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今天飛哥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1時三刻什么意思,一時三刻是什么意思 一刻時間是多少分鐘相信很多小伙伴還不知道,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一時三刻”是一個成語,形容很短的時間。
2、一刻代表現在的15分鐘。
3、如果把“一時三刻”理解為一個時辰三刻鐘,就是2小時45分鐘的意思。
4、一個時辰等于現在的2小時,一刻是現在的15分鐘,三刻就是45分鐘。
5、時、刻是我國古代的計時單位,古代人把一天劃分為十二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等于現在的兩小時。
6、一、十二時辰制西周時就已使用。
7、漢代命名為夜半、雞鳴、平旦、日出、食時、隅中、日中、日昳、晡時、日入、黃昏、人定。
8、又用十二地支來表示,以夜半二十三點至一點為子時,一至三點為丑時,三至五點為寅時,依次遞推。
9、【子時】夜半,又名子夜、中夜:十二時辰的第一個時辰。
10、(23時至01時)。
11、【丑時】雞鳴,又名荒雞:十二時辰的第二個時辰。
12、(01時至03時)。
13、【寅時】平旦,又稱黎明、早晨、日旦等:時是夜與日的交替之際。
14、(03時至05時)。
15、【卯時】日出,又名日始、破曉、旭日等:指太陽剛剛露臉,冉冉初升的那段時間。
16、(05時至07時)。
17、【辰時】食時,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時也就是吃早飯時間,(07時至09時)。
18、【巳時】隅中,又名日禺等:臨近中午的時候稱為隅中。
19、(09 時至11時)。
20、【午時】日中,又名日正、中午等:(11時至13時)。
21、【未時】日昳,又名日跌、日央等:太陽偏西為日昳。
22、(13時至15時)。
23、【申時】晡時,又名日鋪、夕食等:(15時至17時)。
24、【酉時】日入,又名日落、日沉、傍晚:意為太陽落山的時候。
25、(17時至19時)。
26、【戌時】黃昏,又名日夕、日暮、日晚等:此時太陽已落山,天將黑未黑。
27、天地昏黃,萬物朦朧,故稱黃昏。
28、(19時至21時)。
29、【亥時】人定,又名定昏等:此時夜色已深,人們已經停止活動,安歇睡眠了。
30、人定也就是人靜。
31、(21時至23時)。
32、二、刻制古代一晝夜劃為十二個時辰,又劃為九十六刻。
33、一刻約15分鐘。
34、擴展資料:時辰演變一、二十四時辰制宋以后把十二時辰中每個時辰平分為初、正兩部分,這樣,子初、子正、丑初、丑正......依次下去,恰為二十四時辰,同現在一天二十四小時時間一致。
35、二、十時辰制出現于先秦。
36、晝夜各五分。
37、據《隋書.天文志》,晝為朝、禺、中、晡、夕;夜為甲、乙、丙、丁、戊(后用五更來表示)。
38、即更點———古代把晚上戌時作為一更,亥時作為二更,子時作為三,丑時為四,寅時為五更。
39、把一夜分為五更,按更擊鼓報時,又把每更分為五點。
40、每更就是一個時辰,相當于現在的兩個小時,即120分鐘,所以每更里的每點只占24分鐘。
41、由此可見“四更造飯,五更開船”相當于現在的“后半夜1時至3時做飯,3時至5時開船”。
42、“五更三點”相當于現在的早晨3時又72分鐘,即4時12分,“三更四點”相當于現在的晚上11時又96分鐘,即0時36分。
43、三、十五時辰制其名稱為晨明、朏明、旦明、蚤(早)食、宴(晚)食、隅中、正中、少還、鋪時、大還、高舂、下舂、縣(懸)東、黃昏、定昏。
44、參閱《淮南子.天文訓》。
45、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時辰參考資料:百度百科-一時三刻。
本文就為大家分享到這里,希望小伙伴們會喜歡。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 上一篇:聯想筆記本電池修復方法 聯想筆記本 電池修復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