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飛哥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基督教與天主教的區別 圖表,基督教與天主教的區別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天主教與基督教的區別在于:在世界范圍內,天主教、東正教、新教被統稱為基督教,都以“圣經”為經典。
2、天主教以自己的“普世性”,自稱公教,信徒稱其所信之神為“天主”。
3、天主教以梵蒂岡教廷為自己的組織中心,以教皇為最高領導,實行“圣統制”和“教階制”。
4、天主教的《圣經》有73卷,其中《舊約》46卷,《新約》27卷。
5、天主教堂中一般有圣母、耶穌、圣徒等塑像。
6、天主教教職人員均為男性。
7、主教、神甫、修士、修女,必須獨身。
8、天主教不主張信徒離婚。
9、天主教主要節日有復活節、圣誕節、圣神降臨節、圣母升天節等四大瞻禮。
10、教徒在天主教節日和星期日到教堂望彌撒。
11、 在中國,基督教則專指“新教”,又稱為“福音教”或“耶穌教”。
12、基督教不接受教皇的領導權,沒有自己的權力中心,廢除了天主教的教階制,認為教徒無需神職人員即可與神直接交通。
13、基督教《圣經》只有66卷,《舊約》中有7卷未收入。
14、基督教堂中一般沒有塑像,只掛一個十字架。
15、基督教的教職人員是主教、牧師、長老、傳道員。
16、有男性,也有女性,可以結婚,基督教不主張信徒離婚。
17、基督教主要節日有復活節和圣誕節。
18、基督教節日和星期日信徒到教堂做禮拜。
19、基督教與天主教的不同(作者:陳終道牧師)許多人以為天主教和基督教沒有甚么分別,甚至基督教范圍內的基督徒也有同樣的看法,以為兩者之間非常接近,也有許多人以為基督教是從天主教分出來的 新教,這種思想和看法是錯誤的。
20、他們只注意到馬丁路得的改教運動產生了基督教,完全忘記自從耶穌降世一直到使徒時代,基督教便己經存在。
21、天主教是使徒以后 基督教日趨腐化的產物。
22、事實上,在第四世紀羅馬王君士坦丁統治之前,在基督教里絕對沒有教皇這一種位分。
23、并且在第七世紀的初葉各教會才同意教皇作為教會中 看得見的元首。
24、所以我們縱使按最保守的講法,在第四世紀初葉以前根本就沒有天主教,因為天主教最大的特點是有教皇,基督教乃是早在基督時代便開始存在的了。
25、基督教和天主教在信仰上是絕對不相同的。
26、宗教是講究信仰的,不講信仰的不是宗教。
27、基督教的信仰和天主教的信仰有甚么差別?本文限于篇幅僅列舉十點以為參考:一.教皇天主教以馬太福音第十六章十六至十九節為根據,認為彼得為教會第一任教皇,這是十分牽強而且不成理由的。
28、他們的根據是以耶穌曾對彼得說過這樣的 話:“……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盤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
29、”耶穌在這里所說的,“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盤石上”的盤石是指彼得本身抑 或是指彼得的信仰——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我們暫且不談原文的爭論。
30、但不論“這盤石”是指彼得本身,或是指彼得所承認的信仰,和教會中有教皇的位 分都是毫不相干的。
31、相反的,耶穌明明教訓門徒說:“你們知道外邦人有君王為主治理他們,有一臣操權管束他們,只是你們中間不可這樣,你們中間誰愿為大就必 作你們的用人,誰愿為首就必作你們的仆人。
32、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要舍命作多人的贖價。
33、”(太二○:25-28)所以天主教有教皇 的設立是與圣經的明文直接沖突的。
34、天主教傳說彼得在主后四十二年到六十七年這二十五年中在羅馬作教皇,這是完全沒有圣經或歷史根據的,而且在這些年間彼得是否到過羅馬 也沒有圣經的記載。
35、保羅在主后五十六年左右寫信給羅馬教會,曾經向二十七位信徒問安,卻沒有提彼得的名向他問安,倘若當時彼得是在羅馬,保羅是沒有理由不 問彼得的安;因為彼得在他的書信中稱保羅為“親愛的弟兄保羅”,保羅又曾在羅馬寫過六封書信給其它各地教會,六封書信沒有一封提過彼得的名字。
36、天主教竟認 定彼得是第一任教皇,又擅自定了條例以為教皇必須有人承繼。
37、他們認為教會必須有看得見的元首,既然彼得是第一任教皇,就當有繼承的人維持他的職位;可是他 們不能在歷史上找出第二任教皇的記載。
38、既然世上沒有第一位的教皇,當然沒有繼任的教皇了!所以羅馬教記戴他們歷代的教皇歷史時,從彼得以后到羅馬教成立之 間,好些“教皇”都沒有史實可記,況且使徒中最后離開世界的是使徒約翰,倘若教皇是應當有人繼承的話,使徒約翰理當是最合適的人選了。
39、可是年老的約翰在他 的書信中沒有半點吐露他是教皇,只稱自己為長老,反而在他所寫的啟示錄中,極力高舉耶穌基督為萬主之主,萬王之王。
40、二.拜馬利亞天主教敬拜主耶穌也敬拜馬利亞,甚至高舉馬利亞過于神和主耶穌。
41、他們認為馬利亞是永遠童貞的女子,在生了主耶穌后沒有和約瑟過夫婦生活,馬利亞 是耶穌的生母,耶穌既是圣子,馬利亞便是當然的圣母。
42、人要向耶穌求甚么,應先向馬利亞求,通過她的代求,必能蒙應允,如此便把馬利亞視為人與耶穌之間的中 保。
43、把馬利亞的地位抬高,實際上便是貶低耶穌中保的地位,這種講法違背圣經的真理。
44、1. 圣經記載的馬利亞是約瑟的妻子,在馬太福音第一章明載天使吩咐約瑟把她娶過來作他正式的妻子。
45、在第一章的末了一節如此說:“只是沒有和她同房,等他生了兒 子。
46、”小字注明“有古卷作等他生了頭胎的兒子。
47、”這一節經文很明顯給我們看見約瑟娶過馬利亞以后,并沒有親近她,但等她生了耶穌以后才過夫妻生活。
48、2. 馬可福音第六章三節記載耶穌還有許多兄弟姊妹,耶穌本鄉的人議論他的時候說:“這不是那木匠么?不是馬利亞的兒子、雅各布、約西、猶大、西門的長兄么?他妹 妹們不也是在我們這里么?可見馬利亞除了生耶穌之外,又生雅各布、約西、猶大、西門和耶穌的妹妹們,倘若約瑟沒有和她親近,她怎樣會再生這些孩子呢?難道約 瑟娶了這個妻子以后,卻另外再娶?既有妻子卻又另娶,豈不是犯奸淫?另娶之后,如何處置發妻?無法自圓其說。
49、3. 按圣經的記載馬利亞和主耶穌除了在肉身的關系是母子以外,她便和其它的信徒一樣只是一個人而已,如使徒行傳第一章第十四節記載馬利亞和其它一百一十九名信徒一樣的向主禱告,馬利亞和普通信徒只有一樣不同,就是她把身體獻上被主使用,讓主道成肉身到世上來。
50、使徒保羅在提摩太前書第二章五節說:“因為只有一位神,在神和人中間,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
51、”注意:“只有一位”, 不能在基督以外另有一位中保,這一點明明違背圣經。
52、倘若馬利亞或是其它去世的圣徒能代信徒轉達禱告的話,便是說他們也是信徒和主耶穌之間的中保,圣經完全 沒有這樣的記載證明基督之外另有中保。
53、三.敬奉偶像天主教是敬奉偶像的宗教,基督教則是完全拒絕偶像的。
54、照毛勞主教所寫的“我的公教信仰”中曾論到每一位天主教徒最少要供奉圣母像和耶穌受苦像。
55、 除了向上述兩像敬禮外,還主張信徒要向一些圣徒的像敬禮。
56、他們稱對神行的禮是“崇敬之禮”,對圣徒像則是“敬禮之禮”,不是要拜圣人,乃是表示尊敬而已; 因為圣人是天主的朋友,我們理當向他們敬禮。
57、這便和圣經的明訓有沖突。
58、十誡的第二誡是這樣:“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甚么形象,彷佛上天、下地、和 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因我耶和華你的神是忌邪的神。
59、”又羅馬書第一章二十二至二十三節中說“自稱為聰明,反成了愚拙,將不 能朽壞之神的榮耀變為偶像,彷佛必朽壞的人和飛禽走獸昆蟲的樣式。
60、”天主教對偶像行敬禮,明明違反了圣經的教訓,圣經叫我們不可事奉偶像,不可把神的榮耀 變為偶像,基督榮耀的形像不是人心所設想的偶像所能代替的。
61、天主教解釋說他們不認為那些像為偶像,所行的敬禮不過對圣人表示尊敬之意而已,這是取巧的說法,實際上和敬拜偶像是沒有分別的。
62、照圣 經的話,我們就算敬拜耶穌的像也不對的,何況敬拜馬利亞及其它圣人的像呢?天主教徒常站在教堂內外的圣徒像前念經敬禮,實際上取代了對獨一神的敬拜,否認 對像敬禮是“最高的敬禮”是巧辯而已。
63、四.圣經與遺傳毛勞主教在“我的公教信仰”第一冊論到公教和圣經那一章中有兩小段的話說“只有圣而公教會從天主獲得解釋圣經的權力,任何人不可作與圣而公教會 的傳解相反的解釋。
64、”另一段又說:“圣經中并沒有完全包括了為救靈魂而必須的全部真理。
65、”舉例來說,天主教徒必須守主日才能得救,但是在全部圣經中從創世 記到啟示錄找不到一句確定必須善守主日的誡命。
66、這兩小段話可說是天主教對圣經的主要看法,一方面他們認為圣經沒有包括整個救恩真理,換句話來說在圣經以外教會仍可以從神另得啟示, 指示人如何得救。
67、他們不但不根據圣經并無記載人必須守主日才可以得救,以說明守主日不是得救的條件,反而憑天主教會定規了要守主日才能得救,而斷定了“圣 經不是包括救靈魂的必須全部真理”!真是本末倒置,是非顛倒。
68、由此可見天主教把教會的權力放在圣經之上,以為圣經的真理還不夠完全,從而擅自定規各種誡 命。
69、請看圣經如何指出他們的錯誤來:啟示錄第二十二章第十八至第十九節說:“我向一切聽見這書上豫言的作見證,若有人在這豫言上加添甚 么,神必將寫在這書上的災禍加在他身上;這書上的預言,若有人刪去甚么,神必從這書上所寫的生命樹和圣城,刪去他的分。
70、”從啟示錄的末了給我們看見神的啟 示已經完全,人不能再在圣經以外加增甚么啟示,教會無權力設立圣經以外的真理,只可以照圣經真理來定規她的原則,指導信徒在信仰上和生活上實行真理。
71、“并且知道你是從小明白圣經,這圣經能使你因信基督耶穌有得救的智慧,圣經都是神所默示的,于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72、” (提后三:15-17)注意:提摩太是從小明白圣經,不是作傳道才明白圣經的,乃是在他還是一個猶太教徒,沒有遇見保羅以前,已經明白圣經。
73、可見早在使徒時代人人可以閱讀那些遠較新約難明的舊約圣經,任何基督徒可以借著圣靈的教導領悟圣經的話,絕不是只有神父或圣品人才可以明白圣經的。
74、“圣經都是神所默示的。
75、”換句話來說,只有神默示的才是圣經,只有圣經才是神的啟示,人不能在圣經以外說他得了神的啟示。
76、主耶穌在約翰 福第五章第三十九節說:“你們查考圣經(小字或作應當查考圣經),因你們以為內中有永生,給我作見證的就是這經。
77、”可見基督徒是應該查考圣經的。
78、在舊約,摩西勉勵以色列人要殷勤把神的律法教導他們的兒女,無論坐在家里、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也要系在手上為記號,帶在額上為經文,可見普遍的人當讀圣經而明白圣經。
79、使徒保羅稱贊庇哩亞人比帖撒羅尼迦的人好,“因他們甘心領受這道,天天查考圣經。
80、”(徒一七:11)可見照圣經的記載,每一個基督徒應該讀圣經。
81、為甚么天主教說圣經并不包括整個救恩真理?因為他們有許多規條是沒有圣經根據的,是受異教影響加上去的,而且教會的權威實際上高過圣經。
82、五.大小罪與煉獄天主教把罪分成大罪和小罪,大罪即該死罪,使靈魂死的罪,小罪就是不致于死的罪。
83、“我的公教信仰”第二十章說:“大罪也稱為死罪,因它奪去成圣 的恩寵,……褻瀆圣神,殺人,縱火,搶劫,奸淫等都是大罪。
84、小罪即可赦免之罪,意即易得赦免的罪。
85、如不忍耐,小過錯,不關重要的謊言等。
86、”在“我的公教信 仰”第二十七章又說:“在不大重要的事上犯了罪,便是小罪,或者有時雖在重大的事件上犯罪的人并未想到事情的重大,或未完全同意所犯的罪仍是小罪,如某人 偷了一只鉆石戒指,原意以為只是假造膺品,那他所犯的罪便是小罪。
87、”他們認為大罪必須借著圣洗,告解、圣事才得赦免,小罪使人失去神的恩典。
88、人若犯了小 罪,還未做補贖的工夫便死亡,他的靈魂會下到煉獄,要遲一些時才能進天堂。
89、這些教訓完全沒有圣經的根據。
90、圣經對罪雖有輕重之說,對赦罪之道卻沒有大小之 別。
91、天主教以無關重要的謊言是屬于小罪,但圣經怎樣論到謊言的罪呢?圣經說:“惟有膽怯的,不信的,可憎的,殺人的、淫亂的、行邪術的、拜偶像的、和一切 說謊話的,他們的分就在燒著硫磺的火湖里,這是第二次的死。
92、”(啟二一:8)請注意這里說“一切說謊話的”沒有說是緊要的或是不緊要的謊言,顯然圣經認為 一切說謊話的都該滅亡的。
93、謊言的罪不是小罪,和其它使人滅亡的罪同樣是大罪,主耶穌說:“人在最小的事上忠心,在大事上也忠心;在最小的事上不義,在大事 上也不義。
94、”(路一六:10)。
95、圣經論到人因罪而滅亡的時候,沒有分大小罪的。
96、“罪的工價乃是死。
97、”(羅六:23)又說:“世人都犯了罪,虧缺了神的榮 耀。
98、”(羅三:23)“虧缺了神的榮耀”包括一切罪。
99、至于人死先到煉獄,為仍在煉獄之親友多做功德,可使他們早升天堂,與佛教的念經、做法事來超度死人極為接近,與福音真理背道而馳。
100、六.神父赦罪天主教對信徒犯了罪認為當向神父告解,借著神父的宣告才得赦罪。
101、他們主要的根據是在約翰福音第二十章二十二至二十三節耶穌對十二門徒所說的話。
102、 但十二門徒之中沒有一個是神父。
103、主耶穌在約翰福音第二十章二十二至二十三節的應許是為著向外傳福音用的,卻不是說門徒自己有赦罪權,或說信徒當得著他們的 赦免才算得赦罪,使徒行傳第八章使徒彼得遇到行邪術的西門,他企圖向彼得買按手在人身上而賜下圣靈的恩賜,彼得對他說:“你的銀子和你一同滅亡吧,因你想 神的恩賜是可以用錢買的,你在這道上無關無分,因為在神面前,你的心不正。
104、(請注意下面一節)你當懊悔你這罪惡,祈求主……叫你們所說的,沒有一樣臨到我 身上。
105、”請注意西門是在主的道上無關無分的人,卻希望彼得求主使他不致于受刑罰咒詛。
106、彼得告訴他,你當懊悔這罪祈求主。
107、彼得要他自己祈求主,不是求彼得的 赦免。
108、此外,在使徒行傳第五章,彼得曾使亞拿尼亞和撒非拉在眾人面前死亡,保羅在第十三章使以呂馬瞎眼,他們運用的都是屬靈方面的權柄,不是因為他們有一 個特殊的地位,人家便都得來向他們認罪,乃是他們自己有那種靈性的程度,便按他們的信心運用屬靈的權柄。
109、他們照神的旨意咒詛甚么人,甚么人便受咒詛,但現 今的神父并沒有彼得保羅的屬靈權柄。
110、彼得保羅運用這些權柄的時候,也不是要人向他認罪,乃是行出懲罰性的神跡來。
111、圣經也沒有給我們看見信徒要向古圣徒認罪 的例證。
112、使徒約翰在他的書信中說:“若有人犯罪,在父那里我們有一位中保,就是那義者耶穌基督。
113、”他要信徒向義者耶穌基督認罪。
114、約翰壹書第一章第九節: “我們若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要赦免我們的罪。
115、洗凈我們一切的不義。
116、”撒該悔改的時候,是向主耶穌認罪還是向使徒認罪?在主十字架旁的強盜并沒有向神父告解,更沒有從神父得著赦免的憑據,耶穌卻應許他當天便可以和他在樂園里了。
117、七.圣體和彌撒天主教根據耶穌和門徒最后晚餐所設立的圣餐禮儀所說的話:“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舍的……這是我立新約的血,為多人流出。
118、”因此他們認為圣餐的 餅和葡萄汁經過祝福之后,便變成真的耶穌的身體和耶穌的血,而且還有耶穌的人性和神性隱藏在餅和杯里,這就是天主教變質不變形的講法。
119、并進而推論說,既然 杯和餅經過祝福而成為主耶穌的圣體,餅和杯的任何一部也包括了耶穌基督的靈魂和神性人性的全部。
120、在“我的公教信仰”一書中論及圣體還有以下的話:“念了圣 體經,祭臺再沒有餅和酒的存在,因為餅酒變成了耶穌的圣體圣血,但是餅酒的形像卻還存在,所謂形像便是餅酒的顏色滋味軟硬、大小、輕重等,祝福過了的圣 體,就表面與原有的面餅完全一樣,口味感覺也和原餅完全一樣,但是它己經不是面餅,因為它整個的本質已經變作耶穌的圣體。
121、”又說:“另外任何一部分面形和任何一滴酒液內都有整個的耶穌存在,面形可以剖分,耶穌的圣體卻不可以剖分。
122、原是完整地存在每一個最小的部分中。
123、”另一段又說:“耶穌既然確實在圣體中,我人該怎樣恭敬圣體?”“我人恭敬圣體當如對天主本身一樣的恭敬朝拜。
124、”“祭臺上的圣龕中幾時供有圣體,前面使用繡簾掩任,并燃著一盞常明燈,我人在進堂和出堂的時候,常該向圣體曲膝請安,用表朝拜。
125、”又說:“為要表現我人愛慕耶穌和感恩的摯情,每天可以進堂拜圣體、望彌撒、領圣體。
126、”所以有些虔誠天主教徒的家中設有耶穌的像,也有“常明燈”;因為有耶穌的圣體在其中,要經常朝拜。
127、由于天主教相信祝福過的酒和餅就是耶 穌圣體本身——真正的耶穌,所以他們經常舉行彌撒,把隱藏在酒和餅的耶穌當作祭物再次的獻祭給神來為人贖罪,他們每一次這樣舉行彌撒,就是多一次把主耶穌 重釘在十字架上,所以天主教舉行的彌撒和基督教守圣餐有不同的意義。
128、天主教的彌撒是要將耶穌再獻給神為人贖罪,使人得赦罪;基督教的圣餐是要記念主在十字 架為我們受苦所付救贖之功,是記念的性質,而天主教乃是朝拜之意。
129、當逾越節的那一天晚上,主耶穌拿起餅來說:“這是我的身體,你們拿來吃。
130、又說,這是我的血,為多人流出來。
131、”當主耶穌把餅和酒遞給門 徒的時候,是否這餅和酒正式變成主耶穌的身體?其實耶穌那時還站在他們面前,餅和酒都沒有變作另一個主耶穌的身體和血,天主教就是這樣咬文嚼字地按字面強 解了圣經真理。
132、主耶穌曾說我是葡萄樹,他沒有真的變成葡萄樹。
133、主耶穌說我是門,也沒有真的變成門。
134、使徒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十一章很明顯說明耶穌所祝 福的餅和酒是表明主的死。
135、請看哥林多前書第十一章二十六節:“你們每逢吃這餅、喝這杯、是表明主的死,直等到他來。
136、”并沒有說這餅就是主的身體和主的血, 乃是要表明主的死。
137、天主教把充滿記念基督的愛和代死意義的儀式,作為信徒敬拜的對象。
138、使人在敬拜獨一神以外又敬拜一切代表獨一神的東西,就是神所厭惡的偶 像及其同類品。
139、希伯來書第九章二十五至二十六節——“也不是多次將自己獻上,像那大祭司每年帶著牛羊的血進入圣所。
140、如果這樣,他從創世以來,就必多次受苦了,但如今在這末世顯現一次,把自己獻為祭,好除掉罪。
141、”注意:這里明明說耶穌不是多次將自己獻上,乃是一次獻上。
142、又第十章十至十二節——“我們憑這旨意,靠耶穌基督只一次獻上他的身體,就得以成圣……但基督獻了一次永遠的贖罪祭,就在神的右邊坐下 了。
143、”這里一再的強調主耶穌只一次獻上身體,成就了永遠贖罪的事。
144、現今我們每逢多得一次赦免,并不是說耶穌又多一次為我們釘在十架上。
145、乃是根據耶穌那一次 為我們在十字架獻上自己為祭,贖了我們的罪,那一次的功勞存在到永遠,我們是繼續的支取他那一次的功榮而得赦免,卻不是把耶穌不斷的一再拿來獻祭,好像天 主教所說餅和酒經過祝福,及念圣體經以后便成為有神性人性全備的耶穌圣體,然后把圣體獻祭給神再一次為我們贖罪。
146、這正是希伯來書所說的,是將耶穌重釘十字 架上,明明的羞辱他。
147、八.功德赦罪天主教和基督教在教義上和信仰上最大的不同是基督教是因信稱義,憑恩典得救;天主教是憑功德赦罪得救。
148、天主教的一切儀式和重要禮儀都一樣有功 勞,使信徒可以減輕罪孽而得若干赦免,對他們的得救更有助益而已。
149、在“我的公教信仰”一書中論及圣體和終傅,就是臨終圣事第十五面中有一段關于終傅的講解 如下:下面的一段經文是附有臨終大赦的,經文是:“吁,我天主我今準備甘心領受爾手賜我之任何情形之死亡,及一切煩惱、愁苦及病痛、如爾圣意。
150、”又說:“人在沒有病的時候,告解領圣體后,發愛天主的心情,誦念上面的經文,可得一個全大赦,并有臨終大赦的效力。
151、我們該知道,妥善得到一個全大赦,可使死后直升天堂,為此我人該怎樣熱切輔助病人,為得到這樣的神恩呢?又說:“假如我人把這些浪費的金錢用到彌撒和行哀矜等善功去,那對死者的靈魂會有更大的益處。
152、”這些都是將功贖罪的方法,是世人自己設想的方法,并不是圣經中憑恩典得救的原則。
153、又如洗禮,他們稱為圣洗,基督教的洗禮是見證現在的我不再是我,已經歸入耶穌基督的死,與他同死,同埋葬同復活,天主教的洗禮卻是除罪功效的儀式。
154、“我的公教仰”中關于洗禮如此說:“圣洗是吾主耶穌親立的圣事,為消滅求進圣教人的原罪本罪,并一切罪罰,使成天主和圣教會的義子,也就得到領別件圣事的名分。
155、”論到圣洗的效能又說:“圣洗是唯一的赦免原罪的圣事,它赦免我人的罪和本罪,并赦免罪惡所當受的暫罰。
156、”又如天主教相信念經有赦罪的功效,天主經就是主耶穌教導門徒禱告的禱文,圣母經是馬利亞受圣靈感動所稱頌主的話。
157、他們以為念圣母經,由 圣母轉達他們的禱告而得神的恩典和赦免。
158、他們念經的時候手拿一串念珠,一面念一面算,念珠中有大珠,也有小珠。
159、數小珠的時候便念圣母經,數大珠的時候便念 天主經,每逢念了五十篇圣母經,五遍天主經,便算為一份玫瑰經,他們以為玫瑰經附有許多大赦,如果教徒拿著附大赦的念珠來念玫瑰經,每逢念一次天主經或圣 母經,或是圣三光榮頌,便可以得著三百日大赦。
160、凡是這一類的事天主教都視為十分隆重的儀式,完全是用功德叫人得赦罪的原理。
161、但是圣經告訴我們得救只有一個 方法,就是出于神的恩典。
162、以弗所書第二章八至九節——“你們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并不是出于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于行為,免得有人自夸。
163、” 天主教這一切的儀式是和圣經的明文完全沖突的,雖然天主教也講信心和恩典,但他們卻把信心也看作是行為的一種。
164、圣經卻告訴我們得救的信心“不是出于自己, 也不是出于行為”。
165、天主教的恩典是用工價得來的,但是圣經說:“作工的得工價不算恩典,乃是該得的,惟有不作工的,只信稱罪人為義的神,他的信就算為 義。
166、”(羅四:4-5)九.圣體游行天主教有每年例定的若干日子為“圣體游行”典禮:(1) 在“游行隊的前面常用苦像引導。
167、兩旁一對蠟燭,有時也張打旗幟等。
168、(2) 除了圣體游行外,通常要捧圣像等。
169、”“圣體”游行,特指抬耶穌像游行。
170、“在游行中,司鐸恭捧著圣體,供在特備的露天的祭臺上,供人朝拜。
171、”(我的公教信仰第六冊頁“苦像”即耶穌受苦像)事實上天主教除了抬耶穌的“圣體”游行之外,還另有不同的節日“恭捧”其它古圣徒的像游行。
172、而游行的目的是在公眾前表現他們所信的,并聯合眾人的祈禱懇求天父的仁慈。
173、這類事跟拜菩薩的人在菩薩節日抬偶像游行,以宣揚他們所信的偶像之靈驗,并求菩薩保佑賜福的用意相同。
174、十.圣徒神化中國人民間迷信所拜的神明,不分儒、釋、道,多半都是本國歷史上的圣人,英雄……被人升格為神,而成為眾民敬拜的對象,由于這些由人升格為神的 神明愈來愈多,所以通常拜偶像的人僅特選一二或三數個神明作為特別虔誠膜拜的對象。
175、天主教則把圣經或教會歷史中的人物神化,并教導信徒懇求圣徒代禱。
176、“我 的公教信仰”第三冊“敬禮圣母和圣人”一章中說:“……當我們領洗的時候,要取一位圣人的名字作圣名;年中每日都要紀念一位或數位圣人。
177、圣堂中懸掛著圣人們的圣像。
178、此外在彌撒中、禱文和公共祈禱中,常在呼求著圣人們的代禱。
179、在一切圣像中,我們首先敬重苦像,那是我人得救的象征…… ”“公教人臨終時,手中要捧苦像。
180、這苦像要陪他到墳墓中去。
181、每一個公教家庭,都應該有一尊苦像,供奉在適宜的地方。
182、”總括來說,天主教的教義和基督教的教義不單不相同,更是相背。
183、天主教的原理和中國人拜菩薩的原理相似。
184、雖然天主教用了圣經的人物和名詞,卻是民間迷信的原理,所以天主教和基督教是完全兩樣的宗教。
185、有人建議天主教和基督教合一,這不是從信仰的立場提出的要求,乃是按屬世利益方面或對世界政治影響力方面而提出的主張。
186、從信仰立場來說,基督教和天主教是應當分開的,絕不應當合一。
187、宗教是唯心學,屬于知識匱乏,認識不足,精神方面不夠強大的人的精神寄托,類似于給自己在某事上找個冠冕堂皇的借口,屬于精神鴉片。
188、西方的宗教大多一神教,不允許拜自己祖先的,并且西方的宗教歷史大多是血腥,丑惡,狹隘,自私,兇殘,黑暗的。
189、西方宗教是統治階級的統治人民工具而已。
190、基督教和天主教的區別,1.天主教比基督教的節日多。
191、2.圣經基督教是66卷,天主教還有次經沒有納入正典的是次經,3.基督教只拜三位一體的真神,天主教除了拜三位一體的真神以外還拜圣母馬利亞,基督教包含了天主教、東正教、基督新教這三大類(還有一些小分支教派),基督教是統稱,我們中國目前稱的基督教是基督新教(路德宗),基督新教是馬丁路德在天主教中分支出來的,沒有教皇、大主教、主教這些職位,只有牧師(和長老),天主教需要主教等神職人員代替信徒禱告,而新教不需要,新教認為每個信徒都可以與上帝接觸,可以直接向上帝禱告祈求(也因此減少了當年主教腐敗等問題),所以新教在出現后很快就增加了大量的信徒成為第三個大派。
192、天主教是基督教的一個分支吧基督教和天主教在信仰上是絕對不相同的。
193、宗教是講究信仰的,不講信仰的不是宗教。
194、 一.教皇 天主教以馬太福音第十六章十六至十九節為根據,認為彼得為教會第一任教皇,這是十分牽強而且不成理由的。
195、他們的根據是以耶穌曾對彼得說過這樣的 話:“……你是彼得,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盤石上,陰間的權柄不能勝過他。
196、”耶穌在這里所說的,“我要把我的教會建造在這盤石上”的盤石是指彼得本身抑 或是指彼得的信仰──你是基督,是永生神的兒子──我們暫且不談原文的爭論。
197、但不論“這盤石”是指彼得本身,或是指彼得所承認的信仰,和教會中有教皇的位 分都是毫不相干的。
198、相反的,耶穌明明教訓門徒說:“你們知道外邦人有君王為主治理他們,有一臣操權管束他們,只是你們中間不可這樣,你們中間誰愿為大就必 作你們的用人,誰愿為首就必作你們的仆人。
199、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事,乃是要服事人,并要舍命作多人的贖價。
200、”(太二○:25-28)所以天主教有教皇 的設立是與圣經的明文直接沖突的。
201、 天主教傳說彼得在主后四十二年到六十七年這二十五年中在羅馬作教皇,這是完全沒有圣經或歷史根據的,而且在這些年間彼得是否到過羅馬 也沒有圣經的記載。
202、保羅在主后五十六年左右寫信給羅馬教會,曾經向二十七位信徒問安,卻沒有提彼得的名向他問安,倘若當時彼得是在羅馬,保羅是沒有理由不 問彼得的安;因為彼得在他的書信中稱保羅為“親愛的弟兄保羅”,保羅又曾在羅馬寫過六封書信給其它各地教會,六封書信沒有一封提過彼得的名字。
203、天主教竟認 定彼得是第一任教皇,又擅自定了條例以為教皇必須有人承繼。
204、他們認為教會必須有看得見的元首,既然彼得是第一任教皇,就當有繼承的人維持他的職位;可是他 們不能在歷史上找出第二任教皇的記載。
205、既然世上沒有第一位的教皇,當然沒有繼任的教皇了!所以羅馬教記戴他們歷代的教皇歷史時,從彼得以后到羅馬教成立之 間,好些“教皇”都沒有史實可記,況且使徒中最后離開世界的是使徒約翰,倘若教皇是應當有人繼承的話,使徒約翰理當是最合適的人選了。
206、可是年老的約翰在他 的書信中沒有半點吐露他是教皇,只稱自己為長老,反而在他所寫的啟示錄中,極力高舉耶穌基督為萬主之主,萬王之王。
207、 二.拜馬利亞 天主教敬拜主耶穌也敬拜馬利亞,甚至高舉馬利亞過于神和主耶穌。
208、他們認為馬利亞是永遠童貞的女子,在生了主耶穌后沒有和約瑟過夫婦生活,馬利亞 是耶穌的生母,耶穌既是圣子,馬利亞便是當然的圣母。
209、人要向耶穌求甚么,應先向馬利亞求,通過她的代求,必能蒙應允,如此便把馬利亞視為人與耶穌之間的中 保。
210、把馬利亞的地位抬高,實際上便是貶低耶穌中保的地位,這種講法違背圣經的真理。
211、 1. 圣經記載的馬利亞是約瑟的妻子,在馬太福音第一章明載天使吩咐約瑟把她娶過來作他正式的妻子。
212、在第一章的末了一節如此說:“只是沒有和她同房,等他生了兒 子。
213、”小字注明“有古卷作等他生了頭胎的兒子。
214、”這一節經文很明顯給我們看見約瑟娶過馬利亞以后,并沒有親近她,但等她生了耶穌以后才過夫妻生活。
215、 2. 馬可福音第六章三節記載耶穌還有許多兄弟姊妹,耶穌本鄉的人議論祂的時候說:“這不是那木匠么?不是馬利亞的兒子、雅各布、約西、猶大、西門的長兄么?他妹 妹們不也是在我們這里么?可見馬利亞除了生耶穌之外,又生雅各布、約西、猶大、西門和耶穌的妹妹們,倘若約瑟沒有和她親近,她怎樣會再生這些孩子呢?難道約 瑟娶了這個妻子以后,卻另外再娶?既有妻子卻又另娶,豈不是犯奸淫?另娶之后,如何處置發妻?無法自圓其說。
216、 3. 按圣經的記載馬利亞和主耶穌除了在肉身的關系是母子以外,她便和其它的信徒一樣只是一個人而已,如使徒行傳第一章第十四節記載馬利亞和其它一百一十九名信徒一樣的向主禱告,馬利亞和普通信徒只有一樣不同,就是她把身體獻上被主使用,讓主道成肉身到世上來。
217、 使徒保羅在提摩太前書第二章五節說:“因為只有一位神,在神和人中間,只有一位中保,乃是降世為人的基督耶穌。
218、”注意:“只有一位”, 不能在基督以外另有一位中保,這一點明明違背圣經。
219、倘若馬利亞或是其它去世的圣徒能代信徒轉達禱告的話,便是說他們也是信徒和主耶穌之間的中保,圣經完全 沒有這樣的記載證明基督之外另有中保。
220、 三.敬奉偶像 天主教是敬奉偶像的宗教,基督教則是完全拒絕偶像的。
221、照毛勞主教所寫的“我的公教信仰”中曾論到每一位天主教徒最少要供奉圣母像和耶穌受苦像。
222、 除了向上述兩像敬禮外,還主張信徒要向一些圣徒的像敬禮。
223、他們稱對神行的禮是“崇敬之禮”,對圣徒像則是“敬禮之禮”,不是要拜圣人,乃是表示尊敬而已; 因為圣人是天主的朋友,我們理當向他們敬禮。
224、這便和圣經的明訓有沖突。
225、十誡的第二誡是這樣:“不可為自己雕刻偶像,也不可作甚么形象,彷佛上天、下地、和 地底下、水中的百物,不可跪拜那些像,也不可事奉它,因我耶和華你的神是忌邪的神。
226、”又羅馬書第一章二十二至二十三節中說“自稱為聰明,反成了愚拙,將不 能朽壞之神的榮耀變為偶像,彷佛必朽壞的人和飛禽走獸昆蟲的樣式。
227、”天主教對偶像行敬禮,明明違反了圣經的教訓,圣經叫我們不可事奉偶像,不可把神的榮耀 變為偶像,基督榮耀的形像不是人心所設想的偶像所能代替的。
228、 天主教解釋說他們不認為那些像為偶像,所行的敬禮不過對圣人表示尊敬之意而已,這是取巧的說法,實際上和敬拜偶像是沒有分別的。
229、照圣 經的話,我們就算敬拜耶穌的像也不對的,何況敬拜馬利亞及其它圣人的像呢﹖天主教徒常站在教堂內外的圣徒像前念經敬禮,實際上取代了對獨一神的敬拜,否認 對像敬禮是“最高的敬禮”是巧辯而已。
230、 四.圣經與遺傳 毛勞主教在“我的公教信仰”第一冊。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 上一篇:漢芯事件陳進經費追繳如何 當年漢芯陳進中國不制裁嗎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