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言 → 名言短句
留守兒童課題研究開題報告ppt 留守兒童課題研究方案
日期:2023-03-20 11:17:55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互联网
留守兒童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在生活中,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報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點。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留守兒童課題
为你推荐:
  • 清晨起來發朋友圈的
  • 留守兒童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在生活中,我們使用報告的情況越來越多,報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點。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留守兒童課題研究開題報告,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留守兒童課題研究開題報告

      “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行為習慣培養的研究與實驗”系烏蘭察布市商都縣宗申小學“十五”期間科研課題。我校于20xx年7月30日申報,20xx年6月30日由商都縣教育局正式批準立項。經過前期的組織籌備,今天正式開題了。現在,我代表課題組向與會領導、專家匯報我們的開題工作,向參與課題研究的全體教師作開題報告,懇請在座的領導及專家提出寶貴意見,給予指導。

      一、課題研究的背景與意義

      在二十一世紀,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步伐的加快,給我們的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特別是農村教育、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等問題,也成為我們面前的新問題新課題,需要我們去研究,去解決。近年來,隨著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與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的加快,越來越多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外出打工,數以千萬計的父母不得不和自己的孩子分離,將孩子交給年邁的父母或他人照管。在農村出現了一個新的兒童群體——留守兒童,并且這一群體還在迅速擴大。

      (一)留守兒童的現狀:

      1、前在變量分析

      我校與全國其他地區一樣,這些留守兒童因為缺失親情與教育,給我校學校的教育與管理帶來了一系列的新問題,這些問題如不能得到正確地解決,必然會影響我校教育均衡發展。為了解決好這一教育問題,我們根據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在對留守兒童問題進行摸底調查,在分析、論證的基礎上確立了“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行為習慣培養的研究與實驗”課題。我們希望通過此課題的研究,在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培養方面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辦法和措施,有效地解決我校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促進留守兒童的健康發展,促進我校教育事業的健康發展。前測數據統計分析如下:

      (1)留守兒童人數與所占比例:中國農村留守兒童已達2000萬人,我省有留守兒童280萬人,我市有留守兒童30萬人,我縣留守兒童有5.7萬人。據統計,我校20xx年留守兒童達21.3%,20xx年達35%,20xx年達39.5%。20xx年我校857名學生中,留守兒童人數達352人,占全校學生總數的41.1%。

      (2)留守形式:①隔代監護型。即孩子的祖輩——爺爺、奶奶或外爺、外婆代替孩子的父母承擔撫養、教育和監護責任的類型。這種類型是留守兒童的主要生存方式,我校有179人(其中女孩81人),占留守兒童總人數的50.9%。②寄養監護型。即父母將孩子托付給叔嬸姑舅等親戚或鄰居、朋友看管的類型。全校有166人(其中女孩69人),占47.2%。③無人監護型。即完全脫離父母長輩而獨立生活的類型,其中包括未成年人“以大帶小”的情況。這種類型在全部“留守兒童”中所占的比例較小,全校有7人,占2%。

      (3)與父母的交流溝通情況:同父母寫信或電話聯系平均次數一周一次占27%;兩周一次占23%;一月一次占33%;兩月及以上一次占17%。父母與留守兒童見面平均0.9次/期,平均交流8.5次/期,父母與學校交流平均6.2次/期。其他學生與父母見面平均18.6次/期,平均交流32.3次/期,父母與學校交流平均11.7次/期。

      (4)留守兒童對父母外出的感覺和愿望:感到孤單,希望父母在身邊的占50%;有些想念,但能夠理解的占35%;不用管,多掙錢的占12%;沒感覺,無所謂的占3%。

      (5)留守兒童的學習成績:很好的占13%;一般的占57%;差的占22%;很差的不想讀書的占8%。

      (6)與代管監護人相處情況:很好,全面管理的占50%;只管生活、不管學習與思想的占31%;沒用心或沒能力管的占9%;管不了的占8%。

      (7)留守兒童現在最大的愿望:父母回到家里的占43%;在學校得到真摯友誼的占31%;學校管理好,自己成績好的占25%。

      (8)綜合素質與其他兒童相比普遍偏低:學習習慣與學習能力低18%,生活習慣行為能力低7%,交流與合作能力低10%,道德品質與公民素質低6%。我校20xx年秋季的學生綜合素質評定情況統計顯示:

      數據顯示,這些留守兒童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兒童缺少應有的關愛和教育,權益得不到及時的保障,心理問題增大,道德品行出現偏差,行為習慣存在問題。這類兒童表現出的比較突出的心理問題有:性格內向、自卑、抑郁、孤僻、偏激、怪異、暴躁、懶惰、消沉、冷漠、自私和不愿意合作等。由此產生的行為問題有:厭學、個人衛生習慣差、經常與別的兒童鬧矛盾、不完成作業、經常損壞公物、交友不分良莠、沉迷游戲、偷竊、說謊及暴力傾向等。這些問題造成他們人格發展不健全,學習成績下降,思想品德發展危機,違紀行為趨多。

      (9)留守兒童在行為習慣方面的問題突出:約有75%的同學覺得老師不關心他,約有80%的同學有各種不良行為,如說謊、偷盜;約有90%的學習習慣差;約有42%的同學不團結同學,不能與人和睦相處;約有70%的同學經常向家里提出過高要求,亂花錢;約有90%的同學意志品質差,怕困難……據統計,20xx年秋季,我校學生在行為品德方面的發生的不良事件47起,其中留守兒童參與的達35起,占全部偶發事件的74.5%。

      2、教育現狀

      (1)學校教育:

      留守兒童問題在學校教育方面來看,教師與學校的關注不夠使農村留守兒童錯失了彌補家庭教育不足的機會。教師的關注是兒童形成學習動機的外部動因之一,一般情況下,教師對學生的關注主要是從學生的學習成績與日常行為兩個方面。教師關注較多的是優生和差生兩個群體,而留守兒童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尚未進入教師關注的主體視野,成為教育管理的空檔與盲區,更談不上根據實際個案進行特殊的行為習慣培養。如果得不到學校和老師的及時輔助和矯正,留守兒童將成為問題兒童。加強留守兒童行為習慣的培養符合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精神,是素質教育和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根本要求。

      (2)家庭教育:

      隔代監護型的特點主要表現監護人與未成年人之間存在著隔代血緣關系,且又多系獨生子女,這類孩子往往生活于溺愛和嬌縱之中。由于監護人與被監護人年齡差距大多在40歲以上,監護人大多年老體衰,以文盲半文盲居多,無法輔導孩子的學習,難以承擔起對孩子的教育責任,往往是重“養”而不重“教”,放任孩子自由發展。由于家里的主要勞動力已經外出,部分留守家庭便將家里的部分農活交由孩子承擔,這也影響了孩子的健康成長。

      寄養監護類型有兩個特點:其一是監護人通常把孩子的安全放在第一位,以不出事為原則,相對注重孩子的學習成績和物質上的滿足,以便當委托人——孩子的父母親回來時好交待,但對孩子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卻少于關注,監護人往往擔心如果對孩子管嚴了,孩子會將自己的不愉快感受告訴父母。其二是由于監護人與被監護人之間缺乏或完全不具備血緣上的親情關系,因而監護人對孩子的感情難以代替親生父母對子女的感情,這種差別是任何一個孩子都能憑直覺切身感受到的。

      無人監護型孩子的特點表現為兩個極端。對于自控能力較強的孩子而言,由于生活的逼迫和鍛煉,相對于正常家庭的孩子,往往會顯得獨立生活能力更強、更自信、更善于與人交往。他們中甚至有人會成為學校里的好學生、學生干部或“尖子學生”;但對于自控能力較差的孩子來說,這種類型的學生也極易受到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出現逃學、迷戀網吧、夜不歸宿、早戀等現象,嚴重者還可能小偷小摸,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

      3、研究現狀:

      目前,國外對我國農村留守兒童的現象是關注較多,但還談不上正式研究。國內農村留守兒童的研究工作已經開始啟動。但對產生的教育問題及其解決的專項研究還遠遠不夠。不同地區往往各有特色,同一地區留守兒童現象也各有差別。我們搜索到的已有研究主要有以下一些:

      (1)中央教科所“十·五”課題規劃《中國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研究》。

      (2)20xx年以后,中央教科所、江蘇、河南等地的個別學者,對農村留守兒童的一般問題進行了研究。

      (3)20xx年6月尹前軍發表于中央教科所《新教育》雜志“關于留守學生的研究”認為農村留守學生學習上有困難,心理上有問題,自理能力差。提出“要改善學生寄居環境、學校要主動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4)20xx年1月,英國救助兒童會、安徽省社科院、安徽省保障學會調查認為:留守兒童群體最令人擔憂的現象是他們在學校接受教育方面的欠缺。

      (5)我縣已有縣社科聯科研課題《農村留守學生的教育策略研究與實踐》和鶴齡中學市級普教科研課題《農村初中留守學生教育的研究與實驗》等留守兒童相關課題研究。

      我們在網檢留守兒童相關資料時也發現,對關注留守兒童的呼吁較多,對農村小學的留守兒童學習、心理等方面研究較多,而對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培養的系統實踐、可操作性強的理論尚屬空白。農村小學的留守兒童行為習慣上的缺陷是學校教育中突顯的一個嚴峻問題。本課題研究即以我校留守兒童為研究對象,根據研究進程與需要,可擴大到柳溝教辦轄區內學校的留守兒童。本課題力圖從留守兒童行為習慣的現狀、形成原因及癥結、解決策略等方面,進行深入探析和研究,旨在為這一群體的教育找到更好更有效的方法。加強對特殊群體的關愛與教育,有著重大的實際意義和理論價值。

      (二)對留守兒童教育的政策規定:

      1、20xx年9月20日,中共中央印發《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央先后做出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強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等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不斷推動公民道德建設深入發展。

      2、20xx年5月,全國婦聯等單位組織召開了“中國農村留守兒童社會支援行動研討會”;由國務院農民工工作聯席會議辦公室、全國婦聯等12個部委共同組成的農村留守兒童專題工作組在北京成立。

      3、20xx年7月17日,全國婦聯出臺了《關于大力開展關愛農村留守兒童行動的意見》。

      4、20xx年2月,四川省委成立了“四川省留守學生關愛行動”領導小組,隨后,團省委等12部門出臺了《關于在全省開展“留守學生關愛行動”的實施意見》,要求要提高認識,加強領導,明確責任,齊抓共管,做好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

      5、20xx年5月,“四川省留守學生愛心基金”成立.5月23日,四川省留守學生關愛行動聯系會第三次會議在團省委召開。會議傳達并學習了省委杜青林書記在省委工青婦工作電視電話會議上有關“留守學生關愛行動”的講話精神;通報了擬表彰的20xx年度四川省“留守學生關愛行動”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的有關情況;討論研究了20xx年四川省關愛農村留守學生工作電視電話會議方案;同時,會議還對下一步工作做了安排部署。

      這些研究和政策,重點探討了農村留守兒童的基本情況和他們面臨的嚴重困難和問題。但是,大量關注農村留守兒童成長的消極面,缺乏對留守兒童成長方式積極因素的研究,缺乏面向過去和未來的縱向研究,對如何解決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的研究缺乏針對性和實效性。

      (三)可行性分析:

      1、我校課題研究隊伍年齡結構合理,有豐富的經驗和過硬的科研能力。課題組主要研究人員中有市、縣模范班主任、骨干教師、優秀教師、名師,所有參研人員均達到專科及以上學歷。該課題組成員曾擔任劍閣縣省級教研課題《“三名三程”》的子課題研究,單獨承擔劍閣縣重點教研課題《優化小學課堂教學的研究與實驗》,并獲廣元市第二屆教學科研成果評審二等獎、廣元市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成果一等獎,學校被評為“廣元市教育科研先進學校”。這支教學科研隊伍完全有能力通過努力,將該課題順利完成。

      2、我校處于經濟欠發達的鄉鎮,外出務工人員眾多,留守兒童數量較大,地區優勢明顯,研究工作的典型性和工作開展的可行性都較強。

      3、我校對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行為習慣培養的研究工作已初步展開,為留守兒童建立個人檔案;開展有關留守兒童教育及“留守兒童心聲”征文比賽,并將留守兒童教育寫入學校工作條例。

      4、現有研究成果將有助于本課題的扎實開展。

      (四)研究意義:

      作為一種社會現象,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不僅關系到留守兒童自身的健康成長,也關系到學校的風氣、社會的穩定、農村教育的改革與發展,乃至會影響我國教育的整體發展和我國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發展進程。

      研究并解決好農村留守兒童行為習慣的培育將有利于他們的健康成長;有利于教師素養和學校辦學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形成優良的校風、學風;有利于探索出教育方法、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有利于城鄉一體化和新農村建設;有利于我國以人為本、和諧社會的構建。做好農村留守兒童工作是服務于“三農”工作大局,促進農村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

      二、課題核心概念的界定

      (一)“農村留守兒童”是指因父母外出務工而隨祖父母生活或寄養在親屬家的14歲及以下農村兒童。留守兒童的概念誕生之初,指的是由于父母雙方或單方出國而留在家中的兒童。隨著流動人口的大量出現,留守兒童的群體不斷擴大,其概念也發生了變化,外延逐步擴大。留守兒童群體包括城市的留守兒童與農村的留守兒童。本課題研究對象是指生活在農村、父母雙方外出的留守小學生。

      (二)行為習慣:

      1、“行為”指受思想支配而表現在外的活動。

      2、“習慣”一是指常常接觸某種新的情況而逐漸適應;二是指在長時期里逐漸養成的一時不容易改變的行為、傾向或社會風尚。

      3、“行為習慣”就是人們在從事實踐活動中所采取的形式、方法、程序等諸要素組合的結構。它一旦形成,就具有相對的獨立性,且時時都以自身強大的力量反作用于生活關系、經濟關系、政治關系,改變著形式和特點。學生行為習慣包括生活習慣、學習習慣、與人交往習慣、做事習慣等。

      綜合以上的解釋,行為習慣有如下特點:

      (1)習慣是自動化了的反應傾向或活動模式或行為方式;

      (2)習慣是在一定時間內逐漸養成的,它與人后天條件反射系統的建立有密切關系;

      (3)習慣不僅僅是自動化了的動作或行為,也可以包括思維的、情感的內容;

      (4)習慣滿足人的某種需要,由此習慣可能起到積極和消極的雙重作用。

      (三)“培養”就是按照一定的目的長期地教育和訓練,使之成長,使受教育者掌握系統的科學文化知識和工作學習的技能,形成健全的人格,強健的體魄,健康的心理,規范的行為、良好的習慣的過程。對留守兒童的培養是一個系統的綜合的過程。本課題僅限于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行為習慣的培養。

      (四)“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行為習慣的培養”就是在現代教育理論的指導下,對缺失正常家庭教育的農村留守兒童,在生活、學習、交往、做事等方面存在的缺失而進行的科學的教育和訓練,使其同其他兒童一樣,健康成長,全面發展,成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三、研究設計

      (一)指導思想:

      該課題的研究本著“以人為本”和“一切為了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為了一切孩子”為指導思想;根據《全國教育科學研究“十五”規劃綱要》精神,圍繞“落實科學發展,構建和四川”這一主題;在教育社會學、農村教育和城鄉一體化建設研究方向理論的基礎上,依據來自中央、國務院和教育部等部門發布的與農村教育中的留守兒童有關的政策和方針,以科學務實的態度展開研究實施。

      (二)研究原則:

      1、主導性和主體性相結合原則。在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中,教師是教育的主導者,學生是教育的對象,也是教育的主體,教師只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他們的主體作用,學生才會在主動參與教育活動中提高認識,把這項教育變為自身的需要,積極承擔任務,主動實踐,敢于負責,從而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2、滲透性與約束性相結合的原則。學校教育應當立足于人的完整生命的塑造和健康的人格培養,而習慣的養成教育與責任心的培養就構成了主宰、支撐整個生命的成長、獲取幸福人生的決定因素。人的生命的完整性,決定了人的行為習慣與責任心培養的統攝性。而這種具有統攝性狀態的教育,又必然是通過滲透的方式而并非依賴于獨立時空而開展的。真正的有效的德育,應當在教育教學和社會實踐中通過滲透的方式來完成。留守兒童行為習慣的培養也必須要通過持續的約束才能形成。

      3、實踐性原則。人的良好行為習慣是通過生活、學習、社會實踐中一次次行為訓練、一次次強化而逐漸養成、穩定下來的。光憑說教,不讓學生承擔任何工作、不從事任何活動,是不能養成任何責任心的。因此,我們在教育中,一方面要從留守兒童的學習、生活中的點滴小事抓起,對小事的責任心是對大事責任心的基礎,抓緊小事不放松,日積月累,養成做事負責任的習慣。另一方面,要根據留守兒童不同年齡特點,開展各項活動,給學生創造承擔責任、體驗責任的機會,使之在實踐中不斷增強責任意識,從而達到教育的效果。

      (三)研究的'主要目標:

      1、探索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行為習慣培養的策略和方法;形成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行為習慣的評價量標體系。

      2、提高教師教育學生的能力,提高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形成優良的校風和學風。

      3、讓農村留守兒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促進留守兒童健康發展,為和諧家庭、和諧社會的構建盡一份力量。

      (四)研究的主要內容:

      1、留守兒童不良行為習慣的現狀、形成原因、教育現狀、研究意義;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行為習慣的培養策略、方法、措施、途徑。

      2、研究的子課題設計。留守兒童良好行為習慣培養涉及的內容是多方面的,習慣的類型和層次也是十分豐富的,可以從做人、做事、學習、交流等多方面,按照研究目標、研究的內容、研究的側重點進行研究:

      ①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自我約束行為習慣的培養研究:a、遵守制度習慣的培養研究;b、暴力行為習慣的矯正研究;c。遵守作息時間習慣培養研究;d、遵守規則習慣的研究。

      ②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良好的學習行為習慣的培養研究:a、認真聽講習慣的`培養研究;b、按時完成作業行為習慣的培養研究;c、健康使用網絡良好習慣的培養研究;d、家庭學校合作培養少年兒童自主學習習慣的研究與實踐;e、良好寫字習慣的培養研究。

      ③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為人處事行為習慣的培養研究:a、誠實守信行為習慣的培養研究;b、真誠待人行為習慣的培養研究;c、做事認真負責習慣的培養研究;d、正確交友行為習慣的培養研究;e、不善與人交際的行為習慣的矯正研究。

      ④農村留守兒童良好生活行為習慣的培養研究:a、合理消費行為習慣的培養研究;b、生活規律行為習慣的培養研究;c、良好的個人衛生行為習慣的培養研究;d、良好的飲食衛生習慣的培養研究。

      (五)研究對象:以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為重點,并面向全體學生。全校教師根據本學科、本班實際,選擇子課題進行研究,做到點面結合。

      (六)研究假設:

      以現代教育理論為指導,以教育政策法規為依據,用科學的教育方法,對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現狀進行深入的全面的調查、分析,從而掌握留守兒童在行為習慣方面的不良情況,掌握農村留守兒童不良行為習慣培養方面的情況,并圍繞這些情況進行學習、開展工作。針對學生的實際采取相應的措施、辦法培養留守兒童的良好行為習慣,促進留守兒童健康全面的發展,提高教師教育學生的能力,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探索并總結出留守兒童教育的方法和途徑,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七)研究思路:

      課題研究按照“認識—實踐—再認識—再實踐”的策略,圍繞“調查(發現問題)—論證(確立課題)—設計(制定實驗方案)—分析(行為習慣歸類)—行動(尋找培養策略、方法)—反思(研討交流經驗教訓)—總結(提煉、驗證策略、形成成果)—推廣(運用研究成果)”等八大環節展開進行。

      四、工作措施

      (一)構建機構:成立課題研究專家指導組、課題研究領導小組和課題研究實施組。

      (二)前期工作:①留守兒童行為習慣問卷調查;②個案研究分析。③制定完善實驗方案;④反復論證課題;⑤學習宣傳,提高認識,奠定研究的理論基礎。

      (三)研究方法:本課題研究以行動研究法、個案研究法、問卷調查研究法、觀察法、經驗總結法、文獻資料法、分析法、對比法和網絡研究法等為主要研究方法。

      1、行動研究法:行動研究法是本研究主要采用的研究方法。學校中心課題組結合我校教育教學工作與我校留守兒童實際制定本課題研究方案,納入學校德育工作計劃,將培養留守兒童良好行為習慣的教育,滲透到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之中,主要通過榜樣激勵、情境體驗、行為訓練等方法達到教育目的。

      2、個案研究法:主要用于農村留守兒童不良習慣矯正的研究、家庭教育對留守兒童行為習慣養成的影響的研究。

      3、問卷調查法和觀察法:問卷調查法用于了解教師、家長對留守兒童行為習慣培養的看法以及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狀況進行前測。教師運用觀察法,了解學生行為習慣的表現。

      4、經驗總結法:在不受控制的自然狀態下,依據教育實踐所提供的事實,按照科學研究的程序,分析概括教育現象,揭示其內在聯系和規律,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論高度,促進人們由感性認識轉化為理性認識的一種教育科研方法。我校多年來一直重視對學生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摸索養成教育的有效途徑與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我們將認真總結這方面的經驗和規律,在此基礎上提高、創新,進一步開展本課題的研究。

      (五)研究的步驟:

      1、研究的時間安排:20xx年進行課題論證、申報、立項;20xx年春再論證,開題,布置第一階段的工作;20xx年秋至20xx年春全面研究;20xx年秋至20xx年春進行研究總結、結題,推廣研究成果。

      2、研究階段的工作安排:

      第一階段:

      1、成立學校研究組。

      2、查閱資料,進行理論學習。

      3、制定研究方案。

      4、教師申報子課題。

      5、進行現狀調查研究,寫出調查報告。

      第二階段:

      1、深入落實研究方案,進行行為習慣的培養訓練及不良行為習慣的矯正。

      2、充分發揮學校政教處、年級組的作用,辦好家長學校,進行家庭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的指導;提高班主任的工作,加強留守兒童的行為習慣養成教育訓練。

      3、每期召開階段成果匯報、經驗交流會。

      第三階段:抓重點突破,以點帶面,調整充實研究計劃。實踐、總結,提升,由經驗上升為理論,推而廣之。結題,撰寫出研究報告;編輯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培養校本教材。

      五、預期的研究效應

      1、探索出適合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行為習慣培養的策略、方法、途徑。

      2、撰寫出《“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行為培養的研究與實驗”研究報告》和《“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行為習慣培養的研究與實驗”工作報告》。

      3、匯編“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行為習慣培養的研究與實驗”論文集。

      4、匯編《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行為習慣培養個案研究集》。

      5、構建出適合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行為習慣培養模式。

      6、全體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得到全面提高。

      六、課題研究的組織管理

      (一)課題組管理機構

      (二)課題研究的保障措施

      1、學校成立研究工作領導小組,加強組織領導,全面負責研究工作。組織相關人員圍繞本課題積極開展前期準備工作,包括文獻搜集工作、調研工作等。

      2、充分發揮專家的引領作用,邀請有關科研部門專家作為我校的科研顧問,定期來我校作課題研究指導,少走彎路,保證研究扎實有效地開展。

      3、加大校本培訓力度,調動廣大教師的參與意識,努力提高參與研究的教師素質。

      4、建立健全研究制度,定時間、定地點、定內容,保證研究落到實處。

      5、學校將設立專項研究資金,保證研究工作的開展,確保課題研究的順利進行。

      各位課題組成員,本課題任務艱巨,意義重大。只要扎實工作,刻苦鉆研,勇于探索,我們一定能夠按照預期的目標,在20xx年5月完成課題研究任務,形成豐富的、可操作性強的、值得推廣的成果,為我市農村小學留守兒童行為習慣教育和教研教改工作提供可資借鑒的實踐經驗。

    【留守兒童課題研究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微型課題研究開題報告03-03

    研究性學習課題開題報告03-30

    教育研究課題開題報告4篇03-08

    小課題開題報告03-27

    課題開題報告格式03-18

    課題開題報告范文03-18

    初中語文課題研究開題報告范文11-30

    留守兒童教育問題與對策的調查研究開題報告05-15

    “小學語文作業設計的創新研究”課題開題報告08-19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秋天的雨的說說
    • 本类最新
    • 精品图文
    • 时尚
    • 新闻
    • 生活
    • 视觉
    • 微爱
      栏目ID=88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头条推荐

    热门推荐

    特别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