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言 → 毅力格言
中醫師承學習心得體會(通用4篇)
日期:2023-03-16 11:07:54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互联网
中醫師承學習心得體會 時間:2021-01-20 16:52:18 學習心得 我要投稿
为你推荐:
  • 酸甜苦辣的人生哲理
  • 中醫師承學習心得體會 時間:2021-01-20 16:52:18 學習心得 我要投稿

    中醫師承學習心得體會(通用4篇)

      當在某些事情上我們有很深的體會時,可以通過寫心得體會的方式將其記錄下來,這樣能夠培養人思考的習慣。那么你知道心得體會如何寫嗎?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中醫師承學習心得體會(通用4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中醫師承學習心得體會(通用4篇)

      中醫師承學習心得體會1

      光陰荏苒,不知不覺自己從醫已經十余個年頭了,有幸師從于名老中醫尹華榮教授,令我受益良多,受用終生!在臨床實踐中,尹老師擅長運用中醫藥治療心腦血管疾病、頸肩腰腿疾病及疑難雜病。在跟師學習的日子里,我深深地體會到尹老師是一位博學的老師,他善于把自己行醫多年的臨床診療經驗上升為理論,用于指導學生的工作,使我開拓了思路,活躍了思維,開闊了視野,更新了觀念,逐步提高了診療技術,堅定了對中醫藥的信心。

      從尹老師的身上感受到的是,他對古老的中醫及其發展前景充滿了信心。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現代醫學在現代自然科學成就的基礎上蓬勃發展,而中醫至今已經幾千年了,是古代醫學。有人認為,中醫是幾千年前的產物,與今天的現代化格格不入,學習中醫是過時的,甚至是歷史的倒退。雖然,中醫經典理論是陳舊的,但典籍中不少看來是舊的內容,卻能夠發掘出新的功效。

      例如大柴胡湯是1000多年前《傷寒論》中的方子,在現代西醫治療基礎上治療急性胰腺炎療效就很好。又如令現代醫學棘手的冠心病,西醫治療需長期服藥、副作用較大,用中醫藥的益氣化痰活血法治療有好的療效。尹老師用大劑量黃芪治療血管病以及用大量溫補腎陽藥治療骨質增生等都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師從尹老師后,我的學習態度不一樣了。過去在學校是在“填鴨式”的學習方法下接受教育,死記硬背,不管是否理解,只求能把書本的內容全部背下來,待考試時一字不漏地默寫出來,便大功告成,學習是被動的,以分數作為目標,毫無樂趣可言。而今,跟從尹老師臨床實踐,以醫好病人為目標,尹老師善于把自己行醫多年的臨床診療經驗上升為理論,使我逐漸“開竅”。中醫是一門經驗醫學,講究的是辯證論治,目前的跟師模式恰好是印證這個特點的模式,使自己少走很多彎路。

      作為一位名老中醫,尹老師具有博大包容的胸懷和高瞻遠矚的視野,他畢業于華西醫科大學,對于現代醫學,主張扎根中醫,西為中用,中西醫結合。正是由于尹老師這種開明包容、與時俱進的積極向上的心態,使他成為醫學界經久不衰的長青樹,在病人中有良好的口碑。尹老師常常教導我們“立業先立德”,作為他的學生,我不僅學到了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長,更領悟到了尹老師高尚的醫德和強大的人格魅力。

      中醫師承學習心得體會2

      我院自20xx年10月被確定為五級師承教育試點單位以來,在縣衛生局的關心和指導下,醫院領導重視,創新進取、繼承發揚組織管理,落實帶教任務,對推進我院中醫藥繼承與創新、提升中醫藥整體服務能力與水平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現將今年的五級師承教育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組織管理

      師徒傳授方式是中醫藥學重要的繼承方式,是培養中醫藥人才的一個有效途徑。醫院領導深知師承工作的重要性,結合實際,制定工作方案,明確管理部門,確定專人管理。由醫務科負責日常的中醫藥師承教育工作,圍繞師承教育,督導學術繼承人跟師筆記、月記、臨床醫案、論文、平時考核表和階段考核表等的完成,保證了師承工作的順利開展與進行。

      二、帶教情況

      根據縣鄉村三級師承教育的相關文件,我院有4名帶教老師,12名學術繼承人。按照《甘肅省中醫藥師承教育工作帶教日志》《甘肅省中醫藥師承教育工作月記》的要求,做好每次跟、師隨診或實際操作記錄,及時整理和總結跟師學習心得體會,認真寫好月記。我院跟師學生12名,每位學生每年完成導師臨床醫案總結24份,學習心得24篇,跟師筆記96篇。公開發表臨床經驗的論文1篇,在省級、市級進行學術交流論文6篇。

      其中較為突出的有:顧燕、王承芳、韓燕、王順琴、屈小琴、王曉紅,帶教日志共完成576篇,其中顧燕在中國保健雜志發表論文1篇。不斷創新師承教育工作,保證繼承人在學習期間學習的連續性。

      一是帶教老師根據自身的多年學術經驗認真對學生的日志、臨床醫案、跟師筆記進行批閱、修正,提出修改意見,指出辨證或用藥的不足,將自己的經驗毫無保留地傳授給學生,使學生在臨床實踐過程中不斷提高診治疾病的能力。

      二是開展專題講座和病案討論,學生通過整理病案討論,對疾病的病因、病機、診斷、治療及預后等都有詳細的記錄,真正起到教學相長的作用。

      三、存在不足

      兩年的師承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還存在不足。個別繼承人思想上不積極,態度不能始終如一,致使師承教學時間和繼承人學習質量不高。

      在抽查或考核中發現有的學生一開始時很認真負責,完成的跟師材料質量較高,到后期就出現為了完成任務而應付了事,形成虎頭蛇尾的情況。個別學術繼承人學習態度不端正等原因。

      四、今后的打算:

      1、進一步明確教學目標和要求,完善教學計劃,規范跟師筆記、月記等材料的書寫和整理工作,提高教學水平和質量。

      2、落實師承教育既定的優惠措施,提高中醫藥師承教育指導老師和繼承人的積極性,同時加強平時考核、階段考核和年度考核,提高管理質量。

      中醫師承學習心得體會3

      7月,筆者有幸成為全國第四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的學術繼承人,師從中醫耳鼻咽喉科名家熊大經教授。回顧跟師學習經歷,感觸頗深。

      領導重視,嚴格管理

      第四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啟動以來,得到了四川省中醫藥管理局、成都中醫藥大學等上級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各級領導經常現場檢查、督導師承工作,并有專門的機構和人員負責師承學習的日常管理,形成了導師和學生時間交叉、背靠背等等嚴格的階段與年終考核機制。雖然管理考核嚴格,但管理部門也為我們創造了良好的跟師條件、跟師氛圍。

      精于學術,勤于思考

      在入師之前,筆者曾作為博士研究生跟隨熊大經教授學習三年。但跟師學習則完全不同,其特點是使繼承人在整理、繼承老中醫藥專家的學術經驗和技術專長的基礎上,發展、創新中醫藥學術,使中醫藥學術得以傳承發揚。

      筆者在老師的帶領下,反復經歷“跟師臨床實踐—中醫理論學習—總結提高—獨立臨床實踐”的過程,在反復的臨床歷練和體會總結中不斷提高、不斷進步,這一階段的學習是博士學習經歷的基礎上“擇一點而精”的升華。筆者領悟到博士階段的學習重在“全而博”,師承的學習重在“精而深”。因此在跟師期間,筆者才能逐步學會帶著問題去思考、領悟老師的思路,進而融入自己的.臨證思維當中。

      言傳身教,體悟中醫

      進入師承學習以來,老師為人處事的點點滴滴、豁達開闊的胸襟、大醫精誠的醫德,都使筆者深刻地認識到,要想學好中醫,首先要“學會做人,學會做事”,認認真真做事,踏踏實實做人,做到“仁心、仁德、仁術”,這也是中醫學的核心精神。

      老師經常告誡:“中醫是文化,需要感悟、需要思考、需要踐行。”筆者按老師的要求,重新學習《古文觀止》等著述,嘗試著從多方面接觸中國傳統文化,學會了在提高自身文化底蘊的同時體悟和享受中醫之魅力。

      在學習中,筆者還感受到,中醫同中國的其它傳統文化一樣,強調“大智慧,大胸襟”,是在不斷吸收、不斷融合、不斷發展的。在醫學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做一個純純粹粹的中醫人,不等于排斥其它醫學,只要是有用的、能促進中醫學發展的新知識、新技術,我們都應該吸收,但吸收絕不等于全盤接受,吸收的前提是不能動搖中醫的根本,而是應該以中醫的核心準則、基本理論去融合、運用這些新知識、新手段。

      尊崇經典,融會貫通

      尊崇經典、重視經典,是中醫教育的傳統,歷史上的中醫教育,不論是私人授徒,還是官辦學校,四大經典等醫學名著始終是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教材。師承學習的一個重要要求就是“讀經典、誦經典”。在跟師期間,筆者發現“經典”和“臨床”之間有一道很好的橋梁,那就是我們的指導老師,準確地說是指導老師的臨床思維——運用經典理論分析老師臨床思路,或透過老師的醫案可加深對經典條文的理解。

      堅持臨證,保證質量

      跟師期間,筆者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堅持每周3個半天的跟師臨床學習和2個半天的獨立門診臨床實踐及3個半天獨立病房臨床實踐,邊學習、邊體會、邊應用,在臨床中學習、體會、分析、總結老師的臨床經驗。

      論文的撰寫、心得收獲都離不開跟師臨床實踐,只有靜下心來,踏踏實實跟師,才能有所得。而且,跟師不僅僅是簡單的上門診、抄抄方,還必須在思路上緊跟老師,隨時比較老師處理和自己思考的不同之處,想到問題,隨時記錄,下來之后反復揣摩,實在理不清頭緒時再請教老師,老師一點撥,頓覺茅塞大開。

      中醫師承學習心得體會4

      (一)深究醫理,循序漸進

      祖國醫學浩如煙海,必須持之以恒,勤奮苦讀,才能學到中醫的真髓。要從淺處起步,妙在淺而易知,從易處入門,從基礎開始,逐步由低向高、精、尖發展,要有計劃地學習經典著作,如《內經》、《難經》、《傷寒》、《金匱》、《溫病條辨》等,先是粗讀、泛讀,了解全貌,找出重點,然后更精細地將誦、釋、體會三者互用,深諳醫理,探求經旨,最后客觀地將所學的知識融匯貫通,施于臨床,指導實踐。這種由淺入深,從源到流,呈階梯式遞增的學習方法,深為任氏所推崇,他說:“循序漸進是一種學習方法,也是一個不能違背的客觀規律,遵循一規律,則必有所獲,若反之則欲速而不達。”

      (二)熟讀精思,妙識通圓

      醫乃活人之術,學不熟何以知醫?術不精何以活人!故熟精,是對醫者最起碼的要求。任氏強調,醫者對醫理要博熟精深,對醫技要熟練精湛,運用要靈活、準確、精當,因此,要求我們要精勤不倦,深入鉆研,對中醫重要的理論和經典著作的精辟之處,要熟讀背誦,首先在“熟”字上下功夫,“熟能生巧”。只有熟,才能心領神會,窺其奧旨;只有熟,才能抓住要領,妙識通圓。不熟何以精思,不熟何以圓活!為學之道必本于思,思索生智,才能應常變而法不窮,明其理而更顯其妙。

      堅持讀書,虛心學習,字斟句酌,熟讀精思,醫理精熟,醫技精湛,我們是我們的追求,凡事要尊重科學,每于臨證之中,常根據實際病例,熟練準確地引經據典。如有一患者每夜發燒二小時許,歷經數醫,久治不愈。然任繼學診畢,曰:“此有瘀血。”并明確指出《醫林改錯》有記載,遂遣方投藥,一藥而愈。事后,經查閱,才深為其準確無誤而驚嘆。對中醫的重要理論和經典著作的精辟之處,已能熟練的成誦和正確的解釋,這只是登上了一個階梯,尚需進一步努力,刻苦鉆研,不斷強化,并強調堅持反思,總結規律,才能鞏固。他說:“讀書最忌不求甚解,博雜不精,隨學隨忘,不加總結。”他主張:溫故而知新。溫故就是逐句玩味,反復研討,有所得輒記之,并驗之于臨床,只有這樣,才能由熟而精,妙識圓通,有所創見,推陳出新。

      (三)研究諸家,知常達變

      要進一步開拓中醫理論的知識面,就要善于研究諸家,因此,要求我們博覽群書,博采廣蓄,并細心揣摩,反復研究,攝其精要,主張采眾家之長補自家之不足,取眾家之精華為我所用。他說:“讀書須知出入法,始當求所以入,終當求所以出。”研究諸家學術,不可因循守舊,要圓機活法,知常達變,師古而不泥古。

      師古,是先學習,不可不知其說;不泥古,是重取舍,不可盡依其說,要明其理而活用其法以符真義。臨證最忌執一方而御百病,要守一法而應萬變。他對經方的研究造詣頗深。每臨證時,既能執持,又能方圓,十分重視師其法而不泥其方。例如:常用《傷寒論》的方劑,治療各種雜病,其中的小柴胡湯,原為少陽和解之劑,但他加減化裁后,則用于治療胃脘痛、嘔吐、脅痛、心悸、不寐、咳嗽等各種內科雜證,均能取效。而烏雞白鳳丸是婦科之良藥,用于治療內科病,亦屢獲良效。研究諸家,要敢于質疑,勇于創新。古人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

      不懷疑不能見真理,所以,研究諸家之學說,要辨清是非,舍非從是,以求完善,這就告誡我們,讀書議論必詳審其所以然,而后精思熟慮,方能不被謬說所誤。因為精通了醫理,詳審了眾家之短長,融匯剖析,取其精華,剔其謬誤,才不囿于一家之見。其中對“腎風”的治療,運用內經“精不足者補之以味”的原則,重用“千金鯉魚湯”治愈數十例。對急性中風的治療,更是獨樹一幟,完全采用中藥,療效可靠,飲譽全國;對于肝硬化腹水的治療,則用生瓦楞、生牡蠣各200克、生鱉甲50克、水紅花子50克,功專力宏,力起沉疴。用外治法于內科雜證,更獨具匠心。外治可補內治之不足,使藥力直達病所,提高療效。如各種頭痛者,外敷透頂止痛散;腹水者,用利尿膏敷于神闕穴;結核性腦膜炎則用呂祖一枝梅使其發泡;而膽脹者,用消痛外敷膏等,無一不效。

      (四)涉獵廣泛,擇善而從

      不僅要精于醫道,對其它學科的知識,也要有研究,用哲學中的辯證法思想,指導自己的臨床實踐,所以在臨證治病時,周密精實,主次有序,遣方用藥,靈活有效。

      研究中醫學術,不僅要具備堅實的專業理論知識,高超的醫療技術,還要有廣泛的多學科的知識結構,才能開闊視野,啟迪思維。古人云:“善讀者,始乎博,終乎約。”所以,學習中醫,不僅要掌握書內的知識,更要了解書外的知識,他說:“往往書內難以解釋之處,卻被書外的知識給予點破,使之豁然開朗,茅塞頓開。”人之所以有病,外因于天,內因于人,多與氣象學,時間醫學,地理環境有關,與飲食方土,人情關系密切。因此,古醫家認為,人體內環境的變化,同大自然的變化息息相關。天人合一,謂人體是一個小天地,這是很有道理的。許多資料表明,某些疾病發生的周期性和太陽活動周期在時序上,有某些一致性。例如:太陽活動期和太陽寧靜期,心血管疾病發作和猝死的例數相差懸殊,太陽色斑強烈爆發時,心血管病發作和猝死更為頻繁,其它慢性疾病亦然。

      (五)繼承總結,發揚光大

      祖國醫學是一個偉大的寶庫。歷代醫家在實踐中不斷探索,努力發掘,促進了中醫的發展,對人類作出了貢獻。面對豐富的醫學遺產,只有繼承總結,才能發揚光大,繼承的途徑有二。

      其一,是先學習,充實自己,然后是文獻醫籍的整理、研究,祖國醫學文獻醫籍,汗牛充棟,而歷代醫家的學術思想和治療經驗,大多散見于各種醫籍文獻中,所以學習、研究、整理這些醫籍文獻,是繼承的關鍵,是提高的過程,也是發揚光大的前提。對醫籍文獻的整理,主要是對古醫籍的校正疏義和注釋,并發揮其學說,其代表醫家及其著作有:宋代林億《素問補注》、龐安時《難經解義》;元代滑壽《讀素問鈔》、《難經本義》;明代王九思《難經集注》,吳《內經吳注》,馬蒔《素問》、《靈樞》注證發微;清代張志聰《素問》、《靈樞》集注;現代《中風專輯》、《黃疸專輯》等。

      其二,是理論研究要結合臨床實際,理論是為實踐服務的,實踐又是檢驗真理的標準。研究中醫理論,必須聯系實際,總結提高,才能發揚光大。從漢代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到清代王清任的《醫林改錯》,歷代醫家承前啟后,在繼承的基礎上,通過實踐,有所創新,有所發展。

      《內經》中提出:“有者求之,無者求之。”就是啟示后人,要善于研究繼承,要善于總結創新,發揚光大,從而豐富中醫理論,如《通俗傷寒論》、《疫痧草》及濕溫時疫治療法,乃至今人發表的新見解、新經驗,都豐富了中醫的理論和實踐,是推動中醫發展的動力,其中包括認真學習總結當代名老中醫的學術思想和臨床經驗,將他們畢生之精華,總結繼承下來,傳播下去。

    【中醫師承學習心得體會(通用4篇)】相關文章:

    中醫護理培訓學習心得體會-中醫護理骨干培訓學心得04-18

    學習中醫的心得12篇11-14

    學習心得體會(通用15篇)11-10

    學習心得體會通用15篇01-13

    學習憲法的心得體會(通用5篇)12-03

    培訓學習心得體會通用15篇01-29

    英語學習心得體會通用15篇01-24

    暑期師德學習心得體會(通用15篇)01-17

    師德師風學習心得體會(通用7篇)12-26

    教師培訓學習心得體會(通用15篇)11-29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比較暖心的生日祝福
    • 本类最新
    • 精品图文
    • 时尚
    • 新闻
    • 生活
    • 视觉
    • 微爱
      栏目ID=88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头条推荐

    热门推荐

    特别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