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的風俗習慣及吃什么好
元旦的另一個名稱是過年,那么元旦有什么風俗習慣呢?下面是百分網小編給大家介紹元旦的習俗文化,希望能幫到大家。
元旦的習俗文化中國古代的元旦,即現代中國所稱之“春節”的習俗,現代中國的元旦,根據中國政府將其列入 法定假日,成為全國人民的節日。放假一天,后常常將當日前或后雙休日調整,一般連續休息三天。現代中國對元旦的慶祝較之春節,重要性要小得多。一般機關、企業會舉行年終集體慶祝活動,但民間活動很少
元旦的起源=元旦,據說起于 三皇五帝之一的 顓頊,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 “元旦”一詞最早出現于《 晉書》:“顓帝以孟夏正月為元,其實正朔元旦之春。 ”
南北朝時,南朝文史學家 蕭子云的《 介雅》詩中有“四季新元旦,萬壽初春朝”的記載。宋代吳自牧《 夢粱錄》中有關于:“正月朔日,謂之元旦,俗呼為新年。一歲節序,此為之首。”的記載。
漢代 崔瑗《三子釵銘》中叫“元正”、晉代 庾闡《揚都賦》一賦中稱作“ 元辰”、 北齊時的《元會大享歌皇夏辭》一辭中呼為“ 元春”、 唐德宗- 李適《元日退朝觀軍仗歸營》一詩中謂之“ 元朔”。
中國元旦歷來指的是 夏歷(農歷、陰歷)正月初一。正月初一的.計算方法,在漢武帝時期以前也是很不統一的。因此,歷代的元旦月、日也并不一致。 夏朝的夏歷以孟喜月( 元月)為正月,商朝的殷歷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周朝的周歷以冬月(十一月)為正月。 秦始皇統一中國后,又以陽春月(十月)為正月,即十月初一為元旦。
從 漢武帝起,規定孟喜月(元月)為正月,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歷的正月初一)稱為元旦,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公元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 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開會決定使用公歷,把農歷的1月1日叫做“春節”,把公歷的1月1日稱為“元旦”,不過當時并沒有正式公布。
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歷,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公歷(實際使用是1912年),并規定 陽歷1月1日為“新年”,但并不稱為“元旦”。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屆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采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紀年法,即我們所說的陽歷。元旦,指西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 [2]
為區別農歷和陽歷兩個新年,又鑒于農歷二十四節氣中的 “立春”恰在農歷新年的前后,因此便把農歷一月一日改稱為“春節”,陽歷1月1日定為新年的開始――“元旦”,并列入法定假日,成為全國人民的節日。
元旦必吃的食物1、餃子
山東是典型的北方省份,過春節的習俗也比較有代表性。有人說,從山東的過年習俗,可以看到北方大部分省份是如何過年的。山東人有大年初一吃餃子的習俗,這絕對是家家戶戶春節期間不能少的東西。就山東各地而言,沒有太大差距,濟南人大年初一吃餃子,其余的十六個地市也是如此。
2、五福粥
大年初一如果不是吃除夕剩下的菜,也有的地方吃五福粥,里面有芋艿、白米、紅棗、豆腐、豇豆意思是“五福”降臨,那么為什么吃除夕剩下的菜呢?因為它帶有“連年有余”的吉祥意境哦!
3、年糕
湖南春節第一餐要吃“年糕”,意為“一年更比一年好”,年糕的式樣有方塊狀的黃、白年糕,象征著黃金、白銀,寄寓新年發財的意思。而少部分湖南的苗族群眾,春節第一餐吃的是甜酒和粽子,寓意可“生活甜蜜,五谷豐登”。
4、雞湯
湖北有的地方春節第一餐喝雞湯,象征“清泰平安”。此外家中的主要勞動力還要吃雞爪,寄意“新年抓財”;年輕的學子要吃雞翅膀,寓意能展翅高飛;當家人則吃雞骨頭,有“出人頭地”之意。
5、雞蛋
荊州、沙市一帶,第一餐要吃雞蛋,意謂“實實在在,吉祥如意”。如遇客人,要吃兩個煮得很嫩,可透過蛋白見蛋黃的“荷包蛋”,意即“銀包金,金纏銀,得金得銀”。
6、餃子和魚
江西鄱陽地區第一餐要吃餃子和魚,意為“交子”和“年年有余”,有的在餃子中放糖塊、花和銀幣,意味著“生活甜蜜”、“長生不老”、“新年發財”。
7、萬年糧
廣東部分地區春節第一餐要吃“萬年糧”,即做好足夠春節3天家人吃的飯菜,寓有“不愁吃喝”之意。
8、腐圓
潮州一帶,第一餐常吃用米粉和蘿卜干油炸而成的“腐圓”,喝芡實、蓮子等熬成的“五果湯”,寓“生活甜美,源遠流長”之意。
【元旦的風俗習慣及吃什么好】相關文章:
寶寶吃什么好11-25
清明吃什么好07-24
寶寶便秘吃什么好06-20
寶寶吃什么食物好07-01
寶寶早上吃什么好07-01
寶寶發燒吃什么好06-20
寶寶發熱吃什么好06-23
寶寶吃什么補鈣好06-23
寶寶的秋季吃什么好06-23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 上一篇:最能溫暖心靈的經典勵志句子圖片 最能溫暖心靈的經典勵志句子短句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