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發展現狀的調研報告范文
產業發展現狀的調研報告范文一
市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南靠祁連山與青海毗鄰,北依巴丹吉林沙漠和XX區毗鄰。轄甘州、臨澤、高臺、山丹、民樂、肅南一區五縣,總面積4.2萬平方公里,130萬人,耕地380萬畝,園地41萬畝,林地560萬畝,草地3034萬畝。滋潤張掖的我國第二大內陸河黑河,發源于祁連山北麓,流經青海、甘肅、內蒙古三省區和酒泉衛星發射基地,干流全長928公里,流域面積14.3萬平方公里。地處黑河中游的XX市集中了全流域95 %的耕地、91 %的人口,黑河水造就了"金張掖"的輝煌。2011年實現農業增加值71.55億元,總量位居全省第一。
與此同時,XX市沙漠化土地面積1082萬畝,占總土地面積的17.2%,其中流動沙丘222萬畝,半固定沙丘202萬畝,固定沙丘71萬畝,戈壁503 萬畝,風蝕殘丘53萬畝,潛在沙丘31萬畝。XX市60個鄉鎮中有43個鄉鎮、50多萬農民分布在沙漠沿線。土地沙漠化、沙塵暴、干熱風等災害性天氣對農牧業生產和經濟社會發展影響很大。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推進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過程中,XX市上下按照中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沙產業理論,以構建生態經濟大市為統領,把防沙治沙與發展沙產業結合起來,積極探索統籌生態建設與現代農業相生相伴的耦合體系,"南保青龍涵水源,中護濕地建綠洲,北鎖黃龍固風沙",大力發展沙產業,沙產業開發成果豐碩。
一、成果及特點
(一)堅持規劃先行,穩步發展沙產業。按照"多采光、少用水、新技術、高效益"的沙產業理論,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了《XX市沙產業開發總體規劃》等一系列文件,并把發展沙產業列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五年計劃。80年代以來,市上領導先后帶領市、縣、鄉村各級領導干部分赴內蒙、寧夏和武威等周邊地區,學習借鑒沙產業開發的先進經驗,廣開視野,抓點帶面,整體推進。經過多年堅持不懈努力,目前已形成了XX區石崗墩、民樂六壩、山丹清泉和東樂、臨澤新華和板橋、高臺駱駝城、肅南許三灣為代表的14個沙產業開發典型。昔日寸草不生的茫茫戈壁XX區石崗墩灘,目前有年金龍、甘霖、飛龍等10多家企業進行開發建設,形成了集高效節水示范、生態防護林建設、優質牧草種植、苗木繁育、綜合養殖、農副產品加工、旅游觀光為一體的經濟開發區;XX縣駱駝城是新開發的移民鄉,過去這里大部分是沙漠戈壁,從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陸續進行了移民和農業綜合開發,全部村民都是從本縣外鄉和外地遷移而來,1984年建鄉,全鄉農戶來自5省8區26縣市,轄13個村80個合作社3561戶,12432人,可用耕地面積5.8萬畝。2011年糧食總產量達到2778.6萬公斤,農民人均純收入達6345元。特色產業有玉米制種、油料、蘋果、葡萄、梨、加工番茄、辣椒干以及孜然、柴胡、黃芪、甘草等中藥材;地處巴丹吉林沙漠邊緣的肅XX縣明花鄉許三灣,上世紀80年代末打出了第一口深水井后,肅XX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把明花區許三灣荒漠治理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90年正式列入農業綜合開發項目進行開發。20多年來,來自肅XX縣南部干旱山區的大河、馬蹄和明花等地的移民,在國家地方惠農政策扶持下,進行固沙造林,治理荒漠,打井造田,重建家園的活動。經過20多年各級干部群眾持之以恒努力奮斗,如今盛夏的許三灣,是一排排俊秀挺拔的白楊,一條條寬闊平坦的柏油路,一片片綠油油的農田,一幢幢鱗次櫛比的磚瓦房。這整齊的林帶、道路、農田和磚瓦房,是在曾經風沙肆虐,百里無人煙的茫茫沙海上"拔沙而起"的,堪稱沙漠治理的典范。
(二)強化典型示范引領,穩步推進沙漠日光溫室。XX市上下把發展沙荒地日光溫室作為節約耕地、發展生態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突破口,狠抓科技推廣、強化典型示范引領,加快推進沙漠日光溫室建設步伐。截至**年,XX市日光溫室達到6.22萬個座、面積6.72萬畝。其中建在荒漠沙丘中的鋼架大棚達到 1.6萬畝,占XX市日光溫室面積的24%。 XX縣發動個體私營業主興建,鼓勵專業合作社入股連建,動員農戶自主打建的方法,大力發展荒漠區日光溫室,已建成了板橋鎮紅橋設施葡萄標準園、興科荒漠區現代農業示范園為代表的荒漠區日光溫室示范點1萬多畝,棚內種植反季節紅提葡萄及茄子、辣椒、西紅柿,收入都在1-2萬元以上,使其已成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經濟發展的一項新型特色支柱產業。XX縣確立"搶抓機遇,培育特色,能人幫動,科學發展"的總體戰略,在北部沙灘建設萬畝能人創業科技示范區,重點發展反季節日光溫室紅提葡萄、高效精細蔬菜和規模養殖,并利用荒漠、山坡地建設半坑式溫棚發展食用菌,畝均收益在1萬元左右,形成了企業和能人帶動,干部群眾廣泛參與推動的經營格局。XX縣新壩鄉暖泉村引流祁連山泉水在銀洼石荒灘上發展反季節紅提葡萄,由黨支部牽頭,專業合作協會運作,村上出資配套水、電、路及林網基礎設施,農戶自籌資金打建日光溫室并無償配套滴灌,已建成520座,使全村戶均達到兩座。該鄉小壩村在三鑫農林科技有限公司引領下,采取"公司+基地+協會+農戶"的形式,于2008年培育出營養價值和保健功能很高的黑蕃茄,花菁素含量高達89.71毫克/公斤,蕃茄紅素的含量 28.04毫克/公斤,是紅色普通蕃茄的7.2倍,黑蕃茄作為沙漠有機蔬菜的優質果蔬食品的代表已通過國家有機綠色認證。目前,全縣推廣面積達到3480 畝,畝收入達8000元左右。XX區以有年金龍集團為主開發建設的石崗墩荒灘農業高科技示范園區是市內規模最大、科技含量最高、輻射效應最強的示范園區,總面積1萬畝。園區內打機井3眼,襯砌高標準渠道16公里,埋設低壓輸水管道6公里,架設溫室滴灌輸液管50公里,建成半移動式噴灌1000畝,栽植名優經濟林2500畝;園區引進以色列技術及設備,建成電腦自動控制溫度、濕度和具有自動化滴灌、噴灌設施的高科技暖棚4座。并借鑒上海技術,自行設計建造了帶有防風、防寒走廊的聯體大棚5座,高標準中式二代日光溫室50座,溫室總面積達200畝;區內配套建成了年產800噸面粉廠、1000噸果品氣調保鮮庫、2萬噸酒精、5萬噸馬鈴薯系列產品深加工生產線、5000噸果品濃縮汁和10萬只雞、1000只羊、5000口豬和5000頭牛的綜合養殖場等企業。園區先后示范推廣無土栽培、立柱式栽培等新技術23項,引進以色列西紅柿、韓國金蕃瓜、美國紅黑提葡萄、荷蘭花卉、俄羅斯大葉菠菜等優良品種66個,各種農作物的灌溉全部采用高新節水技術,綜合節水率達90%以上,科技在示范園區生產中的貢獻率達到80%以上,示范園區已成為渠、路、林、田相配套,種養加、科工貿、旅游為一體的綜合農業開發區,實現了農業的循環發展。
(三)拓寬融資渠道,荒漠區生態治理成效顯著。風沙區荒漠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項目,實施采取政府主導、國營集體、個體園林場參與的治理模式,在甘州、民樂、臨澤、高臺、肅南五縣區組織實施,貸款規模達3.5億元,風沙治理面積達到52萬畝,工程治沙2.5萬畝,封沙育林(草)35萬畝,新修干渠3公里, 支渠14公里,斗渠62公里,農渠112.06公里,輸電線路15公里,購置農用機械425臺件等。通過工程建設使項目區扭轉了沙化延伸勢頭,降低了沙塵暴的發生頻率和強度,逐步實現了沙區生態良性循環,改善了項目區生態環境,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和經濟效益。2009年,XX縣委、縣政府在科學論證的基礎上,決定全面實施大沙河流域綜合治理工程,通過實施大沙河流域綜合治理,整治荒漠化土地近2萬畝,開發建設商品住宅57萬平方米,帶動新增固定資產投資 8-10億元,在不占用耕地的基礎上,使縣城向東延伸近3公里,向南延伸近6公里,城區建設面積由5.5平方公里擴大到15平方公里,增長近3倍。沿大沙河流域建成了1萬畝高效設施農業生產基地,18萬頭奶肉牛生產基地,農副產品精深加工、礦產資源加工、精細化工、清潔能源四大工業經濟集群。形成了集農業綜合開發、新型工業和休閑娛樂為一體的綜合開發區,走出了一二三產協調發展的新路子。XX區緊緊住境內豐富的濕地灘涂、沙漠戈壁較多的特色和優勢,加快編制《XX區未利用地開發利用規劃》,從空間布局上對城鎮化建設、項目建設、新農村建設和生態建設進行統籌安排,重點發展高效生態學農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加快了生態保護和修復步伐。近年來,充分利用巴吉灘、南灘、西洞灘、神沙窩灘、兔兒壩灘、平山湖戈壁荒漠等荒漠土地大力發展工業商業項目建設,相繼安排4346畝未利用土地發展光伏發電、工業園區、風電等一大批工業商業項目建設;安排7130畝為濱河新區XX區建設提供用地保障,通過整治梳理廢棄河灘地和采砂廢棄地,對濱河新區XX區進行綠化美化,形成了2500畝的人工湖面和3000多畝的人工綠地。明永鄉沿河村、靖安鄉靖平村和甘浚鎮巴吉村充分利用沙荒戈壁地建成日光溫室300多座;沅博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利用甘浚灘沙荒戈壁3000畝,建成年產30萬只肉羊的加工基地,在土地資源利用上實現了" 高效"與"生態"的有機統一。
(四)采取優惠政策,發展沙區適生物種。XX縣組織具有經濟勢力的私人企業,采用優惠政策扶持,在沙漠荒灘興辦農林牧場,大力發展以紅提葡萄、紅梨、紅棗為主的"三紅"經濟果樹產業,收到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山丹民樂兩縣依托退耕還林工程的后續項目,引進大果沙棘,畝年產值達到2000元以上。XX縣錦世農業科技公司在北部灘開發沙化土地4500畝,配套完善水、電、路、林等基礎設施,種植適宜于沙漠氣候生長的耐旱、節水、耐鹽、耐瘠薄甘草、菊芋等高附加值作物,采用由電腦控制作業的大型噴灌機,不僅利用了沙漠荒地,改善了生態環境,增加了企業收入,為發展沙產業起到了積極的示范推動作用。XX縣引進肉叢蓉栽培種植1000畝,以及沙棘、甘草、檸條、枸杞、麻黃等沙生植物,目前長勢良好,經濟收入可觀,為沙產業開發創出了一條新路子,收到了顯著的生態和經濟效益。
(五)產業配套開發,發展沙區馬鈴薯產業。XX縣借鑒內蒙古包頭農場種植沙漠馬鈴薯種植成功的經驗,引進全國五百強之一的萬向德農有限公司和凱翔馬鈴薯食品工業有限公司,投資3000萬元在北部沙化區平整土地9000畝,采用美國瑞克公司微電腦控制指針式噴灌設備,推行全機械化作業和國際現代化農莊管理模式,建設噴灌圈16個,種植專用馬鈴薯,平均畝產達到1500公斤,畝產值1500元以上,實現了沙漠區經濟收入從無到有的突破。為了配合馬鈴薯產業的健康發展,萬向德農有限公司又投資5305萬元,在民樂六壩灘沙區建造了馬鈴薯脫毒種薯快繁中心,建成了年產3000萬粒微型薯,1.2萬噸原種,10萬噸一級種薯基地,并配套建設網棚4.2萬平方米,全能日光溫室1000平方米,組培室1000平方米,以及恒溫庫、種薯窖等設施。按照農業產業化經營方式,XX縣于2007年引進馬鈴薯加工銷售世界第四、歐洲第一的荷蘭考森.愛味客集團落戶六壩開發區,建設占地920畝,總投資1.5億元的甘肅愛味客公司,該項目一期工程已于2008年5月正式投入生產,年產馬鈴薯全粉1.5萬噸,并通過加大投入、全程服務、定向收購等方式,走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產業化發展道路,健全馬鈴薯繁育、種植、銷售、儲藏、加工產業鏈,使之成為該縣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
(六)招商引資,建成祁連葡萄生產基地。根據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和國家林業局實施天然林資源保護工程的統一部署,1987年XX縣為白龍江林業管理局無償劃撥沙荒地3萬多畝,至目前已累計投資1.5億元,開墾宜林宜農基地2.2萬畝,建成釀酒葡萄基地1萬畝,農田防護林4327萬畝,標準化苗圃275畝,封沙育林2萬畝,已初步形成"田成方、林成網、渠相連、路相通"的高標準生態經濟林。依托釀酒葡萄基地建成的甘肅祁連葡萄酒業有限公司,總投資7255萬元,年生產能力達到5000噸。開發出了"祁連傳奇"牌干紅、干白、冰紅、冰白四大系列11個品種的優質葡萄酒,其中冰紅、冰白填補了國內市場空白,工藝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產品已覆蓋西北市場,輻射全國14個省(市),并出口日本。該公司被中國釀酒工業協會評為"全國釀酒行業百名先進企業";"蛇龍珠新鮮干紅"、"美樂冰紅"、"賽美容冰白"葡萄酒榮獲首屆中國林博會"優秀展品金獎"。2011年,祁連酒業年生產葡萄酒2582噸,實現產值16745 萬元,增加值5603萬元。
(七)節約土地資源,推進沙區畜牧業。XX縣整合項目建設資金,采取政府負責規劃設計和配套水、電、路、林網等基礎設施,企業和能人帶頭,大力發展沙區規模畜牧業,現已在沙區或荒漠區建成百頭牛養殖場20個,千只羊養殖場30個,并實行種養加配套,增加沙區畜牧業生產的綜合效益,提高了沙區群眾發展養殖業生產的積極性。XX縣引進新疆冶建九公司總經理謝卿,成立甘肅博峰肥牛開發有限公司,投資5000萬元,在明水沙窩劃撥沙地143畝,新建標準化牛舍40 棟、2.2萬平方米,年飼養育肥牛5000頭的規模養殖場,同時在沙漠腹地平田造地1000畝,種植了紫花苜蓿,建起了高標準的青儲飼草窖,所養肉牛膘肥體壯,經濟效益顯著,發展前景廣闊。XX縣富民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吸納沙河鎮及城區群眾自愿入股,在XX縣馬郡灘荒漠上,占沙荒地1000畝,建造高標準雙列式牛舍4棟240間11500平方米,運動場8400平方米,現代化擠奶廳1座,目前奶牛飼養量達到2000多頭,其中擠奶牛1040頭,日產鮮奶 24噸,年產鮮奶8760噸,實現銷售收入3066元,純收入920萬元。XX區長安鄉前進村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針對群眾分散養殖奶牛成本高、風險大、收益小的狀況,村黨總支部放眼長遠、科學謀劃,引導奶牛養殖專業合作社投資2800萬元,在荒漠區建成占地120畝的奶牛養殖場,入園奶牛2000多頭,并與伊利集團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年供鮮奶4000多噸,實現利潤500多萬元。同時,依托全區制種玉米秸稈資源,積極爭取立項投資200萬元的沼氣項目,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實現由玉米秸稈-喂養奶牛-鮮奶銷售-糞便發酵-生產沼氣-沼氣發電-沼渣施肥-制種玉米-玉米秸稈的循環式發展轉變。
(八)搶抓西部大開發機遇,加快沙區造林綠化步伐。立足防沙治沙,組織帶領廣大干部群眾大力治沙造林,特別是國家實施"三北"四期、退耕還林還草等重點生態工程以來,沙化土地治理速度和質量、沙產業開發等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形成了以大工程帶動防沙治沙向縱深發展的新格局。 "十五"以來,累計新增人工林面積136萬畝,營造防風固沙林165萬畝,封灘育林(草)176萬畝,控制流沙73.6萬畝,恢復植被47.1萬畝,恢復耕地15.2萬畝,保護農田近100萬畝,沙化較重的7萬多畝荒灘經過多年的封護,植被覆蓋率已達42%,綠洲內9處沙窩得到了治理,北部沙區營造起15 條總長440公里的防風固沙基支干林帶,綠洲中部150多萬畝農田、65%的道路和80%的渠系實現了綠化,農田林網化面積達98%,形成了帶、片、網結合,渠、路、林相配套的林網體系,森林覆蓋率由建國初的4.5%提高到目前的10.71%,甘州、臨澤、高臺三縣區實現了平原綠化達標。
二、困難與問題
經過多年來的實踐,XX市堅持防沙治沙與沙產業開發并重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還存在一些突出的困難和問題。
一是建設資金不足,基礎設施配套滯后。沙產業開發需要以政府投入為主,以配套相應的渠、路、電、林等基礎設施,由于地方財力有限,無力大量投資開發,使之基礎設施建設嚴重滯后。以日光溫室和肉牛養殖為主的現代設施農業是高投入高產出產業,一次性投資數額大,群眾自籌資金困難。
二是生產基地規模小,整體效益不顯著。目前XX市設施農業生產方式主要以分戶經營為主,每戶僅有一兩座日光溫室或溫室畜棚,生產集中度很低,區域化經營格局尚未形成,產業優勢和產品優勢不明顯。
三是組織化程度低,產銷銜接不夠緊密。XX市產業化經營剛剛進入初始階段,龍頭企業數量少,尤其是大型農產品加工企業少,帶動能力弱。同時由于農產品銷售體系不完善,銷售經營主體分散、規模小、勢力不強、品牌效應弱,進入市場各自為戰的問題突出,加工、儲藏、運輸、營銷等相關產業鏈不健全,沒有形成完善的農產品銷售體系。
四是技術力量薄弱,服務體系不完善。沙產業是一個新型產業,需要有一定數量的科技人才來支撐,由于目前XX市從事該專業的科研人員嚴重短缺,從理論到實踐尚未形成科研體系。從鄉鎮一級,由于技術干部少,對新技術掌握不全面,經驗不足,不能夠為農民提供新的信息和技術指導,一定程度了影響到沙產業綜合開發進程。
三、加快沙產業開發的對策建議
沙產業就是變不毛之地為沃土陽光產業。當前在調整產業結構、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和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的新形勢下,沙產業的發展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張掖沙化土地面積大,分布廣,沙產業發展的物質基礎豐富多樣,大力開發利用沙區資源,發展綠色生態經濟,對于改善生態生存環境,增加農民收入意義重大。現結合張掖實際,對今后加快沙產業開發提出如下建議意見,僅供參考。
(一)加強領導,科學規劃。建議市上成立防沙治沙產業領導小組,充分運用生態經濟學、區域經濟經濟學等相關理論,結合生態建設工程、重點工程建設和重點林草地建設,科學制定張掖中長期沙產業發展規劃。各級國土、農業、林業、水利等相關部門要主動當好政府的參謀,共同參與制定沙產業土地利用規劃制定。要積極扶持和培育一批市場競爭力強、技術含量高、符合國家環保標準、具有輻射帶動作用的龍頭企業,創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產品品牌,逐步提高防沙治沙能力和沙產業綜合開發水平。
(二)完善法制體系,依法規范沙產業。全面貫徹落實《防治治沙法》、《草原法》、《森林法》、《水保法》、《環境法》,依法保護草原、森林和防沙治沙建設成果。嚴格執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開發建設項目必須進行環境影響評價;對假借治沙名義而不進行治理的企業和個人,限期進行收回草原和沙地使用權;對侵占他人治沙成果,弄虛作假騙取國家資金的行為,發現一起查出一起,堅決遏制不法行為;保護沙區地下水資源,沒取得合法取水許可不行亂開亂采地下水資源;強化監督檢查,建立健全防沙治沙監督機構,建立防沙治沙目標責任制及考核體系,對林草植被遭到嚴重破壞,導致生態環境繼續惡化的企業的個人取消其開發資格。
(三)建立多元化投入增長機制。加快建立國家、地方、集體、個人以及社會各界聯動互補多元化投入機制;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國際金融組織貸款和外國政府貸款;努力爭取國際援助和合作項目,鼓勵外商和國內有實力的企業前來投資生態建設和沙產業基地內的可再生資源開發利用,積極支持沙產業基地建設和項目開發,加大沙產業基地建設和龍頭企業的扶持力度;要采取配套補貼和獎勵的辦法,引導社會資金和廣大農牧民自有資金投資生態建設和沙產業項目建設。
(四)強化沙產業金融信貸支持。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沙產業融資擔保工作,出臺鼓勵現有擔保機構積極參與沙產業發展建設;各級擔保公司要對金融機構在沙產業基地和生態資源開發利用等領域開展的業務給予擔保支持;建立擔保公司和金融機構互利合作、風險共擔的利益聯結機制,以及地方政府、擔保公司、被擔保者三方聯動的風險防范機制,引導金融部門將業務向沙產業基地建設和生態資源開發領域拓展;鼓勵金融機構積極開展林權抵押貸款業務,放寬貸款條件,簡化貸款手續,延長貸款期限,為沙產業龍頭企業和農牧民提供便捷的金融服務。
(五)落實和完善針對沙區的各項優惠政策。實行沙產業與農、林、牧、漁、草業一視同仁的稅收優惠政策,引導沙產業走規模化、集約化、節約化,科技型、綜合型、低碳型的發展之路;對有示范性的沙產業建設項目,要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條件,按投資規模在財政支農專項資金項目安排時給予傾斜和照顧;落實貼息補助、林木種苗補貼、基地原料運輸綠色通道、投資參股等優惠政策,爭取將沙區農牧民購置的割灌機械、加工機械列入國家農機補貼目錄,享受農機補貼優惠。對在沙區植樹造成成果顯著的企業和個人,除享受造林補貼外可享受中央財政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和地方財政森林生態效益補償。
(六)強化科技支撐。充分發揮科技對沙產業發展的支撐作用,鼓勵科研機構開展沙地動植物資源選育和開發利用技術研究;制定和完善沙區灌木林等經營技術標準,提高經營水平;依托相關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加強沙產業實用技術培訓,提高沙產業管理人員和農牧民的技能;鼓勵科技人員開展技術咨詢、技術轉讓和信息服務;建立一批沙產業發展的典型示范區,探索模式,總結經驗,輻射帶動沙產業發展。
產業發展現狀的調研報告范文二
按照XX市多經站《關于對全市設施蔬菜產業發展情況調研的通知》要求,XX縣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蔬菜辦迅速抽調精干力量,組成專題調研組,進入蔬菜生產基地、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了深入細致的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蔬菜產業發展現狀
近年來,XX縣把發展設施蔬菜作為調整農業結構、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舉措來抓,打破傳統農業生產思維定勢,堅持行政推動和市場引導相結合,大戶帶動和群眾參與相結合,建龍頭、擴基地、增效益,蔬菜產業規模迅速擴張,呈現出高點規劃、高速推進、高標生產的強勁發展勢頭,逐漸成為XX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產業。
目前,全縣蔬菜種植面積6.5萬畝,設施蔬菜8300畝,其中日光溫室4000畝、大棚4300畝。主要種植品種有番茄、尖椒、茄子、黃瓜、圓白菜、架豆角、大蔥、大白菜等,2014年蔬菜產量預計達20萬噸,設施蔬菜產量可達1.6萬畝。
二、存在問題及主要做法
制約XX縣設施農業發展的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自然條件差,基礎設施脆弱,抵御災害的能力不強;二是市場發育程度雖然有了較大的提高,但是與發展趨勢仍不適應,產業化龍頭企業極少;三是生產規模小,技術含量不高,菜農素質較低,缺乏專業技術人員;四是服務和銷售網絡不健全,農民缺乏積極性。總體來看,我縣的設施蔬菜產業在不斷的發展壯大,但是比兄弟縣縣仍有較大差距。
1、品種布局。目前XX縣棚室蔬菜栽培的品種以黃瓜、番茄為主的果菜類和以芹菜、小白菜為主的耐寒性葉菜類占到棚室蔬菜總面積的80%以上,草莓、紅提、棗等特色設施果樹產業也有種植。
2、生產設施。保護地是蔬菜生產的主要條件,尤其種類較多,大中小拱棚、溫室。就保護地種類比例看,仍以地膜覆蓋的塑料大棚為主,目前溫室仍以蔬菜生產為主,名優特色品種甚少。從整體設施水平來看,已基本形成了溫室、大中小棚及地膜覆蓋相配套的保護地生產體系。
3、技術水平。多年來,XX縣蔬菜生產經過農業科技人員和菜農的共同努力,精心研究開發,大力引進推廣,總結出了一系列先進成熟適用的蔬菜生產技術體系,其中蔬菜優良品種得到全面普及,推廣度達80%,正是由于這些先進實用技術的推廣應用,使全縣蔬菜產品的數量和質量有了明顯的提高。
4、市場流通。目前蔬菜交易市場1個,年交易能力30萬噸。初步形成了產加銷、貿工農一體化的產業化開發格局。全縣主栽品種有番茄、菜豆、黃瓜、辣椒等,分別占到全年蔬菜總播面積的80%、總產量的90%、總產值的80%。產品在本地銷量占總產量的85%,外地訂單蔬菜占15%。雖已形成一定的規模,但還未能完全滿足本地市場需求,市場銷售半徑很短,沒有形成“大生產、大市場、大流通”的新格局。
5、基地建設。2013年,XX縣建立設施農業園區6片,每片占地面積100至1000畝不等,主要以公司+基地+合作社的模式經營,經營品種主要有火龍果、草莓、棗樹、紅提葡萄、櫻桃番茄等特色產業;蔬菜收入在農民人均純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也由0.3%增加到1%。這些基地的形成,有力地帶動了全縣蔬菜產業的快速發展。
三、主要措施和做法
1、堅持規模推動,放大集約效應。堅持把連片開發作為推進蔬菜規模化發展的有效途徑,重點在做大單體規模和膨脹區域規模上下功夫,為設施蔬菜集約發展奠定了基礎。一是抓流轉夯基礎。按照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建立健全土地流轉市場,完善流轉管理服務體系,通過入股、租賃、轉讓等形式,因地制宜發展適度規模經營,逐步形成大戶帶散戶、引領周邊發展的良好局面。二是抓區域強輻射。大力實施小區域開發戰略,強化核心區建設,在相對集中的區域連片成面,實現優勢最大化,產生裂變效應、倍增效應,輻射帶動形成了一批成區片、成板塊、具有現代農業特色的示范區。目前,全縣蔬菜形成了以林西鎮、大營子、十二吐、統部鎮和新城子等鄉鎮為重點的設施園區。三是抓典型重引導。堅持把典型建設作為推進設施農業發展的重要抓手,強化特色培育,著力打造亮點,全縣涌現出了溫室草莓、連體冷棚紅提葡萄采摘形式,以高效果蔬示范、林業生產、生態科普和鄉村旅游休閑為特色,以技術為先導,集產業示范、科普教育、觀光休閑、農事參與和體驗為一體的綜合型農業科技示范園。另外,北部鄉鎮由于越冬困難等原因,形成了千畝冷棚設施園區,經營模式主要是以合作社+企業+農戶的模式。與企業簽訂保護價收購訂單,由收購企業提供種苗、技術、以及部分肥料等,此種經營模式幾大的降低蔬菜價格不穩的風險,效益頗豐。
2、堅持投入拉動,加大扶持力度。一方面,強化政府扶持。堅持以大投入推動大發展,出臺了扶持農業產業化發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通過專項資金、貸款擔保、貼息貸款等方式,引導撬動金融資金向農業領域投放。去年,縣財政直接投入設施農業資金達1100萬元,對新建日光溫室和塑料大棚補貼,補貼標準是日光溫室每畝補貼4萬元,塑料大棚每畝補貼7500元(補貼金額按實際面積折算)。特別是以農業綜合開發為平臺,整合扶貧、水利、農業等各類資金,向設施蔬菜產業傾斜。一方面,創新開發模式。主要有三種模式:一是園區化模式。為推進蔬菜種植實現園區化建設、集約化發展。二是循環生產模式。為節約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十二吐鄉蘇泗汰村確立了舉農牧旗、建生態園、創有機牌、走觀光路的發展思路,堅持走“糞—沼—菜”的循環農業發展之路。即采取糞污綜合處理技術將豬舍污水進行封閉式發酵,產生的沼氣可以用來取暖做飯,沼渣曬干后可以用作生物肥料,沼液進行有氧曝氣處理后,出水可達到循環再利用標準,進行農田灌溉,種植有機蔬菜,形成健康可持續發展的模式。三是“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即分戶管理經營,合作社重在服務,依托村組統一作物布局、統一生產標準、統一資料供應、統一技術要求、統一市場銷售。統部鎮統部村雙贏農機合作社采取這種模式,與企業簽訂保護價收購訂單,企業提供種苗、技術以及肥料,使蔬菜種植由個體、粗放經營轉為科學、精細、規模經營,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益和市場競爭力,農戶年增收2000多元。大營子鄉東升村、新城子鎮七合堂村、林西鎮新興村種植草莓、紅提葡萄、大櫻桃、棗、火龍果以采摘的形式發展特色生態設施農業專,其中2013年紅提葡萄和草莓種植成功,獲利頗豐。目前,全縣發展各類農民種植業專業社300余個,帶動輻射農戶1.4萬戶,其中2家農民專業合作社被認定為國家級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8家農民專業合作社被認定為市級示范社。
三、存在問題
XX縣設施蔬菜發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資金投入不足。由于設施蔬菜投資較大,在縣財政資金較為短缺的情況下,農戶個人難以承受,導致全縣設施蔬菜規模不大、效益不好、農戶積極性不高。二是龍頭項目不多。大型龍頭企業和知名品牌較少,不能形成品牌優勢。三是技術水平不高。技術服務體系不健全,蔬菜產業技術人員較為短缺,蔬菜新品種、新技術推廣和普及率處在較低水平。
四、對策和建議
1、因地制宜、因勢利導,強化蔬菜生產基地建設。強化支農惠農政策落實,用足用好農業扶持資金,積極吸引民間資本投入。以市場為導向,充分發揮區域優勢,引導全縣蔬菜向 “區域化、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的方向發展。高寒丘陵區,以錯季菜生產為主,瞄準XX市場,發展外向型蔬菜生產,力爭到2015年,蔬菜面積由6.5 萬畝發展到8萬畝。鄰近林西鎮地區,以高標準設施蔬菜為主,建立城郊型蔬菜生產基地。通過標準園建設,著力提升蔬菜產業化發展水平,力爭到2015年,設施蔬菜面積由0.83萬畝發展到1萬畝。
2、龍頭引導、市場運作,推動蔬菜產業全面發展。積極爭取上級項目扶持,通過內引外聯等多種招商方式,進一步加強龍頭企業建設,充分發揮其引導帶動作用。在幾大種植區域建立集散市場,建立無公害蔬菜專業合作社,規范市場運作,擴大市場規模,在基地上建市場,由市場帶基地。同時,大力發展蔬菜加工業,對特色農產品進行就地精深加工,提高加工、分級、包裝檔次,努力使無公害蔬菜向工業化批量生產轉化。
3、內重培訓、外重引進,加強農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加強對農民的技能培訓,不斷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技術操作水平和市場經濟觀念,真正把農民群眾培養成為“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加強現有技術人員的再教育,促使其不斷更新知識,提高技術服務能力。在重點產業村社,采取聘用農民技術員的辦法,解決產業技術指導人員匱乏的問題。特別是在日光溫室建設方面,積極招聘一批有文化、有種植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以分包日光溫室的方式駐點進行指導,充分發揮當地“土專家”、“種植能手”的作用,為農民提供看得見、摸得著的`典型經驗。
產業發展現狀的調研報告范文三
按照省財政廳關于2013年地方特色產業中小企業關于開展產業集群調研的通知,我們對XX縣人民三大主導產業之一的金銀花產業加工集群項目進行了調研,通過集中座談討論、查閱有關資料,并深入到XX縣縣直及鄉鎮的有關金銀花加工企業現場調研,基本摸清了我縣金銀花產業的特點和存在的問題。
一、我縣金銀花產業發展現狀
1、栽培歷史悠久。XX縣依托蒙山,金銀花品種資源極為豐富,我縣是道地中藥材金銀花的原產地和主產區,全縣90%以上的村莊栽植金銀花,種植面積達到65萬畝,年產干花1750萬公斤以上。野生金銀花至少有2200年歷史,較大面積人工栽培歷史200余年。
2、品種資源豐富。平邑金銀花品種資源極為豐富,主要有毛花系、雞爪花系和野生金銀花系的幾十個品種,目前生產上形成了若干個主栽品種,如二倍體品種有“平花”系列,四倍體品種有“九豐一號”。
3、產品品質優良。平邑金銀花花蕾肥大,色澤純正,味道清香,有效成分含量高,綠原酸和木犀草苷含量達到或超過《中國藥典》規定的標準要求,是國內外公認的優質道地中藥材。先后被農業部評為“中國中草藥金銀花優質產品”,10萬畝金銀花通過農業部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認證,6000畝通過有機食品認證,2個品牌的金銀花茶獲綠色食品認證,我縣是加多寶集團、哈藥集團等國內知名醫藥、食品企業的主要原料基地。2009年以來,通過實施財政扶持推廣金銀花烘干技術,共有349臺烘干機械、196間無公害烤房享受補貼,金銀花烘干比率接近1%,進一步提高了金銀花品質。
4、品牌效應初步顯現。我縣先后被國家農業部、國家林業局、中國經濟林協會命名為“中國金銀花之鄉”、“中國名特優經濟林金銀花之鄉”。先后注冊“平邑金銀花”、“平花”商標,“平邑金銀花”被國家質監總局確定為“地理標志產品”,被國家工商總局核準注冊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5、科研推廣有所突破。多年來,金銀花果茶管理辦公室和有關部門、單位、企業,對金銀花老品種進行提純復壯,開成“平花”系列主要栽品種,并成功選育了“九豐一號”四倍體新品種。“金銀花種質資源庫建設及開發利用研究”、“金銀花尺蠖的生物學特性及其防治”等先后獲得國家有關部委和省、市科技成果獎勵。“金銀花高溫殺青快速烘干”等4項有關金銀花的發明獲得了國家專利。
6、金銀花產業多效共贏。金銀花根系發達,枝繁葉茂,抗旱耐瘠薄,適應性強,對保持水土、綠化環境、美化城鎮也發揮了重要作用,數百年來一直作為我縣綠化荒山和保護田埂地堰的優良植物,“XX縣金銀花護埂模式”被收錄到科學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中國水土保持生態建設模式》一書向全國推廣,XX縣也被評為“全國水土保持先進縣”。多年來,平邑金銀花是農民致富的主要產業,密植園豐產期畝產干花100公斤以上,按市場價格每公斤100元,扣除成本,每畝純收入5000元以上。此外,金銀花種植、購銷、加工系列產業,已成為我縣勞動力務工就業、企業工商戶創收、縣鄉財稅增收、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產業。
7、產業集群初步形成。目前全縣金銀花育苗推廣、加工制藥、購銷流通企業及個體工商大戶1000余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24家,金銀花專業合作社60家,通過gap認證的基地1處,通過gmp認證企業6家,通過gsp認證企業11家,其中山東阿蔓達醫藥有限公司獲批發、零售雙gsp認證,并被中國藥文化研究會授予“山東公益健康教育十佳品牌”。金銀花產業集群初步形成。2011年,全縣金銀花產業年創產值16億元,交易金額21億元,實現稅收3000萬元人民幣。
二、存在的問題
XX縣金銀花中藥材加工產業雖然取得了較大發展,形成一定規模,具備了一定的優勢基礎,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從栽培采收環節來看,競爭日益加劇,優勢面臨嚴峻挑戰。由于金銀花的作用和效益越來越受到重視,全國各地金銀花發展非常迅速,我縣在金銀花種植采收環節存在一些問題,每年全縣大約有近20%左右的金銀花因采摘不及時而放花,失去利用價值。
(二)、從金銀花流通環節看,市場建設相對滯后,有待進一步擴大、提升、規范。我縣是全國金銀花中藥材的重點產區之一,但市場建設相對滯后,以金銀花為主的中藥材銷售市場規模還比較小,交易方式傳統,集散、輻射能力不強。對平邑金銀花的宣傳、促銷力度不大,“中國金銀花之鄉”的品牌優勢未能大張旗鼓的豎立起來。
(三)從金銀花加工環節看,金銀花中藥材深加工能力小,產品檔次低,大量金銀花仍作為原料銷售,沒能獲得進一步升值。、由于缺少龍頭企業的帶動,我縣地產金銀花中藥材在醫藥、保健品、日用品以及保健飲料等方面還未得到充分利用,缺少能在全國叫得響的知名企業和深加工名牌產品。
(四)從發展局面看,產業投入不足,布局不夠集中,系統、管理服務工作有待于進一步強化。、對金銀花中藥材加工產業發展的組織領導、統籌協調、系統的管理服務工作有待于進一步強化。
三、對產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目前,我縣金銀花中藥材加工產業已初具規模,具備了一定的優勢基礎。加快金銀花中藥材加工產業的發展,對于鞏固金銀花品牌優勢地位,增加農民收入和財政收入,擴大就業,促進全縣經濟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成立金銀花(中藥材)產業發展辦公室。
作為政府的職能部門,統一指導全縣金銀花品種的選育、種植、管理、采摘、初加工,策劃產業發展規劃、對外宣傳、深加工、市場建設等戰略性問題。
(二)加快金銀花烘干技術的推廣。迅速推廣烘干技術是提高金銀花質量的關鍵環節。如果金銀花的質量上不去,賣不出好價錢,大田里已栽的金銀花農民也會把毀掉種糧。
(三)培植壯大金銀花加工龍頭企業
加工龍頭是產品實現增值的關鍵,龍頭企業發展是帶動產業集群發展的關鍵。要加大對現有金銀花加工規模企業的扶持力度,從資金、技術、信息等方面予以傾斜,促其快速做大做強。鼓勵縣內銀花加工企業通過排靠入股、合資、合作等形式,加強與省內外大型中藥加工企業的聯合,借助外力、尋求發展。依托我縣豐富的金銀花資源優勢,制定更優惠的政策措施,充分利用企業家和營銷大戶的客戶聯系網絡,大力開展招商引資,特別是金銀花深加工企業。、各級各部門要大力支持資助有關企業解決遇到的突出困難和問題,加快gap基地認證步伐。
(四)加大投入,加快發展重點基地和優勢區域
各級政府要加大對金銀花中藥材加工產業發展的傾斜和資金支持。在資金使用上,建議選擇具有一定基礎的、影響力較大的重點鄉鎮和重點企業扶持,要加快基地建設,積極推行標準化種植,力爭新增幾處gap生產基地,并獲得國家認證,輻射帶動面上的金銀花種植。
(五)強化服務,促進產業快速發展
在提供政策、資金支持的同時,政府部門要強化服務,創造優良的環境,幫助促進產業快速發展。充分發揮金銀花協會在科研開發、技術推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選育推廣金銀花新品種和種植管理烘烤等新技術,推動我縣金銀花產業優化升級。
【產業發展現狀的調研報告】相關文章:
中國畜牧產業化發展現狀調研報告08-16
紅棗產業化現狀的調研報告08-27
農村產業發展的調研報告大全01-24
生豬產業發展調研報告范文08-26
考察紡織產業發展的調研報告12-20
竹木產業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12-22
文化產業發展調研報告07-28
中藥產業發展狀況的調研報告06-30
關于考察紡織產業發展的調研報告05-09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 上一篇:食品工業產業發展調研報告范文 食品工業產業發展調研報告總結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