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言 → 名言短句
農村工作調研報告最佳范文 農村工作現狀分析
日期:2023-02-22 03:01:55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互联网
農村工作現狀調研報告(通用12篇)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涵蓋報告的基本要素。那么報告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
为你推荐:
  • 秋天說說發朋友圈說
  • 農村工作現狀調研報告(通用12篇)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報告,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涵蓋報告的基本要素。那么報告應該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農村工作現狀調研報告,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農村工作現狀調研報告(通用12篇)

      農村工作現狀調研報告 篇1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關系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問題。為了進一步加強農業和農村工作,深化農業和農村改革,最近,根據縣委安排、縣政協組織了專題調查組深入蒲呂、嵐峰、安居、白羊、西河五個鄉鎮,通過聽匯報、召開座談會,實地察看、走訪等形式對當前農業和農村工作現狀進行了調查研究,現將我們了解到的情況及建議報告如下:

      農村改革已走過了xx年光輝歷程。它給我縣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生活帶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發展,在農業和農村經濟取得巨大成就的今天,我縣農業、農村工作面臨一些新的矛盾和問題。

      根據調查,我們認為,目前農村的主要矛盾:

      一是農業生產水平不適應現代化發展的矛盾;

      二是農業產業化、集約化經營與家庭承包經營的矛盾。

      存在的主要問題有四:

      一是黨在農村的土地政策、農副產品價格政策、干部政策還沒有得到全面貫徹落實,有的還有待于深入研究。土地續包,讓“耕者有其田”,給農民吃了定心丸,但以后30年人口的變化、產業結構變化涉及到土地使用權流轉,如何有利于提高農業集約化程度,如何發揮善經營、懂技術、有經營資本的土地經營者的作用,讓土地產生出巨大的開發潛力,這就亟待出臺土地流轉的具體政策。

      目前,農副產品價格存在的諸多問題。總體上是價格偏低、高投入、低收入,甚至增產不增收,安居龍興村、西河三善村抽點反映出農、副業收入只占農村經濟收入的0%~30%,傷農民種田積極性。糧食收購普遍存在壓級壓價、種子價格不穩,如今年稻谷種子又增為2.5元一公斤,比臨近縣偏高;仔豬、肥豬價格呈撬撬板狀,且一直偏低;蠶繭經營公司中間環節增加了費用。使廠家、繭農兩不愿,且比縣外價格高,質量低。如今年春繭收購價為每公斤2元,烘干后交給廠家為48元,比外地每公斤高xx余元;農民反映農用物資質量差、價格高,雖是統銷物資,仍有區域差別和質量差別。加強黨對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力度不夠。村、社干部年齡老化,文化素質不高,且青黃不接;縣、鄉、鎮對基層干部的培訓提高抓得不夠,要適應現代農業的發展所具備的經營、科技才能相差甚遠。

      二是“科教興農”戰略實施力度不夠,科技推廣難,實際推廣面少。科技推廣過程中,傳播到農戶手中已走了樣,致使有的農戶未學到家而造成損失,農產品科技含量低,缺乏市場競爭力。沒有充分利用好有線廣播、閉路電視、報刊、圖書資料等傳播媒介。農業科技信息、市場信息不靈,渠道不暢,有線廣播許多鄉鎮處于癱瘓;閉路電視網絡尚未形成,報刊科普版幅不大,圖書資料未起到服務作用。

      三是調整產業結構,發展特色經濟,推進農業產業化方面,突出特色不夠。產業化程度不高,基地建設還沒形成規模,經營管理粗放,效益不夠好,還沒完全形成自己的支柱產業、名牌產品,已有的繭絲綢產業現已危機四伏。據調查,安居蔬菜基地,土地面積規模大,但品種單調,特色菜不多,經營粗放,輔助設施不配套,生產和銷售脫節,營銷渠道不暢,沒有產生最佳效益;白羊鎮的山羊基地規模小,種養數量少且分散;西河鎮的母、仔豬基地優良品種不多;舊縣的柑桔基地,品種老化。

      四是農業基礎設施脆弱,與我縣農業生產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差距較大,現狀堪憂,特別是近幾年出現的嚴重干旱就暴露出一些問題:

      一是水利設施老化,病害工程多,抗災能力弱;

      二是機器設備陳舊老化,基礎設施條件差;

      三是水土流失嚴重,農田水利化程度低;

      四是農業管理機構、服務體系不穩定,農業行政執法工作困難多,阻力大,力度弱,有些基層農業服務組織已出現“斷線、人散”的癱瘓狀況;

      五是農資供應渠道比較混亂,儲備量少,品種不全,資源短缺,難以滿足農業生產的需求。

      農村工作現狀調研報告 篇2

      一、建設情況

      (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我縣有25個鄉鎮,每個鄉鎮都建設了文化站,以文化站的建設標準配備了設施設備。到目前,在4個鄉鎮建立了省級鄉鎮文化示范站。以4個省級文化示范站為點,以點帶面,帶動其它鄉鎮文化站共同繁榮,促進我縣農村文化全面發展。

      目前我縣建設了36個村級文化活動室,配備了功放、音響、調音臺、話簡等唱歌設備;在活動室里還可以讀書看報、玩棋牌等活動。以后逐漸增加村級文化活動室的建設數量,并賦于更多的功能,讓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覆蓋更廣。

      (二)農家書屋建設

      我縣共有143個行政村,每個村都建設了農家書屋,配備了圖書管理員。每個書屋配書1300多冊,光盤100多盤。每年都要補充新書,以符合百姓的需要。

      (三)體育場地建設情況

      目前,我縣在鄉鎮、村共建設了52個標準籃球場,76個健身路徑。有效地滿足了老百姓健身的需要。

      (四)農村電影公益放映情況

      近幾年我縣在143個行政村放映電影約1800場次,滿足了群眾看電影的需求。今年結合群眾路線教育活動,放映了《永遠的焦裕祿》、《孔繁森》、《生死決擇》等群眾路線教育影片,有力地宣傳了群眾路線實踐教育活動。

      二、工作舉措和取得的成效

      (一)工作舉措

      一是為確保我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順利推進,成立了以縣政府分管副縣長為組長,縣文體廣新局主要負責人為副組長,各相關部門和各鄉鎮主要負責人為成員的工作領導小組。二是著眼于服務基層和服務群眾的文化建設方針,圍繞縣委縣政府的工作大局,從硬件和軟件是滿足群眾文化娛樂的需要,促進了全縣文體事業向縱深發展。

      (二)取得的成效

      一是從縣到鄉鎮和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格局基本形成,全民共享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成果。在免費開放體育館、文化館、圖書館的同時,逐步開放健身房、公共電子閱覽室,滿足群眾文化娛樂的需要。全縣25個鄉鎮的文化站也免費開放,143個行政村的圖書室免費閱讀,給鄉村帶去文化的精神食糧。各鄉鎮和一些村已有完善的全民健身路徑,安置了籃球場、乒乓球臺、健身器材,滿足群眾鍛煉身體的需要。

      二是我縣群眾文化娛樂的需求增加,自覺加入文化娛樂、全民健身的隊伍中,精神需求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各鄉鎮自發成立廣場舞協會,每天晚飯后就跳壩壩舞。村民到鄉鎮文化站唱歌、看書,出門不遠就可以進行打籃球等體育活動。文化體育方面的娛樂已經潛移默化到老百姓的生活中,不知不覺地改善了他們的生活。在提高了群眾生活質量的同時,增進了百姓的素質,加快了創建“和諧·人文”目標的進程。

      (三)取得的經驗

      一是逐步引導群眾文化娛樂的需求。我局先在一些人口比效密集、經濟比效好的鄉鎮、村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并積累保護管理經驗,建設之后其它的鄉鎮、村也就有了需求。二是做好管理工作。注重鄉鎮文化站、村文化活動室、農家書屋的管理工作。

      農村工作現狀調研報告 篇3

      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國家按照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保障農村貧困群眾基本生活的新型社會救助,是社會救助體系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對傳統農村社會救濟工作的改革和創新。我鎮農村低保制度伴隨著全縣低保制度的形成,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取得了明顯成效。但由于我鎮農村貧困面大、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貧困人口一個時期難以脫貧的現實,影響著農村低保“應保盡保、動態管理”目標的實現,與上級的要求尚還存在著差距。通過對全鎮低保發放對象及其群眾的深入調查,對全鎮低保運行情況作初步的探索,供上級參考。

      一、基本情況

      招賢鎮現有農業人口10276 人,農村低保對象 2420 人,占農業人口的23.6%。其中,農村低保a類242人占2.4%,b類1456人占14.2%,c類722人占7%。按貧困原因劃分為:因殘疾納入低保360人占3.5%,因大病納入低保1047人占10.2%,因突發性災害納入低保1013人占9.9%。按年齡結構劃分為:60周歲以上558人占 5.5%,59歲至40歲816人占7.9%,39歲至20歲588人占5.7%,19歲以下458人占4.5%。基本達到應保盡保,動態管理。

      二、當前農村低保工作存在的突出問題

      農村低保制度的實施,為改善困難群眾特別是癡呆傻殘病等困難群眾的生活,起到了雪中送炭和救急應急的作用,使廣大困難群眾真切感受到了黨和政府的溫暖。但現實的保障規模和水平與廣大農民群眾的期盼和愿望相比,還有一些差距,必須重視和面對。實現應保盡保還有困難,會激發新的矛盾。一般來說農村低保a、b、c類比較好核定。但仍有很大一部分符合保障條件的對象還未納入保障范圍,任務還相當繁重。

      (一)農村居民家庭收入核準難。首先是收入難以貨幣化。農民收入中糧食等實物收入占相當比重,在價值轉化過程中,存在較大的隨意性。其次是收入具有不穩定性。除農作物收成的季節性及受自然災害的影響較大等因素外,外出務工人員的收入也難以核實。再次是家庭人口難確定。子女成家后另立門戶,父母子女分戶而居,將父母分在一邊,因為贍養能力而把包袱甩給政府。納入對象的“入口關”難以把握。

      (二)低保戶定性有一定的難度。農村低保一般是以家庭人均純收入為基準。但在現實中,有一部分年輕人身強力壯,由于懶惰導致家庭貧困;有一部分人由于超生導致人均純收入減少,這也屬于低保對象,種種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社會懶散風氣和壞習慣。

      (三)農村低保工作監督機制還不夠健全,鎮民政辦工作人員少,大多由村一級上報,一部分村的低保對象確定仍存在一些違規情況。

      (四)存在“錯保”的現象,由于個別村組為了便于操作將年長者作為低保的硬性條件,嚴重歪曲了保障原則而產生的“年齡保”;個別村組在評審時違反規定而造成的“拆戶保”、“聯戶保”、“人情保”,并且把低保政策作為發展主導產業的普惠扶持政策和緩解社會矛盾的手段。

      三、推進農村低保應把握的幾個問題

      農村低保是保證農村社會穩定協調發展的重要制度保證,是農村經濟社會穩定和經濟協調發展的重要措施。在具體實踐中,對于我鎮存在的現實矛盾問題,我們結合實際進行了不同層次的探索。但由于標準、制度和規模條件限制,制約了農村低保制度作用的有效發揮。如何協調好保障與需求的關系,使農村低保效能最大化?怎樣處理好政策要求與現實的矛盾?我認為還是要堅持正確的原則,統籌兼顧,穩步推進,努力處理好“三個關系”。

      (一)是要把握應保盡保與適度擴面的關系。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是保障群眾生活的最后一道安全網,起著最后兜底的作用。這項制度一旦建立,必須做到“應保盡保”。然而,目前受政府資金投入和指標限制,在我鎮尚不能實現應保盡保,只能隨著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通過逐步擴面,分階段、分步驟的實現應保盡保。為此,在緊扣應保盡保的前提下,要量力而行,適度擴面,有序推進。這就要求我們在具體工作中瞄準總目標,在政策宣傳、操作程序和規范管理上積極而又穩妥推進各項工作。

      (二)是要把握按標施保和“民主選窮”的關系。

      農村低保作為一項救助制度,終極目標是按標施保。然而在尚未實現應保盡保的條件下,目前的保障標準只是參照標準,而不是象城市低保一樣,以計算家庭收入作為補差水平的依據。這就要求我們要做好政策宣傳,讓農村困難群眾能夠充分理解。在參照農村低保標準的同時,通過“民主選窮”的方式,優先將最困難的家庭保起來。按標施保是目的,“民主選窮”是手段,所有納入保障的人員都必須經過“民主選窮”這個環節來確定。隨著以后國家經濟實力的增強,再逐步取消民主選窮的方式,過渡到按標施保,應保盡保,動態管理。

      (三)是要把握村級評定與鎮級審核的關系。

      由于農村低保工作面大量廣,現階段工作都是以村級評定為中心,由村級評議評選和核查。而作為民政辦,由于人少力量薄弱,下鄉檢查力度有限,導致工作處于被動審核的局面。一是要加強村級低保工作人員培訓管理力度,進一步強化工作人員的責任心、事業心,讓他們能公正、公開的做好低保工作。二是從業務規范方面繼續把好“四道關”:以入戶調查為重點,堅持“誰入戶調查、誰簽字負責”;在低保對象審定過程中,堅持農村低保對象民主評議制度;實行三榜公示制度,將審批結果公布于眾;通過設舉報箱、舉報電話、鎮級抽查等形式,增強低保審批透明度。以此制約不良現象的發生。三是強化鎮級審核工作力度,實行不定期檢查制度,嚴肅處理違紀違規操作現象,從而形成上下一致、規范有序、公平公正的審核審批網絡。四是以制度建設為重點,及時出臺相應法規性文件,強化制度建設,做好分類管理、動態管理工作,讓“低保”陽光透明。五是要把握農村低保救助與其它救助的關系。隨著農村低保制度的穩步推進,它的兜底作用正逐步呈現出來。要使這項兜底保障的效益最大化,必須與農村五保、救災救濟、臨時救助、醫療救助、助學救助等銜接起來,相互補充。一是建立健全農村救助體系運作機制。做到整合資金,理順關系,統一管理,避免救助遺漏、不到位,防止重復救助。二是建立健全農村低保漸退制。積極配合財政、勞動保障、工商、稅務、教育、衛生等部門,在保障和改善農村困難居民的基本生活的基礎上,同時通過政策、科技、服務等多種形式扶持有勞動能力的保障對象發展生產,促進其自食其力,有效地提高保障對象自助、自救的能力,實現脫貧致富。

      四、 解決低保對象問題的幾點建議

      (一)廣泛宣傳,營造良好社會氛圍。農村低保工作是一項關系民生的社會工程,需要社會各屆的參與和支持。要注意加強宣傳工作力度,制定宣傳計劃,通過報紙、廣播、電視、互聯網等新聞媒體;印發工作簡報、宣傳冊和宣傳欄等形式,全方位、深層次宣傳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重大意義、政策,讓廣大農村群眾全面準確了解有關政策、規定及程序,增強農村低保工作的透明度。

      (二)加大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宣傳教育。在鎮村形成關愛老人贍養老人的良好風氣,把有子女且有贍養老人能力的低保對象退出低障范圍,讓子女擔負起贍養義務。

      (三)加大因病致貧人員的醫療救助。特別是對當前已保人員、擬保人員及低保邊緣人員要加大醫療救助力度,讓這一部分人從醫療救助上得到實惠,從醫療救助方面能解決的困難就不要拿到低保上來解決問題。

      (四)合理區別對待低保對象和救災救濟對象

      低保對象是常年生活貧困需要政府給予救助的貧困群體,受災戶包括部分突發災難造成的貧困戶,應該是一個時期的貧困而不是長期貧困,所以要區別對待,因災致貧家庭應例入救災救濟范疇更為合理。

      (五)加強制度建設,推進農村低保工作規范化管理。農村低保工作必須堅持公開、公正、公平的原則。要做到保障對象、保障標準、保障金額公開;申請、審核、審批結果公開;家庭成員關系搞準確、家庭收入核實準確、當年開支算準確、貧困原因查準確,保證低保工作的質量,使其成為陽光工程。

      農村工作現狀調研報告 篇4

      按照中共永昌縣委永昌縣人民政府政策研究室下發的《關于開展全縣農業及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專題調研的通知》的要求,我們組織黨員干部開展調查研究,了解目前我鎮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探討我鎮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癥結,并集聚干部群眾的看法提出今后的發展思路。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 20xx年我鎮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概況

      在永昌縣委、縣政府和上級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在東寨鎮黨委、鎮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東寨鎮廣大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一增兩化”的工作思路和鎮黨委“抓好八項工作、實現兩個突破、達到六化目標”的工作主線,大力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大力發展高效節水農業和草食畜牧業,大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確保了農業效益逐年提高,農村經濟不斷壯大,農民收入大幅增加,農業農村經濟社會呈現持續健康發展的態勢,有力維護了我鎮農村發展穩定大局,促進了農村各項工作上新臺階。

      一是土地流轉取得新成效。堅持把土地流轉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途徑,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與北京天葵公司合作,建成土地流轉示范點2個,流轉面積10000畝,其中連片發展油葵制種7000畝。

      二是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取得新成效。按照井灌區發展露地蔬菜、河灌區發展食用菌、全鎮發展舍飼養殖的思路,加大扶持力度,大抓產業結構調整,蔬菜、中藥材及食用菌種植取得新突破,完成蔬菜種植及制種5000畝,種植中藥材1000畝,建成食用菌立體栽培標準棚8座;草食畜牧業發展呈現新亮點,新建萬只羊場1個、養殖小區1個、肉羊改良點3個,引進基礎母羊166只,投放種公羊15只,改良羊1.04萬只、牛550頭,新發展規模養殖戶56戶,羊、牛、豬飼養量分別達到81590只、1541頭、5032口;啤酒大麥產業穩步發展,積極與省農科院、縣農技中心合作,實施良種對比、除草劑對比等科技試驗示范項目8項,完成甘啤4號原種繁育10000畝,示范推廣甘啤6號2000畝,標準化面積達到6.5萬畝,總產量約3萬噸;壟作溝灌節水新技術深入推廣,引進壟作溝播新機具90臺,示范性推廣面積11082畝。

      三是基礎設施建設取得新成效。繼續加大通村道路建設力度,硬化新二壩村道路7公里。投資457.29萬元,建成井灌區低壓管灌工程42.3公里,5個村1700多人受益;加大末級渠系建設力度,新建二壩村順池溝末級渠系1.38公里;配合縣水利局完成干渠改造19.85公里。大力實施頭壩、永豐、上三壩、上四壩、下三壩等5個村飲水安全工程,開挖主管道52公里、分支管道130多公里,修建分水井420個,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明顯提高。

      四是城鄉一體化示范點建設取得新成效。委托金川公司鎳鈷設計院,修訂完善了鎮區及雙橋村城鄉一體化示范點建設規劃。積極爭取交通、電力等部門支持,硬化鎮區主干道水泥路750米,改移高壓線路1.34公里,架設高壓線路1.52公里,敷設地埋線1.22公里。全面完成雙橋

      村新農村示范點農民住宅樓建設任務,鋪設上水工程1.26公里,鑲嵌主干道路道牙665.8米,鋪裝人行道路面986.04m。

      五是民生保障取得新成效。認真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完成6個村農家書屋設施配套及鎮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服務站(點)建設。大力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參合率、參保率分別達到94.88%、96.53%。著力解決困難群眾生產生活困難,發放各類救災救助及低保、五保、補助資金共157.483萬元。嚴格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發放糧食直補和農資綜合補貼554.3534萬元、良種補貼34.5755萬元、農機具補貼189萬元、家電下鄉補貼27.2萬元。

      六是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成效。嚴格執行人代會各項決議,認真辦理代表意見建議,自覺接受監督。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圓滿完成第七屆村民委員會換屆工作。認真抓好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和殘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創建工作,上三壩村榮獲“市級文明單位”稱號。堅持依法行政,加大執法培訓力度,加強村基金會債權債務清理工作,強化政務、村務、財務公開,政府行政效能進一步提升。認真落實“五五”普法規劃和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項措施,認真做好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化解工作,狠抓安全生產管理,平安建設深入推進,社會秩序持續穩定。

      二、新形勢下我鎮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挑戰

      通過幾年的發展,我鎮農業農村經濟社會已經躍上一個新的臺階,但從長遠看我鎮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受農業基礎設施薄弱、農民整體素質不高、穩定增收渠道難、產業結構調整力度不夠等因素制約,新時期東寨鎮所面臨的農村工作任務仍然十分艱巨,如何突破發展瓶頸,使農業農村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是我鎮面臨的挑戰。

      (一)自然條件惡劣、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差。東寨鎮每年都要遭受干旱的侵襲,全鎮農業生產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較弱。另外, 近幾年通過大力實施“村村通”工程建設,完成了全鎮通村公路的硬化,農村交通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但村內通社道路硬化率不高,低洼不平,塵土飛揚,嚴重影響了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農村基礎設施設施數量少、配套不夠完善,水利設施損毀嚴重,部分地區人畜飲水和農業灌溉用水未徹底解決。

      (二)農村人口總體素質低下,發展意識不強。受地理條件、文化水平的限制,“小富則安”、“小進則滿”、“等、靠、要”的惰性心態依然存在,缺乏開拓創新能力和敢闖、敢冒的精神,創新發展意識不強。接受科技能力差,農產品的科技含量極低,基本上維持著傳統農業的耕作和管理模式。農村實用人才缺乏,科技示范戶和專業大戶培育少,農牧民科技意識淡薄,接受新技術、新品種的能力弱。

      (三)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緩慢,統籌城鄉協調發展困難。農村教育水平已不能滿足農牧民對優質教育資源的需求,突出表現在農村缺乏優質教育資源和優秀教師,教師資源配置嚴重失衡。農村醫療衛生建設遲緩。農村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滯后,農村疾病預防控制、婦幼保健、衛生服務、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體系尚不完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有待于進一步完善。

      (四)農村缺乏活力和動力,農牧民增收渠道不多。為積極拓寬農牧民增收渠道,東寨鎮不斷探索產業結構調整、助農增收的新方式、新舉措、新思路,先后引導農民搞養殖小區建設、科技示范、露地蔬菜、勞務開發等,也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全鎮有特色的基地規模不大,目前的結構調整普遍局限于規模擴大,品種更新,布局調整等水平和層次上,農業實用技術的推廣運用力度有待進一步加大,科技含量不高,農民對新品種缺乏新的種植技術,尤其是在產品包裝、運輸上缺乏先進的理念。一些干部和群眾對市場銷售信息把握不靈,2009年出現過農民啤酒大麥待價而沽,最后遭遇滯銷的情況。

      (五)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不高,抵御市場風險能力差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農業發展的市場化是不可逆轉的趨勢,農民作為市場主體參與市場競爭也是必然的。然而,單家獨戶的農民作為相對弱勢群體,很難在龐大的市場中參與競爭,處于被大機構、大企業剝削的境地,農產品的大部分利潤被大機構、大企業賺去了。2008年,為適應市場競爭的需要,我鎮農民自發成立東郊啤酒大麥專業合作社,并以此為平臺打造本地啤酒大麥品牌,參與市場競爭。但是,該合作社仍然是一個松散的團體,對于會員的約束力不大,更不能以一個整體參與市場競爭。近三年來,我鎮農民專業合作社風起云涌,管理混亂,效益低下,為此,我們必須指導和改革農民專業合作社,使其變成一個個經濟實體,讓會員更緊密地聯合起來,實行產、供、銷一體化,真正以一個整體參與市場競爭。

      農村工作現狀調研報告 篇5

      駐村工作組駐村以來,深入田間地頭,走家串戶,召開黨員和村民代表座談會,與村"兩委"班子成員座談等形式,了解和掌握了大量詳實的第一手資料,摸清了三堡村的基本情況和經濟發展、組織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及土地利用狀況,形成了幫扶工作調研報告。

      一、基本情況

      三堡村地處子牙河邊,村莊依河而建,東西長、南北寬,地理位置不錯。全村共有人口960余人,耕地3443畝,人均占有耕地3.59畝。現有黨員27人,享受低保戶12家,無保供養人員6人。目前村里換屆已結束,實現平穩過渡。現在村里有2200余畝土地分別承包給了天津仁愛集團、xx旅游公司和北方創業公司。原村辦企業,包括五金廠、塑料廠等現在全部由個人承包,每年村里收取承包費10萬余元,用于改善村民福利。近幾年來,村里投入資金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路面硬化、安裝路燈、修建健身廣場、安裝自來水,還有農村合作醫療和孤老戶看病等費用也都由村里負擔,村民滿意度極高。

      多年來,政府和縣里各職能部門對村里都非常關照,中學和水務局供水站坐落在本村,在設施農業和殘疾人幫扶方面縣農委、民政局、殘聯等部門給予了大力支持。

      二、主要困難和問題

      (一)文化水平低,受教育的程度差。通過走訪調查,在我們走訪的19戶戶主中,4人是文盲,占走訪戶的21%,小學文化的8人,占42%,初中生5人,占26%,高中生有2人,占10%,這樣的文化水平,致使農民生產致富的本領不高。

      (二)村容村貌不整潔。村內柴草、農具、農作物的堆放不整齊,垃圾處理不及時,路面硬化不夠,公廁破舊不衛生。夜間沒有照明,夜間出行,讓人心驚膽戰。村北土坯房大多為六、七十年代修建,現已破爛不堪,巷子狹窄,出行困難。

      (三)基礎設施不完善。部分農田水利設施損毀,利用率不高,農作物的灌溉受到影響;污水隨意排放,污染環境,生態環境脆弱。

      (四)缺少公共服務設施。村內綜合服務站、健身活動設施部分損毀,不能及時修繕,圖書閱覽室的對口實用的書籍陳舊,新技術信息傳播受到影響。

      村委換屆會的新領導班子年富力強,團結奮進,如何利用好這些有利條件,打破制約經濟發展的瓶徑,關鍵的問題是注入資金和發展經濟以及開放意識。如果能借助我們對口幫扶的外力,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勝利致富奔小康目標就能實現。

      三、對策和建議

      駐村工作組通過對三堡村的調查研究,在充分了解村情民意的基礎上,上報集團黨委并征求鎮黨委政府意見,對三堡村今后的幫扶工作提出以下建議和對策:

      (一)提升村容村貌

      1、新建垃圾池15座。

      2、改建、修建廁所6座。

      3、對子牙河沿岸、各衛生死角、隨意堆放的柴草進行清整。

      4、組織專人常態化管理,垃圾池、廁所每天打掃、清運。

      5、村南排水渠敷設水泥管道1000米。

      6、對損毀嚴重的農田水利設施進行修砌。

      (二)建設配套設施

      1、在村東頭修建垃圾處理及污水處理廠,達到清潔排放。

      2、維護好社區活動中心,增加活動設施,方便群眾業余休閑。

      3、購置圖書,豐富閱覽室內容,為農民提供學習的材料。

      4、適時開展農民科技培訓,提高農民科學種養水平。

      5、制作村務黨務公開欄,加強村務黨務公開,自覺接受群眾監督,提高工作的透明度。

      (三)加強精神文明建設

      開展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定期組織開展"文明戶"、"和諧家庭"等文明優秀評選活動,努力提高三堡村精神文化建設水平。

      (四)提升駐村工作組的自身素質

      按照"主動融入、虛心學習、貼近群眾、嚴守紀律、創新工作、務求實效"的要求,經常深入群眾調研,真正摸清村情民意,做好幫扶工作。同時,要通過集中學習和個人自學等方式,不斷增強和提高在艱苦環境下觀察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增強適應基層、服務下派工作的本領。

      駐村工作組要自覺遵守幫扶工作各項規章制度,珍惜這次幫扶的工作機遇,為所三堡村多辦好事,多辦實事,真正做到讓組織滿意、讓群眾受益。

      農村工作現狀調研報告 篇6

      今天開調研座談會,主要是想了解一下“三農”板塊的基本情況,對2015年和“十三五”的工作做一些謀劃。從大家交流的情況來看,各部門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方方面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剛才,春華、興德同志提的意見都有很強的針對性,林光同志對今年農業農村工作做了很詳細的安排,各個部門要按照各位領導講的意見和要求抓好落實。我想強調幾個方面。

      一、“三農”始終是黔江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

      黔江是山區、是農村,不管其他條件怎么變,山區這一條件是變不了的,所以在最近一段時期,甚至在未來二、三十年時間,農業的基礎地位改變不了。特別是我們在新的國家主體功能區和全市五大功能區域發展下的情況更是如此,大家對農業是基礎這一定位一定要清楚,定位準了才知道農業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是什么。“三農”工作是全區發展的基礎,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是“三農”工作的核心,我們要緊緊圍繞這個基本定位和核心要求抓好“三農”工作,進一步提高“三農”工作水平,鞏固全區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

      二、黔江必須發展特色、效益農業

      在市委四屆六次全委會上,政才書記的報告對“三農”方面強調了“現代、特色、高效”這幾個字,而且他特別強調這幾個字是他一個字一個字修改確定的。雖然黔江有特殊情況,但“現代、特色、高效”同樣也是黔江農業發展基本遵循的思路。由于黔江山高坡陡,耕地碎片化,發展現代農業目前還不是很現實,現在主要還是抓特色和效益。

      第一,特色。如果不體現特色,像黔江這樣的地方的農業是發展不過別人的,因為農業的基礎條件差。比如種玉米、土豆,人家是幾十萬畝的種植,我們全區也就80萬畝土地,根本沒法跟別人比,所以還得在特色上下功夫,但是現在恰恰是特色沒發揮出來。年產100萬頭生豬,是我們最規模化的東西了,但那也只是進入一般常規市場的白毛豬;如果黔江養殖黑毛豬就有特色了,再把黑毛豬培育成生態豬,創一個黔江品牌,就更有市場了。如果我們不養飼料雞,而是養生態雞,把規模做大,那么我們也能像秀山的“武陵山生態雞”那樣到處營銷,也能打響品牌,也能做電子商務。所以,要解決量和品質的問題,把電子商務這些東西做起來,就得發展產業化、特色化。

      第二,效益。就像剛才林光同志講的,發展產業沒效益,雖然表面上搞得熱熱鬧鬧,但那不管用,最終還是要拿產出效益和農民增收來考核。那么要出效益該怎么辦呢?第一個是得發展有點現代的產業,老在土里面刨,刨不出效益來,再刨畝產也就是1000多塊錢,而且土地是不可能增加的,只能是越來越少,那么就得想方設法在單位產量上提高效益。剛才林光同志說了那么多措施,發展什么樣的產業,有什么樣的科技含量,有什么樣的高水平的東西,包括機械化之類的,大家下來都要認真消化落實,努力提高產出效益。

      三、抓好幾個關鍵環節

      要解決好農村發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三個“三農”的核心問題,必須圍繞品牌、產業化、市場化、改革這幾個環節入手。

      (一)抓品牌。生態產品是黔江的一個優勢,要抓住生態這一概念,大力發展品牌農業。現在我們的市場要由自給自足轉向瞄到全國甚至國外,這樣才能出效益。要把市場瞄到全國和國外,就要有品牌。比如以前黔江發展供港高山生態蔬菜產業,在重慶有一定知名度,現在武隆也做,這對黔江來說,要想把品牌保住,就必須實打實地把供港高山生態蔬菜產業做好,讓產品真正賣出去,否則,很快會被人取代。以前我們有創品牌、創原產地的獎勵資金,由于缺乏統籌指導,結果致使各個鄉鎮各個部門各自為陣。比如“金溪獼猴桃”就是一個典型,為了區域的利益搞了個“金溪獼猴桃”,為什么不搞“黔江獼猴桃”,或者我們全區都叫 “金溪獼猴桃”呢?只叫一個品牌,并把品牌叫響。因為有品牌,才有市場。有品牌的基礎是要有規模,有規模就要產業化,農業就是這么一個關系。

      (二)抓產業化。發展現代農業,要走產業化道路。我們的三大骨干產業,通過國家的政策扶持,目前已具備一定規模,都還發展得不錯,但是在市場化競爭里面它們是沒有任何優勢的。所以,要鞏固發展三大骨干產業,做強產業化,不能把這三個扔掉去搞新的東西,尤其是“兩煙”不能丟,這是我們的支柱;同時,也要認識到,搞新的并不都意味著否定過去。比如說畜牧業,去年搞環境整治,要關一些畜牧場,并不是說面上就不要畜牧產業了,離水源地遠、不污染的,甚至增加一些防污設施可以解決問題的,都可以發展。我們已經有了年產100萬頭生豬這么一個產業化的基礎,如果再增加它抗市場風險之類的能力,就是一個很好的產業。現在農村勞動力缺乏的情況下,要把有效的勞動力組織起來,充分發揮大戶和合作社的作用,做好農業產業化經營。至于發展新的產業,做成產業化,我很贊成剛才林光同志說的,重點抓高端水果,獼猴桃和脆紅李這兩種水果有基礎,有基礎的東西就要抓實,要在黔江有限的范圍內把它做到最大規模。

      (三)抓市場化。我們在農業上,原來考慮最多的是生產,實際上農業最關鍵的是銷售,就是產業轉化率和市場的問題。現在,黔江農業缺乏市場化,主要有兩點原因:一個是我們黔江缺乏市場化的條件;第二是農民傳統意識,沒覺得他要市場,他覺得屋前房后刨一點就夠了,養點豬就夠了,不需要擴大規模,不需要市場化。所以農業口的各個部門,要更加重視市場化,包括我們供銷社,要利用各方面的優勢,跟商業部門聯合起來,做大農業規模,提高產量;要用龍頭企業、專業大戶、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推動市場化。要出臺實實在在的支持政策,誰能干我支持誰,誰真干我支持誰,通過典型示范帶動農業產業化和市場化。新時期,電子商務是推動農業市場化的有效渠道。秀山縣全縣上下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提出了打造“農村淘寶縣”,“買武陵、賣全國,買全國、賣武陵”等口號,農業產業在電子商務帶動下得到了較快發展,農民也因此增收。秀山縣能發展農村電子商務,黔江更應該發展好農村電子商務。

      (四)抓改革。要改變農村經營體制,這是在2015年全國農村工作會上確定的今年工作重點。目前,黔江農村的現實是勞動力外出務工過多,留守的基本是老弱病殘,這些人群種不了地,造成大量土地撂荒、資源浪費。只有通過改革農村經營體制,把土地流轉到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家庭農場、大戶手頭,培養職業農民,才能發展農業,繁榮農村,讓農民增收致富。

      四、加大對農業農村的支持力度

      農業在我區經濟社會發展中處于基礎地位,必須加大扶持力度。

      一是加大向上爭取扶持的力度。剛才大家都感到我們區里面的財政困難,所以必須加大向上爭取扶持的力度。事實上,農業板塊是國家擴大支持的板塊,向上爭取支持,關鍵是我們要有概念。比如,我區作為生態保護發展區,要著力在生態上做好文章。生態不僅僅是保護,關鍵還要把生態優勢轉化為生產優勢,轉化為生態產業,把它變成錢、變成效益,這才叫生態保護發展區。孫書記講話里面關于生態產業講了兩點,一個是產業生態化、生態產業化,第二個是要把生態的優勢轉化為產業的優勢。這些對我們的指導性很強,所以農業相關部門,要在這些地方下工夫,看能不能在生態農業方面解放思想、創造概念,加強與市上的匯報、對接,爭取更多扶持政策、更大扶持力度。

      二是發揮資金效益。農口的資金,應該來說總數不少,關鍵是要發揮好效益。水務局去年做小南海干渠防滲整治工程資金效益就發揮得較好,幾千萬的投入,實現了幾個億的效益。農業領域的投資,要以此為標準,把資金的效益充分發揮出來。農業絕對是國家政策、地方政策都要支持的,但是要支持引導它健康發展,不能變成補貼式的,那個是不可持續的。下一步,請林光同志重點研究一下農業政策和資金的使用,哪幾個是該重點發展的產業,應該補償,要盡可能朝健康發展方式上引導。

      農村工作現狀調研報告 篇7

      今天縣政府召開全縣農村公路管養工作現場推進會,目的就是為了提高認識,查擺問題,查找差距,強化措施,更好的推進農村公路管養工作提質增效,確保縣委、縣政府“六大工程”三年行動計劃20xx年相關工作任務圓滿完成。根據會議安排,這里我先講兩點意見。等下謝縣長還將作重要講話,請大家認真貫徹落實。

      一、上半年工作基本估價

      根據上半年全縣農村公路管養工作考核結果,結合平時掌握的情況,我對目前全縣農村公路管養工作總的估價是,成績和亮點不少,但問題和短板依然存在。

      (一)主要工作實績

      一是農村公路管養基礎工作比較扎實。近幾年來,通過縣、鄉、村各級的共同努力,農村公路管養的制度建設、機構設置、規范運行等各方面都在逐步完善。在2012年至2014年的“全省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年活動”中,我縣認真落實“五個到位”(即:管養責任落實到位、機構人員配備到位、制度制訂執行到位、資金籌措管理到位、監督檢查考核到位);努力實現“四個提高”(即:提高管養能力、提高路況水平、提高服務質量、提高群眾滿意度),我們的工作總體上得到了上級肯定,縣農村公路管理所在去年的總結表彰活動中,獲得了全省先進單位榮譽。具體到各鄉鎮來看,農村公路管養各項工作逐漸步入常態化運行軌道,全縣有19個鄉鎮成立了農村公路管理站,普遍比較重視養護資料的收集、積累和整理,特別是南山、終南兩個鄉鎮設有專門辦公室,規章制度上墻,人員分工明確,鄉村道資料整體齊全,日常巡查記錄規范,工作臺賬健全,報表準確及時。大部分鄉鎮都配備了割草機等必要的養護裝備。各鄉鎮利用縣財政安排的養護資金,對照規范標準,較好的開展了轄區內鄉村公路路基、路面養護等日常養護作業,保障了公路基本正常、安全運行。

      二是“十三五”規劃調查取得預期效果。今年是兩個五年規劃承啟之年,3月-6月,各鄉鎮積極配合縣主管單位,認真開展“十三五”農村公路補充基礎數據調查工作。共同對縣、鄉道斷頭路和建制村之間的主要通道;對省基礎數據庫中存在的路面類型、路面寬度、橋梁類型;對油返砂、砼返砂路段;對自然村所在位置、路線以及附屬構造情況等內容進行詳細調查。本次調查采集新線路1768條,共1548.288公里;橋梁152座,共3122.23延米;自然村1673個。7月底,省對我縣調查數據進行了檢查和審核匯總,全縣“十三五”農村公路規劃基礎數據庫已經基本形成,為今后農村公路建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數據基礎。

      三是“文明示范路”創建及限高、限寬門建設順利起步。這兩項工作列入了今年的華發1號文件,總的任務是創建“文明示范路”400公里,在主干道進出口建成限高、限寬、限載警示標志及固定限行設施100處。3月份縣農村辦制定實施方案、明確標準、下達任務以來,限高限寬門建設現已啟動實施70處,尤其是終南鄉已按規定高標準完成了6處;“文明示范路”創建南山鄉已率先完成25公里,按規范完善了標識標牌、對路面進行了一定挖補,增培了路肩土,對無法按常規方法填培路肩土的地段用塑料袋裝土培護,使路肩土缺失的問題得到有效解決,為全縣開了一個好頭。兩項工作的起步總體較好,全面完成年度目標任務也還有比較充裕的時間。

      四是農村公路通行保障能力明顯增強。①水毀路段及時搶通。受3至6月期間的連續強降雨影響,全縣農村公路部分路段出現路基塌陷、面板懸空,橋梁、涵管沖毀的現象,各養護責任單位各負其責,快速反應,均在第一時間搶通修復了水毀路段,據統計,全縣共計清XX縣、鄉、村道塌方、淤泥共21830方,填筑路基、路肩2000方,砌擋土墻3120方,搶修水毀橋梁7座,恢復涵洞28道,切實保障了公路安全暢通。②縣道大修工程穩步推進。今年根據縣道路況實際,順應群眾呼聲,重點協調推進紅康線大修改造和張白線部分路段大修。縣道紅康線主要因桃花山風電場建設而損毀,經協調明確風電場項目方負責完成大修改造,該項目預計10月份可完工通車。張白線新建曙暉至墟場段油路改造工程經過縣、鄉協商,已按50萬元/公里包干給新建鄉實施,預計9月份啟動建設,年內通車運行。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主要表現為“四不”。

      一是養護力量不強。部分鄉鎮農村公路管理站人員編制至今尚未到位,絕大部分即使編制到位,工作人員主要為臨時抽調的鄉鎮站所工作人員,或者是退下來的村場干部,把農村公路管養機構當作了“老干辦”,精力、能力、技術上都難以保證,工作往往處于被動應付狀態。

      二是經費投入不足。客觀來講,縣財政每年按照“5.15.1”標準,安排列養公路年度養護資金確實難以滿足養護實際需求,即便如此,鄉鎮大都沒有再自籌資金進行農村公路養護,而是兩眼向上,坐等靠要;更有甚者,還有一些鄉鎮將其用于養人或者挪作他用,以致公路棄養的現象還有存在。

      三是工作標準不高。全縣農村公路管養工作目前除南山、終南等幾個鄉鎮外,大都還停留在路面清掃、路肩除草、坑洼填補的標準上,流于形式,做面子功夫,如同隔靴搔癢,甚至搞迎檢式養護、突擊式養護、被動式養護,沒有實現常態化管理,達不到公路管養的實效,造成全縣鄉村公路損毀嚴重,路肩跨塌、橋涵沖毀、標識殘缺、安全設施不到位、路肩土缺失、排水不暢、路面破損等管養不到位現象不乏存在,問題較為嚴重。還有部分鄉鎮基礎工作都做不到位,鄉、村道內業資料不齊全、不規范,甚至無相關日常養護巡查資料;個別鄉鎮公路管理站甚至連本鄉鎮鄉、村公路的基本情況都掌握得不是十分準確。

      四是模式創新不夠。根據全省農村公路養護管理體制改革的要求,早在2011年全縣農村公路管養工作會議上就旗幟鮮明提出了要創新管養機制,到目前僅有南山鄉探索提出了“日常養護屬地村場負責,大中修由鄉鎮統籌統管”的養護模式,縣農村公路管理所負責管養的農村公路縣道實行了市場化的養護運作模式,其他大部分鄉鎮仍然實行的公路站承包模式,與專業化、市場化養護模式要求相差甚遠,缺乏養護活力。

      二、后段工作要求

      目前全縣共建成2170公里農村公路,基本實現了村村通公路的目標,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公路“三分建、七分養”,建是根本,養是保障,全縣農村公路建設早的已有近十年時間,農村公路已處于養護高峰期,若養護管理跟不上,日常養護不到位,小壞不修,不洞不補,必將造成公路加劇損毀,不出幾年,擺在我們面前的又將是過去一條條坑洼不平、塵土飛揚的砂石路、泥土路。公路使用壽命大打折扣,正常效益得不到發揮,最后陷于“修路十年功,路毀一場空”的痛心局面。抓緊抓好農村公路養護工作,尤為重要,意義深遠。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一是切實鞏固公路建設成果,確保可持續發展的迫切需要;二是各級政府依法行政、履職盡責的具體要求;三是各級政府執政為民、改善民生的大事實事;四是開展農村環境衛生整治,建設“美麗鄉村”的重要環節。后段,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進一步抓好推進落實。

      一是主體責任再加強。抓公路養護管理,落實責任是根本。目前各級出臺了一系列的法規政策,主要有《湖南省鄉村公路條例》、《XX縣農村公路管理養護辦法》(華政辦發[2011]4號)、《XX縣人民政府關于切實加強公路養護管理工作的通知》(華政辦發[2011]8號)、《XX縣農村公路管理養護實施細則和考核辦法》(華政辦函[2011]56號),這些政策法規均一一明確了鄉鎮是轄區內鄉村公路養護管理的責任主體,這是法定責任,絕不能動搖,絕不能卸擔。近幾年來,鄉鎮對農村公路管養工作重視程度不斷提升,責任意識也不斷加強,南山鄉的工作實踐證明,只要我們鄉鎮重視,責任落實,工作就有成效。目前農村公路養護的高峰期已經來臨,往后的工作任務更重,領導力量不能減,工作力度不能降,而且還要不斷加強。我們鄉鎮要切實履行好鄉村公路管養的法定主體責任,鄉鎮長作為第一責任人,一定要全力以赴親力親為抓,分管負責人要做到專職專責抓,農村公路管理站要逐路逐段蹲守抓。與此同時,還要以構建農村公路水泥路群眾養護體系為契機,充分激發農民群眾愛路、護路“主人翁”意識,引導和鼓勵農民群眾管好、養好與自己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農村公路。

      二是任務標準不動搖。抓公路養護管理,嚴格標準,確保質量是重點。今年農村公路管理養護目標任務十分明確,就是抓好日常養護管理的基礎上,集中精力高標準完XX縣委、縣政府“六大工程”三年行動計劃明確的首年目標任務,即400公里示范路創建和100處限高、限寬、限載設施標準化建設。這兩項任務年初縣農村辦已細化分解到了各鄉鎮,具體的詳細指標和標準都進行了明確,今天在會上我再重申一下(見附件)。縣委縣政府已將其分別納入了 “六大工程”三年行動計劃專項考核XX縣年度綜合績效考核內容,任務鐵板定釘,打不得半點折扣。無論任務多重,標準多高,困難多大,各鄉鎮和各公路養護責任單位都要吃下“定心丸”,鎖定目標,動員一切力量,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拿出修農村公路建設的干勁和熱情,以今天現場推進會南山鄉、終南鄉的經驗做法為示范和標桿,借勢發力,加快推進,嚴把質量,打一場全縣農村公路管養攻堅戰,向縣委縣政府交一份圓滿答卷,實現 “六大工程”三年行動農村公路管養工作的開門紅。

      這里我就限高限寬門的建設強調一下:目前收到一些群眾反應建成后有影響。因此,鄉鎮在限高限寬門建設推進過程中,要注意方法,堅持宣傳先導,加大對沿線群眾的宣傳解釋工作,贏取支持,消除雜音,確保好事辦好,真正達到既保護公路,又不影響農民群眾的生產生活。

      三是考核獎罰真兌現。加強公路養護管理,獎罰兌現是保障。過來,縣農村辦按照要求,每年通過日常巡查、半年度和年終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對全縣農村公路養護管理工作進行檢查、驗收和考評。為保護鄉鎮工作的積極性,同時考慮到鄉鎮資金運轉困難、工作辛苦等多方面因素,一直未對考核結果實行嚴格兌現,也一度影響了農村公路管養工作的提質增效。今天我在會上表個態,請大家監督,從今年起,全縣農村公路管養工作將嚴格按照考核結果真兌現,絕不打和牌,堅決糾正過去養好養壞一個樣的局面。今年考核以“文明示范路創建”和限高、限寬門標準化建設為重點,考核兌現實行“三掛鉤”,即與年終縣綜合績效考核掛鉤;與年度養護資金撥付掛鉤;與今后鄉鎮農村公路建管養項目計劃安排掛鉤。要通過這種嚴格的考核獎罰機制和激勵措施,促進全縣農村公路管養責任全方位落實,實現全縣農村公路管養工作常態化、養護質量標準化。

      農村工作現狀調研報告 篇8

      近年來,xxxx黨委、政府在縣委、縣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人大的監督和支持下,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精神,全面落實省、市、縣關于“三農”工作的部署,經濟社會平穩健康運行。現將“打好種業翻身仗”和“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工作實施情況及存在問題、建議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xxxx位于xxxx城以東15公里處,轄區總面積279.6平方公里,202國道、沈吉鐵路、沈吉高速東西并行從鎮中穿過,交通極為便利。全鎮下轄13個行政村(76個村民組)、1個社區,總人口16828人,其中農業人口12273人。耕地確權面積為75875.8畝,林地面積23.38萬畝,森林覆蓋率62.5%,境內水資源豐富,是清河的發源地。中藥材種植歷史悠久,享有“東北藥材生產第一鎮”和“龍膽之鄉”的美譽。是一個以道地中藥材種植為主導的農業鄉鎮。

      在全鎮現有耕地中玉米種植26000畝,水稻5000畝、大豆2500畝、中藥材種植40000畝、綠化苗木1000畝。畜禽養殖86.8萬只(頭),其中養豬9500頭,養牛3850頭,養羊5100只,養雞85萬只。

      xxxx種植中藥材有四十多年的歷史,目前藥材產業已成為我鎮的主導產業。全鎮13個村村村發展了中藥材,有藥材專業村6個,從事中藥材生產的農戶有3120戶,有6120人以種植中藥材為主業,全鎮有中藥材專業合作社28家,有規模藥材加工企業9家,其中2020年新建1家,有家庭農場25家,農村經紀人55人,這些對當地的農產品流通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尤其是藥材的加工企業對穩定藥材市場的價格發揮了決定性作用。

      二、工作完成情況及成效

      (一)抓好基層農技推廣工作,保障農業生產安全。

      按照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的要求,我鎮在打好種業翻身仗工作中,重點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在種植業方面,重點推廣玉米抗旱和抗倒品種,鑒于近幾年自然災害頻發,特別是2018年、2019年、2020年風災、旱災、春季凍害對我鎮大田作物、中藥材造成嚴重影響,我鎮玉米受災面積達到5000畝,減產糧食1500噸,經濟損失300萬元,中藥材受災2000余畝,經濟損失3000余萬元。因此我們農業部門在全鎮推廣玉米抗旱、抗倒伏品種,如108、先鋒系列品種,根系發達,抗旱性強,以確保玉米的穩產。在水稻生產上推廣優質水稻,全鎮5000畝水稻,主要推廣品種如稻花香這個品種既優質產量也較高,適合本地生產。中藥材種植方面積極引導藥農增加覆蓋物等措施,抵御春季凍害保證藥農增產增收。

      二是在畜禽良種繁育方面,主要推廣改良黃牛,推廣品種,引進西門達爾牛品種,生長快,抗病強,全鎮2020年改良達1000頭,增加產值1000萬元,農民收益顯著增加。

      三是種子經營方面,全鎮有5家農資商店,銷售各種糧食作物種子,農民購種的主渠道仍然在縣城的種子商店購買,在xxxx商店購種的都是種地小戶。種子經銷商服務意識非常強,在孤山子村建設300畝的玉米品種示范田一處,引導農民種植優質品種。

      四是在種子質量監管方面,鎮農業站積極協助縣執法大隊,嚴格市場準入,嚴厲打擊制假販假行為,對全鎮種子銷售點采取日常檢查與突擊檢查相結合,突出重點季節、重點品種,抓源頭,把質量,做好良種示范基地檢查和市場監督檢查,通過共同努力,我鎮的種子市場得到進一步規范,種子質量得到較大提高,近幾年沒有假種、假肥、假藥情況發生。

      (二)推進農業綠色發展,中藥材產業再上新臺階

      1、積極推進有機綠色農業產業發展。2014年2015年連續兩年推進有機中藥材產業發展,全鎮發展有機中藥材種植2萬多畝;因為藥材產業是高效產業,刺激農戶大量施用農家肥,改善了土壤結構,提高了地力。

      2、秸桿綜合利用方面,全鎮每年新播藥材8000畝,投入到藥材覆蓋的稻草為3200噸還田。近兩年新建村集體養殖場三家,一些玉米秸桿轉化為飼料。

      3、藥材生產把殘留在地里的地膜揀出,地膜使用量大大減少,近幾年我鎮很抓藥材生產,龍膽草、蒼術等藥材根須在起挖的時候把殘留在地里的地膜全部揀出,凈化了土地。

      4、農藥使用通過近幾年的宣傳,中高毒農藥在農作物生產上使用的逐年減少。

      5、畜禽糞便得到有效治理,農田地力得到有效改善。為更好的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有效加強畜禽糞便和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加大肉牛養殖產業的示范作用,帶動全民發展現代農業。例如:新民屯村,現存欄肉牛90頭,新建蔬菜大棚10座,牛糞經生物發酵后還田,全部用于有機蔬菜生產,2020年新民屯村村集體分紅收益達17.5萬元,真正做到了村集體自力更生、自己自足。孤山子村、幸福村、長春屯村大力發展肉牛產業,每年除消化處理養牛場所產畜禽糞便外,還可消化處理周邊地區秸桿1000余噸,有效改善和保護英額河上游水源地水質及防止農民焚燒秸桿污染空氣,真正實現了養、排、加工和銷售一體化的產業鏈,帶動全鎮養殖業蓬勃發展。

      (三)取得成效。

      1、全鎮推廣保護性耕作模式,我鎮農業站在2009年開始連續三年試驗了玉米秸桿覆蓋種植技術試驗,在丁家街、大石溝、英額門等村,采用免耕高留茬栽培的玉米每年在5000畝左右,試驗表明秸桿覆蓋在沙性地、干旱地塊增產明顯,得到農戶的認可。2021年落實重型農機免耕播種2060畝,采取保護性耕作模式,既起到培肥地力,保護土壤又能使玉米根系牢固,抗風抗倒。

      2、鎮政府通過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理、生態農業、千億斤糧食等項目,扎實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全鎮高標準農田規模不斷擴大,為推進現代化農業發展,促進農民增收投入提供了基礎性保障。完成了xx和xx兩個村農業綜合開發治理項目;完成xxx8個村的千億斤糧食項目。共治理河道修河堤13公里,砌防護墻8000延長米,修田間作業路20公里,修防滲渠5000延長米,改良土壤1萬畝,配套各種噴灌200多臺套,打抗旱井14眼。項目建成后,項目區內玉米產量每畝從750公斤提高到850公斤、龍膽草每畝產量從300公斤提高350公斤,農民人均增收500元以上,項目的實施,取得了明顯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目前,全鎮有大型農機具120臺套,中藥材生產幾乎實現了全程機械化,農業機械化程度處較高水平。

      3、引導農戶科學合理使用化肥農藥。農業站技術推廣員多次深入到各村,向農戶講解如何科學合理使用化肥和農藥。主要講解施肥的時間、方式,農藥的配比、噴施方式等等,哪些是禁用農藥,以及農藥瓶使用后要及時回收處理不準隨意扔掉造成二次污染。從每一個環節入手改變農民的一些不良習慣要相信科學,從而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確保我們的產品讓人吃的放心。

      4、爭取農業產業強鎮項目建設,進一步夯實中藥材產業發展

      為做大中藥材產業,2020年我鎮積極申報國家農業產業強鎮項目,由于準備的不充分,沒有申報成功。2021年我們又進行了申報,到目前為止,通過了省專家組的評審,獲得省政府的推薦,申報材料已報國家農業農村部。4月2日在國家農業產業融合發展項目創建名單公示公告,經審批后可獲得國家補貼資金1000萬元補貼。

      強鎮項目主要圍繞擴大基地規模,建設道地藥材集散中心和中藥材深加工三個方面,具體提出了五個項目。分別是優質中藥材種苗繁育基地建設、椽子溝流域萬畝藥材景觀帶建設、千畝龍膽草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東北道地小藥材集散中心(即中藥材市場)、中藥材切片廠(原產地趁鮮切片)建設項目。項目建設總投資xxxx萬元,近期基地建設項目正在落實。

      三、存在問題

      1、藥材種源復雜,急需審定提純。目前全鎮有20多個藥材種植品種,主栽龍膽草已嚴重退化,從91年種植到現在已經30年了,近幾年越冬凍害經常性發生,從而導致藥材減產、甚至絕收。

      2、關于龍膽草藥材秧子焚燒的問題。我鎮是藥材產業特色鄉鎮,種植龍膽草近1.5萬畝,其秸稈處理普遍性采取焚燒處理,優點是可以有效殺死各種越冬病蟲害、補充土壤的微量元素和礦物質,確保藥材更好的生長。處理秸稈的最佳時間在4月8日到12日之間,氣溫高的年份可能提前或延后,但此時正值防火戒嚴期,與上級要求的禁止一切野外用火相沖突。

      3、因沒有回收機制,農藥瓶袋隨意丟棄現像仍十分普遍,易引發水源污染。

      4、保護性耕作工作難度較大。我鎮主導產業是中藥材,種植面積大,一些好的地塊、大塊地多是種植藥材,玉米種植多是零散地塊,現在上級要求大力推廣黑土地保護性耕作工作,實行重型免耕播種機播種,全鎮任務數為2060畝。此項工作難度較大,一是村干部村民對此耕作方式不認可。二是土地零散機械播種難度較大。我鎮保護性耕作是從2009年開始按照上級政策進行試驗,當時采用玉米高留茬免耕技術,采用點播鎬進行播種,大約做了3年,1萬畝左右,試驗表明秸桿覆蓋在沙性地、干旱地塊有所增產,一些低洼陰涼地塊不適合免耕技術推廣。

      四、意見和建議

      針對上述問題,鎮黨委、政府將高度重視,結合我鎮實際,重點研究,確保農業綠色發展持續、有效推行。

      1、加強農村機耕路的維修、維護工作。農村機耕路建設主要是通過一事一議、高標準農田、鎮村自行實施等方式進行,高標準農田建設相對比標準能高些,效果好些,但數量較少。因機耕路多是在溝溝岔岔,建設時因資金不足,建設標準不高且沒有邊溝等,一到雨季,一場山水就把路沖毀。在維護方面,每年鎮村都要投入資金對破損地段進行維修,以保證農業生產正常進行。

      2、抓好基地建設,加快中藥材生產基地規模化、標準化發展。一是抓住制藥廠和中藥飲片廠“溯源”機遇,引進藥企自建基地。實施封閉式、規范化管理,安排技術人員到現場指導,把基地建成優質無公害中藥材種植基地。二是實施企業帶動農戶。由藥企或者藥商按照市場要求向藥農提供種子種苗、栽培技術和銷路,與農民簽訂種植合同,確定中藥材保護價,統一組織藥材生產,降低藥農的種植風險,激發農民生產積極性。三是合作社聯農戶。利用已有的中藥材種植專業合作社組織農民參加,負責技術培訓、現場指導和提供市場信息,做好產前、產中、產后服務。農戶采取土地流轉或者入股的方式,提倡集中連片搞標準示范園建設,便于集中管理,進一步起到引領和推廣示范作用。

      3、弘揚健康養生新理念,促進產業融合發展。中藥材產業的發展不能僅局限于供貨于市場,要做好上游下游產品開發。要發揮中醫藥在大健康產業發展中的獨特優勢,適應大健康產業發展的需要,促進一二三產的融合發展,重點是加快與中醫藥健康旅游產業的融合。要推廣中藥材養生理念,將藥膳、藥浴、藥熏等現代休閑方式引進中藥材種植基地,重點發展藥食同源品種。鼓勵專業合作社開發藥食同源產品,在玉竹煎餅、紫蘇油、黃精切片等傳統產品的基礎上,開發藥膳、藥浴、藥熏等產品,延伸產品鏈條。同時,重點打造農家游系列項目,將中藥材景觀帶與果蔬采摘、滿族人文景觀、自然風光、休閑農莊等有機結合起來,打造原生態觀光旅游、中藥健康體驗的風景區和綠色旅游景觀帶。

      農村工作現狀調研報告 篇9

      當前“三農”問題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難點,也成為黨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對農村的實際現狀進行分析,明顯的感到,農民在教育、公共設施、醫療衛生等諸多方面享受著不公平的待遇。由此認為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在于提高農民自身的素質,提高他們取得較高收入的能力,而要達到這樣的目的,提高農民的受教育水平是關鍵。本文主要介紹了農村現狀及存在問題,并在一定程度上分析了形成原因,并根據實際情況提出了相應的建議。

      一、農村的基本狀況

      全面深入的了解農村的基本狀況,包括農業生產情況、農民工進城務工問題、農村醫療、農村貧富差距等諸多方面的情況了解,有助于更好的理解提高農民教育水平的重要性,農村各種問題的存在及惡化,這些都與農民的受教育程度都有著密切的聯系,并且影響著農民下一代子女的受教育水平。本文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論述:

      (一)關于農業問題

      現在不少農村專門從事農業的農民依舊占了較大的一部分。不少農民離不開土地的原因一般為:

      1、家庭勞動力較少,而承包土地較多;

      2、家中有病人或自己有疾病,不方便外出;

      3、年齡較大,村中又沒有外出的習慣;

      4、文化程度較低,缺乏技能,不敢外出;

      5、自己在家做小生意或者為村干部、教師、鄉村醫生、或是在附近村莊搞建筑等,能取得非農收入,不愿外出等。

      致使農業上仍是一家一戶幾畝地的小生產方式的小農經濟。不同村莊,不同小組亦有很大的不同,很難形成農業規模生產,無法產生現代農業的規模效益,而且使一批農民束縛在土地上,只能維持最基本的溫飽。他們從選種、育苗、耕作、施肥、灌溉、植保、收割、運輸、儲存、出售完全是自主的全能操作,沒有分工協作,技藝不可能精益求精,也不可能產生系統效益,沒有聯合,力量分散,使得農民在農產品的銷售上處于劣勢,不能左右農產品的價格,無法扭轉工農業產品價格”剪刀差”的局面。而且小農經濟承受現代科學技術的容量較小,無法利用現代科學技術這一生產力,農業的生產力很難有效得到提高,再加上農業效益較低,很多農民已不愿意對土地進行較大的投資,而是維持自己家庭的基本生活即可。現在隨著農業機械的大量應用,農民的壓力有所減輕,但是由于土地面積較小等原因農業機械并不能普遍應用。由于農作物的季節性,在農閑時一部分農民就無事可做,而在農忙時則從早忙到晚,有時吃飯都在地里。在氣候不順的時候,干旱是要灌溉,澇淹時又要排水,增大了農業的投入成本。

      其次,農業的效益較低,僅靠農業是農民是很難富裕的。由于土地邊際收益遞減,增加對農業的投入并不能明顯提高農作物的產量,而提高農作物產量又會是農產品的價格降低,因此靠農業增產也很難大幅度提高農民的收入。

      (二)農民工進城務工狀況

      改革開放以來,政府逐漸放寬了對農民進城的限制,農民大量涌進城市,務工收入成為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進城務工的農民呈現以下特征:

      一是所從事的工作較為低級,大部分為又苦有累的低層次工作。進城務工的農民所從事的工作一般集中在建筑,力工,服務業等行業,其次為文教衛生,零售業,機械制造,餐飲業等行業,比例極少。而在公司銷售部門、人事行政管理、文秘、通信工程、財會等工作的農民更是極少,特別是在計算機、金融保險、人事行政管理等行業部門工作的農民基本為0。由此可以看出農民工所從事的行業大多數是城市人所不愿從事的又臟又累又苦的最底層次工作;從農民工工作的單位類型來看,以自由職業者為最多,其次是私營企業和國營企業,再者是個體戶,事業單位,集體企業,比例較少。從工作層次來看,從事操作層(一般職員或工人等)占74.6%,為絕大多數,從事技術工作的只占到18.3%,而從事中層以下管理工作的僅占7%,從事高層管理的則為0。

      二是農民尋找到自己滿意的工作較難,又很不穩定。

      三是農民的工作環境較差,而且工作時間較長,但收入卻很低。總體的評價在城市的工作環境不是令人滿意的。不少農民工在城市的工作時間較長,而他們的收入卻很低,除去花銷開支已所剩無幾。

      進城務工的農民因受教育不同而待遇有了較為明顯的差別,總體來講,受教育水平較高的農民工作環境相對較好,工資待遇相對較高,心理壓力也較小,同時面對城市比較自信,有一定的目標和追求。而

      受教育水平較低的農民公所從事的工作也相對較苦,選擇余地也較小,心理壓力也較大,很難適應城市。

      (三)農村醫療狀況

      根據我們的實地調查了解,我們發現農村的醫療問題主要有:一是鄉村醫療衛生條件落后,絕大多數鄉只有一個衛生所,只能滿足農民看頭疼發熱感冒等小病,對于較大的疾病沒有力量解決;二是醫生短缺,并且醫生整體素質不高,有相當量的醫生并未接受正規的醫學教育;三是醫療費用較高,藥價居高不下。有病或家庭中有病人的農民因醫療問題而主要有以下表現:一是農民面對重大疾病束手無策,農民渴望治病又害怕治病,主要醫療費用太高,農民住不起大醫院,而小醫院對大一點的病又無能為力;二是農民因病致窮現象嚴重,醫療支出費用曾逐年增加趨勢,并成為農民的主要支出之一。巨額的醫療費用已對子女的教育產生相當大的影響;三是農民的“小病拖,大病忍”現象嚴重,因病死亡人數不斷增加,并且大病的增加對家庭的幸福和諧有極大的影響。不但加重了病人的身心的痛苦,也使得與病人關聯的親朋好友心理壓力加大。特別是跟病人利益密切相關的人員與病人(如生病老人與其子女)的關系面臨考驗。

      雖然受教育水平對身體健康的影響并不明顯,但身體健康程度卻對自身或子女受教育有著極大的影響,因此解決農民的醫療保障問題,對發展農村的教育事業也有很大幫助。

      (四)農村的貧富差距問題

      現如今,農村的貧富差距已經到了非常嚴重的地步,不但在不同地區有很大的差別,就是在同一地區同一村莊差別也是非常的明顯,并且這種差別有進一步拉大的趨勢。

      農村的貧富差距在住房上可以窺見一斑,貧窮的農戶的住房十分的簡陋,而富裕的農戶的住房較為豪華。根據富裕原因的不同可以將富裕農民分為二類,一類是技能性富裕,主要是指通過自身的技術、知識等取得較高收入,他們一般是醫生,教師,商人,養殖戶,外出務工人員等,對于這類人擁有較高素質,通過辛勤勞動富裕起來,則要大力倡導,積極引導,予以扶持;另一類是短暫性富裕,此類主要是指由于各種原因,現在雖能取得比其他農民較高的收入,但是隨時

      間的增長而不具有可持續性。如有的家庭子女較多,在未完成九年接受義務教育的情況下,都外出務工,從而能取得比其他農戶較高的收入,但是由于他們的文化水平較低,他們的發展潛力有限,收入增長緩慢,一旦他們成婚成家,積累起來的財富就會迅速消耗,原有的富裕景況難再。對于此類則要予以引導,下力氣提高農民的素質,提高他們持續掙取較高收入的能力。

      根據貧困原因的不同可以將貧困農民也分為三類,一類是投資性貧困,這主要是指為了提高自身的或子女的素質能力而進行投資導致的貧窮。一般受教育子女較多的家庭,屬于投資性貧困,但是由于他們對人力資本的投資提高了勞動力的素質,因而在可期望的未來取得較高收入的能力提高,在經歷貧困后會很快的富裕起來。對于這樣的貧困家庭,政府應該加大扶持力度,使他們能夠順利完成對自身幾子女的投資;一類是技能性貧困,主要是指由于受教育水平低,知識貧乏,技能缺失等造成的貧困。對于這樣的貧困,需要政府制定積極政策,廣開途徑,努力提高他們的素質;三類是衰竭性貧困,主要是指由于年齡、健康等原因而使得收入水平很難保持或持續下降,以致不能取得能維持基本生活的收入,如老年人家庭,有重病人的家庭,大多屬于這一類。對于此類貧困,需要政府建立社會保障體制,以保障每一個公民生存的基本權利。

      農村的貧富差距持續拉大可能引發一系列的問題,如農民的心理感受上會覺得不公平,從而有可能造成矛盾的不斷積累,對社會和諧產生嚴重沖擊,特別是農村的一些懷舊之人,目睹當前的貧富懸殊狀況,不斷的發出了今不如昔的感慨,這種現象值得給予關注,因為它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農民對改革開放以來,財富分配不公的不滿。防止農村貧富差距兩極分化,其治本之策是以城鄉統籌的方法破解“三農問題”,進一步壯大農村經濟,在發展中逐步縮小城鄉之間、農戶之間的收入差距。農民的受教育水平對自身致富的能力有直接的影響。

      二、主要結論及幾點政策建議

      通過以上的論述,認為農村從總體上來說還很貧窮,問題依然很多,并有繼續嚴重的趨勢。農村的發展仍很緩慢,農民的生活仍很困難,農業的前景人令人擔憂。農村的落后與農民的受教育水平有著密切的關系,正是由于農民的低教育水平,才使得農村的各項事業進展緩慢,這又反過來使農村的教育大大落后于城市的教育,從而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使農村與城市的差距越拉越大了。因此,本文提出以下建議:

      1、大力提高農民的受教育水平,促進教育公平,保證農民具有同等的受教育機會。農民的困難不單是地少人多,而更重要的是知識不足,沒有任何資產能比知識資產來得穩定可靠,而不像土地,只要愿意付出代價,知識資產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這就需要政府加大對農村的教育投入,提高教師的素質,改善學校硬件設施,同時建立激勵民間資金投入機制,擴大教育經費來源,鼓勵支持民間興辦職業技術教育等以提高農民的致富能力。制定政策,保證農民與城市具有同等的受教育機會,反對歧視農民的行為。對于因家庭困難等原因而不能上學的學生給予適當補助,保障他們的受教育權,不能因為貧困而讓他們喪失了學習的機會,讓他們還未成年就飽嘗人間的不公平不平等,讓他們失去于別人公平競爭的機會。

      2、給予從事工商業服務業的農民以優惠政策待遇,政府部門應積極拓展渠道,提供便利,共享信息,成立專門的創業指導機構幫助農民選擇項目,幫助農民創業提高農民獨立創業的積極性。對農民創業貸款提供便利和優惠,給農民提供優質的服務,維護良好的社會治安,保障農村有一個穩定的安全的生活工作環境。同時要給予農業以積極有效的扶持,除取消農業稅及糧食直補外,還要對農業生產資料如化肥、農藥、機械等積極調控,控制價格不斷的攀升,必要時應給與農民農業生產資料補貼。

      3、深化戶籍制度改革。適應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的.需要,進一步放活政策,簡化手續,探索建立城鄉統一的新型戶籍管理制度。逐步取消現行以農業和非農業性質劃分戶口的戶籍管理制度,推行以實際居住地登記為“居民戶口”的城鄉一元化戶籍管理制度,讓農民享有自由進城和自由遷徙的權力。鼓勵農村富余勞動力向城鎮轉移,農村人口在城鎮落戶,落戶后在一定時期內計劃生育政策不變。為使這項改革穩步推進,建議先將城市和像煙竹村一樣的“城中村”居民,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逐步向農村推進。建議由公安局研究制定具體實施辦法,力爭用五年時間,完成農業戶口和非農業戶口統一登記為“居民戶口”的工作。

      4、深化農村管理體制改革。積極適應建立新型城市管理體制的要求,以強化街道管理、發展社區服務為主題,進一步創新機制,完善設施,拓寬服務領域,滿足社區居民生活需要,提高城市管理服務水平。對納入城鎮規劃區內的村組,逐步“撤村建居”,促其向社區管理模式轉變。繼續深化農村管理體制改革,著眼于集中資源、組團開發、形成發展“拳頭”,積極穩妥地推進撤鄉并鎮、合村并組,逐步實現由行政區劃向經濟區劃的轉變。

      5、統籌農村社會事業發展。進一步調整教育布局,優化資源結構,改善農村辦學條件,全面提高九年義務教育水平,大力普及農村高中階段教育,發展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整合城鄉衛生資源,健全以鄉鎮衛生院為主的鄉村衛生服務網絡。深化農村醫療衛生體制改革,全面落實醫療衛生保障措施,逐步建立以大病統籌為主、兼顧基本醫療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以先進文化為導向,創新體制、機制,配套完善設施,鞏固文化陣地,發展文化產業,促進城市現代文明向農村擴散。通過統籌農村社會事業發展,逐步縮小城鄉差距。

      6、統籌農村社會保障體系。重點是突破體制界限,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城鄉勞動力市場。積極探索完善農村社會保障機制,逐步把養老保險、失業保險、醫療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從城市向農村延伸,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促進農民由土地實物保障向社會統籌保障轉變,力爭到20xx年建起城鄉統一的社會保障體系。關注弱勢群體,健全完善社會救助體系,逐步形成經濟發展與社會保障同步提高的新機制。

      7、統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突出抓好水利、能源、交通、通訊設施和康居工程建設。逐年實施重點水利工程項目,完善供水、防洪和水生態環境保障體系,搞好水資源的綜合開發和保護利用,建設節水型社會;加大投入力度,健全完善農村道路、廣播電視和通訊網絡,增強基礎設施的承載能力;著力推進農村康居工程建設,切實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全面完成農村客貨運“村村通”工程,實現區鄉道路等級化,農戶住宅全面達到小康標準。

      農村工作現狀調研報告 篇10

      一、調查背景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作為一個社會發展不可忽視及或缺的社會基層,越來越受到國家的關注。20xx年,黨中央若干會議指示:當前農村應立足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位臵,做出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戰略部署,提出了要培養新型農村農民,這就對我國農村農民的知識文化水平和精神文化生活以及農村的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農村的經濟文化發展情況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為積極響應常熟理工學院對大學生進行社會實踐的要求,并結合馬克思主義學院的學習要求,我在此次寒假,回到自己的家鄉鄲城縣參加實踐,對農村的相關情況進行了調研,同時也對個人能力的提高有了很大的幫助

      二、調查目的

      通過調研農村現在的發展情況,旨在發現當前農村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議,因此,其具有很好的社會與現實意義!同時,從個人來說,深入社會基層能更好的提升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自己來自農村,通過調研,自己也能為家鄉的發展建設增磚添瓦。

      三、調研方式

      采用采用訪談和問卷調查的方式

      四、調研地點

      xx市xx縣xx鄉的xx村莊:

      五、調研對象

      村里各個年齡階層的村民

      六、調研時間

      20xx年1月xx日—20xx年1月15日

      七、農村的經濟、教育、生活情況

      從調研的結果來看,我的家鄉所在的村落極其周邊的村莊經濟發展并不是很好,沒有達到新農村發展所需要求,經濟狀況有待提高。村民的經濟來源基本上是靠外出打工以及地里的農作物。經濟作物的收入其實很低,主要是農作物從種植到收獲期間,農民要付出很多勞動,況且現在的各種化肥農藥種子價格很高,除去這些費用后,收入就很少了。相對于種地來說,外出打工成為越來越多村民所追逐的經濟來源之道,這種方式經濟流入周期段,經濟效益高,對從小生活在農村的中青年務工者來說,外出務工很自由,而且還可以拓寬自己的視野,感受一下大城市的生活氛圍,對其個人素養的提高也有很大幫助,更重要的是對農村向城市的邁進起到了很好的橋梁作用。

      在村民外出務工追求經濟的同時,另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也隨之產生,那就是農村剩余村民的年齡分化以及留守兒童的撫養教育問題。越來越多的中青年人外出務工,留下的就主要是老年人以及兒童,家中的農活也就落在了他們身上。老人年老體弱,勞動能力差,對農村的農業發展多少產生了不利因素。而且老年人的生活缺少照顧,對老人的精神造成了一定的傷害。另一方面,留守兒童只能是由爺爺奶奶照看,缺少父母關愛和管教,不利于孩子的成長及發展,從根本上來說也不利于農村向城市化邁進的。

      而農村的教育問題一直是政府及村民最關心的問題。一般情況下是每個行政村都會有一所小學,但是學校的設施環境很不容樂觀,教室很多還是之前的老房子,沒有教學樓,更不用說有電腦、多媒體教學等軟硬件設備,而且師資力量也是越來越差,很多老師都是村里的老教師,剛畢業的新老師不大喜歡到農村來教學,一方面是交通不便,居住環境差;另一方面教師的各方面福利待遇也不如城鎮教師,因此師資力量薄弱成為農村教育的一大瓶頸。鑒于以上以及父母常年外出外出務工孩子無人管教,很多家長都把孩子送到縣城學校上學并留校住宿,因而村小學的愈發不好,生源少反過來又促使上級政府減弱了對農村教育的重視程度,這樣就形成了惡性循環,農村小學正在走一條趨于取締的道路。同時,孩子們遠離父母獨自生活在縣城,雖然是培養了孩子的獨立性,有助于孩子早成長,但是弊大于利,遠離父母看護后,孩子自由多了,顧忌少了,而且父母給的生活費成了他們炫酷的資本,無形中使孩子養成了攀比、抽煙酗酒、早戀、上網沉迷游戲等不良惡習,致使學業荒廢,得不償失啊!

      不僅如此,由于相對的知識層中青年的外出,農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出現了一些令人堪憂的問題,部分無業待業村民三五成群打撲克、搓麻將,有時候會賭小數額的錢,雖然是小賭,但也會慢慢滋生成大賭,同時一些很小的兒童耳濡目染,會慢慢在心里滋養不勞而獲的毒瘤思想,極大的不利于他們的成長。另外,老人們的封建迷信思想比較濃重,大多數是“有神論”者,這樣的思想對于尚不懂事的兒童來說,更加腐化他們的心靈,這是需要各級政府部門亟待解決的問題。

      但總的來說,農民的精神生活相對于前些年也是有了很大的提高的。比如說現在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是彩色電視機,而且鑒于節目質量問題,好多村民都使用了衛星接收器,節目多了、畫面多了、清晰了,精神生活也越來越好,這是讓人高興自豪的地方。

      八、針對問題的一些建議

      這是近幾天我在周邊村莊的基本情況,總的來看,我家鄉的總體發展情況是趨于上升的但是對于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要求還是不夠的,對于其中的一些問題,我提出了以下建議:

      1、政府加強扶持。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農村經濟發展相對薄弱,為求經濟發展,才那么多人外出務工,才引發諸多問題。政府部門應該多為農村勞動力提供豐富的就業、創業之道,讓農民的經濟更好更快發展,各種問題才會慢慢得到解決。

      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就目前的農村經濟情況來看,是有能力來建設更多的公共文化場所,如:閱覽室,健身的器材和場地,老人活動室等。

      3、要進一步加強對農民的文化教育。應多開展一些例如“送文化下鄉”之類的活動,并且應該針對農民的閱讀能力和需求,豐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內容,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更新他們的思想觀念。

      4、加強教育管理工作。為了農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學到文化知識,提高文化素質,要加強對教育的管理,對于管理的漏洞要及時補缺。這必將對未來農村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要對網吧等點進行不定期排查,防止未成年人進入。

      5、要極力遏制黃賭毒,封建迷信活動。有關部門要及時掌握情報,對于涉入未深的人加強教育,對于已經淪陷的人可以進行行政處罰,對造成社會危害的要依照他的行為作出刑事處罰。

      6、要多關心老一輩的農民。加強基層黨員積極發揮模范帶頭作用,對年老體弱的老人或者五保戶要多送溫暖,多送問候,使他們老有所養,老有所樂。

      我相信,通過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各大社會團體的支持以及農民的相互努力,農村的經濟發展以及教育等各項事業一定會有新的飛躍,城鄉差距會逐漸縮小,新農村建設會更上一層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會愈來愈好。農村作為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的基層力量一定會發揮其中流砥柱的作用。

      農村工作現狀調研報告 篇11

      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了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目標和要求,這是我國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是我黨新的領導集體落實科學發展觀、著力破解“三農”解決的重大措施。縣委,縣政府對此高度重視,采取了一系列的具體實在的措施來推動我縣新農村建設。作為縣委確定的新農村建設幫扶單位,帶著如何開展新農村建設幫扶活動這個課題,我們于8月初來到了蔡家橋鎮凡村進行調研。

      一、凡村新農村建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在走訪察看了該村村容村貌和與該村部分村干部的座談后獲悉,該村有12個村民組370余戶1054口人,水田1113畝,有林山場3600多畝,2005年該村農村人均純收入3060元。綜合各方面因素,我認為當前在該村推動新農村建設主要面臨以下五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村集體經濟薄弱,農民增收后勁不足。該村只有集體林場300余畝,主要是松、杉、雜木和毛竹林,但每年的林場收入也只能應付山場的管護費用;村集體養豬場和水面養魚等收入每年也只有二、三千元,微不足道,除此沒有其他經濟實體。農民人均只有1畝水田、3.5畝山場,正常年景全年的收入除去生產成本,農業純收入還不足2000元。

      第二,資金投入不足,村內基礎設施薄弱。由于村集體經濟差,向農民籌資籌勞等操作性弱,村內公益事業建設難度很大。這個村的村民居住非常分散,長達10公里的村級道路,雖然經過多年的努力已經貫通,但路面窄,路面硬化率卻為零,長期都是“晴天一身灰,雨天兩腳泥”。

      第三,村莊建設無序,環境衛生很差。農民建房普通缺乏規劃,房舍散而零亂,渠、路、林不配套,柴草亂堆濫放,農家肥門口“看家”,“露天廁”,“雞鴨院”,豬欄牛圈隨意建,家禽牲畜滿街跑,垃圾隨處見的現象很普遍。

      第四,勞動力素質偏低,就業難度大。該村有勞動力600余人,凡有一技之長或體力強壯的勞力都外出務工,留在村里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大多是一些老弱病殘和文化技能較低的群體。因此他們就業培訓的可塑性不強,從業單一,管理難度較大。

      第五,農業農村服務體系不健全,難以為“三農”發展提供較好的服務。一是農村金融網點收縮,農民貸款難;二是科技服務組織不能發揮應有作用,服務不到位;三是農資市場管理不到位,坑農誤農現象時有發生;四是農村中介服務組織缺乏,為農民提供技術、資金、信息、銷售等等服務的能力十分有限,既使遇上風調雨順的“豐年”,富余的農產品也沒有好的銷路,或低價賤賣,或爛掉倒掉,增產卻不能增收。

      綜上所述,凡村建設以“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

      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為目標的新農村,困難還很多,任務十分艱巨。可喜的是通過接觸和群眾反映該村有一個團結齊心的村領導班子,村支書楊金友踏實穩重,在書記崗位上30年來一心一意帶領群眾充分利用有限的土地和山場資源,走多種經營發展的路子并小有規模,村級道路等基礎設施也是在他的多方求助下貫通了全部10公里的初坯,在群眾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村主任徐云開年輕有為,有經濟頭腦,富有開拓精神,在帶頭勤勞致富和帶領群眾共同致富方面肯動腦、有點子。

      二、思路與對策

      “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指在社會主義制度下,農村以經濟發展為基礎,以社會全面進步為標志的良好狀態,它函蓋新房舍、新設施,新環境、新農民、新風尚等內容。具體的就是發展經濟,增加收入;建設村鎮,改善環境;擴大公益,促進和諧;培育農民,提高素質。因此,對于凡村的新農村建設工作,必須著重從抓好幫助農民群眾改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拓寬基本增收門路、提高基本素質這三個基本問題入手。

      (一)從幫助群眾改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入手,切實增強農村經濟發展后勁

      1、嚴格管理,全面規劃建設農民新村。遵循“有利農業生產,方便農民生活,適度集聚,節約用地”的原則,按照“規劃一步到位,建設逐步實施”的指導方針,做好村莊規劃。凡村是一個自然村較多(12個村民組有9個自然村),農民居住相對分散的行政村,除上、下凡和大川相對集中外,其他都是依承包山承包地而散居,在編制凡村村莊規劃時要充分考慮現狀,引導農民在規劃區內拆舊換新、以舊改新,規劃區內新建民房嚴格執行“規劃一張圖、審批一支筆,建設一盤棋,管理一個法”的手段,不能簡單過分強調“整齊劃一、千房一面”,規劃時還要充分考慮農民在建牛欄、豬圈、雞鴨舍等傳統的農業生產用地,做到“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村莊建設或改

      和我縣大多地方一樣,凡村也是一個生態環境優美的場所,青山綠水、鳥語花香,這些都是大都市的人們非常向往的所在。他們有意在這里安營扎寨或短期居住,共享“農家樂”。目前已有一范姓滬商決定在凡村丁嶺向該村租用土地依兩個山丘建設“生態園”,園內在保持原有生態的基礎上,興建一批木屋,以吸引滬人一年四季來村小住。我認為這是我縣的一大優勢,我們完全可以借勢充分發揮其作用。

      建好“生態新村”起碼有以下三個好處:

      一是實現城市人與農民的直接融合與思想觀念及信息的交流,互為取長補短,提高農民素質;

      二是可以拓寬農民辛苦勞動收獲的農產品銷售市場,實現農產品與城市人的直接交易,提高農民收入;

      三是“生態新村”不但本身是一個亮點,而且可以有效帶動和改善凡村的基礎設施(有外商的投入和支持)。用地方面,建議全縣在凡村先行試點,根據皖政(20xx)60號文件精神,在不占用基本農田的前提下,可采取集體土地流轉形式解決,或“租賃”,或“入股”。這項工作做好了,不但可以增加供地農民的收成,而且還可以帶動當地群眾的其他收入有一定幅度的提高。

      2、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以“三改”(改水、改廁、改路)為突破口,改變村莊“臟亂差”的現象。改水方面:加大投入,繼續實施好農村“人飲工程”,首先拿出一部分資金,修繕、改造和鞏固好已建“人飲工程”(因原建工程投入少,質量差,加上多年的使用,已有一定的損壞,需維修、擴容),確保其高質量高效率地發揮作用。爭取利用兩年的時間,增加政府投入,集中力量解決好凡村剩下的1/3人口衛生飲用水問題。改廁方面:使用政府撥付的每戶800元的發展農村沼氣專項資金,用2年時間拆除現有全部露天廁所,結合“沼氣工程”,進行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建設,改建水沖式衛生廁所。今年政府安排的首期150戶的沼氣建設任務要高標準高質量按期完成。改路方面:大力爭取專項資金,3年內改建和硬化村級公路10公里、村內道路5公里,一年內力爭做到村內無成片暴露垃圾。基本實現道路硬化,庭院凈化,街道亮化,村莊綠化。

      (二)在農村經濟結構調整中不斷拓寬群眾的基本增收門路,促進農民收入穩定增長。

      凡村的土地資源布局是“七分山、二分田、一分道路和灘涂”,因此,凡村的農業生產重點應該放在“山”和“田”上。

      1、重視糧食生產,發展多種經營。不斷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大力推廣良種良法,促進糧食穩定增產。在保障農民基本口糧自給有余的前提下,擴大蔬菜、西瓜、吊瓜等種植面積,努力提高單位面積的收入。

      2、大力發展生態畜牧業。充分發揮本村山場面積大的優勢發展立體農業,修建圍欄,大力發展雞、鴨、豬、牛等畜牧業,作為農村經濟結構調整的主攻方向,向市場提供具有特色的當地土雞、土蛋、土豬等無公害農產品。特別是在經濟林中養畜禽,既能滅食害蟲,又能為林地提供農家肥,一舉兩得,林畜雙收。

      3、做好“山”文章,突出抓好經濟林建設。凡村是一個典型的“山上有村、村內有山”的行政村,山場面積大,且大多為低矮山丘,且坡度小,這類山地因為便于人工勞作,對種植經濟林極為有力,這是凡村的比較優勢。通過該村兩委班子的多年努力和極力引導,竹子(400余畝)、板栗(200多畝)、柿子等經濟林小有規模,我認為還可以擴大面積,力爭人均種植1.5畝經濟林,將其做大做強。

      4、組建公司,注冊商標,搞好農產品加工和包裝,增加農產品的存儲時間和銷售渠道。腌制品是該村的一大特色農產品,縣城菜市場的腌尖椒、腌豇豆,腌制雪里紅等大多來自該村,每年該村的腌制品出售達3—4噸,而且這些腌制品鮮嫩香脆,口感很好,很受消費者歡迎。可以注冊“登云”(產地之名)牌商標,村集體組建公司,以“公司+農戶”的形式擴大生產加工規模,加上板栗、柿子、竹筍、吊瓜子等可以搞真空包裝,有組織地向市場提供系列特色產品,實現村集體與農戶的雙贏。

      5、努力增加非農收入。主要有:

      ①在基礎設施建設中幫助農民就近務工增收;

      ②加強政府對農村勞動力技能培訓,有組織地輸出勞力外出務工增收;

      ③打造“生態新村”,發展生態旅游業,增加農民群眾旅游業收入等。

      (三)以提高群眾基本素質為根本,努力增強農民群眾脫貧致富能力

      這是縣、鄉兩級政府需要抓的一項基礎性、長期性的工作。勞動力文化素質不高已經成為實現農業現代化、推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和新農村建設的一大障礙。按照“圍繞產業抓培訓,依托平臺搞培訓”的思路,深入實施“陽光工程”,有計劃、有針性地圍繞產業發展對農民進行農業實用技術培訓,面向市場為農民提供職業技術培訓,使18—45歲的農村勞動力都能掌握1—2門實用技術或從業技能,由傳統農民向產業農民、產業工人轉變,積極搭建平臺,創造環境,鼓勵外出務工人員利用所學技能技術回鄉創業。具體到凡村,要大力加強板栗病蟲防治技術的培訓,加強農產品加工技術的培訓,加強農產品的真空包裝技術的培訓等。

      新農村建設工程是一項長期的、動態的、難艱的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勞永遠,作為整治村—凡村的幫扶單位,我們有責任為其提供基本的思路,并力所能及的為她出資出力,但更重要的還需凡村全體干部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長期努力。

      以上是筆者對凡村開展調查座談后的一些基本思路,但愿對凡村今后幾年的工作有所啟迪。

      農村工作現狀調研報告 篇12

      當前農村教育的整體現狀是,師資隊伍建設低下、師風不純、職業倦怠,教師成長考評制度不合理、教師教學研究制度不完善,教師終身學習意識不濃,因此教學質量不高,與城市教育差距越拉越。農村中小學基礎教育的現狀與國家未來的發展總體已不相適應。應采取那些方法提升農村教師的專業素質呢?

      一、加強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教師隊伍質量。

      在教育飛速發展的今天,教師隊伍也在不斷壯,可隊伍質量卻越來讓人擔憂。尤其在近幾年,國家為緩解學就業難的矛盾,批學生將教育當成自己就業的跳板,而涌入教育陣營,殊不知由于眾多學生所學專業不對口,不適合自己所從事的學科教學,學校所需專業的教師不能真正滿足,只求課時安排,不求教師的專業對應。結果是,學校教學質量整體不高,學校優生資源流失,社會、家長不滿意,形成循環。學生人們的意識和觀念決定著人們的行為取向。在新的時期,面對教育發展繁重任務的要求,教師隊伍建設已事在必行,這就要求國家教育部作出教育用人調整,也需要上級主管部門結合農村實際出臺農村教師用人政策。各級部門要對已用教師進行隊伍管理,隊伍培訓,提升教師隊伍質量。

      二、強化師德師風,樹立教師職業觀。

      隨著教育的快速發展,師德內涵也在不斷提升,因此,教育理念也需要不斷的更新。這就需要讓全體教師通過假期學習和平時的活動,學習先進教育思想、理念,更新教育觀念,去學習優秀教師的事跡,汲取身邊的閃光精神。再是要加強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強情感投資,提高師德信念,以引導教師樹立強烈的職業自豪感。弘揚教師敬業愛崗精神,提高教師、經濟待遇,助教師樹立強烈的職業自豪感,從而提升師德水準。

      三、建立教師專業成長考評制度,促使教師樹立終身學習意識,養成主動學習、主動研究的習慣。

      學校要經建立教師成長記錄袋,成長記錄袋設置教師個人簡歷、奮斗目標、專業發展規劃、學習筆記、培訓體會、教育科研、課件制作、學期總結、自我思、成果證書等項目。教師要按照要求來填充自己的成長記錄袋,并把它作為自己考核的材料依據。教師要對個人記錄袋進行分項,不要以偏概全,使自己的評價陷入片面化和絕對化,讓記錄袋真正成為激發教師教學實踐智慧,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智囊袋。

      四、建立學校教學研究制度,為教師專業成長搭建平臺。

      一所沒有課題研究的學校不能算是一所好學校,同樣,一個不參加教學研究的教師不可能成為一個好老師。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原有的常規教學管理,已經不能適應新形勢的需要。因此,在常規管理制度的基礎上,要制定出以校為本的教學研究制度,用制度管理教師,為教師搭建好專業成長的平臺,促進教師健康成長。

    【農村工作現狀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農業農村工作調研報告02-21

    農村工作指導調研報告07-26

    農村現狀調研報告02-21

    農村工作調研報告相關范文08-08

    農村現狀調研報告范文02-22

    農村醫療現狀調研報告02-22

    農村生存現狀調研報告02-22

    瓷器口現狀的調研報告07-22

    道德現狀調研報告范文07-13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傷感語錄頭像
    • 本类最新
    • 精品图文
    • 时尚
    • 新闻
    • 生活
    • 视觉
    • 微爱
      栏目ID=88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头条推荐

    热门推荐

    特别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