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合10篇
為保證事情或工作高起點、高質量、高水平開展,就常常需要事先準備方案,方案是從目的、要求、方式、方法、進度等都部署具體、周密,并有很強可操作性的計劃。我們應該怎么制定方案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教學設計方案10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設計方案 篇1教學目標
1.了解不同生活環境中的鳥類的不同形態結構特點,從而理解鳥類的多樣性。
2.了解鳥類在人類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了解本地區當前鳥類資源的現狀,從而能夠自覺地保護鳥類。
3.學習觀察鳥類,保護鳥類的方法,從而培養自覺保護鳥類的情感和觀察能力。
重點、難點分析
理解鳥類的多樣性是本節的教學重點。
保護生物的多樣性,已成為當今生物教育和解決當今環保等難題的世界性問題,使學生從小樹立保護物種多樣性的觀點是生物教師在自己教學工作中義不容辭的責任。本節鳥類多樣性是學習、理解生物種類多樣性的典型材料,是學生獲得生物多樣性觀點的基礎知識,因此教師應該提高認識,認真研究教材,并注意收集本地區生物多樣性的材料,豐富深化本節課的教學。
然而,尤其在城區,很多地方鳥類活動少,而且它們遠離人群,學生難以真切、全面地觀察、了解鳥類,使學生缺乏感性經驗。使之又成為難點。
本節選擇了鳥類中猛禽的代表貓頭鷹、鳴禽的代表大山雀、游禽的代表野鴨、走禽的代表鴕鳥、涉禽的代表丹頂鶴展開學習,是較全面了解鳥類多樣性的材料。有條件的學校,可以結合看錄像、參觀動物園中的鳥館、參觀百鳥園、組織野外觀鳥等活動,讓學生真正去親近鳥、觀察鳥、研究鳥,在此基礎上,開展關于鳥類多樣性中一些問題的討論,才能完成這一教學任務。
教學過程 設計
一、本課題參考課時為1課時
二、教學過程
千百萬年來,人類與鳥類共同在地球上生活,建立起親密的伙伴關系,鳥類卓越的飛翔能力、艷麗的色彩、動聽的歌喉、奇妙的本能行為,強烈地吸引著人們的注意,并給人以美的享受和科學的啟示。
我國鳥類資源豐富,鳥類種數在世界上居于第4位。巴西有20xx種,秘魯有1678種,哥倫比亞有1567種,我國有1253種。
本節課是用更大的視角研究不同種類的鳥類。
1.對幾類生態類群鳥類代表的研究
本節課前,組織學生參觀百鳥園、參觀動物園中的鳥館,有條件的學校組織野外觀鳥活動是非常必要的。
在參觀前,教師應準備觀察報告,以指導學生在參觀中的觀察活動。進行野外觀鳥前,教師應向學生講解野外觀鳥方法。
本節課在課前觀察的基礎上,可采用師生共同探討鳥類生活習性和形態結構特點相適應的問題,尤其注意各生態類群鳥類的喙和足的特點。課前還可以播映幾種典型鳥類的錄像。
2.保護和招引益鳥
研究鳥是為了保護鳥、利用鳥,在學習益鳥的保護和招引一節之前,教師應盡可能掌握本地區鳥類資源的現狀、本地區當前保護鳥類的措施等資料,也可組織學生進行這方面的調查,與本地區鳥類專家座談,查找有關的鳥類資料等。
課上師生共同討論保護鳥類的若干問題,如本地區鳥類資源現狀,本地區為保護鳥類做了什么工作?還應做哪些工作等。
最后可以組織全班寫一個給全校或給附近社區居民的倡議書,進一步宣傳愛鳥、護鳥知識,動員更多的人行動起來。
小資料
野外觀鳥
觀鳥前的準備
一架筒望遠鏡(6×——10×),有條件還可準備一架高倍望遠鏡(20×左右);一本本地區的鳥類圖鑒;一個小筆記本和鉛筆。
衣服、鞋帽要得體,穿著舒適便于活動,要穿長衣、長褲和高幫鞋。另外,在自然界觀鳥時,穿戴的顏色應與環境相適應,特別是不要穿戴紅、黃、橙、粉紅和白色的衣帽,因為大多數鳥類對這樣鮮亮的顏色非常敏感,不愿靠近,這就影響了觀鳥的效果。
觀鳥的時間
應與鳥類的活動規律相適應。從一天看,多數鳥類在日出后2小時和日落前2小時比較活躍,鳴叫、取食等活動頻繁,所以一天中最佳觀鳥時間在清晨和傍晚。
在不同的季節里,秋季和春季能看到更多種類和更大數量的鳥,因為在我國,特別是東部地區,是許多候鳥遷徙所經過的路線。留鳥在一年四季中都可觀察;觀察當地的夏候鳥就應在夏季觀察,冬候鳥則應在冬季。
觀鳥地點
每種鳥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適應各自所需的環境條件。在不同的生活環境中就會觀察到下同種類的鳥,就在我們身邊,我們的住所附近、學校、工作單位及城市公園都可以觀察到鳥。
你如果想觀察雁、鴨和鷺類等游禽和涉禽,就應選擇到濕地去,也就是到海濱、灘涂、湖泊、河流、沼澤、稻田等環境中去觀察。
若要觀察林鳥就要到林區去,特別是山地林區,隨著海拔高度的變化和植被類型的不同,可以看到不同種類的鳥。
觀鳥的方式
一般在野外觀鳥,有行進中觀鳥和靜止在某一地點觀鳥兩種方式。
鳥類的野外識別
1.根據形態特征識別鳥類
(1)身體的大小和形狀 包括體長、體重、形體特點等。
(2)嘴和后肢的形態 許多鳥類的嘴型有明顯的特征,如鶴、鸛、鷺、啄木鳥等,嘴長而直;戴勝、太陽鳥等的嘴長而彎曲;夜鷹、雨燕、家燕類等的嘴型扁而闊等。后肢的形態對于鑒別鳥類也十分重要,但在野外觀察時往往受到限制。
(3)翅型和尾型 翅大致分為尖形、圓形、方形等類型;尾的形態可分為平尾、圓尾、凸尾、尖尾、凹尾、叉尾等
(4)羽色 首先要注意鳥體的主要顏色,然后盡量快速準確地注意頭、頸、尾、翅、胸、腹、腰等部位的顏色,并注意抓住一兩點最突出的特征。
2.根據行為特征識別鳥類
(1)根據飛翔與停落時的姿態(如圖)。
(2)根據叫聲;
(3)根據生活環境。
中華人民共和國鳥類保護名單(草案)
一類保護鳥:白鸛、黑鸛、朱鸛、彩鹮、黑鹮、白鹮、中華沙秋鴨、白肩雕、白尾海雕、褐馬雞、棕尾虹雉、綠尾虹雉、白尾梢虹雉、藍鷴、白頸長尾雉、黑頸長尾雉、黑長尾雉、灰腹角雉、黃腹角雉、黑頭角雉、赤頸鶴、丹頂鶴、白鶴、白頭鶴、黑頸鶴、棕頸無盔犀鳥、冠斑犀鳥、雙角犀鳥。
二類保護鳥:白額雁、紅胸黑雁、白琵鷺、鴛鴦、天鵝、瘤鴨、白冠長尾雉、紅胸角雉、紅腹角雉、小杓鷸、小青腳鷸、松雞、銅雞(白腹錦雞)、金雞(紅腹錦雞)、藍馬雞、棕頭鷗、遺鷗、白鷴、綠孔雀、孔雀雉、高山雪雞、蓑羽鶴、藍翅八色鶇、黑琴雞、花尾楱雞、血雉、勺雞、灰鶴、大鴇、小鴇、鸚鵡(國內所有種)、猛禽(國內隼形目、鸮形目所有種)。
世界各國已選定的國鳥
澳大利亞-琴鳥、奧地利-家燕、比利時-紅隼、斯里蘭卡-黑尾原雞、丹麥-云雀、愛沙尼亞-家燕、德國-白鸛、英國-歐亞鴝、危地馬拉-鳳尾綠咬鵑、冰島-白隼、印度-藍孔雀、薩爾瓦多-礪鷸、日本-綠雉、盧森堡-戴勝、荷蘭-白琵鷺、挪威-河鳥、南非(阿扎尼亞)-藍鶴、瑞典-烏鶇、美國-白頭海雕、委內瑞拉-擬椋鳥、緬甸-孔雀、毛里求斯-多多鳥、烏干達-皇冠鳥、伊拉克-雄鷹、新西蘭-天翼鳥、愛爾蘭-礪鷸、墨西哥-長腳鷹、法國-公雞、巴哈馬-紅鶴、多米尼加-鸚鵡、巴巴多斯-鵜鶘、特立尼達和多巴哥-蜂鳥、厄瓜多爾-大禿鷹、智利-山鷹、波蘭-雄鷹、贊比亞-雄鷹、津巴布韋-津巴布韋鳥、肯尼亞-雄鷹、阿根廷-棕灶鳥、巴布亞新幾內亞-極樂鳥。
教學設計方案 篇2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2、正確朗讀課文。
二、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
三、教學重難點:學習生字新詞。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出示要求,學生自由讀課文。
2、教師出示生字詞語,檢查學生自學生字詞的情況。
3、指名朗讀,初步體會情感。
4、同桌互讀,將課文讀正確。
5、集體朗讀課文。
(三)學寫生字。
(四)組詞練習。
五、課堂小結。
六、布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在讀中體會喜慶、歡樂的氣氛,激發學生對祖國的熱愛之情。
3、通過練習,加深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二、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練習卷
三、教學重難點:學習生字新詞。
四、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復習生字。
1、師:同學們,你們還記得祖國媽媽的生日在哪一天嗎?(板書:十月一日)
2、師:對了,十月一日就是什么節日?(國慶節)
3、師:你們真聰明,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歡慶》這一課(板書:歡慶),讓我們一起再次體會國慶節喜慶、歡樂的氣氛,好嗎?
4、師:體會氣氛之前,我們一起來復習生字詞,看誰讀得最棒的。(出示課件生字詞)
(1)生字詞:歡慶、獻上、旗幟、潔白、奏起、億萬、樂曲、祖國
(2)拼音連線。
zǔ ɡu? 歡慶 yì wàn 旗幟
huān qìnɡ 祖國 xiàn shànɡ 潔白 yua qǔ 奏起 ji? bái 獻上
z?u qǐ 樂曲 qí zhì 億萬
二、感情朗讀,體會氣氛。
1、師:同學們真棒,生字都學會了。
2、教師過渡:新中國成立后,每年的10月1日這一天,全國人民都會共同歡慶這美好的日子,讓我們一起去重溫那普天同慶的時刻吧!(出示課件)
3、師:同學們,觀看了這令人喜慶的畫面,你們的心情是怎樣的?(高興、歡樂......)好,現在我們就以喜慶、歡樂的心情把這篇課文讀一讀吧!(齊讀、男女生讀)
4、教師范讀。
師:看同學們都讀得這么開心,老師也忍不住想讀一讀,你們可以讓老師來表現一下嗎?(能)你們可以閉上眼睛,一邊聽老師讀一邊用腦袋想象一下,等一會兒請你告訴老師,在你腦海里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可以嗎?
5、師:誰能告訴我,在你腦海里看到了什么?或者聽到了什么?(學生反饋)
三、分句學習。
(教師隨著學生說出的句子出示課件)
(一)學習:田野獻上金黃的果實。
1、師:你能有感情地讀一讀這句話嗎?(學生讀)
2、師:聽了你們的朗讀,我好像看見了田野滿是豐收的景象!你們看到田野里有什么?(學生討論、反饋)
3、師:田野里的果實上誰種出來的?(農民伯伯)
4、師:是的,農民伯伯把辛勤的勞動成果獻給了誰?(祖國媽媽)。當他們為祖國的生日獻上果實的時候,心情是怎樣的?(高興、興奮)這表達了他們對祖國的一種什么的感情?(出示課件:表達了農民伯伯( )祖國。)你能用一個詞來說說嗎?
5、師:對了,我們一起讀讀這句話。(出示課件:表達了農民伯伯(熱愛)祖國。)
6、師:你能用農民伯伯的心情讀讀這句話嗎?(學生讀—比賽讀)
7、師:同學們讀得真好,在這句話中你能找出哪個是動詞?(獻上)你能用動作來表示嗎?(學生示范動作)
8、師:誰能加上動作,并有感情地讀讀這句話?(通過動作讓學生了解“獻上”這個詞)
9、師:你能把這句話變變小魔術嗎?
(出示課件):田野獻上金黃的果實。
田野獻上。
獻上。
(二)學習:楓林舉起火紅的旗幟。
1、師:除了看到“田野獻上金黃的果實”外,還有看到其他的嗎?
2、師:(出示課件、圖片、句子)我們一起讀讀這句話!
3、師:你在圖片里看到了什么?楓葉是什么顏色的?
4、師:看這么漂亮的楓林,你的心情是怎樣的?(高興、快樂)
5、師:你能帶著這些心情,并加上動作讀讀這句嗎?這句哪個是動詞?(舉起)
6、師:誰能讀得更有感情?(比賽讀)
7、師:你知道這里的“旗幟”是指什么?(楓葉)
8、師:你們真聰明,這里把楓葉比喻成旗幟,這個句子是什么句?(比喻句)我曾經教過你們比喻句,你能選出下面的比喻句嗎?
(出示課件):1、天上的白云好像一只小狗。( √ )
2、小明的樣子好像他的爸爸。( )
3、一串串葡萄好像美麗的寶石。( √ )
(三)學習:藍天飛著潔白的鴿子。
1、師:除了看到“楓林舉起火紅的旗幟”外,還有看到其他的嗎?
2、師:你能讀讀這句話嗎?(學生讀)
3、師:你聽到小鴿子說什么嗎?(學生討論、反饋)
4、師:你能讀出鴿子的心情嗎?(比賽讀)
5、師:老師曾經說過,鴿子是代表著什么意義?(和平、沒有戰爭)
6、師:是對,有戰爭的國家是痛苦的,(出示戰爭圖片)現在你們生活中祖國媽媽的懷抱里,覺得幸福嗎?(幸福)
7、師:如果讓你對祖國媽媽說一句話,你會怎樣說?(學生討論、反饋) (出示課件:請你對祖國媽媽說一句最想說的話)
8、師:現在我們一起用熱愛祖國的感情讀讀這句話吧!(齊讀)
(四)學習:大海奏起歡樂的樂曲。
1、師:還有誰看到其他的?
2、師:(出示句子)你能讀讀這句話嗎?(學生讀)
3、師:大海也為祖國媽媽的生日奏起了樂曲,你們想聽聽是什么樂曲嗎?(播放《生日快樂》《愛我中華》)
4、師:好聽嗎?這句里有兩個相同的字,但是讀音卻不同,你知道是哪個字嗎? (出示課件: yua (音樂、樂曲)
樂
la (快樂、歡樂)
5、師:我們一起有感情地把四句讀一讀吧!(出示課件)
(五)學習最后一句:十三億孩子歡慶這美好的日子,十月一日——祖國媽媽的生日。
1、師:新中國成立以后,祖國發生了翻天覆地地變化,我們一起去看看。(出示圖片)(1)萬丈高樓平地起。(2)天空亮起五彩的禮花。(3)申請奧運成功。(4)嫦娥飛越太空。
2、師:看到祖國大地美如畫,我們的祖國六十一年來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你們自豪嗎?驕傲嗎?
3、師:那么我們一起以自豪、驕傲的心情來讀最后的句子。(出示句子)(齊讀—男女比賽讀——表演讀)
4、師:中國有十三億人口,可書上說是十三億孩子,你如何理解?(出示選擇題:十三億孩子是指:( B )
A、中國的全部孩子。
B、全中國的人民。
5、師:對了,全國人民都歡慶這美好的日子,這代表著人民對祖國的什么感情?
6、師:你們也愛祖國嗎?(愛)好,我們一起用感情地讀好這篇詩歌,看誰讀得最好的。
四、延伸拓展。
1、(出示課件)你會怎樣為祖國媽媽慶祝生日?
2、學生討論,再反饋。
五、練習鞏固。
一、連一連。
獻上 旗幟金黃的 旗幟
舉起 鴿子火紅的 果實
飛著 樂曲潔白的 樂曲
奏起 果實歡樂的 鴿子
二、仿照例子寫一寫。
1、田野獻上金黃的果實。 獻上 。
2、藍天飛著潔白的鴿子。 飛著 。
六、課堂總結。
七、布置作業。
背誦《歡慶》給父母聽,明天過關。
板書: 歡慶
田野 獻上 果實
十月一日 楓林 舉起 旗幟 熱愛祖國
國慶節 藍天 飛著 鴿子
大海 奏起 樂曲
教學設計方案 篇3【教材內容】
《圓明園的毀滅》人教版新教材五年級語文第九冊第7單元第21課(需2課時)
【教材分析】
本課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第九冊。這篇精讀課文描述了圓明園昔日輝煌的景觀慘遭侵略者肆意踐踏而毀滅的景象,表達了作者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無限熱愛,對侵略者野蠻行徑的無比仇恨。
【學情分析】
對于五年級的學生來說,他們對語言文字有了一定理解能力,在初讀課文后對這段歷史有一定了解,但愛與恨情感上又不是十分鮮明,尤其是把這份情感升華為民族的責任感更需要老師的引導。
【教學要求】
1、了解圓明園的輝煌和它的毀滅,使學生記住這一國恥,增強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2、體會作者是怎樣圍繞中心表達的。
3、學習本課生字詞,練習用宏偉凡是造句。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理念】
引導學生把閱讀、感悟、想象結合起來,再現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壯觀,讓學生記住屈辱的歷史,增強民族使命感,激發熱愛祖國燦爛文化的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理解語言文字,想象圓明園原來的樣子;了解圓明園是怎樣被毀滅的,激發振興中華的責任感。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
上一篇課文講的頤和園,原來是一座皇家花園,是專門供皇帝、后妃游樂觀賞的,現在已經成了人民的公園,是中外游客的旅游勝地。今天這篇課文中講的圓明園原來也是一座皇家園林,可是現在怎么樣了呢?
二、指名按自然段讀課文,注意糾正字音
三、初步理解課文
1、提出要求:
小聲朗讀課文,想想課文可以分成幾段,每段講的是什么。
2、學生自學后,討論。
3、請三人朗讀第二段,每人讀一個自然段,討論:
這三個自然段是從哪三個方面介紹圓明園的?
四、學習本課生字詞
1、檢查生字讀音。
2、抄寫生詞。
五、布置作業
朗讀課文,想想圓明園原來是什么樣子的。
第二課時
一、復習舊課
指名朗讀第二段,讀后說說這一段是從哪三個方面介紹圓明園的。
二、理解圓明園的位置和總體布局
1、默讀第二段,想想共有幾句話,每句講的是什么。
2、學生自學后討論。圓明園的位置在哪兒?圓明園的總體布局是怎樣的?什么叫眾星拱月?誰能用個簡單的圖把講圓明園總體布局的這句話畫出來?
三、理解圓明園中的著名景點
1、默讀第三段,想想這段共有幾句話,講到了圓明園的哪些景點。
2、學生各自閱讀思考,然后同座交流。
3、討論:
⑴ 這段共有幾句話?其中哪幾句是總的介紹,哪幾句是講具體景點的?
⑵ 齊讀第一句:
這一句總的介紹園內景觀,講了哪些方面?金碧輝煌是什么意思?玲瓏剔透是什么意思?象征是什么意思?
⑶ 補充介紹買賣街山鄉村野。
⑷ 指名讀第二、三、四、五句,讀后討論:
剛才讀的幾句話是把景點分成哪幾類來介紹的?
⑸ 在圓明園瀏覽會有怎樣的感受呢?齊讀第六句。有如是什么意思?(好像)流連其間是什么意思?在圓明園里,為什么好像漫游在天南海北,可以飽覽中外風景名勝呢?
四、理解圓明園內收藏的歷史文物
1、默讀第四自然段,想想這段共有幾句話,每句講的是什么。
2、學生自學后討論:
為什么說圓明園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最珍貴從哪些地方可以體會到?
五、總結
課文第二段從三個方面介紹了當年圓明園的輝煌,它不僅宏偉、壯觀、美麗,而且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藝術館。
六、查學生背誦第二段
七、理解第三段
1、指名朗讀第三段。
2、各人小聲朗讀第三段,邊讀邊想,英法聯軍采用了哪些手段毀滅圓明園的?
3、學生自學后討論。
4、小結:
(一是搶掠,二是破壞,三是火燒。)
5、再指名朗讀第三段,讀出氣憤的語氣。
八、聯系全文,理解第一段
1、齊讀第一段。
2、不可估量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
九、朗讀全文,體會中心思想
1、自由朗讀課文。
2、通過朗讀課文,你產生了怎樣的思想感情?
(集中到對祖國燦爛文化的熱愛和對侵略者的仇恨這一中心思想上。)
教學設計方案 篇4教材分析:
《特別的作業》是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一年級下冊第六主題單元主的一篇主體課文。本單元以“愛護”為主題,教育學生要愛護自然界中的動植物,懂得怎樣與自然和睦相處,從而培養環保意識。課文通過學生們完成老師布置的別開生面的作業:找春天,了解了小麗的“特別的作業”——自己親手畫的一幅玉蘭花畫,告訴大家這樣一個道理:任何花草樹木都是有生命的,我們應當尊重他們的生命,做自覺愛護花草樹木的人。另外,小麗的做法還啟示大家,遇事要善于獨立思考。
學生分析:
一年級學生自制力較差,缺乏環保意識,加之語言能力有限,讓他們了解“怎樣愛護”不算難,但要了解“為什么要愛護”卻不容易。但一年級孩子形象思維較強,想象力豐富,好表現,情緒易于激動。因此,教師將生硬的說教安排于一個又一個情境之中,讓學生在輕松、有趣的情境中去傾聽、理解、表達和交流。
教學目標:
思想教育目標
通過學習課文,進一步了解人與自然怎樣進一步和睦相處,增強環保意識。
知識要求
學會本課要求會認、會寫的字,能用學過的識字方法自覺識字。會區分“昨”與“作”的不同,會正確、規范的書寫生字。
能力要求
1、培養學生認字和寫字能力。
2、培養學生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認字和寫字是本課的教學重點。
難點:通過讀文體會真實的情感,有感情朗讀課文。
教具準備:
生字卡片多媒體
教學流程:
一、創境引思,目標定向
1、教師:小朋友,從這節課開始,我們一起學習以“愛護”為主題的單元。(板書:愛護)
2、齊讀單元課題,師“愛護是什么意思?”(喜歡;不弄壞;保護,不破壞。)
3、師:說得非常好!你們知道哪些東西需要愛護?(學校、小動物、花草樹木……)
4、引入課題:小朋友說得真好!生活中值得愛護的事物很多很多,怎樣去愛護,這就值得思考了。老師今天介紹一篇好課文給大家,大家一定會明白很多很多……板書:特殊的作業
二、鼓勵質疑,引發興趣
1、教師:看到課題,你想知道一些什么問題呢?
2、學生回答:
A、特別是什么意思?
B、“特別的作業”是誰做的?
C、“特別的作業”指的是什么?……
3、小結:小朋友想知道的可真不少。那我們到課文里去找答案吧!
三、自主探究,互動感知
1、自由試讀
師:開書34
頁,自己試著讀一遍課文,如果遇到不認識的字怎么辦?(問小伙伴和老師、查生字表、聯系上下文猜一猜……)
2、小組學習。
3、多媒體出示生字、詞語,學生匯報識字情況。(你認識了哪些字?你是怎樣記住它們的?)
4、學生識字。
5、師:細心的小朋友,你發現了什么?
“帶”“代”的讀音相同,怎么組詞,怎么區分?
“昨”“作”兩個字的樣子、讀音相象。昨天——與時間有關,所以是日字旁;作業——人來做作業,所以是單人旁。
6、檢測識字:春姑娘看到你們學得這么認真,送來了很多禮物。看——識字卡片。(卡片在黑板上組成一幅美麗的春天的圖畫。)
7、師:小朋友在識字時最喜歡作什么游戲?(開火車、猜字)
(猜字游戲:一個學生指字,一個學生猜字是“作”字嗎?不是“作”字。是“業”字嗎?對、對、對,你猜對了。)
四、交流體驗,探究感受
1、教師:小朋友很開心。猜字游戲加深了對生字的認識。生字寶寶回到課文里,我相信小朋友還會認識的。再讀課文:這一次要讀得流利、有感情,喜歡用什么方式讀就怎么讀。讀后告訴大家你讀懂了什么?
(小組讀、個人讀、分角色讀、同桌讀……)
2、用不同的形式朗讀課文。
3、匯報交流:——你讀懂了什么?
A、我知道什么是特殊的作業,小麗畫的畫很特別,因為她愛護花草樹木。(出示多媒體畫面)
B、小麗做得好,我們要向她學習。
C、大家都沒有想到的,小麗想到了,說明她愛動腦筋。
……
師:小朋友,課前提出的問題,你們弄明白了嗎?(明白了)
五、引伸創造,發展感悟
1、師:小麗的特殊的作業是最好的,我想其他小朋友也并不是故意破壞花草樹木,他們在不知不覺中做了錯事,以后他們一定會改正的。
小朋友,如果羅老師也布置這樣一個作業——把春天帶到學校里來,你會有什么特別的表現?
(照出來、唱出來、說出來、畫下來……)
2、小組活動:準備一下,表現你對春天的熱愛。
3、小組表演。
4、多媒體:教師展示有關春天的照片、圖片。
六、創設情境、指導行為
1、師:小朋友,你們喜歡游公園嗎?下面,老師帶你們去看看。(多媒體畫面)
2、你看到了什么?(小草、小花、樹、小動物……)三塊木牌子是干什么的?(寫廣告)寫什么呢?(小組討論。)
●小草人人愛,千萬不要踩。
●小花說:“千萬別摘我,我怕疼!”
●不要亂給小動物吃東西。
●像愛護自己一樣愛護花草樹木。……
3、小結:小朋友真不錯!真正懂得了怎樣去愛護大自然里的動物和植物。
七、板書設計:
愛護
教學設計方案 篇5演講辯論
創意說明:
對于本文而言,深入理解鄧稼先的內心世界,深刻認識鄧稼先的精神品質乃是全文教學的重心和核心。這是一篇科學家寫科學家的文章,二人是同行,是老友,同時又都是卓有成就的世界名人,要深刻認識鄧稼先其人,不但要對比文中所提到的奧本海默,還可以聯系本文的作者以及我們所了解的其他科學家來全面而深刻地認識。演講辯論,目的是讓學生通過這一活潑的形式來認識人物,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得到影響和造就。
〖教學步驟
一、熟讀全文
二、聯讀《我的信念》《偉大的悲劇》《登上地球之巔》《真正的英雄》等課文
三、思考一個問題:科學有無國界?
鄧稼先是祖國的好兒女,是中國共產黨黨員,他為祖國的科學事業奉獻了自己的一生。同時,我們也看到這樣一個現象:許多科學家離開自己的祖國到國外去發展自己的事業,譬如本文的作者楊振寧就加入了美籍,而居里夫人出生于波蘭,求學及從事科學研究卻在法國,這些科學家是否不熱愛自己的祖國?當《偉大的悲劇》中斯科特落后一步到達南極,看到飄揚著的挪威國旗而怏怏不樂地插上自己祖國的國旗的時候,我們幾乎能夠看見他心中的創痛,而《登上地球之巔》中的中國登山隊員完成了人類歷史上從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創舉,為整個人類贏得了挑戰自然的勝利果實,《真正的英雄》中的七位“挑戰者”的遇難成了整個世界共同的悲劇和全人類共同的傷痛。科學到底有沒有國界?
四、查閱資料,小組討論
五、分正反兩方展開辯論
六、教師作結
此次辯論不求“標準答案”,只求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培養客觀辯證地看問題的思想態度,在深入理解鄧稼先的同時,促進自己的品德修養,培養愛國主義感情,提高自己的思想素質。
【資料整合平臺】
課文背景資料
關于作者與鄧稼先的友情楊先生與鄧稼先從小就有著深厚的情誼。他們兩家的祖籍都是安徽,在清華園兩家人又住隔壁。鄧父鄧以蜇和楊父楊武之是多年深交的老友。少年時代的鄧稼先與少年楊振寧總在一起打墻球,彈玻璃球,甚至還比賽爬樹。上中學時二人同在北平崇德中學,楊振寧比鄧稼先高兩級,后來他們兩人又是西南聯大的校友。解放前夕,鄧稼先和楊氏兄弟又都赴美留學。獲得博士學位后,鄧稼先就與他們分開了,不過他們的友情卻一直保持著。
課文擴讀材料
使用建議:和鄧稼先一樣,徐悲鴻不僅有著卓越的成就,還有著高尚的品格。他們同樣的平和謙遜,同樣的無私純正,同樣的執著忘我,同樣具有強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使命感,對祖國同樣的忠心耿耿,一片赤誠。這兩位偉人雖然有著各自不同的事業領域,卻在做人與做事方面為我們作出了共同的表率。教學時,可將此文提供給學生進行聯讀,思考我們自己的人生價值和人生方向。
教學設計方案 篇6第一節
一切情語皆可用景語教學設計
設計思想:
本節課的主要教學目標只有一個,就是讓學生形成一種意識——人類的一切意識思想都可通過自然景觀來傳達。我想只有學生形成了這種意識,才會在平常生活中自覺把自我的情與自然映照、類比、融合,才會在閱讀中真正體悟“一切景語皆情語”,才會把“一切情語皆可用景語”運用于言語實踐中。
要達成這一目標,就要讓學生把人與自然的關系納入自己的思想體系,形成總體觀。因此我把本節課的教學主分兩部分:一是讓學生有個理性的認識——自然是人類的母親,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二是把人類的情分為情、理、志三種,每種配以古詩文和現代文實例,以實例讓學生相信“一切情語都可用景語”。
一、教學目標:
1、了解人與自然的關系
2、舉抒情、喻理、言志三種抒情方式,讓學生形成一種意識:人類的一切意識思想都可通過自然景觀來傳達
3、豐富學生自然文化底蘊
二、教學重點:
讓學生形成人類的一切意識思想都可通過自然景觀來傳達的意識
三、教學難點:同上
四、教學過程:
(一)人與自然的關系
1、人類是從哪里來的?(導入。圖片猿人、現代人類社會)
科學家表示,人類是從一種3億多年前漫游在海洋中的史前鯊魚進化而來的。根據最新研究,這種名為棘魚屬的原始魚類是地球上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頜類脊椎動物的共同祖先。
自然通過長期進化,孕育出各種各樣的生物,人類只是其中的一個物種。
人類由自然孕育,自然是人類的母親。
2、人類社會只是自然這個大系統中的一個子系統。
人類始終同自然之間保持著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流。甚至可以說,人類一切合理的道德準則、法令制度都是自然規律的延伸。所以,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天人合一”“天人感應”一類學說。因為人類來自于自然,所以會情不自禁地產生回歸自然的渴望。古往今來,多少文人仕子處境困窘時,會有歸隱泉林的意愿,這就有如落葉歸根、游子思鄉,痛極呼母般自然。自然大地,是人類的母親。
(二)文學中的自然
歷代文學作品都有大量自然景物的融入。文學就是人學,既然人類以大地自然為母,在文學作品中當然會有大量自然場景的融入。請看《詩經》《楚辭》諸子百家、漢賦、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現代文學,每一時代的文學作品中,無不有借景以抒情、借物以喻理、托物以言志之作。可以說每一個文人雅士,都用一顆敏感的心,與自然萬物溝通交流,并借以傳情達意。
王國維說,“一切景語皆情語”,反過來也可說,一切情語皆可用景語。
如果我們把人類的思想情意分為情、理、志三個方面,那么借景抒情、借物喻理、托物言志這三種抒情方式就正好對應人類的三種主要情意。也就說,人類的情意都可與景交相輝映。
1、借景抒情
又稱寓情于景,特點是作者帶著強烈的主觀感情去描寫客觀景物,把自身所要抒發的感情寄寓在此景此物中。特點是不直接抒情,以景物描寫代替感情抒發,也就是王國維說的“一切景語皆情語”。
(1)古詩文
江畔獨步尋花 (杜甫)
黃四娘家花滿蹊,千朵萬朵壓枝低。
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
注:本詩寫于杜甫在飽經歷亂后,詩人暫且在成都草堂有了一個安身之地。提問:詩人心情如何?是如何表現這一心情的?這樣表現心情與直抒胸臆比有何好處?
明確:其心情是愉悅安寧的。這首詩通篇寫景,景色濃麗、美好,傳達出作者愉悅欣喜的感情。這是樂景寫樂情。更具體形象可感,避免了蒼白的抒情。
(2)現代文:《飄落心靈的秋葉》(附于學生資料)
提問:1、第②段的景物描寫有何作用?
2、第④段作者悟出了什么樣的道理?是怎樣悟出的?
明確:第二段:枯黃的樹葉,揚揚灑灑,飄落在地,與作者失落、彷徨的情緒一致。起到了渲染氛圍,烘托作者情意的作用。第四段作者明白了:其實生命在為難你的同時也在給你生存的暗示。梧桐葉與自己的命運十分相似;而那頑強生長的另一片小樹葉,卻啟示我“應該振作起來”,這種啟示使我作出了正確的選擇。
2、借物喻理
作者心中有“理”,借物態以喻之;或是作者見到某景物,思考感悟到某“理”。
以下作品選擇性鑒賞,重點鑒賞其一,主要讓學生說說從中悟到了什么理,如此喻理有何妙處。其余可只讓學生說說其中悟到的道理。
(1)古詩文
題西林壁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 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 只緣身在此山中。
名句格言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長歌行》)
(2)現代文:《葉子的風姿》(附于學生資料)
3、托物言志
對物品進行描寫和敘述,表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特點是用某一物品來比擬或象征某種精神、品格、思想、感情等。
以下作品鑒賞時,主要讓學生說說從中悟到作者何種志趣,“物”和“志”有何相通之處。
石灰吟 (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抒發自己堅強不屈,潔身自好的品質和不同流合污與惡勢力斗爭到底的思想感情。
畫眉鳥 (歐陽修)
百轉千聲隨意移,山花紅紫樹高低。
始知鎖向金籠聽,不及林間自在啼。
愛蓮說 周敦頤
水陸草木之花,可愛者甚蕃。晉陶淵明獨愛菊。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凈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予謂菊,花之隱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愛,陶后鮮有聞;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眾矣!
(三)用景語替代情語的效果總結
1、引發想像,再現形象,形成意境,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2、含蓄雋永,意味無窮
(四)作業:
閱讀《三種抒情方式經典作品》,完成后面的練習。
附:
板書設計
一切情語皆可用景語
關系:自然是人類的母親
借景以抒情
一切情語皆可用景語 借物以喻理
托物以言志
效果:1、引發想像,再現形象,形成意境,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2、含蓄雋永,意味無窮
教學設計方案 篇7教學目標:
1.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感受到媽媽對孩子無私的愛及孩子對媽媽無私的愛。
2.通過找生字娃娃的方法識字,使學生認識扇、裳等10個生字。
3.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詩歌,誦讀詩歌。
4.通過感悟語言文字,發現生活中充滿了愛,世界充滿愛。
教學重點: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播放歌曲《世上只有媽媽好》導入新課。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
(正如歌中所唱的,世上只有媽媽好,有媽的孩子像塊寶,我們從小到大,媽媽付出了很多的心血。這種很偉大,最無私的愛,就是媽媽的愛。)
1.師配樂范讀課文。
2.同學們大聲地朗讀課文,找出不認識的字,并且開動腦筋,想辦法去解決。
3.我發現同學們學得都非常認真,生字學得怎樣呢?老師考考你們。(生做找生字娃娃的游戲)。
(1)教師喊,學生找。
(2)學生喊,教師找。
(3)小組的同學互相做一做。
4.同學們都非常聰明,生字很快就學會了,這首詩你們讀得怎樣呢?請5個同學讀課文,一人一節。
三、精讀課文,體味母愛。
1.下面我想請同學們自學,有沒有信心?老師有個小小的建議。
出示:
a.選擇你最喜歡的一節詩歌來讀。
b.通過讀這一小節,你明白了什么?
c.小組同學之間要互相幫助。
2.學生按建議自學。
3.匯報學習情況。(指名讀,比賽讀,評價讀、示范讀。教師指導讀。)(隨機板書)
學習兩個自然段。
4.自學其他的三小節。
5.指名配樂通讀課文。(剛才同學們學得真認真,讀的課文也特別棒,誰能勇敢的站起來,完整的讀一遍課文給大家聽。)
小結:同學們,媽媽的愛是清涼的風,遮雨的傘,滴落的淚,責備的目光,親切的教誨,媽媽的愛還是什么?還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因為媽媽每天都細心的照顧我們,所以我們大家都生活得很幸福。誰能像書上那樣舉個例子說說媽媽對你的關心和愛護?
四、聯系生活實際夸夸自己的媽媽。
1.學生夸媽媽。
2.冬冬的話。
聽了你們的話,和我們一起上小學的冬冬也很想夸夸自己的媽媽。大家想不想聽?(出示課件)
3.冬冬還把對媽媽的夸獎仿照課文的樣子,寫成了一節小詩呢?我們一起來讀一下。(出示課件)
4.下面同學們也把剛才你夸媽媽的話整理成小詩的樣子說出來。(小組可以互相討論一下。)
五、結尾。
把你對媽媽的贊揚寫成一首小詩,回家讀給媽媽聽。
簡評:
在本節課中,教師努力體現了以下幾點:
1.創設良好的師生關系,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
對于低年級的孩子來說,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激發他們學習興趣、促進主體積極參與的重要前提保證。所以在課堂中教師就要以兒童化的語言,以商量的語氣,以平等的身份和孩子們共同學習,創造民主、科學、寬松、和諧的`課堂氛圍。
2.放手識字,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并安排識字游戲,激發學生學習生字的興趣。
經過二年級一學期的學習,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識字方法。生字的學習,教師只起點撥作用,或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去自學。繼續進行隨文識字后,通過小游戲,使學生感覺學習生字不是枯燥的,而是一種樂趣。
3.創造性的安排教學方式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人,教師應由教學的主宰者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和組織者,尊重學生的個別差異,尊重學生個性化的學習方式。因此,教師在教學組織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適時適當地采用教學手段。如初讀課文時,學生愿意學習哪一段就學那一段。把學習的主動性還給學生。
4.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來加深體驗。
現代教育觀念提倡語文學習與生活實踐相結合,語文學習外延到生活實際。在課堂教學中,可以創設一個問題情景,使學生從生活經驗和客觀事實出發,在研究現實問題的過程中學習語文。在這一節課中,這一過程貫穿于課前、課中、課后、使學生聯系生活實際,體會出媽媽無私的愛,通過一些生活細節,去發現媽媽的愛,使孩子體會到、意識到自己時時刻刻生活在深深的母愛當中。
5.有機滲透語文天地的學習。
在本課中,我把語文天地中的夸夸自己的媽媽和金鑰匙有機的滲透到本節課中,并不是唯一不變地、呆板地去學習。讓語文天地也變得活起來。
6.寫話一直是學生掌握知識薄弱的環節,所以在安排夸獎媽媽時,讓學生很熟悉的冬冬做榜樣,降低以詩歌的形式寫話的難度,也不至于枯燥無味,從而保護了學生的興趣。
教學設計方案 篇8【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誦讀課文,理解內容,感悟中心。
2、揣摩詞語和句子,理解作者感情變化的線索。
3、學習并運用觀察、感受、聯想、思考的學習方法。
4、體會作者對人生的獨特感受,體味人生,感悟生命。
【教學設想】
本文是由藤蘿引向生命的思考,這種觀察、感受、聯想、思考對人的啟迪是顯而易見的,但對初一學生仍有一定難度。本文可以采用感悟、研讀、賞析、反思、拓展等教學環節,讓學生層層深入感受到生命的思考,既來自自身,又來自其它生物,一切有生命的東西。仔細觀察、思考,都可以從中悟到生命的真諦。同時可以采用畫面進行直觀教學,通過故事和名言等教學手段,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加強對人生的感悟。教學重點:通過有感情的反復誦讀,理解內容,感悟中心。
【教學手段】
多媒體輔助教學。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
—、整體感悟
1、精心導入:
(大屏幕出示紫藤蘿花的畫面,放一首輕音樂)
同學們,當你面對美好的大自然時,你會感受到大自然賦予了我們許多生命的珍品。自然界中有各種各樣的花草,同樣的花草面對不同的人,可能會喚起不同的審美感受。有人喜歡富貴的牡丹,有人關注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還有人贊美荷花的傲潔,臘梅的勇敢,然而女作家宗璞更多注意的卻是丁香、二月蘭、玉簪、木槿、紫藤蘿這樣的花。它們雖平凡而柔弱,卻有著生命的尊嚴和蓬勃。作者筆下的紫藤蘿有炫人眼目的美麗,有跳躍閃爍的生命。作者從這些小小的生命中發掘出許多美好的品格,并藉此表達對于美好人性的追求。讓我們來品味一下這篇散文怎樣傳達了這樣的一種追求。
2、感知內容:
《紫藤蘿瀑布》是一幅極為精彩的工筆畫,即使是高明的丹青國手,也未必能窮盡它所包含的意蘊。要理解文章的內涵,認識作者在我面前展現的紫色的、絢麗多彩的紫藤蘿,必須聽一聽全文的內容,從中感受到那花的色澤,花的神采和花的氣味,并在聽讀中思考問題。
問題組:
① 本文學習什么內容?
② 作者的思想感情是怎樣的?有什么變化?
③ 作者由紫藤蘿瀑布對生命產生了怎么樣的感悟?
可以在聽讀的基礎上簡要回答。 學生帶著問題聽朗讀,然后討論,再回答。可以請學生聽回答后相互評論、補充(答案即使不太統一,可以由教師鼓勵并說明在下面的研讀中繼續賞析。)教師領讀,幫助學生進行第一次感知,為對文章進一步理解做鋪墊。
二、研讀賞析
1、教師導學:
對文章進行了整體感知,大體了解了文章的基本內容。好文章總有眼睛似的精彩片段,研讀好的章節、段落,其實是對文章內涵的具體把握,對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就更貼近了。
2、自主探究 用大屏幕投影出示問題組,學生思考并體味:
問題組:
① 學習用自己的話概括本文內容。
② 找出自己感觸最深的段落或句子,反復品讀,體會作者的感情變化。
③ 賞析語段中好句子的用法,體會作者由紫藤蘿瀑布而對生命產生了怎樣的感悟?
學生自讀課文后,可以通過小組討論,共同研討以上問題。
教師小結:學生的回答各有千秋,歸結起來,本文主要內容是作者用細膩的筆觸,歡欣的心情描寫了一樹盛開的藤蘿花生機勃發、輝煌燦爛的景象,抒發自己由焦急、悲憤轉化為寧靜和喜悅的心情。作者又上溯到十多年來藤蘿的變遷史,由藤蘿引向生命的思考,生命的長河雖有曲折,但永遠前進。(教師指導朗讀)。
⑴ 簡單的內容歸結:
看花──繁花似錦
憶花──思緒萬千 生命的永恒
思花──振奮精神
⑵ 找出自己感觸最深的段落或句子,反復品讀,體會作者的感情變化:學生可以有不同的選擇,不同的理由,允許思維發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教師小結:面對紫藤蘿瀑布,作者的感情為什么會有那樣的變化,對生命會有那樣的感悟呢?1982年是“極左”論調籠罩的年代,十多年前的一大株紫藤蘿被拆掉,理由是“花和生活腐化有什么必然關系”。理解這個背景,才能理解文章的感情。其實作者的感情就如紫藤蘿的命運,從花兒稀落到被拆掉,到如今繁花似錦,正是十幾年來國家命運的寫照和象征。作者對人生有了感情上的變化和徹悟。
⑶ 賞析語段中的好句子,體會作者由紫藤蘿瀑布而對生命產生了怎樣的感悟。學生可以各抒己見,結合自己了解的一些社會事例,展開思考。
教師小結:(注意文章里提到的“生死謎、手足情”六個字,結合作者的簡歷稍做介紹。)作者在回顧了花和人的命運后悟到,“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也就是說,遭遇到不幸的時候,不能被厄運壓倒,要對生命的長久保持堅定的信念;厄運過后,不讓悲痛長壓心頭,要面對新生活,振奮精神,投身到事業中去。作者發出了“在這淺紫色的光輝和淺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覺加快了腳步。”的感慨,我們也由此感到作者的徹悟,對生命的感悟。
4、合作探究:
通過導學、探究、學法指導的學習過程,進一步研討文章的語言魅力,進行合作式探究學習,從中找出好的語言片段,進行探究性賞析。
同位之間、小組之間進行合作交流。
例如:揣摩語句,體會寫景之妙。
“每一朵盛開的花就像是一個小小的張滿了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學生討論后教師指導總結:這是用帆和船艙作比喻,細致的描繪了紫藤蘿花盛開的狀態,給人以生機勃勃的感受;比做笑容,就有美好可愛的感覺,也抒發了喜悅之情。學生可以找出多處,指導學生從內容上、從寫作特點上去理解、品味、鑒賞、把握。
三、體驗反思
1、質疑交流:
研讀文章有哪些思考和體驗,或有哪些疑問?學生向教師提出疑問,教師可一一作答,參與學生的學習討論。
教師向學生提出質疑:你能用自己的經歷或見聞印證“花和人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這句話嗎?
學生討論,可以有不同見解,教師巡視并指導。
2、拓展延伸:
⑴ 請學生觀察大屏幕上的畫面(可出示一組花木的畫面,如:菊、梅、荷、松樹、牡丹等等)。指導:人們往往賦予一些花木以某種象征意義,回去后可以搜集一些有關花木的文章,與同學進行交流,并提出自己新的聯想和見解。
⑵ 用一株實物花(并不一定是名貴的花,可以是生命力頑強但并不起眼的花),讓學生現場觀察,進行聯想,做口頭作文:《我看 _____花》。
教師總結:紫藤蘿瀑布象一首深沉的歌,為我們展示了人生的畫面:藤蘿不與群芳爭,獨自開在花謝時,踏春無人戀,蜂蝶亦不顧,而它們卻盡情的展示著自己的生命,驕傲自信的為自己的美麗生命而歡騰嬉鬧。然而回首十年,心中的“焦慮和悲痛”又會令人感受到一種沉重,一種悲哀。仔細品味這篇短文,使人幡然悟到,只有經歷過苦難的人,才會珍惜生活的浪花,正如宗璞所說,“生命的長河是無止境的”,每個人都應當象紫藤蘿的花朵一樣,以飽滿的生命力投身到生命的長河中去,讓生命更加絢麗多彩。
四、延伸作業
1、觀察花草樹木,觀察生活。
2、抒寫觀察日記,題目自擬。
教學設計方案 篇9教學要求
1.學會6個生字,認識5個字。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課前準備
1.讓學生觀察路邊、田邊、河邊等處的野草。
2.生字卡片,荒原野草圖,朗讀課文的錄音帶。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復習導入新課
上學期,我們學習了課本中的五首古詩。同學們還會背嗎?有一首《詠鵝》,誰記得?還有一首《畫雞>,誰背給大家聽一聽?(指名背)
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古詩,揭示課題 1 草
二、范讀課文
三、自讀課文
要求:
1.借助拼音練讀課文3遍。
2.畫出課文中的生字讀一讀,再放進句子里讀正確。
四、讀詩句,識字
1.第一行(指名讀)
識字:離 原
教師解釋:離離是講草長得茂密。原是寬廣的野地。
出示圖,觀察地上的草長得怎樣?(讓學生從畫面上感知荒原上野草繁茂的樣子。)
指導讀句:離離/ 原上/草,
2.第二行(齊讀)
識字:歲 枯 榮(歲平舌音,榮翹舌音。)
教師解釋:歲就是年的意思,每年秋天,草就要怎樣了?(枯黃,像落葉一要。)到了第二年春天呢?(發芽、生長)
指導讀句:一歲/一枯/榮 (提示:兩個一聲調不同)
3.第三行(指名讀)
識字:野 火 燒 盡(注意讀準燒的音。)
解釋:盡就是完的意思,從哪兒說明燒不完呢?出示第四行。
4.第四行(齊讀)再次觀察畫面。講述生長的原因,地里的草根還在。
識字:吹 又 (注意吹翹舌音)
指導讀句,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五、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1.聽朗讀課文的錄音,想象原上草的樣子。
2.反復練習朗讀,達到背誦要求。
六、鞏固練習
1.認讀生字(含要認識的字)。
2.完成課后練習3。
3.用春風說一句話。
第二課時
一、復習
1.朗讀、背誦課文。
2.說說你喜歡小草嗎?為什么(不作過高要求,學生說到什么程度皆可,說通就行。)
3.認讀生字。用原、歲、吹、火口頭組詞。
二、指導寫字
原:半包圍結構,廠里面是白、小,不能寫成泉。
歲:上下結構。山要寫扁些。上短下長。
枯:左邊是木字旁,右邊可分成十古來記憶。
火:筆順是
吹:右邊是欠(欠字旁),上面不要寫得太寬,下面人左右伸長。
又:注意筆畫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字在格內要居中。
三、抄寫生字(完成課后練習2)
四、鞏固練習(完成課后練習4)
1.指導:這首詩不完整,有的句子沒寫完整,有的整行沒寫,你能把沒寫出來的字填上嗎?
2.各自在書上填寫,盡是不看課文與生字。
3.指名(多人)讀一讀,了解默寫的情況。
4.集體背誦古詩。
五、補充閱讀白居易的《池上》
小娃撐小艇,
偷采白蓮回。
不解藏蹤跡,
浮萍一道開。
1.師簡單介紹并范讀。這首詩中,詩人描寫一個小孩獨自撐著小船去采蓮蓬的情景,回來時小船把浮萍分開,船后留下一道行船的痕跡。
2.學生借助漢語拼音讀讀背背。教師也可作簡筆畫,幫助學生了解詩意。
教學設計方案 篇10一、教學目標:
(一)過程與方法:
1.做一個用太陽的影子表示時間的鐘表。
2.從多角度認識太陽鐘和古代計時工具的原理。
(二)科學知識:
1.了解太陽鐘的計時原理。
2.認識古代計時工具——日晷及其他計時工具。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意識到可以利用自然規律為人類和社會的發展服務。
2.體會到科學技術是不斷發展進步的。
二、教學重點、難點:知道太陽鐘的計時原理
三、教學準備:有關日晷和其他計時工具的圖片、電筒、日晷模型、制作日晷材料
四、教學過程:
(一)、教學鋪墊:
師:“哪位同學能告訴我現在幾點了?”,讓學生說出時間,“你們是通過什么知道現在的時間?”(手表;上課的時間表)“那么在古代,還沒有手表的時候,人們又是怎樣判斷時間的變化呢?”(學生自由回答)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問題,同時板書:太陽鐘
(二)、探究新知:
1、了解有關日晷的知識:
( 1 )古代有時鐘嗎?他們怎么知道時間?
( 2 )學生談談自己了解的知識;
( 3 )講述:同學們的課外知識真豐富呀。確實,在很久以前,人們就注意到太陽的運動和投影的變化是有規律的,人們就根據這個規律推算時間,并制作了計時工具——日晷。
( 4 )看書,認識各種日晷;
( 5 )討論:日晷為什么能反映時間?
( 6 )碟片介紹:日晷;
2 、制作簡易太陽鐘:
( 1 )談話:古代的勞動人民,通過自己的長期觀察制作了各種形狀的日晷,你們想做一個屬于自己的日晷嗎?
( 2 )看書、討論本小組的制作方案。
( 3 )動手制作;
( 4 )展示、評比。
3 、玩手掌日晷:
( 1 )講述:在古代除了借助物品制作日晷外,埃及人還發現可以借助手掌做日晷。
( 2 )看書,了解具體情況;
( 3 )教師講解、演示;
( 4 )室外活動:玩手掌日晷;
(三)、歸納本課教學知識
1.無論是古代的計時器還是日晷它們都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2.學生匯報。
3.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4.學生匯報。
5.教師小結。
(四)、布置作業:
請同學們根據這節課學到的知識,做一個“太陽鐘”或者“計時器”,下節課帶到課堂上共同研究。
課題: 太陽鐘
【教學目標】
科學概念:知道在陽光下物體影子的方向和長度會慢慢的變化,日晷就是根據這個原理制成的計時器。
過程與方法:觀察太陽光影在一定時間內長短和方向的變化;討論太陽光影是怎么用來記錄一天的時間的;學習使用簡易日晷計時。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古人探索時間的過程,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探究意識。
【教學重點】
理解太陽鐘計時的原理。
【教學難點】
制作使用太陽鐘計時。
【教學準備】
關于日晷計時的資料、立竿、制作太陽鐘的套材(小組)。
【教學過程】
一、引入。
1、如今,我們只需要看一看鐘表就能知道現在幾點了。可過去的人們并沒有我們今天使用的鐘表,在時鐘發明之前,古人是用什么來計量時間的呢?(學生充分交流)
2、揭題:太陽鐘。(板書課題)
二、用太陽來計時。
1、關于古人利用太陽計時的資料交流。
如:一天是怎么確定的?(古人用太陽來計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晝夜交替就成了人類最早使用的時間單位——天。)
如:古時候一天分為幾小時?是怎樣劃分的?閱讀課本P52資料
等等。
三、用光影來計時。
1、師:古代的人還常常用光影來計時。他們是怎樣做的呢?
2、引導思考:在太陽下,將一根木棒豎直地插在地上,地面上會有一個木棒的影子。隨著時間的變化,影子的方向、長短會花生變化嗎?
3、組織觀察活動。(課前老師畫一次影子,課中和學生再去畫一次,使用太陽鐘時還可以畫一次。)
4、如有錄象片段,可適當代替上面的觀察光影的活動。
5、討論:古人是怎么利用太陽的光影來計時的?
6、出示日晷及日晷面圖,解釋怎樣計時。
7、師結合日晷面介紹“時辰”資料。
8、師提供太陽鐘套材,小組合作組裝。
9、師介紹使用方法,學生嘗試計時。
四、延伸。
1、為什么古人選用太陽來記錄一天時間的流逝呢?
2、太陽鐘在實際使用中會有哪些弊端?
【【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合10篇】相關文章:
1.【精選】教學設計方案集合6篇
2.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6篇
3.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8篇
4.精選教學設計方案模板集合8篇
5.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合集9篇
6.【精選】教學設計方案范文合集9篇
7.【實用】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合8篇
8.【推薦】教學設計方案范文集合五篇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