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名言 → 毅力格言
小城三月讀后感讀后的感受 《小城三月》讀后感400字
日期:2023-03-12 21:52:06    编辑:网络投稿    来源:互联网
小城三月讀后感(通用11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城三月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为你推荐:
  • 不珍惜的說說
  • 小城三月讀后感(通用11篇)

      當品味完一本著作后,相信你心中會有不少感想,不妨坐下來好好寫寫讀后感吧。那要怎么寫好讀后感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城三月讀后感,歡迎大家分享。

    小城三月讀后感(通用11篇)

      小城三月讀后感 篇1

      “假若春天稍稍在什么地方留連了一下,就會誤了不少的生命。春來為什么它不早一點來,來到我們這城里多住一些日子。而后再慢慢地到另外的一個城里去,在另外一個城也多住一些日子。

      但那是不能的了,春天的命運就是這么短。”

      仿佛是孩童般天真的抱怨,讀起來卻不免嘆惋,于是腦袋里立刻也想象出那幅場景,馬車上載著年輕的姑娘們經過,笑聲依舊,唯獨卻不再會有載著翠姨的那一輛,她的樣子,漸漸會模糊成對那雙鞋的執念,也許只在每年又購置新衣時想起。

      短暫的,就像是被春稍稍流連,卻又匆匆拋下的柳絮,迎風起,隨風去。

      春再久一些多好。

      春天意味著翠姨婉轉深埋的思念能夠有足夠的時間滋長,意味著她機會去萌發對知識對未來的盼頭。

      不過我更愿意把這里的春天理解為新的文化與思潮,如同那些美好的情愫一樣,雖已生根發芽,卻還沒有足夠的積累,去擴大它的枝葉,去學會成熟坦然地面對這個世界,就要被舊的陰影壓抑的喘不過氣,然后匆匆叛離。

      多么可惜。

      那馬車上沒有了翠姨。

      多么可惜。

      如今的春天就算換了名頭,褪去了封建的外衣,

      也還是一樣短暫。

      時代雖不同了,可新的“自由”也真正來臨了么?

      小城三月讀后感 篇2

      《小城三月》是蕭紅最后的一部作品,當有人問我這是一個怎樣的故事時,我只會說不過一場忸怩畸形的苦戀罷了。

      我時常在想,作者在創作的時候到底想傳達給讀者什么?是我們反復推敲的字詞,還是直擊心靈的語句,亦或是跌宕起伏的情節。但如果作者當真如此創作得出的不過是一本語錄或一個故事,而并非一部作品。但每每拜讀蕭紅的文字時,我總能感覺到她是用她堆積的心血一氣呵成的創作。她的饑餓并非一時的饑餓,她的寒冷并非一刻的寒冷,她寫一件事也并非光寫一件事,她寫翠姨并非只寫翠姨。

      “哥哥后來提起翠姨常常落淚,他不知道翠姨為什么死,大家也都心中納悶。”是的,翠姨為什么死呢?翠姨定完親后不是還身體硬朗的到處逛街置辦嫁妝嗎?然而讀了書后,反而整天悶悶不樂,開始咳嗽,嫌棄自己的未婚夫,但是假如他們說,一定不愿意嫁,不嫁也可以的,那又為什么,到最后竟然就這樣死了呢?哥哥不知道,我不知道,大家都不知道,可能翠姨自己也不知道。

      有人說她死在了封建的,腐朽的束縛里,有人說她死在了憧憬愛,追逐愛的路途里。然而翠姨不是念了書后才開始害病的嗎?翠姨死在了書里,死在了知識里,死在了自己的懷里。

      翠姨長得窈窕,走起路來沉靜而且漂亮,講起話來清楚的帶著一種平靜的感情,她伸手拿櫻桃吃的時候,好像她的指尖對那櫻桃十分可憐的樣子,她怕把它觸壞了似的輕輕捏著。

      小城三月讀后感 篇3

      《小城三月》是蕭紅的最后一部作品。這位正值青春年華的女作家,在寫完這部作品不到半年的時間就病逝了,年僅三十一歲。作品取材于家鄉,是蕭紅的回憶錄,她樸實的語言,寫出當時東北鄉村小鎮的閉塞與荒涼,反映出當下社會老一輩的封建思想。

      “春天來為什么它不早一點來,來到我們城里多住一些日子,但那是不能的了,春天的命運就是這么短。”我能從中感受到才女蕭紅的絕望,春天無疑是指婚姻自由的時代,那時的蕭紅雖接受了進步的思想,但仍逃不了“爹許娘配”的命運,她在小學畢業時因父親阻撓、逼婚,沒能繼續上中學,輟學在家,經過一年的頑強抗爭,父親被迫妥協。隨后,她為了反對包辦婚姻逃離家庭,從此失去家庭的支持,生活困頓。蕭紅是勇敢而堅定的,為了自己心中自由的愛情與讀書的夢想,她從不畏懼抗爭。文中的十九歲翠姨漂亮、沉靜,自卑而又默默地愛著大哥,恪守自己作為農村未嫁女子的身份,從不將對大哥的愛慕露于言表,默默地憧憬著一份在那個封建世俗的時代不可能擁有的愛情。然而當得知自己要嫁出去時,她先是提出了讀書的要求(當時極少女子能讀書),而后1悶悶不樂,大病消瘦,臥床不起,心里想著多活一天都是多余,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天,翠姨也沒有說出她對大哥的感情……她放棄抗爭,等待死亡的到來……翠姨的形象鮮活,彌漫著憂郁和感傷氣息,暗示翠姨的經歷就是作者經歷的寫照,但與翠姨不同的是蕭紅能抗爭到底,為了自己的婚姻甚至敢于將汪的哥哥告上法院,要知道,當時的女子能如此抗爭是多不容易……

      才女蕭紅,以多情的筆衍繹一個時代的愛,依舊小城三月,只有大哥對翠姨的懷想……

      小城三月讀后感 篇4

      《煙花三月》是一篇主觀抒情性小說,它是詩意、酒神、迷醉性的敘事,這個長篇有上世紀八十年代的寫作氣息,作家主體性張揚,是一種內在的“酒神式”寫作。同時,這個文本在一定程度上用幽默筆調和游戲心態呈現出作者當下生存狀態與理想主義之間的荒誕色彩。

      長篇小說以“煙花三月”為主體意象,以“我”的意識流動為主要的一個敘事動力。文本以“我”尋找舅舅為敘事的線索,從對當下現實生活日常男女之情的敘寫,進入到對上一代歷史情境的想象與追憶。這部小說一方面是對當下日常生存個體主觀情緒的敘述,一方面又表達了作家個體試圖深入歷史情境的努力。文本從想象和追憶的視點進入對于歷史情境的描述,在對作家夢龍的詩性、才華與情感糾葛的敘述中,當下、歷史與現實在想象中幻化成了一個頗具荒誕派戲劇的敘述情境。

      《煙花三月》是雙線的敘事和復調的言說。這個文本不是巴赫金意義上的復調敘事,還不能算是復調結構,,但是它通過當下和歷史的雙線結構來言說舅舅撲朔迷離的歷史身份。這部長篇小說通過酒神式的迷醉和詩意性表達,塑造了我、夢龍和舅舅三個互為鏡像的人物。作者并非著力于一個人物典型或者原型的敘事,而是以一種迷醉式的 “酒神精神”來表達對于紅色歷史建構者之一——舅舅的追憶。作者“我”和“ 夢龍”一方面生存在現實庸常的環境中,感受著現實生存經驗的耗損和無意義,一方面通過追憶賦予舅舅特別光亮的色彩,鮮亮美好的愛情與婚姻,個體深度參與歷史的偉岸和挺立,同時也建構起舅舅時代闊大遼遠的歷史情境。在極具主觀抒情性的筆觸中,三個人物和“煙花三月”的江南意象形成了頗有意味的相互映射,歷史與當下在作者想象性的敘事中構成了一個具有荒誕色彩的戲劇結構。于此同時,作家在處理1990年代和上個世紀中國革命歷史情境的時候,還有必要進一步呈現歷史與人性的復雜內涵。

      當下長篇小說寫作無疑是“去觀念化”的,而這部長篇小說恰恰有很多觀念性的表達。這部長篇小說不是通過人物形象而是直接通過觀念去表達。作者通過主觀抒情表達一種抽象性的概念,在閱讀這部小說時又有著1980年代長篇閱讀的感受。比如“我”的形象猶疑徘徊,又時時有著執著于文學創作的激情;夢龍的形象則任性怪僻,有著面對失去靈感、親情、愛情的挫敗感,紫風則是有些偏執傾向的女權主義者,這些人物都帶著一種很輕盈膨脹的一種詩意的色彩。在長篇敘事中,作者通過主人公的追尋,將筆觸從煙花三月的揚州延伸到了水泊梁山和雪域高原,文本的地理時空又具有亦真亦幻的色彩。

      這個長篇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一種主體抒情性。文本敘述了“我”這一代人在個體與世界的'融入過程中產生了很多痛苦。在這種痛苦中,通過藝術的一種升華,獲得了極大的藝術創作快感,具有某種酒神精神酒的迷醉感。“酒神精神”預示著情緒的一種宣泄,是拋棄傳統束縛,回歸原始狀態的深層體驗。但是“酒神精神”更要承認人生的悲劇性,它要比人生的喜劇、正劇或盲目的樂觀更高一層。 “酒神精神”要強調對于膚淺虛假的樂觀主義予以抗拒或消解,這樣才賦予“酒神精神”更多的歷史景深感。小說呈現出多側面的歷史鏡像與當下的比較性關照。“我”、夢龍這一代人對于舅舅那一代人所代表的紅色歷史敘事是否可以更多地和民間的知識分子敘事相對應,增添更多歷史鏡像的摹寫,體現長篇文本的豐富性;如果從長篇小說對人物原型的要求來說,僅僅有著輕盈和膨脹還不夠,可能每個人物還擔負著一些重的東西,恰恰是這些重的東西,會給寫作帶來更為深度的意義闡釋。“煙花三月”這樣一個意象如何在豐厚的揚州人文歷史資源中具體化、細節化,通過這個意象透視出揚州豐富的歷史人文精神,同時也具備作家個人深刻的精神印記。(郭艷)

      小城三月讀后感 篇5

      暑假里,我讀了《青銅葵花》這本書。書的作者是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曹文軒。這是一本非常好的書,純美的文字,讓我一讀再讀,每一次都感動得熱淚盈滿。

      全書分為好幾個章節,每一個章節都以人與人之間的愛與善良為主線。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三月蝗》這一章。

      《三月蝗》講的是大麥地的蝗災。作者用生動的筆調,哀傷地寫道:莊稼在一點兒一點兒地矮下去,蘆葦在一點兒一點兒地矮下去,青草在一點兒一點兒矮下去……陽光下的大麥地,只有一番令人悲傷的干凈。經歷蝗災后,青銅家的糧食不斷減少。在減少的過程中,爸爸和媽媽把好吃好穿的讓給葵花,這是什么,是愛呀!在家里再也拿不出糧食的情況下,青銅帶著葵花去蘆葦蕩挖蘆根,他餓得頭昏眼花,還要堅持往前走,只是為了讓葵花吃上最好的蘆根。書中寫著:青銅趕緊先摳出一段蘆根,拿到水邊洗凈,給了葵花。葵花大咬一口,一股清涼的、甜絲絲的汁水,頓時在嘴中漫流開來。她閉起雙眼。青銅笑了……

      看到這里,我心上出現美麗的畫面,畫面中,饑餓的青銅高高舉起雪白的蘆根,面帶微笑地遞給妹妹葵花……多好的哥哥,多善良的青銅。我被青銅對妹妹的愛深深感動。

      沉浸在這樣的畫面里,久久回味。這樣的情景似曾相識。青銅那張微笑的臉漸漸模糊,眼前出現的是媽媽溫柔的笑。

      媽媽的笑,清晰,動人。

      那日,驕陽似火,媽媽頂著火辣辣的太陽將我從補習班接回家。一路之上,我直嚷著渴。媽媽安慰我,說家里有涼好的蜂蜜水。一到家,媽媽立刻給我端來一大碗的蜂蜜水,我迫不及待地撲上去,“咕嘟咕嘟”地大口大口喝起來。這水,真好喝,涼絲絲,甜津津,我一口氣喝個精光。正當我舔著嘴唇品味蜂蜜的余味之時,一抬頭,卻發現媽媽滿頭汗水地站在一旁,干裂的嘴唇卻綻出慈愛的微笑。忽然想到,媽媽在補習班外整整等了我三個小時,一路之上騎著電瓶車心急火燎地趕,她呀,一定比我還渴。可是,從頭至尾她沒提過一個字,沒喝過一口水。可是,此刻,她臉上的表情卻又是多么滿足,仿佛喝水的是她,仿佛得到滋潤的是她……

      “媽媽,對不起,你也應該渴了,可是我卻把水喝光了……。”我低頭,慚愧地說。媽媽看了我一眼,溫柔地笑,說:“傻孩子,這又有什么關系,看你喝得那么開心,媽媽的心,比你喝的蜂蜜還甜……”

      “當時陽光如瀉,一望無際的葵花田里,成千上萬株葵花,花盤又大又圓,正齊刷刷地朝著正在空中滾動著那輪金色的天體……”書的結尾,萬千葵花金光閃耀,我明白了,一朵葵花一種愛。青銅、媽媽、老師,每一個人都是愛的饋贈者。我們生活在愛的葵花林里,也要做一朵真正的太陽花,把愛的光澤,一片又一片地返照……

      小城三月讀后感 篇6

      可以說,“傷春”作為文學的一個基本主題在文學的長河里延續至今。古詩詞中的“林花謝了春紅,太匆匆,無奈朝來寒雨晚來風”幾乎成為千百年來詩人筆下對春天的寂寞而感傷情懷的一個縮影。

      《愛上三月的憂傷》也是一個“傷春”的文本。三月,在作者的視野中是憂傷的,寂寥的,孤獨的,黑暗的……文章在較為簡短的篇幅中,盡可能地呈現春天的景物(或者說“意象”)和內心情懷之間的多重關系。當然這種“景”和“情”之間的多重關系歸結為一個基點就是——感傷的三月,落寞的情懷和成長的隱憂。作者的主觀感受在春天的物象中如一場細雨長久而動人地從時間的縫隙中滴落下來,感染自身,也打動讀者。

      三月是一個收藏感動的季節,擁有淡雅的憂傷和無盡跳躍的音符。

      三月的天空,籠罩著莫名的感動。感動枝頭新長出的嫩芽,感動下午咖啡廳角落的那段旋律,感動深夜那場纏綿悱惻的愛情戲,感動那蒙的路燈下長長斜斜的身影。一切的感動都那么從容、真切。莫名地愛上了三月的憂傷。

      三月的情感在蔓延,音樂在流淌。愛上那種可以美化靈魂的聲音。帶著縷縷愁憂,躺在那張有些歷史的老人椅上,蜷著腿閉上眼,聽幾首林憶蓮的歌,隨她去感懷已逝去的青春,那曾經孤獨的歲月。無可救藥地愛上了三月的旋律。

      三月愛上了張愛玲的瑣碎。那上海的“金枝玉葉”向我們展示著她精致的生活細節。也許任何一個女人都夢想那樣純粹的愛情,那樣瀟灑的分手。總之愛上那個屬于過去的女人,一個演盡末世繁華的女人。

      三月的夜里,獨自一人走在寧謐月光下那繁華的大街上。沿著霓紅燈一直走。由一盞燈的光明走向它的黑暗,再由黑暗走向下一盞燈的光明。看著自己熟悉又陌生的影子被拉長,又被壓短。像一場生命的輪回。一切在簡單地重復,重復著簡單的一切。生命也如此簡單,就是不斷地成長。

      三月的春寒依然料峭,三月的和風依然溫潤。憂傷地乘著開往春天的地鐵,途經孤獨的三月,撒下成長的種子,繼續匆匆趕往未來。

      明知一切如云煙,卻還是執著地愛上那個握不住、追不上的三月的憂傷。因為它深埋著我的成長。

      小城三月讀后感 篇7

      一小時就看完了,想認真的寫一個書評,這需要我再看一遍。一股腦看完之后才架構了我的書評,沒做一點筆記。先寫一點感悟,不然我怕忘記了了.....

      本書通篇文字較為哀傷。我以低落的情緒開始看,以悲哀的情緒結尾,盡管還是感覺難過,但與先前的難過是不一樣了。我描述不出來,我想我是看開了。

      幸福餅的預言—— 讀張小嫻《三月里的幸福餅》

      “祝你永遠不要悲傷”

      “珍惜眼前人”

      “想把一個男人留在身邊,就要讓他知道你隨時可以離開他”

      “我們的愛和傷痛,是因為世上只有一個他”

      “人能夠飛向未來,卻不能回到過去”

      “年少時,滿懷夢想與憧憬,為何你忘了”

      “離別與重逢,是人生不停上演的戲,習慣了,也就不再悲愴”

      “人生便是從分離那一刻萌生希望”

      不知是幸福餅預言了他們還是他們在證實著幸福餅。他們在愛情里兜兜轉轉,但他們終究在之后醒悟。

      其實愛和不愛我們都有感覺,期騙不了自己也麻痹不了別人。我原本以為相愛的兩個人一定會在一起,可我還是錯了,兩個人想一直在一起需要克服太多太多。終于明白那歌詞里一句相愛太難。

      我也許知道我們之間不曾有過愛。可一個不愿與人承諾一輩子的我卻曾那么堅定的相信你說的一輩子。而現在的你也只陪了我一陣子,我還挺難過的。我又變得不相信永遠。但其實我本來就不相信永遠,只是因為那個人是你,我相信你,所以我相信你說的一輩子。也或許我沒有多么愛你,只是很可惜我失去了一個你。不,是你失去了我。你選擇不辭而別我也會堅決不回頭。如果不向前多走幾步怎么知道我不會遇到更好的。可是怎么又記起我因為看到相似于我曾喜歡過的人而難過時,你說我正是因為離開了那個錯的人所以才遇見更好的你。好吧,再一次告誡自己不要回頭。是你拋下我走了,我不要卑微的挽留。我都明白我們已經過去了。我曾喜歡過那么多人都已成為過去式,又不差多你一個。

      我要找一個彼此相愛的人過一生,才不枉我這么多跌跌撞撞的成長和那么久一個人默默的等待與期盼。我相信會到來。

      小城三月讀后感 篇8

      因為喵姑娘約稿,想要把寫318的那篇拆成兩篇,一直沒找到什么新奇巧妙的辦法(或者說書寫的新鮮感已經過掉了),這幾天都過得很郁悶。

      去翻蕭紅,希望借點靈感。她寫人寫事多情而富于趣味,讓人一看就知道這故事是她寫的:行文的方式和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情緒不可能是別人。

      讀了篇《小城三月》。寫一個年輕姑娘,蕭紅的遠房小姨,樣貌和心地美好而純凈,許了個富家兒子,又暗戀自己的小輩:蕭紅的堂哥。堂哥雖說是個小輩,年紀也和她差不多。這兩個年輕人,只有叫翠姨的小姨知道自己怎么了,然后就慢慢瘦了,慢慢病了,慢慢地死去。翠姨死掉后,堂哥哭了很多次,卻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了。

      寫得好厲害哇!

      這篇小說里,蕭紅以一個章節的篇幅鋪陳東北的春天來了,樹如何綠,草如何綠,風如何暖,姑娘們如何乘著馬車去選衣料,做春衣。最后一句:“只是不見載著翠姨的馬車來。”

      真是好厲害哇!

      讀最后一章時,想起沈從文,他寫湘西有種很奇詭的風俗,叫做“落洞”,“落洞”的都是些年輕未出嫁的姑娘,獨自在水邊洗衣服或者山林里拾柴,被山神、樹神或龍王看中,落了洞的姑娘于是就病了,慢慢地瘦了,慢慢地死去。這種死法,就叫做“落洞”,大體上是被神秘力量娶走的意思。

      記得沈從文也分析了這種神秘的“姻緣”,大意是,年輕姑娘敏感而富于幻想,“落洞”的真實原因可能是抑郁癥。

      《小城三月》里的翠姨,也仿佛是“落洞”了。

      沈和蕭,都好神奇。

      看得我眼淚汪汪的。

      另補:

      曾老師說,我對《小城三月》的解讀不對。我把他的意思抄在這里,給也愛蕭紅的同學們參考。曾老師很少直接發表看法,基本上我的讀書筆記他會點個贊,最多說一個字:好!那樣子實在象個鼓勵你大膽說出看法的老師。

      他說《小城三月》其實是這個意思:“具體論證需要很長的文本分析,略去不說。我直接說結論,第一翠姨不是幻想,第二堂兄很清楚。在這個結論上繼續推進,蕭紅不是批判萬惡的舊社會及其婚姻制度,而是批判男性,甚至是經受過新文化運動洗禮的男性(這篇寫于香港臨終前,可結合端木蕻良的表現)。”

      小城三月讀后感 篇9

      讀完了蕭紅的《呼蘭河傳》,后面還有一篇《小城三月》,于是零碎時間繼續讀下去。

      《呼蘭河傳》看得我很壓抑。我看書,還是看故事性為主的多,可是一本書若是大團圓結局,我便想著看不看都行,反正結局是好的;若是一出悲劇,我就不想看,怕看了心里難受。我看“小城三月”這個名字,看開頭對春光的描寫,猜測結局應該不壞,便看了下去。沒想到,崔姨還是死了。

      可是崔姨的死不想團圓媳婦的死那樣令我覺得壓抑,崔姨的死使我想到了《呼蘭河傳》中祖父的園子,想到了愿意開花就開花,愿意結瓜就結瓜的黃瓜。崔姨臨死前,在“我”的哥哥去看望她時,說了一段話,崔姨說:“人家也許以為我是任性……其實是不對的,不知為什么,那家對我也是很好的,我要是過去,他們對我也會是很好的,但是我不愿意。我小時候,就不好,我的脾氣總是不從心的事,我不愿意……這個脾氣把我折磨到今天了……可是我怎能從心呢……”

      崔姨太軟糯,總是掩藏自己的真實想法。她買絨繩鞋,早就喜歡上了,一直不說買,過了很久才去買,絨繩鞋最終沒買到,她也最終沒能從了自己的心。她不想傷害別人,只好傷害自己。崔姨大概是喜歡“我”的哥哥的,可是她定了親了,她不能說;她也不想嫁。她只好生病了,只好求死了。她那樣的任性,這任性使她受了苦,卻也使她得到了快樂,她還說:“我心里很安靜,而且我求的我都得到了……”所以,崔姨更是堅忍的。

      崔姨身邊的人也都是寬容的。“我”家中做什么事情,都是男孩女孩一起,崔姨也跟著;崔姨想讀書,不讀書不嫁,外祖母便讓她讀了書;崔姨病了,“我”的母親給了“我”的哥哥一件禮物,讓“我”的哥哥去看她,“翠姨不愿出嫁,母親很久的就在心里邊猜疑著他們了。”雖然她們最終沒有為崔姨退婚,沒有讀懂她的心,但時代有局限性,人也有局限性。

      崔姨也有過幾天快樂的日子:“買嫁妝她是不痛快的,但那幾天,她總算一生中最開心的時候。她覺得到底是讀大學的人好,不野蠻,不會對女人不客氣,絕不能像她的妹夫常常打她的妹妹。”

      可惜,春來了,春走了,小城三月的春光太快了。好在,崔姨的心里,總是有過那么幾天春光。

      小城三月讀后感 篇10

      看完了第七章------《三月蝗》,我的腦海里浮現出三幅畫面。

      第一幅是蝗蟲大吃麥地的場面。大麥地,大麥地,肯定是一大片麥子十分豐富的大地,可是被蝗蟲這么一吃,大麥地就像剃了光頭一樣,一粒米都不剩下。原來蝗蟲是這么地可怕,它們不是一只兩只,而是一群,很多很多。它們就像瘋狂的殺手,把大麥地“剃”得一干二凈。有的時候,它們就像烏云,能把一半的太陽遮住。蝗蟲是多么的可怕啊!他們真是農民們的天敵。

      第二幅是大麥地人發餓的情景。他們不像城里富裕的人,天天大魚大肉都吃膩了。大麥地的人呢,想吃也吃不到啊!“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現在我們有些人浪費糧食的情況太嚴重了。所以,從這一點,我們應該像農村的孩子學習,要從小學會愛惜糧食。

      第三幅圖是嘎魚爸爸冤枉青銅他們一家人。說青銅偷他們家的鴨子。看了以后真讓人生氣。我想,像青銅這么誠實善良的孩子,怎么會偷別人的東西呢?結果,青銅果然沒有讓我失望,他并沒有偷別人的東西。誠實是一種美德。

      青銅樸實,葵花善良,他們的命運會怎樣呢?

      小城三月讀后感 篇11

      在這個寒假,我和媽媽一起讀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福建讀本》這本書,感受了帶有福建特色的傳統文化,其中我最喜歡《三月三》這一課了,因為我的家鄉永安就有一個畬鄉。

      《三月三》主要講了在農歷三月三這個畬族最重要的傳統節日上,畬族人民用清香可口的烏米飯來祭祀祖先。介紹了烏米飯的制作原料及過程,還講訴了關于烏米飯的來歷,其中一種說法是畬族人民為了紀念畬族的英雄雷萬興,世代相傳,漸漸就形成了三月三做烏米飯的風俗。

      讀完這一課,我再次感受到畬族傳統文化的魅力。去年我和爸爸媽媽參加了在清水畬鄉舉辦的一場故事會,第一次到畬鄉就很喜歡這兒,因為到處都充滿了濃郁的畬族特色,很多東西是我沒有見過的,比如畬族的傳統服飾,古香古色的畬族村落建筑,傳統戲劇大腔傀儡戲等等,我還嘗到出名的老虎蛋,可好吃了。可惜的是我們不是三月三來的就沒能嘗到烏米飯了,希望以后能和爸爸媽媽一起感受畬鄉三月三這個傳統節日,能嘗一嘗烏米飯這份美食。

    【小城三月讀后感】相關文章:

    小城三月讀后感06-12

    《小城三月》讀后感3篇07-14

    《小城三月》讀后感(精選11篇)08-01

    《小城三月》讀后感(3篇)07-16

    《小城三月》讀書心得09-06

    小城三月優秀讀后感心得范文07-11

    《小城》讀后感范文04-21

    小城生活的隨筆:小城風沙01-06

    小城散文06-25

    这里有更多你想看的
  • 人氣超高的生活感悟
    • 本类最新
    • 精品图文
    • 时尚
    • 新闻
    • 生活
    • 视觉
    • 微爱
      栏目ID=88的表不存在(操作类型=0)

    头条推荐

    热门推荐

    特别推荐

    返回顶部