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典 → 心灵鸡汤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西塞山 西塞山區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出自
日期:2023-02-14 07:59:36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互联网
您好,今天飛哥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西塞山下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西塞山下作韋莊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1、《西塞山下作·韋莊》大意是:西塞山
为你推荐:
  • 讓人自我醒悟的人生
  • 您好,今天飛哥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西塞山下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西塞山下作韋莊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西塞山下作·韋莊》大意是:西塞山前的江水深不見底看起來很藍,像棉花一樣的飄動的云團映滿了水面。

    2、廬山高高聳立在湓城北面而依稀可見,云夢南面的此地天上斜掛著一片殘月。

    3、清晨的炊煙飄散著烹煮蕨菜的清香味,帶著霜露連著枝葉采摘黃熟了的香柑。

    4、有朝一日一定要獨自駕著小船來這里,依傍著蘆葦搭一間草屋在此度過余年。

    5、一.原詩如下:《西塞山下作》西塞山前水似藍,亂云如絮滿澄潭。

    6、孤峰漸映湓城北,片月斜生夢澤南。

    7、爨動曉煙烹紫蕨,露和香蒂摘黃柑。

    8、他年卻棹扁舟去,終傍蘆花結一庵。

    9、二.作者:韋莊 年代:唐 體裁:七律三.作者:韋莊(約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中國陜西省西安市附近)人,詩人韋應物的四代孫,唐朝花間派詞人,詞風清麗,有《浣花詞》流傳。

    10、曾任前蜀宰相,謚文靖。

    11、四.作品鑒賞:這首詩約為韋莊舟行長江經過西塞山下時所寫,時間是公元八九○年,作者五十五歲時。

    12、夏承燾《韋莊年譜》以為詩人“秋間在鄂,旋至巫峽,冬乃回贛。

    13、”依據詩意,似作者此行是順江而下,從武漢向九江前行,時間約在秋冬之際。

    14、西塞山,因為三國時是東吳的江防邊塞,故歷代詩人多有題詠,劉禹錫《西塞山懷古》,即是千古盛傳的名作。

    15、詩人行至西塞山下,前望江水,仰觀闕塞,歷史往事和前賢佳句勾起豐富的聯想。

    16、但是,詩人并沒有步趨古人,借西塞山勢發盛衰榮辱的感嘆。

    17、在藝術處理上,前二聯開門見山,直寫所見,暗示行蹤旅跡;后二聯稱美西塞山的環境與物產,以他年卜居其地之意作結,流露出許多輕快與傾慕,絕無盛衰存亡的議論感喟,讀來清雋可喜。

    18、首聯兩句,一寫水,一寫山。

    19、“水似藍”,表明其地水深莫測,江右西塞山勢的峻峭,以及山間蔥蘢草色的映襯,使得江水的顏色蔚藍。

    20、此句雖寫水,而山亦映帶其中。

    21、次句寫山勢險峻,用“亂云如絮”描繪,云層如輕漂的花絮,在山間起伏纏繞,非山勢高峻難得有此景象。

    22、這起伏的亂云彌漫江上,纏繞山間,使山勢與水面通過亂云的銜接,而產生一種奇妙的效果。

    23、故此句雖落筆在山,而水亦映帶其中。

    24、試想,置身于蔚藍平靜的江面與陡峭如削的山勢比照之下,加以緲茫起伏的云絮飄飄,這個環境給詩人的感受,一定是對比強烈又結合奇妙的一種藝術境界。

    25、第二聯一瞻前程,湓城北的廬山依稀可見,漸見影像;一顧來路,云夢之南的天際,片月斜掛,漸遠漸斜。

    26、“漸映”恰當地呈現出當時舟行的漸見過程,“斜生”也巧妙地點出時間的推移、位差的變化。

    27、第三聯由前幅的實景勾勒轉入虛筆飛動,與前面身臨奇妙環境的感受作呼應,為末尾所發歸焉之志作鋪墊。

    28、蕨本多年生植物,嫩時莖葉可食,其色紫,故名紫蕨,采食的時間在仲春時節。

    29、柑成熟時色黃,采摘期在秋冬之際。

    30、仲春所烹食的紫蕨與秋冬之際摘柑不可同日而語;烹蕨的曉煙和帶露的黃柑亦與詩人黃昏舟行的時間相背。

    31、在此詩人通過適當的聯想,把此地異時生長成熟的植物作藝術的歸納,把西塞山一帶的優美圖畫描繪得更富有藝術魅力和生活情趣。

    32、劉禹錫《西塞山懷古》以“故壘蕭蕭蘆荻秋”終結,盡管充滿對“四海為家日”的欣慰和六朝衰亡的感喟,讀來總有幾分凄涼蕭瑟。

    33、韋莊對西塞山的一景一物,卻洋溢出深切的愛戀,他無意于為蘆荻秋風傷嘆,而把蘆花視為寧靜恬適生活的伴侶,期望著有朝一日獨棹扁舟而來,依傍蘆荻結庵而居,領略西塞山的優美山水景物,觀“他年”、“終傍”之辭,其志可知。

    34、就全詩看,盡管前兩聯以暗示行跡的方式對西塞山的奇特地勢環境作了描寫,但若無第三聯以羨慕的心情對此地烹紫蕨、摘黃柑的虛筆贊美,不僅詩的尾聯難以引出,并且全詩亦顯得平泛平淡,難以因巧見意。

    35、第三聯的安排,不僅為全詩的畫面增添了生氣與活力,而且由實入虛而歸為遣志發情,更顯得自然巧妙。

    36、至于作者在遣詞造語上的細微精煉,在達意的準確和追求七律詩成熟的技巧上,造詣深厚。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適合送給不清醒的人
    • 本类最新
    • 精品图文
    • 时尚
    • 新闻
    • 生活
    • 视觉
    • 微爱
      栏目ID=88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头条推荐

    热门推荐

    特别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