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革命》讀后感
認真讀完一本著作以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吧,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教學革命》讀后感,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教學革命》讀后感1最近讀了一本書,題目是《教學革命》。其中學習了“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學習后我深受啟發,下面我談談自己的下面我就簡單學習感受和今后努力方向:
一、我覺得這種教學模式的特點是:教師備課充分、課堂教學目的明確、教學時間抓得緊,教學效果明顯。
“先學”是學生在教師預先設計的教學目標和自學指導下,學生帶著任務、目的,并在一定的時間內完成新知識的自學,并進行檢測。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教學目標和自學指導的設置都非常具體、可操作性強。這樣就保證了學生的自學效果,增強了學生課堂上的時間觀念,教師在課堂上要給學生留足了自學的時間、空間,真正實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后教”是學生完成自學和檢測題的基礎上進行的。并不是教師毫無目的的、多個知識點的講解。這個環節最能體現教師的個人素質和教學功底,教師要根據學情來確定自己下一步該教什么,怎樣教?教師原先備好的課,會因學情的變化而隨之變化,課堂上教師要有針對性地解決問題,才是有效和高效的。讓多數學生充分闡述自己的觀點,通過學生扮演。將學生的答案、思路、方法完全展示在同學面前,讓學生從中類比異同,尋找最好的方法、思路。“教”的過程中教師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課堂效率得到了提高。
“當堂訓練”環節。該環節是鞏固本節課知識,從而達到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是使知識轉化為能力的綜合訓練。尤其是練習題的設計,要使不同層次的學生各得其所。因此,課堂上學生都在緊張有序的學習,課堂時間抓得緊,就象考試一樣,真正強化了雙基,達到了一定的檢測效果。
二、我今后的努力方向:
1、要轉變觀念、解放思想、相信學生、大膽放手,學生能做的教師堅決不講。不能將學生困的過死,對學生總不放心。做好學生的引導者、點撥者,為學生自學、思考、討論、答疑,當好參謀。讓學生被動的接受變為主動探索,成為課堂主人。發揮合作學習的作用,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推動課堂效率的提高。
2、為了要靈活運用教案,最好是二次備課,為了當課訓練,練習要簡單(以課本為主)要想有好的教學效果就必需做好"堂堂清,天天清,周周清,月月清的四清"工作。
總之,在學習中,我要聯系自己的課堂,不斷地反思,實踐,及時總結,再實踐,借鑒永威經驗,適時地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相信我的教學成績也會再上一個新臺階。
《教學革命》讀后感2這個暑假,我看的最多還是關于管建剛《我的作文教學革命》。聽說管建剛這個名字已有些年頭,早就想好好認識這位作文教學的大師。在“江南杏花”秦老師的作文博客里見到他,在小語論壇的作文教學里聽到他,可真正接觸的還是這個暑假。放假前,我在網上買了他的《我的作文教學革命》和《我的作文教學主張》,細看《我的作文教學革命》封面上概括性的五句話:
1、最具操作性的作文教學規程。2、最具遷移性的作文教學方法。3、最具沖擊性的作文教學架構。4、最具人文性的作文教學情懷。5、最具挑戰性的作文教學革命。
這些推薦詞,怎能不讓人沖動起來,一拿到,我就迫不及待的讀起來。每個清香裊裊的早晨,伴著麻雀的啼叫,暢游書海。送女兒去學習等待時間就交給了兩本書,出去辦事,包里放著這書,利用“邊角余料”時間親近書,晚上的電視取消了,在燈下摘摘筆記……真如歌德所說的那樣“讀一本好書就像和一個高尚的人談話”!
細細讀來,感觸頗多。
《我的作文教學革命》一書分為六章,共56節。每一個章節,都是管建剛老師在“作文教學革命”活動中故事的升華,經驗的提練。
從《我的作文教學革命》中,我看到了一個有理想的管老師。他是農村出身的一個孩子,挫折面前不氣餒,發憤讀書,考上了師范學校。由于身體的原因,沒畢業就分配到農村小學教書。數學是他的強項,如果教數學就得教兩個班,由于病焉焉的身體最后他只好選擇了較高年級語文,這樣可以教一個班,要知道他是一個語文考分總過不了80分,怕語文、怕作文的人,在這樣的情景下,管老師不氣餒,不消沉,積極工作,還在《散文詩》雜志上發表豆腐塊小詩《三月》,接著《四月》《五月》《六月》……一路寫下去,他不怕作文了,它還著了三本書《不做教書匠》《作文魔法營》《我的作文教學革命》。
從《我的作文教學革命》中,我看到了一個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管老師。自古多少成功人士,從來就是專注于一件事,恪盡職守,才有所收獲的。而管老師亦然。他選擇了語文,他根據自己的寫作經歷,吸取眾家之經驗,大膽勇敢的探出了自己的《我的作文教學革命》。
從《我的.作文教學革命》中,我看到了一個足智多謀的管老師。管老師認為每期《評價周報》選用三分之一左右的稿件。錄用稿件不能過多,要使學生有適度的饑餓感,要讓學生感覺到,他(她)能在周報上發表作文但必須用點兒勁。這種狀態,能最大限度地發掘學生的寫作潛能。看來,管老師是個釣魚能手,他知道放多少誘餌,能釣多少大魚。
管建剛老師的作文教學革命和以往的一些僵化的作文教學理論指導叢書不同,是有生命力的,是可以繁衍的。不但較好的解決了作文教學的“動力學”問題,而且使作文教學有了與其相匹配的操作方式,使一線教師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有計可施,同時還能夠激發老師們的創造意識,求新、求變。
為了解決“作文無米”的問題,他教給學生兩個“絕招” :
一曰“推想法” :閉上眼睛,從早晨開始往后回憶,或者從此刻向前推移到早晨,一節課一節課地想,一個課間一個課間地想:今天我哭過了嗎?今天我笑了嗎?今天我后悔了嗎?今天做錯作業了嗎?今天我爭論過嗎?今天我學到新東西了嗎?今天我見到陌生人了嗎?今天我遇到老朋友了嗎?今天我的同桌有什么故事?今天我看見誰被表揚了嗎?今天我看見誰被欺負了嗎?今天班上有誰過生日嗎?今天又人生病嗎?今天我想到什么離奇的事嗎?今天我做夢了嗎?今天爸爸、媽媽、老師笑了嗎?今天媽媽身上有什么讓我記住的事?今天街上有引起我注意的事嗎?今天我看了什么書嗎?今天我的心怦然一動了嗎?——凡是能捕捉到的任何一個問號,就是值得記錄下來的事情。
二曰“靜默法” :閉上眼睛,安靜地坐著,只注意呼吸,不管其他。人,一安靜,思想就活躍起來,你越是想靜下心來,一天的事情就越是蜂擁而至。這些跳出來的事,往往就是心靈深處牽掛著的事,有想法的事,值得記錄的事。
他把這樣的方法,稱為“內視”。他認為“內視”依傍的不是眼睛,更是心靈;關注的不只是外在,更有豐富的內心。事情沒有意思,值不值得回味與記錄,說到底,起決定因素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心靈感受。
看了這兩個樸素而又絕妙的“絕招”,我真是從心底由衷佩服。我想管老師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我們和他最大的差距不是缺乏“目標”,而是缺乏他那種“為了達到目標,禪心竭慮,想方設法,為學生架橋鋪路,幫助學生達到目標的信心和決心”。曾經也要求學生要善于觀察身邊的事物,要讓自己有一雙“慧眼”,但大部分學生總是認為:可以寫到作文里的事情,必定都是一些“大事”,而他們一天到晚學校家里,家里學校,實在沒什么事情可寫,寫出來的作文不是無病呻吟,就是生搬硬套,曾經埋怨學生缺乏靈性,現在看來,還是老師的引導不細致、不到位。如果學生真的把這兩個“絕招”內化為自己的“習慣”,一定會覺得:寫作的天地無窮寬廣,生活真的為寫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真的就會如管老師所說:“學生們會發現,生活表面上是在重復昨天,總在上課、作業、活動、吃飯,但用心去看,卻那么新鮮而富于變化,能記下的、要記下的不是越來越少,而是越來越多。”“學生發現、積累素材的能力會越來越強,關注生活的意識會也會越來越強。”這不正是作文教學所應該追求的境界嗎?
讀著《我的作文教學革命》,我看到了一個樂觀、勤奮、上進、探索,會培育生命的智者!于是,這學期開始,我們班的《班級作文報》也問世了,每周一報,學生寫作興趣大大提高。
《教學革命》讀后感3一遇到習作課,我就感到困惑。習作課到底該如何上?這成了困擾至今的難題。費盡心思準備的教案有時卻收獲甚少不免讓人喟嘆。好在管老師的《我的作文教學革命》及時出現,成了我的“救星”。隨著讀書的深入,越往后讀,變越發覺得有味兒。管老師的作文教學革命不是讀來高大上的純理論亦或假大空,而是實實在在的教學。身為一線教師,他深刻地明白何種教學適合小學生。觀其人生經歷,倘若用“傳奇”來形容可能有點夸大,但說他經歷豐富那定是當仁不讓的。他的不懈奮斗讓他從一個農村學校的普通教師逐步發展成為一個全國知名的小學語文特級教師。談起作文教學,管建剛的名字就會竄入我們的潛意識里。他緊緊抓住小學生的心理,轉變了學生對作文枯燥無味的固化思維。學生在他的帶領下變得敢于表達了,變得愛上寫作了。
《我的作文教學革命》一書給我們后輩的學習操作性很強。他創立了《班級作文周報》,旨在以別樣的形式,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讓他們的優秀作文得以展示,這是對他們自己的肯定,也給其他學生樹立了良好的榜樣,促進共同學習。學生的話語被重視,被鼓勵,學生也就自然而然地愿意寫作文了。選稿上,學生起了很大的作用,讓上報數量多的同學加入作文報的編輯部,讓學生參與到編寫周報的隊伍中來,利用好了學生的資源,同時,也讓學生提高對好詞好句的鑒別能力。 管老師讓家長也參與進教師的教學中。他注意到了家長是教師教學的不可忽視的好資源,必須合理地運用起來這一點。所以學生習作自己會改,家長也會幫忙修改,打印。
每日簡評教師針對學生的寫作情況進行瀏覽,做到對學生習作的及時反饋。每周一發表,對學生的作品進行及時的整理。也推進學生寫作。最值得借鑒的一點就是,管老師的作文周報主張人人發表,我們一般看到的多為老師印發學生的優秀作文供大家欣賞,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寫作能力一般,或者是一些寫作能力較差的學生的寫作積極性。一旦積極性被壓制,那對寫作文就會成為一種壓力,就不會有話想說,寫作只會也只能成為一項壓在身上的令人不舒服的任務,那又談何說真話呢?到講真話,管老師提倡尊重學生說“自己真話”,說真話就當被鼓勵,如他所說道的那樣“說心底的真話,那要勇氣的。學生好不容易有了勇氣,說了真話,你一棍子打過去,完了,在你面前,學生一輩子都不會掏心里話了……”
管老師就是如此,一步一個腳印,慢慢地在教學實踐中探索感悟,致力于作文教學的改革。他讓學生在表達中獲得習作帶來的愉悅,讓學生自由地寫作,抒發真情實感,是我們后輩學習的榜樣。
《教學革命》讀后感4從《小學語文教師》期刊上“認識”管老師,從管老師出版的諸著作中毫不猶豫地選擇訂購《我的作文教學革命》,從短僅一句的書面精評到錢理群先生長達數十頁的詳論,讓我特別期待“親臨”這場“革命”觀摩學習。
僅從“革命”二字作為書名就足以讓我感受到一名一線教師的教育勇氣和智慧。對于目前這種“邊應試邊素質”的畸形教育體制,實在太缺少像管老師這樣敢想敢做的一線實踐家,確實太需要來一場石破天驚的革命來推動作文教學乃至整個教育的進步與發展。開卷閱讀后,果然沒有讓我失望,這是一場精彩絕倫的革命,心靈為之震動。
《我的作文教學革命》提出了作文教學的骨構系統、動力系統、助力系統、保障系統、訓練系統和理論系統。這六個系統切近當下小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情感,全書無理論說教之枯澀呆板,有操作實踐之鮮活可感。管老師的作文教學顛覆了傳統偏重于學科知識、教師指導、課堂作文和作業的作文觀,創建了“寫作——發表——對話”的新作文教學模式,并建立了一整套以“班級作文周報”為中心的操作流程以及相應的激勵機制。我不僅驚嘆于管老師這套作文教學模式的完整、周密,而且欣喜于其可操作性和實效性,實在非常有借鑒作用。
管老師在闡述其作文教學的系統構架和價值觀念中,有兩點讓我頗為受益。一是小學作文教學的趣味性與游戲性。趣味和游戲是小學教學不可或缺的元素,小學教師都會有此共識,但管老師的難能可貴在于把這趣味和游戲在作文教學中靈活滲透并持之以恒地堅持。管老師說得好:“小學生對寫作的興趣和熱情,大都不是寫作本身,而是來自教學的呈現方式。”天生對寫作感興趣的學生有,但很少,因此,如何“讓學生真切感受到作文的有趣、作文活動的豐富誘人,以及卷入其中的作文生活的精彩”,調動學生作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成為管老師作文教學的著力點,也是管老師作文教學的成功之處。管老師會在具體操作上不斷想出“花樣翻新”的“金點子”,這在保持學生對作文的熱情和新鮮感上至關重要,因為兒童是最容易“喜新厭舊”的。在這方面我也有所體驗,為了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我利用“采蜜本”來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還制定了獎勵方法。這一招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還是很管用的,可是時間一長,學生開始對天天重復性的采蜜感到厭倦,有的學生變得有點麻木了,僅僅當是一項作業去完成,沒有了當初的熱情和興趣。這與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關,但主要是我沒有再花心思在如何“花樣翻新”上。
第二點讓我非常敬佩的是:管老師的作文教學堅持發展每一個學生的理念和做法。“差異是教育中不可回避的真實存在。”問題是如何對待這些差異。我很贊同管老師的觀點:“教育的目的不是消滅差異,而是在各自發展的基礎上拉大個體間的差異,有差異,才有人的五彩繽紛。”“總希望每個學生每個方面都一樣地好,一樣地出色,這真是一個美麗的錯誤,也是一個不可原諒的錯誤。”“發展每一個學生”應該每一個學生都在自己的基礎上得到發展。因此,管老師從來不回避班上有優等生、中等生和后進生,在《班級作文周報》的選稿時管老師會做到各類學生都兼顧,而且特別關愛中后生。在目前教育滲進功利和關注成績的大環境下,管老師的覺悟和做法令人欽佩。
一本好書不僅值得精讀、細讀,還宜置于案頭常翻常閱,《我的作文教學革命》就是這樣一本好書。待到將書由厚讀薄之時,書之精華乃為讀者吸收,并為己所用,發揚光大。
《教學革命》讀后感5教學革命?一看到書的題目,便足以勾起了我的興趣。所有的革命都是顛覆一些陳舊的傳統,出芽一些新銳的思想。每場革命的勝利都需要實踐者付出諸多的實驗,最后才能得以推廣。當這革命的勝果馨香成一本厚厚的書,在我手心里沉淀成一份思想與實踐的結晶時,內心便有了一窺到底的欲望。
花了三四天的時間,把厚厚的一本書看完。不得不說,這是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尤其是對奮戰在一線教學的老師,有許多啟發之處。全書分五章,開篇介紹蔡林森的成長歷程,結語是專家們的評述。洋洋灑灑幾十萬字,詳細地介紹了先學后教的應用價值,教學法的形成與發展,以及它的操作方法,理論基礎等等。書看完了,心里的懵懂變成萌動,有醍醐灌頂之覺,亦有恍然大悟之感。
看完此書,不禁感慨:原來課還可以這樣上,原來書還可以那樣教,原來學生可以挖掘那么大的潛力。感慨之余,不禁聯想前幾日看到的一篇博文:大家都這樣,便對嗎?聯想近幾年新課改中涌現的語文課堂觀摩課,大家不約而同地走進了一個大同小異的模式。初讀課文,學習字詞,找出重點句,暢談感悟,安排一個小練筆或其他的環節對主題進行深化與拓展。大家都這樣,便對嗎?我想,蔡林森肯定不這樣認為,他發明創發先學后教,完全顛覆了傳統教學的模式,以一種全新的姿態呈現在實踐中的課堂。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有效性。當老師們還在會“減負”與“提質”糾結的時候,“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方法已然為我們提供了減負與提質并行的軌道。這種教學法喚醒每個學生的自我改變、主動發展的意識,能夠解放每個學生內在的求知欲、學習力量,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學們成了學習的主人,都有了責任感,都能像競賽那樣緊張地看書、練習、更正、討論,最后又像競賽那樣當堂完成作業。這樣課堂上有靜有動,靜中有動,學習效率就特別高。運用這種教學方法,能夠及時準確地反饋信息,能夠達到堂堂清,能夠“培尖”“補差”。運用“先學后教,當堂訓練”不僅能使學生逐步學會學習,達到不教,還能大面積地提高教學質量,充分發揮了課堂的有效性,并做到了課前不預習,課后沒作業的學生課業減負。
“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自主性。在一節沒有任何花樣的課里,“永威人”如是說:課堂要盡量減少老師的講,只有老師的不講,學生才能真正地學!
不教才是教,永遠堅信學生學的自覺和能力,時刻警惕老師的教變成越俎代庖,才是教育的真智慧。理解和運用知識都是課堂必須完成的教學任務。沒有相當的練習,就很難說理解得多好,更談不上形成能力。
這就是蔡林森經過20多年探索實踐、在思洋中學開花結果、又在永威不斷豐富創新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教學模式所呈現的“另類”課堂風景。
經典的先學后教的模式基本分為4個模塊,8個小環節:輔助環節(約一分鐘),先學(約15分鐘,包括讀書看書,檢測練習或提問),后教(約10分鐘,兵教兵、師生討論),當堂訓練(約20分鐘)。從這個教學模式里不難看出,學生的自主性得到了淋漓盡致地發揮,整堂課教師講的時間只要短短的幾分鐘,教學模式的基本理念便是以學生自學、自己練習為主。試問,長期以往,學生的思維該是得到多大的提升,他們的那種探究的意識得到多大的發展?長期接受此法訓練的學生將有著無法估量的前景。
《教學革命》讀后感6暑假中,拜讀了《我的作文教學革命》一書,從而認識了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管建鋼老師。從他對作文本質的理解中,可以感受到他漸離了傳統的“作文觀”,重朔起一種全新的“作文觀”:作文不再是和學生生命成長無關的純粹的寫作技能的訓練,而是是學生“生命的獨白”,和老師同學的“心靈對話”。 在這種生命化的“作文觀”的引領下, 管老師構建起“一個富有創造性的、有效的作文教學實驗”,構筑了一套較為完備而又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學實驗系統。踐行了他的作文教學理念,在學生的心靈深處引發了一場作文教學革命。讀完此書,我仿佛看到了前進的方向,心中豁然開朗。我總結了管老師寫作教學中的幾個關鍵:
1、寫作教學的第一關鍵,是調動起學生的寫作欲望,這是凌駕于一切作文教學策略之上的策略。只要學生愿意寫,想寫好,想以文字的方式來說話,他的作文能力就一定能在寫作實踐中得到長足發展,他的作文才氣和靈氣也遲早會有自悟自發的一天。作文這項“作業”不同于數學作業,以“數學”方式進行寫作教學注定要失敗。數學題,不管你想不想、愿不愿,總得一步步往下做,不管你心情怎樣,做出來就是做出來,做不出來就是做不出來,情緒對作業質量有影響,卻不大。作文這項“作業”,情緒對它的影響很大。你若覺得有話要說,你想寫,寫的時候就會充滿感情,會發出會心的微笑,會情不自禁地流淚。你如果覺得無話可說,不想寫,那么,寫每一個句段的過程都是痛苦的,沒有內在自由與真實自我介入的寫作,收獲的只能是精神的折磨和痛苦。“我要寫”與“要我寫”,同樣作文一個小時,得失感受,天壤之別
2、寫作教學的第二關鍵是調動起學生的發表欲。沒有讀者的作品是沒有生命的作品:沒有讀者的寫作是沒有生命的寫作;沒有讀者的寫作教學是沒有生命的教學。寫作教學得不到根本突破的一大原因是,學生從來沒有體驗到作文作為“一種公眾的言說”給人帶來的自尊與自豪,精彩與激蕩,要讓學生擁有一群讀者,寫作教學就必須從“寫作是一種公眾的言說”的高度去認識和實踐;要讓學生擁有一群讀者,就必須談到發表。“如果作文教學從一開始就不斷地強化學生的發表欲,這對于他們寫作上的成材必將大有助益。”“這種發表的意識,言語表現,言語上的自我實現的觀念,要先于寫作的行為技能深深根植于學生的大腦。” 福建師大的潘新和教授如是說。“一個合格的作文指導老師,不應該把力量都放在‘指導’學生如何寫作文上,他至少應當分出一半力量來,研究一下,如何‘發表’這些作文。”他以辦班級作文周報的方式進行作文革命,就是解決學生寫作的讀者意識、發表意識、精品意識,以及認識作文帶給人的自信和快樂,尊嚴和榮耀,就是要讓自己因“發表”而獲得的“尊嚴與榮耀”也給那些孩子們。說起“發表”在作文教學中的“地位”,管建剛老師認為發表就是對話,發表就是傾訴,發表是寫作的重要動力!甚至,在我看來,“發表”是他的教學手段與教學藝術精華之一,是他“作文革命”的基石,沒有對“發表”的心理的充分利用與激發,就沒有他的“作文革命”。
3、寫作教學的第三關鍵是小學生對寫作的興趣與熱情。 管老師認為:天生對寫作感興趣的學生,有,少有之“有”。絕大多數的小學生對寫作的興趣與熱情,不是來自寫作本身,而是來自教學的呈現方式。告別了傳統的教材,告別了傳統的大作文、小作文模式。但這種“告別”也不是漠視,而是一種基于建設的超越。每天,孩子們要寫一個“每日簡評”,聊聊數語,管老師說這是讓孩子們學會發表與積累。于是,到了星期天,就從“每日簡評”中選擇一個題材進行寫作,周一進行初選,周二終選,周三、周四輸入,周五出版,當然,每一個環節,學生們都會悉心地自動地去修改與推敲。而每周一,有一節“作文活動課”,課上,有“讓我呼喚你的名字”,那時,那些“發表”了作文的孩子的姓名會回蕩在教室中,而這些名字的機會是給每一個孩子準備的,因為周報不同的版面有不同的投稿標準;有“佳作真精彩,看看又是誰”;也有從入選“佳作”中引伸出來的“訓練點”的教學……積分激勵、稿費發放、優先卡、才運卡……這里有數不勝數的“妙招”,每個“妙招”的由來都是緣于問題的出現,所以,每個“妙招”中都蘊含著理念的光澤。“讓作文成為多彩童年的翅膀,成為悠悠童年的見證,成為快樂童年的懷念。”
管老師的一套作文理論,恰恰是給予學生源源不斷的寫作動力,最大的程度上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變成學生要寫作文、樂寫作文。原來作文有這么大的魅力。作為語文教師的我們,還要借鑒管老師的理論和做法,在作文教學之路上不斷探索!
【《教學革命》讀后感】相關文章:
教學革命讀后感03-23
學習的革命讀后感04-22
微革命讀后感04-22
《學習的革命》的讀后感02-24
《家長的革命》讀后感09-02
經典革命小說紅巖讀后感10-08
《麻雀要革命》的讀后感11-20
靜悄悄革命的讀后感06-04
《靜悄悄革命》讀后感03-30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 上一篇:我的作文教學革命讀后感 教學革命讀后感800字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