了鮑浩然“之浙東”的心切。與此相應,上片結句“眉眼盈盈處”也可以有兩層理解:一是鮑浩然是去山水透麗得像美人“眉眼盈盈”的地方,一是他是去與“眉眼盈盈”的心上人相會。

      下片抒發詞人的情懷。“才始送春歸”,點明這里春剛逝去,說明詞人心中滿懷著傷春之愁;“又送君歸去”則再添了別恨,心情就更痛苦了。最后兩句是詞人對鮑洗然的祝愿:希望他生活在“春”里。這個“春”既是反映鮮花如錦的春天季節,也喻指他與心上人生活在一起。

      這首詞構思新巧,詞語明麗,很有表現力。且俏皮話說得新鮮不俗,頗受人們喜愛。比起那些敷衍應酬之作,顯然有死活之別。

      開篇“水是眼波橫”二句匠心獨運:前人慣以“眉如春山”、“眼如秋水”之類的譬喻來形容女子容顏之美,如托名于劉歆的《西京雜記》卷二:“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李白的《長相思》:“昔時橫波目,今作流淚泉”;白居易《箏詩》:“雙眸剪秋水,十指剝春蔥”。(案:亦有以“秋水”形容男子眼神者,如李賀《唐兒歌》:“一雙瞳人剪秋水”。)而作者此處則反用其意,說水是眼波橫流、山上眉峰攢聚,其妙處不僅在于推陳出新、發想奇絕,而且在于運用移情手法,化無情為有情,使原本不預人事的山水也介入送別的場面,為友人的離去而動容。

      “欲問行人”二句,仍就“眉眼”加以生發,亦見用筆靈動、造語新奇。“眉眼盈盈處”,既是喻指友人故鄉的秀麗山水,又令人想見友人妻妾倚欄盼歸之際美目傳恨、秀眉凝愁的情態。 妙語雙關, 熔鑄非易。

      過片后“才始送春歸”二句抒寫良情別緒:方才“送春”,已是十分悵恨;今又“送君”,更添悵恨十分。旦夕之間,兩諳別苦,情何以堪?但作者卻故意出以淡語,含而不露。

      “若到江南”二句再發奇想,叮囑友人如能趕上江南春光,務必與春光同祝惜春之情既溢于言表,對友人的祝福之意亦寓于句中。

      詞的上片著重寫人,起首兩句,運用風趣的筆墨,把景語變成情語,把送別時所見自然山水化為有情之物 。當這位朋友歸去的時候,路上的一山一水,對他都顯出了非凡的感情。那些清亮明亮的江水,仿佛變成了他所想念的人的流動的眼波;而一路上團簇糾結的山巒,也似乎是她們蹙損的眉峰了。山水都變成了有感情之物,正因為友人鮑浩然在歸途中懷著深 厚的懷人感情。

      三、四兩句,點出行人此行的目的:他的去處,是“眉眼盈盈處”。“眉眼盈盈”四字有兩層意思:一指江南的山水,清麗明秀,有如女子的秀眉和媚眼;二指有著盈盈眉眼的那個人。因此“ 眉眼盈盈處”,既寫了江南山水,也同時寫了他要見到的人物。此二句寫送別時的一往情深卻又含而不露。

    【《卜算子·送鮑浩然之浙東》教學設計(通用6篇)】相關文章: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04-20

    《卜算子·詠梅》教學設計03-05

    卜算子·詠梅教學設計03-05

    《橋之美》 教學設計03-03

    橋之美教學設計06-09

    《送東陽馬生序》教學設計03-01

    《橋之思》教學設計(6篇)03-03

    《登上地球之巔》 教學設計03-02

    鮑姓女孩取名02-25

    《登上地球之巔》教學設計9篇03-05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像怎么組句子
    • 本类最新
    • 精品图文
    • 时尚
    • 新闻
    • 生活
    • 视觉
    • 微爱
      栏目ID=88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头条推荐

    热门推荐

    特别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