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伴們好,最近小評發現大家對于頤和園歷史資料,關于頤和園的簡介這個問題都頗為感興趣的,今天整理了一些相關信息一起往下看看吧。
1、頤和園位于北京西北郊海淀區,距北京市區15公里。它是以昆明湖和萬壽山為背景,以杭州西湖風光為基礎,吸收了江南園林的一些設計手法和意境的大型自然景觀園林。它也是保存最完好的皇家宮殿,占地約290公頃。頤和園是中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園林,是中國四大名園之一(另外三個是承德避暑山莊、蘇州拙政園和蘇州現存園林)。被稱為皇家園林博物館。
2、頤和園,原名清漪園,是清朝的皇宮和花園。它是三山五園中修建的最后一座園林。它建于1750年,完成于1764年,占地290公頃(4400畝),水面約占四分之三。在繼位不久,北京西郊就修建了四座大型皇家園林。從海淀到香山的四大園林自成體系,相互之間缺乏有機聯系,中間的“翁山公園”成了一片空曠之地。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隆皇帝在此重修清漪園,以此為中心連接兩側四園,形成從現在清華校園到香山20公里長的皇家園林區。咸豐十年(1860年),清漪園被英法聯軍焚毀。光緒十四年(1888年),慈禧太后以籌集海軍經費為名,動用3000萬兩白銀重修,并將頤和園改名為避暑山莊。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頤和園被八國聯軍破壞,燒毀多處建筑。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復建。后來在軍閥混戰和國民黨統治時期,又遭到破壞。1949年后,政府不斷撥款對其進行修繕。1961年3月4日,頤和園被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11月,被列為《世界遺產名錄》。2007年5月8日,頤和園被國家旅游局正式批準為國家5A級旅游景區。
3、它是頤和園傳統造園藝術的杰作。萬壽山和昆明湖構成了它的基本框架。利用周圍的景觀環境,既充滿了中國皇家園林的恢弘氣勢,又充滿了自然的意趣,高度體現了“雖是人為,惟是自然”的造園原則。頤和園的亭臺樓閣、長廊、大殿、寺廟、小橋等人工景觀與自然山川、開闊湖泊和諧而藝術地融為一體。整個園林藝術構思巧妙,是中國園林建筑藝術的杰作,在國內外園林藝術史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4、頤和園規模很大,占地2.97平方公里(293公頃)。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組成,其中水面占四分之三(約220公頃)。園內建筑以佛香閣為中心。有100多個景點,20多個院落,3555座古建筑,占地70000多平方米。亭、臺、樓、閣、廊、榭三千余處。有1600多棵古樹名木。其中,佛香閣、長廊、什邡、蘇州街、十七孔橋、滑稽園、大舞臺等都成為人們熟知的代表性建筑。
5、園內主要景點大致分為三個區域:以莊嚴肅穆的仁壽殿為代表的政治活動區,是清末慈禧、光緒從事內政外交和政治活動的主要場所。以樂壽堂、玉蘭堂、易云亭等院落為代表的生活區,是慈禧、光緒及其后妃居住的地方。由萬壽山和昆明湖組成的風景區。也可分為萬壽前山、昆明湖、后山后湖三部分。長廊、后山、西區一帶的廣大區域,是帝王皇后休閑娛樂的園林游覽區。前山以佛香閣為中心,形成一個巨大的主體建筑群。在萬壽山南麓的中軸線上,佛香閣和排云堂兩座金碧輝煌的建筑,從湖岸的云會玉宇牌坊開始,經過排云門、二宮門、排云堂、德惠堂、佛香閣,最后到達山頂的智慧海,這里回廊、大殿復原,此起彼伏,貫穿青翠雄偉之地。巍峨的佛香閣,八面三層,依山傍湖,雄踞全園。碧波蕩漾的昆明湖位于萬壽山南麓,約占整個公園面積的3/4。昆明湖中,雄偉的十七孔橋,如長虹中的月牙,倒映在水面上。湖中有南湖島,十七孔橋接岸。蜿蜒的西堤如一條綠絲帶,自北向南,穿越浩瀚的天地漢界,堤上六橋,婀娜多姿,形態各異。韓旭殿、造劍殿和織金閣是三個直立的島嶼,寓意著神話中的“海上仙山”。看農織圖。面柔風如畫。乾隆皇帝曾經看過這里的耕織圖,在農村和村落里很有意思。與前湖相連的蘇州街,酒香四溢,店鋪熙熙攘攘,仿佛置身于200多年前的皇家交易街,而滑稽花園則充滿了樂趣。在昆明湖的岸邊,還有著名的石船、栩栩如生的銅牛、知春閣等風景建筑。山后湖水清澈見底,古松巍峨,環境幽靜。
6、多年來,頤和園管理處以“以文化建園”為目標,深挖文化內涵,大力推進頤和園的保護、管理和研究工作,將山水借景環境、山水水系、古代文物、植被景觀作為頤和園的核心保護內容,建立了完整的頤和園保護管理體系。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頤和園加快了建設和保護的步伐。先后投入巨資修復了四大景區,如四大洲、蘇州街、景明樓、鞣革堂、耕植圖等。積極參與周邊環境的改造,延續了頤和園的歷史人文環境,恢復了文化遺產的完整性和真實性,建成了國內園林系統最先進的文昌書院博物館。
7、1998年12月2日,頤和園以其豐富的歷史文化積淀、優美的自然環境景觀和出色的保護管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名錄》,被視為世界主要文明之一的有力象征。
以上就是【頤和園歷史資料,關于頤和園的簡介】相關內容。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 上一篇:自然之道的理解和感悟 自然之道的道理是什么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