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言 → 毅力格言
構建農村學前教育共同體論文怎么寫 構建農村學前教育共同體論文范文
日期:2023-03-14 08:20:13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网络资源
構建農村學前教育共同體論文   農村學前教育共同體的構建是整合農村幼教資源的最佳途徑,是多重教育相互作用的調和劑,是讓家長的教育職責落實和復位的有效舉
为你推荐:
  • 2022大學生三下鄉個
  • 構建農村學前教育共同體論文

      農村學前教育共同體的構建是整合農村幼教資源的最佳途徑,是多重教育相互作用的調和劑,是讓家長的教育職責落實和復位的有效舉措。這一共同體主體涵蓋相關政府組織部門、幼兒園、家庭、社區和其他教育組織或機構,在共同體中各主體切實發揮自身的組織和專業影響,共同推動農村學前教育共同體的良性運行。促使各主體達成公共利益基礎上的教育價值共識,建立各主體間的伙伴關系以及搭建立體化的網絡信息交流平臺是實現農村學前教育共同體的主要策略。

    構建農村學前教育共同體論文

      一、相關概念的解析

      (一)共同體

      “共同體”這一概念最初來源于德文“Gemeinschaft”,它的英文“community”兼具“共同體”和“社區”之意。1887年德國社會學大師斐迪南·滕尼斯(Ferdinad Tonnies)在他的經典之作《共同體與社會》一書中最早將“共同體(community)”從“社會(society)”概念中分離出來,作為一個基本的社會學概念。滕尼斯認為,共同體的概念旨在表達人與人之間的緊密關系、共同的精神意識以及對特定社群的歸屬感和認同感,“共同體”不同于“社區”之處在于它所強調的是精神追求的同質。當前,共同體的概念得到了極大的擴展,學者們還未能對此達成完全一致的認識,但對于共同體生成的基礎,總體而言離不開共同的目標、身份認同和歸屬感這三個基本要素。其中,共同的目標是共同體生成的前提,也就是說共同體是人們在追求共同的目標時產生的;身份認同是共同體生成的基礎,是人們對自我身份的確認;歸屬感是個體成員對共同體的認同、滿意和依戀程度的情感體驗,對共同體而言,歸屬感是一種自然語言,也是一種核心競爭力,它的功能如同葡萄藤,可以使散落的部分“團結”在一起[1]。在此,從共性的角度給共同體一個描述性的定義,即“一個有著共同目標、能夠自主認同,并能讓其成員體驗到歸屬感的人的群體”。

      (二)農村學前教育共同體

      當前,國家空前重視農村學前教育,要求以多種方式努力擴大農村學前教育資源,提高農村學前教育質量,農村學前教育共同體正是實踐這一目標的理想途徑。構建一個學前教育公共投入與積極合作的機制和平臺,讓有著共同需求和追求的主體在這一平臺和機制下積極合作、良性互動,共同提高農村學前教育質量。農村學前教育共同體可以充分整合分散的農村教育資源,充分發揮共同體各個主體的資源優勢與社會責任,為農村幼兒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氛圍。農村學前教育共同體主體涵蓋相關政府組織部門、幼兒園、社區、家庭和其他教育組織或機構,在共同體中各主體要切實發揮自身的組織和專業影響,以推動農村學前教育共同體的良性運行。

      二、構建農村學前教育共同體的意義

      (一)農村學前教育共同體是整合農村幼教資源的最佳途徑

      農村教育資源配置很不均衡、來源途徑狹窄、配置方式僵化、配置的效率和效益低下,是我國農村教育最大的困難之一[2]。這也是阻礙我國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當前,國家空前重視發展農村學前教育,《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中提出,要努力擴大農村學前教育資源,發展農村學前教育。但是,究竟如何擴大學前教育資源呢?顯然,政府的力量是有限的。所以,我們試圖通過構建農村學前教育共同體的路徑來實現對農村幼教資源的有效整合。

      共同體存在的一個基本要素就是共同體中各主體都有著共同的目標。在我們所構建的農村學前教育共同體中,所有參與的主體之間都是平等的,彼此之間不存在任何的隸屬關系,各主體之間協同解決各類問題。也就是說,共同體中的各個職能人員都是“服務者”,而不是“管理者”,他們共同的目標是促進幼兒達到最好的發展狀態。因此,共同體的成員之間的合作就是融洽的,這就為幼教資源的整合和優化配置提供了必要的條件。

      在實際的資源整合和利用過程中,共同體的成員都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以自身所擁有的教育資源為基礎進行教育資源的共享,而不是被迫提供幼兒發展所需要的。通過這種方式,大量幼兒園所無法提供給幼兒的教育資源就被有效地整合在了一起,從而可以促進幼兒更好的發展,提高農村學前教育的質量。因此,農村學前教育共同體是整合農村幼教資源的一種最佳途徑。

      (二)農村學前教育共同體是多重教育沖突的調和劑

      不同的教育主體之間的教育價值追求存在很大差異。國家或社會對學前教育的定位是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奠基階段,應當因地制宜地對幼兒實施素質教育,為幼兒一生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家庭對孩子的健康成長和良好發展的愿望最為殷切,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幼兒園教育關注的是國家的教育核心價值觀和園所自身的生存,但在實踐中,幼兒園自身的生存和發展問題常常成為幼兒園最為關注的問題。因而,小學化取向的教育成為許多幼兒園教育的價值追求。顯然,社會、家庭和幼兒園三者在幼兒教育價值觀上的差異和對教育效率的不同追求是導致幼兒教育出現問題的根本原因。

      幼兒的成長缺少積極正確的引導與支持,父母面臨著“不會教育”的苦惱,幼兒園面臨著“有限教育責任”的困境,國家和社會面臨著教育價值無法踐行的難題。所以,要解決這一系列問題唯有:構建公共利益基礎上的教育價值共識是解決教育實踐問題的思想基礎;以這種教育價值共識為基礎,借助于信息技術支持的交流、交往、傳播功能,建設多主體、多渠道、多層次的對話平臺,以相互支持為準則的教育共同體是解決教育問題的實踐路徑。

      (三)農村學前教育共同體讓家長的教育職責復位

      家庭教育是父母永恒的社會義務和責任,家長的教養態度和方式直接影響著幼兒性格的形成。但是,農村家長文化素質普遍偏低,他們過分依賴教師,認識不到自己的教育職責所在,更認識不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而構建農村學前教育共同體可以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

      首先,有利于促進家長轉變教育觀念。家長在參與共同體之后會逐漸認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自身教育方式的錯誤,由此逐步轉變對孩子的教育理念。

      其次,有利于促進家長形成自我提升的動機。通過與共同體中其他主體的不斷交流,家長會逐漸認識到自己教育觀念的陳舊以及教育知識的匱乏,并且這都將影響到孩子一生的發展,由此,家長就會產生極大的自我提升的動機。

      最后,有利于家長形成對孩子教育的積極情感。通過參與各種活動,家長與孩子之間會有更多交流的機會,使得親子之間可以在認識碰撞的過程中相互理解、相互感染,這樣一來,家長教育觀念的轉變就會逐漸落實到對孩子教育的具體行動上。

      三、農村學前教育共同體的實踐模式

      借鑒陳紅梅在《0-3歲嬰幼兒早期教育共同體的建構與保障》一文中提出的0-3嬰幼兒早期教育共同體模式。本文嘗試提出農村學前教育共同體的實踐模式。這一共同體的主體包括相關政府部門、幼兒園、社區、家庭和其他教育組織或機構。其中,政府部門包括縣教育局、婦聯部門、衛生部門和主管部門。其他教育組織或機構包括所在縣的示范幼兒園和幼師學校。

      該共同體的具體運行機制為:政府各部門組成聯席會議協調小組,該小組作為共同體的中心,通過發揮自身的組織影響,對農村學前教育工作進行價值引領、事務決策和工作統籌;幼兒園作為學前教育實施的主體,應當合理利用其他各主體提供的相關資源,積極開展教育教學活動,不斷促進幼兒的發展,提高自身的教育質量;社區應通過整合社區內各類教育資源,利用社區自身的組織優勢,調動社區內各個組織部門和家庭參與共同體的積極性;家庭主要是從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出發,加強對家庭教育以及家園合作意義的認識,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共同體的各類活動當中;其他教育組織或機構應充分利用自身的專業優勢和資源,為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提供支持,比如,縣示范園可以讓本園優秀的幼兒教師給農村幼兒園做指導,幼師學校可將農村幼兒園作為學生的實習基地,幼兒園教師與實習生之間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從而達到“雙贏”的目的。擁有這樣一個立體的運行機制,農村學前教育事業會發展得更好。

      四、實現農村學前教育共同體的'策略

      (一)促使各主體達成公共利益基礎上的教育價值共識

      共同的目標是共同體存在的前提和基礎,因此要實現農村學前教育共同體這一模式,需要各主體能夠達成一致的教育價值共識,但這需要以公共利益為基礎,同時也要考慮到個體利益,使總體利益與成員的個人利益二者間達到相互融合、協調一致的關系。美國哲學家、教育家杜威曾把共同體和民主結合起來,提出“民主共同體”的概念,而教育共同體的構建及其作用的發揮,也只有通過民主的方式才能真正實現。民主原則要求達到個人自主的發展以及個人對公共事務的積極參與,這就是說,民主的原則農村在學前教育領域的落實,即是在廣大農村社會發動一場公共利益基礎上的教育價值共識行動,在實踐層面構建出期望的農村學前教育共同體,在觀念層面上使得各主體達成農村學前教育共同體意識,在行為層面上落實農村學前教育共同體取向的行動。農村學前教育共同體應當以“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為關注點,使各主體在價值層面達成共識,從而為農村學前教育共同體的建構和運行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礎。

      (二)建立各主體間的伙伴關系

      農村學前教育共同體的建構和運行有賴于各個主體成員的共同參與,任何一方主體成員都是不可或缺的。在共同體中,各主體充分發揮自身的職能優勢,運用不同的工作方法,力求達成共同的目標,同時主體間彼此擁有平等的地位且相互依存,是伙伴關系。各主體基于自身的組織和價值立場,在共同體的行為事務中,通過對話和協商來規約彼此的權利與義務,它的實現不依賴行政權利和法律制度的強制性、支配性和懲罰性[4]。要實現共同體的良性運行,主體之間良好的伙伴關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由此,我們要努力發展各主體之間基于共同利益基礎之上的“關系理性”,提倡相互尊重、相互關心、相互幫助、相互理解、相互寬容、樂于奉獻的合作態度,使各主體成員之間真正建立親密友好的伙伴關系。

      伙伴關系的建立不僅有助于各主體成員間的交流與合作,還可以增強各主體成員對共同體的認同感和歸屬感,這樣,共同體也能夠更加高效地運行。

      (三)搭建立體化的網絡信息交流平臺

      現代社會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無論是在城市還是在農村,互聯網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以QQ、微信、微博為代表的網絡社交平臺博得廣大用戶的青睞,很多機構或組織也都用這些平臺來交流信息。當前,要使各主體之間很好地進行交流和對話,可借助于信息技術支持的交流和傳播功能,搭建多主體、多渠道、多層次的立體化的網絡信息交流平臺。這一平臺主要有五大功能:第一,解決家長和孩子的教育需求表達機制的問題,家長可在網上發帖表明自己的教育需求或教育中的疑問,其他各主體都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議;第二,可以讓各主體在網絡上展示他們可以供給的幼教資源;第三,通過網絡的宣傳和交流,政府部門可以實現自身的引領、協調和組織功能。第四,網絡信息飛速傳播,一些大學生志愿者或一些非盈利性機構也會逐漸參與到共同體當中,貢獻出他們的一份力。第五,為共同體所有成員提供了一個網絡集聚地,在這里,各主體間可以隨時隨地交流,不用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針對同一問題,大家可以發表不同的看法,有助于主體間伙伴關系的建立。

    【構建農村學前教育共同體論文】相關文章:

    構建優質組織文化塑造學校事業共同體論文10-24

    農村學前教育改革論文03-30

    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論文08-03

    學前教育專業體育教學模式的構建論文04-11

    城鄉幼兒園共同體助推城鄉學前教育均衡發展論文08-17

    推進學前教育城鄉結對共同體活動的若干做法論文12-14

    我國農村學前教育現狀分析論文08-07

    學前教育專業體育教學模式構建策略論文04-11

    學前教育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實施論文08-22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引人深思的人生感悟
    • 本类最新
    • 精品图文
    • 时尚
    • 新闻
    • 生活
    • 视觉
    • 微爱
      栏目ID=88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头条推荐

    热门推荐

    特别推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