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愿意上學如何做到有質量的溝通
小學和幼兒園開學開學都還不到一個月,我就接到了很多家長的求助,詢問解決孩子不愿意上學的難題。家長們用了各種方法:勸導、引導、引誘、脅迫,有的孩子不情愿下勉強 就上學了,有的就是“不妥協”——不上學就是不上學。
分析:家長對孩子不想上學的反應
據我觀察,家長們對孩子不愿意上學時的反應,一般有下列五種:
1.求:用感情攻勢懇求孩子聽話、用物質或承諾作為條件交換。
分析:但在缺失安全感的孩子面前,這些代價的誘惑力很有限,也許短暫地“聽話”可以做到,但心理上的抗拒或情緒上的抵觸并未消除,厭學或畏忌上學的負面情緒使他很難融入群體生活中,“經常不愿意上學”逐漸成為常態。
2. 怨:埋怨孩子不爭氣、不長進;也埋怨幼兒園或小學老師不盡責。
分析:“埋怨”會漸漸織成一張網,把孩子罩在里頭,讓他看不見光。對于幼兒,什么叫“爭氣”?什么叫“長進”?沒有實際的體驗,卻被爸媽當作壞孩子一般攻擊譴責,更增加了內心的恐懼和不安。而對于老師,爸爸媽媽的抱怨中更給他傳達了“靠不住”“不愛我”的信息,于是就更想逃避了。
3. 迫:以懲罰性手段逼迫孩子上學,例如取消孩子喜歡的一些活動或玩具。
分析:這是家長最為粗糙的做法,很可能立竿見影,讓孩子在委屈、不安中勉強上學。但問題其實沒有解決,反而造成了孩子對家長的'不信任與親子關系的疏離。這類家長都是從自己的角度看待孩子問題,所以只要結果,不問過程。沒有過程,也就沒發現問題,還談什么解決問題呢?
4. 怪:責怪幼兒園或小學的設施不好,老師教導無方,也怪自己忽略了對孩子的訓練。
分析:“責怪”就是推諉責任。不去探求真相,而隨意找借口,結果將是摧毀孩子對幼兒園、學校的憧憬和對老師的美好期待。“自責”其實也是逃避現實,于事無補,然而這卻是我們這一代父母習慣的思維方式。幾位家長幽怨地說:“我對教育孩子越來越沒信心了!”沒錯,這就是遇事總陷入負面思考,自責自艾的結果。家長都走不出困境,如何引領孩子投向光明?
5. 悔:后悔自己沒有給自己選擇更好的幼兒園或學校,也后悔自己過去太驕縱孩子。
分析:“悔”是育兒經中的一劑毒藥。對于既成的事實,不去設法彌補,卻怨聲嘆氣,這種不良示范對孩子的殺傷力最大,何況一再否定孩子正在就讀的幼兒園或小學,更讓孩子增添了不想上學的情緒。至于在孩子面前一再重申自己驕縱孩子,則讓孩子覺得父母莫名其妙,感到無所適從。
根據上述五種面對孩子不上學的反應,我們仔細分析,就會發現家長其實都沒有嘗試去找出原因,于是也就沒有“解決辦法”。換個說法:上述這些做法或手段都是無濟于事的,甚至還會產生很多后遺癥。
辦法:先發現問題再決定解決方法
孩子不愿意上學是個“難題”,接解決難題的正確做法就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這些焦慮的家長都是急于“立即解決眼前的難題”的,至少要讓孩子立即“正常上學”,因此,他們現在需要的就是:
1. 發現問題:立即弄清楚孩子為什么不愿意去上學。
2. 解決問題:讓孩子在即使不是每天興高采烈地上學,至少也是在可接受的范圍內愿意上學。
能夠發現問題,才能對癥下藥。孩子覺得不會無緣無故就不愿意上學的,所以遇到這種情況,父母必須耐心地、心平氣和、心對心地和孩子溝通交流,通過同理心接受孩子面對難題的感受。
【孩子不愿意上學如何做到有質量的溝通】相關文章:
如何做到有質量溝通04-04
如何做到溝通04-08
如何進行有質量的溝通06-29
如何做到用心溝通03-30
如何做到高效溝通04-04
如何做到有效溝通04-07
如何做到與人溝通04-07
如何做到主動溝通03-29
如何更好的做到親子溝通07-13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 上一篇:中醫藥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書 中醫藥大學生職業規劃書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