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言 → 正能量文章
高一數學教案全套 高一數學 教案
日期:2023-03-10 16:13:22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网络资源
高一數學教案(通用11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
为你推荐:
  • 難懂的句子
  • 高一數學教案(通用11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據教學需要編寫教案,教案有助于學生理解并掌握系統的知識。怎樣寫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高一數學教案,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高一數學教案(通用11篇)

      高一數學教案 篇1

      一、教材分析及處理

      函數是高中數學的重要內容之一,函數的基礎知識在數學和其他許多學科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函數與代數式、方程、不等式等內容聯系非常密切;函數是近一步學習數學的重要基礎知識;函數的概念是運動變化和對立統一等觀點在數學中的具體體現;函數概念及其反映出的數學思想方法已廣泛滲透到數學的各個領域。

      對函數概念本質的理解,首先應通過與初中定義的比較、與其他知識的聯系以及不斷地應用等,初步理解用集合與對應語言刻畫的函數概念.其次在后續的學習中通過基本初等函數,引導學生以具體函數為依托、反復地、螺旋式上升地理解函數的本質。

      教學重點是函數的概念,難點是對函數概念的本質的理解。

      學生現狀

      學生在第一章的時候已經學習了集合的概念,同時在初中時已學過一次函數、反比例函數和二次函數,那么如何用集合知識來理解函數概念,結合原有的知識背景,活動經驗和理解走入今天的課堂,如何有效地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參與到學習活動中,達到理解知識、掌握方法、提高能力的目的,使學生獲得有益有效的學習體驗和情感體驗,是在教學設計中應思考的。

      二、教學三維目標分析

      1、知識與技能(重點和難點)

      (1)、通過實例讓學生能夠進一步體會到函數是描述變量之間的依賴關系的重要數學模型。并且在此基礎上學習應用集合與對應的語言來刻畫函數,體會對應關系在刻畫函數概念中的作用。不但讓學生能完成本節知識的學習,還能較好的復習前面內容,前后銜接。

      (2)、了解構成函數的三要素,缺一不可,會求簡單函數的定義域、值域、判斷兩個函數是否相等等。

      (3)、掌握定義域的表示法,如區間形式等。

      (4)、了解映射的概念。

      2、過程與方法

      函數的概念及其相關知識點較為抽象,難以理解,學習中應注意以下問題:

      (1)、首先通過多媒體給出實例,在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開展討論,運用猜想、觀察、分析、歸納、類比、概括等方法,探索發現知識,找出不同點與相同點,實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2)、面向全體學生,根據課本大綱要求授課。

      (3)、加強學法指導,既要讓學生學會本節知識點,也要讓學生會自我主動學習。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通過多媒體給出實例,學生小組討論,給出自己的結論和觀點,加上老師的輔助講解,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和大膽創新意識。

      (2)、讓學生自己討論給出結論,培養學生的自我動手能力和小組團結能力。

      三、教學器材

      多媒體ppt課件

      四、教學過程

      教學內容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函數》課題的引入(用時一分鐘)配著簡單的音樂,從簡單的例子引入函數應用的廣泛,將同學們的視線引入函數的學習上聽著悠揚的音樂,讓同學們的視線全注意在老師所講的內容上從貼近學生生活入手,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讓學生在領略大自然的美妙與和諧中進入函數的世界,體現了新課標的理念:從知識走向生活

      知識回顧:初中所學習的函數知識(用時兩分鐘)回顧初中函數定義及其性質,簡單回顧一次函數、二次函數、正比例函數、反比例函數的性質、定義及簡單作圖認真聽老師回顧初中知識,發現異同在初中知識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向更深的內容探索、求知。即復習了所學內容又做了即將所學內容的鋪墊

      思考與討論:通過給出的問題,引出本節課的主要內容(用時四分鐘)給出兩個簡單的問題讓同學們思考,講述初中內容無法給出正確答案,需要從新的高度來認識函數結合老師所回顧的知識,結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識,思考老師給出的問題,小組形式作討論,從簡單問題入手,循序漸進,引出本節主要知識,回顧前一節的集合感念,應用到本節知識,前后聯系、銜接

      新知識的講解:從概念開始講解本節知識(用時三分鐘)詳細講解函數的知識,包括定義域,值域等,回到開始提問部分作答做筆記,專心聽講講解函數概念,由知識講解回到問題身上,解決問題

      對提問的回答(用時五分鐘)引導學生自己解決開始所提的兩個問題,然后同個互動給出最后答案通過與老師共同討論回答開始問題,總結更好的掌握函數概念,通過問題來更好的掌握知識

      函數區間(用時五分鐘)引入函數定義域的表示方法簡潔明了的方法表示函數的定義域或值域,在集合表示方法的基礎上引入另一種方法

      注意點(用時三分鐘)做個簡單的的回顧新內容,把難點重點提出來,讓同學們記住通過問題回答,概念解答,把重難點給出,提醒學生注意內容和知識點

      習題(用時十分鐘)給出習題,分析題意在稿紙上簡單作答,回答問題通過習題練習明確重難點,把不懂的地方記住,課后學生在做進一步的聯系

      映射(用時兩分鐘)從概念方面講解映射的意義,象與原象在新知識的基礎上了解更多知識,映射的學習給以后的知識內容做更好的鋪墊

      小結(用時五分鐘)簡單講述本節的知識點,重難點做筆記前后知識的連貫,總結,使學生更明白知識點

      五、教學評價

      為了使學生了解函數概念產生的背景,豐富函數的感性認識,獲得認識客觀世界的體驗,本課采用"突出主題,循序漸進,反復應用"的方式,在不同的場合考察問題的不同側面,由淺入深。本課在教學時采用問題探究式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逐層深入,這樣使學生對函數概念的理解也逐層深入,從而準確理解函數的概念。函數引入中的三種對應,與初中時學習函數內容相聯系,這樣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這三種對應既是函數知識的生長點,又突出了函數的本質,為從數學內部研究函數打下了基礎。

      在培養學生的能力上,本課也進行了整體設計,通過探究、思考,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通過揭示對象之間的內在聯系,培養了學生的辨證思維能力;通過實際問題的解決,培養了學生的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表達交流能力;通過案例探究,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意識與探究能力。

      雖然函數概念比較抽象,難以理解,但是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學生基本上能很好地理解了函數概念的本質,達到了課程標準的要求,體現了課改的教學理念。

      高一數學教案 篇2

      教學目標

      1.理解分數指數冪的含義,了解實數指數冪的意義。

      2.掌握有理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靈活的運用乘法公式進行有理數指數冪的運算和化簡,會進行根式與分數指數冪的相互轉化。

      教學重點

      1.分數指數冪含義的理解。

      2.有理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的理解。

      3.有理數指數冪的運算和化簡。

      教學難點

      1.分數指數冪含義的理解。

      2.有理數指數冪的運算和化簡。

      教學過程

      一.問題情景

      上節課研究了根式的意義及根式的性質,那么根式與指數冪有什么關系?整數指數冪有那些運算性質?

      二.學生活動

      1.說出下列各式的意義,并指出其結果的指數,被開方數的指數及根指數三者之間的關系

      (1)=(2)=

      2.從上述問題中,你能得到的結論為

      3.(a0)及(a0)能否化成指數冪的形式?

      三.數學理論

      正分數指數冪的意義:=(a0,m,n均為正整數)

      負分數指數冪的意義:=(a0,m,n均為正整數)

      1.規定:0的正分數指數冪仍是0,即=0

      0的負分數指數冪無意義。

      3.規定了分數指數冪的意義后,指數的概念從整數指數推廣到了有理數指數,因而整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同樣適用于有理數指數冪。

      即=(1)

      =(2)其中s,tQ,a0,b0

      =(3)

      四.數學運用

      例1求值:

      (1)(2)(3)(4)

      例2用分數指數冪的形式表示下列各式(a0)

      (1)(2)

      例3化簡

      (1)

      (2)(3)

      例4化簡

      例5已知求(1)(2)

      五.回顧小結

      1.分數指數冪的意義。=(0,m,n)無意義

      2.有理數指數冪的運算性質

      3.整式運算律及乘法公式在分數指數冪運算中仍適用

      4.指數概念從整數指數冪推廣到有理數指數冪,同樣可以推廣到實數指數冪,請同學們閱讀P47的閱讀部分練習P47-48練習1,2,3,4

      六.課外作業

      P48習題2.2(1)2,4

      高一數學教案 篇3

      一、教材

      《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是高中人教版必修2第四章第二節的內容,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是本章的重點內容之一。從知識體系上看,它既是點與圓的位置關系的延續與提高,又是學習切線的判定定理、圓與圓的位置關系的基礎。從數學思想方法層面上看它運用運動變化的觀點揭示了知識的發生過程以及相關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滲透了數形結合、分類討論、類比、化歸等數學思想方法,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

      二、學情

      學生初中已經接觸過直線與圓相交、相切、相離的定義和判定;且在上節的學習過程中掌握了點的坐標、直線的方程、圓的方程以及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掌握利用方程組的方法來求直線的交點;具有用坐標法研究點與圓的位置關系的基礎;具有一定的數形結合解題思想的基礎。

      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目標

      能夠準確用圖形表示出直線與圓的三種位置關系;可以利用聯立方程的方法和求點到直線的距離的方法簡單判斷出直線與圓的關系。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

      經歷操作、觀察、探索、總結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的判斷方法,從而鍛煉觀察、比較、概括的邏輯思維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激發求知欲和學習興趣,鍛煉積極探索、發現新知識、總結規律的能力,解題時養成歸納總結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

      用解析法研究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

      (二)難點

      體會用解析法解決問題的數學思想。

      五、教學方法

      根據本節課教材內容的特點,為了更直觀、形象地突出重點,突破難點,借助信息技術工具,以幾何畫板為平臺,通過圖形的動態演示,變抽象為直觀,為學生的數學探究與數學思維提供支持.在教學中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這樣可以為不同認知基礎的學生提供學習機會,同時有利于發揮各層次學生的作用,教師始終堅持啟發式教學原則,設計一系列問題串,以引導學生的數學思維活動。

      六、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借助多媒體創設泰坦尼克號的情景,并從中抽象出數學模型:已知冰山的分布是一個半徑為r的圓形區域,圓心位于輪船正西的l處,問,輪船如何航行能夠避免撞到冰山呢?如何行駛便又會撞到冰山呢?

      教師引導學生回顧初中已經學習的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將所想到的航行路線轉化成數學簡圖,即相交、相切、相離。

      設計意圖:在已有的知識基礎上,提出新的問題,有利于保持學生知識結構的連續性,同時開闊視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新課教學——探究新知

      教師提問如何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學生先獨立思考幾分鐘,然后同桌兩人為一組交流,并整理出本組同學所想到的思路。在整個交流討論中,教師既要有對正確認識的贊賞,又要有對錯誤見解的分析及對該學生的鼓勵。

      判斷方法:

      (1)定義法:看直線與圓公共點個數

      即研究方程組解的個數,具體做法是聯立兩個方程,消去x(或y)后所得一元二次方程,判斷△和0的大小關系。

      (2)比較法:圓心到直線的距離d與圓的半徑r做比較,

      (三)合作探究——深化新知

      教師進一步拋出疑問,對比兩種方法,由學生觀察實踐發現,兩種方法本質相同,但比較法只適合于直線與圓,而定義法適用范圍更廣。教師展示較為基礎的題目,學生解答,總結思路。

      已知直線3x+4y-5=0與圓x2+y2=1,判斷它們的位置關系?

      讓學生自主探索,討論交流,并闡述自己的解題思路。

      當已知了直線與圓的方程之后,圓心坐標和半徑r易得到,問題的關鍵是如何得到圓心到直線的距離d,他的本質是點到直線的距離,便可以直接利用點到直線的距離公式求d。類比前面所學利用直線方程求兩直線交點的方法,聯立直線與圓的方程,組成方程組,通過方程組解得個數確定直線與圓的交點個數,進一步確定他們的位置關系。最后明確解題步驟。

      (四)歸納總結——鞏固新知

      為了將結論由特殊推廣到一般引導學生思考:

      可由方程組的解的不同情況來判斷:

      當方程組有兩組實數解時,直線l與圓C相交;

      當方程組有一組實數解時,直線l與圓C相切;

      當方程組沒有實數解時,直線l與圓C相離。

      活動:我將抽取兩位同學在黑板上扮演,并在巡視過程中對部分學生加以指導。最后對黑板上的兩名學生的解題過程加以分析完善。通過對基礎題的練習,鞏固兩種判斷直線與圓的位置關系判斷方法,并使每一個學生獲得后續學習的信心。

      (五)小結作業

      在小結環節,我會以口頭提問的方式:

      (1)這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是什么?

      (2)在數學問題的解決過程中運用了哪些數學思想?

      設計意圖:啟發式的課堂小結方式能讓學生主動回顧本節課所學的知識點。也促使學生對知識網絡進行主動建構。

      作業:在學生回顧本堂學習內容明確兩種解題思路后,教師讓學生對比兩種解法,那種更簡捷,明確本節課主要用比較d與r的關系來解決這類問題,對用方程組解的個數的判斷方法,要求學生課外做進一步的探究,下一節課匯報。

      七、板書設計

      我的板書本著簡介、直觀、清晰的原則,這就是我的板書設計。

      高一數學教案 篇4

      學習目標

      1、掌握雙曲線的范圍、對稱性、頂點、漸近線、離心率等幾何性質

      2、掌握標準方程中的幾何意義

      3、能利用上述知識進行相關的論證、計算、作雙曲線的草圖以及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一、預習檢查

      1、焦點在x軸上,虛軸長為12,離心率為的雙曲線的標準方程為、

      2、頂點間的距離為6,漸近線方程為的雙曲線的標準方程為、

      3、雙曲線的漸進線方程為、

      4、設分別是雙曲線的半焦距和離心率,則雙曲線的一個頂點到它的一條漸近線的距離是、

      二、問題探究

      探究1、類比橢圓的幾何性質寫出雙曲線的幾何性質,畫出草圖并,說出它們的不同、

      探究2、雙曲線與其漸近線具有怎樣的關系、

      練習:已知雙曲線經過,且與另一雙曲線,有共同的漸近線,則此雙曲線的標準方程是、

      例1根據以下條件,分別求出雙曲線的標準方程、

      (1)過點,離心率、

      (2)、是雙曲線的左、右焦點,是雙曲線上一點,且,,離心率為、

      例2已知雙曲線,直線過點,左焦點到直線的距離等于該雙曲線的虛軸長的,求雙曲線的離心率、

      例3(理)求離心率為,且過點的雙曲線標準方程、

      三、思維訓練

      1、已知雙曲線方程為,經過它的右焦點,作一條直線,使直線與雙曲線恰好有一個交點,則設直線的斜率是、

      2、橢圓的離心率為,則雙曲線的離心率為、

      3、雙曲線的漸進線方程是,則雙曲線的離心率等于=、

      4、(理)設是雙曲線上一點,雙曲線的一條漸近線方程為、分別是雙曲線的左、右焦點,若,則、

      四、知識鞏固

      1、已知雙曲線方程為,過一點(0,1),作一直線,使與雙曲線無交點,則直線的斜率的集合是、

      2、設雙曲線的一條準線與兩條漸近線交于兩點,相應的焦點為,若以為直徑的圓恰好過點,則離心率為、

      3、已知雙曲線的左,右焦點分別為,點在雙曲線的右支上,且,則雙曲線的離心率的值為、

      4、設雙曲線的半焦距為,直線過、兩點,且原點到直線的距離為,求雙曲線的離心率、

      5、(理)雙曲線的焦距為,直線過點和,且點(1,0)到直線的距離與點(-1,0)到直線的距離之和、求雙曲線的離心率的取值范圍、

      高一數學教案 篇5

      教學目標

      會運用圖象判斷單調性;理解函數的單調性,能判斷或證明一些簡單函數單調性;注意必須在定義域內或其子集內討論函數的單調性。

      重 點

      函數單調性的證明及判斷。

      難 點

      函數單調性證明及其應用。

      一、復習引入

      1、函數的定義域、值域、圖象、表示方法

      2、函數單調性

      (1)單調增函數

      (2)單調減函數

      (3)單調區間

      二、例題分析

      例1、畫出下列函數圖象,并寫出單調區間:

      (1) (2) (2)

      例2、求證:函數 在區間 上是單調增函數。

      例3、討論函數 的單調性,并證明你的結論。

      變(1)討論函數 的單調性,并證明你的結論

      變(2)討論函數 的單調性,并證明你的結論。

      例4、試判斷函數 在 上的單調性。

      三、隨堂練習

      1、判斷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1)若定義在 上的函數 滿足 ,則函數 是 上的單調增函數;

      (2)若定義在 上的函數 滿足 ,則函數 在 上不是單調減函數;

      (3)若定義在 上的函數 在區間 上是單調增函數,在區間 上也是單調增函數,則函數 是 上的單調增函數;

      (4)若定義在 上的函數 在區間 上是單調增函數,在區間 上也是單調增函數,則函數 是 上的單調增函數。

      2、若一次函數 在 上是單調減函數,則點 在直角坐標平面的( )

      A.上半平面 B.下半平面 C.左半平面 D.右半平面

      3、函數 在 上是___ ___;函數 在 上是__ _____。

      3.下圖分別為函數 和 的圖象,求函數 和 的單調增區間。

      4、求證:函數 是定義域上的單調減函數。

      四、回顧小結

      1、函數單調性的判斷及證明。

      課后作業

      一、基礎題

      1、求下列函數的單調區間

      (1) (2)

      2、畫函數 的圖象,并寫出單調區間。

      二、提高題

      3、求證:函數 在 上是單調增函數。

      4、若函數 ,求函數 的單調區間。

      5、若函數 在 上是增函數,在 上是減函數,試比較 與 的大小。

      三、能力題

      6、已知函數 ,試討論函數f(x)在區間 上的單調性。

      變(1)已知函數 ,試討論函數f(x)在區間 上的單調性。

      高一數學教案 篇6

      教學目標:

      ①掌握對數函數的性質。

      ②應用對數函數的性質可以解決:對數的大小比較,求復合函數的定義域、值 域及單調性。

      ③ 注重函數思想、等價轉化、分類討論等思想的滲透,提高解題能力。

      教學重點與難點:

      對數函數的性質的應用。

      教學過程設計:

      ⒈復習提問:對數函數的概念及性質。

      ⒉開始正課

      1 比較數的大小

      例 1 比較下列各組數的大小。

      ⑴loga5.1 ,loga5.9 (a>0,a≠1)

      ⑵log0.50.6 ,logЛ0.5 ,lnЛ

      師:請同學們觀察一下⑴中這兩個對數有何特征?

      生:這兩個對數底相等。

      師:那么對于兩個底相等的對數如何比大小?

      生:可構造一個以a為底的對數函數,用對數函數的單調性比大小。

      師:對,請敘述一下這道題的解題過程。

      生:對數函數的單調性取決于底的大小:當0調遞減,所以loga5.1>loga5.9 ;當a>1時,函數y=logax單調遞增,所以loga5.1

      板書:

      解:Ⅰ)當0

      ∵5.1<5.9 loga5.1="">loga5.9

      Ⅱ)當a>1時,函數y=logax在(0,+∞)上是增函數,

      ∵5.1<5.9 ∴loga5.1

      師:請同學們觀察一下⑵中這三個對數有何特征?

      生:這三個對數底、真數都不相等。

      師:那么對于這三個對數如何比大小?

      生:找“中間量”, log0.50.6>0,lnЛ>0,logЛ0.5<0;lnл>1,

      log0.50.6<1,所以logЛ0.5< log0.50.6< lnЛ。

      板書:略。

      師:比較對數值的大小常用方法:

      ①構造對數函數,直接利用對數函數 的單調性比大小,

      ②借用“中間量”間接比大小,

      ③利用對數函數圖象的位置關系來比大小。

      2 函數的定義域, 值 域及單調性。

      高一數學教案 篇7

      教材:

      邏輯聯結詞

      目的:

      要求學生了解復合命題的意義,并能指出一個復合命題是有哪些簡單命題與邏輯聯結詞,并能由簡單命題構成含有邏輯聯結詞的復合命題。

      過程:

      一、提出課題:簡單邏輯、邏輯聯結詞

      二、命題的概念:

      例:125 ① 3是12的約數 ② 0.5是整數 ③

      定義:可以判斷真假的語句叫命題。正確的叫真命題,錯誤的叫假命題。

      如:①②是真命題,③是假命題

      反例:3是12的約數嗎? x5 都不是命題

      不涉及真假(問題) 無法判斷真假

      上述①②③是簡單命題。 這種含有變量的語句叫開語句(條件命題)。

      三、復合命題:

      1.定義:由簡單命題再加上一些邏輯聯結詞構成的命題叫復合命題。

      2.例:

      (1)10可以被2或5整除④ 10可以被2整除或10可以被5整除

      (2)菱形的對角線互相 菱形的對角線互相垂直且菱形的

      垂直且平分⑤ 對角線互相平分

      (3)0.5非整數⑥ 非0.5是整數

      觀察:形成概念:簡單命題在加上或且非這些邏輯聯結詞成復合命題。

      3.其實,有些概念前面已遇到過

      如:或:不等式 x2x60的解集 { x | x2或x3 }

      且:不等式 x2x60的解集 { x | 23 } 即 { x | x2且x3 }

      四、復合命題的構成形式

      如果用 p, q, r, s表示命題,則復合命題的形式接觸過的有以下三種:

      即: p或q (如 ④) 記作 pq

      p且q (如 ⑤) 記作 pq

      非p (命題的否定) (如 ⑥) 記作 p

      小結:1.命題 2.復合命題 3.復合命題的構成形式

      高一數學教案 篇8

      1、教材(教學內容)

      本課時主要研究任意角三角函數的定義。三角函數是一類重要的基本初等函數,是描述周期性現象的重要數學模型,本課時的內容具有承前啟后的重要作用:承前是因為可以用函數的定義來抽象和規范三角函數的定義,同時也可以類比研究函數的模式和方法來研究三角函數;啟后是指定義了三角函數之后,就可以進一步研究三角函數的性質及圖象特征,并體會三角函數在解決具有周期性變化規律問題中的作用,從而更深入地領會數學在其它領域中的重要應用、

      2、設計理念

      本堂課采用“問題解決”教學模式,在課堂上既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又體現了教師的引導作用。整堂課先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梳理已有的知識結構,展開合理的聯想,提出整堂課要解決的中心問題:圓周運動等具周期性規律運動可以建立函數模型來刻畫嗎?從而引導學生帶著問題閱讀和鉆研教材,引發認知沖突,再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改造或重構已有的認知結構,并運用類比方法,形成“任意角三角函數的定義”這一新的概念,最后通過例題與練習,將任意角三角函數的定義,內化為學生新的認識結構,從而達成教學目標、

      3、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形成并掌握任意角三角函數的定義,并學會運用這一定義,解決相關問題、

      過程與方法目標:體會數學建模思想、類比思想和化歸思想在數學新概念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引導學生學會閱讀數學教材,學會發現和欣賞數學的理性之美、

      4、重點難點

      重點:任意角三角函數的定義、

      難點:任意角三角函數這一概念的理解(函數模型的建立)、類比與化歸思想的滲透、

      5、學情分析

      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函數的概念、平面直角坐標系的概念、任意角和弧度制的相關概念、以直角三角形為載體的銳角三角函數的概念、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先將學生的以直角三角形為載體的銳角三角函數的概念改造為以象限角為載體的銳角三角函數,并形成以角的終邊與單位園的交點的坐標來表示的銳角三角函數的概念,再拓展到任意角的三角函數的定義,從而使學生形成新的認知結構、

      6、教法分析

      “問題解決”教學法,是以問題為主線,引導和驅動學生的思維和學習活動,并通過問題,引導學生的質疑和討論,充分展示學生的思維過程,最后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形成新的認知結構、這種教學模式能較好地體現課堂上老師的主導作用,也能充分發揮課堂上學生的主體作用、

      7、學法分析

      本課時先通過“閱讀”學習法,引導學生改造已有的認知結構,再通過類比學習法引導學生形成“任意角的三角函數的定義”,最后引導學生運用類比學習法,來研究三角函數一些基本性質和符號問題,從而使學生形成新的認識結構,達成教學目標、

      8、教學設計(過程)

      一、引入

      問題1:我們已經學過了任意角和弧度制,你對“角”這一概念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問題2:研究“任意角”這一概念時,我們引進了平面直角坐標系,對平面直角坐標系,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問題3:當角clipXimage002的終邊在繞頂點O轉動時,終邊上的一個點P(x,y)必定隨著終邊繞頂點O作圓周運動,在這圓周運動中,有哪些數量?圓周運動的這些量之間的.關系能用一個函數模型來刻畫嗎?

      二、原有認知結構的改造和重構

      問題4:當角clipXimage002[1]是銳角時,clipXimage004,線段OP的長度clipXimage006這幾個量之間有何關系?

      學生回答,分析結論,指出這種關系就是我們在初中學習過的銳角三角函數

      學生閱讀教材,并思考:

      問題5:銳角三角函數是我們高中意義上的函數嗎?如何利用函數的定義來理解它?

      學生討論并回答

      三、新概念的形成

      問題6:如果我們將角度推廣到任意角,我們能得到任意角的三角函數的定義嗎?

      學生回答,并閱讀教材,得到任意角三角函數的定義、并思考:

      問題7:任意角三角函數的定義符合我們高中所學的函數定義嗎?

      展示任意角三角函數的定義,并指出它是如何刻劃圓周運動的

      并類比函數的研究方法,得出任意角三角函數的定義域和值域。

      四、概念的運用

      1、基礎練習

      ①口算clipXimage008的值、

      ②分別求clipXimage010的值

      小結:ⅰ)畫終邊,求終邊與單位圓交點的坐標,算比值

      ⅱ)誘導公式(一)

      ③若clipXimage012,試寫出角clipXimage002[2]的值。

      ④若clipXimage015,不求值,試判斷clipXimage017的符號

      ⑤若clipXimage019,則clipXimage021為第象限的角、

      例1、已知角clipXimage002[3]的終邊過點clipXimage024,求clipXimage026之值

      若P點的坐標變為clipXimage028,求clipXimage030的值

      小結:任意角三角函數的等價定義(終邊定義法)

      例2、一物體A從點clipXimage032出發,在單位圓上沿逆時針方向作勻速圓周運動,若經過的弧長為clipXimage034,試用clipXimage034[1]表示物體A所在位置的坐標。若該物體作圓周運動的圓的半徑變為clipXimage006[1],如何用clipXimage034[2]來表示物體A所在位置的坐標?

      小結:可以采用三角函數模型來刻畫圓周運動

      五、拓展探究

      問題8:當角clipXimage002[4]的終邊繞頂點O作圓周運動時,角clipXimage002[5]的終邊與單位圓的交點clipXimage039的坐標clipXimage041clipXimage043與角clipXimage002[6]之間還可以建立其它函數模型嗎?

      思考:引入平面直角坐標系后,我們可以把圓周運動用數來刻畫,這是將“形”轉化成為“數”;角clipXimage002[7]正弦值是一個數,你能借助平面直角坐標系和單位圓,用“形”來表示這個“數”嗎?角clipXimage002[8]余弦值、正切值呢?

      六、課堂小結

      問題9:請你談談本節課的收獲有哪些?

      七、課后作業

      教材P21第6、7、8題

      高一數學教案 篇9

      學習目標

      1.能根據拋物線的定義建立拋物線的標準方程;

      2.會根據拋物線的標準方程寫出其焦點坐標與準線方程;

      3.會求拋物線的標準方程。

      一、預習檢查

      1.完成下表:

      標準方程

      圖形

      焦點坐標

      準線方程

      開口方向

      2.求拋物線的焦點坐標和準線方程.

      3.求經過點的拋物線的標準方程.

      二、問題探究

      探究1:回顧拋物線的定義,依據定義,如何建立拋物線的標準方程?

      探究2:方程是拋物線的標準方程嗎?試將其與拋物線的標準方程辨析比較.

      例1.已知拋物線的頂點在原點,對稱軸為坐標軸,焦點在直線上,求拋物線的方程.

      例2.已知拋物線的焦點在軸上,點是拋物線上的一點,到焦點的距離是5,求的值及拋物線的標準方程,準線方程.

      例3.拋物線的頂點在原點,對稱軸為軸,它與圓相交,公共弦的長為.求該拋物線的方程,并寫出其焦點坐標與準線方程.

      三、思維訓練

      1.在平面直角坐標系中,若拋物線上的點到該拋物線的焦點的距離為6,則點的橫坐標為.

      2.拋物線的焦點到其準線的距離是.

      3.設為拋物線的焦點,為該拋物線上三點,若,則=.

      4.若拋物線上兩點到焦點的距離和為5,則線段的中點到軸的距離是.

      5.(理)已知拋物線,有一個內接直角三角形,直角頂點在原點,斜邊長為,一直角邊所在直線方程是,求此拋物線的方程。

      四、課后鞏固

      1.拋物線的準線方程是.

      2.拋物線上一點到焦點的距離為,則點到軸的距離為.

      3.已知拋物線,焦點到準線的距離為,則.

      4.經過點的拋物線的標準方程為.

      5.頂點在原點,以雙曲線的焦點為焦點的拋物線方程是.

      6.拋物線的頂點在原點,以軸為對稱軸,過焦點且傾斜角為的直線被拋物線所截得的弦長為8,求拋物線的方程.

      7.若拋物線上有一點,其橫坐標為,它到焦點的距離為10,求拋物線方程和點的坐標。

      高一數學教案 篇10

      教學目的:

      (1)使學生初步理解集合的概念,知道常用數集的概念及記法

      (2)使學生初步了解“屬于”關系的意義

      (3)使學生初步了解有限集、無限集、空集的意義

      教學重點:

      集合的基本概念及表示方法

      教學難點:

      運用集合的兩種常用表示方法——列舉法與描述法,正確表示一些簡單的集合

      授課類型:

      新授課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 具:

      多媒體、實物投影儀

      內容分析:

      集合是中學數學的一個重要的基本概念 在小學數學中,就滲透了集合的初步概念,到了初中,更進一步應用集合的語言表述一些問題 例如,在代數中用到的有數集、解集等;在幾何中用到的有點集 至于邏輯,可以說,從開始學習數學就離不開對邏輯知識的掌握和運用,基本的邏輯知識在日常生活、學習、工作中,也是認識問題、研究問題不可缺少的工具 這些可以幫助學生認識學習本章的意義,也是本章學習的基礎把集合的初步知識與簡易邏輯知識安排在高中數學的最開始,是因為在高中數學中,這些知識與其他內容有著密切聯系,它們是學習、掌握和使用數學語言的基礎 例如,下一章講函數的概念與性質,就離不開集合與邏輯。

      本節首先從初中代數與幾何涉及的集合實例入手,引出集合與集合的元素的概念,并且結合實例對集合的概念作了說明 然后,介紹了集合的常用表示方法,包括列舉法、描述法,還給出了畫圖表示集合的例子。

      這節課主要學習全章的引言和集合的基本概念 學習引言是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認識學習本章的意義 本節課的教學重點是集合的基本概念集合是集合論中的原始的、不定義的概念 在開始接觸集合的概念時,主要還是通過實例,對概念有一個初步認識 教科書給出的“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對象集在一起就成為一個集合,也簡稱集 ”這句話,只是對集合概念的描述性說明。

      教學過程:

      一、復習引入:

      1、簡介數集的發展,復習最大公約數和最小公倍數,質數與和數;

      2、教材中的章頭引言;

      3、集合論的創始人——康托爾(德國數學家)(見附錄);

      4.“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5.教材中例子(P4)

      二、講解新課:

      閱讀教材第一部分,問題如下:

      (1)有那些概念?是如何定義的?

      (2)有那些符號?是如何表示的?

      (3)集合中元素的特性是什么?

      (一)集合的有關概念:

      由一些數、一些點、一些圖形、一些整式、一些物體、一些人組成的。我們說,每一組對象的全體形成一個集合,或者說,某些指定的對象集在一起就成為一個集合,也簡稱集。集合中的每個對象叫做這個集合的元素。

      定義:一般地,某些指定的對象集在一起就成為一個集合.

      1、集合的概念

      (1)集合:某些指定的對象集在一起就形成一個集合(簡稱集)

      (2)元素:集合中每個對象叫做這個集合的元素

      2、常用數集及記法

      (1)非負整數集(自然數集):全體非負整數的集合 記作N,

      (2)正整數集:非負整數集內排除0的集 記作N*或N+

      (3)整數集:全體整數的集合 記作Z ,

      (4)有理數集:全體有理數的集合 記作Q ,

      (5)實數集:全體實數的集合 記作R

      注:(1)自然數集與非負整數集是相同的,也就是說,自然數集包括數0

      (2)非負整數集內排除0的集 記作N*或N+ Q、Z、R等其它數集內排除0的集,也是這樣表示,例如,整數集內排除0的集,表示成Z*

      3、元素對于集合的隸屬關系

      (1)屬于:如果a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a屬于A,記作a∈A

      (2)不屬于:如果a不是集合A的元素,就說a不屬于A,記作

      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

      (1)確定性:按照明確的判斷標準給定一個元素或者在這個集合里,或者不在,不能模棱兩可

      (2)互異性:集合中的元素沒有重復

      (3)無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沒有一定的順序(通常用正常的順序寫出)

      5、⑴集合通常用大寫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元素通常用小寫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b、c、p、q……

      ⑵“∈”的開口方向,不能把a∈A顛倒過來寫

      三、練習題:

      1、教材P5練習1、2

      2、下列各組對象能確定一個集合嗎?

      (1)所有很大的實數 (不確定)

      (2)好心的人 (不確定)

      (3)1,2,2,3,4,5.(有重復)

      3、設a,b是非零實數,那么 可能取的值組成集合的元素是_—2,0,2__

      4、由實數x,-x,|x|, 所組成的集合,最多含( A )

      (A)2個元素 (B)3個元素 (C)4個元素 (D)5個元素

      5、設集合G中的元素是所有形如a+b (a∈Z, b∈Z)的數,求證:

      (1) 當x∈N時, x∈G;

      (2) 若x∈G,y∈G,則x+y∈G,而 不一定屬于集合G

      證明(1):在a+b (a∈Z, b∈Z)中,令a=x∈N,b=0,則x= x+0* = a+b ∈G,即x∈G

      證明(2):∵x∈G,y∈G,

      ∴x= a+b (a∈Z, b∈Z),y= c+d (c∈Z, d∈Z)

      ∴x+y=( a+b )+( c+d )=(a+c)+(b+d)

      ∵a∈Z, b∈Z,c∈Z, d∈Z

      ∴(a+c) ∈Z, (b+d) ∈Z

      ∴x+y =(a+c)+(b+d) ∈G,

      又∵ =且 不一定都是整數,

      ∴ = 不一定屬于集合G

      四、小結:本節課學習了以下內容:

      1、集合的有關概念:(集合、元素、屬于、不屬于)

      2、集合元素的性質:確定性,互異性,無序性

      3、常用數集的定義及記法

      高一數學教案 篇11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通過實物操作,增強學生的直觀感知。

      (2)能根據幾何結構特征對空間物體進行分類。

      (3)會用語言概述棱柱、棱錐、圓柱、圓錐、棱臺、圓臺、球的結構特征。

      (4)會表示有關于幾何體以及柱、錐、臺的分類。

      2、過程與方法

      (1)讓學生通過直觀感受空間物體,從實物中概括出柱、錐、臺、球的幾何結構特征。

      (2)讓學生觀察、討論、歸納、概括所學的知識。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使學生感受空間幾何體存在于現實生活周圍,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同時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2)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抽象括能力。

      二、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讓學生感受大量空間實物及模型、概括出柱、錐、臺、球的結構特征。 難點:柱、錐、臺、球的結構特征的概括。

      三、教學用具

      (1)學法:觀察、思考、交流、討論、概括。

      (2)實物模型、投影儀 四、教學思路

      (一)創設情景,揭示課題

      1、教師提出問題:在我們生活周圍中有不少有特色的建筑物,你能舉出一些例子嗎?這些建筑的幾何結構特征如何?引導學生回憶,舉例和相互交流。教師對學生的活動及時給予評價。

      2、所舉的建筑物基本上都是由這些幾何體組合而成的,(展示具有柱、錐、臺、球結構特征的空間物體),你能通過觀察。根據某種標準對這些空間物體進行分類嗎?這是我們所要學習的內容。

      (二)、研探新知

      1、引導學生觀察物體、思考、交流、討論,對物體進行分類,分辯棱柱、圓柱、棱錐。

      2、觀察棱柱的幾何物件以及投影出棱柱的圖片,它們各自的特點是什么?它們的共同特點是什么?

      3、組織學生分組討論,每小組選出一名同學發表本組討論結果。在此基礎上得出棱柱的主要結構特征。

      (1)有兩個面互相平行;

      (2)其余各面都是平行四邊形;

      (3)每相鄰兩上四邊形的公共邊互相平行。概括出棱柱的概念。

      4、教師與學生結合圖形共同得出棱柱相關概念以及棱柱的表示。

      5、提出問題:各種這樣的棱柱,主要有什么不同?可不可以根據不同對棱柱分類?

      請列舉身邊具有已學過的幾何結構特征的物體,并說出組成這些物體的幾何結構特征?它們由哪些基本幾何體組成的?

      6、以類似的方法,讓學生思考、討論、概括出棱錐、棱臺的結構特征,并得出相關的概念,分類以及表示。

      7、讓學生觀察圓柱,并實物模型演示,如何得到圓柱,從而概括出圓標的概念以及相關的概念及圓柱的表示。

      8、引導學生以類似的方法思考圓錐、圓臺、球的結構特征,以及相關概念和表示,借助實物模型演示引導學生思考、討論、概括。

      9、教師指出圓柱和棱柱統稱為柱體,棱臺與圓臺統稱為臺體,圓錐與棱錐統稱為錐體。

      10、現實世界中,我們看到的物體大多由具有柱、錐、臺、球等幾何結構特征的物體組合而成。請列舉身邊具有已學過的幾何結構特征的物體,并說出組成這些物體的幾何結構特征?它們由哪些基本幾何體組成的?

      (三)質疑答辯,排難解惑,發展思維,教師提出問題,讓學生思考。

      1、有兩個面互相平行,其余后面都是平行四邊形的幾何體是不是棱柱(舉反例說明,如圖)

      2、棱柱的何兩個平面都可以作為棱柱的底面嗎?

      3、課本P8,習題1.1 A組第1題。

      4、圓柱可以由矩形旋轉得到,圓錐可以由直角三角形旋轉得到,圓臺可以由什么圖形旋轉得到?如何旋轉?

      5、棱臺與棱柱、棱錐有什么關系?圓臺與圓柱、圓錐呢?

      四、鞏固深化

      練習:課本P7 練習1、2(1)(2) 課本P8 習題1.1 第2、3、4題 五、歸納整理

      由學生整理學習了哪些內容 六、布置作業

      課本P8 練習題1.1 B組第1題

      課外練習 課本P8 習題1.1 B組第2題

    【高一數學教案】相關文章:

    高一數學教案12-02

    高一數學教案范文11-30

    高一數學教案《函數》10-24

    高一數學教案《函數概念》12-15

    高一下冊數學教案12-02

    高一下學期數學教案工作計劃11-30

    《左右》數學教案12-17

    《位置》數學教案11-30

    函數的數學教案12-01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男朋友說說
    • 本类最新
    • 精品图文
    • 时尚
    • 新闻
    • 生活
    • 视觉
    • 微爱
      栏目ID=88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头条推荐

    热门推荐

    特别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