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飛哥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憫農鋤禾,憫農鋤禾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這首詩是叫憫農。
2、《憫農》是唐代詩人李紳的作品。
3、這組詩深刻地反映了中國封建時代農民的生存狀態。
4、原文: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5、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6、譯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
7、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粒粒飽含著農民的血汗?擴展資料此詩描繪了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田里勞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現了農民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最后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樣近似蘊意深遠的格言,表達了詩人對農民真摯的同情之心。
8、選取了比較典型的生活細節和人們熟知的事實,集中地刻畫了當時社會的矛盾。
9、全詩風格簡樸厚重,語言通俗質樸,音節和諧明快,并運用了虛實結合與對比手法,增強了詩的表現力。
10、此詩一開頭就描繪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民依然在田里勞作,那一滴滴的汗珠,灑在灼熱的土地上。
11、這就補敘出由“一粒粟”到“萬顆子”,到“四海無閑田”,乃是千千萬萬個農民用血汗澆灌起來的;這也為下面“粒粒皆辛苦”擷取了最富有典型意義的形象,可謂一以當十。
12、它概括地表現了農民不避嚴寒酷暑、雨雪風霜,終年辛勤勞動的生活。
13、“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不是空洞的說教,不是無病的呻吟;它近似蘊意深遠的格言,但又不僅以它的說服力取勝,而且還由于在這一深沉的慨嘆之中,凝聚了詩人無限的憤懣和真摯的同情。
14、作者簡介:李紳(772年-846年),字公垂。
15、祖籍亳州譙縣(今安徽省亳州市譙城區古城鎮人)。
16、唐朝宰相、詩人,中書令李敬玄曾孫。
17、李紳六歲時喪父,隨母親遷居潤州無錫。
18、三十五歲時中進士 ,補國子助教。
19、后歷任中書侍郎、尚書右仆射、淮南節度使等職,會昌六年(846年)在揚州逝世,年七十四。
20、追贈太尉,謚號“文肅”。
21、李紳與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為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
22、著有《樂府新題》二十首,已佚。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 上一篇:落戶廣州有啥好處 廣州戶口有這十大好處你知道嗎?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