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我國高校就業援助的必要性與措施
大學生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大學生的就業質量直接關系到黨和國家的長遠發展和千萬個家庭的幸福安康。推進大學生全面順利就業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在世界局勢復雜多變、經濟發展面臨眾多不確定性的今天,加強對高校大學生就業趨向的了解,加大對高校大學生的就業指導力度,對于促進大學生全面高質量就業,推進和諧社會建設,提高同民綜合文明素質等有著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一、當前的就業形勢
1.高等教育與社會經濟的矛盾直接影響畢業生的就業。一個社會的現實就業容量是受一定時期的經濟規模和產業結構以及勞動力供給等短期內相對恒定的因素所制約的。對于畢業生的就業來說,影響的關鍵因素就是高等教育的結構與社會產業結構是否協調。目前,我國高等教育還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例如:不少學校定位不準,過分追求學校升格,過分強調層次提升;專業設置與社會需求、市場需求不相適應,過分注重學術型人才的培養,忽略社會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不高,就業期望與現實不符。在大學畢業生滿足不了社會需求的時期,這些問題雖然也存在,但矛盾表現得不很突出,也比較容易解決,但在畢業生人數急劇膨脹、大于社會需求的時期.這些問題就會凸顯出來。
2.傳統的畢業生就業主渠道吸納能力下降。從恢復高考到1997年,政府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是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天堂,也成為大學畢業生的主要渠道。但自1998年以來,政府機構大幅度精簡,1998年中央國家機關分流了50%。地方政府機關的改革也在進行;事業單位也壓縮銀根,精簡人員,一些員工開始自謀職業,大多數單位采取人事凍結的辦法。因此,政府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再也不可能像以往那樣吸收大量的畢業生。與此同時,國有大中型企業也面臨著重重困難,也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了。國有大中型企業紛紛進行結構調整。資產重組,減員增效。當然,這些因素并不完全排斥大學生的加盟,相反,他們需要人才,需要新鮮血液來激活企業,幫助企業盡早走出困境。于是,一些企業開始儲備人才,調整人才結構,合理置換冗員。但是今天所需人才絕非往日計劃分配時那樣。他們在數量上少得多,在質量上要求也高得多,非有用之才不取。新形勢下企業的用人之道更加挑剔,寧缺勿濫。傳統的畢業生就業主渠道吸納能力嚴重下降了。
3.社會對畢業生學歷層次的需求越來越高,引起低學歷者就業受挫。現在隨便走進一場畢業生招聘會,就可以發現招聘單位的廣告上,無論什么崗位,都要求本科及以上學歷。一些單位間的攀比現象,以及單位企圖達到的廣告效應,嚴重傷害了部分本科以下學歷學生的心靈,造成低學歷供過于求,高學歷人才不足的現象,而且造成“人才高消費”的浪費現象。對單位從經濟學角度來看,反而增加了成本。招聘了較高學歷的畢業生,學非所用,或不安心工作,跳槽頻繁,
既影響了畢業生的前途,也使單位自己受損。成為培訓中心。對于低學歷的學生來說,也失去了一次就業的機會。
4.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狀況直接影響畢業生的供求狀況。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沿海和內地經濟差距的拉大以及高校畢業雙向選擇就業制度的推行,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早已形成了一股由落后地區指向沿海發達地區的強大勢能,使我國的人才分布狀況由計劃經濟時代的相對均衡演變為明顯的不對稱。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京津塘、山東半島等東部沿海地區由于經濟發達工資收益較高,工作環境發展空間較大,成為高校畢業生競相追逐的目標,許多大學畢業生不惜犧牲自己的專業,通過各種途徑走向這些地區。而中西部地區則出現了極為不利的情況。本來地區內部花大力氣培養大學生十分不容易,但由于經濟發展遲緩,又提供不出足夠有效的工作崗位,只得把他們拒之門外。
二、新時期大學生就業趨勢
1.大學生就業期望值不斷務實。我國大學生就業難是中國經濟大調整、大發展過程中所造成的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與社會的就業難是同時產生和同步發展的。造成就業難問題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且十分復雜。主要表現是:一方面大學生就業主渠道吸納能力下降,另一方面企業提供給大學生的就業崗位由于競爭激烈,工資標準比以前低了很多,部分大學生不能接受這個現實,不能及時調整期望值(包括對月薪、對就業地區、對就業單位、對職業的期望)。在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的情況下,為了盡快找到一個工作,大部分畢業生開始調整期望值,顧不得個人就業意愿,就業期望值不斷務實。
2.實習基地和就業基地相結合,優秀學生可以提前獲得就業機會。在企業用人過程中,不少企業已逐步從注重“現貨”向注重“期貨”轉變,在培養人才上先走了一步。所謂“現貨”,就是畢業生,“期貨”就是優秀的非畢業生。不少企業已經和學校簽訂了人才智力合作協議,設立學生實習就業基地,即實習基地和就業基地結合。讓一部分學生在讀期間來此學習,然后和優秀學生提前簽定就業合作關系。
《當前我國高校就業援助的必要性與措施》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3.采用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訂單式培
養模式已經開始在一些學校試行,預計以后在有條件的學校將大量試行。根據中國上海人才市場發布的《長三角地區企業用工狀況調查報告》,有超過74%的用人單位傾向使用具有一定經驗的社會從業人員。而通過這種訂單式的人才培養,將改變企業“即缺即用、即招即用”的傳統引才模式。院校根據“訂單”企業的實際需要培養人才,既增強了人才培養的針對性和適用性,又降低了企業的招聘成本,還為企業建立起一個充足的人才資源庫。
4.去政府機關將不是大學生就業的首選。現在大學生就業觀點開始不斷務實,雖然政府機關每年都要招聘公務員,但是錄取比例相當少,大學生往往花了大量的精力,結果錄取可能太小,并且一部分大學生認為關系網太多,即使考取,最后也不能錄取。所以放棄考公務員。另外有一個理由,有一部分畢業生受家長或親戚朋友的感染。認為:政府機關的人事制度缺乏透明性,而且一把手權力過大,只要一把手不認同,平時工作再辛苦再有成績也還是會被一票否決。這對于大學生來說肯定不是發揮自身能力顯示自己價值的最佳去處。去政府機關工作將不是大學生就業的首選。
5.服務業將是大學生就業的主要領域。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和市場經濟調節范圍的擴大,使很多勞動服務行業從原來的物資生產部門中獨立出來。并實現了產業化。加入世貿組織更是給服務業的發展帶來千載難逢的機遇。對畢業
生就業來講,服務行業,其中包括:研究設計、市場營銷、會計、中介服務、為社區居民直接提供的家政、代理服務等將占主導地位。為此,黨中央、國務院于2004年4月初專門召開了服務業的工作會議,進行了具體部署。會議強調,大力發展服務業,是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是解決就業的主要渠道,也是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任務。
6.中小企業將是大學生就業的理想去處。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約有一千萬家,占全國企業總數的99%。提供的就業崗位占全國總數的75%。加入、Ⅳ1的后,推動生產過程由一個企業、一個集團、一個國家內完成向生產的全球化與國際分工轉化。但是。目前中小企業運用電子商務和信息化的總體水平偏低。為了生存,企業將不得不在國際通行的商業規則下運作,必然需要大量相關人才。擁有先進知識和技術的大學生將在這里施展自己的才華,得到企業的重視。中小企業是大學生就業的天堂。
7.大學生在外資企業就業的比例將大幅度增加。加入W1、0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將進一步融入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外國企業對中國市場也越來越看好。例如:在信息產業市場,德國《商報》2003年3月13日撰文指出,在大多數國家個人電腦銷售額下降的情況下,中國卻以12%的比例增長。為了爭奪中國市場,國際信息產業的巨頭們展開了激烈的競爭,競相投資中國。所有跡向表明,具有較高信息產業技術、具有較高外語水平、精通WTO規則和國際經濟法律、善于參與國際事務的人才,將在外企受到歡迎。
8.大學生要求自主創業的機會將不斷增加。隨著高教改革的深入,人才培養模式的健全,彈性學制和學分制在不同高校紛紛推廣,大學畢業生將出現更多的先就業、后擇業或先工作、后學習等情況,這將使更多畢業生自主創業。加上自1999年以來,高校招生規摸大幅度提高,雖然國家主要出發點是“拉動內需”和“延緩就業”.但在擴招后就業壓力更大,這是事實。在就業壓力大的情況下,國家鼓勵和支持大學生創業,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機會將越來越多。
9.走向農村是大學生就業的新出路。我國農村占地面積廣大,農業人口占總人數80%,農村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和相對低廉的勞動力,以及農民對知識、對進步的渴望。這都是帶動農村經濟發展和進步的動力源泉,大學生走向農村,不僅可以帶動農村人口走向城鎮化,還可以緩解城市就業和提供新崗位。
三、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應對措施
1.大學生要認識自我.為自己正確定位。大學生應該對自己有一個充分認識,了解自己的個性因素,包括興趣、愛好、性格、氣質、能力等。沒有興趣和愛好的職業很難吸引大學生從一而終地從事它,也很難讓大學生充分發揮其特長和潛力。當然,興趣和愛好可能轉移,性格和氣質則具有相對的穩定性,對職業的選擇和成功有較深遠的影響。大學生只有客觀的分析自我,讓自己清楚“我是誰?我想干什么”?才能給自己正確定位。
2.大學生應正視現實,調整自己擇業期望值。人是社會人、現實人。在我們搞清楚了“我是誰?我想干什么”的前提下,更要搞清楚“社會能讓我干什么”這個問題,就是說,我們應正視社會現實。正視社會現實是大學生就業必備的鍵康的心態。學生應該學會利用各種途徑了解就業形勢,了解外面的世界。然而,很多大學生不是立足現實,選擇最能發揮自己作用,實現自我價值的崗位和地方,不能應對市場的變化而擇業,而是盲目追求高工資、大單位,擁擠在大城市、大企業,這樣眼睛茫然盯著就業市場的一角,必然丟掉廣闊的就業市場。只有調整自己的擇業期望值,樹立先就業后擇業的觀點,才能在就業形勢日趨嚴峻的情況
《當前我國高校就業援助的必要性與措施》全文內容當前網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下一頁查看。
下,不被淘汰出局。只有調整了自己就業期望值,大學生才能充滿激情地走向工作崗位。
3.大學生要勇敢走向就業市場。大學生僅僅認清了自我,調整了期望值是遠遠不夠的,還要認清形勢,樹立“不等”、“不靠”的思想,著意培養自己的.獨立能力,培養主動推銷自己的意識,勇敢走向就業市場。要正視就業市場中的不平等、不公正的現象,增強信心與能力。
4.高校要改革專業設置與課程體系,狠抓“質量”關。大學生的質量如何,直接關系到大學生就業順利與否.直接影響到市場競爭的成敗。畢業生能否順利就業,關鍵取決于在就業市場有無競爭力,取決于畢業生自身的質量。人才培養的質量是學校和畢業生就業的生命線。改革專業設置與課程體系,更新陳舊的課程和內容,鼓勵大學老師改變呆板的授課方式,實現完全學分制,建立符合市場需求的人才培養機制是學校的當務之急。高校培養的人才不應是整齊劃一的通才,而應是各有側重的專才.不同的人才定位決定不同的培養模式。我們培養的人才應該是知識、能力、人際交往、創新意識、創造能力、實踐能力都具備的人才,只有這樣的人才才有競爭力。
5.高校應該重視就業指導工作,保證就業工作的順利進行。首先要抓好畢業生就業指導和服務體系的隊伍建設。搞好隊伍建設,我們必須從指導老師的素質下手。這里的素質不僅指學歷、經驗、社交能力、領導才能,還應具有責任心、責任感;其次,要豐富就業指導的內容。就業指導不僅包括對職業的具體介紹、個性職業心理分析、形勢法規教育、擇業技巧,還應指導學生樹立市場化人才觀點、理論聯系實際的觀點、創新思維和自主創業的觀點。筆者認為,只有正確的樹立了市場化觀點、理論聯系實際的觀點、創新思維和自主創業的觀點,大學生才能有正確的心態,才能調整自己的期望值,才能在各個行業有競爭力。最后,學校應該樹立良好的形象,加強與市場的聯系。只有加強與市場的聯系,才能不斷了解市場各個行業所需人才,及時反饋給學生。
6.政府要健全就業市場。目前,大學畢業生就業市場包括三大市場:一是教育系統的畢業生就業市場,二是人事部門的人才市場,三是勞動部門的勞動市場。就業市場的多樣化,有助于大學生獲得更多的就業信息,但就業市場缺少溝通,學生又感到困惑和迷茫。如何將三個市場相互貫穿,合理搭建信息平臺,促進大學生就業?這既要求政府出臺相應的政策、法規,加強宏觀調控,也要求學校自身努力。另外,政府要加強就業市場的管理,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在就業過程中堅持公開、公平、公正,防止出現不正當的競爭行為。最后,要改革戶籍制度,允許人才在城市之間、地區之間、行業之間合理的流動。只有這樣,大學生才能無后顧之憂地撲向廣闊的天地。
當前我國高校就業援助的必要性與措施 [篇2]
一、目前高校就業指導工作中存在的問題一是對大學生生就業指導的認識不到位,未能從根本上認識到就業指導的重要性。在大多數學校中,與教學工作相比,就業指導工作并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通常的就業指導局限于簡單地給畢業生找個單位就萬事大吉了,并沒有考慮這份工作是否適合學生的專業要求,是否能發揮學生的特點,學生從事此項工作是否具有發展潛力。從而缺乏針對學生
個體特點的專門咨詢和有效指導,也缺乏對地方經濟發展和人才需求變化趨勢的了解,這就大大地影響了人力資本的有效使用和合理配置。
二是以全過程就業指導理念為基礎的就業指導和服務體系還很不完善。傳統意義上的就業指導往往屬于教學活動,作為教學的最后一個環節,它僅僅體現在大學的最后一年甚至最后一個學期。直到現在仍有許多人認為就業指導工作就是在學生畢業前舉辦幾次有關就業的講座,殊不知就業指導工作其實是一個長期而系統的過程。事實上,在大力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就業指導完全可以作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貫穿于大學教育的全過程。全程就業指導有利于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在認識自我、認識職業、認識社會的基礎上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和綜合素質的培養,不斷完善自我,提高就業綜合競爭力,促進學生充分就業。
三是就業指導人員素質良莠不齊,未能實現就業指導工作的專業化。從理論上講,就業指導工作人員不僅要向學生講解就業政策,分析就業形勢,而且要擔負起幫助學生自我評價、正確定位的責任。這就要求他們不但要具有開展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實踐經驗,而且還要掌握心理學、勞動人事學、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法律等方面的理論知識。但是目前大多數就業指導工作人員沒有經過專業培訓,缺乏對就業指導工作進行研究和探索的能力,因而就業指導工作的針對性不強,效果也就不夠理想。
二、加強就業指導工作的具體措施及建議(一)加強對大學生就業及就業指導工作重要性的認識。高校要適應新的形勢的需要,轉變觀念,提高認識。要在學校中培養這樣一種意識: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不是哪個人、哪個部門的工作,而是關系學校生存和發展的全局性工作,需要全校師生員工的共同關注和參與。要培養就業指導工作的大局觀念,將就業指導工作納入到學校的工作全局中綜合考慮,統一安排。就業工作不是獨立存在的體系,它必須和高校人才培養機制相結合,才能發揮出其應有的作用。因此,學校應把就業工作和人才培養、專業設置、招生規模、評優獎勵相掛鉤,把就業工作作為本科教學評估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業工作的負責人同時也兼任人才培養質量體系的責任人,從而建立就業工作與人才培養的雙重責任制。同時,對就業率明顯偏低的專業原則上要減少招生或控制招
生,而就業率持續走高的專業則可以適當地增加招生計劃,從而實現招生與就業的雙贏。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它既是高等學校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途徑和必要補充。通過就業指導工作,使得畢業生在選擇職業時能做到既符合個性特征,也符合社會需要,更好地服務社會。另外,就業指導必須貫穿于本科培養的全過程之中,這是構建新時期高校就業工作體系的靈魂。
(二)建立以/學生為本0為理念與基礎的就業指導與服務體系。大學生是高校就業指導的對象,也是就業指導活動的主體,加強大學生就業指導、構建就業服務體系要堅持/以學生為本0的理念。以學生為本,就要處處為學生的利益著想,從學生的根本利益出發,采取各種有效措施,通過各種渠道,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和促進學生充分就業做好指導好和服務工作。就業服務包括就業信息咨詢、就業手續辦理、就業信息網建設等。就業服務的重中之重是信息服務,而利用網絡的便捷和資源的廣泛性,建立就業信息網,廣泛開展網上信息服務是有效提供就業信息服務的有效手段。除此之外,開展遠程面試,加強與報刊媒體的合作,定期將報刊的招聘信息提供給學生等措施也會收到良好的效果。利用這些直接為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和就業渠道的方式,來緩解畢業生的就業壓力,這是高校就業指導機構最直接也是最重要的工作任務。就業指導機構還應當建立就業單位、畢業生信息交互機制,建立虛擬、實體信息網絡。通過各種方式,拓展畢業生就業機會,減少用人單位與畢業生之間的就業環節,通過由/等米下鍋0到/找米下鍋0的信息搜集方式的轉變來實現高就業率。
(三)增強就業指導工作人員的責任感和服務意識。良好的就業服務就是做好畢業生就業工作的助推器,對畢業生樹立自信心、以良好的心態面對市場的壓力與挑戰具有重要意義。而就業指導工作人員是否在這項工作中有責任心,則直接關系到這項工作開展的效果如何,關系到所培養的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工作人員要從貫徹落實和積極實踐/三個代表0重要思想的政治高度來認識此項工作的重要性,要從學校改革發展的大局來理解此項工作的實際意義,要從與每一個專業、所有教職員工生存相關的角度看待此項工作的切身利害關系。
(下轉第47頁)
掃、物資招標采購、中心開業、活動策劃、賓客接待等全部工作,同時積極投身到產教結合的探索實踐當中。大家克服了各種困難,在辛勞的同時也收獲頗多。
1.師資結構更加合理。旅游系教師和中心聘用的經驗豐富、管理水平較高的助理、廚師們一起,構成了現在旅游系產教結合的教師隊伍,這支隊伍的結構更加合理、力量更加強大。更能滿足工學結合的教學新方式的需要。
2.雙師素質進一步提高。旅游系的教師全面參與了中心籌備到運行的全部活動,對旅游飯店行業的認識進一步提高,理論水平和實際操作水平明顯提高。
3.教學質量有新的提高。有了在中心的實踐工作經驗,老師們再上課堂,就變得更自信,講課更有針對性,更生動活潑。教學效果更好。
(三)專業建設
1.中心成為全省職業教育十大實訓基地之一。規模較大、設施齊備的學術交流中心的建成啟用,使我院在實訓設施建設方面又多了一個亮點,這樣的實訓條件,在全國也是少見的。中心成為全省職業教育十大實訓基地,這是對我們專業建設工作的肯定。
2.專業影響明顯提升。在2004年的招生工作當中,眾多中職學校的廣大師生通過各種渠道包括實地考察了解到/教學-經營一體化教學模式0的有
關情況后,表示非常驚喜,我院旅游系相關專業成為省內廣大對口生源除本科志愿外的第一選擇,甚至有些考生放棄本科志愿,一心一意報考我院餐旅類專業。在全省對口生源嚴重不足(不到1500人)的情況下,旅游系圓滿完成了100人的旅游專業對口招生計劃,超額完成了烹飪專業60人的招生計劃。山東商職學院旅游系在全省同類院校中的領先地位已經初步確立。
3.進一步豐富和完善了餐旅類專業人才培養方式。教學-經營一體化是根據餐旅教學中心經營的實際情況及教學的實際需要,對原教學計劃進行有針對性的修改,上課時間、上課方式、上課地點、教學內容均進行了改革。采用工學結合的方法,將專業理論和實踐教學都安排在餐旅教學中心進行,在真實的職業環境中學習、實踐并得到及時的檢驗與提高。
參考文獻:
[1]賈順蓮,周兆銀,楊華盛.改革實習教學促進人才培[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7,(05).
[2]周兆銀,楊華盛.改革實習教學體系提高實習教學質量
[J].高教論壇,2004,(06).[3]肖毅,錢建
.加強高等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的實踐
與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1999,(04).
(責任編輯:孫建華)
(上接第43頁)
(四)加強對畢業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動積極幫助畢業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擇業觀,改變完全依賴社會、缺乏自主創業的狀況。努力培養學生到基層建功立業、先就業后擇業、先生存后發展的思想觀念。
(五)有效建立畢業生跟蹤調查制度。建立該制度是學校掌握培養人才質量水平的一種有效途徑。這項制度主要有以下優點:可以比較全面地了解人才市場的供求情況和畢業生的就業狀況,也可以根據反饋的信息為學校專業設置、專業結構調整、考核教師工作水平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該項制度的建立可以有效地解決畢業生供給與人才市場需求之間的沖突問題,對建立完善的學校教學結構具有很重要的借鑒作用。
【當前我國高校就業援助的必要性與措施】相關文章:
2014年就業率最好的高校排名09-01
我國安全生產法試題09-29
勞動安全細化措施培訓考試題09-22
駕考安全知識: 剎車失靈自救措施09-22
各大高校考證熱思考08-06
2014年新疆高校排名08-30
2014年河南高校排名08-30
2014年海南高校排名08-30
2014年福建高校排名08-30
2014年湖南高校排名08-30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 上一篇:實用的面試時簡短的自我介紹模板匯總五篇
-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